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登陆 注册 搜索 自选风格 论坛状态 论坛展区 我能做什么

>> 人们使用过的和未使用过的各种武器
战争研究论坛讨论区[军事装备] → [转帖]最强的剑

  发表一个新主题  发表一个新投票  回复主题 您是本帖的第 10861 个阅读者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树形显示贴子 浏览下一篇主题
 * 贴子主题: [转帖]最强的剑 保存该页为文件  报告本帖给版主  显示可打印的版本  把本贴打包邮递  把本贴加入论坛收藏夹  发送本页面给朋友  把本贴加入IE收藏夹 
 zzz 女,离线天蝎座1983-10-31
  
  
  等级:中校
  文章:1173
  金钱:5338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4-1-16
给zzz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zzz加入好友 查看zzz的个人资料 搜索zzz在[军事装备]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zzz 访问zzz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楼主
[转帖]最强的剑

——永远也没有最好的剑如果没有火器出现的话,新的剑仍会不断被设计出来 

原作:Hank Reinhardt
翻译:pigeondog(l_I_l_ei@sina.com.cn)
修正校定:朱学恒(lucifer8@ms25.hinet.net) 

说明:
1英寸=2.54厘米
1码=36英寸
1磅=0.4536千克 

  对刀剑兴趣的重新兴起很让人欣慰,不过也带来一些沮丧。我开始有机会分享多年来对冷兵器的兴趣与爱好,但同时也遇到了越来越多的误解和误会,以及一些非常愚蠢的问题。

  这种事甚至经常发生在本应熟谙此道的人们身上。我知道有一位狂热的民俗小刀收藏家,他对每件藏品都精心呵护,它们的锋刃从不会被乱用。然而他竟不知道刃与刃互相撞击会使剑身出现缺口,我告诉他时他还不相信,大概是因为电影里经常出现剑剑互砍的镜头吧。我让他用收藏的刀子试一下,他就真的去试了... 有一次我让一个人拿起一把我的藏剑,一把双刃斗剑(Schiavona) 。【朱注:这是沿袭十六世纪斗剑的一柄改良式双刃长剑,拥有极长的刀刃和十分周全的护手保护,可同时进行刺击或砍击的攻击。十七世纪时的重骑兵相当爱用。

相关图片请见:http://users.skynet.be/euro-swords/schiavona.htm

  武士刀多半是单刃,这个傻蛋的行为就很容易了解了】我警告他这把剑非常锋利,但他向我保证他对剑很熟悉,是用剑高手,然后就像拿武士刀一样摆起了专门的架势。还没等我开口,那把剑的背刃就被他拖过了肩膀,划了一道六英寸长的口子。

  还有一次我看着一个年轻人拣起一把苏格兰高地人用的双手双刃大砍刀(Claymore),他马上就想做出一个因为阿诺德·施瓦辛格扮演的科南而变得很流行的动作──其实也是由武士刀的姿势演化来的──尽力用一只手“很有气概”地让剑尖在空中转了个方向,又重新握住,吆喝一声:“好剑!”,然后将武器还给主人,他确信观众们会对此留下深刻的印象。唉,结果大多数观众都开始哈哈大笑。很明显,他掌握不了那把剑,用那种方法使用那把剑对他来说实在是力不从心。

  因为东方军事艺术和日本剑的流行,我发现大多数的同道中人都把单手阔剑拿得像日本刀一样。但也有专业的击剑手拿起阔剑,接着告诉我这把剑根本无法使用,连防守都做不到。【朱注:这是因为阔剑重挥砍、而一般击剑比赛中重的是刺击(军刀比赛稍有例外),就跟强调一击分胜负的剑道比赛选手使用西洋剑一样的不顺手】世上并非只有一种剑,用剑的方法也并非只有一种。特别的技巧只适用于特别的剑,每种剑也都有各自的使用方法。西洋剑(Rapier)不能像武士刀那样劈砍,武士刀也不能像西洋剑那样穿刺,而它们对铠甲都起不了多大作用。

  可能有人会说我唠叨,但我还是要指出,剑的不同设计是为了某种独特的战斗方式;当您要评断这种武器时,必须把这点放在心上。我听过人们为哪种剑更好而争论,例如西洋剑和维京剑哪种更优秀。这是很不明智的,他们所争论的是战斗方式,而不是剑。剑只有在联系到它的用途时才有讨论的必要。

  这里没有鸡与蛋的问题。对剑的设计总是第一步出现的,而设计的要求则来自于实践。最初的铸剑构思依赖于铸剑者的技能和铸剑用的原料──铜,之后是青铜。欧洲的剑和剑技一直在呈螺旋式发展,期间还有一些飞跃,直到耐用轻火器的出现。剑和剑技在世界上很多地方发展得非常缓慢;有些地方根本就没有出现;而有些地方则发展成很奇怪的形式。

  木剑嵌上鲨鱼牙,通过拽、拖、抽打而伤敌,这些还是可以理解的。有一种剑和战斗技法却让我觉得很……呃,不知如何形容。还是由你来判断吧:阿比西尼亚Shotel是一种弯曲的双刃剑。乍看上去,很像近东的弯刀,但仔细观察后你就会发现剑身是一个完整的半圆,而且它还是──容我重复一遍──双刃的。剑刃扁平,横断面是菱形的,非常坚硬。

  用这种剑的战士都躲在巨大的圆形皮盾后面。他们战斗时不去努力砍开盾牌,或把盾牌引开,而是从后面用剑尖去钩对手。你一定能想像出那种战斗有多奇怪吧。许多年前,当影院里还演出小节目时,我看过一次关于阿比尼西亚“剑术”的旅行表演。两个人各执剑盾,寻找着对方的弱点,来回闪避,左右跳跃,笨拙的挥舞着长长的曲形剑,真是怪异。

  当你握着一柄Shotel时,你就会发现它非常不利于切割或是劈砍,也不能用于突刺,只有“钩”这个动作可以使得非常顺手,这样,你就可以判断出它的用法了。

  为了对功能、设计、用法和效力间的关系有一个更好的认识,让我们来看一下几种剑的演变。

  “Rapier”(西洋剑)一词直至15世纪末才出现,被用来称谓一种细长的剑,它一般是市民服饰的一部份。实际上它可以追溯得更远,有观点认为它始于14世纪的刺剑。

  刺剑(Estoc) 是一种长剑,剑身坚硬,成三角形或长方形,没有刃。它被设计用来刺穿防具,无论是铠甲还是锁子甲。如果它从垂直方向击中铠甲,它就有可能将其刺穿,否则它就会向一边滑动,最终楔入铠甲的接缝中。也就是在那时,人们学会了在剑柄与刃的结合处加上铁条或铁环用来护手。反对者则指出最早的西洋剑基本上是双刃的,只有当它变得更轻一些的时候才被市民佩带,这种剑并非来自战场,它的主要目的是防身和决斗。

  当时,西洋剑普遍为双刃结构,只是比一般剑细一些,可同时用来割与刺,护手的样式还很简单。剑法强调进攻;不到万不得已,剑手不会有封挡或闪避的动作。很快,这种剑也被广泛地用于防御,剑刃因此常受到极大伤害,于是人们又学会了使用剑身的平面,但不管怎样,剑尖总是最致命的部份。

  随着格斗模式的变化,剑也有所改变。护手变成更为精致的环状以加强防护力,剑刃逐渐加长收窄。到了16世纪中叶,有延长护手的西洋剑基本成型。剑身颀长,是否开刃已不再重要。实际上剑身基本是方形的,直到最后几英寸才变扁出刃。这样剑手可以用抽击的方式割伤对手的脸和眼睛。有时剑身竟然长达60英寸,这样反而会给剑手带来不便。

  带着60英寸的长剑走路不但非常笨拙,还会碰到东西、绊倒行人,很是讨厌,以至于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不得不下令凡配剑长过一码者全部毁掉。

  护手的工艺愈加成熟,到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的时候。刺击的技法有所发展,这一点导致了剑身的无限制加长,不过剑身很快又收缩至36~39英寸的范围。与此同时,护手也出现了壳状结构,到了17世纪,出现了样式成熟的骑士佩剑护手,它和更早一些的碟状护手非常相似,人们经常会把它们和杯状护手搞混,这种事情一不留心就会发生,很令人困扰。此外,人们并不认为它看起来很考究,我的看法则正好相反,但我也发现它对我来说实在太浪漫了。

  剑的变化并未停止,护手又开始变小,原来能为剑手提供很好保护的交叉护手逐渐退化为装饰品。剑身继续收缩,形成了小型剑的样子──三角形,异常轻捷,长度在30~33英寸之间。

