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登陆 注册 搜索 自选风格 论坛状态 论坛展区 我能做什么

>> 人们使用过的和未使用过的各种武器
战争研究论坛讨论区[军事装备] → 神臂弓考辨

  发表一个新主题  发表一个新投票  回复主题 您是本帖的第 726652 个阅读者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树形显示贴子 浏览下一篇主题
 * 贴子主题: 神臂弓考辨 保存该页为文件  报告本帖给版主  显示可打印的版本  把本贴打包邮递  把本贴加入论坛收藏夹  发送本页面给朋友  把本贴加入IE收藏夹 
 涡轮机 男,离线
  
  
  等级:军士长
  文章:116
  金钱:590
  注册:2007-3-17
给涡轮机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涡轮机加入好友 查看涡轮机的个人资料 搜索涡轮机在[军事装备]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涡轮机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楼主
神臂弓考辨
前言  基本史料和问题
     
      《宋史》卷一百九十七,志一百五十,兵(十一),《器甲之制》:
“熙宁元年,始命入内副都知张若水、西上阁门使李评料简弓弩而增修之。若水进所造神臂弓,实李宏所献,盖弩类也。以檿为身,檀为弰,铁为登子枪头,铜为马面牙发,麻绳扎丝为弦。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长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三百四十余步,入榆木半笴。”
    《梦溪笔谈》卷十九《器用》:
“熙宁中,李定献偏架弩,似弓而施榦镫。以镫距地而张之,射三百步,能洞重札,谓之’神臂弓’,最为利器。李定本党项羌酋,自投归朝廷,官至防团而死,诸子皆以骁勇雄于西边。”
     这里的李定就是李宏。
     其余如《宋会要辑稿》《文献通考》《曲洧旧闻》《容斋三笔》《玉海》等史料中,神臂弓的射程作“二百四十步”,如《容斋三笔》卷十六之《神臂弓》:
“神臂弓出于弩遗法,古未有也。熙宁元年,民李宏始献之入内,副都知张若水方受旨料简弓弩,取以进。其法以桑木为身,檀为秢,铁为蹬子枪头,铜为马面牙发,麻绳扎丝为弦。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长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二百四十余步,入榆木半秥。”

      由于宋史是元人根据宋代的文献、档案编纂的,因此,现在人多数认为宋史中的“三百四十步”是“二百四十步”之讹。问题在于,沈括曾亲自参与武器制作的管理,他的记载,分量非同一般。我们后面还会见到,后期的神臂弓,拉力大大缩小,而沈括接触的是早期的神臂弓,洪迈等人却是南宋人士,对神臂弓的变化并未提及,因此,对早期的神臂弓,他们未必明了。那么,神臂弓的射程到底是三百四十步还是二百四十步呢?
      根据这些史料,神臂弓的尺寸非常紧凑,同时性能极为强悍。按宋制,二百四十步合三百六十七米,三百四十步合五百二十米。人们经常拿它和西方的长弓相比,长弓什么性能?弓长达到180~220cm,拉力范围大约350~800N(约35~80kgf),700N拉力,0.58米的做功距离,已经接近长弓的极限了,使用60g的军用箭,以大约45度的大仰角射击,最大射程也不过240米左右[10]。在西方,长弓的威名经久不衰,但和神臂弓相比,性能差距太大。神臂弓的制作工艺早已失传,难免让人们着迷、疑惑、怀疑,很多人根本不相信它有如此强劲,又如此轻巧,认为这些记载“看上去象神话”;因为弩的射击仰角很小,所以240步的射程也根本不信。那么,以当时的技术,神臂弓能够达到这样的性能水平吗?它大概是个什么样子的?
      本文试图证明,使用不同的箭,早期神臂弓的射程可以达到340步或240步,240步更为可信,同时,明确这个射程的含义。为此,按以下的总体思路进行:
1) 我们能确定那些参数?
2) 如果射程是340步(或240步),需要满足那些条件?
3) 这些条件合理吗?按当时的技术、成本等限制,可以达到吗?
4) 如果是,则没有理由否定340步(或240步)的射程。

      我们知道,总体上,宋代的弓弩,制作技艺高超,又很强劲,那么,究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通过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神臂弓,我们可以窥见一斑。
      对于神臂弓这类古代技术装备的研究,复制是非常重要,需要下大力气完成的工作。本文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试图确定神臂弓的重要参数,或者通过推演,将其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为复制提供技术依据。
     有关弓弩性能分析的基本方法,见http://bbs.warstudy.com/bbs/dvbbs/dispbbs.asp?BoardID=7&id=4199&replyID=4199&star=2&skin=,道理并不复杂,但务必先弄清楚,这里不再作详细的解释。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7-23 0:09:53
 涡轮机 男,离线
  
  
  等级:军士长
  文章:116
  金钱:590
  注册:2007-3-17
给涡轮机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涡轮机加入好友 查看涡轮机的个人资料 搜索涡轮机在[军事装备]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涡轮机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

