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登陆 注册 搜索 自选风格 论坛状态 论坛展区 我能做什么

>> 历史上的战斗
战争研究论坛讨论区[战史资料] → 《美国海豹突击队越南战记》[翻译作品]

  发表一个新主题  发表一个新投票  回复主题 您是本帖的第 132932 个阅读者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树形显示贴子 浏览下一篇主题
 * 贴子主题: 《美国海豹突击队越南战记》[翻译作品] 保存该页为文件  报告本帖给版主  显示可打印的版本  把本贴打包邮递  把本贴加入论坛收藏夹  发送本页面给朋友  把本贴加入IE收藏夹 
 赛百浪子 男,离线
  
  
  等级:军士长
  文章:102
  金钱:694
  注册:2008-8-1
给赛百浪子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赛百浪子加入好友 查看赛百浪子的个人资料 搜索赛百浪子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赛百浪子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6

(因为实在太忙,所以译得很慢,请各位鉴谅!)

               海豹二队:初 战 部 署,1967年


  1966年9月,在东海岸的小克里克基地内,海豹二队也将参加到海豹一队在越南的军事行动中去的消息就广为人知了。海豹二队最初承担该项义务的人员是由5名军官和12名士兵组成的两个排,每排编制2名军官和10名士兵,另有1名军官担任这两个排组成的先遣队的指挥官。该先遣队被称为阿尔法分遣队。
  直到这时,海豹二队才开始按攻击小队进行编制。在明确了即将奔赴越南的使命之后,很短时间内海豹二队就按每排2名军官12名士兵的编制重新改编成了10个排。为弥补兵员的不足,来自小克里克的水下爆破队(UDTs)的人员被补充进了海豹二队中。
  已明确开拔越南的两个新排,接下来就按严酷的计划开始了临战训练。勒热纳训练营,皮克特训练营和达姆?内克训练营的设施全都提供给了这支先遣队来完成他们的训练计划。此外,在1966年的这个时候,海豹一队在桢沙地区的实战经验也为他们的训练课程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1966年12月,赴越使命进一步得到确认,阿尔法分遣队的人员有可能在1967年初增加到7名军官和36名士兵,即把军官和士兵按2/10的编制编成3个满员的排。这是因为一项轮替计划要求在首批派遣越南的2个排回国之后,能够有新的排顶替上去。该计划要求每6个月要向越南投入一个新的排,并撤下一个先前派去的排。考虑到海豹队员在热带地区作战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和对体能方面的要求,将轮换周期安排为6个月,可以使海豹队员们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作战效率。
  海豹二队的第2排和第3排于1967年1月12日离开美国前往越南。他们在加利福尼亚州的科罗纳多做了短暂停留,接受海豹一队教官的指导,并对战术、标准作战程序以及战区地域责任划分和军事行动展开讨论。为了从事未来的作战,他们已经按实战要求进行了几个月的训练准备。
  两个排于1967年1月29日到达越南,他们的战区在湄公河三角洲,并以阿尔法分遣队的代号参与“狩猎警察”舰队的军事行动。两个排最初的驻地位于巴沙河岸边的平水,这里大致是该河在南越的中段位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8 7:22:17编辑过]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8-9-4 11:36:20
 赛百浪子 男,离线
  
  
  等级:军士长
  文章:102
  金钱:694
  注册:2008-8-1
给赛百浪子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赛百浪子加入好友 查看赛百浪子的个人资料 搜索赛百浪子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赛百浪子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7

             任务3,1967年5月18日: 奔袭伊洛伊洛岛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任务3地图

  在美荻河的河口,即它流入南中国海的位置处,有一个名叫伊洛伊洛(Illo Illo)的小岛。这个岛只有1.5英里长、四分之一英里宽,低潮时可以看到岛屿大致呈东西走向。由于这个岛海拔很低,甚至在这个地区的一些地图上也没有标出它的踪影。伊洛伊洛的形状略微呈矩形,岛上开辟有一条从西端(上游方向)起始不规则地通到岛中央的运河。因为整个岛都被密林和灌木所覆盖,许多地方都荒芜人烟,难以通行。
  早在1964年1月,伊洛伊洛岛就成了南越军队的目标。为了清除岛上越共构成的威胁,南越陆军和海军在1964年1月对该岛开展了一次联合军事行动,这场行动被命名为“水手行动”。1月6日那天,南越陆军的一个整营乘坐一艘运输登陆舰在伊洛伊洛岛登陆,开始了对这个弹丸般的小岛的大扫荡,而南越海军则负责监视海面上的动静。
  在6天的扫荡行动中,南越陆军摧毁了一个越共的医疗训练中心和两个军需品生产厂。南越海军则以舰艇上的炮火支援岛上的行动,并对该岛实施封锁。海军还击毁了6条越共的舢板船。行动开始时估计岛上的越共有30人左右,最终的结果是越共被南越军队击毙和击伤各一名,其余的则全都逃脱了。
  作为“水手行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伊洛伊洛岛上的居民被另行安置到了大陆上。这些居民共有51人,包括男人、妇女和儿童。军事行动于1月11日结束,南越陆军和海军随后撤离了该岛。1967年,伊洛伊洛岛被宣布为自由开火地带,任何在该岛上被发现的人都将被直接视为是越共分子。
  1967年4月中旬时,海豹二队的第2排正在美荻省执行任务,其中A班在竹垛,B班在美荻市。美荻是个“目标丰富”的地区,2排的两个班有足够多的事情要做。到5月份时,2排的首次海外轮值期已经临近到收尾阶段。事实证明派遣阿尔法分遣队的计划是十分成功的,海豹二队很快就将为该计划再投入更多的人员。
  B班的班长是海军少尉理查德·马辛科,当他的班在越南进行最后一次重要军事行动时,他一心想的就是要干掉一个大目标,以给越共来一次沉重的打击。最终,他把这个目标定在了伊洛伊洛岛上。
  官方的情报渠道没有提供任何伊洛伊洛岛上有敌人活动的消息。海军情报联络官甚至还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岛。但是海豹突击队却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情报网,为他们以小分队形式采取的快速军事行动提供了有价值的情报。伊洛伊洛岛是美荻河沿岸居民嘴边的话题,被俘的越共有时也会提到它的名字,一些越共变节者也会言及该岛。不过除了越共自己,伊洛伊洛岛上越共的详情无人能说得清楚。最可信的“传闻”就是越共的医疗训练中心又重新出现在了这个岛上,而且早在1964年就搬回来了。
  针对伊洛伊洛岛提出的白日行动计划获得了批准。海豹队将在黎明时嵌入,对整个岛屿进行侦察。至于后援方面,驻扎在头顿的海狼武装直升机特遣队因为飞机正处于保养维修期,很可能无法为海豹队的行动提供空中支援。此外,由于伊洛伊洛岛在美荻市下游约40英里处,这也远远超过了海豹队使用突击艇(STAB)作为执行嵌入任务用船时能够出击的距离。于是,最终采纳的方案是:使用配有重武器和重装甲的迈克艇将海豹队送到伊洛伊洛岛的附近,然后他们再改乘突击艇完成嵌入岛内的任务。
  尽管有周密的计划,这一行动看上去仍然是难以完成的。首先,直到海豹队开始行动的5月17日,期待中的海狼武装直升机的支援还是没有准备好。17日星期三凌晨零点1分,参加该班行动的2排指挥官弗雷德·科奇上尉集合好B班人员后,决定不再等待海狼的支援就开始行动。尽管有排长亲自参加,但整个行动仍然全权归马辛科少尉指挥,因为行动计划是由他制订的。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再完善的计划,也不可能预见到他们的迈克艇的左引擎居然停止了运转。在双引擎工作的情况下,迈克艇顺流而下的时速也只有差不多8节左右(略微比9英里/时多一点点),现在变成了单引擎驱动,任何一点小麻烦都可能使它有去无回或者无法动弹。行动被迫推迟,他们只好请求上司,要求将行动计划往后推24小时。请求随即得到批准,军事行动改在了次日,也就是5月18日。同时有好消息传来,海狼特遣队第二天有可能为他们的行动提供空中支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21 10:25:52编辑过]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8-9-8 7:24:11
 赛百浪子 男,离线
  
