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登陆 注册 搜索 自选风格 论坛状态 论坛展区 我能做什么

>> 战争史上的著名将领
战争研究论坛讨论区[将军统帅] → [转帖]纵论拿破仑战争时代的各国名将

  发表一个新主题  发表一个新投票  回复主题 您是本帖的第 8064 个阅读者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树形显示贴子 浏览下一篇主题
 * 贴子主题: [转帖]纵论拿破仑战争时代的各国名将 保存该页为文件  报告本帖给版主  显示可打印的版本  把本贴打包邮递  把本贴加入论坛收藏夹  发送本页面给朋友  把本贴加入IE收藏夹 
 投笔从戎 男,离线
  
  
  头衔:SCJP+SCJD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418
  金钱:10142
  工作量:58745 points
  门派:毛皮动物联合工会
  注册:2001-10-29
给投笔从戎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投笔从戎加入好友 查看投笔从戎的个人资料 搜索投笔从戎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投笔从戎 访问投笔从戎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楼主
[转帖]纵论拿破仑战争时代的各国名将
纵论拿破仑战争时代的各国名将

顾剑


那个时代的将军与现代不同,更讲究个人的勇气,品质,和骑士气概。

先说法军元帅。1806年拿破仑称帝时封了18位帝国元帅,马塞纳,达武,缪拉,拉纳,朱诺,奥热罗,贝尔纳多特,内依,苏尔特,贝尔蒂埃,贝提埃,马尔蒙等都是,这些人同时都封公爵。后来9年的战事中陆续又封了一些元帅,象麦克唐纳,乌迪诺,格鲁西等,总共有多少元帅我手边也没有立时可查的资料,不象纳粹26名元帅我睡觉都能倒背出来。大概总是20多位吧。

这些人中评家褒贬不一,大致获赞扬较多的总有达武,马塞纳,拉纳,缪拉。我个人欣赏达武,贝尔纳多特和马塞纳。我评判的标准是拿破仑不在的时候独立作战的能力和战绩。因为拿破仑是数百年不出的军事天才,法军将领大多数只要充分领会,积极执行他的意志就好打胜仗,拿破仑提拔将领也偏重听话型的。

达武是最能独当一面的。他30出头就受封元帅,是最年轻的法国元帅。最能体现他能力的是对普鲁士一战。奥斯特里茨"三帝会战"法军大胜之后,普鲁士对法宣战,拿破仑麾兵分进合击希望捕捉普军主力击破之。双方都不清楚对方主力所在,结果是拿破仑"大军团"主力在耶拿遭遇了普军前锋,误以为是普军主力,各军紧急收拢,从行进中投入战斗,痛快淋漓地吃掉对手,但法军中独独缺了达武的第三军。却原来达武行进途中遭遇了真正的普军主力和后卫5万人,不但普王御驾亲征,而且总司令不伦瑞克公爵和(后来最终击败拿破仑的)布吕赫尔都在。达武把自己的3个师1万5千人紧急展开,大战的结果不但没被普军吃掉,而且以一个军击败了普军全军,不伦瑞克公爵伤重而死。普军还盼前锋回援,结果听到的是前锋被拿破仑击溃的消息,立时军心涣散,兵败如山倒。达武的军也伤亡过重无力追击,但拿破仑这时候已经闻报,立即全力以赴追击。这就是耶拿-奥尔施泰特双重会战,结果是普鲁士一战崩溃,全境被法军占领,向法国投降,连布吕赫尔也在逃到北海边的什切青后作了法军俘虏。达武因这一战而被晋封为奥尔施泰特亲王。

1915年拿破仑复辟,达武没有随拿破仑出国作战而任巴黎留守。有评家认为没有带达武是拿破仑滑铁卢败因之一,如果那一战分出去的法军不是格鲁西带领而是达武的话,滑铁卢当天不会被布吕赫尔甩开,让布吕赫尔赶到战场汇合英国惠灵顿公爵击败拿破仑了。说得有理,但我认为拿破仑的部署是有原因的--他上次战败退位就是因为后院起火,留守巴黎的将领投降,这次当然要选自己信任而且有独立作战能力的大将留守后方。事实证明也对:拿破仑虽然最终失败,但达武不轻易认输,威胁要继续战斗,最终通过谈判至少为法军将领争取到了日后保留地位和兵权的条件。

