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说到了YY后,顺手发个阴谋论的东东: 如果说杨文理是YY传中的民主共和的青年守护神,那么特留尼西特则是扮演着类似民主蛀虫的角色,在小说的中后期,也就是从莱因哈特对同盟的第一次大远征直到罗严塔尔枪毙特留这段内容,更是如此。但如果对原著的几处细节加以进一步的研究,若干疑点就会浮现在我们的面前:特留真的如一般人所想象的那般不堪吗? 1 “因安德鲁安·鲁宾斯基的死和多米妮克·尚·皮耶尔的告白而呈现明朗化的事实当中,最让尤里安感到战栗的是关于优布·特留尼西特的情报。在特留尼西特的构想中,他想在银河帝国内颁布立宪体制。在形式上,他这种构想和尤里安是一样的,而特留尼西特和鲁宾斯基合作把人脉和金脉一步一步地在帝国的政界扩展开来。 如果去年底罗严塔尔元帅没有射杀优布·特留尼西特的话,或许就是由特留尼西特把立宪政治推行到银河帝国。而特留尼西特在经过十年间的螫伏之后,或许就会就任银河帝国的首相也不说不定。到那个时候,特留尼西特才不过五十岁,以一个政治家来说,他还是很年轻的,他的前途将不可限量。或许特留尼西特因为把民主共和政治故国、国民卖给专制政治而成为一个不只支配半个宇宙,而是支配整个人类世界的‘立宪政治家’。 尤里安不禁全身打着哆嗦。优布·特留尼西特或许是一个利已的政治艺术天才,在他手上色彩缤纷的未来蓝图在他意外死亡时已经完成了一大半了。他所描绘的构图并没有因为法律或军事力量而破碎。那一道没有正当的理由,纯粹只是因为感情上的冲击而放射出来的光束把特留尼西特和他的未来永远赶出了现实的地平线。罗严塔尔元帅因为个人的情感而修正了人类社会的未来。” ——《银河英雄传说·梦的尽头》 通过原著的上述文字,我们大致可以确定以下两点:A、特留的目的是“想在银河帝国内颁布立宪体制”,甚至进而“就任银河帝国的首相”;B,特留的计划具有极大的可行性与现实性,不但已经转入了具体的实施,而且这个计划“在他意外死亡时已经完成了一大半了”。那么相应的,也会出现两个问题:A,特留是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怀有君主立宪的构想?B,特留的立宪计划具体是如何进行的? 目前有案可查的特留在银河帝国内颁布立宪体制的起点是“字宙历七九八年共济协定”,其内容大致是“自由行星同盟不但接纳了银河帝国皇帝艾尔威。由谢夫二世的逃亡,而且承认了以瑞姆夏德伯爵由弗恩为阁僚班底之首的流亡政权的成立。此流亡政权自称为‘银河帝国正统政府’,在将来打倒罗严克拉姆非法政权,凯旋回归祖国之后,将与自由行星同盟建立对等的外交关系,并且缔结互不可侵犯条约以及通商约定,并承诺会在帝国内部重新制定宪法,开设议会,藉以促进政治与社会的民主化。而在努力使银河帝国正统政府回复其原有的地位和各项权力之际,自由行星同盟政府得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双方将为建设银河系宇宙间新的恒久和平秩序,一同向前迈进”(《银河英雄传说·正统银河帝国政府》) 就当时的同盟局势而言,过去评议会的主流派基本上分崩离析;军部方面因为救国军事委员会的政变而名声扫地,完全处于特留的控制之下;爱德华委员会在救国军事委员会期间遭到重大打击,已经势微;帝国方面刚刚在伊谢尔伦碰了钉子,根据常识来看短期内似乎不会再度进攻。总之,虽然宏观上同盟处于被压倒的战略劣势,但是在微观上似乎却也安康,正是特留可以施展自己抱负的最好时机。 