  
  等级:军士长
  文章:102
  金钱:694
  注册:2008-8-1
给赛百浪子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赛百浪子加入好友 查看赛百浪子的个人资料 搜索赛百浪子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赛百浪子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8

  5月18日凌晨刚过零点,海豹队再次打点好行装,开始了行动。可海狼特遣队那边又通知说他们的飞机还是动不了。因此,海豹队只能依靠他们自己和迈克艇来解决遇到的麻烦。他们把突击艇系牢在迈克艇上后,就启动了迈克艇的发动机。开往伊洛伊洛岛的征途是一次4小时的漫长旅程。
  当他们到达美荻河河口,离伊洛伊洛岛不远时,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河口附近有许多沙洲,海床上到处都是淤积的淤泥,迈克艇差一点因此而搁浅。费了好大的劲,迈克艇才从岛屿上游(来水方向)中的泥浆中脱身出来。海豹队员们从迈克艇上转移到了突击艇里,然后解开缆绳,向岛的东部(下游方向)开去,希望以此能避开满是泥浆的糟糕的海滩。
  进入伊洛伊洛岛海岸的旅程也并不轻松,相对吃水较浅的突击艇同样遇到了泥浆的困扰。凌晨5点,海豹队员们离开突击艇下到了海里,打算步行上岛。伊洛伊洛岛周围的泥泞是湄公河河水长年累月对上游海岸冲刷的结果,海豹队员们发现自己正处于几百英尺宽的淤泥滩中,那稀浆一般的淤泥象胶水一样粘性十足,能把人牢牢地陷在里面。当你想要把脚从泥泞里拔出来时,会明显地感到有一股力要把你拽回去。
  在B班奋力穿过这片攫人的泥泞地时,有过地狱周(Hell Week)淤泥滩跋涉经历的每一个海豹队员,脑子里都会回想起当初的情景。当他们还在泥浆里扑腾时,太阳从他们的身后冉冉升了起来。现在情况变得十分严重,因为他们离海岸还有一定距离,任何一个岛上的越共只要把目光朝这边仔细看一眼,都能清晰地发现这帮在泥浆里打滚的家伙。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挣扎,凌晨6点,海豹队员们终于到达了伊洛伊洛岛的岸边。
  岛上的地面也不比那河流产生的淤泥滩干燥多少,但它至少能让人站稳和走路。标准行动程序要求B班先等待寻找出嵌入点,并弄清他们的行动是否已经引起敌人的注意。对海豹队员们来说,一个麻烦是他们手里的武器全都糊满了泥浆,如果此时越共发现了他们,他们的反击会很成问题。
  海豹队员们利用等待的工夫,尽可能地擦着武器上的淤泥。接着他们向岛内走了一小段路,在一条运河旁停下来,然后迅速建立起警戒线,开始清洗武器,甚至连弹夹都得腾空来清洗一遍。一部分人清洗时另一部分人就负责放哨,然后再进行角色交换。随着日头的升高,温度也升了上来。那一天既热又潮湿,温度接近100度②,而湿度几乎有100%。
  要完成这次行动任务远非那么容易,但是最困难的上岛这一关海豹队已经闯过来了。全班整好队后,就跟在尖兵的后面向岛内进发。海豹队将对伊洛伊洛岛进行交叉穿越式侦察,侦察路线近似一个密闭的S形。走在前面的尖兵与全班间隔一定距离,一旦发现有越共活动的情况和可疑的陷阱或饵雷,就及时向后发出警报。尖兵的武器是一支CAR-15步枪(M16步枪的缩短型)。走在B班最前面、距离尖兵最近的是手持斯通纳轻机枪的一名机枪手,在前面的尖兵遇伏或与越共正面遭遇的情况下,这名机枪手可以为其提供火力支援和掩护。紧跟在机枪手后面的是班长,然后是无线电通信兵。其余的人则间隔一定距离默默地跟在后面。殿后的一名士兵负责监视队伍后面的动静,以防有越共从后面偷袭。
  全体海豹队员们都不说话,只用手势保持相互间的联络。他们已经共同生活战斗了好几个月,在很多情况下彼此之间仅凭本能就能感觉到对方想要干什么。在他们向伊洛伊洛岛的纵深走去时,毒日头就高挂在他们的头顶上。每隔一段时间,班里就会有一名成员换下前面的尖兵,引导大家继续前进。精神上的压力和紧张使每个人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周围环境中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使大家精神亢奋,这耗竭掉了队员们的不少精力。
  渐渐地,时光从上午转到了下午。海豹队已经用几个小时时间把伊洛伊洛岛来回搜索了一遍,但是却没有发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在岛的西南端发现了几条落满了脚印的小径,东边看上去则荒芜人迹。下午2点,一场急雨不期而止,让队员们感觉到了一丝凉爽。但是落雨转瞬即逝,酷热与潮湿又卷土重来,人人都觉得自己快要瘫倒受不了了。
  终于,有一名尖兵停下脚步,向班长报告说他发现了情况。虽然他的声音低得象是耳语,但还是引起了疲惫不堪的海豹队员们的注意。稍事休息后,这名尖兵走到了队伍前面,搜索又继续开始了。还没有走出10步,他就举起一只手,然后握成拳头,向全班发出了立即停下的信号。然后他返回到班里,用手先指了指自己的眼睛,然后把手在眼前摊开来,这表示他发现前面有危险。

------------------------------------
① 地狱周(Hell Week):海豹突击队的训练课程之一,为连续132小时的体能训练。
② 指华氏温度,相当于摄氏37度左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21 10:28:24编辑过]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8-9-11 16:51:43
 赛百浪子 男,离线
  