其次是马塞纳。他资格老,1800年前就是拿破仑麾下北意大利军团的师长(那时欧洲还没有发明军这一级编制,军团下面就是师)。拿破仑离开北意大利远征埃及后担任北意大利军团司令。但他没有拿破仑那样的天才,敌不过优势联军(何况联军由俄国老将苏沃洛夫指挥),处境困难。我说这也怪不了他,那种情况下除了拿破仑曾经打过胜仗外,换谁也不行。拿破仑从埃及回巴黎经雾月政变任第一执政后组建"大军团"经略北意大利和奥地利,命令被围在热那亚的马塞纳坚守以牵制奥军主力,马塞纳还是很好的完成了任务,最后弹尽粮绝不得不向奥军投降,但那时拿破仑已经率组建好的"大军团"出其不意的越阿尔卑斯山出现在奥军背后。所以说马塞纳的苦斗是拿破仑几个月后马伦哥大捷的基础。马塞纳后来封帅以后参加了拿破仑的各个胜仗,屡立战功。但1812年征俄的败仗没有参与,大概是退休了。

还有贝尔纳多特,他是个传奇人物,长期担任"大军团"第一军司令,打仗不一定明显强于其他元帅,但是个很有政治头脑和战略头脑的人。他的妻子曾是拿破仑的情妇,所以深得拿破仑信任。但耶拿战役前(即达武出风头的那一仗),和达武因行军路线问题起了很大争执,受到拿破仑斥责,此后渐渐失宠。击败普鲁士以后,正好他的远亲瑞典国王驾崩没有子嗣,瑞典人选了他来作瑞典国王,他就去了。所以到今天瑞典王室还是他的后代。"在其位某其政",他当了国王自然为瑞典人谋福利,瑞典是北欧强国,不愿意被拿破仑统治,他就保持中立,在拿破仑势力达到顶峰,远征俄国时也没有帮助法国。拿破仑征俄战败,全欧洲反拿破仑,他也加入反法联盟。这时候拿破仑困兽犹斗,虽然战略形势绝望,但打起战役来还是屡战屡胜,联军将领都怕和他交战。贝尔纳多特这时出了关键的一个策略:他建议联军尽量避免和拿破仑交战,而打击孤立的其他法军,甚至乘虚直捣巴黎。(这是他和法国前外长塔列朗联合提出的)。不要认为这个策略简单,要知道欧洲兵学不同于中国兵学,不重权谋而重力战,再加上那时崇尚骑士式正面冲突的社会风气,能想出这一条来着实需要政治和战略的大智慧。结果这被证明是盟军胜利的关键,直接导致了拿破仑第一次退位。贝尔纳多特这个人谈不上忠,也不够君子,但是个很好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不但能自保,还能为新的祖国谋福利,瑞典人实在是选对了国王。

还有缪拉值得一提,他是拿破仑的妹夫,论军中资格,战功,和地位,可以说是第一元帅。他长期担任"大军团"骑兵司令,是快速机动作战的行家,并被拿破仑封为那不勒斯国王。但他战略眼光不佳,常受拿破仑斥责。拿破仑复辟并最终失败时他处于观望状态,既没有到麾下效力,也没有加入反法同盟,想保住自己权位,但最后什么也没保住,丢了王位也丢了命。但我认为他指挥骑兵机动作战的战术才华还是很高的。

其他著名元帅内伊(第六军军长),苏尔特(第四军军长),拉纳(第五军军长)都是执行命令,忠诚勇敢型的,除了惊人的勇敢和骑士气概,没有太多独立战绩,我可以从军事的角度称为平庸。其实我个人从感情出发很欣赏拉纳,很多评家也把他和达武,马塞纳并列,我想这很可能和他壮烈的死有关:他是在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率法军骑兵冲锋时被奥地利军队炮弹削断双腿,死在拿破仑怀里的。当时法军被奥军半渡而击,处境危急,那正是绝地反攻的时刻。经此次战役和稍后的瓦格拉姆战役,法军终于还是击败奥军,迫使奥地利又一次投降。顺便说一下,滑铁卢战役中一柱擎天的内伊元帅,结局是在波旁王朝复辟后被枪决的。同是铁杆忠于拿破仑,达武和内伊的结局何其不同!

还有一位贝尔蒂埃元帅值得一提。他不是战将,长期担任拿破仑的参谋长,善于司令部的组织工作。后来普鲁士重整军备时,沙恩霍斯特是以他为蓝本组建普鲁士总参谋部的。而普鲁士-德意志总参谋部是所有现代参谋部制度的典范。所以说贝尔蒂埃的工作通过普鲁士-德意志间接影响了所有现代军队。