  小型剑看起来像美丽、致命的小玩具。它们轻盈纤细,非常迷人。很多人都把它们看作终极宝剑和最具杀伤力的决斗武器。我个人强烈反对这种看法。它们只有在现在所公认的规则约束下才是有杀伤力的,那就是不能夺取对方的剑。尽管在现代击剑运动中夺剑被视为违例,但它始终都是一种荣誉的、有价值的策略。对战时你可以轻易地用左手把对方的剑拨到一旁;如果他一击未中,收剑的时候只要慢上一瞬,你就可以抓住剑身。如果剑是开刃的,这种方法很不可行,但对于三角形的剑身,这种方法是非常实用的。

  虽然还没有真正地进入对西洋剑发展的研究,但还是让我们总结一下从它开始出现,到十七世纪七十年代达到顶峰,直至最终的退化型(著者观点)的一系列设计进程吧。当时这种剑的用处是为普通市民提供保护。随着科学的发展,剑也因而受益;流行时尚和社会条件的改变同样作用于西洋剑,但一直发展到的最终形态,它都未失其单独使用的单手防卫性穿刺武器的本色,就是说它根本不适合用来对付防具或出现在集体战中。

  另一把值得关注的剑是中世纪十字剑,或骑士十字剑。它一直都被误当成阔剑。这种剑可以一直追溯到铁器时代的开端,我们可以从维京人开始说起。

  早期的维京剑一般长33~34英寸、宽2~2.5英寸,带有一条血槽。剑刃平行,向前非常平缓地收窄,或者根本不收窄。钢在那时非常珍贵,而且大量获取极其困难。所以在制剑时,人们采取了“分范合铸”的方法。

  在铸剑时,高碳钢被焊接在铁质的主体上,然后剑身被重新加以锻造,成为大马士革刃的样子之后,接着结合上高碳钢的刃。之后剑身再经过琢磨、回火、抛光。一把明亮坚固的剑就制成了,它能经受住任何猛烈的斩击。优质维京剑可以做到柔韧的剑身和坚硬的剑刃兼而有之。

  这种剑一般配合木盾使用,它遇到的敌人一般也都是手擎木盾,头戴铁盔,身穿皮甲,要是敌人足够有钱的话,他也可能身穿锁子甲。

  剑身必须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它经常会砍中盾牌、躯干或腿骨,这时剑身会受到很大的反作用力,如果弹性不够,很快就会弯曲变形。把剑脊铸得更厚也可以对付这一问题,但这样的话剑就会因为过于沉重而影响使用。那时一流的剑重量都在2~3磅之间。战斗时只要先砍中对方,即可以获胜。到了14世纪,随着防具防护性能的完善,腿部成为主要的攻击目标。在500年后的一次对1361年堆积在瑞典维斯比的几百具尸体的勘察中,人们发现70%的尸体腿部受伤,大多数深可见骨。

  由于同样的原因,剑刃必须足够坚硬。骨头是很坚韧的,包着钢边的盾牌也差不了多少。剑刃还常会和锁子甲发生撞击、摩擦,当时的战士为了避免这一点,都尽量以脖子、手臂、尤其是腿为目标。

  有时你门户洞开,不得不承受一击,这时你就需要锁子甲的保护。制做锁子甲的铁丝并不经过回火,目的是为了保持其柔软,回火后制成的锁子甲在受到打击时会发生崩裂,无法防止剑刃的伤害。柔软的锁子甲会通过变形从而吸收打击力量并阻止进一步的切割。所有的锁子甲都会损伤剑刃,但如果斩击时角度足够精准,力度足够强劲,剑刃便会将锁甲切开。

  这就是维京时代初期剑在欧洲的普遍用法。【相对于罗马帝国重盾保护,短剑突刺,相互协防,攻守兼备的密集步兵阵,这简直就是小儿科一级的打群架,不愧是蛮荒的黑暗时代呀。──译者注】

  公元900年左右,一种新的剑式出现了。剑身略有缩短,平均为32英寸,但宽度未变,剑刃逐渐收窄,形成了一个非常实用的剑尖。形状的变化,使它用起来更加迅捷方便。因为重心更靠近手,机动性也就相应提高了。

  其实,最大的变化在于剑已经通体由钢铸成。分范合铸的方法成本既高,生产周期又长,大量钢材出现以后,铸剑速度加快,剑更为便宜,品质也未受到影响。但人们对剑的要求更高了,因为战士的防护也日益完备。随着时间的推移,锁子甲积累得越来越多,大有取代皮甲之势。

  接着的两百年发生了更多的变化,锁子甲已经全身化,步兵的辛劳危险被丢给了农民。全装骑士以精美的硬木盾和长枪为主要武器。剑成为第二位的备用武器,一般都用来对付轻武装的步兵。

  这些引起了剑形的改变,剑身重新变长,两条平行的刃更加靠近。速度的重要性让位于对重击力度的追求,这是加长剑身的一个目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给马上的骑士提供更大的打击范围。

  让我们来到公元1300年,看一看这时候剑有什么更大的发展。

  在这个时代,盔甲在永恒的矛盾斗争中占了上风。锁子甲稍有加厚,更为坚固,上面开始附以钢板和钢片。这些变化也促进了剑的变化,新型的剑问世了。

  新剑中最为卓越的应数巨剑(Great Sword),也被称为战剑(War Sword)。这是一种长剑,剑刃一般都有40英寸。剑的重量并不很大,只有4~5磅,完全可以配合盾牌用一只手挥舞。剑柄长到足够容纳两只手,所以它也可以当作双手剑使用。超长的剑身代表着更快的劈砍速度和更大的爆发力。与长刃巨剑同时代的还有一种短一些的武器,它的刃和后期的维京剑类似,只是形式要更夸张一些。这就是大型剑(Big Sword) ,它的剑刃非常之宽,在前段又急剧收窄。宽刃增强了劈砍的力度,坚固的剑尖成为剑上最重要的一个部份,牺牲柔韧度换来的刚性成为突刺的强有力基础。

  还有一种剑在此时获得了新生。弯刃刀一直是一种边缘武器,随着防具防护力的提高,弯刃刀的能力便逐渐凸显出来。它极宽的单边短刃可以造成恐怖的打击,其形状很像时髦的Shriner弯刀。不仅是骑士,弓箭手和普通武装者也非常喜欢用它。

  从这时一直到十七世纪五十年代,武器与防具的变化更快了。

  锁子甲──防御的先驱和光荣,被铠甲踩在脚下。防具的制造技术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水平。铠甲是一种比锁子甲更轻,更坚固的防具,随着防御能力的提高,战士反而有了更大的活动自由。它唯一的弊病就是像个保温炉,几乎谈不上什么空气流通,这很容易导致穿戴者的疲劳。骑在马背上,只是挥动胳膊的时候,这一点还可以忍受,甚至有人还可以坚持很长时间。步战的时候,更大的热量散发和更多的氧气需要使铠甲变的异常累赘。

  铸剑师们为了战胜新的防具而背水一战。

  质轻形扁的剑刃被抛弃了,身阔头尖的特点保留了下来。剑身进一步加厚,横断面变为细长的菱形,非常之坚硬。重量范围明显加大,有些剑还停留在2~3磅的水平,有些已经达到了5磅。重剑均纯以钢铸。无论轻剑重剑,它们存在的意义都是为了刺穿铠甲,呈直角的突刺和强有力的冲击是它们完成任务的保证。即便从甲面上滑开,它们也可能从钢铁的缝隙间尝到鲜血。重剑们更可利用自身的重量击碎铠甲的防御。

  这是剑最后一次试图胜过防具,以后这种尝试就被放弃了。剑实在无法胜任对抗钢甲的工作,斧头、钉头锤和战斧成为武装格斗中的主要武器。

  剑并没有因此而谢幕,它只是不再被用于骑士间的战争。没有人曾忽视它在社交和传统上的重要性。市民佩剑成为正式服装的重要组成。在战争中,扁平的轻剑再度被用于普通的武装者以及其他轻部队之间的战斗。

  我们的讨论只能停留在走马观花的层次上,更无法提及弓箭和长矛把盔甲变成了一堆垃圾,火药的爆炸轰碎了战争的优雅。但我们还是了解了铸剑的规律──特定的障碍产生特定的要求;特定的要求引发特定的设计。每种新型的剑都对应着防具或战斗方式的发展。

