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登陆 注册 搜索 自选风格 论坛状态 论坛展区 我能做什么

>> 历史上的战斗
战争研究论坛讨论区[战史资料] → 人员的训练 [转帖]

  发表一个新主题  发表一个新投票  回复主题 您是本帖的第 2582 个阅读者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树形显示贴子 浏览下一篇主题
 * 贴子主题: 人员的训练 [转帖] 保存该页为文件  报告本帖给版主  显示可打印的版本  把本贴打包邮递  把本贴加入论坛收藏夹  发送本页面给朋友  把本贴加入IE收藏夹 
 华西列夫斯基 男,离线
  
  
  头衔:Member
  等级:一等兵
  文章:17
  金钱:122
  注册:2003-8-4
给华西列夫斯基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华西列夫斯基加入好友 查看华西列夫斯基的个人资料 搜索华西列夫斯基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华西列夫斯基 访问华西列夫斯基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楼主
人员的训练 [转帖]
在滚雷作战之前,美国不但经历过两次大规模空中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韩战),而且还有允足的国力维持庞大的空军,故美国空军不但有全球最好的装备,也有全球最好的训练;反之,北越空军完全是从零开始,在中共境内匆忙训练的飞行员,就必须紧急派上战场。所以虽然美军飞行员遭遇非预想的环境,但丰富的经验仍使其较会应变,而北越飞行员却完全不了解战机的差异与空战的特性,总是不能发挥应有的优势而被美军击落。 

  尤其在鸡毛掸子计划研究出对付MiG-17的战术後,占北越空军中绝大部分的MIG-17几乎不能威胁美军任何一种两马赫战机。而MiG-21由於控制困难、架数又少,故缺乏经验的北越飞行员也很难发挥应有的性能。1967年前半年,北越有55架米格机在空中坠毁、另外38架毁於地面,总数超过先前任何时间北越可用的战机总数,一度使北越空军暂时离开战场整补。但在下半年,情势突然逆转,北越飞行员开始了解MiG-17的弱点,因此不再盲目跟随美机的俯冲-爬升动作而耗损自己的能量;相反地,一旦美军脱离,MiG-17也转向离开。所以即使美机拉开距离後绕回来,他面对的仍是有足够速度的对手,而不是呆若木鸡的靶子。虽然MiG-17难以威胁美军,但至少美机也不能轻易将其击落,而MiG-2l的飞行员也开始掌握超音速战机的飞行技巧。从1967年8月到年底,米格机击落了13架美机、本身只损失12架,具中MiG-21更包办了12架美机、自己却只损失一架,F-4对MiG-21的交换比竟然只有5:1,MiG-21取得压倒性的优势。另外北越空军的战力也直线上升,尽管仍有损失,但总架数从75架增加到100架。 

  从韩战以来,空权一直是美军的象征,但是在越南从没有败得如此屡惨过...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在此,我们要先了解美军的政策,为了要维持远离家园的前线将士们的士气,空军严厉执行一项政策,飞行员只要往南越待过一年(支援陆军轰炸越共,不进入北越防空网),或往泰国执行过100次作战任务(泰国起飞、入侵北越,一般需时六个月),除非志愿继续留营,否则一律调回国内。这项政策保障了空军官兵的家庭与福利,但这也表示,每半年就要把身经百战的战士调离北越,并换上没有实战经验的新手。一开始,美军还可以由长期备战的驻北约美军来轮调,其战技纯熟、只不过少了实际战场经验,故差别不大。但美国原先以为,落後的北越一见识到现代空权的威力便该屁滚尿流,停止支援越共,使越战结束。然而北越不但没有屈服,还从无到有,一步步建构出现代化防空网。故驻越美军数量直线上升,现有的飞行员来不及补充。