  
  等级:军士长
  文章:102
  金钱:694
  注册:2008-8-1
给赛百浪子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赛百浪子加入好友 查看赛百浪子的个人资料 搜索赛百浪子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赛百浪子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9

  这名刚刚返回班里的尖兵的举动让人感到十分意外。班长走到尖兵跪着的地方,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向前望去。海豹队现在正处在一条约有10英尺宽的运河的岸边,在运河的对岸那边有一座小建筑物,和一个越共的营地。
  那座建筑物是一个用竹子建的没有顶棚的小棚屋,在巴拿马的陆军丛林学校里学过怎么建造它的一些人把这种供休息用的竹台叫做“波希奥(bohio)”。在这个棚屋里,散乱地放着一些包袱和其它补给品。待全班人员都跟上来后,班长马辛科把全班排成一线战斗队形,与目标的方位正好呈90度,以便在遇到情况时能展开最大火力。
  全班悄悄地翻过河堤,下水游过河去,爬上了对岸4英尺高的河堤。班长命令大家隐蔽在河堤上,用手势指派了两个人先溜下堤去,对这个地方做一番侦察。不一会儿,这两个人就回来报告说那里空无一人,但人离去并不太久。炉子里有煮东西留下来的灰烬,而且摸上去还散发着余温。
  马辛科默默地向全班发了个信号,海豹队员们下了河堤,以棚屋为中心向周围扩大搜索面。看来越共把这里当成了一个相当安全的隐蔽所,他们在这里发现了许多医疗用品,文件,还有书籍等等。海豹队把它们全都当战利品没收了。这些物品的清单如下:


         27支青霉素消炎药膏;
         8支10毫升的注射器
         250克杀菌用苯甲酸
         100支维生素
         100毫升硫酸(被当场销毁)
         若干本医学教科书
         一些医疗病历记录
         一些个人文件


  B班发现这个战地救护站的时间大约是下午16点左右,位置在该岛中心位置的西面,地图上标示的XS 941 287②坐标处。所有战利品都被集中起来塞进了两个帆布包里,这些包就是拿来派这个用场的。在跟迈克艇取得联络并确定它仍在原来的位置后,班长向艇上通报了侦察的结果,同时向他们明确了越共在岛上仍有活动的情况。
  然后B班返回到了运河边上,他们想沿着这条水道完成对岛上剩余区域的侦察。显然越共也利用这条运河作为通道,沿河侦察很有可能发现越共的踪影。此外,顺着河岸走对海豹队也是件顺理成章的事,因为相对而言,它比穿越岛上的荆棘和灌木林要容易得多。海豹队仍象原来那样呈一路纵队无声地向前运动,前有尖兵开路,后有警戒哨警惕后面。
  没过几分钟,海豹队刚刚向前走了大约100英尺,前面的尖兵就向全班发来了警告信号。他分别用手指了指耳朵和鼻子,表示他听到前面有某种声音,还闻到了什么气味。于是第二名尖兵靠了上去,跟他一起观察情况。两个人都闻到从岸上远处某个看不见的地方,有燃烧木头的气味随风飘过来。
  命令被迅速传达给了全班每一个人,这命令是班长通过耳语一个接一个依次传递到每个人的耳中的。全班静悄悄地隐蔽在2英尺高的泥泞河堤后面,然后小心翼翼地抬起头来向前望去。
  就在他们所在的河边前方不到20英尺的位置处,有6名越共正坐在一片空地上准备进餐。那片空地大约有20X25米见方大小,中央燃着一个火堆,几名越共一副休息放松的样子,有几个还在抽烟,很明显他们没有放岗哨。伊洛伊洛岛已在越共的手中被控制了好几年,此时此刻,他们对近在眼前的危险没有丝毫的警觉。
  两名军官留在后面守护装满了从越共战地救护站里搜到的战利品的两个帆布包,B班的军士长则带领全班悄悄地向前摸去,占据伏击越共的最佳位置。运河绕着那块空地形成了一个弯道,这一有利地形使得全班几乎可以从三面对这块空地形成夹攻之势。河岸的地形掩护了海豹队员的向前运动,尽管越共毫无所知,但海豹队员们却并未马虎。这样的机动接敌他们已经演练过无数次,这些动作也差不多成了他们的第二天性。不同的伏击战在细节上可能有所不同,但在本质上其战术却并无二致。
  一声令下,海豹队员们从河堤后面立起身来,对准目标开了火。6支M16和CAR-15步枪,外加一挺斯通纳轻机枪吐出的火舌把整块空地都给淹没了。在30秒内,整片空地上就落下了近200发5.56毫米的枪弹。
  标准的作战程序要求,处在中间位置的海豹队员要打光两个弹夹,斯通纳轻机枪手则要打光一条子弹带,然后再装弹。两翼的两名队员则各自打完一个弹夹后,再扔出一颗手雷。此时,身处队伍两侧的两名队员互相对望了一眼,然后同时向空地上投出了手里的M26A1手雷。
  墨菲法则告诉人们:“任何一件事如果有出错的可能,那么它必然会出错。”这一法则在军事行动中比起其它场合更容易印验。两名海豹队员投出的手雷中的一枚,撞上了一棵空地上的树的枝桠,然后又反弹回来,落在了河堤的后面。这种一磅重的钢蛋里面有超过四分之一的空间塞满了合成的B级高爆炸药,手雷内部锯齿状紧紧盘绕在一起的钢带使得它在爆炸时会分裂成数以百计的弹片,并以最高达几千米/秒的速度从爆炸点向外四散飞出。看到自己投出的手雷又朝己方飞了回来,海豹队员们全都卧倒在地,把脸紧紧地埋到了河岸上的泥泞地里。
  反弹回来的手雷越过海豹队员们的头顶,在他们的身后爆炸了,幸而那运河里浑浊的泥浆水吸收掉了手雷的致命威力,全班没有一个人受伤。爆炸过后,海豹队员们爬起身来,再向前面望去,只见空地上躺着5具越共的尸体,但第6名越共则跑进了远方的树林里。全班一起向逃跑的越共开火,但他命不该绝,逃过了这一劫。


-------------------------------------------
② 这是美国军用地图中除经纬度外,为方便定位而建立的一种辅助网格坐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5 10:40:51编辑过]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8-9-16 10:08:13
 赛百浪子 男,离线
  
  
  等级:军士长
  文章:102
  金钱:694
  注册:2008-8-1
给赛百浪子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赛百浪子加入好友 查看赛百浪子的个人资料 搜索赛百浪子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赛百浪子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30


