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韩战空战探析──米格15对北美F86 作者: Mahasam (Light) 看板: Military 标题: 韩战空战探析──米格15对北美F86 时间: Wed Nov 26 12:07:44 2003 韩战空战探析──米格15对北美F86 by Light 一、前言 二、官方数字及其问题 三、双边空军态势 四、飞机比较 五、米格机VS军刀机战果与损失 六、剖析 七、结语 一、前言 半世纪前结束的韩战留下来的除了对峙五十年的南北韩外,还有一堆模糊 浑沌的历史,其间的空战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数十年来,有关苏联飞 行员参战的传言断断续续地由联军飞行员口中传出,但是参战国官方对此 都三缄其口,保持沈默。1990年代苏联解体,解密档案释出的结果,让这 段历史开始获得承认。苏联解密档案虽然解答了部分谜团,但仍然还有许 多疑问待解。双边的空战战果和损失就是其中之一。 基本上来说,由于个人、单位、主官、以及整体政治宣传需求的影响,几 乎所有国家的空军在处理空战战果和自己损失的时候都会有所取舍,这是 无可避免的。我们不必特别指责某些对象,因为这种报喜不报忧的态度是 人人有份的。另一方面,飞行员在空中生死搏斗之际,由于个人对环境观 察反应的不同,往往会有完全不同的印象。有时即使他们诚实无欺,他们 所认知的事件过程还是有可能跟事实经过完全不同;也就是说,他们相信 感官所告诉他们的,但这些感官并不见得可以信赖。 由于有这么多因素牵涉在内,实际的战果与损失到底是多少,对军史研究 来说一直是个相当困难的领域。即使能够蒐集到所有的原始档案资料,也 不见得是正确的;即使对相关人员访谈,也不敢保证陈年的记忆是不是正 确,而相关个人的立场、名声、偏好会不会影响看法。许多研究人员经年 积月的努力,往往还是停留于就有限资料行合理推论的地步。 本文自然也受上述因素限制,目的不在于对整个韩战空战战果及损失做详 细分析,而是尝试以现有资料的对照来对韩战空战主力的米格机和军刀机 之战果损失作一概略分析,希望得以对此话题略窥一二。 二、官方数字及其问题 有关韩战官方数字方面,联军空军总共损失2800架左右,F86军刀机损失约 220架,其中空战被击落78架;联军总共击落900多架苏中朝飞机,其中885 架为米格机,885架中有792架是由F86击落的。(见Korean War Almanac) 苏联官方数字则称损失335架,其中战斗损失319架,几乎都是米格机;苏 联击落了1309架联军飞机,其中由防空炮火击落212架,空战击落了1097架 ,空战击落数中包括650架F86。(见 Red Wings Over Yalu) 中国官方数字则称损失399架飞机,其中战斗损失231架,包括224架米格机 ,另其他原因损失168架;在空战中击落330架,其中211架为F86,防空炮 火击落数不详。(见 Red Wings Over Yalu) 北韩官方数字称在空战中击落6000架联军飞机,联军总损失万架以上(这 个数字自然是天方夜谭)。详细损失数字不详,但是从开战到苏联空军参 战时为止,北韩空军前后约有240架飞机,绝大部分都损耗了;后来苏援 的米格机方面,据1953年驾米格机逃到南韩的No Kum Sok 中尉称,后面 两年大约损失100架左右,他所属的师有70架米格机,损失了30架。 由于上述对战果及损失数字精确性的种种外在限制,对资料的取得也是有 相当的影响。由于官方数字基本上都有些问题,掌握原始资料如飞机记录 卡、维修纪录、原属单位报告等等都是必要的,然后加上对现存飞行员的 访谈,再进行多方资料的比对,或许比较能揭露实情。 在原始资料方面,以美国的开放度最高。韩战时期的资料几乎都已经解密 ,任何人都可以按照“自由资讯法案”(Free Information Act)规定的 权利向国家档案机构如国家档案处、国会图书馆等单位申请查阅复制解密 资料。当然要蒐集这些资料并不便宜,因为复制工本费不低,法案名字中 的free是“自由”的意思,可没有“免费”的涵意。不过,不论如何,对 原始资料的研究还是可以入手的,许多研究者都购买了对象单位各种记录 的微缩胶片,从飞机记录卡开始,一架架飞机、一个个单位地慢慢爬梳。 近年来有不少新书出炉,翔实度相当高,就是这些努力的结果。 为了提供一般人较容易取得韩战空战资讯,美国政府设立了一个网上资料 库叫 KORWALD(KORean War Aircraft Loss Database,韩战飞机损失资 料库),网址在http://www.dtic.mil/dpmo/pmkor/korwald.htm。这里面 把韩战中损失的飞机分门别类,按照各种不同顺序排序,里面目前共列有 2,879条,这是根据军方档案研究单位的正式报告而来,也持续在更正, 不过速度很慢。要说一下的是,这个资料库里的资料还不是百分之百完全 正确,美国研究者发现,里面许多条都只是飞机损伤或人员损伤的报告, 并非飞机坠毁丧失,而这些损伤的飞机大半都被修复,或者存活到战后, 或者在日后行动中才真正损失。另外,有少数确定损失的飞机并不在此资 料库内,而许多列在上面的飞机其损失原因也语焉不详。 所以美方研究人员目前的公论是,韩战联军损失约2,800架飞机大致不差 ,有所差异的是损失原因的归类,空战损失的飞机,有部分被归类入其他 原因如故障、任务损失、或不详原因中。例如,韩战刚结束时美国空军说 F86 在空战中被击落78架,但在70年代比对资料结果显示应是103架,而 根据近年来研究,有另约20架可能也应该改列为空战损失,还有待研究者 仔细查证。