最后评价一下拿破仑本人。从军事上全面评价他要说的话可太多了。我只想说我最欣赏的拿破仑战役还不是马伦哥(战略上聪明战术上侥幸),或奥斯特里茨(史家最欣赏此役),或博罗津诺(规模最大,虽击败俄军但不具有决定性,一味硬打硬拼),而是早期的北意大利战局和乌尔姆战役。五战北意大利,屯兵坚城之下而不克,却以此为诱饵,以弱胜强,将奥军的援军来一次全歼一次,我国解放战争中围城打援有点类似,但难度远远不如(都是一次设伏打伏击战),我个人认为只有二次大战中德军曼施泰因元帅的1942年克里米亚战役才差相仿佛。而乌尔姆战役(是奥斯特里茨的前奏)则运用分进合击,几路大军把机动运用到了极致,还没开战对手就败了,作战虽不激烈,但真正是在战役指挥上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境界。

再来说说其他国的名将。

俄国的苏沃洛夫严格讲不算拿破仑战争的将领,他比拿破仑早一个时代。他辉煌是在拿破仑之前的俄国对土耳其作战。他在北意大利击败法军时拿破仑去了埃及,那是苏沃洛夫生平最后一战,之后就病死了。他和拿破仑从未交手。他的部下和学生库图佐夫是拿破仑的死敌。

库图佐夫的年纪比拿破仑大得多,可能是年纪和健康不佳的原因,也可能是得不到沙皇的完全信任,总之他的作战总是小心有余,战役战术上没有闪光点(博罗迪诺战役后走梁赞大道的那一招机动让拿破仑也摸不着头脑,但那毕竟是走而不是战)。但他的战略见解深辟,又深深地了解俄罗斯民族,他知道打持久战必胜,所以从不跟拿破仑硬碰,这有点象古罗马的费边,或抗战中的毛泽东蒋介石。但他在拿破仑从莫斯科撤退后也不积极追击,只是"礼送出境",也不主张俄国出境作战(见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幸亏没被沙皇采纳),这就有点过份了,否则拿破仑不仅会50万大军尽丧,还会不得生出俄国国境。总之我承认库图佐夫是战略高手和俄罗斯民族的救星,但不赞成他被后人抬到一代天才名将的地位。套用"笑傲江湖"里任我行的话,这是我"最不佩服的一个人",当然"让我不佩服"也是要有点本事的。(别问我佩不佩服林彪,我可不想卷进拥林贬林的争论,我的个人观点与华飞兄"政治林彪军事林彪"一文的观点不谋而合,原本也是想写篇贴子的,现在是多余了,好比李白黄鹤楼"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巴格拉季昂公爵是当时俄国军界享盛誉的少壮派将领,但他在博罗迪诺战役中阵亡了,历史没有给他证明自己的机会,所以也称不上名将。

奥军屡败于拿破仑,将领乏善可陈,只有卡尔大公在阿斯佩恩-埃斯林战役差点打败了拿破仑,但随即有瓦格拉姆大败。施瓦岑贝格亲王虽然是拿破仑第一次退位前的联军总司令,但那是因为奥地利出兵最多,而且如果没有普鲁士的布吕赫尔力战,瑞典国王贝尔纳多特出谋,他一样还是一筹莫展。要说奥军名将,那得数欧根亲王,但那是前一个世纪(法国路易14时代)的人。拿破仑战争时代奥地利实在是提不起来。

说到普鲁士。布吕赫尔元帅无疑是第一名将。他的成长有个过程,早年也曾在耶拿战役中吃过败仗,还作过法军俘虏。后来普鲁士投降,卧薪尝胆实行军事改革,沙恩霍斯特和格耐森瑙创建参谋部制度。拿破仑征俄败归之后普鲁士起而反法,布吕赫尔从此展露才华。他在各路联军中是战力最强的,起了主心骨作用。虽然战场上遇到拿破仑还是不免吃败仗,但没有拿破仑时他是联军法军加在一起各将领中最强的。拿破仑第一次退位之后复辟,他的普军和惠灵顿的英军是击败拿破仑的主力。布吕赫尔先是小败于拿破仑,但用巧妙的机动摆脱了来追的法军格鲁西元帅,及时赶到滑铁卢战场增援惠灵顿,给了拿破仑最后致命的一击。(顺便说一件逸事:1935年第一批被授予苏联元帅称号的5人之一,也叫布吕赫尔,此人在中国北伐战争时期是孙中山的总军事顾问,化名加仑将军。斯大林大清洗时受迫害,审问他与100年前的普鲁士著名元帅有什么关系,是不是德国血统,他说他祖上是农奴出身,没有姓名,主人特崇拜普鲁士的布吕赫尔元帅,所以给奴隶起了这个姓)

还有沙恩霍斯特和格耐森瑙,他们是普鲁士-德意志总参谋部制度的奠基人,对现代军事制度影响至大,虽然不是战将。沙恩霍斯特没有作到元帅,死得早,格耐森瑙在拿破仑战争之后又活了40年,很长寿,作到了元帅。二次大战中希特勒有两艘战列巡洋舰以他们的名字命名,一样也是格耐森瑙比沙恩霍斯特长寿。