  对岛上残余的越共来说,这一天就是末日。海豹队迅速越过泥泞的河滩地,继续对这一区域展开搜索。两个泥筑的掩蔽壕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在进去搜索之前他们先往里扔了几枚手雷,以确保里面不会再有活着的越共。此外还发现了三个小棚屋。
  几名死去的越共装备的武器是AK-47自动步枪。在1967年的越战那会儿,这种武器在越共手中并不常见。更多见的是那种击发两枪后需要用手拉动枪栓重新上膛的旧式步枪。由于那时越共手里的武器装备中AK-47还很稀少,通常使用这种武器的只有要人、信使和较高级别的警卫。显而易见这对海豹队来说是一个良好的战果。
  随同这些武器一起被发现的还有不少文件,两条小舢板,烹饪用具和20公斤大米。海豹队拿走了文件和武器,毁掉了烹饪用具和大米。最不寻常的发现是用帆布和旧轮胎以及席子和绳索制作的几双竹鞋。海豹队员们满脸疑惑地对这种非常奇怪的鞋子做了一番考察,最终才猛然明白了它的原理。原来这些鞋是泥泞地里行走用的“防滑雪鞋”,越共穿上它们就可以在被低潮环绕的伊洛伊洛岛的淤泥滩上如昆虫一般如履平地,而决不会象海豹突击队那样在泥浆里滚爬。
  深感自己运气太好的海豹队担心岛上残余的越共从附近招来增援,决定通过运河迅速撤离。呼唤出迈克艇后,班长向艇员们简要地通报了目前的情况,然后告知他们全班准备从运河口撤离该岛。等海豹队回到运河边踏上返程时,已经是下午很晚时分了。两条缴获的舢板实在是太小,根本承载不下身躯庞大的美国人,于是他们就将其中的一条用来装运战利品。撤离该岛的过程同样也是一次侦察探路的过程,这时海豹队员们发现自己对此次嵌入行动的抱怨和诅咒全都变成了对平安返回的祈福。
  12小时前海豹队到达伊洛伊洛岛时,潮水已经退去。低水位把该岛西边的海岸变成了一览无余的淤泥滩,使他们不得不放弃沿运河进入岛内的原定计划,而改为在岛东边的烂泥地里爬行上岛。
  而现在呈现在他们眼前的,则是悬挂在运河两岸树枝上的饵雷。天罗地网般隐藏在运河两岸树丛里的爆炸装置和手榴弹,仿佛一个个等着人来摘取的死亡之果,而连接这些死亡之果的,则是如蜘蛛网般密集的金属丝引线。这些饵雷可以人为操控引爆,任何人、甚至被海豹队伏击过的未死越共,都可以在发现海豹队通过运河的情况下,引爆这些炸弹,一瞬间把他们全都打发到西天里去。
  他们小心地把发现的饵雷取下来,再破坏掉上面的引信。不久,海豹队员们听到有枪声从远处的身后传来,那是越共正在搜寻他们。任务已经完成,全班加快了沿运河撤退的步伐。在他们快要到达运河口时,无线电里传来了迈克艇的询问:是否需要向岛上进行掩护射击?因为一旦海豹队出了运河河口,位置为迈克艇所掌握,水手们就可以用艇上的81毫米马克2迫击炮对海豹队身后的丛林地带进行轰击。
  对B班来说,既然他们不可能再把步子加快,这当然是件求之不得的事。夜幕渐渐降临,又到了退潮的时间。烂泥地再次展现在全班队员们的面前,一如他们进岛时的情景。远远的能够看到迈克艇的身影了,它正在向海豹队的身后开炮。突击艇已尽可能地开到了离他们最近且不至于搁浅的位置,但是要想到达安全地带,海豹队员们不得不再次忍受爬过一段泥泞不堪的海滩的煎熬。
  最终全班终于登上了突击艇,然而路途中却不无惊险。就在海豹队员们艰难地拖着舢板在泥浆里跋涉时,迈克艇上的直瞄迫击炮有一炮不知是怎么打的,内装2磅多合成B级高爆炸药的9磅重的这发81毫米迫击炮弹,居然象一块打水漂的扁平石头一般,在泥水中蹦蹦跳跳地蹦了过来,又从海豹队员们的身边飞了过去,尽管它最终还是落到海豹队身后的岛上才发生爆炸,但它的神奇表现却让每一个人都开了眼界。
  回到突击艇上并最终返回到迈克艇上后,全班总结了一下刚刚完成的任务,可以说干得相当不赖。过去的这一天是漫长的,但结果也是令人满意的。从缴获的文件和档案上,他们确切地掌握了岛上越共的规模和组织情况。而从病历记录上,他们甚至能根据其中的日期和医疗救治后的伤亡人数和类型,分析出某些军事行动是否有效和得力。
  那些棚屋和林间空地,都是空中侦察无法看到的。而那些可操控引爆的饵雷,则会使任何想要通过运河“便道”进入岛内的部队付出高昂的代价。而海豹队以他们过人的本领巧妙打入,成功地完成了任务,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通过这次行动,伊洛伊洛岛的西边存在越共较大的综合设施的猜测得到了证实,并为进一步的行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行动结束后,海豹二队2排的值勤期只剩下很短的时间,但两天后的5月20日,他们就又参加了一次军事行动。对他们的首度海外轮值参战来说,这的确是一个漂亮的结尾。


    排志  116.1.9.2 阿尔法分遣队
    2排--美荻  1967年3月30日—5月18日(星期四)
    零时1分从驻地出发,开始行动。凌晨5点进入伊洛伊洛岛。突击艇搁浅,凌晨6点自
  岛东北端上岛。凌晨6点--下午15点,对岛内展开纵深交叉侦察。在岛的西南端发现行走频
  繁的小径。在运河边发现一座战地救护站。捣毁救护站,缴获一些医疗用品和文件。继续
  沿运河向西南方向前进。发现6名越共,3个棚屋,2个隐蔽壕,2条舢板。5名越共被击
  毙,1名负伤逃脱,破坏20公斤大米,破坏沿路的饵雷。缴获4只中国造步枪,还有文件。
  下午17点30分乘突击艇撤离。晚上21点30分回到美荻。R.A.,布鲁姆勒,福克斯清洗、造
  册并储藏于匡西特活动房屋中。寄自船长。和平下区明码再次泄露海豹队行动③。

    1967年5月20日
    源自:海豹二队第2排,阿尔法分遣队
    发给:弗吉尼亚州小克里克,美国海空军基地,海豹二队长官
    标题:军情报告;1967年5月8日—20日周期段
    1. 按时间先后顺序提交的5月8日—20日军情报告:
    1967年5月18日(星期四)
    零时1分开始行动。凌晨6点进入。17点30分撤出。对整个岛进行侦察清剿,红树林中
  发现越共战地救护站,予以捣毁,缴获医疗用品和文件。发现3个棚屋,2处隐蔽壕,解决
  6名越共。缴获4支中国造步枪,以及不少饵雷。二排B班加上科奇阁下④。二排A班在美荻
  清理战果并休整。和平下区明码再次泄露海豹队行动⑤。