一.神臂弓的弩弓,到底是单体木制还是复合材料制作的?
      按宋史等资料,“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长二尺有五寸”;而按《翠微先生北征录》卷八《治安药石》之《器用小节&#8226;弩制》,神臂弓“角檐长四尺五寸”,按《宋会要》和《玉海》,“弩身通长三尺有二寸,两弭各长九寸有二分,两闪各长一尺一寸七分,弝长四寸,通长四尺五寸八分,弦长二尺五寸”。
      弦长二尺五寸(76cm),应该没有问题,但弩弓长度到底是多少?是“三尺有二寸”,还是“四尺五寸(或四尺五寸八分)”?
     不少人指出,这里“弓之身”有可能指的是弩臂,而不是弩弓,按古时的惯例,应该是这样称呼的。直到明代,《天工开物&#8226;佳兵第十五&#8226;弩》中也有说明:“凡弩为守营兵器,不利行征。直者名身,衡者名翼,弩牙发弦者名机,斫木为身,约长二尺许,身之首横拴度翼…”。但是,弩的性能和弩臂关系不大,为什么《宋史》要特别描述它?神臂弓“以檿为身”,桑木是国人熟知的优良制弓材料,不可能用来作弩臂。从使用的角度看,3尺2寸的弩臂长度也不够合理,《翠微先生北征录》卷八《治安药石》之《器用小节&#8226;弩制》对此有细致的论述。根据这些理由,宋史等史料里的“弓之身”仍应为弩弓。按《宋会要》和《翠微先生北征录》的记载,弩弓长度达到4尺5寸8分或4尺5寸(140cm),而不是3尺2寸(100cm),这样弩弓更容易达到预定的质量(截面尺寸较小),其强劲更容易得到保障。问题是,仅2尺5寸的弦长,何来4尺5寸的弓长?(3尺2寸倒是合理的数值)两者显然是矛盾的;反过来,4尺5寸的弓长,则弦长肯定不止2尺5寸。
      在整个宋朝,神臂弓虽经过一些改变,但主要尺寸应该是稳定的。因此,要同时基本满足宋史中“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长二尺有五寸”,和翠微北征录中“角檐长四尺五寸”及宋会要中弩弓通长“四尺五寸八分”的描述,则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宋史中“弓之身三尺有二寸”,依照前文,是“以檿为身”那部分的长度,加上两弰,才是整个弓长,即四尺五寸,每侧弰长(露出的部分)6寸5分;“弦长二尺有五寸”,也仅指“以檿为身”那部分两端之间的距离,仅是个几何概念,加上两侧的部分才是真正的弓弦长度。这样,我们可以估计,弓弦长度大约100cm;弓长按4尺5寸计算,就是140cm。
      根据神臂弓的弦/弓比,就可以断定它是复合材料制成的。木弩的弩弓形状类似一段圆弧,弦/弓比一般大于0.9,而神臂弓的弦/弓比小于0.8,如果是木弩,只有在快拉满的时候,才能达到这样的弦/弓比。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弓弰,也是复合弓才有的典型特征。
      另一方面,神臂弓的弓长140cm,单体木弩在尺寸如此小巧的前提下,不可能这般强劲。山桑木固然是优良的制弓材料,但其单位质量的储能,只有复合材料的三分之一。神臂弓这样小巧,又如此强劲,弩弓材料一定非同一般。在中国,复合弓的制作至少从商代就开始了,在中国古代一直大行其道,用在神臂弓上是很正常的事情。《翠微先生北征录》卷八《治安药石》之《器用小节&#8226;弩制》中记载,神臂弓“角檐长四尺五寸”,“角檐”二字,同样可以证明其弩弓确实是复合弓。
      因此,神臂弓的弩弓是传统的复合弓,用干、筋、角、胶等材料制作,桑木不过是其中的干材而已,它当然比常见的干材 — 竹 — 要好。从《周礼》中的《考工记》我们可以知道,很早中国人就了解了如何选择优良的干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7-23 0:12:01
 涡轮机 男,离线
  
  
  等级:军士长
  文章:116
  金钱:590
  注册:2007-3-17
给涡轮机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涡轮机加入好友 查看涡轮机的个人资料 搜索涡轮机在[军事装备]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涡轮机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3

二.神臂弓的射击方式
      任何一种弓、弩,当然都能45度左右的初仰角射击,以获得最大射程,但弓弩的实际使用方式一般并非如此。初仰角不同,射程差别很大。因此,要讨论射程,必须在限定初仰角的前提下进行。
      从前面的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二百四十步”,“三百四十步”,“三百步”,这些测试的记录,都有相同点:结果不同,但都很远;最关键的是,目标尺寸都不大。二百四十步合三百七十米,已经非常遥远了,要命中“榆木”、“重札”,非瞄准不可,不可能大仰角射击,除非目标有十米以上的高度,以及相近级别的宽度,或者用大量较小的目标排列成一个很大的方阵,我们难以想象,在玉津园的试射检验会是这样一幅场景。射中单个的“重札”难度太大,可能性最大的是若干“重札”排成一个较小的方阵,比如5×5。同样重要的是,如果是大仰角射击,则末段俯角过大,箭的速度也不快,就难以“入榆木半笴”或“洞重札”。因此,这些射击,都是直接瞄准,初仰角较小。
     神臂弓的瞄准方式和前代的弩有所不同。秦汉时代的弩,箭比较长,就位后箭头伸出弩臂,弩手根据目标的距离,以及自身的经验,在望山上选择适当高度的位置,和簇尖、目标成三点一线。神臂弓的弩箭很短,仅数寸长,按6~8寸计算,就是19~25cm,不可能伸出弩臂,因此必然用箭槽前端口代替簇尖瞄准。这肯定是一个进步,因为同一种箭的长度也会有微小的差别。这样,神臂弓的最大仰角就由望山高度和望山到弩臂前端的距离确定。
      从战国到秦代的弩,望山高度较小,但一直在逐步增加,从最低的3.5cm到秦兵马俑出土弩机的6cm。进入汉代以后,望山高度大幅度增加,根据这一时期的出土文物,达到9~13cm,总体上,早期的略低一些。三国、两晋时代也保持着这样的尺寸。这样,我们可以推测,神臂弓的望山高度大约10cm多一点。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7-23 0:13:42
 涡轮机 男,离线
  
  
  等级:军士长
  文章:116
  金钱:590
  注册:2007-3-17
给涡轮机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涡轮机加入好友 查看涡轮机的个人资料 搜索涡轮机在[军事装备]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涡轮机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4

三.神臂弓的做功距离
     踏张弩的规格多样,但有一点比较稳定,就是开弩时的最终提拉高度,合理的范围大约80~85cm,这样的高度能够比较充分地发挥人的潜能。模拟一下开弩的动作就能发现这一点。
起始高度呢?脚蹬(踏环)大约15cm,弩弓的纵向尺寸也大致相当或略大一点,考虑两者的尺寸有重叠部分,因此,开弩时的起始高度可以降低到35 cm。
      这样,神臂弓这样的踏张弩,做功距离大约40~50cm,最多可以达到50cm左右,这里假定45cm。笔者相信克敌弓就接近50cm。根据《容斋三笔》卷十六之《神臂弓》,克敌弓是神臂弓的改进型,增加了尺寸,据《宋史》卷422《曾三聘传》记载,其射程达到360步,更加强劲。
     我们可以大致估算,45cm做功距离的构成。弦的张角变化大约提供一大半,弦长100cm,一半为50cm,开弩过程结束,假定两侧弦的张角为100~110度,则纵向移动距离28~32cm。做功距离的其余部分,大约10~15cm,由弩弓的变形获得。这些都是正常的数值,可以达到。
80cm的总高度,扣除脚蹬的大约15cm,望山到弩臂前端的距离大致为65cm。因此,最大初仰角大约为10~11度,对应11.5~12.6cm的望山高度。这正是典型的望山高度。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7-23 0:15:16
 涡轮机 男,离线
  