不能不提到"战争论"的作者克劳塞维茨。这位普鲁士下级军官在普鲁士战败投降后不愿当亡国奴,跑到俄军中以少校的军衔志愿参军继续抗法。普鲁士后来又反法后,回到普鲁士军队作沙恩霍斯特的助手。后来以少将军衔退役,一心著述,总结和阐述拿破仑战争,遂成一代军事理论大师留名后世。

最后说英国惠灵顿公爵。他是"拿破仑的终结者",滑铁卢一战定乾坤。后世军事专家对他评价不高,尤其是法国人贬他。我倒很欣赏他。他在滑铁卢之前和拿破仑从未交过手,但是拿破仑征俄之战之前和之中的西班牙长期作战他是参与的。那时拿破仑夺取西班牙王位授给自己哥哥约瑟夫波拿巴,引起西班牙举国反抗,这就是成为法国泥潭的西班牙战争。英国派维尔斯利子爵(即后来晋封的惠灵顿公爵)率军支援西班牙葡萄牙。就在西班牙半岛他击败一任又一任的法军司令,包括大多数法军最著名的元帅,如马塞纳等,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军事才华。后来拿破仑复辟以后的滑铁卢战役,是他所擅长的防御战,也占有地利优势,但不要忘了法军人数占优,而且惠灵顿指挥的是各个同盟国临时拼凑起来的杂牌军,精锐的英国红衣近卫军只有一点点。这一战如果没有布吕赫尔的普鲁士军赶到,惠灵顿不会胜,但我也不认为他会败,应该是个不胜不败的僵持局面。而如果是这样,战略上联军已经胜了,因为时间不利于拿破仑。所以滑铁卢战役我给惠灵顿和拿破仑打的分是平分秋色。惠灵顿在军事史上的地位当然不如拿破仑,但也可以称一代名将。滑铁卢天平的一头是惠灵顿和布吕赫尔这两位一流高手联手,另一头即使绝代天骄如拿破仑者也只好败了。

后记:本贴的史实主要是英国人写的"作为军事指挥官的拿破仑"一书,80年代解放军出版社的"拿破仑战争评述",和90年代初军事科学院战略部谢国良少将主编的拿破仑战争评述,3本书在军事上都够专业。评论部份则完全是我自己的心得和看法。此贴只涉及当时的陆军将领,同时代英国海军则出了一位不世出的天骄纳尔逊,他在海军史上的地位绝不次于陆军史上的拿破仑(有趣的是拿破仑的海上都不成功,而纳尔逊的陆战也都很糟糕,还丢了一只眼睛),那真是个英雄辈出的经典时代啊。不过海军就不属于本贴的范围了。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6-26 13:20:31
 投笔从戎 男,离线
  
  
  头衔:SCJP+SCJD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418
  金钱:10142
  工作量:58745 points
  门派:毛皮动物联合工会
  注册:2001-10-29
给投笔从戎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投笔从戎加入好友 查看投笔从戎的个人资料 搜索投笔从戎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投笔从戎 访问投笔从戎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
[转帖]纵论拿破仑战争时代的各国名将
呼呼,错误不少嘛,看来著名的顾剑也对拿破仑战争不是很熟悉的说。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6-26 13:23:48
 正版松鼠妖 男,离线
  
  
  头衔:乌龙茶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637
  金钱:10003
  工作量:12758 points
  门派:毛皮动物联合工会
  注册:2002-4-23
给正版松鼠妖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正版松鼠妖加入好友 查看正版松鼠妖的个人资料 搜索正版松鼠妖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正版松鼠妖  访问正版松鼠妖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3
[转帖]纵论拿破仑战争时代的各国名将
zt致顾剑,关于巴格拉季昂是否有资格做名将
爱澜


    不知是顾剑朋友对于名将的要求过于苛刻,还是我对于名将的要求过于低廉,反正是顾剑认为历史没有给予巴格拉季昂足够的机会去证明。可是,我觉得历史已经给予足够的机会,他也做到了名将的要求。首先,我认为将似乎该和帅区分,而且纵然不做这样的区分,如果顾剑认为拿破仑的达武是名将的话,那么巴格拉季昂有足够的资格和他并列,甚至有过之无不及。
达武成名之作就是奥尔施泰特之战29000(或27000)击败普军主力45000。而巴格拉季昂最著名的无疑是申格拉伯恩战役和博罗季诺之战。前者是以5000士兵强行军抢占申格拉伯恩,阻击法军,使得主力跳出拿破仑的包围圈。此役他以5000士兵防守缪拉,拉纳和内伊所部30000人,激战整个白天和半个夜晚,不仅成功完成任务,还押着2名军官,50名士兵的战俘甩脱追兵,安全追上主力。为此所部剩余的2000多士兵每人获得一枚奖章,上刻“5比30”。后者则是率新兵师团和劣势部队坚守钝角垒和库尔干纳炮垒,击退法军达武,缪拉,内伊,朱诺等部,首次交锋就打伤了达武和3个将军。连法国人都承认,如果当时他们面对的是其他军队,早就被击溃了。
我想这个很能说明问题了。达武面对的是只知道死守线形战术的普军,而巴格拉季昂面对的却是当时被认为是欧洲最强的法国军队。