    敬上,

                                理查德·马辛科
                                  海军少尉


----------------------------
③、⑤ 出现在日志/电文最后的这句话让人有些突兀和费解(原文是:Hoa Binh sub sector compromised SEAL ops again in clear.)分析它与海豹队在鹅贡省的其它军事行动有关。暂且存疑在此。

④ 指二排排长弗雷德·科奇上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5 10:42:53编辑过]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8-9-19 10:34:02
 赛百浪子 男,离线
  
  
  等级:军士长
  文章:102
  金钱:694
  注册:2008-8-1
给赛百浪子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赛百浪子加入好友 查看赛百浪子的个人资料 搜索赛百浪子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赛百浪子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31


暂停告示:
  本书译文发帖至此,已有约3万余字,约占全书的5分之一强。为不致给原书作者造成侵权,我决定从现在起暂停发布后续内容,并为此向各位致歉!
  迄今为止,此译本与多家出版社联系引进出版的尝试并不顺利。军事谊文(原军事译文)、海潮、上海译文、珠海、广西师大等均告无望。地方出版社婉拒的原因是此书与他们现在的选题方向不符,军队出版社则直告“美国人写的打越南的书因涉及立场问题不宜出版”。这后一个理由真是让人啼笑皆非,战史研究直到今天还有这样画地为牢的观念,真让人有恍若隔世之感,也不知过去那么多的作品又是如何问世的?
  上面的译文仅为初稿,因为系边翻译边发贴,加之自己水平有限,仓促之间,谬误定然不少。虽然在每次发新帖时也对前面的内容做过一些订正,然而挂一漏万,错误和不当之处必定还有很多,恳请大家不吝批评和赐教!
  此外,以我翻译中的愚见和体会,此书在行文上也存在着拖沓、琐碎的毛病,文法上的不通顺也偶有见之。然而,此书作为军事史作品所必备的精致性、技术性和冷硬的作风,却又是沛然充盈的,这大概也是我喜欢上这部作品的原因。

  末了不忘厚着脸皮向各位推荐我的另一部翻译作品《夜海钩沉》(http://www.ewen.cc/cache/books/view/44/view-0202010000969644.htm)。虽然这是一部惊险小说,然而其中的许多元素相信也会让喜爱军事作品的朋友们感兴趣,褒扬的废话就不多说了,我只想斗胆说这样一句话:你决不会为读了这部作品而后悔。

  最后再次向战争研究论坛和这里所有的朋友们致谢!如果海豹队一书有了出版的消息,我会在第一时间回到这里。

  谢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9 15:57:36编辑过]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8-9-19 15:51:58
 ronin21 男,离线
  
  
  头衔:一干人等拿下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310
  金钱:4167
  工作量:3326 points
  门派:欠债者权益保护协会
  注册:2002-11-29
给ronin21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onin21加入好友 查看ronin21的个人资料 搜索ronin21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onin21  访问ronin21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32

呵呵,辛苦了,多谢 :)

就目前的审批政策而言越战书籍似乎是不好过关,印象中这么多年下来国内非内部出版的类似作品也就“We were soldier”一本而已,倒是摄影图册出过几本。或许可以试着找找知兵堂、战研、闪电战之类的爱好者杂志?他们也出单行本、而且应付出版审查的经验显然很丰富……不过这块的稿酬状况个人不太清楚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20 19:58:21编辑过]



死技青冷笑话之三 @
在诸多灵长类种群中动物园猴群远比公司程序猿高等,他们有:更好的空气、更大的活动空间、更短的工作时间、更仁慈的管理猿、以及全免费的食物住房和医疗,还在对PPMM这个族群的喜爱度争夺战中大幅领先!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8-9-19 21:20:16
 赛百浪子 男,离线
  
  
  等级:军士长
  文章:102
  金钱:694
  注册:2008-8-1
给赛百浪子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赛百浪子加入好友 查看赛百浪子的个人资料 搜索赛百浪子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赛百浪子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33

多谢ronin21指点和提醒!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23 8:47:12编辑过]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8-9-22 10:13:22
 赛百浪子 男,离线
  
  
  等级:军士长
  文章:102
  金钱:694
  注册:2008-8-1
给赛百浪子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赛百浪子加入好友 查看赛百浪子的个人资料 搜索赛百浪子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赛百浪子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34

此书中文版权已由南京译林出版社购得,若无意外,估计此中译本明年夏天即可问世。

P.S.  有关此书的其它情况,也可访问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cyberpunk)了解,请各位多提意见!谢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6 9:52:34编辑过]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9-10-30 9:59:56
 赛百浪子 男,离线
  
  
  等级:军士长
  文章:102
  金钱:694
  注册:2008-8-1
给赛百浪子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赛百浪子加入好友 查看赛百浪子的个人资料 搜索赛百浪子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赛百浪子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35

  在翻译此书过程中,曾多方求购《越南行政地名译名手册》一书(军事谊文出版社出版)而无果。机缘巧合,近日却有幸得到该书主编、国内越语权威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教授丛国胜先生惠赐一册(丛教授也是《越汉军事大词典》等多部著作的主编)。不胜感激,谨此致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8 10:04:23编辑过]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0-1-7 9:55:17
 赛百浪子 男,离线
  
  
  等级:军士长
  文章:102
  金钱:694
  注册:2008-8-1
给赛百浪子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赛百浪子加入好友 查看赛百浪子的个人资料 搜索赛百浪子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赛百浪子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36

此书翻译已经完稿,出版时间待定。下面是草拟的内容提要和译者的话,仅供参考。


                   内容提要


  本书以美国特种部队的精英——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在越南战争期间的15个战例为主线,对该部队在越南开展的“特种作战”做了详细的介绍,其中既有海豹突击队的战略战术、作战手段以及详尽的战斗经过,也有兵员编制、武器装备、行动计划等内容。本书立足于新解密的档案和对战争当事人的采访记录,史料翔实,文字生动,可读性强,对于了解和研究越南战争以及海豹突击队的传奇历史,均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由于作者所处的立场,本书中的某些观点是很值得商榷的,请读者阅读时注意。