  使这情况更恶化的是F-4幽灵式战斗机的使用。F-4的後座原先海军设计给雷达操作员使用,但空军却把经验较少的驾驶员安插在後座。故空军一架F-4需要两名受过驾驶训练的飞行员,而海军却只要-个。所以空军需要找新的战机飞行员,来源有二,第一是扩大军校招生,但很显然地,军校训练的速度跟不上战局的扩大,因此主要的来源就来自第二种:「转移训练单位」。这是因为美国空军飞行员在军校训练中,只训练其成为「通用飞行员」,也就是不限定其属于哪一个机种的飞行员,所以每个飞行员背景相同,毕业後才各自选择一种机型再训练。所以,理论上任何一个飞行员都可以经过简单的转换训练後再转到其他机种服役,故转移训练只要六个月就可以训练出新一批战机驾驶员。原先美国空军仍考量到空战战场的危险性,故转移训练仍优先把本土防空的拦截机飞行员或淘汰战机的飞行员,重新训练去适应越南战场的战术战轰机。但前线的人员补充要求一再吃紧,空军开始把轰炸机、甚至运输机飞行员也送进转移训练单位。这些飞行员不但要学习新的飞机特性, 还要学习更复杂的事:空战技巧。 

  对许多历史上优秀空战王牌的研究都显示,他们的飞行技巧通常都不出色,「飞行技巧再好也不能杀人」,而让他们可以求生并击落敌机的技能往往是对空战环境、战术的了解。而这种战斗技能和飞行技能一样,需要长期正确的训练才能培养出来。然而在短短的6个月的F-4训练中,非战机背景的学员不足以在这期间学完空对地攻击之外,还能学会空战。原因很简单,空战需要用到所有战机性能的极限,所以飞行员仍需要先学会所有的飞行技巧,故空战课程需要排在最後面。若前面的课程因为天候、後勤等困素而拖延,训练单位则不会因此而延後你的毕业,而草草结束课程後、就把你送去前线补充需求救急的兵源。再加上因为空战训练要用到飞机性能的极限,所以所有外挂要拆得乾乾净净,增加事前准备的麻烦;动作完又会增加结构损耗,加重训练单位的後勤负担。上课的天气的要求也是最高的,故天时若不配合,学生常常连一次课都没得上。

  由于种种的麻烦,训练单位本就讨厌空战课程。更恶化的是,空战训练不论如何要求,仍然是危险性最高的课程。而前线的伤亡已经够让美国民众反感,军方实在很忌讳训练时也搞出一堆飞安意外来刺激民众情绪。所以,在先天时数不足、後天又不落实的情况下,「转移训练」出来的飞行员素质就每况愈下。

  美国海军的训练则不相同。飞行员一开始训练,就决定其未来驾驶的机种,故各个机种间飞行员无法转换(事实上,海军使用机种大部分都是战斗机种,也不像空军有庞大的其他机种飞行员之资源)。而且海军飞行员的基本要求要能航舰起降(飞行员最困难的动作之一),故其飞行员的飞行技巧至少都在水准以上。并且,海军高层无法象空军那样保证前线服役多久就不用再回来,顶多是趁航空母舰回港时才能回国休整一段时间,但也因此保证前线部队能维持经验值。是故,美国海军有馀力去思考进一步的问题:空战技巧的训练方式是否有误?这个考量是因为F-4原始的训练设定以麻雀飞弹进行视距外作战为中心,认为近距离的缠斗训练没有必要,但当麻雀导弹的可靠性有严重问题时,其战果反而不如一代的F-8。F-8的设计和MiG-19一样,基本设计仍是以机炮为主的超音速战机,顶多用短程空对空飞弹,故其训练是美国各机种中唯一强调中高度、高次音速的运动战(这也正是军事情报人员分析出最适台对抗MiG-21与MiG-17的领域)。在1967-68年,F-8曾经连续击落13架米格机而没有任何损失。

  在滚雷作战後,海军成立TopGun单位。一方面回头采用F-8的训练观念,教导F-4飞行员改以响尾蛇飞弹(海军的F4始终没有装上机炮)进行传统的中高度、高次音速缠斗;另一方面,海军也将Area51的秘密测试扩大为训练计划,让部分飞行员有机会「安全地」与真实的米格机模拟缠斗,并制作三十分钟长的教学录影带,让所有飞行员了解米格机的特点。除此之外,TopGun更以A-4模拟MiG-17、F-8模拟MiG-19、F-106模拟MiG-21,训练学员针对敌机不同特性的克制绝招,将秘密测试得知的知识籍由结训的学员下部队时,传达到每艘航舰的航空部队。这是空战史中,最有系统、最积极的训练计划,其结果相当令人满意。

