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登陆 注册 搜索 自选风格 论坛状态 论坛展区 我能做什么

>> 军事理论及军事思想家
战争研究论坛讨论区[理论研究] → [转帖]对孙子的克劳塞维茨式批判

  发表一个新主题  发表一个新投票  回复主题 您是本帖的第 30495 个阅读者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树形显示贴子 浏览下一篇主题
 * 贴子主题: [转帖]对孙子的克劳塞维茨式批判 保存该页为文件  报告本帖给版主  显示可打印的版本  把本贴打包邮递  把本贴加入论坛收藏夹  发送本页面给朋友  把本贴加入IE收藏夹 
 leviathan 男,离线
  
  
  头衔:深海水怪
  等级:上尉
  文章:622
  金钱:1641
  工作量:4 points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3-8-11
给leviathan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leviathan加入好友 查看leviathan的个人资料 搜索leviathan在[理论研究]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leviathan 访问leviathan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楼主
[转帖]对孙子的克劳塞维茨式批判
一般国人论及孙子和克劳塞维茨的比较时总是只说孙子较为高超的一面,所以转一篇论及孙子不足的,原文来自《战略与管理》2003年第5期
————————————————————————————
对孙子的克劳塞维茨式批判
  
 □翟东升 时殷弘  


  对现时代的人们来说,孙子和克劳塞维茨大概是彪炳战争哲学及战略理论史册的两个最辉煌的名字;或者说,他俩至少跻身于这一领域内那些很少数最著名、实际上也最伟大的人物之列。因此,要从事本文标题所示的论说,无疑富有理论思想上的创造性或挑战性要求。有鉴于此,在一开始就简略地展示本文的基本概要和主要结论应当是合适的。我们将提取1827年后“成熟的”克劳塞维茨战争观的核心内容,来对孙子战争观进行比较性的系统理解与批判——“克劳塞维茨式的”批判,以此开辟一种审视《孙子兵法》以及在较小程度上审视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的新的视角和思想空间。可以认为,孙子无视或违背由克劳塞维茨首次明确和集中揭示的战争本身的基本性质或特征。他的二元论基本上无法描述多主体结构导致的复杂现实;他那可称为令人舒适的、优雅的战略风格一般脱离了暴力及其危险的实际情况;他对于“知”的极端注重在逻辑和实际两方面有着重大的自相矛盾;他在相当大程度上颠倒了政治与军事的关系,使得他的若干名言有可能被用作单纯军事观点的权威辩辞,或者说军事考虑压倒政治目的、军事职责规避政治控制的权威理由。孙子在理论上的缺陷不仅源于他写作时的年轻与缺乏实际经验,还可能与他相对复杂的写作目的有关。 
   
   从比较研究到一种审视孙子的新视角 
   
  《孙子兵法》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同被尊为战争和军事理论方面的第一流经典。因此,关于这两者之间的比较研究或比较思考并不罕见。其中,最有影响的大概出自20世纪上半叶西方最重要的战略理论家之一利德尔·哈特(B.H. Liddell Hart)。他在《孙子兵法》当中读到了他本人著名的“间接路线”战略的最经典、最浓缩、而且肯定也最极端的表述:不战而屈人之兵。因此,他认为孙子思想的明晰可以校正克劳塞维茨的晦涩,并且断言“孙子有较明晰的眼光,较深远的洞察,以及永恒的新意。”1此外比较引人注目的是20世纪90年代的一部言简意赅的专著——《克劳塞维茨与孙子的比较研究》,2作者为美国海军学院著名军事理论家和战略思想史家迈克尔·亨德尔(Michael Handel)。与他的其他许多专著一样,他关于信息问题的分析是其研究中最深刻的部分。中国军事科学院的学者薛国安几年前也发表了一部颇为详尽的专著,比较孙子和克劳塞维茨这两位“兵圣”。3阅读该书可以获得有关两部经典《孙子兵法》和《战争论》的众多基本信息,并且领略作者的某些灼见。然而,该书中想象力的作用过于突出,模糊了它作为学术专著与一般畅销书之间的必要界线。中国台湾著名的战略学者钮先钟不仅在东西方军事理论的翻译、交流方面成果甚丰,而且在其最近的专著《战略家》4里面,显示出他的相当深厚的战略理论积淀。该书第八章专门比较孙子与克劳塞维茨的思想,从中可以明确地感觉到一种博学,即他对于相关专题领域内国内外前人学术成果的广泛研读和熟知。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一点反而妨碍了他得出较多具有原创性的观点。其他如日本学者浅野佑吾著《军事思想入门》中的相关章节、中国学者夏征难的相关论文5也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的来看,对于孙子与克劳塞维茨的比较研究一般都不易摆脱以下两种陷阱:第一,简单地对比他俩的各种观点,并且由此占去论述的大部分篇幅,从而使比较研究沦为一种大致是外在性的异同(特别是“同”)罗列,或曰“观点对照单”;第二,多半出于面对经典的巨大崇敬感,连同有时是下意识的自卑或“心虚”,研究者难以或不敢做出足够直接和坦率的批判——事实上完全可以与合理的崇敬和赞赏并存的批判,而是代之以无穷赞美,将对于经典的解读和相关思考完全等同于做单纯的肯定性注解、增补性论证和近乎无限发掘其“微言大义”的观念延展,而且这么做有时也是为了顺便表现自己的虔敬和谦虚。多年来,战略理论难以像其他不少学科那样较连续、较迅速地发展,或许也有其人性根源。不仅如此,从方法论而言,对于孙子与克劳塞维茨的比较研究,严格说来一般缺乏足够的逻辑前提。他俩虽然都是讨论战争问题,但孙子是在追求战胜之道,克劳塞维茨却是在追求对战争本身的总体性的客观理解,对于寻觅战胜之道不仅缺乏很大兴趣,而且本质上简直持否定态度。6所以,《战争论》与《孙子兵法》属于几乎完全不同的理论形态、思想路径(approach)甚至价值取向。迈克尔·亨德尔也承认,“孙子与克劳塞维茨各自有着不同的概念体系与逻辑框架,因而比较研究者往往因孙子的宽泛概念而不自觉地将桔子与苹果相比。学者常如盲人摸象,却不知孙子与克劳塞维茨走在不同的路径上。”7另一方面,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在其写作的十几年间,尤其是1827年前后,他的战争观经历了重大转变,并且因此决定改写《战争论》草稿。然而,改写工作只完成了最初部分,8此后便因出征而缀笔,从此再无机会继续撰写工作,直至英年早逝。这样便导致了一种重要情况:克劳塞维茨的观点有时看来前后不大一致。总之,由于以上各项基本原因,对孙子与克劳塞维茨的比较研究有必要进行重大的操作性调整。 
   如果跳出狭义的比较研究框架,改为用其中一人的基本范式和主要思想对另一人进行批判,就可以使研究和思考摆脱上述窠臼,获得新的视角和思想空间。本文提取1827年后克劳塞维茨战争观的核心内容,肯定其根本价值,然后由此出发对孙子战争观进行比较性的系统理解与批判(再说一遍,这种批判完全可以同对于孙子的崇敬和赞赏并存或交织),以更加符合孙子和克劳塞维茨思想各自的基本特性,并且有助于真正理解他们各自给人类政治思想留下的宝贵财富。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观 
   