彼得*伊万诺维奇*巴格拉季昂 上将
1765年生,17岁(1782年)从军,参加了俄国1788-1812年的历次战斗。
1788 奥恰科夫
1794 华沙
1799 意大利
1805 奥地利
1806-1807 波兰
1808-1809 芬兰
1809 多瑙河
1812 卫国战争
每次进攻时,总是前卫,每次撤退时,总是后卫。(我想这个已经很能表现他的素质和所获得的机会)
1812年提交1812年军事计划(这是我资料中能明确显示他唯一一次表现的战略素质,所以说他是名将,可能名帅道真的是缺少机会证明),事实上在后来对他的这个计划褒贬不一,但是确有许多证据表明有可取之处。之后,他拒绝沙皇的一些没有根据的命令,成功从夹击中撤退下来,并与巴克莱会合于斯摩棱斯克,打破了拿破仑对两军无法会合的预言。
博罗季诺之战中巴格拉季昂指挥坚守阵地,不幸在反击中受伤。之后,得知莫斯科失陷,从病床上跃起,企图找库图佐夫询问,因伤重摔倒,不幸过世。

顾剑答:
写得好,没想到我一句“历史没有给予巴格拉季昂足够的机会去证明”引出兄台这么详尽的资料,领教了。
其实我原来的意思并没有贬低巴格拉季昂的动机,只是当时写法军元帅以外的各国将领,都已经是统帅级的人物了,行文之时颇为巴格拉季昂的英年早逝惋惜,试想如果莫斯科之战以后不是库图佐夫统帅俄军,而是巴格拉季昂,拿破仑恐怕不得生还法国呢。可惜的是历史没有给他指挥全军的机会,而如果他活着的话,本来是有这个可能的。
关于巴格拉季昂是否具有统帅的战略眼光,我们没有可能证明了。其实我个人比较看不上眼的,倒是库图佐夫,尽管他是一位足智多谋的统帅,但是总觉得好象少了些什么。
 
爱澜答:
 
首先关于巴格拉季昂死时已经47岁了,说英年早逝似乎有点不太合适吧.要知道,年龄阶段的衡量是不能用现在的眼光的.在当时50岁就是老将了,而且多数将领过了50岁就显出指挥和身体上的老态了.

关于拿破仑生还的问题,这里要说一下,就算是到了别列津纳河,拿破仑的近卫军战斗力还是很强的,如果俄军硬堵死战,固然可以歼灭法军,可是到那个时候,只怕俄军也没有多少战斗力了.这是两败俱伤的战斗,对于俄军来说不合算.为什么?如果消灭了拿破仑之后,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俄国有什么能力去和普,奥,英竞争利益?
摘库图佐夫的话如下:
"敌人反正就要滚出去了,而我们如果伤亡过重,那还怎么去边境?我们总不能象流浪汉那样去边境吧?"
"没有"我"一切皆休."

好好体会一下.这才叫老奸巨滑.



需要再多一点运气啊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6-26 13:34:00
 投笔从戎 男,离线
  
  
  头衔:SCJP+SCJD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418
  金钱:10142
  工作量:58745 points
  门派:毛皮动物联合工会
  注册:2001-10-29
给投笔从戎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投笔从戎加入好友 查看投笔从戎的个人资料 搜索投笔从戎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投笔从戎 访问投笔从戎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4
[转帖]纵论拿破仑战争时代的各国名将
下面引用由投笔从戎在 2002/06/26 01:20pm 发表的内容:
纵论拿破仑战争时代的各国名将
顾剑
那个时代 ...