  1972年开始的「後卫行动」中,美国海军遭遇米格机26次,打下了24架米格机,本身只损失4架。相反地,饱受飞行员技巧不行、经验不足之苦的美国空军,遭遇米格机达82次,却只击落48架,本身还损失24架。最值得注意的是,不只海军飞行员取得表面上的高交换比,而且几乎每次接战都可以击落一架米格机。壮观的胜绩,使海军在越战後陆续服役的新型战机都会设计相对应的TopGun课程,并持续跟踪也没有停止进步的敌机科技,采用相似的战机做异机种对抗训练。美国空军则痛定思痛,成立类似的组织(假想敌中队)以及课程(红旗演习),仿效海军的范例。

  许多国家的空军训练也有样学样。但许多人逐渐忘记的是,除了正确的训练课程外,高训练时数与宁缺勿滥地对飞行员水准的要求,也是海军成功的因素。然而安逸的国家容易忘掉越战的教训,逐渐像当初的美国空军-样,焦点集中往训练的安全,却忘记越危险的工作,其训练的危险性一定也少不到哪里去。所以训练单位宁可限制训练的难度、以维持大众看得到的训练安全,却伤害大众所看不到、但却攸关国家存亡的事:飞行员的战技。就像一位美军飞行员所说的:「你不能训练一位斗牛士,却不准他练习真剑,以免弄伤指甲,但要他能在第一次上场就独自面对致命的斗牛。」 就算是处于机炮时代的战机,也不能改变一件事实:飞机需要有高速才能追上敌机、要有优异的运动性才能咬住敌人、还要有稳定的控制才能确保精确的瞄准。种种的因素加起来使得战机尺寸大小很难突破,所以航程也就难以增加。尽管牺牲这麽大,能不能击落敌机还是非常仰赖飞行员的技术与运气。如果我们能把困难的运动性要求全部丢给飞弹,让飞弹自己想办法去追上敌机并导向目标,则战机就可以加大、使航程增加。并使科技的优劣成为唯一决定空战胜负的因素,不受飞行员素质或运气的影响。飞弹至上论的演变结果F-4挂载的麻雀飞弹使用全天候雷达导引,使敌机不能使用历史悠久的云雾躲藏战术,而且不论敌机方位为何都能攻击。其射程(迎向射程为12哩,尾追为3哩)超过目视距离,故敌机被命中时、连你的影子都没看到。空战的过程不再惊险刺激,而只是按-个钮,就决定了胜负。

  然而麻雀飞弹的大小限制了战机的携载数目,故F-4只得再携载四枚较小的响尾蛇飞弹。虽然响尾蛇飞弹和机炮一样,都必须在敌机的後方发射,但其自动导向使飞行员只要粗略瞄准就能迅速开火,而且更重要的是其射程大於机炮,当敌机企图以高速逃跑时仍然可以在其离开射程之前开火。但实际作战中完全不是这麽一回事。在滚雷行动中,麻雀飞弹总共发射了330枚、但只击中27架米格机。麻雀飞弹的确让飞行员在长距离就开战,但问题是敌机也仍然活得好好的。事实上,越战的外部环境完全不同於麻雀飞弹原先的想定。在核子战争的阴影下,早期空对空飞弹都是为了在本土击落高空高速的战略轰炸机,故其气候应是乾冷的温带大陆而不是湿热的热带海岸,所以在本土运作正常的电子零件,在越南却容易失效。