   克劳塞维茨在总结前人的军事理论(特别是启蒙主义军事理论)的得失时,创造性地提出了战争本身的三大特征:敌对情感与暴力;不确定性和偶然性;活的力量之间的斗争或冲撞。以这三者为前提,他提出了战争在逻辑上的绝对暴力本性,那是他本人亲历的法国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的哲学表述。在其抽象的或理论的形态上,战争是就其运用而言没有逻辑限制的暴力行动,是两大活生生的武装力量之间的殊死冲撞。在其中,每一方都竭力要完全压倒对方,由此而来的便是暴力的不断升级,直至达到最终由一方摧毁另一方的极端状况,即绝对战争,或曰绝对暴力。用他本人的话说,这样一种形态的战争以彻底的军事胜利为目标,“以便要么在政治上彻底消灭敌方,要么解除其武装,从而迫使其接受任何和平条件”,而它的根本特征在于“毫无约束的武力冲突,不服从武力本身的规律以外的任何法则。”91827年前后他的思想上的重大转变,在于更多地考虑到政治与军事的根本关系,注重战争可有和应有的政治目的。在现实世界中,许多战争是达不到极端状况的有限的战争,并不导致战争任何一方的彻底臣服,更谈不上它在物质上的全盘毁灭;可以包含这以外种种有限结果的、经谈判达成的和平,才是这类战争的可行结局。从根本上说,在此限制战争升级的是战争以外的深层因素,它们最主要地体现在从事战争的政治目的与其对战争行动可有和应有的支配作用上面。按照克劳塞维茨的一位解说者的说法,“有一种关于战争中暴力的辩证法,它趋于用政策目的取代彻底军事胜利目的。”10正是有限的政治目的阻止了绝对暴力和彻底军事胜利的极大直接和间接代价,这种代价在大多数场合远超过可得的实际裨益。11在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观中,尤其具有批判的准绳价值的,是他对于战争本身基本特征的认识和他的政治战争观。 
   在此,作为对于孙子兵法的一种批判的主题,需要着重强调克劳塞维茨战争观的上述最具根本性和原创性的核心内容,那就是:(1)战争中充满敌对情感与暴力;(2)到处存在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它们是规定战争的一类很基本、而非很次要甚或无足轻重的因素;(3)战争是活生生的力量之间的斗争或冲撞;(4)战争是(或真正准确地说,应当是)政治的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在克劳塞维茨看来,它们是使战争区别于人类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有了上述观点,才可能建立一种令人满意的作战理论,也就是说建立一种有用的、与现实从不矛盾的作战理论。”12换言之,一套准确和大致完整的战争理论必然包含以上四点,并且至少不与它们相矛盾。即使在今天,即使我们仍可以批评克劳塞维茨对战争的理解不够全面,但很难驳斥这四点当中任何一点错了或者过时了。 
   
   对孙子的理论的考察与批判 
   
   克劳塞维茨归纳的战争活动的第一大特征,在于强烈的敌对情感与暴力性。“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本来就包含敌对情感与敌对意图这两种不同的要素……即使是最文明的民族,相互间也可能燃起强烈的仇恨感。如果把文明民族的战争说成纯粹是政府之间的理智行为,认为战争越来越摆脱一切激情的影响,以致最后实际上不再需要使用军队这种物质力量,只需要计算双方的兵力对比,对行动进行代数演算就可以了,那是莫大的错误。”13“既然如此,理论难道可以不考虑人的情感而一味地追求绝对的结论与规则吗?”14基于这样的逻辑,他批判说:“有些仁慈的人可能很容易认为,一定会有一种巧妙的方法,不必造成太大的伤亡就能解除敌人的武装或者打垮敌人,并且认为这是军事艺术发展的真正方向。这种看法不管多么美妙,却是一种必须消除的错误思想,因为在战争这样危险的事情中,从仁慈产生的这种错误思想是最为有害的。物质暴力的充分使用决不排斥智慧的同时发挥作用,所以不顾一切不惜流血地使用暴力的一方在对方不同样做的时候就必然会取得优势。这样一来,他就使对方也不得不这样做,于是双方就会趋于极端。”15 
   在今天的中国人看来,克劳塞维茨的这一批判或许可以被猜测就是针对(在其他可能的靶子之外)孙子的全胜论。16什么是好的战略方针?孙子用了一段很有气势的排比来提出他的优劣标准:“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17“全”就是保全的“全”。孙子的结论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与克劳塞维茨相比,孙子的战略主张表现出一种古典的优雅风度:在他那里,战争的主要内容是智谋,是理智的谋划与准备,是多种战略原则的艺术性运用。激情从优化标准来看不但是多余的,而且往往是有害的。在颇大程度上,孙子兵法很难让人感觉到战争的暴力本性和其中的血腥、激情、仇恨和恐惧。 
   克劳塞维茨透视到的战争活动的第二大特征,在于不确定性和偶然性。有了“这个概念,并且将它排到战争的基本层次上,是克劳塞维茨的革命性创造。如果将这个要素加进去,几乎就可以完全保证他的那个战争哲学是活生生的战争哲学。”18最大的不确定性源于意志力的作用。意志在力量的组成因素中是最难确定的。此外还有其他一切变故、事故、错误、技术困难、出乎意料之事等等,也就是所有难以预料、有时甚或不可预料的事态,连同所有这些对于决策、士气和战争、战役及战斗的结果的影响。“战争中一切情况都很不确实,这是一种特殊的困难,因为一切行动都仿佛是在半明半暗的光线下进行的,而且一切都仿佛在云雾里和月光下一样,轮廓变得很大,样子变得稀奇古怪。这些由光线微弱而不能完全看清的一切,必须靠才能去推测或者靠幸运解决问题。”19 
   然而,孙子在这个问题上乐观得多。如果说孙子的整个理论可以用一个字来浓缩,那么这个字就是“知”。纵观《孙子兵法》全书,“知”字共出现79次。还有一系列相关概念如“智”,“计”,“谋”,也多次出现,表达了类似的含义。孙子极端重视事先周密地了解情况,对能够做到这一点有着非常充分的信心。除此之外,他还有专门的章节论说如何获得信息。其实,整个《孙子兵法》十三篇的核心,就在于主张获得信息和谈论如何获得信息。在孙子那里,可以说没有不确定性和偶然性,没有“战争迷雾”。如果有,那也是己方的智谋给敌方造成的,属于精心构设的“诈”——兵不厌诈。与克劳塞维茨的老练、务实和关于战争的某种悲剧性意识(关于战争大有可能摆脱人的控制的意识)相比,孙子在这个问题上显得过于自信,因此就不那么可信。其实,即使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和战争指挥这么困难、复杂、混乱、多变的大事态的人,只要有足够的生活常识,便不难意识到《孙子兵法》的这种态度多少有问题。因为信息的不完全,而且是决无可能根绝的不完全,是任何较有规模的人类活动现实区别于理想状态的一大根本特点。孙子的观念,连同利德尔·哈特等人的观念,让人不由得想起亨德尔说过的那位老商人。“从前一位老商人告诉他儿子:‘儿啊,我来告诉你生意之道,贱买贵卖,你就可以挣钱。’这样的建议等于废话,因为问题在于知道什么是贵,什么是贱,还有如何获得高价与低价。他的训导太模糊,以至没有实用价值。”20克劳塞维茨推崇的“天才”是那种除势必有限的信息之外依靠直觉、经验、判断力和情感力,在混乱和不确定之中尽可能寻找和把握机遇、尽可能较大程度地克服“战争迷雾”的人;孙子那里的善战者却完全依靠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包括了解敌人和欺骗敌人)而获胜。诚然,“克劳塞维茨对欺骗和突然性的不重视,在他自己的时代是有道理的,而孙子很可能夸大了前技术时代欺骗与突然性的重要性。技术革命带来了巨大变化,如机动能力、火力杀伤力、实时通讯等。随着突然性越来越成为战争的重要部分,欺骗也变得重要。结果,孙子对欺骗与突然性的强调突然间具有了我们时代的适切性。”21然而,这种适切性必须经过哲理层次上更为广泛和深入、现实层次上更为求实和精细(sophisticated)的“克劳塞维茨式”修正,才能是足够可靠的。 
 