  
  等级:军士长
  文章:116
  金钱:590
  注册:2007-3-17
给涡轮机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涡轮机加入好友 查看涡轮机的个人资料 搜索涡轮机在[军事装备]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涡轮机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5

四.神臂弓的拉力
      这是容易引起争议的地方。
    《宋史》卷一百九十七,志一百五十,兵(十一),《器甲之制》记载:
(政和)三年,诏:“马甲曩用黑髹漆,今易以朱。”是岁,姚古奏更定军器,曩时甲二副,今拆造三副;曩时手刀太重,今皆令轻便易用;曩时神臂弓硾二石三斗,今硾一石四斗。从之,悉下诸路改造。
      二石三斗是拉力?我们看看宋代弩兵的考核标准。根据《宋史》一百九十五,志一百四十八,兵(九),《训练之制》中的有关记录:

    “康定元年,帝御便殿阅诸军阵法。议者谓诸军止教坐作进退,虽整肃可观,然临敌难用,请自今遣官阅阵毕,令解镫以弓弩射。营置弓三等,自一石至八斗;弩四等,自二石八斗至二石五斗,以次阅习。诏行之陕西、河东、河北路。”
  “(庆历)六年,诏诸军夏三月毋教弓弩,止习短兵。又诏:“以春秋大教弓射一石四斗、  弩彍三石八斗、枪刀手胜三人者,立为武艺出众格。中者,本营阙阶级即以次补。”
  “至和元年,诏:‘诸军选将校,武艺钧,以射亲为上。’韩琦又言:‘奉诏,军士弩彍四石二斗并弓箭、枪手应旧规选中者,即给挺补守阙押官,然则排连旧制为虚文矣。请三路兵遇春秋大教,武技出众者优给赏物,免本营他役,候阶级阙,如旧制选补。’奏可。”
  “乾道中,诏弓箭手元射一石四斗力升加三斗,元射一石力升加五斗,弩手元射四石力升加五斗,元射两石七斗力升加八斗,进秩推赏有差。”
  “淳熙间,立枪手及射铁帘格。...诏中垛帘弓箭手一石二斗力十箭,弩手四石力八箭,依格进两秩,各赐钱百缗;弓箭手一石力十箭以上,弩手三石力八箭,各进两秩。”
  “(绍熙)二年,枢密院言:“殿、步司诸军弓箭手,带甲六十步射,一石二斗力,箭十  二,六箭中垛为本等。弩手,带甲百步射,四石力,箭十二,五箭中垛为本等。”
“(元丰)六年,从郭忠绍之请,步军弩手第一等者,令兼习神臂弓”。

       再看《梦溪笔谈》卷三《辨证一》中的记载:
      “钧石之石,五权之名,石重百二十斤。后人以一斛为一石,自汉已如此,“饮酒一石不乱”是也。挽蹶弓弩,古人以钧石率之。今人乃以粳米一斛之重为一石,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今之武卒蹶弩,有及九石者,计其力乃古之二十五石,比魏之武卒,人当二人有余;弓有挽三石者,乃古之三十四钧,比颜高之弓,人当五人有余。此皆近歳教养所成。以至击刺驰射,皆尽夷夏之术;器仗铠胄,极今古之工巧。武备之盛,前世未有其比。”
     《翠微先生北征录》卷八《治安药石》之《器用小节&#8226;弩制》中记载:
      “今欲使弩斗力自二硕至三硕,不许太硬,令久疲之兵易于蹉蹋…”

       可见宋代弩的拉力非常惊人,特别是北宋时期。弩兵考核标准很高,要求高的,多数在4石左右。王增瑜先生在《宋朝兵制初探》中讨论过这个问题。1宋斤为633g,按《梦溪笔谈》中的记载,测试弓弩拉力,1石按92.5宋斤计。韩琦曾说“今之试武艺,弓弩惟务斗力多,而不求所射疏密,…,乃军中之戏”,批评只求开弩力大,不求射击准确,训练不求实艺;《梦溪笔谈》中的记载也说明宋代弓弩的拉力惊人,蹶弩记录达到9石(沈括这里换算可能出了错误,‘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只能是120宋斤的‘石’。后面的几个‘石’,考虑和古人的对比,都应为120宋斤;或者都是92.5宋斤,但和古人对比的倍数错误,这里不多讨论),沈括自己也很自豪。而南宋华岳的说法,弩的的拉力限制在2~3石,目的是让“久疲之兵”也能顺利拉动。看来宋代弩的拉力确实很大,并非史料夸张。
      神臂弓素以强劲著称,不可能只有2石3斗拉力,这样的弩,也不可能在当时“最为利器”,而后期降到1石4斗,更不可能。‘步军弩手第一等者,令兼习神臂弓’,同样说明神臂弓的强劲。《会编》卷215《征蒙记》记载,宗弼曾说,宋朝武器,“大妙者不过神臂弓”,而1石4斗才82kg,以踏张弩的标准衡量,实在太弱,绝不可能“大妙”。
      那么,结论只有一个,测试拉力时,用2个硾。如果按常规,重物挂在弦上,则两硾并列或硾上下设钩,上钩挂弦,下钩挂另一硾;或者,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倒过来,即弩弓由弦挂好,在弓上挂两个硾。这样,拉力为4石6斗,约合269kg。这确实太强,后期降低到二石八斗(164 kg)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直到由于抗金作战的需要,出现更加强劲的神劲弓和克敌弓等,但拉力恐怕顶多也就是大致恢复到早期神臂弓的水平。
      为什么要两个硾?强壮的弩兵可以开4石6斗的强弩,但两个测试者未必能挑得动270kg的重硾,分成两个,就比较容易操作。这是笔者的看法。
      两个硾还可以有另外的作用。箭上有木羽,特别是水平木羽,所以弩臂上的箭槽是很浅的,深度必定小于箭杆半径。箭槽有一点导向作用,但不强。为保证箭沿着箭槽飞出,保证精度,弩弓两侧的平衡非常重要,在弓的双弰上挂硾,观查弓的变形,可以帮助确定弩弓两侧是否平衡。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7-23 0:18:20
 涡轮机 男,离线
  
  
  等级:军士长
  文章:116
  金钱:590
  注册:2007-3-17
给涡轮机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涡轮机加入好友 查看涡轮机的个人资料 搜索涡轮机在[军事装备]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涡轮机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6