资料引用上有不少问题,先挑挑错:

1. 拿破仑1804年称帝,而不是1806年,所以他后来的战事有11年,而不是9年;

2. 拿破仑封的元帅和他们的爵位在《作为军事统帅的拿破仑》里有详细列表(我贴在将领区了),顾剑提到的"作为军事指挥官的拿破仑"应该是同一本书的台湾纽仲先译本;

3. 贝尔蒂埃,贝提埃是同一个人的不同译法,拿破仑的总参谋长;

4. 达武(1770-1823)奥尔施泰特公爵,埃克米尔亲王,在1804年当上元帅时34,可是顾剑以为他1806年当元帅,那时他36,已经不能说“三十出头”了,所以作者显然没去查他的出生年月;

5. 不知道顾剑的耶拿-奥尔施泰特战役的资料来自何处,和我看到的不太一样:根据马歇尔-康沃尔,达武的第三军有三万三千人,战役当日(1806年10月14日)二万六千人投入战斗,击溃了四万五千普军,同时拿破仑本人以七万五千之众的有生力量击败霍恩洛厄的四万七千人。按照拿破仑摆出的“营方阵”部署,贝尔纳多特的第一军二万五千人应该与达武一起行动,但是贝尔纳多特当天没有参加任何一场战斗(部分是因为贝尔蒂埃参谋工作失误和贝尔纳多特的谨慎性格),达武单独遇敌;

6. 达武因这一战而被晋封为奥尔施泰特公爵,被封为埃克米尔亲王是后来的事;

7. 布吕歇尔(布吕赫尔)于11月7日在波罗的海边的特拉弗明德与一万名普军一起向贝尔纳多特和苏尔特投降;

8. 马塞纳比拿破仑本人还老资格:早在1794年初,拿破仑被任命为意大利军团炮兵司令的时候,马塞纳就已经是该军团的资深师长了;

9. 苏沃洛夫在意大利期间马塞纳是瑞士军团的指挥官,不过他们确实交过手:1799年苏沃洛夫试图翻越阿尔卑斯攻击马塞纳,路线和拿破仑一年后的路线几乎相同,但是方向相反,结果惨败在马塞纳手中;

10. 1800年拿破仑任第一执政后组建“预备军团”翻越阿尔卑斯,组建"大军团"是1803年底准备入侵英国的事,后者的建制规模要大一级;

11. 马塞纳6月3日在热那亚投降,6月14日马伦哥会战,而不是“几个月后”;

12. 征俄时马塞纳在哪里:马塞纳衰老且体弱多病,但仍于1810年应拿破仑的要求勉强接任葡萄牙军团指挥官,所以他在西班牙战场吃苦头呢;

13. “贝尔纳多特的妻子曾是拿破仑的情妇,所以深得拿破仑信任。”这样说不太合适,欧仁妮·黛丝蕾·克来雷(EUGENIE-DESIREE CLARY)在认识贝尔纳多特以前曾和拿破仑订婚,后来拿破仑回到巴黎并结识了美丽的约瑟芬……但是无论如何他们是亲戚:拿破仑的哥哥约瑟夫娶了黛丝蕾的姐姐,所以拿破仑称帝后贝尔纳多特夫妇是皇室成员,至于贝尔纳多特夫人是否曾是拿破仑的情妇就不清楚,不过这个问题可能有“拿破仑的情妇一览表”之类的相关资料可以查阅。拿破仑对贝尔纳多特的信任应该主要源自他们的亲属关系和贝尔纳多特的才干和一贯的支持:贝尔纳多特曾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增援在意大利处于困境的拿破仑,雾月政变没有时任陆军部长的他的支持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14. 贝尔纳多特的确不是瑞典王室的亲属,甚至不是贵族,他和他妻子都出身于革命前的“第三等级”,瑞典国王却尔司十三世收他为养子并立为王储;

15. 缪拉在拿破仑复辟时在意大利,不仅没有处于观望状态,还自作主张对奥地利宣战,把拿破仑气坏了,所以打仗也不叫上他,结果内伊指挥下的骑兵在战术上严重失误。骑兵指挥官不是缪拉被认为是滑铁卢最重要的败因之一;缪拉战后在意大利被枪决,好惨;

16. 不同时期的大军团各军军长并不固定,所以“著名元帅内伊(第六军军长),苏尔特(第四军军长),拉纳(第五军军长)”之类的说法不够严谨;

17. 达武和内伊的结局不同是有来历的:拿破仑刚登陆不久,内伊曾向路易十八保证要把他“关回笼子”,然后带大军出发,直接投奔拿破仑,所以路易十八回来以后——叛国罪!