   如果说在战争的前两个基本特征问题上,孙子有其重大失误,那么他在第三个基本特征问题上的缺陷可能会是致命性的。战争是活生生的武装力量之间的斗争或冲撞。用今天的社会科学话语说,战争逻辑是多主体逻辑。22博弈论等现代理论也都是基于把握人类竞争性社会行为(包括战争在内)的这种结构性本质。180年前,克劳塞维茨将此归纳为战争行为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由此出发建构其战争理论。在现代的博弈论和多主体逻辑等理论认知发展起来以前,辩证法可以说是对这种结构性特征的一种最近似的描述,尽管其微观的精确性较为有限。 
   然而可惜的是,我们在孙子那里发现的是二元论。正如钮先钟所说,这二元论“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承认有两个独立实体同时存在,彼此虽可互赖互动,也可有先后或因果关系,但始终保持其独立和特性。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二元论就很容易被误认为是辩证法。” 他同时指出:“孙子在十三篇的第四、五、六、七等篇中,一系列地推出“攻守”、“奇正”、“虚实”、“众寡”、“迂直”、“利害”等相对观念,真可以说是集二元论之大全。”23《孙子兵法》以其二元论的、对称的非线性概念,试图描述和把握多主体导致的复杂现实,然而其成效不尽人意。其中很大部分原因,就在于它无法回答、甚至从不考虑两千多年前就以寓言形式提出的一个问题: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换句话说,“孙子对获得突然性的可能性的乐观,在某种程度上与他对情报的重视和......对战场控制能力的信心相抵触,与战前的‘妙算’相抵触。因为如果某方可以获得突然性,那么另一方也可以获得,这就大大限制了‘妙算’和情报的潜在功效。”24当然,孙子的战略主张没有因为忽视或轻视战争的多主体性而变得有多浅薄。例如,“我专而敌分”,“食人一钟,当吾二十钟”,“可胜在敌,不可胜在已”等论断,都表现出相对主义思维的深刻。可是,就总体而言,单边性的框架或信心限制了他的思考深度。用一种或许过于苛刻的说法,《孙子兵法》的运用适合狩猎甚于适合战争指导。狩猎中没有敌对情感,较少不确定性,而且它属于单主体逻辑,即可以通过观察、静候、迂回、逗引、威吓和预设陷阱来对付猎物,并且乐在其中,而一般毋需担心猎物会以类似甚或更高的智慧来算计猎手。 
   1827年以后,克劳塞维茨的思想的一大特征就是非常明确的政治战争观:政治与战争的关系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手段必须服从目的。孙子也意识到政治与战争的密切关联,甚至还充分意识到经济因素的重要性,那是他优于克劳塞维茨的。然而在他那里,政治以及经济因素一般是工具或手段,用以帮助“善战者”获胜。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尽管政治在诸种战略要素中处于优先地位,但它毕竟是个工具,同其他工具一样服从于制胜目的。就政治领导者与军事领导者的关系,孙子的主张是“将听我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25并且用较大篇幅反对君王对将领的限制和干预。在他那里,将领是主体,战争胜利是目的,君王则如同客户,是可以选择的对象。而且,“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的主张可以符合军事职业者的利益和旨趣,甚至也许可以假定在他所处的年代不无道理,然而在现代民族国家的体制和环境当中,这如前所述至少有可能被用作单纯军事观点的辩辞,用作军事考虑压倒政治目的、军事职责规避政治控制的理由,尽管政治领导不应该在规划和指导具体作战方面取代军事领导,不能过多地取消战地指挥官的随机处置权。 
   将孙子和克劳塞维茨对照,也许最重要的是记住:战争依其本性倾向于暴烈和危险;战争富有不确定性和难预料性;战争应当从属于理性的政治目的。战争也许还有大致同等重要的基本特征有待血与火的现实去展开,有待人类智慧去洞察和总结;然而,首次由克劳塞维茨明确指出和集中强调的这么几点,在2500年前、180年前和当今都是人类社会行为方式之一——战争的基本性质。 
   
   对缺憾的另一种解释 
   
   关于孙子兵法异于克劳塞维茨观念的原因,亨德尔认为在于他俩之间的分析层次差异。然而这种观点遭到钮先钟的否定,后者主张从他俩的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去寻求答案。这些都有道理,但也都很不全面。应当有一种大概至关紧要的补充性解释,那就是《孙子兵法》的著述目的决定了它的很大部分基本面貌。 
   这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是一种最重要的解释。有理由推测,《孙子兵法》可能是一部首先甚或主要旨在打动读者的著作。像约米尼那样 ,26孙子喜欢用自己的著作打动吴国的君王,以此取得赏识,以此博取仕途。手段服从目的的需要,从其著作的内容来看,它符合写作目的的需要:其文辞与战略主张的优雅,能符合吴国君王的口味;它在信息的获取上表现出的自信、对战争前景暗示的乐观以及对不确定性或“战争迷雾”的忽略,也与此相应,因为没有人会将军事乃至国运委予一个声称没有制胜把握的人;单边框架也许是孙子思想水平的反映,27也许是服从上述要求的一种无奈,但它无论如何构成了前面两者的逻辑基础。可以想象,一名远道而来准备以文邀宠、以武立功的才子,不大会有别的做法,虽然这完全不排斥他可以有不少杰出和深刻的思考,可以给后世留下宝贵的思想财富。总而言之,《孙子兵法》颇有可能不像克劳塞维茨写作《战争论》一样是主要为了写给自己看。他在追求真理之外,还有一个或许更重的目的,那就是打动读者。问题不仅仅在于思想水平,也在于性格旨趣。后者决定能不能“像法国法典上讲的那样:讲真理,只讲真理,完全讲真理。”28 
   
   结束语 
   
   本文的诸项结论已经在开头作了展示。这里要强调的是,它们都源自于本文的视角与方法,即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哲学出发,对孙子的战争观进行比较性的系统理解与批判。如此的视角和方法实际上也可以反过来,那就是对克劳塞维茨进行“孙子式的”批判,以便帮助开辟审视和理解克劳塞维茨的新的思想空间,超出现有的批评而进一步揭示其理论包含的漏洞或缺陷。这同样具有理论思想上的创造性或挑战性要求。 
   
  注释: 
   1哈特:《战略论》 (钮先钟译),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7年版。 
  2Michael Handel, Comparative Study of Suntzi and Clausewitz (Carlisle: U.S. Army War College Press, 1991). 
   3薛国安:《世界兵学双璧》,西苑出版社1998年版。 
   4钮先钟:《战略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夏征难:“孙武与克劳塞维茨军事辩证法思想较略”,《中国军事科学》1990年第4期。 
   6寻求战争中的“普遍规律”(或用克劳塞维茨同时代的最大军事理论家之一约米尼的口头禅说,“不变的战略科学原理”),并且由此获得战胜的秘诀,是17、18和19世纪启蒙主义军事理论家们一致的理论企图。克劳塞维茨对于启蒙主义军事理论的批判首先就集中在这种“普遍规律”的可能性与价值上,由此开创了军事思想的另一大传统,它往往被不太恰当地称为德国学派(Germen Movement),以别于启蒙主义军事传统。就此可阅Azar Gat, The Origin of Military Thought: From the Enlightenment to Clausewitz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9); Peter Paret, “Clausewitz,” in Peter Paret, ed., Makers of Modern Strategy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6), p. 186-213.又见时殷弘:《从拿破仑到越南战争——现代战略十一讲》,团结出版社 2003年版,第三、四章。 
   7Handel, Comparative Study of Suntzi and Clausewiz,p.3. 
   8关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改写工作完成了多少,学术界存在争论。当代主流学者都认为,真正彻底完成改写的仅是第一部第一章。 
   9Paret, “Clausewitz,”p.199; Raymond Aron, Clausewitz: Philosopher of War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1985), P.57. 
   10David R. Mapel,“Realism and the Ethics of War and Peace,”in Terry Nardin, ed., The Ethics of War and Peace: Riligious and Secular Perspectives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6),p.56. 
   11用克劳塞维茨本人的话语更全面地说,以下三方面因素限制了战争的绝对本质:第一,人的有限性导致的可能性估算,它取代了绝对;第二,政治目的对于军事手段的限制;第三,暴力冲突中间歇的存在。因此,战争是在绝对与有限这两极之间变动的“变色龙”,其真实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和存在内在矛盾的;战争是激情、理性和偶然性三位一体的结合。克莱塞维茨的众多战略观点都与他关于战争的双重形态(绝对战争与有限战争)观念有很密切的逻辑关系。 
   12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译),解放军出版社1964年版,第163页。 
   131415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第25页、第23页、第23页。 
   16薛国安就猜想克劳塞维茨是在批判孙子。见其《世界兵学双璧》,第321页。然而,这种猜想可能高估了孙子在19世纪初欧洲的影响力。事实上,克劳塞维茨至少首先是在批判他的理论对立面——启蒙主义军事理论家们的战略哲理。不过,有如下述,无论如何这一批判对孙子也是基本适用的。关于启蒙主义军事理论与克劳塞维茨理论的历史关系,参见前面援引过的Gat, The Origin of Military Thought一书。 
   17春秋孙武:《孙子兵法》,武汉出版社1997年版,第6页。 
   18时殷弘:《从拿破仑到越南战争》,第80页。 
   19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第159页。 
   2021Handel, Comparative Study of Suntzi and Clausewitz, p.24、p.45. 
   22关于多主体逻辑,可见著名逻辑学家陈慕泽的相关著作。多主体认知逻辑是90年代以来西方逻辑学的最新发展,它区别于传统逻辑学的首要特点,是其研究对象限定于多主体的特定逻辑系统。所谓多主体认知,就是一方的认知中包含另一方对它的认知的认知。据说,这门新兴学科发端于这样一个类似于脑筋急转弯的问题:教室中有10个孩子,其中有M个孩子脸上有泥巴(Muddy Boy);老师进教室对他们说:“你们有人脸上有泥巴,知道自己脸上有泥巴的人请举手。”孩子们个个是逻辑学高手,决不依靠互相告知或其他简单方法获取信息,而仅凭逻辑推理得出答案。当老师第N遍重复这个问题时,M个脸上有泥巴的孩子同时举手。问M与N是何种关系,证明之。此即著名的Muddy Boy Puzzle。 
   23钮先钟:《战略家》,第144页。 
   24Handel, Comparative Sudy of Suntzi and Clausewitz, p.44. 
   25孙武:《孙子兵法》,第1页。对于此句的较常见的理解是,将领应当根据君王听取自己意见的程度来决定是否为他效力。 
   26从拿破仑战争结束后不久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约米尼在西方军事和战略界享有几乎极高的威望。他的书被广为阅读,他本人也因此在军事职务上步步高升。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他的理论和他的人品都遭到相当广泛的尖锐批评,他已被认为是为了发表而写作,非常明确自己的目的是要打动读者,并且为此而非常注意“包装”。“只有打动读者他才能升官出名,才能在官位和名位上坚持下去。”这同克劳塞维茨截然相反。详见John Shy, “Jomini,”in Paret, ed., Makers of Modern Strategy, p. 143-185.又见时殷弘:《从拿破仑到越南战争》,第三、四章。 
   27薛国安的研究和其他资料显示,在写作《孙子兵法》时,孙子年方二十八九,且无战争指导的实际经验。 
   28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第232页。 
————————————————————————————