不过在总损失数上,官方当年说的总损失约220架F86,和近年 来研究出的224架差异不大;而其他飞机的损失也一样没有太大差异。因 此,总损失2,800架应该是离真实数字相当接近。 在俄国方面,由于苏联解体后秘密档案的释出,其空军在韩战参战的秘密 也公开了。一些研究人员也开始对其战果损失进行研究。不过,其资料的 公开度和完整度和美国仍然有一段差距;在其研究人员中,似乎也仍存有 爱国心作祟的观念,比较无法接受与美国资料比对的结果。目前的作品多 属于公开当年苏联空军作战状况的苏联观点,对于官方数字还少有质疑出 现。 中国方面,则几乎所有资料还是机密,除少数圈内人几乎无法接触。在官 方说法上虽然开始承认苏联空军参战的事实,但在空战研究上并没有太多 进展。前几年德州A&M大学任教的Xiaoming Chang教授对中方档案的接触 也仅限于宏观方面,无法详细研究;其根据所接触中方档案提出的中方除 被击落的224架飞机外,另有168架飞机因其他原因损失;相信后面这个 168架的数字是大多数人未曾听过的秘密。这方面实在还有待努力。 北韩方面,那几乎是不用说,完全闭锁的社会加上政治宣传,根本无法进 行任何研究。 从各方官方数字来说,空战击落数上有相当差异。联军称击落900多架共 方飞机,苏中官方承认的空战飞机损失数合计566架(335+231=566,如加 上估计北韩损失的150架则为716架);中苏方称空战击落联军飞机数达 1,427架,但联军方面称在空战被击落飞机数约为200架左右,差距更大。 在做进一步探讨之前,或许可以从历史中获得借镜。二次大战的空战史算 是近年来研究得比较透彻而比较少争论的领域。目前一般的看法是,盟军 空军在二战后期欧陆战场上击落德机的战果打个7折会比较接近实际德机 被击落数;把这个比例套到上面数字 950x0.7=665,和上述716架数字相 当接近。在苏联空军对德战果方面,一般公认德机实际损失数字大约是苏 联战果数字的15%;所以1097x0.15=164.5,也在联军飞机空战损失数字范 围附近,其差数可能就是中朝空军的部分。 苏联空军战果的夸大似乎骇人听闻,联军飞机损失中只有7%是空战损失, 也似乎太低。其实,如果从另一方面检视联军飞机损失数字的话,可以发 现其并非太过离谱。联军在韩国战场上空基本上掌握了制空权,除了“米 格走廊”地区之外,几乎都是来去自如地执行任务。由于其任务绝大多数 都是对地支援和运输阻绝的任务,所以受到地面防空炮火击落的损失要比 空战损失大得多。如果从损失的飞机种类来看,在2,800架之中,单引擎 螺旋桨飞机占一半以上,其中主要的机种数据是: F-51(联军空军战斗轰炸机) 空战被击落: 12架 任务损失: 100架 防空炮火: 210架 意外: 140架 小计: 477架 F-4U(美国海军和陆战队战斗轰炸机) 空战被击落: 3架 任务损失: 51架 防空炮火: 259架 意外: 223架(F-4U在航舰降落困难度相当高,二战时已是如此) 小计: 554架 AD-2/AD-3/AD-4(美国海军和陆战队攻击机) 空战被击落: 0架 任务损失: 20架 防空炮火: 120架 意外: 76架 小计: 216架 F7F: 27架(美国海军战斗轰炸机) AT-6 69架(观测机) L-19/LT-6G 45架(联络机) T-33/AU-1/OY 54架(训练机、观测机) 直升机 68架 合计: 1510架 这些飞机担任的大都是对地攻击或观测任务,被防空炮火击落比例自然较 高;而其中像 F4U 这种主要部署在航空母舰上的飞机,其意外损失率较 高自也是在意料之中。它们在空战中被击落数字较少,主要便是因其任务 特性都在中低空飞行,米格机很少会下来攻击。而即使碰到米格机的攻击 ,由于这些飞机的回转半径较喷射引擎的米格机小许多,很容易就能以小 转弯避开。更何况,其中许多飞机作战范围又多在苏联米格机活动区之外 。这些飞机在空战中被击落的数目是少之又少,在20架以下。苏联纪录方 面击落它们的数字也不多,就手上资料,仅有23架F-51,两架F6F,就算 把中国方面击落其他型47架飞机的数字算一半在这里,共方对单引擎螺旋 桨飞机战果总数仍不会超过60架;那也就是说,联军飞机损失数剩下约 1,300架机中,按照中苏官方数字仍要在空战被击落约1,360架(1427-60 =1367),这还不算地面炮火、机械故障、意外等等的损失! 由上面简短的比对上,可以知道数字里有相当大的问题存在,但要做进一 步更详细的探讨,会还需要更详细资料,远超出个人能力,不得不限制范 围。在此取材的对象以米格机对军刀机,主要原因是这两种飞机各是双方 的空优战斗机,担负了主要的空战行动,在双方战果与损失数字中,对它 们也有较详细清楚的资料。藉着对这两种主力战机的战果及损失数字的探 讨,或许也可以侧面了解其他机种的战果与损失,从而对韩战空战的真相 略知一二。现代对空战的研究要求尽量做到单机比对,人事时地物都要对 得上来;在此当然不能做到这个地步,只能就整体数字来稍做了解。 要注意的是,以下的比较并不是最终的结论,而是使用现有公开的资料来 进行处理。在这同时,由于单看数字并不能真正了解实况,笔者也尝试在 文中提供一些背景资料来加以补充。 三、双边空军态势 韩战中联军空军主力以美国为主,包括有远东航空军、海军航空队、以及 陆战队航空队;大部分的空战又都是以远东航空军下的第五航空军为主。 联军其他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大英国协成员虽有空军参战, 数量规模上相当小,多担任对地支援任务,很少参与空战;他们之中仅有 少数飞行员加入第五航空军飞F86战斗任务,以做为日后本国空军接机换 装的种子教员。除此之外,像泰国、哥伦比亚等,只派出运输机支援,这 些运输机也几乎都是在后方执行运补任务。 