人们抨击共济协定主要是立足于两点:一,特留给了莱因哈特大举进攻同盟的借口;二,特留背叛了自己一贯的反帝理念,与帝国妥协了。 显然,第一点是靠不住的。借口这玩意只要想找永远都能找到,后来莱因哈特对同盟的第2次大远征便证明了这点。此外,即使没有借口也不妨碍莱因哈特发动进攻——坎普的要塞特攻战就发生在幼帝流亡之前。 第二点是否成立也颇为可疑。所有人——至少所有奥贝粉——都清楚的知道,政治与道义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基于道义立场对政治行为加以批判只具有文学上的煽情价值。所以由于局势的变更而更改过去的口号并无可厚非,日后伊谢尔伦党“去死吧,皇帝!”的口号震天响,最后也还是与莱因哈特进行了谈判。 口号与目标不见得一致,因此特留在成为同盟最高元首前是否就打算在帝国实行立宪也难以揣测,不过具体到幼帝流亡这个时间点而言,特留的目标无疑是在帝国立宪。流亡的君主在共和国的支持下复辟成功,随后开始立宪政治,这正是田中最为欣赏的英国式的立宪道路。 依托伊谢尔伦天险防御住帝国的进攻大致问题不大,然后排除反战派的干扰,逐渐恢复同盟军力,以拖待变,这个思路就常识论而言大体上没错。问题在于,莱因哈特偏偏不是一个以常理出牌的人物,他没有选择伊谢尔伦,而是从费沙方向展开了大远征。 双头蛇计划始动标志着特留精心策划的第一立宪方案彻底破产。由于同盟国情(如松散的联邦制政体、普遍存在的“人权高于主权”思维、巨大的军力差异),使得特留难以采取类似同盟远征帝国时莱因哈特所采取的战略。虽然不能说此时的同盟是全无希望,但以常识论出发,基本上可以认为是败局已定了。 此时的特留把所有的工作都甩给了国防委员长爱朗兹,自己消失的无影无踪,这使得他饱受批评——不过话说回来,即便特留表现的如爱朗兹一般活跃,局面也不会因此而改变。这点在莱因哈特第1次大远征时在爱朗兹验证了一次,日后在莱因哈特第2次大远征时在列贝罗身上再度验证了一次。 特留再次出现在众人面前是帝国大军兵临海尼森城下之时,他力排众议,在帝国军发动总攻前下令投降,这一决断使得他成为“民主叛徒”的代名词。 当然了,此时总观宇宙全局,特留也大可躲在避难室——自地球时代以来这玩意就是政府要员的专利——里下令抗战到底,让地面上的20亿海尼森平民去承受帝国军的炮火。等杨把莱因哈特在巴米立恩做掉后,自己再大摇大摆的钻出地下室,以抵抗英雄之姿接受人们的欢呼——这样的抵抗英雄我们在历史上见过不少。这可以说是此时特留最明智的选择。 但是特留不是读者也不是作者,他并不了解此时莱因哈特在巴米立恩已经陷入困境——相比之下,设想杨文理已经被全歼倒是来得更合理些。牺牲掉海尼森地面上的20亿平民固然可以让帝国皇军成为同盟150亿民众憎恶的对象,但如果没有相应的兵力,就难以为直接击退帝国发挥作用。 自然,免于帝国皇军炮火之灾海尼森的20亿民众不会领情,不过特留对此似乎也并不在意——他此时已经制订出了第2个帝国立宪的计划。 特留的第2个立宪计划,也就是“最让尤里安感到战栗”的计划具体内容是什么,原著中说的非常含糊,仅仅是“和鲁宾斯基合作把人脉和金脉一步一步地在帝国的政界扩展开来”这样的程度而已。那么下面要研究的问题就是:特留究竟是如何进行立宪计划的? 2 “重新建立民主共和政体的工作,必定得区分为四个范畴。分别为:A、理念,B、政治,C、经济,D、军事。 A是整个计划的前提。也就是说民主共和政治的重建与市民政治权利的恢复,究竟能够汇集多少精神上的关心与支援。如果大部分市民无法认同民主共和政体重建的意义,那么无论是什么样的计划或阴谋都是没有意义的。