明天出差,过些天再把剩余的写完发出。
    请多提宝贵意见!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7-23 0:21:44
 坦能堡 男,离线
  
  
  头衔:飞奔的灌汤包
  等级:中校
  文章:1189
  金钱:4159
  门派:毛皮动物联合工会
  注册:2003-9-19
给坦能堡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坦能堡加入好友 查看坦能堡的个人资料 搜索坦能堡在[军事装备]的所有贴子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7

这叫什么“考辨”?完全一堆糨糊……

你用石斗斤直接合kg而得出的巨大拉力,去推证步直接合m得出的可怕射程,显然完全无价值的论证过程,更不要说所用资料还是同源的。

后面突然冒出的“两个锤”又把已经不可能的数值乘倍,唯一理由只是你自己觉得原来的数值不够强劲。“分成两个,就比较容易操作”真是败给你了,类似砝码的原理老祖宗早在先秦就懂得用了吧……照你这么说,分成5个不是更好操作?所以乘5倍怎么样,更强劲哦。

所以呢,虽然我们说按《宋史》给的数据直接换算的话,表明宋代招募了一些体力是人类2倍的牛头人担任弩兵,因此数据不可信;而你的结论则是说2倍还不够,要4倍才够强劲,那只好找些魔像了。



铁口直断!!神~算~包~~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7-23 1:16:12
 numenor 男,离线
  
  
  等级:中士
  文章:67
  金钱:404
  门派:甲壳动物联军
  注册:2007-7-17
给numenor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numenor加入好友 查看numenor的个人资料 搜索numenor在[军事装备]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numenor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8

其他的“论证”毫无意义不作驳斥了,这里说一下拉距。拉距等于或略短于箭长,因此......
《翠...》记载 “桩牙里一尺八寸,葫芦头四寸,镫二尺,桩长二尺三寸,角檐长四尺五寸” ------箭长、拉距约50+厘米,弓长约140厘米。
《宋史》记载  “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长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长数寸”------箭长短于30厘米,弓长100厘米,弦长约77厘米。

宋弩从记载看是种向厚身弩发展的过度类型,箭长从秦汉时代的70厘米左右缩短到50多厘米,后又缩短至不足30厘米,改用踏环单足踏张而不再是早先的双足站在弩弓上踏张。这些都是厚身弩的特征。把宋弩简单理解为普通弓的加强版是大错!

事实上这一现象同时发生在欧洲,11-12世纪的欧洲弩与中国早期弩一样,拉锯和普通弓箭没差别,12世纪后期,弩的拉踞逐渐变短,并同样出现了供单足踏张的踏环。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7-24 0:40:41
 newavatar 男,离线
  
  
  等级:少尉
  文章:324
  金钱:1765
  门派:土拨鼠自由解放阵线
  注册:2004-3-1
给newavatar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newavatar加入好友 查看newavatar的个人资料 搜索newavatar在[军事装备]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newavatar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9

我看魔像还不成,宋军直接上泰坦好了,什么女真铁浮屠,西夏铁鹞子,蒙古怯谢统统算个P。。。。

相信古书那些数据的人,很容易认为中国古代自从秦汉时代就装备了后装线膛枪甚至机枪,只是他们怎么也解释不了为什么战争方式没在2000年前就变成一次大战的样式,也理解不了为什么我们这块神奇土地的军队到了1840年被装备滑堂枪的英军打得屁滚尿流。

恩都怪蒙古人一入侵弄得祖宗技术失传了,只是装备后装线膛枪的祖宗怎么连蒙古蛮族都打不过。。。。

本来还是有点期待看看这位机械专业的仁兄是否有什么新东西,没想到。。。。。这明显是先确定结论再找论据嘛。



欢迎大家拜访俺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266584963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7-24 0:46:53
 numenor 男,离线
  
  
  等级:中士
  文章:67
  金钱:404
  门派:甲壳动物联军
  注册:2007-7-17
给numenor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numenor加入好友 查看numenor的个人资料 搜索numenor在[军事装备]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numenor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0

“问题是,仅2尺5寸的弦长,何来4尺5寸的弓长?”

这么简单都想不明白?这是沿着弓量的。1.2米的土耳其弓弦长仅70厘米左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4 0:48:20编辑过]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7-24 0:47:37
 numenor 男,离线
  
  
  等级:中士
  文章:67
  金钱:404
  门派:甲壳动物联军
  注册:2007-7-17
给numenor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numenor加入好友 查看numenor的个人资料 搜索numenor在[军事装备]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numenor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1

“神臂弓的弩箭很短,仅数寸长,按6~8寸计算,就是19~25cm,不可能伸出弩臂,因此必然用箭槽前端口代替簇尖瞄准。”

──弩箭合用随弦至檐,更放镞,出檐一寸,不得太长。《翠》

“《翠微先生北征录》卷八《治安药石》之《器用小节&#8226;弩制》中记载,神臂弓“角檐长四尺五寸”,“角檐”二字,同样可以证明其弩弓确实是复合弓”

断章取义。
——夏暑之月,梅雨蒸润,筋角易脱,则用木弩。秋冬之月,风色严冷,木索重滞,则用角弩。《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4 1:02:31编辑过]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7-24 1:01:45
 newavatar 男,离线
  
  
  等级:少尉
  文章:324
  金钱:1765
  门派:土拨鼠自由解放阵线
  注册:2004-3-1
给newavatar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newavatar加入好友 查看newavatar的个人资料 搜索newavatar在[军事装备]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newavatar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2

扯远点,印象中lor里面好像说古代numenor/gondor人使用了钢制长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5 21:00:19编辑过]



欢迎大家拜访俺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266584963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7-24 5:35:54
 numenor 男,离线
  
  
  等级:中士
  文章:67
  金钱:404
  门派:甲壳动物联军
  注册:2007-7-17
给numenor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numenor加入好友 查看numenor的个人资料 搜索numenor在[军事装备]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numenor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3

以下是引用newavatar在2007-7-24 5:35:54的发言:
扯远点,印象中lor里面好像说古代numenor/gondor人使用了钢制长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5 21:00:19编辑过]



好象没有看到啊不过以钢做基干弓架的弓确实存在。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7-28 3:59:42
 斯多克芒 男,离线
  