声明:所有的海啸地震什么的都和我无关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4-1-26 21:59:47
 霜雪寒 男,离线
  
  
  头衔:太阳神之箭
  等级:一等兵
  文章:17
  金钱:223
  注册:2004-1-15
给霜雪寒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霜雪寒加入好友 查看霜雪寒的个人资料 搜索霜雪寒在[理论研究]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霜雪寒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

以下是引用leviathan在2004-1-26 21:59:47的发言:
孙子的结论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与克劳塞维茨相比,孙子的战略主张表现出一种古典的优雅风度:在他那里,战争的主要内容是智谋,是理智的谋划与准备,是多种战略原则的艺术性运用。激情从优化标准来看不但是多余的,而且往往是有害的。在颇大程度上,孙子兵法很难让人感觉到战争的暴力本性和其中的血腥、激情、仇恨和恐惧。 


《孙子兵法》本身只是一部汇集了抽象的军事原则的总论性书籍,而非具体的战场作战方法和谋略。

窃以为孙子对“兵者诡道”并不如一般人认为的那样看重,实际上《孙子兵法》中推崇的用兵最高境界不是奇谋,而是一种朴实而迅速、“一击必杀”式的用兵方法,曰:“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溫溫恭人,如集於木。惴惴小心,如臨於谷。戰戰競競,如履薄冰。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4-2-20 0:32:27
 战场一文字 男,离线
  
  
  等级:一等兵
  文章:13
  金钱:134
  注册:2004-5-29
给战场一文字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战场一文字加入好友 查看战场一文字的个人资料 搜索战场一文字在[理论研究]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战场一文字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3

下次来的个“对克劳塞维茨的孙子式批判”,如何?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4-5-29 10:35:58
 leviathan 男,离线
  
  
  头衔:深海水怪
  等级:上尉
  文章:622
  金钱:1641
  工作量:4 points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3-8-11
给leviathan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leviathan加入好友 查看leviathan的个人资料 搜索leviathan在[理论研究]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leviathan 访问leviathan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4

还是试试读懂了的说,一者为研究战争,一者为研究战胜
至于“对克劳塞维茨的孙子式批判”,这种东西汗牛充栋,从利德尔哈特到钮先钟,再到国内诸多所谓的孙子研究家,都是个中好手,反正多如牛毛,一文字有兴趣的自己去找吧,我是觉得这篇文章较有新意才转的



声明:所有的海啸地震什么的都和我无关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4-5-31 20:03:15
 战场一文字 男,离线
  
  
  等级:一等兵
  文章:13
  金钱:134
  注册:2004-5-29
给战场一文字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战场一文字加入好友 查看战场一文字的个人资料 搜索战场一文字在[理论研究]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战场一文字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5

嘿嘿,别误会我的用意,我只是说两者并没有完全的可比性。贵贴已拜读了两遍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4-6-1 11:05:55
 shilang 男,离线
  
  
  等级:新兵
  文章:2
  金钱:109
  注册:2004-6-21
给shilang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shilang加入好友 查看shilang的个人资料 搜索shilang在[理论研究]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shilang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6

拜读了贵网站刊载的小山内宏先生的《现代战略论》,里面恰有其对孙子
与克劳塞维茨战略思想的分析、对照。
    我想上文在我看来,有点类似于西方的拳击对中国武术的批判。确实看这
两部书,就如同在欣赏武术及拳击比赛,武术强调以柔克刚,而不仅仅是力的
角逐。
    克氏的《战争论》是在《孙子兵法》问世后2300余年发表的,我想我们不
能以现代人的观点苛求孙武。
    说到武术与拳击,我想李小龙将中国的武术与拳击等西方搏击技法糅合到
一起,自创了截拳道,无敌于天下,我想是否对我辈有启发呢?
    本人才疏学浅,无意冒犯原文作者,只是一点浅陋的想法,见笑了。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4-6-22 8:31:27
 adalbert 男,离线
  
  
  等级:下士
  文章:47
  金钱:144
  工作量:40 points
  注册:2004-6-14
给adalbert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adalbert加入好友 查看adalbert的个人资料 搜索adalbert在[理论研究]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adalbert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7

在下才疏学浅,但也来议论一下。
文章中说:“(孙子)相当大程度上颠倒了政治与军事的关系”又说“(孙子)军事考虑压倒政治目的”。但孙子兵法开篇明义的提出“兵者,国之大事”这本身就是把政治置于军事之前。
同时“孙子是在追求战胜之道,克劳塞维茨却是在追求对战争本身的总体性的客观理解”。但是,《孙子兵法》中非常明确的写道“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就如小山内宏所说“在《孙子》一书中,把战争视为下策,除非万不得已,是不能发动的”。
“孙子对获得突然性的可能性的乐观,在某种程度上与他对情报的重视和......对战场控制能力的信心相抵触,与战前的‘妙算’相抵触。因为如果某方可以获得突然性,那么另一方也可以获得,这就大大限制了‘妙算’和情报的潜在功效。”文章对“庙算”的理解似乎有些错误(如果按照这种说法,两个同样精通克劳塞维茨理论的人相遇时。。。。。。)。孙子认为“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孙子并没有说“庙算胜者,必胜”。也就是说孙子认为战前的情报未必都是正确的。至于突然性和已子之矛攻子之盾,这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就好比两人对弈,谁都知道要获得胜利就要多占地,但至于具体该怎么做就要视具体请情况而定。你当是大事,别人也当是大事;你有庙算,别人也有庙算;最后谁能获得胜利,就看谁多算一步。在这里,文中提到的“二元论”我认为正是孙子最高明的地方。《孙子兵法》所阐述的是一个基本原理,而不是具体怎么做。因为具体的做法会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改变。就好像苏沃洛夫的《制胜的科学》到了现代就几乎毫无用处。
关于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一点,正好可以和克劳塞维茨的理论结合起来看。引用文中的话“战争是就其运用而言没有逻辑限制的暴力行动,是两大活生生的武装力量之间的殊死冲撞。”其实,武力在其备而不发之际才显得重要。就以伊拉克战争来说,萨达姆在战前再三让步就是因为考虑到美国压倒优势的军事力量。苏德战争前苏联在对德国的态度上显得谨慎小心也是因为考虑到双方实力对比对苏联不利。但是,一旦战争开始就没的选择了;就好比有个人要杀你,总不能束手待毙,即使明之打不过也要抵抗到最后。因此,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正是要利用军事实力为后盾在政治和外交上取得最好的成果。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浅见,各位高手扔板砖时请手下留情啊。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4-6-23 11:15:16
 shilang 男,离线
  