远东航空军除了在韩国作战外,还肩负了防御日本的任务。当时苏联的远 东航空军和远东区海军航空兵有约3,500-5,000架飞机的兵力(美军情报 单位估计万架以上,自然是高估了),对日本形成相当威胁,以致于在韩 战的第一年中,远东航空军的半数兵力必须一直布署在日本本土担任空防 ,无法支援韩国。后来随着韩战战事进展,美军研判苏联直接攻击日本机 会不大,所以有较多飞机改去韩国支援作战,但是远东航空军仍然保留了 相当的防空兵力。 韩战初期,南韩仅余的几个机场设施简陋,跑道状况不佳,除了少数螺旋 桨飞机外,联军的喷射机都无法使用,只能从日本南部出击,航程仅能涵 盖南韩地区,对北韩轰炸主要由海军航空母舰飞机担任。美国海军派出两 支特遣队,大型航空母舰和部分护航航空母舰编入第77特遣舰队,在朝鲜 半岛东侧的日本海巡曳;由一两艘轻航空母舰和护航航空母舰编成第95护 航封锁支队,布署在朝鲜半岛西侧黄海巡曳。釜山周遭空中对地支援则由 螺旋桨的F-51野马式战斗轰炸机担任,它们还勉强能从简陋的南韩机场起 降,这些F-51中,包括了澳大利亚皇家空军的第77中队。 此时远东航空军的主要战斗机是F-80C流星式及F-84雷霆式喷射战斗机, 海军有F9F猎豹式,澳大利亚空军后来则从F-51换装成英制殒石式喷射机 。不过这些飞机并非新锐,都是直掠翼造型,性能远远不如后掠翼的F86 及MiG-15,已经是二线战斗机了。虽然如此,F-51、F-80C、以及F-84仍 然远胜于北韩空军的雅克及拉式战斗机;七月底时,北韩空军差不多被一 扫而空,联军(主要是美军)的航空兵力掌握了整个朝鲜半岛上空的制空 权。 当中国决定出兵参战的同时,苏联空军也开始大量调动,移动至中国境内 担任各重要城市与工业中心的空防。从1950年10月下旬到12月间,苏联派 了6个MiG-9歼击师、2个MiG-15歼击师、1个La-9歼击师、1个Il-10攻击机 师、1个Tu2轰炸机师、10个坦克团、11个高射炮团(1,186门高射炮、648 挺高射机枪)、以及多个探照灯和雷达单位到中国各地布防。如北京就有 2个MiG-9歼击机团、5个高射炮团(117门高射炮)、1个探照灯团驻守。 苏联空军原来被赋予的任务是提供中国空防,同时训练中国飞行员,并不 直接参战。但在1950年11月1日,苏联空军的米格机开始在鸭绿江上空出 现,掩护渡江。此时苏联空军只有两个歼击机师(第28歼击机师、第151 近卫歼击机师)分驻渖阳及鞍山,每个师有两个团,各有31架MiG-15。由 于距离、机数、飞行员等等关系,每天能出动的架次很少,最多的一天只 有50架次,整个11月里只出动了384架次。而且,由于担心飞行员落入联 军手中变成口实,更严格限制飞行员的行动。所以即使MiG-15性能远超过 当时联军在韩国战场的任何飞机,实际接敌机会并不多。联军虽然感受到 威胁但并未蒙受重大损失。 11月中,苏联编成第64歼击航空军,统辖中韩边境间苏联米格机的作战, 由洛波夫中将指挥。11月底,苏联派了第50歼击机师增援,让东北的MiG- 15机数增加到170架。于是第29歼击机团在12月初移动到安东附近的机场 ,开始与联军飞机在鸭绿江边短兵相接。不过这个时候,美军的F-86军刀 机也开始抵达韩国了。 美国空军第4战斗机联队原驻于美国东岸,在11月初就受命往远东移动, 在12月初逐次抵达日本,12月中随即投入韩国上空的战斗。这个联队下辖 第4战斗机大队、基地大队、维修大队等单位,所以有时在文献中也可以 看到称做第4战斗机大队,基本上是同一单位。此联队下辖第334、335、 336三个中队,每个中队编制24架飞机,全联队当时共有75架F-86A-5, 1,352名人员。这是在1951年12月1日前,美国唯一部署在远东的F-86战斗 机联队,军刀机数最多时还不到90架,其中一半轮调驻在日本东京以北的 强生空军基地,所以一般只有约40多架F-86在朝鲜半岛。 从1950年12月后,苏联空军第50歼击师进驻安东,共有约70架米格机。中 国空军虽然也进驻安东,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训练,由于技术不熟,即使 出击也没有什么战果可言。从12月底到2月底,中国进行的第3、4次战役 攻占了汉城,美军的F-86不得不撤出附近金浦和水原机场,这让经验、技 术远逊于美军的第50歼击师有了活动空间。不过他们出动范围仍局限于安 东附近不远,并未出动支援南到37度线的地面作战,让联军空中力量对中 国部队有相当大的打击。但是第50歼击师飞行员技术也不怎么样,他们发 现即使遇上的是性能较差的F-80、F-84,如果美军飞行员是熟练老手的话 ,他们应付起来也很吃力。当3月1日F-86重新出动后,根据苏联空军王牌 耶夫金尼·佩佩里亚耶夫的说法,苏联飞行员们“...开始避免或脱离战斗 ”,鸭绿江上空的战况变成“惊慌逃逸”。 由于这个状况,加上中国对苏联空军未能全力支援的抱怨,史达林终于下 令派遣第324歼击师(含佩佩里亚耶夫指挥的第196歼击团及第176近卫歼 击团)及第303歼击师(含第17、523歼击团及第18近卫歼击团),每个团 各30架米格机,分别在3月下旬及6月下旬到达安东附近基地。这两支部队 经过充分的训练,里面的飞行员有不少还是二战中的老手和王牌,在技术 与能力上比较接近美国第4战斗机联队的飞行员。这两支部队一直停留到 1952年1月初调走,在这段期间内,所谓的“米格走廊”开始成型。 这段期间,美苏双方的空军活动受到政治上的严格限制。双方都不想将冲 突扩大,也不想落人口实,于是都自我设限。联军飞机被严格限制不准越 过鸭绿江进入中国境内,苏联飞机则被限制不准飞过平壤、元山一线以南 ,并且不准越过海岸线到海上(当时北韩西海岸外海全在联军海空控制之 下),以免被俘泄底。