  让我们来看一个剑和时尚间出现矛盾的现代例子。

  日本的武器与防具在13世纪时得到长足的发展,之后的几百年里又停滞不前。武士刀是一种杰出的剑,其功能与设计者的初衷完全吻合,相应的剑技也很是优秀。不管你提出哪种出类拔萃的流派──无论是剑盾技、细剑刺还是土耳其-伊朗剑术,日本剑法和武士刀都能毫不逊色地与之相提并论。

  武士刀战法多采用拖砍,刀头以下六英寸范围是伤敌的首选,它硬、厚、微弯的特点充份地适应了这些要求。

  最近我看了一部电影,里面的英雄使的是一把笔直的宽刃重剑,做的动作和摆的姿势却是与之风马牛不相及的武士刀法。用剑头六英寸进行的斩击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而且还能把你满口的牙齿震得生疼。如果把剑大大加厚,或许可以避免这种震动的出现,但这样做无疑会增加剑的重量,还会进一步降低斩击的作用。简而言之,这部电影真是大错特错了。只有在那把剑被当成花剑做轻刺的时候,才有可能会更搞笑一些。电影中的英雄当然是用剑不论轻重的超人,但摄像机前的演员顶多只是在挥舞一根铝棍。【朱注:由于道具必须符合质轻的要求,有时为了避免大场面时兵荒马乱伤人,甚至必须使用橡胶剑】千万不要用6磅重的钢剑去尝试那些动作,至于有些人做出来的9磅货,还是让它们安静地躺在那里好了。

  我曾见过有人把现代的剑挂在墙上,说是要用它来防贼。这个主意的可行性我们以后再谈,现在先让我们来说说现代的剑。

  大多数的现代剑都是用优质材料精工铸成,我认为它们里面有一些的剑刃很可能过于坚硬了,无法承受反击的力量。它们的通病是太重,一把六磅重的剑就是个笑话,即便是四磅,也会让人咯咯轻笑。剑不是小刀的加长版,它必须有和自身的尺寸相比更轻的结构。

  适合于现代人使用的重量应该是2~3磅,过多的重量会严重降低速度、机动性、躲闪能力和恢复姿势的能力。它应该是短、直、锋利的集合,适于强力前刺【太暴力了,18岁以下的小朋友们请不要看这一段──译者注】,有如长型的腰刀 (Wakizashi)【朱注:这是武士随身携带在腰间的武器】,通常被当作忍者剑来贩卖、勒颈者(the Hanger)、欧洲的猎剑或是19世纪步兵军官佩剑的缩短型。至于12磅的骑士剑?你有12个随扈替你牵马扛枪抬剑执盾穿盔甲吗?

  有一种剑提供了一些很有趣的关于设计思维的资料,那就是马刀(Cavalier Sword)。它向我们展示了战斗模式,对战斗模式的设想和剑的设计之间的关系。

  大多数人都会告诉你弯曲的骑兵马刀在多年以前就已经被发觉不适用了,更有效的骑兵剑应该是直刃马刀,他们还会以本世纪英、美骑兵均采用直刃刺击型马刀为例,它们是骑兵在被机械化部队取代之前的最后一型军用马刀。其实是否直刃马刀更好一些的问题从来就没被说清楚过。

  这一争论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直剑以微弱优势胜出。下面就是这两种类型各自的辩护词:

  弯刀被世界各地的马上武士使用过很长时间。弧形刃的斩击可以造成严重的破坏,受害者即使不死,也会丧失作战能力。和步兵对战时,弯曲的剑形可以保证骑兵在施以重击的同时剑柄不会从手中脱出。当敌人也是骑兵时,它同样能发挥良好的攻击和防守性能。对跨坐在马上的战士来说,劈砍动作要比不自然的刺杀动作来的容易得多。

  反对者指出,骑兵经常会被弯刀多次砍中脑袋依旧可以继续战斗。当刀刃深入敌人身体之后,也会在战马跃动的时候脱出主人的掌握。在说明了弯刀的诸多事故和不完备之后,他们又指出了直剑的优点。

  直剑可以刺中卧倒在地的步兵,马匹是不愿意践踏人体的,需要执弯刀的骑兵冒着极大风险探身劈砍的情况,直剑只需轻松一刺就能搞定。穿刺会给敌人带来更加严重的伤害,一击就可以使敌人的战斗力丧失。骑兵通过训练能够熟练地掌握针对骑兵地刺杀动作。准确的手腕动作可以拔出深入人体的剑刃,也可以让战马完成这一工作。而且突刺是很难被躲开的。

  两种剑各有优势,也都存在问题。弯刀最严重的缺陷也是它的缺陷中最容易被改进的。要知道,大多数马刀是没开过刃的,不断地劈开血肉使它们表面遍布污秽的裂口,影响了它们的破坏力。要是把它们仔细磨利的话,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对于直剑来说,用一只伸长的手臂控制40英寸的剑刃落点,还要把800磅战马的冲力以身为梁传递出去,可能发生的情况实在是一言难尽。

  一言以蔽之,这个故事说的是不同的剑的不同的问题。绝大多数制作优良的剑能令人满意地完成它们的任务,但永远也不会出现一把万能剑。对它们优劣的判断一定要联系到它们的用途,永远也没有最好的剑



象老虎一样威武,象狐狸一样狡猾,象狗一样忠诚,象猫一样谄媚。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4-8-27 0:10:58
 正版松鼠妖 男,离线
  
  
  头衔:乌龙茶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637
  金钱:10003
  工作量:12758 points
  门派:毛皮动物联合工会
  注册:2002-4-23
给正版松鼠妖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正版松鼠妖加入好友 查看正版松鼠妖的个人资料 搜索正版松鼠妖在[军事装备]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正版松鼠妖  访问正版松鼠妖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

相近资料……

中世纪欧洲骑士vs日本封建武士? [翻译稿] 

The Medieval European Knight vs. 
The Feudal Japanese Samurai? 
中世纪欧洲骑士vs日本封建武士? 
By J. Clements 
ARMA Director 
翻译:x.x 

人们总是不时会为这样个问题反复考虑:如果日本武士和西欧骑士这两种同样强大,而且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相遇会发生什么情况?推测在一场正面交锋里,这两个性质并不相似的人中究竟“谁会赢”实在是容易激起人们的兴趣,这是一个经常出现的问题,但事实上却只能停留在假设面上。在比较骑士和武士的过程中,首先双方都有盔甲和武器,也会按照他们那个世代特定的方式战斗,两边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可能有把握战胜任何一个对手。因此某种意义上,这问题似乎进一步就是说,谁能是更好的泛用士兵?更好的林地战士?更强的散兵战者?这些都取决于具体条件,但是仍然让人觉得会是一个有趣的相遇而值得考虑。都有一定的自身武器及战术训练经历,同时当然也有机会关于对手武器有一些了解,于是就对这样一个比较问题,我下面将开始试图用自己有限的学问来进行一次推测描述。 

背景条件 

首先,我们必须问,这两个孤立的人是在哪里相遇的?当地的环境条件如何?由于在这种假想战斗中环境会起重要作用,现在先理想化地假设战斗发生在一个开阔的区域,双方有很多空间活动但是没有可以隐蔽自己的条件。尽管双方都可以担任优秀的骑兵,现在也假定这只是一场徒步进行的单人决斗,没有其他任何人参与而单独进行,并且没有远距离武器供使用。当然了,给战斗双方同一个气候条件应该也是更符合逻辑的。 

这里还有很多无形因素,双方对于对手的了解程度,以及随之而来的对将来战斗的惯性思维将是一个重要的需要考虑的内容。双方是否都已经有一份对手的详细资料?还只是一场偶然发生的战斗而他们对于对手的优势都毫无所知?我们现在只假设这两个理想化的战士都已经对于对手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度,因此已经从心理上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当然,假如我们想给两位“标准化的战士”安排一次碰撞,我们还需要确切地问一下,到底怎样才算“标准”化了?1100年左右的西欧骑士和1200年的日本武士大致在装备上可以平等,但是只要看看在1400年的情况就很不相同了。我们现在讨论的双方确确实实都曾在一个类似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下,为了类似的理由而战斗,但是他们的装备也在随着科技进步而调整发展,很难定出一个“标准”中世纪骑士或者一个“标准”日本武士。对“标准欧洲骑士”来说,很难确定他们究竟是来自哪一个国家,又是中世纪具体哪一个时期中的人物。对“标准日本武士”来说,他们倒是一个孤立的、稳定的文化产物,他们以这种传统延续生存下来,自己的战斗技巧也大致在时代中保留,所以现在相对同期的欧洲骑士来说,我们关于武士的标准化还能有一个多少更理想化的思路。但是接着,我们又一次发现今天日本大众化的“战斗方式”,与当年纯军事式的“战斗技巧”有很大本质差异,而我们已经不再在当代世界保留有完整未动的骑士战斗技巧,关于他们战斗方式只有那个时代留下的一些训练手册可以从技术上指导我们。 