                  译者的话

  发生在20世纪1959—1975年期间的越南战争(也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也即我们熟知的越战,是以北方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和南方的“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简称“越共”)为一方,和以南方的越南共和国及美国为另一方之间的一场战争。战争的结局以北方胜利并统一全越南而告终。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披露了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在越战中参与的若干重大军事行动和典型战例。若是撇开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仅从军事角度上看,海豹突击队在越战中的经验和战法仍是值得关注的。通过本书,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指导美军特种部队军事行动的要旨是——“不打无准备之战,不打无把握之战。”
  在人们的印象中,特种部队里的官兵仿佛个个都是无所不能的超凡勇士,总是与胜利为伍,本书对此做了否定的回答。通观全书,尽管海豹突击队的所有行动都经过了精心的策划和准备,而且在装备和支援上远胜过对方,同时还占据着空中优势,但他们同样会遭遇失败,要付出伤亡的代价。从书中还会发现,无论战斗精彩还是平淡,我们都很难从中找出一个非常突出的个人英雄形象,更多看到的却是一点一滴的权衡和算计。在特种作战中,个人英雄主义固然重要,但是准确的情报、强有力的后勤支援、兵种间的协同作战,以及作为一个整体的小分队中各成员间的协调配合,才是军事行动制胜的决定性因素。而就海豹突击队员们来讲,与其说他们是一群上刀山下火海的勇士,不如说他们是一部经过精巧计算、谋而后动的战争机器上的一个个组成分子。
  最后要说明的是,由于作者所处的立场,书中为美国在越战中犯下的某些罪行进行了辩护,在一些历史事件的论述上也带有明显的偏见。这是需要我们在阅读中认真鉴别的。美国之所以会输掉越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在这场战争中从头至尾扮演的都是肮脏的角色,美国以自己的所作所为向全世界表明了它是越战道义上最大的输家,这个事实是无可辩驳、谁也否认不了的。而对越战的反思,则是美国人持久不衰的沉重话题。借用原书编者的话来说,“这是一场由政治家和中情局(CIA)——在谎言、错误情报以及误解引导下——共同策划的从激烈冲突演变成无法获胜的战争”。

  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我想借此表达对已故父亲的深切怀念。我之翻译这本小书,既有从小自父亲藏书中培养起的对这段历史的兴趣,也缘于对越南这个近邻的复杂的感情。本书在翻译过程中,承蒙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丛国胜教授惠赐由他主编的《越南行政地名译名手册》一书,为本书的地名翻译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本书责任编辑、《译林》出版社的许冬平先生为本书的翻译和出版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此外,战争研究论坛(http://warstudy.com/)的网友们也给了我很多支持和鼓励,我谨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本书在翻译中存在的错误和不当之处,概由本人负责。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译者
                           2010年3月于成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7 21:28:55编辑过]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0-4-8 18:03:58
 赛百浪子 男,离线
  
  
  等级:军士长
  文章:102
  金钱:694
  注册:2008-8-1
给赛百浪子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赛百浪子加入好友 查看赛百浪子的个人资料 搜索赛百浪子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赛百浪子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37

在对译稿进行修改和校订时,上述的帖子中除目录部分外,其它部分因修改很少,这里就未做相应的改动,最后的译文请以正式出版的文本为准。

  最后说一点此书的不足,此书15个战例中,战例9虎头蛇尾,战例12则空洞无物,差不多是在充数。海豹突击队在越战中参与的军事行动不下千次,我很纳闷作者为何会做如此选择。幸而整体和其它战例上的精彩能够弥补这一缺憾。


下面参照原书的模式,以摘要的形式为本书做一广告,算是收尾:


 ……他们小心翼翼地推开门,副排长和军士长看到里面靠墙有一排床铺。副排长把步枪挎在肩上,一手握着手枪一手拿着一把带红色透镜的手电筒,走进了屋子。里面有4张床,每张床上还挂着蚊帐。越共从来不会对战俘们这么好,所以这肯定不是他们要找的战俘营。斜靠在墙壁上的AK-47步枪更是打消了他们心里残存的疑惑。B班发现了一个越共的兵营,而且里面的越共还在睡觉。……
                                   ——引自“战例6:深入虎穴”


  ……两天之后,两架SR-71又开始重演这个奇怪的举动。从正午准点开始,然后是10秒钟间隔,音爆的巨响在整个河内的上空反复回荡着。飞行员们干完这件差使后,任务就算是完成了。他们并不知道这个任务有多么重要,而只知道做起来必须非常准时。在高速飞行的飞机下方超过14英里的地方,“河内希尔顿”战俘营里的两名战俘,就此得到了有外部帮助的证明。……
                                ——引自“战例14:雷暴云砧行动”
 


原书扉页上的摘要:
 
  ……向前走了大约200米后,队伍改为向北-东北方向36度行进。这一段走了约125米,然后再次转向。这种之字形的路线是为了对着陆点和埋伏点之间的地带做更好的侦察,长度不一致的行军路线则可以在万一敌人有埋伏的情况下,使敌人的侦察员难以判断巡逻队的去向。
  可这一次该海豹排却是向着伏击圈走去。在下次转向时,他们又向东转了90度,这时前面的尖兵由斯科特换成了安东。巡逻队刚刚转过弯向前迈出步子,越共就向他们开了火。
  这时是12月23日下午17点15分,一不留神,B排未得到任何警告就走进了越共的一个团指挥部。……
                                    ——引自“战例5:浴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7 16:16:04编辑过]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0-4-8 18:28:14
 赛百浪子 男,离线
  
  
  等级:军士长
  文章:102
  金钱:694
  注册:2008-8-1
给赛百浪子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赛百浪子加入好友 查看赛百浪子的个人资料 搜索赛百浪子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赛百浪子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38

据《译林》2010年第3期预告,此书中译本将刊载于5月中旬出版的《译林》夏季卷增刊上。欢迎各位朋友品鉴,并请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补充(2010.5.21):今天抽空还是把前面帖子里较明显的错漏订正了一下(用红色字体标出),以减少些许遗憾。其它订正和文字上的润色则见正式的文本。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21 14:10:31编辑过]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0-5-4 14:07:44
 赛百浪子 男,离线
  
  
  等级:军士长
  文章:102
  金钱:694
  注册:2008-8-1
给赛百浪子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赛百浪子加入好友 查看赛百浪子的个人资料 搜索赛百浪子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赛百浪子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39

期刊出来了,因为受版面限制,地图等图片以及附录中的表格没有刊出(包括还省去了若干注释),这些会放在将来的单行本里。冗长的译者的话被放在了前面,让我感到有些惊讶,这是最初的版本,语气上有欠平复。

  第一时间就发现了翻译上的一些错误,真让自己感到脸红( :-( 我得承认自己对纸质读物的审查能力仍然要比对电子文档的审查要好不少)。另外豆瓣读书网友“看不懂推理⊙﹏⊙熊出来没注意”的意见也反馈回来了,看来我离真正军迷的要求还差得很远。下面一一列出这些问题(以后还会陆续补充),也请这里的朋友们多多赐教:


  我发现的翻译错误:

① 期刊第28页右栏倒数第2段:“···而在XM148和M203这两种榴弹发射器之间,有的队员甚至更偏爱M79,”,应改为“即便在有了更适用的XM148和M203之后,有的队员还是更偏爱M79,”。
 
② 54页左栏第1段(战例6):“···着陆场上出现了交火。”应改为:“着陆场也开始遭到射击。”

③ 57页右栏第2段“每一地方侦缉大队成员都有一名美国顾问做指导,” 其中前面的“”应改为“”,后面的“成员”二字应删去。

④ 6页右栏倒数第2段:

原文:nipa palm ,原译是“聂帕榈树林”,期刊中把它改成了“日本棕榈树林”。值得商榷。
很多词典上都称nipa palm 为东南亚的一种棕榈树,汉译(如《新英汉词典》)为“聂帕榈树林”,却未见过称其是“日本”的树种(日本为东北亚国家),如韦伯斯特词典给出的nipa palm词条的说明是:a southeast Asian palm (Nipa fruticans) growing chiefly along rivers and estuaries and having a short underground trunk and large erect pinnate leaves 

------------------------------------------------------


豆瓣读书网友“看不懂推理⊙﹏⊙熊出来没注意”的评论: 

   昨天抽空已经看完此书,有几点小小的问题与你探讨 
   
   1. 25页,淡蓝色利瓦伊牛仔裤,是不是:李维斯 Levi's,我没有看原文,猜的 
   
   2. 同样25页,K-Bar军刀,应该是兰博用得那种卡巴刀吧,其实这个翻译成卡巴应该不会有歧义。 
   
   3. 28页,泵动式榴弹发射器,这个“泵动式”好像没有听过,我也没有查到相应的专业词。(后面也有,觉得怪怪的) 
   M79式榴弹发射器是一种单发射击,采用枪管滑动开膛、后膛装填方式的肩射武器。 
   
   4. 70页,CH-47直升机应该叫“支奴干”。这个应该不会有争议。 
   
   5. 另外,休伊直升机的别称是“依洛魁”(Iroquois),没有在别处看到有“溜光”的说法。


  一点拙见,共同商榷。 
-------------------------------------------------

回复:1. 原文的确是“Levi's”,我的翻译有问题,应该译成“李维斯”或利惠牌牛仔裤。 
   
  2. 就是卡巴刀,只是很多资料上都没有把它译出来,加上后面还有个K-Bar行动,所以我就保持了原样。 
   
  3. “泵动式”(pump-action)在书里主要是针对伊萨卡37(Ithaca Model 37)霰弹枪而言。我觉得这种译法应该还是有依据的,也有把它叫做“压动式”、“拉动式”,但我觉得确切的称呼似乎还是前一种? 
   
  4. 你的意见很对,“支努干”是通译。是我弄错了。
   
  5. “溜光”(slick(s))大概是我的发明吧,其原因来自它的外观描述:1.“the birds were known as "slicks" because their sides were clear of weapons mounts.” 2.“In the troop-carrier version of the UH-1B, called a slick due to its smooth sides, ” 
  我也知道“依洛魁”的别称,但因为原书中未提及“Iroquois”这个词,所以就没有提到它。 

谢谢!

----------------------------------------
豆瓣读书网友“看不懂推理⊙﹏⊙熊出来没注意”的评论: 

pump-action,我查了一下电子词典,以下是电脑给出的例句: 
   
  He took a pump-action shotgun and went to investigate. 
  他抄起一杆猎枪去看个究竟。 
   
  OK, it was only a pretend pump-action shot-gun, formed by miming as the striker ‘celebrated’ a goal. 
  没错,那只是一个模仿机枪射击的庆祝动作而矣,而且理所当然的,范尼并未因此受到惩罚。 
   
  Basically you take a pump-action shotgun and kill whatever woodland creatures come across the screen.These include deer, elk, rabbits, wolves, coyotes and raccoons. 
  基本上你”枪栓式”的猎枪然后射击出现在萤光幕上的所有动物,像是鹿啊、驼鹿啊、小兔兔啊、狼啊、土狼啊、浣熊啊。 
   
  我觉得pump-action衍生到枪支的话,更接近于“单发式”或“单动击发式” 

---------------------------------------------------------
回复:

我又认真查了一下,这是维基百科上的解释:“pump-action rifle or shotgun is one in which the handgrip can be pumped back and forth in order to eject a spent round of ammunition and to chamber a fresh one.” 
   
  的确,你是对的,是我错了。是我翻译时望文生义导致的错误。惭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8-17 9:55:56编辑过]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0-5-26 13:11:53
 cdhyy 男,离线
  
  
  头衔:野狼
  等级:元帅
  威望:5
  文章:104779
  金钱:2638
  工作量:104273 points
  门派:讨伐汉语之敌联合阵线
  注册:2006-12-11
给cdhyy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cdhyy加入好友 查看cdhyy的个人资料 搜索cdhyy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cdhyy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40

祝贺楼主出书!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0-5-26 20:50:33
 ronin21 男,离线
  
  
  头衔:一干人等拿下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310
  金钱:4167
  工作量:3326 points
  门派:欠债者权益保护协会
  注册:2002-11-29
给ronin21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onin21加入好友 查看ronin21的个人资料 搜索ronin21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onin21  访问ronin21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41

书终于出来啦,祝贺一下 :)

pump-acrion翻成“泵动”没啥问题,这个词的本意是指需要滑动护木以完成连续发射动作的枪械,多见于霰弹枪,M79装弹时需要后拉护木以露出弹膛。

slick在美国是个广泛使用的城市俚语,早期有“骗子”的意思,后来主要是指“滑头”、“机灵鬼”。大兵们用这个词个人估计是双关,既指其光滑流线外形,也是称赞其灵活的任务适用性。


另外“地方侦缉大队”是指海豹指导建立的地方武装吧,个人认为“侦缉”这个词似乎是刑警专用,以他们的任务翻成“别动队”、“保安队”可能更合适一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26 21:23:22编辑过]



死技青冷笑话之三 @
在诸多灵长类种群中动物园猴群远比公司程序猿高等,他们有:更好的空气、更大的活动空间、更短的工作时间、更仁慈的管理猿、以及全免费的食物住房和医疗,还在对PPMM这个族群的喜爱度争夺战中大幅领先!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0-5-26 21:18:02
 赛百浪子 男,离线
  
  
  等级:军士长
  文章:102
  金钱:694
  注册:2008-8-1
给赛百浪子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赛百浪子加入好友 查看赛百浪子的个人资料 搜索赛百浪子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赛百浪子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42

谢谢cdhyy、ronin21两位朋友!^_^

真是太有趣了!最初翻译时,我也曾想过把slick译成“滑头”。可后来因为不论从此书中还是其它资料上看,对这种运输机版本的UH-1B的外号“slick(s)”的解释都是“机身光滑,而且几乎没有武装”,想来想去,最后就选择了“溜光”这么一个词。现在看来,也许真的译成“滑头”还是要好一些。^_^

“地方侦缉大队”对应的原文是Provincial Reconnaissance Unit(简称PRU)。ronin21说得非常对,尽管Reconnaissance这个词本身译成“侦缉”很贴切,但从整体和中文习惯上看,这个全称似乎还是译成“地方别动大队”为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27 10:13:58编辑过]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0-5-27 10:01:34
 ronin21 男,离线
  