苏联空军的活动范围呈南北狭长形,于是他们的飞 行员称之为“香肠”,美军飞行员则把安东以东约百多公里的地区称为“ 米格走廊”(MiG Alley),以凸显其危险性。(其实“米格走廊”翻译 不佳,联军飞行员的这个切口用法比较倾向于比拟此处是米格恶棍充斥的 后巷,大概是描述此处危险,进入后会有人来打你,最好小心点,所以翻 成“米格窝巢”可能比较传神)。 这段时期也是联军飞行员称的 Honcho 时期,Honcho指的是此时苏方飞行 员中少数技术高超、战志高昂的人员,F-86飞行员遇到这些人时,都得打 起12万分精神,使出浑身解数才能应付。美方研究人员认为,在这段时间 内,米格机和F86的交换比非常接近1:1,如果连其他型联军飞机的空战损 失也一起计算的话,米格机在此段期间内无疑是占有优势。 1951年9月后,中国的米格机也开始加入战斗,此时F-86的数量居于绝对 的劣势。在安东附近有2个苏联歼击机师和一个团(351歼击机团),兵力 在180-200架之间,另外中国空军部署有约2个歼击机师,兵力约120架, 再加上北韩空军的米格机,总数量达到300架以上。面对这300多架米格机 的,只有第4战斗机联队的半数,还不到50架的F-86,平时战斗空中巡逻 一次不过能出动16架,如果有重大任务,能凑到30架就已经算是不错。 由于兵力不足、任务负担过重,F-86只能在米格走廊担任扫荡任务,无法 对轰炸机提供足够护航。虽然远东航空军高层一再要求从美国国内调派 F-86增援,但是由于苏联空军对欧洲及美国本土防空的威胁,需要有相当 数量F-86来应付,所以远东航空军的要求都被拒绝,只加派了一个F-80C 战斗轰炸机联队。 在1951年10月23日“黑色星期二”后,情形才稍为改观。当天8架美国B-29 轰炸机群被44架苏联米格机痛击,紧密护航的40多架F-84完全发挥不了作 用,而前导的31架F-86又被大量(60-100架)中朝米格机缠住无法救助 B-29。结果出动的8架B-29中、损失6架(四架被击落,两架飞回机场着陆 但受伤过重而报废)、重伤一架,另F-84被击落一架。美军虽然也击落了 两至三架米格机,但得不偿失。 在此次教训之后,第4战斗机联队的所有F-86才被集中到韩国的基地,不 再轮调回日本。而且美国空军也才从本土运送75架F-86-E,以将原来飞 F-80C的第51联队换装为F-86。其中两个中队(第16、25中队)在1951年 12月上旬开始执行任务;第三个中队(第39中队)原来属于飞F-51的第18 战斗轰炸机联队,则在1952年中才完成换装。这两个战斗机联队是韩战期 间仅有的两个F-86战斗机联队,其兵力最多时不过160-180架之间,比起 中苏朝在鸭绿江边部署的米格机数量还是居于劣势。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侦察机中队也使用F-86。另外在1953年春季,第8战 斗轰炸机联队(第35、36、80中队)和第18战斗轰炸机联队(第12、67中 队)换装F-86F-30,执行近接支援、空中阻绝轰炸任务,并未进行空优作 战。 苏联空军则在1952年1月执行轮调,把两个精锐的歼击机师调走,调来另 两个师,其后到韩战结束为止,在鸭绿江边一直有2到3个歼击机师。苏方 原意可能在于把韩国当作练兵场,让不同部队轮番上阵,培养经验。但后 来调来的部队不论在训练上、技术上都远远不如原来的菁英,对联军来说 可以说是松了一口气。 在1952年初的同时,美国派出新型的F-86E和F-86F,更换原来的F-86A。 这些飞机性能改良,让其与MiG-15bis之间的差距更小,在熟练的美国飞 行员手中更如虎添翼。不但如此,美国双料空军王牌布留斯少校在此段期 间开始推动战术改革,以更有效的方式来进行战斗,除了两支联队逐步采 行外,他后来在1952年秋季更进一步把这套战术带回美国本土的战斗机学 校训练学员。 两边战斗机势力的消长,从联军飞机越界进入中国境内攻击机场的事件越 来越多就可看出。在1952年1月前,联军原来严格限制飞行员不可越界。 在此之后,联军开始默许F-86越界攻击米格机。米格机在起降过程中被攻 击的情形越来越多,也不得不开始在机场上空派出巡逻掩护。1953年4月7 日费席尔被击落那天,韩德彩就是在中国境内机场上空担任巡逻的。随着 损失的增加,苏联飞行员的士气开始逐步低落,到1953年中终战之前可说 到了谷底。 中国空军此时接受的是苏式训练,使用的是苏式战术,但飞行时数、经验 都还是不如苏联飞行员。照常理推断,如果苏联飞行员表现不佳,中国空 军的成绩应该不会比苏军好才对。空军是技术兵种,飞机性能相差不多的 情形下,有飞行、战斗技术较佳的一方自然会胜出。只要看看二次大战末 期德国经验不足的新飞行员大量被击落,以及日本由青涩飞行员组成的神 风特攻队战果不佳的情形,就可以知道在空战中,什么爱国热忱、视死如 归、政治情操等等通通没有用,唯一能凭藉的只有技术和经验。 四、飞机比较 美国空军的战斗机在韩战时没有质上的优势。韩战时美国空军的最新锐战 斗机是F-86军刀机,和苏联的MiG-15性能只在伯仲之间。一开始时米格机 的优点是最大飞行高度较高、爬升速度较快、机炮威力较大;缺点是高速 飞行时不稳定容易形成尾旋下坠、俯冲时不能超过0.94马赫、机炮射速较 慢、缺少抗G力飞行装导致飞行员疲惫。 军刀机的优点则是水平面回转运动性能较佳、飞行稳定性高利于射击、机 枪射速较快、飞行员有抗G力装比较不易疲惫,后期型有动力操纵杆和踏板 、雷达测距瞄准仪;缺点是飞行高度及爬升速度不如MiG-15、机枪子弹威 力不足。 双方在作战时都尽量利用自己飞机的优点。