18. 惠灵顿在西班牙的胜利应该说源自经济,他用焦土政策对付惯于就地搜集补给的法国军队,他自己的补给则仰仗海洋,马塞纳实际上是被饥饿打败的——这才是杰出的大战略范例。

下面说说个人看法上和作者有所不同的几处:
1. 很多人都认为滑铁卢的人事安排导致了失败,有人说应该让絮歇留在巴黎、达武做参谋长替换苏尔特、苏尔特取代格鲁西;我倒以为应该拿破仑自己留在巴黎、达武率大军团出击也许是一种选择方案。
2. 贝尔纳多特应该说是少数几个可以独当一面的人物,战略战术水平都几乎无可挑剔,说“几乎”是因为他在耶拿曾有消极表现,但是个人以为他最杰出的表现是在加入反法同盟以后,谨慎合理的运用手中数量有限的军队与拿破仑周旋,在莱比锡会战双方都力量耗尽的时刻投入关键力量彻底击败了拿破仑。应该说贝尔纳多特一直以来效忠的对象是法国而不是拿破仑;1815年拿破仑战败后法国的独立和主权没有重大损失也应该部分的归功于他;对于拿破仑的评价,我所见过最为中肯的也出自于贝尔纳多特:“拿破仑并不是被世人征服的。他比我们所有人都伟大。但上帝之所以惩罚他是因为他只相信自己的才智,把他那部庞大的战争机器用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然而凡事物极必反,古今概莫能外。”。
3. 瑞典国王却尔司十三世收贝尔纳多特为养子并立为王储,是避免拿破仑入侵的手段,因为瑞典的地理位置和物产对于与英国的战争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拿破仑直接控制了瑞典,不但能控制英国对俄国的出口,使大陆封锁更加有力并抑制俄国军事力量,而且可以削弱英国海军的实力:英国战舰的桅杆所需的整根木材长期依赖北欧,在北美独立战争期间就曾因为汉萨同盟的封锁使英国海军不得不用拼接木材做桅杆,结果舰队机动性受影响不敌法国海军。
4. “欧洲兵学不同于中国兵学,不重权谋而重力战”、“那时崇尚骑士式正面冲突的社会风气”这样的说法不敢苟同,这个问题要讨论起来就说不完了,不过我基本的观点是西方军事理论的发展虽在中世纪比较迟缓,但是到拿破仑时代已经有了长足进步,只是表述方式的侧重点和中国不一样,水平上至少是不亚于中国的。
5. 我认为不能说内伊、苏尔特、拉纳“都是执行命令,忠诚勇敢型的,除了惊人的勇敢和骑士气概,没有太多独立战绩”、“从军事的角度称为平庸”,过于笼统了,而且把内伊和拉纳放在一起说“勇敢和骑士”还有情可源,苏尔特就根本是另外一种人嘛,聪明有才华但是有点懒散不够仔细,适于做独当一面的指挥官,当参谋就很失败,有人说因为让他当参谋长,滑铁卢才打输的。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6-26 17:03:04
 正版松鼠妖 男,离线
  
  
  头衔:乌龙茶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637
  金钱:10003
  工作量:12758 points
  门派:毛皮动物联合工会
  注册:2002-4-23
给正版松鼠妖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正版松鼠妖加入好友 查看正版松鼠妖的个人资料 搜索正版松鼠妖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正版松鼠妖  访问正版松鼠妖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5
[转帖]纵论拿破仑战争时代的各国名将
转贴反驳,把水搅浑,灌水挣钱!


第三条不对,另几条不妥
贝提埃元帅,又译贝西埃,与贝尔第埃确系两人,贝西埃好象当过骑兵军长,是
比较勇敢的那种元帅。贝尔第埃一直是参谋长。另,黛丝雷好象并未与拿破伦订
婚,当然,我觉得说她后来是拿的情妇也无证据。谬拉在拿破伦复位后的表现确 
实不积极。 


[ 1:223 ] 铜鼓(沈.都.白.梅) - 05:29:20 06/27/2002 *** 回 帖


--------------------------------------------------------------------------------
原 帖 [ 0 ] 
谢谢,我们实质上的分歧不大
谢谢您的转帖,我上午在sonicbbs读到投笔从戎的文章,感觉其实我们在大多数
问题上没有太大分歧,所以就没有立即回帖。

他指出的很对,拿破仑称帝是1804年12月2日加冕,我错写成1806年,是我记忆有 
错(246和357这几个数在我脑袋里常混,尤其是年份,没办法,本科和研时常以照 
相机般的记忆力自许,是不是到30了人就开始老了?笑笑)。

拿破仑手下有3个元帅的中文译名容易混,贝尔蒂埃是总参谋长,贝西埃尔元帅指 
挥近卫军(我原文里的贝提埃是指此人,另外一个音译),莫提埃元帅是奥斯特里
茨战前新编成的第八军军长,后来在1813年和马尔蒙元帅一起守巴黎向联军投降
导致拿破仑第一次退位的那个。