对骑士来说,我们现在该是假设他是一位1066年(诺曼征服,中世纪著名标志性时间之一,译注)中的诺曼人,穿着锁链甲,携带剑和风筝盾?假设他是一个 1350年英国或法国骑士,穿着半身板甲,正用自己的剑准备好参加竞技赛?假设他是一个1450年的意大利雇佣骑士,正穿着华丽的礼袍?或者是一个大约 1400年的,“武装到牙齿”的条顿骑士,穿着哥特板甲带着大剑(bastard sword)?而日本武士是穿着老式的像盒子一样的室町时代(Muromachi)盔甲带着太刀(tachi blade,可能就是中国唐朝传入日本的式样,也看到过称其“横刀”的说法,译注),还是镰仓时代(Kamakura)的全身盔,用着我们更熟悉的日本刀(katana)(这里有语言习惯上的问题,我们汉语所谓的“日本刀”,其实主要都是指katana,下文出现的所有“日本刀”也同样作此特定解,译注)?此刻的武士又是否允许同时使用他的武士刀和胁差(wakizashi)?这些都是重大的因素,也就能让这种“谁能赢”、“谁更强”(或甚至说谁的装备更强)的问题变得难以回答。 

当然,为了分析起见,我们不妨假设他们都是具有可比性的个体,每人都有经过高度的训练和他们时代对应的战斗技巧和经验,他们将在一个战场上孤立地战斗直到一方死去。作为一种很有趣的历史架空讨论,我们至少可以进行一些理智的猜测,分析出一些在这种遭遇战中可能会产生关键作用的因素。 

战士的能力 

我们可以有理由认为,人的基本能力诸如强壮、速度、体能、年龄、健康条件和勇气,都是对这些职业战士同样重要的因素。假设我们能够有一种办法解构并控制这些因素,我们也会对双方的能力作出平衡调整,因为某人压倒性地更有强壮优势,或者更敏捷的情况并不是绝不会发生。但是,我们难以把基本身材的问题具体量化在内,而事实上欧洲骑士在这方面有必然的优势(16世纪的日本武士盔甲大约针对的是5英尺3英寸到5英尺5英寸的人,而同期或者更早的欧洲盔甲都是设计成适合6英尺到6英尺5英寸),尽管其他证据可以说明,16世纪欧洲人的平均身高大约也就是刚超过5英尺。有趣的是,欧洲人到15世纪,对于战士身材的价值观仍然继承了来自罗马人的经典观点,要求瘦的腰部、宽肩膀以及精干的身体,而日本人心目中的理想身材却是更粗大,从下身到躯干都更宽大的形象。毫无疑问,这些都是他们由于种族不同造成的天然差异,但是显然会影响到他们对应发展的战斗技术而是必须被考虑在内的。 

我们也会考虑这两位战士所经历过和专长的战斗形式。早期的武士根据一种仪式化的规则形式参加战斗,他们根据事先确定好的协定在战场上孤立地单独决斗,后来则替换出骑马射箭的战术,以及适应战场上步兵长矛队形战斗形式的能力。他们的部落战斗有封建性质成分,当然也有获取个人荣誉的目的在内。散兵战并不罕见,也包括了一些大规模远征韩国及邻近岛屿的事件,不过更主要的战斗还是发生在他们自己的岛群上。 

而形成对比的是,骑士强调骑马并使用横躺骑士枪时的冲击能力,在战场之外,也有一种精神化和法律规则化的决斗以及竞技比赛。西方骑士的战斗方式有超越传统的歼灭目的式战斗的内容(指根据骑士精神,在战场上失败的骑士可能可以作为受优待的俘虏而安全生还,译注),当然,关系个人安危的问题还是很现实而且普遍。骑士的武器和盔甲是诸多文化混杂后的产物,例如拉丁文化、凯尔特文化、日耳曼文化、以及土耳其文化和阿拉伯文化。他们战斗的环境多样化而有广泛性,从寒冷的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到中东沙漠,从西欧的平原到东欧的森林以及之间的沼泽地、旷野和山地。毫无疑问,对骑士来说对物理条件的适应力也是他们骑士侠义精神的一部分,就像大量当时留下的文献及图像证据所为我们显示的那样。 

我们不能忽视文化对这种竞争会产生的作用。日本武士生活在有严格封建体系下的保守文化下,要求服从和忠诚超越个人。骑士则处在一个更复杂更有变化性的社会,强调在一种传统个人价值观基础上的个人发展。所有两种文化都有对外部事物的斗争经历:欧洲人遇到过土耳其人、蒙古人、撒拉森人以及其他,而日本人遇到了韩国人、中国人、蒙古人等。因此,考虑到他们在历史中与不同文化在异地发生冲突的经历记录,我们能认为其社会有更大外部交流性的欧洲骑士可以在武力上增加一些优势吗? 

然后从个体内部的因素分析,我们必须注意到日本武士的武士道中,关于宿命论的因素会对战斗起重大影响,对死亡的接受和追求驱动了勇猛的他们。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信仰和信念会带给一位贵族骑士的伟大壮举,因为在理想化的骑士精神中他必须坚持支撑直到自己的死亡。有可能欧洲骑士确实对外部民族带有蔑视,他们眼里的“异教徒”对手。但毫无疑问,日本武士对荣誉无上追求和随时为领主献身准备就绪,也会成为他们在面对外人时的弱点:如果你轻视自己的生命、轻视战场上危险而未知的敌人、你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尽管勇气是重要的因素,只有这种战斗的精神是不充足的,这里必然有一些我们无法用可靠数字来评估衡量的无形因素。所有这些非定量的精神因素排除后,我们还剩下要考虑的问题是武器、盔甲和训练情况。 

盔甲 

盔甲会改变斗剑的过程与结果,假如你从没有经过相关训练,你不能想象它将会如何影响你的活动能力甚至做那些简单的动作。人们都认为,当欧洲人不断改进盔甲以打败刀剑的过程中,日本人却在不断改进刀剑以打败盔甲。这确实有一定的真实性,但是事情并不是这样简单。更好的日本盔甲是用小型的上过漆而相互重叠的金属板块以丝线系住来对抗日本刀切开盔甲的能力,它能提供良好的活动空间同时又有完美的保护性。不过假如盔甲被淋湿,丝线会吸收水分而让盔甲变得糟糕地重。尽管早期的武士盔甲是用大块方形板甲(这应该就是作者认为早期盔甲如同“盒子”的原因,译注)制作以更主要防御弓箭射击,后期的形式则趋向永久地对抗剑士们的攻击,削弱他们剑的巨大劈砍能力。这种盔甲是耐用而且防护有效的,还能提供充足的活动能力,但是如果遇到骑士剑窄剑头的刺击,它会如何?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中世纪欧洲盔甲则是被设计越来越能够偏斜开受到的攻击,同时吸收来自骑士枪和剑的钝冲击力(作者这里主要分析剑格斗,因此更适合进行钝冲击的锤系武器未考虑在内,而根据他的观点,剑也可以用于敲打式的钝器型攻击,译注),一套骑士盔甲可以是那种结构简单而能够吸收划破和切力的锁链甲,或者是充分填塞以加强结构的夹克,或者是金属的全身盔,既要能防御震荡冲击也要能对抗戳刺武器。锁链甲有大量的形式和类型,在15世纪西欧已经确实达到了顶峰,当时它编排紧密而用铆钉固定的环节可以抵抗任何试图划破的切割力,以及能够对抗很多来自于剑的砍击和戳刺,但这样的盔甲在日本没有被使用过。 

一套完整而全身式的坚硬板甲,这种被称为在工艺创造力和自身坚硬度上都无可匹敌的盔甲,大致可以抵抗剑的刺击而需要纯粹是特殊性质的武器才能有效地打败它。用那经回火调质后的优质铁加工并且仔细划出凹槽的盔甲,对于剑的砍击已经无懈可击,可以猜测,对那些经过特殊锐利化的日本刀也是如此(16世纪一些地位较高的日本领主确实已经拥有了部分同时代的欧洲盔甲,被作为礼物收下或者购买得来,也会用到战斗中而不仅仅是作为海外而来的收藏品),用于徒步战斗的板甲是一种性能平衡,有机动性的装备,有时甚至也是用回火调质铁制成。它很适合穿去战斗,而并不是好莱坞出产的那种笨拙、累赘的玩意。除非你已经确确实实地穿过这种优异的板甲,你不会真正知道,它到底会影响一个骑士的活动能力多少。 

