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好文《谈谈蒋百里为什么没能驰骋沙场》及读后感 [B][size=4] 原文地址http://bbs.tianya.cn/post-no05-320550-1.shtml#fabu_anchor 明河在天||文 文武兼备的蒋百里先生无疑是一位民国奇男子,他在军事理论方面的造诣自不必说,仅就他的“神机妙算”举上一例吧。 1932年“一?二八”抗战刚开始的时候,蒋百里在报纸上看到当时的日本陆军次官杉山元入宫觐见天皇,于是他便对身边的朋友说道:“一周后日军将有援军开到。”朋友问缘故,百里先生解释说:这次入宫一定是日本陆军方面请求增兵,从获得批准到援军做好准备大约需要三四天,日本到上海的海路需要三天左右,因此一周后日本援军将会开到。 事实确证了百里先生的预见,这些判断正是基于他对于日本军事制度、地理人文等各方面的了解。当然,这些主要还是较为宏观层面的认识,属于一个军事战略家的洞察范围。 无疑,作为《国防论》、《日本人》作者的蒋百里先生是一位合格的军事战略家、理论家,于是很多人便遗憾他的缺乏实际指挥经验、遗憾没有在战场上一睹他的风采,有些人甚而怀疑他只是一位“纸上谈兵”之辈。 事实上,这样的怀疑是很无知的,因为近现代军事理论家根本不需要太多的实战经验、指挥经验,比如克劳塞维茨、富勒等人就没有多少实战经验,甚至如杜黑更像个军事预言家。尽管百里先生未必不能成为韩信、李靖一样的人物,未必不能沙场驰骋。 百里先生是一个具有士大夫情结的人,他是在别人的劝说下才放弃传统科举之路的。他的学习军事,是为了报国,然而他身上的书生色彩并不曾去除,所以他才能写出《欧洲文艺复兴史》这样的著作。 百里先生在日本士官学校的表现是相当出色的,毕业时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然而要想做一个出色的将军,对于像中国这样的人治、专制国家,像百里先生这样的英杰还有很多不能适应的地方,还需要很多机遇。作为同学的蔡锷倒是与他很像,但蔡氏似乎更热血、更激进一点。 由于独特的际遇,百里先生在民国元年没有用武之地(蔡锷曾推荐他出任南京临时政府的参谋总长),只好在民国之初被袁世凯招去做了保定军校校长。由于他为陆军总长段祺瑞等人所不容,被处处刁难,以至于悲愤不已的他自杀未遂。这之后,百里先生主要从事军事理论和文学研究,他曾一度帮助蔡锷反袁,但是由于蔡锷的早死以及民国政局的混乱,使得他不好蹚这浑水。 在1924年以后,百里也做过吴佩孚、孙传芳等人的“军师”、总参议等职,而且颇受礼遇,但是时当混战之世,像百里先生这样的“士大夫”能够出世已经很难得了。 蒋介石及国民党崛起以后,百里先生很希望自己的学生、军阀新秀唐生智能够跟蒋介石紧密合作,可是野心勃勃的唐生智偏不听劝,以至于一度兵败下野,连累得恩师下狱。由此,令百里先生暂时失去了蒋介石的信任和重用,以后更未能有掌兵的机会。 不过,就在1927年时,蒋介石问计于百里先生,先生曾劝蒋介石对日隐忍,这成了蒋介石抗战之前的主要国策之一。历史证明,这一策略大致是英明的。 百里先生还预见,假如中日爆发全面战争,那么日军会轻易占据沿海和华北,中日两国的拉锯战场将会是湖南——不管这么说,百里先生的预见再一次被历史惊人地证实了! 1938年,时年56岁的百里先生病逝,让人不免遗憾他的早丧。我想,假如存在一位刘备式的人物,说不定蒋百里就是一位诸葛亮式的人物。 作为一个对比,我们这里可以拿杨杰(1889—1949)来说明一下。 杨杰可以说是同蒋百里先生齐名的军事理论家,他的军事著作包罗甚广、有上百万字,而且他也是东洋、西洋游遍,具备了相当的世界眼光。 杨杰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先在云南的军队中呆过,而且也指挥过几次战役,表现不俗。后来他又前往日本陆军大学深造,在校期间还获得了来日访问的法国名将霞飞的赞赏。 杨杰后来出任蒋介石的总参谋长,在中原大战中表现出色,可谓是一位集军事实战及军事理论于一身的出色将帅。可是由于他后来比较左倾,不同意蒋介石的剿共政策,渐渐被打发去做了陆军大学的教育工作。 另外,由于杨杰为人正直耿介,使得他很难融于同僚、难融于官场,比如他在做第十军军长时期和何应钦就很合不来,以至于干脆丢下部队去了日本——而不能始终掌握住一支基本部队,那么在作战时就不可能指挥得得心应手,也不可能具备足够的军事影响力。 到了抗战时期,杨杰既不被信任,又脱离战场多年,因此他的主要任务就在于军事外交、联络军援方面,曾出访苏联、英美等国。云南远征军反攻的时候,他正好在大理家乡省亲,卫立煌等曾亲自登门拜访求教军事战略战术。于此可见的他的威名之一斑。 国共内战进入尾声时,由于杨杰的反蒋立场,他遭到了军统特务的暗杀。 【此文没有与有关资料认真核对,只是凭借一些印象所写,若有硬伤,还望大家多多包涵。