第5至18在下没有不同意见。有些问题在sonic的以前回帖里回复过,您想必已经
看见了,另外爱澜和歌剧院幽灵他们就瑞典王位继承和巴格拉季昂的问题也详细
指教过在下。

另外对西方和中国传统兵学的看法,我可能还是保留自己意见,西方军事学在拿
破仑战争以后,以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和约米尼的战争艺术概论为代表,登上了
一个新的高度,但拿破仑战争中和之前没有那么发达。其实我也不是指西方兵学
那时的水平不如中国兵学,“不重权谋而重力战”是一个对双方大致特点的观感
,不包括谁强谁弱的判断,毕竟孙子说未战屈人之兵善之善者,而克劳塞维茨说
过我们不要听那些不付出重大代价而可以获取重大胜利的论调,是不是?我曾经
在古希腊军制的文章里说过古代大部份时间里西方军事理论水平远低于中国,那
时另一个时代的事了。不过这个话题要说起来,恐怕真的是说不完的,原则上与
投笔从戎也没有什么分歧。



需要再多一点运气啊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6-28 9:35:56
 投笔从戎 男,离线
  
  
  头衔:SCJP+SCJD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418
  金钱:10142
  工作量:58745 points
  门派:毛皮动物联合工会
  注册:2001-10-29
给投笔从戎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投笔从戎加入好友 查看投笔从戎的个人资料 搜索投笔从戎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投笔从戎 访问投笔从戎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6
[转帖]纵论拿破仑战争时代的各国名将
歌剧院幽灵
上将【17】 发表时间: 2002-6-9 10:31:42编辑引用回复
--------------------------------------------------------------------------------

贝纳多特并不是瑞典国王的远亲。根本没有亲缘关系。

1808年,俄国从瑞典手中夺取芬兰,同时丹麦投靠法国,对瑞典宣战。贝纳多特率领法国军队渡过松德海峡进攻瑞典。1809年,瑞典贵族放逐亲俄而又治国无能的古斯塔夫四世,立其叔父为国王,是为瑞典荷尔斯泰因-哥道普王朝的末代国王卡尔十三世。新政府被迫同法国结盟。卡尔十三世立其表弟克里斯蒂安·奥古斯特为王储,但是这王储一年后得了中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在拿破仑的巨大影响下,卡尔十三世要立新王储,不得不考虑法国的意见。卡尔十三世倾向于立克里斯蒂安·奥古斯特为的弟弟奥古斯登堡为王储,拿破仑倾向于在卡尔十三世死后让丹麦国王兼任瑞典国王。

同时,在瑞典贵族中,有一股亲法派势力。他们派外交代表雷德和贝纳多特老友的儿子默尔纳男爵前往法国,向拿破仑询问从法国元帅中选一位瑞典王储的可能性。贝纳多特得知老友的儿子来法国,邀请他去叙旧,小默尔纳干脆就向贝纳多特征询他担任瑞典王储的可能性。贝纳多特当然同意。

1810年6月20日,斯德哥尔摩发生骚乱。在克里斯蒂安·奥古斯特亲王的葬礼上,一部分人谣传王储是被毒死的,罪魁是瑞典元帅费尔森伯爵。愤怒的人群用石头把他砸死。卡尔十三世和瑞典参政会连忙召开紧急会议,政治局势紧张。7月12日小默尔纳返回瑞典,见到这种形势,干脆假传圣旨,说法国决定派贝纳多特元帅担任瑞典王储。但是拿破仑本人则不开口表示支持或反对。瑞典议会决定成立一个12人委员会,审查王储候选人资格。8月8日,第一次投票结果揭晓,11人反对贝纳多特,只有雷德支持。亲法派开始造势。8月16日第二次投票,贝纳多特获得10票。8月21日,瑞典议会宣布贝纳多特为瑞典王储。9月2日,瑞典特使拜见贝纳多特,通知他已经当选为瑞典王储。9月5日拿破仑复函瑞典议会,表示同意瑞典议会的决定。9月10日,拿破仑召见贝纳多特,要求在批准他去瑞典继承王位的诏书上加上一条,瑞典永远放弃对法国使用武力,被贝纳多特顶了回去。9月23日,拿破仑为贝纳多特饯行。9月30日,他抵达松德海峡,宣布放弃天主教,改宗路德派新教。卡尔十三世宣布收他为义子。从此瑞典有了一位法国国王。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7-3 9:48:46

本主题贴数6,分页: [1]

管理选项锁定 | 解锁 | 提升 | 删除 | 移动 | 固顶 | 总固顶 | 奖励 | 惩罚 | 发布公告

Powered by:Dvbbs Version 6.0.0 (战争研究修改版)
Copyright ©2000 - 2002 AspSky.Net , 页面执行时间:187.50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