由于没有必须的专业武器来对抗甚至打败板甲,任何单独装备着剑(无论是否是日本刀)的战士都会遇到困难。确实,全身化的欧洲板甲加上内层的锁链层保护可以很好地影响到原本性能出色的日本刀的核心优势。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日本刀确实有那引以为自豪的切断能力,武士们却能成功地依靠他们的盔甲来防御这种攻击,也就是因此我们会完全有理由想象认为,骑士盔甲的防御效率可能也不过如此。所以如果我们假设双方的盔甲能更公平一些,就像骑士使用的是锁链甲或者1250 年左右的不完整板甲(指当时关于板甲原材料的制造工艺不成熟,只能制造小块板铁,因此板甲缺乏整体防护面积完整性,译注),情况会变得更错综而有趣。另外,武士确实总是带着一把完美的厚匕首,它已经得到过成功的使用。而且很新鲜的是,每一个武士都相当擅长在近身扭打中使用他们这种可以刺透盔甲的匕首(这种技巧在骑士们的剑术中通常并不存在)。 

盾牌 

我们必须考虑在这种假定式的战斗中,骑士是否使用了我们熟悉的比较短的剑加盾牌组合,还是只用一把长剑(long-sword)(从上下文分析,作者全文中指的“长剑”,实际上都是双手剑,长剑自14世纪针对盔甲发展而出现,最初形式仍然为单手剑,但是相当一些早期的双手剑看来也能归入“长剑”,译注)?如果使用盾牌,我们还必须继续问,那到底是什么类型的?他用的是那种中央加过工而突起的形式,还只是那些皮带捆扎的平木板?盾牌是那种很有保护面积效率的“风筝形”,还是那种小一些但是更容易操作的凸扇形,所谓的“扇形盾”(heater shield,就是我们最熟悉的扇形盾牌形状,它是诺曼征服时期那种筝形盾发展后的继承物,有一些资料也把它和kite shield混淆在一起,译注)?或者又可以是一个厚厚的铁质小圆盾(buckler)(一个用手握紧的手盾)? 

事实上每种文化都有理由去发展他们自己的盾牌,盾牌也毫无疑问地因此被使用了数千年,它们是非常有用的东西。在15世纪的欧洲,是由于全身盔和双手剑、重型枪戟系武器、以及巨大威力的射击武器被发展才降低了这种长期以来地位牢不可固的装备的战场价值。中世纪的剑盾战毫无疑问和日本的双手剑猛烈斩断全身盔的战斗形式有所区别。中世纪使用短剑的技巧是挥舞臂膀加上腰部力量同时步伐前进或后退,攻击之前可以躲避在盾牌之后,同时还可以借助盾完成护卫、佯攻、化解攻击或者推逐。同时使用剑与盾很明显具有超越单剑的优势,剑盾组合可以提供相当灵活和全面的防御,很稳固地保障了更多的攻击方式选择,无论是在直接攻击还是间接进攻。 

持盾者的剑可以很好地从盾周围的各个角度或者其底部发动攻击。由于使用盾的一个半面是如此好地受到保护,它的对手不得不被限制到只能攻击另一半侧---- --没有盾的这一侧,大型的盾屏蔽掉了进攻者原本拥有的大量攻击目标点,它也限制了防御者的反击自由但这个限制程度相对进攻者要小得多。当防御者从盾牌背后出现而反击时,进攻者会让自己的武器处于防御态势,或者说准备防御格挡,这是对付持盾对手的可取战术。然而持盾者的进攻并不是只有这一种进攻方式,在非常近距离的情况下,可以有大量方法把盾牌当作进攻性武器来使用。 

日本刀是威力强大的武器而且使用了优秀的制造技术,但是认为它们能轻易劈开牢固的中世纪盾牌是荒唐的想法。一面盾牌并不会轻易被划开,哪怕对方是日本刀。中世纪的盾牌主要是由厚木材用皮革覆盖制成,然后辅之以金属的加固调整,这些盾牌很有效用,可以让单纯的剪切破坏变得很难。还有可能,一把剑如果进攻得太猛,会撞到盾的边上。并不像电影或者英雄史诗文学里描述的那样,如果剑劈中盾边它的剑刃会暂时陷在其中而需要时间来拔出才能再重新进攻(这还让进攻者失去了进入防御格挡的条件)。不使用金属镀边的盾牌,也就是因这种能力而受到欢迎的。 

日本剑术,尽管包括了大量高效的防御格挡动作,仍然没有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的对抗盾牌方法,尽管一个有技巧的武士确实能改变一些情况,在面对强大有用以及灵活多变的剑盾组合时仍然会遇到困难。盾的真正用法并不是如同那些电影、游戏、舞台剧或者历史扮演组织比如SCA所经常给我们带来的内容,对抗中世纪盾牌也不是简单的在盾牌周围活动然后试图找个空隙发动进攻。如果一个战士并不真正清楚盾牌,或者遇到了一个优秀的持盾者,那么很难想象他能如何有效地对抗它。 

武士的刀 

在武士们相互之间的各主要战斗中,他们穿了一套盔甲并且用单手或者双手持了一把剑。对骑士来说,主要的武器始终是长骑士枪和剑,其次是戟矛、匕首和战锤。剑是骑士主要的格斗训练对象,而对武士来说,剑只是3种主要武器之一,其他两种为弓和yari(一种刺杀用矛)(就是所谓的日本矛,译注)。我们可以判断,尽管他们后来对剑术相当重视,武士的主要武器事实上不是剑。直到17世纪中后期内战结束,剑才成为了武士文化的首要武器并且用于礼仪仪式。日本武士是否都是优秀的剑士也是一个谜题(不比西部牛仔是否都肯定是优秀枪手的问题容易证明)。不管如何,日本解释他们的武士道时,主要的措辞都是“一条用马与弓的道路”,而不是“一条用剑的道路”,除此以外,和骑士传说以及战斗实例不同,日本文献中关于单独武士之间的战斗大部分都是用匕首进行而不是剑。不过为了讨论起见,我们还是假设双方都是按照那种假想方式参加。 

作为剑,日本刀在锋利和切割能力上无可匹敌,而且它特别擅长切开金属(不过,它只在电影和游戏里切开过!)。然而,中世纪盔甲也以其擅长对抗切割而闻名,而且就算在电影里要看到切开一个躲避在盾牌或双手巨剑背后的人也不容易。日本刀的剑刃有锐利的斜面而使其强大,它有厚实的楔形,而切入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将切下的材料部分挤压出去,当然这种切割对血肉之躯来说能是毁灭性的打击,但它在对抗盔甲时要效率低下得多。承认这点后,一些日本剑术流派的发展方向也并不是切开盔甲,而是试图刺进其中的关节并将其卸开,也就像欧洲人对付他们自己的全身甲办法一样。除了在韩国交流到的异族文明以及和蒙古人的遭遇,日本刀始终在比较孤立的环境中发展自己,也不是它一些狂热拥护者所吹捧的所谓“终极剑”。日本刀的强大边刃为了便于切割而成斜形需要不断重新打磨抛光,它也会如同其他剑一样折断(哦,而且不能做的是,它们不能切开轿车或者剁开混凝土)。它不是设计出来给人滥用的,而且既没有运用上的灵活性,也确实不是如同中世纪剑不得不作的那样,需要同时对付软硬盔甲的。 

日本刀的设计并不是钉死在石头里的东西,和其他所有剑一样,它也在一个个世纪的过程中改变和调整自己,缓慢地改进自己或者满足不同需要以及使用者的爱好倾向,包括剑的截面、刀纹形状以及长短。以13世纪为例,它们的剑头就经过了重新设计,为了易于砍断用金属加强过的“充填式”皮革甲(这种盔甲事实上和欧洲使用的皮革甲brigandine是同一种性质的东西),那种盔甲他们是从中国人和蒙古人处遭遇到。到18世纪,他们的刀已经不再主要对抗盔甲,而变得更长更薄更轻,主要只是用于教学练习(私下之间的切磋练习必然也包括在内,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内战已结束,缺少穿盔甲互相实战的事件的原因,译注)。 

确实,日本封建武士也有他们自己形式的巨剑,这种东西的长度普通“打刀”(dachi blade)无法比拟,但是它们主要是由下层的徒步士兵为了对抗骑兵而使用(可能同时也为了对抗长枪)。所以,我们不能把它们和中世纪用于骑士之间格斗的巨剑等同,或者和那些16世纪欧洲战场上真正的双手剑比较(16世纪战场上“骑士”阶层已经基本消失,大致为雇佣兵在使用这些冷兵器,译注)。 