  
  等级:新兵
  文章:2
  金钱:109
  注册:2004-6-21
给shilang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shilang加入好友 查看shilang的个人资料 搜索shilang在[理论研究]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shilang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8

转贴 美国军人看《孙子兵法》
http://www.usa-mil.com    时间:2004-6-23 11:04:11    美国军事 
来源:世界安全 作者:(美)道格拉斯·麦克瑞迪 上校  
  冰伦 编译

             影响深远的军事圣经

  毫无疑问,中国古代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堪称兵法经典,军事圣经。目前,《孙子兵法》至少有6种英译本,你可以在世界上最大的书店里随时看见它的身影。在西方军事学领域,《孙子兵法》的影响仅次于经常被引用却极少被深入研究的《战争论》(卡尔·冯·克劳塞维茨著)。《孙子兵法》英译本的译者罗杰·埃姆斯对《孙子兵法》推崇备至,将它称为“当今世界军事战略领域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军就非常重视《孙子兵法》,美国陆军军官人手一册《孙子兵法》和毛泽东著作。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军官都通读了这些书籍,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它们。孙武是中国古代的军事家和哲学家。关于他的生平人们知之甚少,包括他是什么时间出生的。中国古代司马迁的巨著《史记》中记载,孙武与孔子是同时代的人(公元前551年~479年),出生于今天的山东省。翻译家萨缪尔·格里菲思认为,孙武可能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53年~221年)的人,因为《孙子兵法》所反映的内容更像战国时期,而不是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的8个诸侯国经过不断的分化组合,最后形成了第一个统一而又短命的国家——秦国。孙武是当时其中一个诸侯国的军事领袖,他决定为后人记录下自己的战略战术思想。千百年来,孙武的著作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军事思想。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在中国的国内战争期间,毛泽东将孙武的军事思想引入了其军事著作。北越的领导人胡志明和武元甲也从孙武的思想中汲取了精华,在对法战争中首次运用了孙武的智慧,后来在对美国的战争中同样应用了孙武的军事思想。

  孙武的思想在近代历史上的广泛应用,使许多人认为《孙子兵法》是弱势力量的致胜法宝。今天人们广泛讨论的非对称作战,也与孙武的思想不谋而合,但孙武的思想同样也可以应用于强势国家。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强势国家的政治和军事领导人应当对《孙子兵法》耳熟能详,因为如果他们不能灵活运用孙武的思想,他们就要时刻准备着应付能够运用孙武思想国家的打击。

  格里菲思是二战老兵,他对日本如何应用孙武思想颇有研究。格里菲思认为,日本人至少出版了100种版本的《孙子兵法》,可以说,《孙子兵法》影响着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包括商业领域。21世纪的美国人也并不是都能懂得军事战略对商业竞争的重要性。

  北越与西方哲学

  孙武与克劳塞维茨阐述了战争观。在克劳塞维茨看来,战争是政治以其他手段的继续。而孙武则认为,战争是国家领导人为达成目的而使用的众多政治手段之一。尽管二者的观点看起来差别不大,但这就决定了越南战争期间美国与北越在军事战略上的不同,也诠释了为什么美国会失去这场战争。

  在对越南战争的分析中,哈里·桑莫曾经记述了一位美国陆军上校和他的越南对手战后在河内的一次谈话。这位美国人坚持认为,北越从来没有在战场上打败过美国。而北越人虽勉强承认美国人的观点,但又补充说,这无关紧要,战争的胜负并不取完全决于战场上的得失成败。

  运用克劳塞维茨的观点,桑莫上校详细分析了美国在越南失利的原因,他对孙武只字未提。他的观点不乏正确的成分,但都与美国在越南的战争努力无关,因为无论是桑莫还是那些策划战争的决策者们,都不能正确理解他们所发动的战争的本质。

  桑莫的著作透露,美国军方至今不能理解为何在越南战争中失败。北越的军事战略与其他东方国家一样,都源于孙武的军事思想,而西方国家的军事战略则来源于克劳塞维茨的军事思想。在阿富汗战争中,在没有动用大规模地面部队的情况下,美国仅仅依靠小规模的特种部队通过发动阿富汗北方联盟的军队就将塔利班赶下了台。许多美军将领对此非常惊讶,这足以说明在美军高级领导人中,许多人并不能深刻理解和接受孙武的思想。

  在漫长的印度支那战争中,法国和美国的指挥官们一再企图诱使越盟、越共和北越的军队在西方火力、机动和后勤占优势的环境下交战,他们想当然地认为,这样必定会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然而这一切基本上都是徒劳的。法国军队在奠边府遭到重创。从军事角度看,法国的失利算不上非常惨重,但所产生的心理影响却是决定性的,很快导致了法国人从印度支那撤军。

  在溪山,美国军队中了圈套,被诱至地形条件略好于奠边府的边境地区,越共则趁机在城市地区发动了大规模进攻。美国军队据守溪山,而且美国和南越军队在城市地区的作战行动也取得了胜利,但是如同奠边府战役的影响一样,越共军队出其不意发动的进攻,对美国国内的民众产生了重要的心理影响。美国赢得了战斗的胜利,却输掉了整个战争。因为美国并没有认识到,它与对手各自进行的是完全不同的战争。孙武精辟地指出,只知己而不知彼,则获胜几率只有一半。

  正是由于对战争有着不同的理解,美国的潜在对手所采取的战争方式也不尽相同。重要的是,我们要认识到,决定性的战场并不单单是部署军队的地方,也存在于对手的政治意图、国民的精神思想之中。

  非常规战争与《孙子兵法》

  理解孙武思想不仅对于美军将领来说非常重要,而且对于那些制定战略的政治家们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他们的思想正是敌人所要了解的目标。正如改变我们的战争方式并不容易一样,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也同样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孙武的许多思想与如今美国人常提到的非常规战争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所谓非常规战争,是与常规战争相对而言的。尽管孙武所倡导的方式是非常规的,但他同样阐述了如何指挥大规模的正规军与对手作战。常规战争中,正规军的士兵与游击队的士兵一样可以从《孙子兵法》中获得有益的启发。常规战争与非常规战争只是旁观者的一家之言,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与标准。

  孙武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比赢得战场的胜利更需要技巧。他强调以机动对抗火力。但同时,尽管孙武倾向于在不诉诸武力的情况下使对手屈服,但他也承认,这常常是不可能的。孙武认为,不发动战争就取得胜利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运用政治与外交形势迫使对方认识到发动战争徒劳无益。第二种方式是利用部署本国军队瓦解对手的军事战略。孙武在《孙子兵法》中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正说明孙武更倾向于通过外交努力赢得胜利。

  另一方面,孙武认为,不管取得多大的胜利,用兵必然导致财力损耗。美国人的观点强调在战斗中要打入敌人的军事决策层,孙武则认为,我们应当打入敌人的外交决策层,这样我们就能够避免战斗。最好的方式就是了解敌人的思想。利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我们保持主动性,而且还能够控制敌人的反应。如果我们不能做到其中一点,我们至少还应当打入敌人的战略决策层。但是,做到任何一点都要求掌握高质量的情报,当我们的间谍成功地渗透敌人的领导层时,我们就掌握了最大的胜算。在这种情况下,信号情报和图像情报的作用相对要小得多。