米格机多半以最大高度编队飞 行,让军刀机可望而不可及,然后找机会俯冲下来攻击,再快速爬升回原 高度;不过在高空时米格机通常都会拖有凝结尾云,远处可见,所以较少 有偷袭的可能。军刀机则保持高速,当米格机俯冲时,以侧转避开攻击, 如果米格机也跟着做水平面运动,就发挥水平面回转的优势,反过来攻击 米格机;或者,当接战不利时,利用军刀机俯冲速度较快的特性,急降到 中低空脱离,若米格机跟着下来,中低空性能更佳的军刀机会非常欢迎。 至于美国其他战斗机,虽然数量较多,但都比不上米格机。如F-80流星式 战斗机、F-84雷霆式战斗机、以及海军的F-9F战斗机,都是直掠式机翼, 在飞行性能上远远不及MiG-15和F-86,所以当米格机开始在朝鲜半岛上空 出现不久,这些战斗机都被改派执行轰炸任务,成为所谓的战斗轰炸机。 至于美军在二次大战中的主力战斗机P-51(F-51),早就已经退居战斗轰 炸机的角色了。 在作战执行时,由于F-86的任务都在北韩空域,离其主要基地汉城以南的 金浦(Kimpo)和水原(Suwon)机场,有相当距离,加上必须在巡逻区内 维持高速(通常以0.87马赫以上速度进入巡逻区),而抛弃式油箱供应不 足,严重影响F-86在鸭绿江边巡逻区的停留时间。所以除了总数处于劣势 外,在米格走廊这个区域中,由于距离F-86基地较远而距共方基地所在的 安东地区甚近,也形成局部数量上的劣势。 1951、1952年间用的F-86A和F-86E的作战半径在530公里左右(330英里) ,而后来的F-86也只有740公里(460英里)。再考虑米格走廊所在位置是 在F-86作战半径的边缘地带,而F-86进入这个区域时都必须维持高速( 0.87马赫+),所以即使有外挂油箱,停留时间也是很短,通常最多只有 20分钟就得打道回府。一旦跟MiG-15接战,没几下子就会“宾果”(燃油 达最低安全存量),不得不脱离战斗返航。 而当时美军的抛弃式油箱供应不足,且成本昂贵,两个油箱就相当于当年 一辆汽车的价钱。飞行员间常常彼此戏谑:“今天又丢了一辆克莱斯勒! ”远东航空军的补给人员发现,同样的抛弃式油箱如果在日本生产却只要 100美元,而且随订随有;但因为人谋不臧,美国空军还是从美国本土订 购,货源不足,以致于许多时候F-86出动时只能挂一个油箱,更严重限制 了滞空时间。 MiG-15就没有这种问题,MiG-15bis的作战半径有760公里(480英里), 使用抛弃式外挂油箱时可达920公里(576英里)。而且,安东附近的基地 离米格走廊可说是近在咫尺,几乎不用担心油料问题,就算是油料一滴不 剩都还可能用无动力滑降回场,1951年底后更可以在北韩境内机场紧急降 落。 F-86想用无动力滑降的话,至少要回到机场附近90公里内,而且要有相当 高度才行。一般程序是如果回到平壤附近时,高度在1万1千公尺,燃料还 有400磅以上,可以把引擎降到惰速节省燃料回场;如果达不到这些条件 ,就得把引擎完全关掉,滑翔到低高度后重新开启爬升,重复这个动作直 到回场。 所以,MiG-15滞空时间不成问题,作战地区又近,虽然中国空军战力此时 还很薄弱,但苏联空军一次很容易就可出动一两个团。根据 Xiaoming Chang 的 Red Wings over Yalu,苏联空军在韩战中以团级以上兵力(30+ 架)出动作战的次数有818次。如果以苏联飞机加上中国飞机来看,军刀机 飞行员们所说的在米格走廊空域里他们常以4到8架的F-86的劣势兵力碰上 50、60架MiG-15大编队并不是无稽之谈。 五、米格机VS军刀机战果与损失 美国空军在韩战刚结束时公布的F-86总损失数为220架上下,其中只有78 架在空战中被击落,其他损失包括了防空炮火、意外、机械故障、任务 途中因故坠毁等等,击落米格机数则是792架,由此计算出空战交换比为 10:1。后来在1970年代重新调查评估,把被击落数字向上调,击落米格 机数字向下调整,变成在空战中被击落103架,击落379架米格机。这后 来的数字应该是比较接近实情,但是因为政治上的考量,这份报告在后 来虽然公布但并未广为人知,而空军官方数字也一直未曾正式改口。 在此说明一下,所谓的击落数字代表的是飞行员能够有充分证据证明击 落敌机的数字。由于联军飞机都在北韩上空出任务,击落敌机都无法用 残骸来验证,只能靠飞行员报告、其他队友目击、以及照相枪来支持战 果的认定。如果飞行员报告击落敌机但无充分证据,则会被列入“可能 击落”,但不列入战果或战功计算;当然,另一类别是击伤。不过,无 论是哪一类,飞行员对击落数通常会高估,而列入“可能击落”、“击 伤”、甚至完全无受伤迹象的敌机,说不定会在回基地途中因伤坠毁, 这时自然无法记功。这也是上面379架米格机击落数的由来,是剔除没有 足够证据后的结果,自然有可能低于敌人实际损失数,因为“可能击落 ”、“击伤”等等其实有可能是真的击落。 近年来私人做的研究调查根据F-86飞机编号查证比对,出来的总损失数 没有太大变动,最新资料显示是224架。以下资料部分来自Thompson/ McLaren 在2002年出版的MiG Alley,其中F-86总参战数的674架是相当 可靠的资料,两名作者把韩战中参战的每架F-86详列其机尾序号、配属 单位、及其最后下落,几乎可以确定数字无误: 美军F-86 战果: 击落: 792架 MiG-15(空军官方数字) 击落: 379架 MiG-15(近年调查报告) 美军F-86 损失: 空战损失: 103架 任务损失: 54架(见后说明) 地面炮火: 20架(大部分是F-86F-30战斗轰炸机) 其他原因: 47架(含意外、故障、在地面被炸) 合计: 224架(另有7架损失不属于美国空军,如一并计入是231架。) 总参战数: 674架 阵亡: 112名 被俘: 26名 这里要说明一下的是任务损失。