  
  等级:少尉
  文章:226
  金钱:1155
  注册:2006-8-21
给斯多克芒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斯多克芒加入好友 查看斯多克芒的个人资料 搜索斯多克芒在[军事装备]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斯多克芒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4

按我说,根据人的体能,张力200公斤出头的弩倒也不算什么怪事。只不过发射速度和持续能力两项不佳而已。根据汉简和宋代的标准,张强弩约180公斤这个数字始终保持,应该不是虚构。
   楼主辛苦,虽然文章本身并不完善,但是发在别处,应该会获得一片赞扬之声,呵呵。不如去开辟新领地吧。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8-4 17:03:03
 涡轮机 男,离线
  
  
  等级:军士长
  文章:116
  金钱:590
  注册:2007-3-17
给涡轮机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涡轮机加入好友 查看涡轮机的个人资料 搜索涡轮机在[军事装备]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涡轮机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5

坦能堡:

     这笑话以前出过。有人问我,干吗2个?来个‘三羊开泰,四…’岂不更好?我回答说,3个锤?早期神臂弓的拉力超过400kg?玩笑开大了吧!对我来说,早期400kg那是瞎扯,后期82公斤也不可能,因此2个锤是唯一合理的选择。
      从另一个角度看,考虑同时期弓弩的最大拉力:有9斗的弓,同时有3石的弩;那么,有1石4斗的弓,出现4石6斗的弩就是合乎逻辑的。这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两种不同的练兵思想。
     根据目前已有的史料,可以判断,对于少量的精锐部队或优秀士兵,在训练中,开4石多拉力的弩是可以做到的,但在战场上,各种复杂的实际因素,容易造成临敌不能张的窘况,因此,早期的神臂弓虽然威力巨大,但实用性并不好,倒是后期的神臂弓,拉力减少后,成为真正的利器,屡立战功。这里写出来,并不代表我认为4石6斗的弩是曾经大量装备的武器,那当然不可能,我只是希望对早期和后期的神臂弓作一个比较全面的考察而已,而数量较大,真正发挥作用的,当然是后期的神臂弓,它的性能,后面也会分析。
      资料同源?不。其它的暂且不提,我说过,沈括的记载,份量非同一般,而且他确实见证过早期的神臂弓。‘射三百步,能洞重札’,‘最为利器’,这些你怎么看?其实洪迈也真的考察过后期的神臂、克敌,并不仅仅是资料同源。还有《翠微北征录》,都是可以互相印证的。
      尽量增加拉力?接着看下文吧,没那么简单。要是木弩,同样的拉力和做功距离,想达到这么强的性能?门都没有。它是角弩,而且复合材料的潜力也挖掘得相当充分,这才是它真正高明的地方。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8-5 0:04:36
 涡轮机 男,离线
  
  
  等级:军士长
  文章:116
  金钱:590
  注册:2007-3-17
给涡轮机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涡轮机加入好友 查看涡轮机的个人资料 搜索涡轮机在[军事装备]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涡轮机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6

Numenor:

     你把时间弄倒了,《翠微北征录》记录是南宋时期的神臂弓,宋史中的那些话记录的是北宋的早期神臂弓。
     弓长3尺2寸?《宋会要》中的描述你看过吗?‘弓身通长三尺二寸…通长四尺五寸八分’ ,明白没有?你以为‘身长’就是弓长?整个宋朝,神臂弓从出现开始,它的尺寸就基本没有变化过,弓长都是四尺五寸左右。
     拉距等于或略短于箭长?对神臂弓?做功距离才20cm 的踏张弩?!
     ‘这么简单都想不明白?这是沿着弓量的’,还真有理了,你画个图看看吧!简单一点,就考虑个半圆吧!弓/弦比是多少?仅2尺5寸的弦长,如果弓长有4尺5寸,那弓要弯成什么样了!提这样的问题,你让我怎么看你?
     还什么‘断章取义’!我说伙计,这几段,你根本没看懂啊!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8-5 0:06:37
 涡轮机 男,离线
  
  
  等级:军士长
  文章:116
  金钱:590
  注册:2007-3-17
给涡轮机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涡轮机加入好友 查看涡轮机的个人资料 搜索涡轮机在[军事装备]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涡轮机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7

五.神臂弓的箭和弓弦,能量转换效率
      神臂弓的箭很短,数寸而已,1宋寸为3.06cm,按6~8寸计算,就是18.4~24.5cm。
要达到很远的射程,有两种可能,一是箭重量较轻,横截面积也相应减小,箭的长/截面直径比例和普通的箭相当或略粗壮一点,但不可能和普通的箭一样粗,否则空气阻力太大,速度衰减很快,射程也会大大缩短;二是箭的粗细和普通弓箭相当,但更重一些。细而重是做不到的,粗而轻的箭设计不合理,速度衰减太快,都不可能。
     4石6斗,弩有这么大的拉力,不难估算弦上的张力,考虑到拉力最大、最危险的是弓弦释放后绷直的瞬间,这时的拉力比张弩时更大,这样,麻绳制作的弦直径应达到8mm左右。如果是轻而细的箭,两者怎么配合呢?可以增加木制尾部的直径到9mm以上,但这样飞行阻力较大,不行,那么,则只有依赖垂直尾羽,弦推动尾羽而推动箭。从弩臂上平面计,垂直尾羽的高度要达到6mm以上,弦释放后,仍可能顺利推动箭飞出,关键还是弩弓两侧的平衡。如果是粗而重的箭,则尾部直径达到9mm以上,假定箭槽深3mm,箭槽以上的高度达到6mm以上,就可以用8mm直径的弓弦直接推动。
     4石6斗拉力,45cm的做功距离,140cm的弓长;另外,可以估计弩弓质量大约有800~900g,后面会说明原因。我们估计弩的能量转换效率和箭的初速度。