推荐《兵学泰斗:蒋方震传》、《杨杰将军传》等著作。】 小弟: 天兄好文 深有同感 很多朋友评价名将大多以“实绩”来确定,但事实上这未必是妥当的。诚固然,军事学术本身最根本的目地在于实践,然而对军事学造成影响的未必一定是军人。如钮先钟先生、杜勒、利德尔哈特、约米尼、蒋百里先生等,生平都是以大量习读战略方面的著作为基础,他们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他们所思考的内容启发了一些有心读者(名将)的智慧。 事实上军事学特别近似于厨艺,油盐酱醋属于基础(基本意识),而做菜的创意(理论),火候的把握(实践),能合二为一当然最妙,不过若得其中一味也属难能可贵了。 就像毛主席,我本人对毛主席用兵是很佩服的,但对后世刻意一味强调他本来就没有专著的兵法理论,又实在不感冒。比如《论持久战》算是毛主席军事著作中比较系统的,但实际上这在弱国对抗强国的战争中从来都有。该书真正的价值在于进一步在当时明确了中日双方的战略地位及应对方式。 从百里先生的事迹如自杀明志等来看,他是一个很有些倔脾气的人。而其已披露的主要著作《国防论》,文中所写之观点与文风,若非军史战略看得多的朋友,也许是一下很难体其论点之精辟、报国之心切的。 往事已矣,来日可追 无论如何吧,我们今人或许会苛责蒋百里当年不思变通来实践自己的想法,但说起来窃以为,若历史上的蒋百里果真能圆滑世故,那蒋百里或许就不是蒋百里了。 这正如长平之战时的赵国名将廉颇,倘若廉老将军有郭开的八面玲珑,那廉颇就未必是廉颇了。 ╮(╯_╰)╭本來到这里 交流都还挺好的 结果下面就产生了些误会 多少有些可惜了。发出来非为引搬砖口水,只为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天下: ----------------------------- 老毛就算了吧,他只是个权谋家。 首先说,人的天才都不可能是凭空得来的。基于这个起码的常识,我们就不难判断,假如一个人不去学习有关知识,或者没法学习有关知识、经验某些事情,那么势必就要造成他在这方面的缺失。 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最高当权者们因为普遍对于世界形势缺乏认知,因此导致了一连串的重大的对外决策失误。 比如道光皇帝,一个连英国都不知道在何方的皇帝,自然谈不上知己知彼;慈禧太后,比道光也强不了多少,无知者无畏,所以敢于向全世界宣战;李鸿章倒是比慈禧太后强点,但是他的知识结构和国际视域也就是那么回事,所以他这个帝国的“裱糊匠”越活越失败,越活越屈辱。 蒋介石也是这样,虽然他去过日本,但是对于西方世界、世界历史是孤陋寡闻的,所以自九一八事变到抗日战争等一系列的重大失误也就不难理解了(其他时段的对外失误先不说)。 这样就开始说到毛了,毛在1949年以前根本没有出过国,也不懂外文,可以说大半生都是扎根山沟的,缺乏足够的、有效的信息来源。这样的人,对于国际世界的了解程度,其实是不难想见的。 邓好歹还去过法国、苏联等国家,所以对于西方、苏俄都有些比较直观的认识。 一个对于自己的对手一知半解的人,要犯错误那几乎是必然的。 这里先不说毛在外交等领域的重大失误,先聊几句题外话,比如说他的军事才能、经邦治国问题。 仔细说起来,现代战争是比之古代战争更加复杂的战争形态,假如不掌握有关武器、补给、通讯等有关知识,是很难成为所谓军事家的(别说中国人不合格,赶不上形势,诸如法国、日本等国,也是被时代大潮甩下了一大截)。蒋介石只念过几天军校,所以对于现代战争只是个半瓶子醋,但是他又喜欢瞎指挥,因此经常造成悲剧性的后果。 毛呢?毛真的是天才的军事家吗?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首先说,毛的现代军事知识恐怕还不如蒋,至少蒋是学过军事的,而且也有些作战的直接经验。毛不但没有系统学习过现代军事知识,也没有多少战场上的直接经验,所以他其实只是个军事外行(粟裕跟毛的背景差不多,他为什么成长为真正的军事家呢?这就是因为他是一步步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他对于武器、敌人什么的都有充分的经验认知)。 然而,毛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不去过分干涉将领的具体指挥,假如他像蒋那样瞎指挥,恐怕死得更惨。 说到底,毛的胜利,其实是政治的、权谋的胜利(更重要的是运气,像笨人曾国藩一样),所以他也根本不是什么军事家——一个整天读《三国演义》、《资治通鉴》的人,可能具有现代军事才能吗?! 毛在军事指挥方面的败笔也是不可胜数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作为最高统帅往往不能不进行一些有关的决策,然而由于他缺乏军事知识、不了解敌情等原因,失误也就是不可避免了。 