  孙武的战争方式与美国的战争方式的区别,类似于东方的围棋与西方的国际象棋的区别。在围棋中,对手最大限度地拓展其控制范围,同时限制对手的控制能力,强调以策略致胜,而不是通过直接攻击。在国际象棋中,对垒双方的目标就是夺取对方的关键棋子——国王。这就要求一方通过不断控制领土使对手无法威胁自己的国王,同时使对手的国王失去防卫。

  孙武的思想为弱势军队以弱胜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因为在当今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或非国家的组织能与美国平起平坐,在未来的几十年里,美国的政治与军事领导人将面临的是孙武所倡导的思想的挑战。

  以色列的失策之处

  2002年春,以色列在反恐行动中所遇到的困难反映了在运用孙武思想上的失败。作为中东地区军事上毫无争议的主导国家,以色列面临着与美国同样的非对称威胁。尽管以色列擅长欺骗行动,但仍然动用了大规模常规部队在可疑的农村地区清剿巴勒斯坦恐怖分子。以色列的进攻行动给以军造成了重大伤亡,同时也造成了大量巴勒斯坦平民的死亡,这就给巴勒斯坦人造成了舆论上的胜利,使以色列失去了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同情。

  以色列人所犯的致命性错误是,它认为乡村营地的巴勒斯坦武装人员只会进行象征性的抵抗。其次,它所犯的另一个错误是忽视了舆论战。以色列赢得了对乡村地区难民营的战斗的胜利,却导致了无休止的自杀性炸弹袭击。同时,也使它的盟友——美国在中东外交问题上处境尴尬。在国际社会看来,以色列成了以强凌弱的国家,而阿拉法特则成了英雄。

  孙武认为,“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美国人同样认识到军事欺骗在军事行动中的重要性,也强调情报的重要作用,美国人在制定自己的欺骗行动方面还勉强胜任,而在了解对手的欺骗行动方面却不尽人意。1968年的春节攻势就是明证,尽管春节攻势对美国和南越来说是一次军事上的胜利,但它所带来的政治和舆论灾难却成了越南战争的转折点,直接导致了美国从越南的撤军。尽管孙武运用欺骗的思想已人所共知,但通常欺骗常常用于弱小国家以弱胜强。鉴于美国在当今世界上拥有绝对优势的军事力量,孙武有关欺骗的思想应当引起战略决策者的高度重视。

  孙武的思想无处不在

  孙武所倡导的欺骗并不是来自于理论研究。欺骗是一种思维和存在方式,是与西方文化传统截然不同的方式。心理战是体现孙武欺骗思想的典型例子。通过实施心理战,摧垮敌军的士气,或者使敌军将领过高地估计己方的实力,造成敌军的紧张态势。心理战的目的是在开战前就击败对方。孙武的忠言使军事领导人在决策时会受益匪浅,而对于美军而言,对此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在《孙子兵法》十三篇中,专门有一篇阐述了战争期间情报的作用,其他12篇也都在相关主题中提到了情报。孙武的欺骗与机动战略更多地依赖于高质量的情报,而不仅仅取决于部队规模的大小、火力的强弱、决定性战斗的得失。 《孙子兵法》中的“用间篇”阐述了各种间谍的使用,这与美国当前所强调的高科技信号与侦察情报有明显的不同。尽管信号与侦察情报有其重要作用,但它们都无法掌握敌军领导人的思想,就这一点而言,人力情报则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

  孙武及其研究者认为,人力情报搜集的对象包括敌军重要的指挥人员及其性格特征。这样,己方领导人就能够了解敌人的优势与弱势、敌军指挥官的倾向性行为以及对欺骗行动可能的反应。尽管信号情报在这方面也能起一定的作用,但主要还是依靠熟悉敌人指挥官的间谍。在美国国内战争期间,双方指挥官都曾成功地运用了欺骗行动,因为拔刀相见的双方指挥官在战前都是共事多年的战友,彼此很熟悉。

  西方和中国的许多孙武研究者认为,孙武相信不战而胜通常是有可能实现的。的确,在孙武看来,不战而胜更为可取,但《孙子兵法》用了大部分篇幅阐述如何作战,似乎又表明,在孙武心目中,不战而胜是很难实现的理想。

  孙武及其中国古代的研究者都认为,要想在战场上取胜,有时需要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与美国人的战争方式有所不同。不过,我们应当承认,对于其他文化而言,这又是一种标准的作战方式,而且将影响美国军队在应对这类敌人时所采取的战术。

  知己还要知彼

  孙武的军事思想并不是战略上的盖棺之论,但却是西方军事与政治领导人受益匪浅的智慧源泉。孙武在《孙子兵法》中写道:“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美国人经常犯的一个错误是,仅仅局限于从容易衡量的军事与政治数据来了解对手,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文化、历史和心理因素。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我们一直采取的方式是部署大规模火力,而不是灵活运用战略,在敌人将兵力集结于战场之前就将其击败。

  在未来的几十年里,美国仍将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运用孙武的战略思想将比以往更为重要。美国或许不会将孙武的全部思想都溶入其进攻性战略中,但美国肯定会面临那些运用孙武思想(或类似思想)的对手的挑战。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4-6-25 20:58:22
 正版松鼠妖 男,离线
  
  
  头衔:乌龙茶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637
  金钱:10003
  工作量:12758 points
  门派:毛皮动物联合工会
  注册:2002-4-23
给正版松鼠妖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正版松鼠妖加入好友 查看正版松鼠妖的个人资料 搜索正版松鼠妖在[理论研究]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正版松鼠妖  访问正版松鼠妖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9

以下是引用shilang在2004-6-25 20:58:22的发言:
转贴 美国军人看《孙子兵法》
 http://www.usa-mil.com    时间:2004-6-23 11:04:11    美国军事 
 来源:世界安全 作者:(美)道格拉斯·麦克瑞迪 上校  
   冰伦 编译

              影响深远的军事圣经

   毫无疑问,中国古代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堪称兵法经典,军事圣经。目前,《孙子兵法》至少有6种英译本,你可以在世界上最大的书店里随时看见它的身影。在西方军事学领域,《孙子兵法》的影响仅次于经常被引用却极少被深入研究的《战争论》(卡尔·冯·克劳塞维茨著)。《孙子兵法》英译本的译者罗杰·埃姆斯对《孙子兵法》推崇备至,将它称为“当今世界军事战略领域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军就非常重视《孙子兵法》,美国陆军军官人手一册《孙子兵法》和毛泽东著作。 


网络3大谎:米军人手一本《孙子兵法》,月球上能看长城,西点里供着雷锋,终于见着一个了,



需要再多一点运气啊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4-6-28 12:28:23
 临危不惧 男,离线
  
  
  头衔:帝国之鹰
  等级:中士
  文章:44
  金钱:817
  注册:2004-5-27
给临危不惧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临危不惧加入好友 查看临危不惧的个人资料 搜索临危不惧在[理论研究]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临危不惧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0

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瞎比较啥!