1) 用重而粗的箭。如果射程是240步,则必定是用重而粗的箭。保守地估计,这样的弓,大致可以使50g/60g的箭分别获得119 ~113.5 m/s的初速度,这是根据估算的弓的能量转换效率得到的,用重一点的箭,效率要高一些。我们先考虑50g的情形,原理可参阅[10]。
      弓的效率可以写为
                η = m/(m+kM)
      其中,m为箭的质量,M为弓的质量(严格说来还包含弦的部分质量),k为等效质量系数。
      估算能量转换效率,关键是确定合理的等效质量系数k,长弓的数值范围是0.03~0.07,典型值为0.05,除了弓本身的因素外,箭非常重时,k将有所增加,反之,箭很轻时,k也会明显减少,在常用的箭重范围内,k是稳定的。上面的式子很容易理解。箭释放的过程中,弓的两侧和弦也加速运动,它们的动能无任何用处,因此,箭越重,弓越轻(弦也一样),质量越集中在中部,则效率越高。一般地,复合弓两端有弰,对效率是不利的,用短而轻的弓弰,就更为合理。由于缺乏详细可靠的神臂弓的弩弓图样,因此,数值不易准确确定,这里取较为保守的0.06,弓的质量850g,则弩的效率可以达到大约0.5。
      另一方面,复合弓的拉力-距离曲线是上凸的,并不等同于弹簧,知道拉力和做功距离后,做功也不易准确计算,但我们知道,做功系数和弓的初紧程度有关,从神臂弓的弓弦比就可以知道张得很紧,做功系数应达到1.2,则做功大约713J。50g的箭,119m/s的初速度,则动能354J。这样,弩的实际效率就同样是0.5,不超过可以达到的数值。

2)用轻而细的箭。如果射程是340步,则必定是用轻而细的箭。后面我们会看到计算的例子。用同样的方法,可以估算,20/25/30g的箭分别获得的初速度。只是,这时k值将明显减少,取0.04比较合理。

这些计算有些保守,后面我们将看到,如果取k = 0.05,就可以考虑70g的箭。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8-5 0:11:08
 涡轮机 男,离线
  
  
  等级:军士长
  文章:116
  金钱:590
  注册:2007-3-17
给涡轮机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涡轮机加入好友 查看涡轮机的个人资料 搜索涡轮机在[军事装备]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涡轮机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8

七.箭的飞行过程的简单分析
      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根据箭的质量、初速度、仰角,和假定的空气阻力系数,可以得到箭的速度和行程与时间的关系,就可以判断能否达到预定的射程。我们来看一下,神臂弓是否能达到340步(520米)或240步(367米)的射程,需要什么条件。
      空气阻力依据通常的模型计算,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射击初仰角按10.5度计算。

1. 用重而粗的箭,射程240步
      由于初仰角较小,因此可以对问题进行简化。在飞行的前半段,重力有微小的减速作用,而在后半段有微小的加速作用,从分析射程的角度看,加速、减速作用都很小,两者大小相近,方向相反,相互抵消,因此可以忽略。这样,问题就大大简化了。
总行程呢?初仰角10.5度,射程370米,那么,轨迹长度必定略小于370/cos(10.5°)=376米。我们就保守一点,让箭飞行376米。
      箭的飞行可以理解成有空气阻力的仰角为10.5度的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组合。自由落体的行程为370*tan(10.5°)=68.6米。保守地考虑,则飞行过程需要在3.74秒内完成,否则没达到370米的射程箭就掉到地上了。实际时间会稍长一点,因为这里箭的落体过程中没有考虑水平尾羽的滑翔作用。尾羽的作用就是稳定飞行方向,阻碍飞行方向的任何变化,当然包括阻碍箭的飞行方向向下变化,从而飞行时间有所增加。
      另外,箭的质量分布也有一点影响,一般地,质心靠前,则飞行更平稳,但射程略有下降;质心靠后则相反。这里暂不考虑。
      这样,问题就简化成能否,以及如何在限定的时间3.74秒沿水平直线飞行376米。
      剩下的计算就很容易了,假定一个空气阻力系数后,通过一个最简单的微分方程,就可以得到需要的结果,需要做的,就是得到合理的阻力系数,让行程等于376米。
       
下表是一个例子。
箭重m=50g,初速度v0=119m/s,阻力系数 c=4.37E-5,则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为

时间 0 1 2 3 3.74
速度 119 107.8 98.5 90.7 85.7

       3.74秒后的行程376米。阻力系数要通过二分法,反复试算得到,实际上几次就可以了。

      我们知道,长弓用的箭,箭杆直径半英寸(12.7mm),阻力系数大约1E-4。假定弩箭头部冠的尺寸和箭杆直径的比例与普通箭相同,根据阻力系数,可以知道箭杆直径大约8.4mm。箭重50g,金属部分大约11cm长(先不考虑尾端截面缩小的部分),约占总长的一半。
      以上的计算,是假定箭的头部有冠,还有一种可能,箭的头部是较简单的圆锥型,类似于卷笔刀削过的铅笔,这是一种最原始的形式。这样,箭杆比上面的结果还要粗一点,但迎风面积不变。
      末速度85.7m/s,有这样的速度,末动能184J,与前面提到的长弓相比,大了几倍,俯角也不过15度左右,因此穿甲能力强多了,‘入榆木半笴’是当然的。用合适的簇尖,完全可能达到这样的穿甲能力。

      再看一个例子:
箭重60g,初速度113.5m/s,阻力系数 3.8E-5,则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为

时间 0 1 2 3 3.74
速度 113.5 105.9 99.2 93.4 89.5

箭的直径7.8mm,金属部分长约15 cm。

      需要指出,初仰角增加0.5度,则和10度相比,射程大约可以增加10米,和箭杆直径减少0.6mm的效果大致相同(迎风面积同步减少),或者,可以抵消箭杆直径增加0.6mm的影响。同样,如果初仰角是11度,则箭杆直径的结果再增加0.6mm。
      为了追求使用效率,早期神臂弓的实际使用距离一般为120步,大约185米,因此末速度很快,只要簇尖尖锐,则命中目标就是洞穿,铠甲基本没用,杀伤力极大。
      由于计算有些保守,箭的直径还要略微大一点,可以估计,实际直径大约9~10mm,和弓通常用的箭粗细相当,不过要短得多。但是对于60g 的箭,7.8mm的计算结果还是有些勉强。
      
      但是,等效质量系数取0.06相对保守,如果是0.05,则考虑箭重60g,结果如下:
      例子3:
      箭重60g,初速度118m/s,阻力系数 5.0E-5,则结果为
时间 0 1 2 3 3.74
速度 118 107.4 98.6 91.1 86.3

箭杆直径9.0mm,金属部分长约12cm。

例子4:
箭重70g,初速度112.5m/s,阻力系数4.1E-5,则结果为

时间 0 1 2 3 3.74
速度 112.5 105.5 99.4 93.9 90.3

箭杆的直径8.1mm,金属部分长约17cm。

因此,60g左右的箭重可能性较大。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8-5 0:19:13
 涡轮机 男,离线
  