从整体上说,日本刀是一种非常优秀而有广泛实用性的设计,它能够完美地用于切断和砍击,也能很好地用来刺杀。无论是徒步还是在马背上,无论是否穿盔甲它都合适使用,是一种精致美丽的工艺杰作,代表了数个世纪的工艺技巧结晶,也是当时时代之中的一种必用品。不过它也只是一把剑,一把人造的工具,用了高温调质并且打磨良好的金属。尽管制造的具体工艺有所差异,它们同样由封建时代的技术步骤完成,加热然后改变其形状并抛光,就和整个世界历史中的其他优质剑一样。如果不考虑设计和具体制作,所有的剑都有同样的目的并且用于完成同样的功能:防御对手进攻同时能发出自己致命的攻击。 

骑士的剑 

准备完武士的装备后,我们必须开始考虑骑士在战斗中使用的剑了。我们必须先理解接受,骑士剑和盔甲有大量的具体分类,欧洲剑从某种意义上说总是被特殊细化而不是一种总体式的设计:有适合步兵战的剑也有适合骑马使用的,有单手和双手的区别,有直刃和曲刃的区别,适合穿盔甲战斗或者适合轻装之间的战斗,适合竞技赛,或者公众之间的决斗,理想化的刺突专用剑或者只能用于砍的剑,还有只能用于训练的剑。 

一个骑士装备的剑通常是一把单手剑,特别适合配合盾使用(并不一直是这种装备情况)。他们的剑身阔而剑尖细并且坚硬,有凿形的剑刃,主要特别适用于在一次挥舞中切割开锁链甲并且深入对手的身躯。它们很轻而速度快,出手猛烈能灵活地制造各种伤口。随着时间变化它们也有所改变:宽度调整、有弹性者取代坚硬型、变细化以及头部的锐化,无论对板甲或者薄片甲(也就是鳞甲,译注)都适合进行突刺。较晚出现的著名剑型大剑(bastard sword)有尖锐的剑头,在突刺上表现出色,所以尽管日本盔甲很大部分都是用和他们刀同样性质的材料制成,欧洲剑并不会比以前对付自己盔甲遇到更多的麻烦。 

尽管剑盾组合在中世纪很常见,长而需要双手持的刀刃也在1250年到大约1600年的欧洲有广泛的使用。当我们谈到中世纪的长剑或者战剑(war- sword)甚至巨剑(greatsword)时,我们讨论的并不是一种只有孤立形式的对象。它们有宽大的剑身以及与之平行的刀刃,很适合用于劈砍。在后期,为了专门对付重盔甲而设计的特殊剑有窄而相当坚硬的菱形或六边形横截面,逐渐变窄直到剑端。它们可以用来重敲盔甲以及刺进对方的关节。这些东西也就像较短的长矛或者战锤warhammer一样使用,当然同时仍能用来切割开轻型盔甲对手。 

在这两大类不同性质的欧洲剑之间的差异是如此巨大,为使用日本刀和直身欧洲剑的方法又带来了进一步的区别。缩窄型剑有不同的平衡重量中心,经常是一种更轻的剑,在远离剑的头部有可以敲打对手的攻击用部位,而优秀的剑头可以有能力完成快速准确而威力强大的刺杀。而宽式剑可以完成种类更丰富的攻击,并且从根本上能更有效率地劈砍对手。不过那些后期的剑更使用灵活而适合用来格档,它也更适合将自己多才多艺的剑手柄(hilt)完成绞击和诱击(应该是指用柄上自带的圈环结构夹住敌人的武器,其中被动防御就是绞击,主动捕捉对手武器就是诱击,译注),或者直接用于攻击。与它相关的那些专业格斗技巧很少在电影或舞台剧中被准确地描述过,几乎从没有一次能够如同实际技巧一样表现出用快速步伐配合丰富角度刺击以及近身战中利用剑柄的情景。 

剑能够攻击到的长度范围这个因素也不应该被忽视,尽管一个有技巧的战士可以有效利用短刃剑对抗一把长刃剑或者反其道,尽管无论是长剑还是日本刀都没有标准化的长度,从总体上说日本刀明显比欧洲双手剑以及巨剑要短得多。长而双边开刃的武器毫无疑问有特殊的优势,特别是一位身材高大者在用它对抗一个较矮小也只拿着短而单刃武器的对手时。不过有点令人吃惊的是,这两种武器实际上在重量上非常近似,完全处于同一档次。 

吃惊的是,长剑或者巨剑事实上是一种比日本刀更复杂的武器。尽管也有单边开刃的型号,它主要都是双刃,并有多用途的护柄以及配重球来保证各种专业化的战斗技巧。这里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欧洲剑也可以用于一种所谓的“半剑类”格斗技巧(“half-sword” techniques),第二只手确确实实地握住剑刃本身而一起将剑舞动,用各种方法完成重击、格档开攻击、绞击和诱捕击,就让剑如同成为了一把戟枪或者短矛。这种格斗技巧在对抗板甲时特别有效(由于对方缺少可直接攻击的要害弱点而造成绞力战流行,译注),我们必须考虑,对武士来说这是一种陌生的技巧还只是如同他们用短棍格斗一样熟悉?无论是否熟悉,由于他们那过于锋利的剑刃,太刀并不被用来完成这种技巧。 

骑士剑也可以是完美的刀剑,不过它们经常被收藏家和爱好者诋毁成不过是粗糙的大铁块,同时武士刀被这些人褒扬甚至有时已经到了荒谬的顶点(这种情况尤其在日本人之间被纵容)。糟糕的电影和缺乏知识的武术指导让这个已被掩盖的真相更加难以知晓,能够容忍的最底线观点是,中世纪的剑确实也是优秀的制作,它们轻而可以灵活用于格斗,在切开目标或者插入对方身体这些行为中应有并不逊色的价值。它们并不是如同在公众媒体中被描述的那样丑陋而沉重笨拙,远远不只是所谓的“带刃的棍子而已”,有趣的是,日本刀和长剑的平均标准重量都很接近而都在4磅内。 

剑术能力 

对那些不熟悉中世纪长剑或者巨剑的人来说,要理解这些东西的真正使用方法并不容易,因为大众以及研究亚洲武术的人员都过于熟悉并倾向日本刀的使用。假如我们给一位骑士装备上长剑或者巨剑而不是剑盾组合后,让他来对抗使用日本刀的日本武士情况会明显有变化,我们显然不能犯那种错误,把中世纪长剑类似入日本经典剑术来理解,以为那些长而双刃,带十字形刀把的中世纪剑使用时就和曲线的日本刀一样。 

尽管这两种剑术之间确实有相似和统一的内容(比如在劈砍方面),但他们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他们最基本的能力都同样是“7到8种砍劈轴线”(make the same basic seven or eight cuts)以及兼任刺突任务,但是作为一把曲线而又刀刃特别锋利的武器,日本刀的潜在优势是短距离而快速的切划。而逐渐锐化到剑头一点的长剑是更理想的突刺者。另外,在配重球的协调下,它的双边剑刃让自己可以用更多的角度手段进行攻击而不只是最标准的8种砍劈轴线。有两个方向上的剑刃就可以完成回转劈,这就保证了能从不同角度发动种类多得多的攻击。这种双边回转式的砍劈是挥舞长剑的主要方法,但是很少能被真正描述过。 

日本刀的挥舞方法是快速施加扭转力,同时推动底部,这样会使曲线的它在切断对方的同时向前划出距离。徒步的劈砍动作更是这种施力形式的发展,只是用短距离的小跃步完成(哪怕已经是混战也是这种基本攻击方式)。但和日本曲线单刃完成切划的刀不同,中世纪的剑是用来劈砍的,主要依靠弓肘及肩膀施力,并且会进行大范围的攻击动作。这种攻击尤其在使用双刃武器后能更迅速而得心应手,可以只握住剑端配重球,或者移到把手上的其它部位(比如把手指按在剑身的宽大面以及十字柄上)。作为直剑,它可以用底部那扁平的6-8英寸完成攻击,而太刀主要使用的只是最后的几个英寸。如果我们现在转而讨论大剑,它可以有一个结构比较复杂的手柄,侧面上的环形结合成正面上的平面,以及所谓的“半手”握柄,更让人有不同的握剑方法,对大剑来说这个重要的攻击灵活的性质也同样存在,它的这种手柄让人能够自由选择单手或双手握持,更利于控制来突刺以及挥舞(应指在战斗中临时单手和双手握剑之间改换而带来的格斗战术变化,译注)。 