要能够强力唤醒市民这种认同的话,大概必需要在——a、专制政府的暴虐压制之下,或者,b、有民主共和政治的象征性人物牺牲的情况下才可能做到。这两者之中无论那一种产生,都会成为在感情面、现实面加强这种理念的要素。但是如果这种情况的发生是经由民主共和阵营自己的手所导演的话,计划终将会流于一种阴谋。也就是说,这一切需要时间与踏实的努力才能够达成(但努力这种字眼并不是杨所喜欢的)。 B的形成全凭A的达成结果,但是在同盟尚未能够保有内政自治权的情况下,在行政末端的单位当中建立起反帝国的地下组织也是可行的办法。特别是在税收与治安这两部门中使位于第一线的人组织化,比起其它的活动更要来得优先。此外,还要在帝国内部、以及帝国支配之下的费沙自治领内部制造协力者,而这样的协力者即使并不是有意识的也无妨。在靠近敌人权力中枢的地方最好也得派人设法渗透,如果能够制造出一些和己方互通声气的人则为最佳。虽然说来极为卑鄙下流,但是举凡收买、胁迫、或者为了要激起对方相互之间的嫉妒仇视所应用的密告或中伤都是应该要考虑的手段。 至于C的话,在B的情况下,费沙、特别是独立商人的协助是不可或缺的。同盟每年得向帝国缴纳一兆五○○○亿帝国马克的安全保障税,所以自然无法期待财政状况得以好转。向费沙商人以高利贷来筹措资金固然也是一种办法,但与其这么做,是不是可以将矿山开发权或是航路优先权提供给这些独立商人,并且保证将来的存续与扩大,以谋求他们的合作。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理解到,对他们来说,协助民主共和派比拥护帝国更有利益。在有关B的方面,如果能够使得帝国采取将产业国有化或者物资专卖化,那么要寻求费沙那些独立商人的协力将会更为容易。举例来说,古代的某个大帝国之所以会屡屡面临民众的叛乱,弄得焦头烂额终致四分五裂,原因之一便是该帝国将人类生存所必须的盐列为袭断专卖之项目,而官吏便得以从中贪图不当的利益。不管怎么样,要寻求费沙商人的支持,一定要能够给予他们相对的妤处才行,但是毕竟民主共和政治的重建,并不等于分别来重建同盟与费沙,所以也不需要太过于担心。 有关于D所有的活动,都是在A一直到C所有的每一个项目完成之后才开始进行的。有关战术层面的构想,在现阶段是没有必要的。所谓的军事重建,是指在反帝国活动当中,负责实际作战方面所有组织的编成。这个组织里面必须要有一个核心的部队,这虽然已经安排妥当,但是还需要再增强其战力。另外指挥官的人选也是很重要的,自己所尊敬的梅尔卡兹提督在人格方面以及能力方面虽然都有十足的条件,但可惜的是,他是来自帝国的亡命者,就这一点而言,如果让他成为民主共和政体的军队指挥官的话,或许无法得到充分的信赖也说不定。那么,如果是比克古元帅的话呢?这得要深思熟虑才行。” ——《银河英雄传说·一个退役者的肖像》 以上,是“民主共和守护神”杨文理“深谋远虑”的计划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在小说的后半部分,杨文理与其伊谢尔伦党们基本上是扮演了计划中“D”的角色。鉴于莱因哈特在经济上是个自由主义——或者说的更准确些,是个放任主义——者,杨文理谋划中的“C”似乎并无实现的可能。那么接下来,杨文理计划中的“A”与“B”是由谁来完成的? 答案在令人不快的同时又似乎确定无疑:完成“民主守护神”杨文理计划中A与B最主要部分的人正是“民主蛀虫”特留。 