  
  头衔:一干人等拿下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310
  金钱:4167
  工作量:3326 points
  门派:欠债者权益保护协会
  注册:2002-11-29
给ronin21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onin21加入好友 查看ronin21的个人资料 搜索ronin21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onin21  访问ronin21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43

突然想起slick这词还有一个意思:滑板,或许这才是那些大兵的本意?拿来形容这种快速运输工具到确实挺贴切的 :)



死技青冷笑话之三 @
在诸多灵长类种群中动物园猴群远比公司程序猿高等,他们有:更好的空气、更大的活动空间、更短的工作时间、更仁慈的管理猿、以及全免费的食物住房和医疗,还在对PPMM这个族群的喜爱度争夺战中大幅领先!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0-5-27 12:41:40
 赛百浪子 男,离线
  
  
  等级:军士长
  文章:102
  金钱:694
  注册:2008-8-1
给赛百浪子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赛百浪子加入好友 查看赛百浪子的个人资料 搜索赛百浪子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赛百浪子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44

^_^ 没错,大兵们的联想和比喻应该是最丰富也最贴切的。惜乎作为被称作是“载着手铐和脚镣跳舞”的译者,却只敢从一堆现成的文字里去梳理它的含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28 11:50:31编辑过]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0-5-27 15:21:31
 司马戡 男,离线
  
  
  等级:二等兵
  文章:5
  金钱:168
  注册:2004-2-2
给司马戡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司马戡加入好友 查看司马戡的个人资料 搜索司马戡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司马戡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45

已经买到这一期译林夏季增刊了,可惜没有地图了啊。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0-5-27 21:05:41
 赛百浪子 男,离线
  
  
  等级:军士长
  文章:102
  金钱:694
  注册:2008-8-1
给赛百浪子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赛百浪子加入好友 查看赛百浪子的个人资料 搜索赛百浪子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赛百浪子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46

因为受期刊版面限制(每页都分成了两栏),地图和附录部分只好放在以后的单行本里了。

几处印刷错误:

72页左栏倒数第2段最后一句:“武装直升机就会付他们。”应为“就由武装直升机来对付他们。”

72页右栏第1段:“队员们他带上手铐,”应为“队员们就会给他带上手铐,”

72页右栏第2段最后一句:“但也有一些队员十分厌恶这种把自己完全暴露位置上的行动方式。”应为“但也有一些队员十分厌恶这种把自己置于完全暴露位置上的行动方式。”

87页第2段:““灰鲸”号被正式命名为两栖运输潜艇。”应为““灰鲸”号被正式命名为两栖运输潜艇(LPSS)。”

87页第3段:“新的编号为两栖运输潜艇-574的“灰鲸”号一次能够运送68名士兵和及其装备,”应为“新的编号为LPSS-574的“灰鲸”号一次能够运送68名士兵和及其装备,”

87页左栏底部(“灰鲸”号参数说明):““灰鲸”号两栖运输潜艇-574——1958年3月7日最初下水服役编号为SSG-574”,应为““灰鲸”号LPSS-574——1958年3月7日最初下水服役编号为SSG-57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31 14:32:27编辑过]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0-5-28 11:48:28
 赛百浪子 男,离线
  
  
  等级:军士长
  文章:102
  金钱:694
  注册:2008-8-1
给赛百浪子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赛百浪子加入好友 查看赛百浪子的个人资料 搜索赛百浪子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赛百浪子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47

补充:因篇幅原因省去的几个注释

1. (期刊)5页左栏倒数第1段:“本地的游击队组织越南独立同盟会(简称越盟)于1945年末创立。”
 ①此处原文有误,越盟早在1940年10月就已创立。1945年胡志明领导越盟发动总起义,宣布越南独立,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
 
2. 92页右栏倒数第2段:“这个范围从红河以北到“沙漏河”以西,”
 ① 沙漏河("Hourglass" River)是美国人的称呼,它是对流经南定省的带河(Day Giang)与沥河(Lach Giang)的统称。这两条河自北向南注入南中国海,其河道形状从空中看下去极象一个沙漏,沙漏河即因此而得名。
 
3. 97页右栏第1段:“一个班驻海上浮坞基地。”
 ①海上浮坞(Sea Float)基地:这是由美国和南越军方在金瓯半岛的大门河下游建立的一个多功能的浮动码头基地。

4. 103页倒数第3段:“而诺里斯自己也因参加1972年4月营救艾塞尔·汉布尔顿的行动,”
 ①见战例14中提到的例子(90页右栏倒数第2段,汤姆·诺里斯即是托马斯·诺里斯,汤姆是托马斯的昵称)。艾塞尔·汉布尔顿空军中校是那次行动营救的对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8-17 9:53:06编辑过]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0-5-31 14:45:43
 赛百浪子 男,离线
  
  
  等级:军士长
  文章:102
  金钱:694
  注册:2008-8-1
给赛百浪子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赛百浪子加入好友 查看赛百浪子的个人资料 搜索赛百浪子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赛百浪子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48

因地图依赖的网站已关闭,且译林的单行本又迟迟未出版,我已将本书相关地图及图片发在本人的博客里(http://blog.sina.com.cn/cyberpunk)。谨致歉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30 15:23:17编辑过]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0-12-30 10:22:53
 sniper 男,离线
  
  
  头衔:第一军需总监
  等级:上士
  文章:90
  金钱:1037
  工作量:10 points
  注册:2003-9-16
给sniper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sniper加入好友 查看sniper的个人资料 搜索sniper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sniper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49

对凤凰计划那一段有兴趣

现在出版个越战书都这么困难么 大爷的

即使不算内部发行的 以前也出过不少啊

大概回忆了一下

《出类拔萃之辈》
《一个军人的报告》
《越战10000天》
《美国悲剧:肯尼迪与约汉逊导演的越南战争》
《华盛顿在越南北方的悲惨间谍战》
《越战的悲剧与教训》
《美国国防部侵越材料汇编》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1-3-31 8:59:48
 赛百浪子 男,离线
  
  
  等级:军士长
  文章:102
  金钱:694
  注册:2008-8-1
给赛百浪子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赛百浪子加入好友 查看赛百浪子的个人资料 搜索赛百浪子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赛百浪子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50

如果不出意外,明年年底鄙人会有一部40万字的越战题材翻译作品问世。虽然只是本小说,但是其白描的手法(内容是一个海军陆战队连的丛林作战故事),会让人真切地感受到那场真实惨烈的战争的一个侧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4-2 17:54:42编辑过]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1-4-1 19:11:10

本主题贴数51,分页: [1] [2] [3]

管理选项锁定 | 解锁 | 提升 | 删除 | 移动 | 固顶 | 总固顶 | 奖励 | 惩罚 | 发布公告

Powered by:Dvbbs Version 6.0.0 (战争研究修改版)
Copyright ©2000 - 2002 AspSky.Net , 页面执行时间:420.89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