在我们比较这两种剑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对其它一些问题保持清醒。我们现在之所以把他们都称为“剑”,是因为它们为同样的最终目的服务------杀戮,这也就是我们能够比较出的最大相似点。它们的区别在于它们不同的具体功能,以及实现这些功能的具体途径。我们也需要提醒自己,日本刀及其刀剑艺术是一种有生命力的传统文化,一种让西方始终保持了强烈研究兴趣的东西,而相对的,我们这些中世纪文化的继承者却对自己的东西事实上已经有数个世纪漠不关心,除了好莱坞的幻想题材及其演员的一再歪曲。 

从以上看到,要直接进行欧洲剑和日本刀之间的比较缺乏可能。它们某种意义上说就如同是“苹果和桔子”,它们都是可口的水果,尽管确实有不少相似点作为衡量基础,你无法将其相互综合比较。 

理性化的猜测 

当我们这假想化的战斗开始后,各种新情况都可能发生。在这互相进攻的过程中,任何一边都可能借把握住一个机会而胜利结束战斗。太刀有机会,但也可能无法顺利完成一次致命的切裂(对板甲会遇到麻烦,这里暂时不考虑锁链甲等情况),而对于骑士,由于不熟悉对手强大的进攻能力,也可能会因一次贸然出手而让自己在对手完美的反击中变得极度危险。当然,武士也可能低估了中世纪剑的砍劈及灵活的刺杀能力,而自己的盔甲也难以承受。欧洲双手剑在手柄和剑刃上平均长度都比日本刀要长数英寸直到一英尺,但并不影响速度。它多用化的手柄可以架挡、诱捕击、以及架开。不过日本刀也是一种快速的武器,能够猛烈地进攻或者成功防御,并且在长度上有浮动性。 

除了显著的攻击范围优势,世界上还存在有大量的格斗技术使用长剑的“半”护柄(指用剑柄进行攻击性格挡,译注)以及使用盾牌攻击。不过日本刀非常擅长于切裂开对手,而这种能力是一把直刃剑很难有效地完成的。当然,在对抗防御力优秀的盔甲时这种能力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在日本对于对抗盾牌的战术是相对陌生的。一方面来说,骑士的格斗方式------使用剑盾在近身中刺砍,或者用大范围剑如长剑巨剑配合高速移动的纵劈及突进刺击都很有决定性意义,另一方面,武士擅长的那种以他们那剃刀般锐利的武器进行格挡并反击的能力也同样有很大的决定性意义。然后,可能他们将取得一个两败俱伤的平手结局? 

我们可能可以得出结论,武士可能由于自己在训练中完成的心理磨练而变得刚毅顽强,这给他们以技术上的优势。他的能力中就包括了大量的对徒手格斗技术的统一相关认识,而且对于对手的长处和弱点有敏锐的感知力。但是,这里很多东西都是难以估计而且有主观性的。此外,尽管还没有广泛被承认,现在已经有了大量的文档资料(部分是来自意大利和德国的格斗手册)说明,欧洲骑士以及后来的盔甲武士(man-at-arm,泛指有能力按照骑士标准武装自己的人,这里和“骑士”特意区分开,译注)也完全在他们的格斗技术中包括进了优越而且先进的扭打、摔跤以及其他徒手格斗技巧,他们也同样显著地学习研究了这些战术技巧以及军事“科技”。现在已经没有证据来澄清一个谜题:骑士们的格斗技术文化究竟比亚洲的对手缺少诡辩说服般的诱惑力还是已经更好地发展过,因为它曾经留下的传统习惯已经随着社会和技术上的变革,伴随着火器和大炮的使用而被简单地抛弃了。 

虽然我们已经明确了解到,武士们都有包含很多内容的徒步格斗技术作为自己可支配的知识,但它们似乎在对抗持盾武士并不能发挥出自己的价值。一些人会认为武士必然是一个更优秀的剑士而且是更坚毅的战士,能够打败自己在欧洲的竞争者。其他人会说:“这绝不可能”,而争辩说一个有技巧的优秀骑士在全身盔下无论使用剑盾组合还是长剑将会更可怕甚至会有压倒优势。还有一些人则会理智地指出,无论在哪一边这种过于理想化的归纳推理都只是无法实现的猜测。我们有这样多的参与考虑者,他们都精于某一种剑的格斗技术而不是剩余内容,而且倾向于认同他们所熟悉的部分,很难找到一个人同时对双方的战术和武器都有深刻的认识。 

那些认为中世纪剑盾战只不过是些“嘭嘭--铛铛”般简单格斗的人是如此误解了它们,而以为日本刀是用一种神秘的手段使用并能切开任何对手,就如同轻型的军刀(指军刀流行时已经缺少盔甲对手而无往不利,并非说军刀“终极锋利”,译注)的人也和他们一样,那些认为使用中世纪长剑只不过都是些粗野的猛砸的人也都是被迷惑过的。这些意见被那些对相关课题有所勤勉研究并且对武器本身投入时间数以年计的人各自分别坚持,也确实算是一个谜题。可能这些短视都要归功于收看了过多的电影,或者受那些历史化奇幻故事中,被个性化过的内容影响所赐。 

中世纪以及复兴时期的剑格斗,通常被完全放到次要地位而简化成简单的粗暴攻击,或者其他缺乏合理分析以及分辨原则的内容,这都是不准确的。当那些精于现代击剑的大师(他们只对决斗式的轻型剑、花剑、以及军刀有经验)也对中世纪剑带来天真、无学问的论断,比如“重20磅”或者“只能用于笨拙重击”时,这确实是令人沮丧的,他们有一种固定化的偏见,认为现代发展出的击剑运动必然比过去的残酷的格斗“更优越”。在深入研究中世纪战争及装备前,我们很需要指出,中世纪的个人格斗完全是一种粗鲁化运动而没有发展成为一种艺术,本身就是一个谜题。可能是事实的是,只是在现代的文档中,它确实不能和日本剑艺术所系统保留下的内容相比。然而,在现代的研究中仍已经出现充分的证据内容,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世纪以及复兴时期欧洲武器及盔甲的功能,证明其包含了一个高效而暗合动力学原理的“防御科技”。 

让我们为假设增加宽度 

诚实地说,虽然欧洲历史上的剑及其相关艺术有超出想象般大量的荒谬言行或者奇幻想象,对日本历史上的真正剑术研究也有很多谜点及被忽略的问题。今日已经形成了一种活跃的亚文化现象,它不断推动日本武士文化或者现代空手道,让我们对武士们的练习已经颇为熟悉,而对应的却是“失落的”中世纪及复兴期的格斗技术。不过,至少从较晚期以来,现在的人们已经关于那个时代发掘出了大量的技术,详细地描述了骑士以及盔甲武士们格斗技巧的诸多细节。 

所以,当面对这样一个问题,究竟在这种假想遭遇战中骑士们使用的是何种武器及盔甲时,我们不妨可以更简单地假设双方毫无盔甲、以剑对剑,也没有盾牌。我们就假设这场斗剑就只是一场发生在两位来自15世纪的战士之间的战斗,彼此都只有一把剑。在这种情况下,这两人显然都会事先对如何使用自己的长剑以及应付无盔甲格斗有所经验。 

这样假设可以解决掉很多问题,但是就是这样假设也还是会遇到疑问的。我们还需要确定,到底用的是哪种日本刀、哪种长剑?剑刃和剑柄各长多少?事实上,对这两种武器都根本没有标准化的模型。所以如果我们要为他们挑选长度尺寸对应而相当的武器,我们现在选择的长剑,是一种十字形刀柄、双边刃、变窄斜度很低的剑型。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够想象,日本刀应该会有一点微弱的优势。它专为无盔甲战斗中的劈砍和刺杀而调整过,在这种战斗中它带来的最微小的伤口都可能让对手失去一只手臂的功能或者彻底失去抵抗力。假如双方接近,它也能很好地用来刺杀对手,同时继续给对手造成劈砍的压力。长剑的“半剑”战术在这里会几乎没有意义,尽管它的剑柄确实是很有用的。尽管长剑擅于快速而长距离的刺杀,对武士来说它的这种攻击可能并不陌生,因为这也就像在面对长矛时一样。但另一方面,骑士也不会对曲线单刃武器陌生,就像他们会对那些各国弯刀武器如此熟悉:falchion(总称)、badelaire(法国弯刀)、messer, long Grossemesser(德国弯刀和德国大弯刀)还有Turkish scimitars(土耳其弯刀)。所以再一次,战斗的结果会被一些无形要素如战士个人情绪和实力决定。在比较刺杀与劈砍哪个更致命的过程中,历史留下的公平判定证据确确实实地更倾向于前者------不过它只是把裂伤而不是彻底劈断作后者的比较用代表。 