A中的具体实施方法在于制造出“专制政府的暴虐压制”与“民主共和政治的象征性人物牺牲”,而最可行的方案就是策动同盟领内的反帝运动,从而使得帝国皇军加强镇压力度,从而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在地球时代,第三帝国对捷克开始采取了相对温和的占领政策,于是英国策划了对海因里系的暗杀,使得第三帝国在捷克展开了无差别的大屠杀,进而激发了捷克人民强烈的反德情绪。 而在小说中,古恩·基姆·霍尔广场大屠杀几乎再现了地球时代的历史。当然了,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同盟领内的所有反帝运动都在特留的遥控之下,但特留遥控的部分反帝运动使得帝国加大了镇管力度却是显然的。 B的要点在于“在靠近敌人权力中枢的地方最好也得派人设法渗透,如果能够制造出一些和己方互通声气的人则为最佳。虽然说来极为卑鄙下流,但是举凡收买、胁迫、或者为了要激起对方相互之间的嫉妒仇视所应用的密告或中伤都是应该要考虑的手段”。如果说前面的A部分特留是否参与其中还不能完全肯定,那么B部分特留的参与则可以说是毫无疑问的了。 杨文理计划中的B部分与特留计划中“把人脉和金脉一步一步地在帝国的政界扩展开来”几乎可说是一体两面,在小说中明确写到的与特留合作的帝国官员是郎,他们联合激起罗严塔尔与奥贝斯坦这帝国2大巨头“相互之间的嫉妒仇视”。这个行动大体上可以说是很成功,不但罗严塔尔与奥贝斯坦成了死敌,连帝国的其他将军元帅们也被卷了进来。帝国皇军的军阀化逐渐浮出水面,军官们与皇帝之间也出现了些须的裂纹。 但是特留所作到“把人脉和金脉一步一步地在帝国的政界扩展开来”的仅仅是只与郎古的联合吗?郎古的职务并不算很高,而且是属于帝国官僚集团中的异端——大家都看他不顺眼。仅仅联合这么个公认的“佞臣”,真的能实现特留帝国立宪,并且自己成为帝国首相的梦想吗?况且郎古在特留死之前就已失势,明显与原著中“在他手上色彩缤纷的未来蓝图在他意外死亡时已经完成了一大半了”产生矛盾。 显然,与特留联合的帝国重臣必定另有其人。原著中对此没有加以具体而肯定的描述,因此我们只能根据种种蛛丝马迹加以推测。 3 “‘对了,我想起来了。说到问题,卡尔·布拉格……’ 克斯拉所提起的名字是民政尚书。他从旧帝国时代就是一个开明派的重要人物,虽然身为贵族,但却拿掉了‘冯’的称号,和现在的财务尚书欧根·李希特都是帮助莱因哈特作为政治改革的重要人物。 ‘民政尚书布拉格对皇帝是不是有什么微词?’ ‘他曾经有过抱怨。不久之前听说对部下说过连年的用兵、战役用光了国库,死亡人数在大幅的增加等。好像当时多喝了一点酒。’ ‘国库应该还很充足而且安定嘛!’ ‘他的论调是,如果能停止战役,落实内政,国库应该会更安定。立论虽然正确,但我却认为布拉格不够谨慎的发言有利于反皇帝派的一方,这才是问题。’ 瓦列用他左手的义肢不甚灵活地支着下巴沉思着,梅克林格则把咖啡杯当成钢琴键似地敲打着。 ‘如果让我发挥想象力的话,我会猜测是不是在背后有心思不正的人把布拉格当成发言代理人?如果现在就要对他加以处置的话可能会成为一种暴行……’” ——《银河英雄传说·祭典之前》 通过上面这个经常被读者有意或无意忽略的原著中的段落,大致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帝国隐然出现了财政危机的迹象,所以文官集团主张削减军备; 第二,即使是如梅克林格、克斯拉这样知性良识派的帝国军人也坚决反对削减军备,并对裁军派隐然有威胁之势; 第三,帝国的军部与文官出现了对立的迹象,而且文官处于被压制的境地——否则财务尚书大可堂堂正正的把自己的主张说出来,而不必假装撒酒疯; 第四,民政尚书极可能是某“心思不正”的野心家阴谋家的“代理发言人”。 