要比较就是克劳塞威次和约米尼比才是恰当的!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4-7-2 17:59:00
 U552 男,离线
  
  
  等级:新兵
  文章:1
  金钱:105
  注册:2004-7-3
给U552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U552加入好友 查看U552的个人资料 搜索U552在[理论研究]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U552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1

对克劳塞维茨的孙子式批判:
     克劳塞维茨的理论只适用19世纪,且其论调多偏向战术层面(诸如“兵力布置”之类)。而孙子则重“兵意”轻“兵型”,日本战国时期的军事家武田信玄更是简单明了的以“风林火山”四字准确概括了其真正的精髓之处。相比较克劳塞维茨的理论而言,孙子的理论适用面更广,更容易使军事家(军事爱好者)产生心的共鸣!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4-8-22 22:26:23
 文命 男,离线
  
  
  等级:下士
  文章:30
  金钱:371
  注册:2005-5-17
给文命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文命加入好友 查看文命的个人资料 搜索文命在[理论研究]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文命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2

战争论只看了几页,孙子到道是看了看!  
塞说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孙说   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之上者也    
个人意见  塞的理论高度达不到孙的!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5-5-24 23:18:48
 Agnostic 男,离线
  
  
  等级:下士
  文章:9
  金钱:272
  注册:2006-2-11
给Agnostic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Agnostic加入好友 查看Agnostic的个人资料 搜索Agnostic在[理论研究]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Agnostic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3

以下是引用U552在2004-8-22 22:26:23的发言:
日本战国时期的军事家武田信玄更是简单明了的以“风林火山”四字准确概括了其真正的精髓之处。


笑话。
据我所知日本战国只有竹中半兵卫重治对羽柴秀长的遗教庶几近之:兵法的目的在于保存自己。
三方原之后的德川家康似乎也颇有心得。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6-2-12 19:07:19
 Benjamin0709 男,离线巨蟹座1983-7-9
  
  
  等级:新兵
  文章:2
  金钱:109
  注册:2006-8-26
给Benjamin0709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Benjamin0709加入好友 查看Benjamin0709的个人资料 搜索Benjamin0709在[理论研究]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Benjamin0709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4

两方的书都读过,然而不是很有领悟,不敢做比较,学习中!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6-12-6 13:32:32
 Hoofmann 男,离线
  
  
  等级:一等兵
  文章:13
  金钱:174
  注册:2006-10-29
给Hoofmann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Hoofmann加入好友 查看Hoofmann的个人资料 搜索Hoofmann在[理论研究]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Hoofmann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5

如果你能熟练掌握《战争论》中的战略基本,和《孙子兵法》中应用于突发状况的战术,估计你就是世界名将了



荣誉即忠诚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6-12-19 15:52:23
 Hoofmann 男,离线
  
  
  等级:一等兵
  文章:13
  金钱:174
  注册:2006-10-29
给Hoofmann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Hoofmann加入好友 查看Hoofmann的个人资料 搜索Hoofmann在[理论研究]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Hoofmann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6

看我个人上来说,我比较看重《战争论》,《战争论》中教授的是基础的战争理论,这往往都是我们最需要的,更比较切合实际。
我曾经与一个非常喜欢《孙子兵法》的教官交手过,《孙子兵法》中快速而有效的应变方式,往往令我的部队吃亏,但是对于总体上来说,战争论的基础理论有着稳定的基础。所以,对于我个人来说,我比较看重《战争论》。
声明:不排除,对方对于《孙子兵法》上战术的使用失误。



荣誉即忠诚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6-12-19 16:09:05
 Hoofmann 男,离线
  
  
  等级:一等兵
  文章:13
  金钱:174
  注册:2006-10-29
给Hoofmann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Hoofmann加入好友 查看Hoofmann的个人资料 搜索Hoofmann在[理论研究]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Hoofmann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7

在《战争论》我们刻意的创造一个条件,掌握一个机会。在《孙子兵法》我们通常在等待一个条件,创造一个机会。



荣誉即忠诚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6-12-19 16:19:42
 阿修比 男,离线天蝎座1976-10-26
  
  
  头衔:游手好闲的骷髅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446
  金钱:10864
  工作量:17080 points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1-10-24
给阿修比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阿修比加入好友 查看阿修比的个人资料 搜索阿修比在[理论研究]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阿修比  访问阿修比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8

啊啊,写李世民将道的时候有一段又一不小心写多了跑题有点远,直接删掉有点可惜,似乎和这个文章的内容相关,贴在这边吧
——————————————————————————————
以上似乎扯远了一点,不过如果基于个人性格对将道的重要作用,似乎不算为过。而且,对于李世民这样既是一个将领又是一个皇帝的身份而言,其个人特性和历史潮流之间互相作用对于大战略层面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之一。不过这里我们还是先回到军事领域,进一步审视做为将领五德的智与勇之间的关系。

之前的分析似乎只是简单的将智、勇和个人性格联系到一起,的确过于主观和强调人身因素了,而且似乎将智和勇的对立了起来。的确这样的论证是过于主观和薄弱,但是在人身因素之外,智和勇的对立统一关系其实根植于战争的基础理论研究之中。

中国人关于智将和勇将的界定实际上来源孙子所说的为将的五德:智、信、仁、勇、严。在孙子那里,智是优先于勇,而正如钮先钟所说,这是孙子将“知”做为其理论体系核心概念是分不开的。在孙子那里,战场上的一切至少是可知的,从而知多知少和算多算少则决定着胜负,也就是说勇是依托于智而存在的,否则就只是匹夫之勇。但是在克劳塞维茨那里,战争迷雾、不确定性和摩擦才是战场上的支配因素,从而在这样一个信息不完全而存在不可消除的不确定性的战场环境中,勇相对于智就要占据优先的地位了。

似乎这两位大师的观念截然相反,但是很大程度这上是一个语义混淆的问题:克劳塞维茨所说的勇和孙子所说的勇并非是一个概念。孙子所说的勇,更多的指的将领个人的勇气以及个人的勇气对军队的作用,但是在克劳塞维茨那里,勇气是指的将领在面对战争中的不确定因素时通过将领人格上的因素加以克服的能力。但是对于孙子而言,所有的迷雾和不确定性都是可以通过知以及智来消除的,从而勇的这一部分内涵就完全缺失了。实际上,就勇这一部分内涵如果用现代语言来进行表达的话,似乎可以描述成活力、主动性、判断力以及推动部队执行自己意图的能力等的总和。

综合起来看,将领的“智”和“勇”同样是面对战争中的不确定性的解决办法,只不过前者是基于这种不确定性可以消除而后者基于这种不确定性不可消除,应该说对于整体而言,后者也就是克劳塞维茨是正确的,但是对于具体的问题而言,两个看法往往都可以说正确的。在这个意义上,他们是互相包容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由于基本的研究方法的差异,两种解决方案很多时候是互相矛盾的。投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采取情报收集、威力侦察等等手段来获取信息会减少你面对不确定性,但是消耗的这些时间和资源也往往会让你失去战机或者损失行动自由。从经济学的话,在两者之间存在一个收益和成本的trade-off,如果边际收益递减的话,那么在其间的某一点就会出现一个最优的均衡。也就是说,对于将领而言在智和勇之间并不存在一个简单优先关系,而是需要对应具体的情况有能力把握一种均衡,简单的说,就是在收集充分情报之后谋定而后动和情报不充分的情况下采取行动争夺战场主动权之间,去寻找一个最优的比例。但这不是类似经济学的科学,而是一种艺术。

回到本文的研究对象李世民的诸次战役的时候,我们将会发现,他能准确地在需要勇猛突击的时候勇猛突击,在需要谨慎布局时候谨慎布局。他的战绩不是巧合,而是建立在这种对智与勇之间节奏的巧妙把握上。而这种对节奏的把握必需建立在对当时战术体系演变的深刻认识、富有弹性的用兵手腕,以及能与之配合的个人素质之上,而这种个人素质很大程度上便依赖于性格中两体四面的因素相互之间的对立和融合,以及保障其能够同时发挥互相矛盾因素的冲击力而没有陷入人格分裂的强大精神力。
——————————————————————————————
嗯,既然在这边说,不妨再扯远一点,以下内容不会出现在正文中

也许是源自《孙子兵法》对知的重要性的熏陶,中国人倾向于忽视战场上存在的迷雾和摩擦,而向往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在一个完全透明和无摩擦的战场上,这可能是合理的,但是在真实的战争中,这是一个相当靠不住的幻想。这一思想的直接后果就是中国文化中重文轻武的传统。因为对于将领而言,他必须直接面对战场上的不确定性和摩擦,以及处理大量后勤补给、兵力配合等问题,面对这些具体细节问题通过计划和指挥加以解决便是将领的价值所在。对这些因素的忽视就意味着抹杀了将领的主要功能和存在的必要性,导致将领的“勇”则进一步下降为匹夫之勇和血气之勇,接踵而至自然便是文官统军和太监监军等一系列葬送军队战斗力的制度,而这种制度都是上述的幻想的直接产物,也许上纲上线一点说,是源于误读孙子的一种“致命的自负”。