所谓的任务损失就是执行战斗任务时,非 因空战受损而造成的损失。这一点要特别提出来,是因为有时候在回基地 途中坠落的话,实在很难判定是不是在空战中受损。这个问题,又因为 F-86都是在北韩上空执行任务而更行复杂。由于米格走廊巡逻区位于F-86 战斗半径的边缘,有不少飞机是由于油料不足以返航而损失,这些被归类 于任务损失。而这里面当然也有在战斗中受创后,在挣扎回场途中坠落, 可能也被美国空军归类为任务损失而非被击落,所以相当暧昧不明。在处 理这个数字时必须要小心。我个人认为这个54架中可能有一半还是得归类 为被击落的范畴,不过这还有待其他人对此更深入的研究。 举个例子,美国空军在韩战中双料王牌之一的菲德烈克.布雷斯少校在其 出最后一次任务时,为了掩护没有经验的僚机,把油料耗得差不多。在返 回基地途中发现一架米格机,将其击落,但自己也面临无油的窘境,只好 改飞到西海岸外跳伞,被海空搜救队救起;由于现场没有队友,飞机上照 相枪的纪录跟着飞机到了海底,他击落的第11架米格自然也无法被确认。 而他飞机的损失则被归类为任务损失,不是空战被击落的损失。 另外一个例子是1951年11月30日的大和岛空战,美军大部分F-86因为油料 不足无法持续攻击,少数不顾油料状况猛力作战的F-86在返回基地时油料 所剩无几。击落一架Tu-2的道格拉斯。伊凡斯降落后油箱里只剩15加仑的 油,击落3架Tu-2,1架MiG-15的乔治、戴维斯在降落途中已经没油了,是 以所谓的“死棍子”(deadstick)方式滑降的,根本没有重飞一次的机会 。如果当天他油料耗尽而在进场时坠毁,那么是意外还是任务损失?似此 种种都让数字处理相当困难。 下面中苏方资料取自 Xiaoming Chang 2002 年出的 Red Wings Over Yalu。 苏联空军战果: 空战击落: 650架 F-86 447架 其他型号飞机 防炮击落: 212架 合计: 1309架 苏联空军损失: 战斗损失: 319架 MiG-15 其他原因: 16架 MiG-15(这个数字过低) 合计: 335架 MiG-15 阵亡: 120名 苏联空军参战数: 拦截机师: 13 师、35团 防炮师: 6 师 总参战数: 1000+架(?) 中国空军战果 空战击落: 211架 F-86 72架 F-80和F-84 47架 其他型号飞机 合计: 330架 中国空军损失: 战斗损失: 224架 MiG-15 3架 La-11 4架 Tu-2 其他原因: 168架 合计: 399架 阵亡: 116名 中国空军参战数: 歼击机师: 10 师、21 团 轰炸机师: 2 师 总参战数: 700+架 六、剖析 从宣称的战果和损失数字看来,很明显地双方都夸大了。如果把对方实际 损失数和自己宣称击落数比较的话,得到: 美方折扣指数:593/792=0.748(美方原宣称击落MiG数792,米格机被击 落数319+224+100=643 再扣除被其他飞机击落数50架) 苏中折扣指数:861/157=0.18 (苏中宣称击落F-86数650+211=861,美方 任务损失全当成空战被击落103+54=157) 可以看得出来中苏方击落F-86战果数字膨胀过多,尤其战果数字总和竟然 超过联军F-86参战总数!这让人不得不对其他数字也产生怀疑。在继续讨 论之前,先对这战果膨胀的现象稍做说明。 在空战中,由于敌我双方的运动混淆,往往对敌人的数目有过高的估计, 也难以认清所攻击的敌机是哪一架,时常发生多架飞机攻击同一架敌机、 但是每个飞行员都认为是不同飞机的情形。如1951年4月12日美军飞行员 报告在空中被多达200架的米格机攻击,其实当天苏方只派出了46架飞机 而已。无独有偶,1951年10月23日,苏方米格机报告他们以44架米格机攻 击联军由200架战斗机护航的21架B29轰炸机,击落其中9架轰炸机、击伤 多架。实际上当天美军出动的只有由40多架F-84护航的8架B29轰炸机。这 种对实际攻击对象数目的混淆不清,自然有可能重复计算战果。 另外,要确认战果,就必须有相当证据。以美方而论,由于他们几乎都是 在共方控制地域上空作战,无法对击落的米格机残骸进行确认,往往只能 靠照相枪和队友确认战果。但是,照相枪并不是那么可靠,而在许多战斗 中,如果米格机引擎受创冒出灰烟下降脱离,美军飞行员往往会报称击落 米格机,而其队友也会确认。事实上,米格机引擎不是那么不耐打,有时 几个室腔被打坏了,会发出灰色浓烟,但仍然可以飞行返回基地。但一般 而论,美军F-86飞行员对击落战果的膨胀度仍在合理范围内,也符合二战 后期的比例。 在中苏方面,其战果膨胀程度也和苏联在二战期间经验吻合。其实苏方自 己早就知道有此问题,但是因为种种因素(特别是政治因素)影响,一直 无法改变这种作风。1952年5月8日,苏联第64歼击航空军指挥官洛波夫中 将向苏联参谋本部发了一通密电,解释为何其下属单位为何会把敌机损失 数高估达3倍以上。很显然地,苏联高层对此问题应该是有所认识的,但 就是改不了这个习惯。连韩战中苏联空中王牌排名第二的耶夫金尼·佩佩 里亚耶夫中校在近年来都承认,他的23架(19架)战果中,他自己知道确 实击落的只有6架,其中两架他亲眼目睹坠毁在地面上,至于其他的呢? 他说“...空战中太多状况了,没法面面俱顾。” 在对战果的报告中,苏方飞行员也是和美方一样,也会以受创的军刀机引 擎浓烟(黑色)做为确认击落的方法,而忽视了该机仍可安返基地的可能 性。另外,军刀机做的闪避动作,往往也会造成误认。洛波夫中将(他自 己是二战中的王牌)就特别提到,美军喷射机在被米格机从后攻击时的标 准闪避动作是做一个快速转向,接着做一个S-split的动作,然后从低高 度逃走;而飞行时较不稳定的米格机如果也跟着做同样的动作的话,往往 会变成失控地翻滚;所以美军飞机可以很容易地逃掉。