  
  等级:军士长
  文章:116
  金钱:590
  注册:2007-3-17
给涡轮机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涡轮机加入好友 查看涡轮机的个人资料 搜索涡轮机在[军事装备]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涡轮机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9

2. 另一种可能:轻而细的箭,射程340步,飞行时间4.43秒。

20g的箭,阻力系数2.2E-5,结果如下:

时间 0 1 2 3 4 4.43
速度 162 137.5 119.4 105.6 94.6 90.5

4.43秒后的行程529米。箭杆直径6mm。

   25g的箭,阻力系数2.37E-5,结果如下:
时间 0 1 2 3 4 4.43
速度 155 135.1 119.8 107.6 97.6 93.9

箭杆直径6.2mm。

30g的箭,阻力系数2.35E-5,结果如下:
时间 0 1 2 3 4 4.43
速度 148 132.6 120.1 109.8 101.1 97.8
箭杆直径6.2mm。

     这几种情况下,箭的金属部分依然较长,10cm左右。
     因此,10~11度初仰角,用重箭,射程只能达到240步,但末动能更大,穿甲能力更强。箭的迎风面积至少为10mm直径的圆,尾部直径可能是9~10mm,可以直接用弓弦推动。如果要达到300步,则仰角要达到15度左右,瞄准就需要17cm高的望山,但没有任何文献和出土实物支持这么高的望山。如果是这样的箭,沈括记载的试射中,射手的视线就比望山顶部还高,瞄准有一些难度,那么,这应当是一个有丰富经验的职业射手。另外,如果射程是240步,并且和300步用的是同样的箭,则可以推断,‘入榆木半笴’比‘洞重札’需要更大的动能。
这两种箭都存在吗?还是只有一种?历史文献记载和实物都很少,应该是重箭的可能性大。

      因此,根据神臂弓的性能,可以得到结论,以10~11度左右的仰角射击,可能性最大的,是用重箭,60g左右,迎风面积大约为直径10mm的圆,射程为240步。
     前面提到,沈括管理过武器的生产,亲眼见证过早期的神臂弓,他的描述,当然分量极重。因此笔者相信,早期神臂弓240步射程的记载是可信的。至于弩弓,长度是4尺5寸,性能完全可以达到需要的水平,850g的质量,则弩弓的平均截面积不过7~8cm2,并不粗壮。
     顺便提一下,根据文献[10]中的公式,很容易计算,如果用60g的重箭,初速度113.5m/s,阻力系数3.8E-5,或者,初速度118 m/s,阻力系数5.0E-5,如果神臂弓以45度左右的大仰角射击,则射程可达到800米左右,非常惊人。当然,实际上弩一般不是这么用的,这个结果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神臂弓的能力。
     根据以上的计算,我们可以大致分析克敌弓360步射程的含义。只有两种可能:使用轻而细的箭,20余g,箭杆直径约6mm;或者用60g左右的重箭,箭杆直径约9~10mm,初仰角较大,15度以上。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8-5 0:23:15
 涡轮机 男,离线
  
  
  等级:军士长
  文章:116
  金钱:590
  注册:2007-3-17
给涡轮机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涡轮机加入好友 查看涡轮机的个人资料 搜索涡轮机在[军事装备]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涡轮机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0

八.后期的神臂弓

      前文提到,早期神臂弓拉力太大,作为军队中配备一定数量的武器,4石6斗拉力确实太强,不便使用,在战场上容易形成临敌不能张的窘况。因此神臂弓在后期经过改动,拉力减小到2石8斗,合164kg。
      拉力减少,弩弓变轻,能量转换效率有所提高,但同一系列的复合弓增减拉力,主要通过增减牛筋的数量,(木)干、角的质量变化不大,弓的总质量变化也不太大,保守一些,大约减低到650g,储能利用率有所降低。实际弩弓可能比这轻一点。这样,可以估算,箭重60g,阻力系数5.0E-5(箭杆直径9mm),则后期神臂弓的射程就应当是270米左右(望山高度不变,10.5度初仰角),初速度97 m/s,末速度77m/s,依然非常强劲。考虑其实际使用距离一般从百步(153米)开始,因此杀伤力依然很大。具体结果见下表。

时间 0 1 2 3 3.25
速度 97 89.7 83.5 78.1 76.8

      这个计算过程也需要迭代。先假定射程,得到飞行时间,由飞行时间得到行程,和假定值比较,然后重复该过程,直到两者吻合。
     
     如果以45度初仰角射击,则射程超过600米。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8-5 0:29:35
 坦能堡 男,离线
  
  
  头衔:飞奔的灌汤包
  等级:中校
  文章:1189
  金钱:4159
  门派:毛皮动物联合工会
  注册:2003-9-19
给坦能堡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坦能堡加入好友 查看坦能堡的个人资料 搜索坦能堡在[军事装备]的所有贴子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1

有些人总以为加上“精选”、“精锐”之类的修饰语,就能把人类凭空变成熊……

古籍记载的弓弩性能,核心问题就是如果按照字面意义去换算度量衡,得出的公制数据是否可信,横向对比时如果远远高出一般水平,是夸大还是换算标准有误,而你的计算避开了这个问题,用大的没边的拉力去印证大得没边的射程和威力,除了满足“俺们当年世界第一”的虚荣心,毫无意义。通篇都是空中楼阁,毫无依据,纯粹是为了造出你心目中的盛世强兵,硬凑出来的数据。比如你那“两个锤”,除了符合你自己心目中的“应该”有多么大的拉力,可有任何依据?没有依据凭空猜测有何价值可言?凭空说两个并不比说十个八个更可信,所以不同的人都看出了同个问题,用归谬法反对你的话也如出一辙。

所谓“射三百步,能洞重札”之类的记载,很显然根本就不能按照1步约1.5米这种方法来换算,石斗斤直接换算公制的问题更明显。有人说了,在没有考古证据提供确凿的解释之前,我们只能先按照古籍记载的数据进行换算,这就使得很多人坚定不移的相信许多牛头人使用了性能远超AK47的弩在古代中国军队中服役,然而在这种战场中作战的军队,使用的盔甲的防护能力却相当薄弱,就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于是就产生出藤甲纸甲防护能力远超全身板甲的理论了。这类分析方法前提错误,结论当然不可能正确。