比如说1947年的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的“壮举”,再比如1948年初毛命粟裕率三个主力纵队渡江南下(幸好被粟裕死谏而止),以及我们将要说到的1951年的轻敌。 这里也可以再说到经济建设领域。 现代经济有相当的复杂性,必须要有专门人才来应付。甚至说连专门人才都应付不了,因为经济问题太复杂了。 毛此前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却又不得不去领导国家的经济建设,本来以他那超低的资质,应该虚心地听取各方面意见的,至少也要找些专业人才来辅佐自己;可是由于他那刚愎自用、不可一世的作风,加上其惊人的愚蠢及好大喜功、好出风头,结果便酿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沈志华指出,毛也对于中国有种“中央王朝”的幻觉,所以十分希望自己做个社会主义阵营的盟主。但是这个盟主不是好当的,要扛大旗得有实力,尤其是经济实力,结果急功近利、想一口吃成个胖子的毛就彻底栽到了这上面。 小弟: 呵呵,求同存异。 小弟能理解天兄所说,这里事先申明,并非刻意挑气。 小弟是这么看的 1、就像之前上面小弟所列举的例子,军事学很像厨艺,不同性格、不同价值观、不同经历、不同学识背景的人,其做菜的创意(理论)与火候(实战)的拿捏,往往也是很难一致的。 故此,对于很多朋友硬要将利德尔哈特、钮先钟、蒋百里等这样更多是“立言”而非“立业”的军事家评为“无实绩的空谈”,小弟表示不平。毕竟二者事实上也都是为军事学奋斗,尤以大多“立言”有深度的作者如蒋百里先生等,其生平抱负、个人品德那也是很值得人们去尊敬的。 及此,反过来说的话,没有“立言”而只有“实绩”的名将们是不是也符合这个道理呢?? 譬如成吉思汗与努尔哈赤吧,无论有何偏见,至少这两位草原豪杰能在当时的环境打出那么些漂亮仗,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一般人给他一个团也未必能指挥得过来,更何况是执一国之雄兵)。而这两位名将,别说“立言”,就算是正儿八经的上过军校恐怕也都没有。 所以也从这个角度来说,小弟尽管也对当代很多人尤其官方一味强调毛主席并没有真正系统写的军事著作加以神吹深恶痛绝外,对其生平战役的指挥还是很佩服的。这一点,我在接下来解释。 2,为什么小弟说尽管对官方的神吹并不感冒,但又很佩服毛主席的生平用兵呢? 首先,这是因为欲了解一个历史上的名将,必须先去看他的作战背景、生平、书信文件、指挥调度等等。而如果该人有著作能鲜明的集中其军事思想,那当然是更好。不过就像钮先钟先生所说,千年来这类人恐怕难出100,古之如孙武,近代如老毛奇当为其中佼佼者。 而其次,就是具体论道主席的用兵了。 说起来,毛主席并非一个正统的科班出身,就像努尔哈赤一样没有正儿八经上过军校一样。但相比起同时期的如希特勒、丘吉尔等一方领导来说,毛主席所扮演的“最高统帅”又实在有其特殊背景(亚洲时局)和难对人言的艰辛(须知主席早年也是在战争中慢慢学习和不断实践中总结出自己的战争观的)。 与此同时,高级统帅如斯大林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往往与一个战区的最高指挥往往也存在着一些区别。 战区以上级别的高级统帅,其本领是不能仅仅从军事角度去判断的,如政治、后勤、情报、战区将领的选择都是更深层次的较量。 而蒋毛相比起来,在高级指挥领域毛主席更为客观。 仅以内战的东北决战来说吧,看上去好像是林彪元帅与杜垏明、卫立煌等人的对抗,但何尝又不是蒋毛之间的对抗呢?? 如果细看资料,国共双方的内部事实上就东北决战的总思路一度都存在争议,比如共C党这边林毛之间一直在就长春还是锦州上争个不休,而国M党那边同样也就战守问题讨论个没完。然而比之国M党出色的是,当时的我党组织健全,如毛主席本人、林彪元帅都敢于客观的对待彼此的意见,一旦发现自己有认识上的错误,都会主动承认,而鲜有继续坚持己见的情况。这一点比之当时的国M党,确实难能可贵。 也在这个基础上,倘若我们要客观的评价毛主席在军事方面的造诣,是必须将整个战争,其关于战争背景指导的意见、调令等等加以深入研究的。 最后,小弟对毛主席尽管敬佩有加 但更多是将之列为:千古伟帝。虽然这并不妨碍我去佩服和欣赏他的军事才华、诗词文赋。 这诚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佩服并非迷信 欣赏不论敌我 公元2014年5月11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5-11 20:06:2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