而苏联飞行员却往 往会用照相枪,以及队友的推断,报告击落美军飞机。 另外,这些空战都是在北韩上空发生,共方控制了地面,应该可以利用残 骸来确认才是。但这并不太管用,仍有许多问题。 首先,一架联军飞机掉下来,就开始抢功的过程。不但中国、苏联两边的 飞行员之间会抢功,飞行员和附近的高射炮部队间也会抢功。先到达坠机 地点收集到飞机序号牌的单位就有发言权,但往往各部队间互不相让,各 自坚持是自己战果,变成各记一功的情形。一个例子是1953年4月7日美国 飞行员费席尔被击落的事件,中苏方各自称功,一架飞机当然也被重复计 算成两架战果。 那么,苏方战果中的飞机序号又怎么说呢?实际上,苏联空军地面蒐证人 员往往会把联军飞机残骸里有序号的零件多拆几件下来,未来好蒙混报功 。近来研究苏联档案的人发现,苏方有许多战果纪录上面所列的联军飞机 编号都是错误的格式,想来是把零件的序号而非飞机编号做为证据的结果 。例如,1952年9月9日,苏联飞行员报称击落9架F-84,外加数架F-86; 但是美国研究人员发现,这次空战苏联战果中提到的F-84飞机序号大多都 对不上飞机,少数几个存在的飞机却都无恙地一直飞到战后,美军真正被 击落的3架F-84的序号却不在苏联战果记录上;更奇怪的是,这其中一架 F84上面的机枪序号却被拿来做为当天击落的另一架不存在的F-86之序号 证据。 苏联空军为这些飞行员提供的奖励更是雪上加霜。当时每击落1架联军飞 机苏联飞行员就可获得500卢布的奖金。这在当年是一笔相当大的数目, 利之所趋,自然影响了战果的客观性。另外,如果有不能判定是那个飞行 员击落敌机的情形(或者功劳是抢来的),苏军往往把这个击落战果归类 为群体战果,只要是参与该次空战的就见者有份,不管是不是跟该机接战 过,击落记录都各加一架(但是不发奖金)。近年有位前苏联空战王牌就 承认,他击落5架联军飞机的纪录中,只有一架是他击落的,另外四架都 是群体战果的结果。联军方面没有这样的措施,如果击落一架敌机时有多 架参与,但无法确认是谁击落的时,则与该机接战过的飞行员们均分该机 战果,各得几分之一,这就是联军飞行员战绩中有0.5架等小数位数字出 现的原因,这种措施就比较合理。 了解了这些状况,不妨来算算军刀机和米格机间的交换比。如果以上述米 格机空战损失总数593架,交换联军130架军刀机(103+27)的话,则是 4.6:1,军刀机占相当上风。 如果要将苏联和中国空军分开算交换比,在资料不足的情形下,这就有点 困难。不过,假使我们假设苏联空军每打下3架军刀机,中国空军能打下1 架的比例的话,我们可以得到: 苏联米格机与军刀机交换比: 300(约数):98(130*3/4) = 3.07:1 中国米格机与军刀机交换比: 200(约数):32(130*1/4) = 6.25:1 这上面数字自然是推估而来,并不能保证完全正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这里有个问题就是,既然前面已经谈到F-86和MiG-15的性能差不多,那 么这个战果上的差异如何而来?事实上,在飞机本身性能接近时,造成区 别的因素应该就是训练、组织、以及飞机介面上的差异。 在训练上,当时苏联空军将领都承认,美国训练出来的战斗机飞行员在水 准上要胜过苏联同级的飞行员。日本海军空战王牌阪井三郎认为,除非是 天才型的空战王牌,否则一般飞行员平时受到怎么样的训练,其在空战中 的行动就会怎么样的反应。飞行员在数百小时的飞行训练中养成的行为反 应模式是必须的,因为在空战中分秒必争,往往得靠本能来反应而无暇思 考,所以训练水准的高低,应该会直接影响到空战中的表现。除了在所谓 Honcho 时期之外,参战的苏联空军飞行员素质实在很值得怀疑,训练的 时数、训练的方法都不如美国飞行员。 另外,美军F-86的飞行员中除新进飞行员外,更有不少二战的老手,以及 空中王牌。特别是由于逐次动员的关系,二战后转为后备部队或空中国民 兵的飞行老手也是逐次应召参战,让空军中有经验的飞行员的来源不致中 断。这些资深飞行员或许体型发福,看来不像年轻飞行员般精干,但是一 旦到了空中,上千小时的飞行经验培养出来的老练狠辣,不是年轻的毛头 小伙子可以比得上的。 苏联空军承袭二战经验,把精锐飞行员集中在特定几个单位中,其他单位 则当作是消耗品,在技术水准上远不如精锐部队。这就是为何上述两个精 锐的歼击机师一调走,战斗能力马上下降的原因。中国空军在当时并无此 种精锐部队,其战果应该不会超越一般苏联空军单位。 另一方面,双方参战的组织架构也有影响。在美军方面,一直是以第4战 斗机联队和第51战斗机联队来作战,人员虽然有轮调,但都是参差错落的 方式来进行,新旧人员之间的交接训练比较完善,新进飞行员有老手带领 ,先飞次要而危险性较低的任务,等到经验较多才会担任在米格走廊巡逻 的任务。这样的衔接方式,不但减少新飞行员的损失,在经验的传承上更 不会中断。现代美国空军传奇人物,所谓“战机黑手党”之父,创造“能 量运动理论”的约翰.波伊德(John Boyd)在韩战中也是经历过这个过 程。虽然他后来飞行技术高超,韩战后在战斗机学校担任教官时得到了个 “四十秒波伊德”的绰号,号称不论是什么对手,他都可以在40秒内咬住 对方尾巴;但是当他在韩战末期从战斗机学校完训抵达韩国后,足足飞了 三个月的僚机位置,负责掩护长机,到终战前都还没有机会打下米格机。 反观苏联和中国方面,则是以整支部队调动的方式来轮替。好处是同僚间 彼此熟悉程度高,缺点则是经验无法传承。许多时候新部队经过血的洗礼 ,存活的飞行员好不容易成为老手,却在一道命令下,整支部队轮调;新 换上的部队对战场一无所知,在没有老手带引下,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来 重头摸索学习血淋淋的教训。