比较能令人采信的方法,是参照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同类武器的性能和使用模式。首先认定一个公理,即不管那个民族,人类的能力是大致相近的:中国兵可以精选,英国兵也可以精选,中国士兵能用的武器,拿给意大利兵也不至于太吃力,人家用70-80kg拉力的,中国的也应该不会差太远,90kg可以采信,270kg就过分了,人家有的弩拉力大到必须用齿轮曲柄去开,你的弩没这套东西就说明拉力要小得多;第二,冷兵器时代不存在压倒性技术优势的武器装备,你会做的东西,你的邻居多半也会,有时可能质量差一点,也差不到太远,这个原理其实一直到核武器时代都是适用的;第三,武器性能会深刻的影响到战术使用模式,进而影响军队编组的变化,反过来也可以根据军队编组和战术模式,来判断这个时代是否有超强力远程投射武器加入战场,这个要说起来就很长了,不过结论很明显:看不出有这种迹象,换句话说,那个时代的弩,并没有你梦想的那么强,否则战场景观会有很大不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6 2:03:13编辑过]



铁口直断!!神~算~包~~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8-6 1:42:12
 正版松鼠妖 男,离线
  
  
  头衔:乌龙茶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637
  金钱:10003
  工作量:12758 points
  门派:毛皮动物联合工会
  注册:2002-4-23
给正版松鼠妖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正版松鼠妖加入好友 查看正版松鼠妖的个人资料 搜索正版松鼠妖在[军事装备]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正版松鼠妖  访问正版松鼠妖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2

某些人尊古攘夷的基础泰半是没看过西夷古代大的没边的数字,比如长弓手一箭击中一英里以外的骑士,波兰大牛勇士徒手折断双手大剑什么的……
300步,才450米,算老几,一英里合1600米了……赶上前膛炮了



需要再多一点运气啊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8-6 10:26:49
 hhssldx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627
  金钱:12309
  工作量:470 points
  门派:毛皮动物联合工会
  注册:2005-7-28
给hhssldx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hhssldx加入好友 查看hhssldx的个人资料 搜索hhssldx在[军事装备]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hhssldx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3

本来是不便插嘴,偶然翻到这个帖子
http://www3.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38405.shtml
帖子内容是一样的,发帖者应该就是楼主,帖子里有人对那两个硾产生质疑,LZ在15楼指的就是他吧。看下去发现laminin也在这帖子里帮腔,因为你们的思维逻辑过于相似,难免让人产生一些联想,我猜测你该不会就是laminin的马甲吧?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8-6 17:26:53
 numenor 男,离线
  
  
  等级:中士
  文章:67
  金钱:404
  门派:甲壳动物联军
  注册:2007-7-17
给numenor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numenor加入好友 查看numenor的个人资料 搜索numenor在[军事装备]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numenor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4

以下是引用涡轮机在2007-8-5 0:06:37的发言:
Numenor:

      你把时间弄倒了,《翠微北征录》记录是南宋时期的神臂弓,宋史中的那些话记录的是北宋的早期神臂弓。
      弓长3尺2寸?《宋会要》中的描述你看过吗?‘弓身通长三尺二寸…通长四尺五寸八分’ ,明白没有?你以为‘身长’就是弓长?整个宋朝,神臂弓从出现开始,它的尺寸就基本没有变化过,弓长都是四尺五寸左右。
      拉距等于或略短于箭长?对神臂弓?做功距离才20cm 的踏张弩?!
      ‘这么简单都想不明白?这是沿着弓量的’,还真有理了,你画个图看看吧!简单一点,就考虑个半圆吧!弓/弦比是多少?仅2尺5寸的弦长,如果弓长有4尺5寸,那弓要弯成什么样了!提这样的问题,你让我怎么看你?
      还什么‘断章取义’!我说伙计,这几段,你根本没看懂啊!
 



宋史成书于元代。 

“做功距离才20cm 的踏张弩?”
=============
很奇怪吗?自己去看看14世纪欧洲踏张弩。

“如果弓长有4尺5寸,那弓要弯成什么样了!”
==============
很奇怪吗?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上图的最上面是张摸卧尔帝国时期的钢胎反曲弓。


“这几段,你根本没看懂啊”
====================
是啊,想必您又有独到的理解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6 22:56:42编辑过]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8-6 22:51:18
 斯多克芒 男,离线
  
  
  等级:少尉
  文章:226
  金钱:1155
  注册:2006-8-21
给斯多克芒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斯多克芒加入好友 查看斯多克芒的个人资料 搜索斯多克芒在[军事装备]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斯多克芒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5

我也搜索了一下,貌似laminin就是楼主本尊。考虑到他喜欢制造马甲的特性,这倒也不足为奇。
  不过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即使是希特勒来上网发帖子,也该就事论事,说说就算了。如果他犯规,自然有斑竹罚他。
  说说这篇文章,其实还是很用心的,只不过主题极其强烈的先行,以至于论据和论证都大大逊色了。
  神臂弓说起来它的形制和材质在记载方面都是比较清楚的,复原不难。从史书的记载看它的外形和欧洲同时期的弩很类似,如果没有什么很特别的原因,那么性能当然也会相似。至于这特别的原因,不外乎木材质地和箭镞特性而已。可惜这两项我也没有发现什么足够支持楼主证据的地方。
  我貌似从前说过多次,用词要准确。复合弩弓就是复合弩弓,而不是什么“复合材料”的弓身,乱用术语是个很坏的毛病。更何况,从古书记载来看,神臂弓也根本不是复合弩弓,而是典型的木弩呢。
   如果研究历史的时候,不是用审慎的态度和对材料的尊重,而是因为自己的希望而随意解释史料,乃至完全虚构,那就太不行了。
    顺便说一下,在没有相反的证据前,相信古书,这似乎不是楼主的发明,邢天应该是始作俑者。无论如何这个论调的害处实在很大,尤其在技术史研究方面。简单点说,这会使一切的严肃的考证,实际上都无法进行了。
    最后好奇地借地方问个问题。在经过现代试验和复原研究之后,通常认为罗马的大型弩炮可以具有怎样的性能?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8-7 22:37:55

本主题贴数212,分页: [1] [2] [3] [4]... [9]

管理选项锁定 | 解锁 | 提升 | 删除 | 移动 | 固顶 | 总固顶 | 奖励 | 惩罚 | 发布公告

Powered by:Dvbbs Version 6.0.0 (战争研究修改版)
Copyright ©2000 - 2002 AspSky.Net , 页面执行时间:281.25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