鉴于布拉格与李希特在性格、理念、经历等各方面都非常接近,因此基本上可以民政尚书与财务尚书的观点与行为上一致。换言之,对民政尚书成立的结论,对财务尚书也同样适用。 布拉格与李希特不同于军部那些绝对皇权主义者,也与被炸死的工部尚书那样的技术官僚不同,他们对并没有针对莱因哈特本人或罗严克拉穆王朝的忠诚。相反,他们的目标是要“培养出具备批判及抵抗能力的市民来”,帝国的绝对皇权是被他们所反对的。 布拉格与李希特一直反对莱因哈特成为大独裁者,但是这种反对毫无悬念的不会成功。他们在原著中在帝国内战后,于经济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在“培养出具备批判及抵抗能力的市民来”这方面却完全没有任何体现。这充分的体现了他们普鲁士庸俗民主主义者的特性。 布拉格与李希特不仅在基本理念上与帝国军部的将帅不同,在具体政策上他们也存在着巨大的分歧,这在是否裁军这个问题上集中的体现了出来。可以说,布拉格与李希特已经在实际层面上形成了一个非主流的反对派。 当然了,布拉格与李希特仅仅是开明的改良派而非激进的革命派,他们虽然主张限制皇权,但还没达到要打倒皇帝的地步。也就是说,他们的政治立场大致上倾向于立宪派的。 至此,民政尚书与财务尚书“背后心思不正的人”的身份已经呼之欲出了,那就是特留。 无论是布拉格与李希特还是特留,双方在“银河帝国内颁布立宪体制”的理念上并无差异。自然,与帝国军部相比,布拉格与李希特对特留也不会有什么更多的好感,双方与其说是在合作不若说是在互相利用。即便是理想主义者,在现实勉强也往往会勉强抑制主自己内心的憎恶感而妥协,这在小说中救国军事委员会与林奇的关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布拉格与李希特和特留联合并非决无可能。 当然,对于特留而言,与财务、民政两尚书的合作还有更深层的意义,但就是挑动帝国军人与文官之间的不和情绪。把两个文官尚书主张裁军的理念扩大化,并诱使他们发布这种言论,而这种言论在客观上又是“有利于反皇帝派的一方”。更妙的地方在于,财务、民政尚书毕竟是帮助莱因哈特作为政治改革的重要人物,乃是有数的帝国重臣,决不能随随便便的就加以处置。况且这种观点虽然客观上“有利于反皇帝派的一方”,但就立论而言却绝对正确,就这么加以处置的话,反而可能会被视为一种暴行,从而使得军部陷入被动境地。就这样,不但军部与文官在地面下的裂痕逐渐扩大着,皇帝的权威也受到了削弱。 以郎古为表,以布拉格与李希特为里,特留在帝国政界铺设的人脉大致浮现在我们面前。但是以上工作还只能起到削弱皇权,使帝国力量分散的作用,建立立宪体制却还是远远不够的。特留的其他立宪行动还有哪些,原著中并没有直接或间接的描写,以下纯粹是俺样的主观推测: 君主立宪的前提在于权力的平衡,也就是要扶植出足以制衡帝国中央的力量。固然,狮子泉元帅们的军阀化是一个制约皇权的有力因素,但就长远而言,军阀化所带来的结果是分裂而非立宪,立宪需要的建设性而非破坏性的力量,根据地球时代经验——尤其是倭国,立宪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财阀。 在莱因哈特时代,帝国奉行着类似自由主义的放任式经济政策。中小型企业维持原状,而内战失败的贵族、费沙、同盟的大企业理论上应被没收为国有。以莱因哈特——或者说田中本人——的经济理念,随后除军工企业外,其他企业将会转让与民间人士管理经营。虽然理论上是要化整为零,确立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经济,但是并非所有的企业都可以分割开来,因此具体执行的时候几乎还是以完整转让为主。