在现代重新分析解构欧洲剑术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新内容,也就是这种过程中我们认为,将欧洲和亚洲的剑术艺术进行比较是一个可取的推理方法。假如我们有一部时间机器,然后堕落地用它回到过去以研究问题,从中世纪随机抓100个骑士及同等数量的武士回来让他们一对对进行战斗,我们也许可以得到一些静态的平均测试数据(当然同时也会带来很多严重的伦理问题)。在现在这种比较过程中,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谈论的战士能力这些分析对象都以不同的实现方式为基础,只不过在真正战斗中所有这些问题还是可以演化出一个最终结局。在欧洲和日本的封建武士之间有很多统一的共同特征及性质基础,只是在他们具体实现能力的过程中也有巨大的技术及风格差异,如果不是因为那些差异,他们的武术历史以及武器盔甲也就不会如此显著地存在反差。 

那么我们到底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如同可以见到的,在这个理论化问题上有太多变数和未知以致无法作出判断,认为某一方能够击败对手。这场战斗不能降低成任何一种广义化的结论,说出历史上谁在技巧上有全面优势,或者有更优秀的武器盔甲组合。关于这种问题,我们在进行有理性的推断中当然不能祈求一些神秘主义原则相信神灵或者不断相信“假如......”来进行。我们能够做的一切就是把有争议的属性进行分析归纳。但在这之后,要想客观得出一种比较结论仍然是牵强的。 

当任一派的狂热拥护者在讨论这个剑术能力问题时,总是存在着如此多不必要的情感因素。而在思考这个问题并对某一项选择的概念进行强烈判断之前,我们可以停下来先问自己,我们能否在两个武士之间进行比较,比如,镰仓时代(Kamakura)的武士与室町时代(Muromachi)的武士?或者我们能否对骑士们作类似的比较工作,谁能战胜对手,一个11世纪的佛兰德斯骑士还是一个14世纪的勃艮第骑士?在进行这个简单的精神条件测试中,我们就能发现在那些假想比较里我们总是面对着的那些先天性倾向问题了,知识不足而情感因素有余。 

我们需要提醒自己,事实胜于雄辩,也希望现在这篇文章能够清除掉存在于古日本学和中世纪学的学生之间的偏见。我个人对这种由当代人策划的跨越式相遇及对其产生的分析结论保留赞同意见,因为长期以来他们的比较很少能以客观公平条件为基础。我承认日本武术的技术及思维概念确实是强大的(不过那也不会等同于现代发展后的描述),但我同时不能否定剑盾组合已经被证明出的优势,我也不会把一把完美欧洲长剑或巨剑配合优越盔甲后产生的强大而灵活能力予以忽略----- -而且使用单剑和它们对抗时将必然遇到困难。一把优秀的日本刀确实是一种可怕的剑,我对它这种优秀外形和功能早有佩服,不过并非所有的日本剑都如此优越,而同时人们诋毁欧洲剑刃并误判断了它的性能。同样,以我对于德国和意大利从14世纪后期到17世纪的剑术格斗理解,我有所质疑,无论任何时代,一个有技巧的骑士是否真会对日本武士的剑术有一点点陌生,哪怕也是来自任何时代的对手? 

在这一个假想式骑士对武士战斗中,我们还有很多其他因素需要考虑。在这结论时刻,我对于这种谁能赢的问题,回答还是无法判断......只相信它会是一个可怕的试验分析命题。作为伟大的战士,我们对他们缺乏概括性的个人能力和具体技术因素分析。更优秀的战士能胜利,任何胜利者也就会被承认更优秀----- 或者至少是个更幸运的家伙。 

对读者的留言:尽管我领导了一个组织及网站从事于欧洲历史剑术及格斗技巧的研究,我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剑都分别是他们自己文化及格斗技术内容的一部份。所以我总是特别不愿意看到由于公众媒体意见而对它们中任何一种带来偏见和短视,特别是那些关于日本剑的想法。为了澄清它们真正的价值,我尽力用自己认为最温和而且客观的方法给出了意见,阐述分析了我对欧洲历史武器盔甲,及中世纪到复兴时期的格斗系统的权威意见和经验积累。同时,作为曾经是休斯敦的Token Kai(日本剑鉴赏学会)(日语的汉字写法为“刀剣会”,译注)成员之一,并且有幸认识一些收藏家、博物馆馆长以及一位剑匠,在过去十年内我有机会对超过 100把真正的日本刀进行接触,包括从13世纪中期到20世纪早期的作品。我也甚至有得到这殊荣实际操作和试验它们。我还在博物馆及个人收藏家这里单独试验了超过200把实物欧洲剑,包括从铜器时代到19世纪工艺品中的所有种类,它们也包括出自于中东、非洲、太平洋沿岸及亚洲中心。在我所测试过的这100 种甚至更多的种类中------包括亚洲和欧洲出土、古代与现代品,很多都能够砍断大量的材料,我也使用过很多日本刀来砍劈(这里用的是20世纪初以及现代工艺产品),参加了一些砍劈测试。和我对于中世纪到复兴期剑术格斗20多年来的研究、以及数年教学经验结合对比后,我认为自己有合适的条件来写下这些文字。很沮丧的是,总是遇到个人爱好者认为,喜欢一种文化的格斗技术就意味着需要否定另一派,这种想法是来自于读者们幼稚不稳定而缺乏成熟性的阶段特征。我们欢迎理性的讨论,但在向我们递交任何质疑式的信件前(包括对于其他相关文章),我们请求你能慎重考虑并且先通读完文字。另外,请不要浪费我们大家的时间来进行一些少年读物式的宣称,如“武士肯定还会用他们的“气”(Ki)”或者“谁都知道日本刀可以砍断其他一切剑”再或者“中世纪盔甲超级重而且笨拙”。我们应该都很明确,在这里讨论的是有物理真实性和能够用历史证据证明的内容,而不是从游戏或者动漫电影中取得的幻想元素。谢谢 

关于作者: 
自从1980年开始从业以来,John Clements 是世界上关于中世纪及复兴期格斗技术最重要的权威之一。Clements关于使用剑已出版了2本书及12本以上的杂志,作为一个历史剑术格斗的领衔研究者,他在10个国家进行过剑与剑术的研究,并关于此主题在8个国家进行过研讨发表。他在博物馆和大学中进行过大量的演讲和报告,是一个中世纪及复兴期格斗及系统的学术顾问,使用了大部分工作精力来教学和分析欧洲历史格斗技巧。



需要再多一点运气啊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5-8-6 22:27:06
 昆仑锋 男,离线
  
  
  等级:新兵
  文章:2
  金钱:110
  注册:2010-8-8
给昆仑锋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昆仑锋加入好友 查看昆仑锋的个人资料 搜索昆仑锋在[军事装备]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昆仑锋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3

上世纪使用的骑兵刀算直剑还是马刀?类似俄军的“恰西克”马刀,日本的32,中国的65,刀身大体是平直,略带弧形,刀刃开在弧形外侧。刀把都向下弯曲,使整个刀呈一种微妙的“S”型。这应该是马刀的终极版本了,平衡感好,威力极大,据说凭借马速,可以斩断直径30CM的树木。不知道对付批重甲的骑兵效果怎么样。
至于剑,我喜欢双手大剑,但总体上不如刀好使。中国的刀进化到极致就是明清的官刀了,也是呈“S”形,重量两三斤,劈砍能力强,马步通用。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0-12-8 12:23:00
 yishangenggao 男,离线
  
  
  头衔:小知识
  等级:二等兵
  文章:9
  金钱:138
  注册:2011-8-31
给yishangenggao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yishangenggao加入好友 查看yishangenggao的个人资料 搜索yishangenggao在[军事装备]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yishangenggao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4

比起刀还是比较喜欢剑,实在是有高手风范啊,远程的就使用弓弩快准狠全占啊。



所谓兵之诡道。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1-8-31 14:47:58

本主题贴数4,分页: [1]

管理选项锁定 | 解锁 | 提升 | 删除 | 移动 | 固顶 | 总固顶 | 奖励 | 惩罚 | 发布公告

Powered by:Dvbbs Version 6.0.0 (战争研究修改版)
Copyright ©2000 - 2002 AspSky.Net , 页面执行时间:203.12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