例如,中国空军第二歼击机师在1951年12月 间参战,一个多月不到,在1952年1月就又调走,虽然其原因不详,但不 得不让人揣测:会不会是因为经验不足而伤亡过重的关系?而这么短的时 间,连熟悉战场都来不及,更别说会有多少战果。 这种训练不精加上经验传承有断代的现象,可能造成了许多无谓的损失。 在1953年春夏时,许多F-86飞行员报告他们不耗一枪一弹就击落了米格机 。这种情形通常发生在高空缠斗时,由于米格机设计上的缺陷,往往会在 高速高G力下变成急速尾旋下坠的情形;这本来应该是不难改出成水平飞 行,但是米格机飞行员或者是因为有F-86在后追击而惊慌,或者是因为经 验不足无法改出,往往弃机跳伞,让F-86白白赚到一次战功。 最后谈到飞机的人体工学介面问题。西方飞机设计的传统相当重视飞行员 操纵的方便性与舒适性,就人体工学来说,尽量以减少飞行员负担,能快 速、持续地执行空战运动为先。F-86在这一点上比MiG-15优异许多。在韩 战期间曾有一架迫降的F-86近乎完整地落入苏联手中,参与对这架飞机评 估的苏联飞行员对其宽敞舒适的座席、配置适当的仪表板、一体成形没有 框架视野良好的座舱罩等都留下深刻印象。 另外,F-86所使用的瞄准具也较同期米格机的瞄准具先进;如中期以后的 F-86F装有雷达测距的A-4瞄准具,可以自动取前置量,此时MiG-15则改使 用机械式陀螺仪瞄准具ASP-1N/ASP-3N,虽然比以前的稍好,但其性能不 过相当于早期F86-A的Mk.18瞄准具。 从F-86-E以后,所有的飞行控制面都由整合的液压系统来运作,引进“全 飞行翼”(full flying wing),飞行员在操控上省力许多,在空战运动 的某些动作可以多承受1到2个G。F-86-F更引进“6-3翼”,让其高空性能 更晋一级。反观MiG-15bis虽然在部分控制面上有增力装置,基本上飞行 员耗力仍然相当大,当年苏联飞行员平时还得花不少时间做重量训练以增 强臂力。 还有,美军飞行员有抗G力装,执行高G力动作时比较不易晕眩,进行激烈 空战运动时也比较不易疲惫;米格机飞行员没有这样的装备,战斗时在体 力上消耗甚大,无法持久。这两个因素加起来,让F-86飞行员在对飞机的 操控上占有优势。每个类似动作,F-86飞行员的反应时间可能都比米格机 飞行员反应时间要短个零点几秒;当在空战中进行连续动作时,反应时间 差距累积起来,可能就是生死的关键。 考虑到在装备、训练、组织、战术、及经验等各方面的优势,美国军刀机 在韩战空战中能胜过中苏空军米格机自然相当合理,这不是单单以飞机基 本性能评比就可以理解的。而某些完全不顾这许多客观条件,尝试以勇气 、情操等空洞的主观评估支持膨胀过的数字的说词,更可以休矣! 七、结语 韩战历史由于许多因素的关系,一直是隐晦不明。对于韩战空战历史,有 许多人、事都还是处于扑朔迷离的状态,更有许多的迷思存在。以上是个 人阅读较近的资料后,尝试从对比的角度切入空战史的一些想法。笔者在 此所提供的资料自然不敢称为绝对正确,但至少都是在经过对新近研究结 果整合比较后所得到的结论。由于个人能力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欢 迎切磋指正。 参考资料: 1. Warren E. Thompson and David R. McLaren, MiG Alley: Savres vs. MiGs Over Korea, Speciality Press, 2002, 190 pages 2. Xiaoming Zhang, Red Wings Over the Yalu, Texas A&M University, 2002, 300 pages 3. Larry Davis, The 4th Fighter Wing in the Korean War, Schiffer Publishing, 2001, 224 pages 4. John R. Bruning, Crimson Sky: The Air Battle for Korea, Brasseys, Inc., 2000, 240 pages 5. Jennie E. Chancey and William R. Forstchen, Hot Shots: An Oral History of the Air Force Combat Pilots of the Korean War, Morrow, William & Co, 2000, 255pages. 6. Harry G. Summers Jr., Korean War Almanac, Fact On File, Inc, 1990 330 pages 7. KORWALD http://www.dtic.mil/dpmo/pmkor/korwald.htm 8. Korean War Soviet Union http://www.korean-war.com/ussr.html Light 2003.11.25凌晨定稿 -- http://www.taconet.com.tw/Light 百步穿杨 http://home.attbi.com/~gunglossary 枪械词汇 历史上的狙击手 西元 1895 年,台湾台中 七月初五日,日军涉大甲溪,破葫芦墩,略台中,栜东堡庄豪林大春、赖宽豫设 国姓会,集子弟千人,拒战于头家厝庄。庄人林传年少,精火器,潜伏树上,应 弹而踣者二十余人;终被杀,放火焚庄。 ──台湾通史.卷三十六.列传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