  以核子战略的角度来看,战争应是一招见胜负的,因为双方都有过饱和的毁灭力量,如果不能阻挡敌军的第一击,则自己也就烟消云散,用不著再防备敌机的後续攻击,但如果挡得住对手的第一击,那对手就算不死也是重伤,无力发动第二击,所以不论是轰炸武器或是防守武器的挂载设计都有这样的前提:战机第一次挂实弹的机会大概就是最後一次。然而在传统战争中,不交战几个回合很难有明显的成果,故战机每次挂著飞弹出去如果没有使用的话,那还得带回来留到下次出动用。於是在地面,飞弹长期存放在湿热的仓库中,战机一起飞,几分锺之内其环境就变成低气压、低温度、低湿度、高震动,几乎是全世界最恶劣的环境。长期反覆下来,当时精密电子零件的保护科技就表现得相当勉强,所以麻雀飞弹中的电子零件很容易失效。但当飞弹还挂在飞机上时,地勤人员无法检测故障情形,而必须大费周章把飞弹卸下来(如果核子战争一招见胜负的假定是正确的,那麽挂上去的空对空飞弹也就没有必要卸下来,因为已经国破家亡了,所以设计时就没有考虑如何快速地卸下飞弹),运到高阶後勤单位才有专门的仪器可以检测。所以勤务繁重的前线单位只能定期送修,不能每次出动前都检查一次。故美国空军飞行员相信:「如果没有意外,每枚挂载的麻雀飞弹都是壤的」,所以麻雀飞弹发射的战术变成一有开火机会,就把他射光,以祈求至少有一枚命中。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空对空飞弹,用起来居然和二次大战的连发空对空火箭差不多?"

  麻雀设计者可能会抗议,因为空军这种不管结果、先射再说的打法,即便飞弹表现正常,还是会使多枚飞弹只攻击-个目标,造成击坠率还是相当难看。然而,同样没有列入统计的是:麻雀飞弹常常故障到连射都射不出去。一位出动时4枚麻雀飞弹全部不肯离开挂架的飞行员便回忆:「当你挂满飞弹,稳稳地咬住敌机,却除了乾瞪眼以外,什麽事情都不能作,实在是百感交集」

  但是出勤前若能详细检查,则成果应该还不会那麽难看。1967年,美国空军发动一次大规模的「Bo10行动」战机扫荡(fighter sweep),挂满空对空武装的56架F-4采用与F-105相似的呼号、编队、高度入侵北越机场,以诱使北越空军应战。结果因为天候问题,只出动了32架F-4,是役发射20枚麻雀就摧毁了4架米格机,响尾蛇则击落另外3架。虽然北越只损失7架,但或许是因为第一线优秀飞行员的伤亡惨重、或者是心理上的震撼,此後一两个月内米格机都不敢挑战美国空军。这次行动筹备将近一个月,所有使用的飞弹都经过检测及妥善保管,但美国空军之後再也无能力发动第二次的扫荡,因为所需的准备时间实在跟不上繁重传统战争的要求,而越战中也再也没有任何一段时期飞弹的命中率可以达到这次的水准。 

  25%的击落率虽不满意、但还可以接受(起码每架战机的4枚飞弹至少可以击落1架,而且当时美国战机拥有数量上的优势),但和设计者在本土测试中宣称的八九成击坠率还是相差太远。然而回顾当初的测试,可以发现使用的靶机航线都是又高又快的直线飞行。因为核子轰炸机的运动性有限,自卫火力可以算几乎没有,所以最主要的入侵战术只有高空大速以降低防守的反应时间,自然没有能力转弯;防守者最重要的也是争取反应时间,故战机除了紧急爬升外,也是高空大直线飞行以节省拦截时间。但越战环境却完全不同,慢速的MiG-17根本爬不到又高又快,其主要的防守手段也不过就是慢速但小半径的持续转弯,即便是持续转弯性差的MIG-21如果察觉攻击,也能藉高瞬间转弯率改变机头指向,麻雀飞弹完全没有设计要来对付这样的目标。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3-10-10 21:49:16

本主题贴数1,分页: [1]

管理选项锁定 | 解锁 | 提升 | 删除 | 移动 | 固顶 | 总固顶 | 奖励 | 惩罚 | 发布公告

Powered by:Dvbbs Version 6.0.0 (战争研究修改版)
Copyright ©2000 - 2002 AspSky.Net , 页面执行时间:93.75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