而这一过程,几乎完全是由财务、民政尚书等立宪派的文官们执行的。当然了,他们是按照特留提出的方针操作的。在地球时代,倭帝国在明智维新中为了迅速确立君主立宪的体制,动用国家机器人为的制造出了一批财阀,这也正与作者田中本人的国籍一致。 如上文所述,特留几乎是完美的执行了杨文理革命计划中“A、B”的核心部分(C部分还待考),但如果以此认为杨文理与特留早有联合则缺乏证据。符合逻辑的结论是二者不谋而合,而且杨在更大层面上是处于不自觉的被特留利用的位置。 根据原著,特留“所描绘的构图并没有因为法律或军事力量而破碎”,换言之,无论是奥贝斯坦、莱因哈特还是克斯拉,都未能发现特留这个跨越一万光年的谋略。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是特留手腕耍得漂亮,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杨文理等伊谢尔伦党在外围坚持武装斗争,极大的吸引了帝国的注意力。杨文理发于外,特留发乎内,素来是冤家对头的二人自发而不自觉的彼此配合着对方的行动。 根据原文“而特留尼西特在经过十年间的螫伏之后,或许就会就任银河帝国的首相也不说不定”加以推断,特留的立宪计划大约需要十几年的时间,而其实现的时间点就在莱因哈特去世后的第九年,该时间点的设定是颇值得玩味的: 以原著中描写的趋势发展下去,9年后的帝国将是什么样子呢?帝国国库内没收的贵族、费沙与同盟资本此时差不多耗尽,巨大的财政危机将要降临;日益军阀化的军官们,在莱死后对王朝的忠诚将进一步滑落;财阀的养成工作大抵完成,一股新的政治力量将出现在帝国的政治舞台上;和平时期的到来将使得文官集团们在帝国中央的地位上升,进而间接意味着特留地位的提升……一句话,以莱因哈特为核心的坚如磐石的绝对君主体制在九年后将破绽百出。 这种局面的形成,与其说是特留一人之功,毋宁说是历史趋势必然结果,特留仅仅是在顺应潮流的同时又加以推波助澜罢了。帝国在九年后,其绝对君主体制将自然而然的难以维持,从而过渡到君主立宪体制。 当然,在原著中特留的计划失败了,但其失败“没有正当的理由”,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感情上的冲击”这种非理性因素的干扰,以正常的历史逻辑,特留本可以获得成功。 特留的失败不仅是他个人的失败,更是立宪制度与立宪集团的失败。特留死后披露出的情报显然包括他生前在帝国政界“一步一步扩展开来的人脉和金脉”,这意味一轮帝国政界大清洗即将到来,帝国军部终于可以对财务、民政尚书等文官名正言顺而不被“视为一种暴行”的来“加以处置”了。 立宪文官派的失势同时意味着制约皇权力量中建设性一派的消失,余下的是破坏性的军阀们,其结果就是帝国步步走向分裂。当然了,罗严克拉穆王朝在名义上仍可能继续存在,整个银河帝国更可能演化为类似地球时代神圣罗马帝国那样的政体——这与倒也与银河帝国的日尔曼属性形成一个奇妙的巧合。 特留那跨越一万光年的华丽谋略失败了,但他离成功是如此的接近。相比之下,尤里安连一个君主立宪的口头承诺也没有得到(“关于制定宪法和设立议会之事,莱因哈特却无法对尤里安有任何承诺。他的说法是会考虑立宪政治的优点,但是却无法给予确定的答覆”《银河英雄传说·梦的尽头》),这再度表明,正太在大叔面前永远是废柴一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