这种致命的自负带来的恶果初步体现在宋代主要是文官掌兵权,限制武将的作用。实际上,这一时期虽然误读了勇的概念,但是还是基本抓住了孙子喜欢用的二元论的原则没变,很注重将领的知的培养,毕竟对付战场的不确定性的两个方法,忽视了勇就只能靠智了。但是到明代则完全将智和勇分割开来了,也许是生产力发展了出现分工和专业化了吧^0^试图将智的层面剥离出来,交由文官来完成,而武将就只剩被阉割之后的勇了,结果就是将领素质的惨痛下降。
实际上,这种错误并非完全由于误读孙子,而是因为孙子的逻辑框架中本来就存在这个一个过于乐观导致的致命缺陷。换句话说,虽然孙子极端强调将的作用和军事因素的重要性,呼吁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其逻辑框架里却隐含着对将领作用的否定和轻视。对这一缺陷合乎逻辑的发展和极端化带来的恶劣后果,孙子应该要负责任而不是单纯地指责后人误读。
当然,以后人的见识指责前人并不是一个光彩的事情,孙子兵法在那个时代自然是出类拔萃的,而且克劳塞维茨也是直到19世纪才发现和强调了这一个问题,而且在战争很多方面的描述他也远不及孙子明确和简洁。但是应该说,克劳塞维茨基于德国哲学建立的逻辑体系要比基于原始的二元论的孙子要高出不少,当然这也是他应该做到的,毕竟晚生了这么多年。
———————————————————————————
这里一方面是自己码了题外的字不想浪费,另一方面则是看到很多人没看过战争论,也许都没有系统地读过孙子,甚至都搞不清约米尼和克劳塞维茨的区别(那个U552评论的要是老约还差不离)就来乱回这个帖子,所以想声明一下,再乱来的话偶就要发彪删贴了,以及再想回帖的人至少请确认你看过战争论的1、2、8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31 6:33:03编辑过]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1-31 5:23:26
 mog2005 男,离线
  
  
  等级:中尉
  文章:378
  金钱:332
  门派:欠债者权益保护协会
  注册:2005-10-20
给mog2005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mog2005加入好友 查看mog2005的个人资料 搜索mog2005在[理论研究]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mog2005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9

kao, 还真的是在家忙李老二八卦的一生呀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1-31 10:03:46
 gkw1945 男,离线处女座1987-9-8
  
  
  头衔:五星上将詹姆斯下士
  等级:军士长
  文章:188
  金钱:1578
  工作量:2 points
  门派:讨伐汉语之敌联合阵线
  注册:2006-8-20
给gkw1945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gkw1945加入好友 查看gkw1945的个人资料 搜索gkw1945在[理论研究]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gkw1945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0

“可胜在敌,不可胜在已”。我觉得这句话已经很明白地说清楚孙子认识到战争中的种种可能性,况且,个人认为,孙子兵法本来也不是找着某种哲学路数写出来的,孙子能认识到这一点不错了,要他深入分析,不现实啊。
至于战争目的,当然首先肯定的是它必须是一种政治结果,但我还是富勒说的比较有道理:战争是为了一个更加有利的和平。在这点上,窃以为孙子更高明。



政治上唯命是从,生活中一无所求,工作时任劳任怨,思想
上忧国忧民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2-6 17:01:12
 战斗之羽 男,离线
  
  
  等级:一等兵
  文章:18
  金钱:187
  门派:火星kuso兄弟会
  注册:2005-12-25
给战斗之羽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战斗之羽加入好友 查看战斗之羽的个人资料 搜索战斗之羽在[理论研究]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战斗之羽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1

孙子我是有些看法,包括出身,战绩,著作。感觉以讹传讹的居多。偏偏“史料”只得司马迁的故事,只有那本《孙子兵法》可以作为研究的基础。某些文化大家之所以断定孙子不是春秋人也主要是根据对《孙子兵法》文体用辞的分析得来。

克劳塞维茨基本无悬念。迄今西方难以逾越。因为他的书已经到了哲学的高度。可惜还掺了许多具体知识,这些知识既无益于增强其体系的逻辑,又容易被历史发展所淘汰,即使不乏真知灼见,还是太累赘了。



无所事事,整天打瞌睡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3-30 2:12:36
 cfd2003 男,离线
  
  
  等级:新兵
  文章:1
  金钱:106
  注册:2007-5-30
给cfd2003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cfd2003加入好友 查看cfd2003的个人资料 搜索cfd2003在[理论研究]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cfd2003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2

感觉克的东西就第一和最后一章写的不错,其他的东西有点婆婆妈妈,还有就是这位将军可没有打多少胜仗,就套用克的一句话来说吧:理论只是为人们思考问题提供一种判断。但是在克的书中,这样的框框条条实在太多,也就是导致德意志军官不太喜欢看这本书的原因。而包括孙子兵法在中国的思想不过:奇正二字。开始你读一本书的时候,你感觉是一种享受,但当你接触多了以后,你自己开始被书内化,当你在思考战争问题的时候,这本书又给了你自由和想象的空间。兵法的至高境界是一种解脱,是那种信手拈来而即可胜利的自然。当这种自然通透你的每一个神经的时候,你发觉自己轻如羽毛,已经可以随心所欲。在纵多的兵法之中,孙子的确是瑰宝。
当理论变成一个人的思想负担的时候,那么这个人就不应该再是指挥官,因为指挥官就是创造理论的人,在成功的经验中,他把自己的东西进行了升华,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因此,本人认为,兵法,读孙子就可以了。但是要想成为常胜将军,还要不断地在平时进行积累。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20:55:20
 红茶魔术师 男,离线
  
  
  头衔:愤青理论家
  等级:中校
  威望:5
  文章:1192
  金钱:6609
  门派:火星kuso兄弟会
  注册:2002-9-15
给红茶魔术师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红茶魔术师加入好友 查看红茶魔术师的个人资料 搜索红茶魔术师在[理论研究]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红茶魔术师  访问红茶魔术师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3

《战争论》这玩意原本也只是草稿而非成书来着……



哈苏哈德哈朝鲜的大汉愤青理论家
三不主义木兰飞弹派的制服御姐控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1 18:41:40
 超级大本营湘中王平 男,离线
  
  
  等级:中士
  文章:34
  金钱:467
  注册:2007-6-6
给超级大本营湘中王平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超级大本营湘中王平加入好友 查看超级大本营湘中王平的个人资料 搜索超级大本营湘中王平在[理论研究]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超级大本营湘中王平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4

这个,大家说的《孙子兵法》是武经七书版滴还是银雀山汉墓版滴啊?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6-6 10:37:09
 damnboy 男,离线
  
  
  等级:中士
  文章:65
  金钱:596
  注册:2005-7-30
给damnboy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damnboy加入好友 查看damnboy的个人资料 搜索damnboy在[理论研究]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damnboy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5

钮先钟说过战略的最高境界是哲学
而当战略完全成为一种哲学的时候往往就失去了实用性的意义,但是却又不乏指导性
在现代战争的非线性非对称性战术纵深相互重叠的特征之下这些理论在深层次上仍有其价值,像外科手术式打击就有克劳塞维茨关于有限战争理论的影子,在现代国际关系的环境下很多的军事理论必须从实际角度去理解,而思维的方式就可以从孙子兵法里借鉴。其实钮先钟的书里讲得很明确:作为东西方军事理论的代表,出现差异的最关键因素就是两者所处的环境。研究者对于这些差异必须仔细研究环境,以便在不同的情况下作出不同的应用。
讲得虽然空泛了一点,但是我一直觉得从大背景的不同而导致的思维方式的不同,但是两者为什么却在某些观点上会相同,为什么会不同就要顺着两书的思路去分析,东拉西拼的分析就很显得零乱了。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7-5 20:58:15

本主题贴数27,分页: [1] [2]

管理选项锁定 | 解锁 | 提升 | 删除 | 移动 | 固顶 | 总固顶 | 奖励 | 惩罚 | 发布公告

Powered by:Dvbbs Version 6.0.0 (战争研究修改版)
Copyright ©2000 - 2002 AspSky.Net , 页面执行时间:453.12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