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登陆 注册 搜索 自选风格 论坛状态 论坛展区 我能做什么

>> 战争史上的著名将领
战争研究论坛讨论区[将军统帅] → 历史的真相--关羽草包其人(转)

  发表一个新主题  发表一个新投票  回复主题 您是本帖的第 4998 个阅读者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树形显示贴子 浏览下一篇主题
 * 贴子主题: 历史的真相--关羽草包其人(转) 保存该页为文件  报告本帖给版主  显示可打印的版本  把本贴打包邮递  把本贴加入论坛收藏夹  发送本页面给朋友  把本贴加入IE收藏夹 
 zx哥哥 男,离线
  
  
  等级:下士
  文章:41
  金钱:44
  注册:2003-9-6
给zx哥哥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zx哥哥加入好友 查看zx哥哥的个人资料 搜索zx哥哥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zx哥哥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楼主
历史的真相--关羽草包其人(转)


关羽从曹营逃归刘备,是在建安五年(200年),而当他再次在历史中露面,则要到八年后的曹军南征。《三国志》上记载:“曹公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曹公追至当阳长阪,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其后曹操在赤壁战败,退回北方,“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 
  关于赤壁之战,《魏书》和《吴书》中的记载绝然不同。《魏书》说:“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而《吴书》却说:“(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但不管是哪种说法,所谓的赤壁之战都没有演义中那样重要和辉煌。而关羽在此战中的作用,史书上也没有丝毫记载。演义中为了体现关羽的义气,还虚构了“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感人情节。有关这段小说的背景,可以参考裴疏引《山阳公载记》所说的:“(曹)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所以啊,曹操可能是逃得很惨,可是刘备根本没有在他归路上设伏,只是马后炮放了几把无用的火而已,关羽义释曹操完全是演义的虚构。 
  此后,“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刘备拿下益州,感觉这地方不错,就呆住不走了,把荆州军政两方面都交给了关羽。为什么?因为关羽是他老哥们,可以保证忠诚度。 
  刘备在益州收了马超,因为关羽从来没有见过马超,就写信给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马超什么人啊?他本事怎么样?诸葛亮知道关羽这家伙比较骄傲,就哄哄他,说马超文武全才,当世豪杰,足可以和张飞并列,不过当然啦,“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没有关将军你厉害啊。因为关羽“美须髯”,也就是说胡子非常漂亮,所以诸葛亮尊称他一个“髯”字。关羽看了信,这个高兴啊,拿了去到处给人显摆——整个儿一个被捧得飘飘然的大老冒! 
  这里讲一句题外话,所谓的“五虎上将”,也是演义的虚构。虽然关、张、马、黄、赵五人在史书上并列一传,但是赵云长时间担任刘备的亲卫队长,资格和升官速度比其他四人差得太多,要在那四个死了以后,才慢慢爬上去的。 
  然后,就是关羽最辉煌的北伐了。演义上说,关羽围曹仁于樊城,曹操派于禁、庞德统帅七军往援,结果被关羽水淹七军,杀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曹操没有办法,甚至一度想迁都以避其锋,最后接受了司马懿等人的建议,偷偷和孙权联合,偷袭荆州,同时再派徐晃正面攻击关羽。关羽腹背受敌,这才大败,凄凄惶惶逃走麦城,被孙权逮住砍了脑袋。 
  这么一看,似乎关羽真的很强,所以败亡,全属天意,非战之过也。但真实的历史,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的。“威震华夏”这四个字,是史书上的原文,但仅靠这四个字,却并不能说明老关他肯定很拽。威震华夏是形势所及,导致这种形势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非关羽的功劳。 
  当时是汉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从益州北进,图谋汉中,虽然被曹洪斩杀了吴兰等将,但是刘备主力并未损失。于是曹操西去长安,准备展开和刘备的恶战。而为配合刘备进兵,并趁曹操战略重点西移,南线空虚,关羽以荆州主力北伐,攻击镇守樊城的曹仁。当时,关羽撒开无数间谍北去,煽动荆、兖等地豪强造反。十月,宛城守将侯音造反,扣押太守,响应关羽。第二年正月,“(曹)仁率诸军攻破音,斩其首,还屯樊”。 
  曹仁的兵力不如关羽,但凭借樊城等据点,一直和关羽对峙了大半年。五月,曹操结束汉中战事,回归长安——这仗打得实在窝囊,大将夏侯渊都战死在走马谷(一说定军山),曹操好不容易把残兵领了出来,还来不及喘口气,就于七月派于禁、庞德统兵数万,南下增援曹仁。 
  接着,关羽水淹七军。史书上只说:“关羽攻樊,时汉水暴溢,于禁等七军皆没,禁降羽。”根本没有提到关羽如何利用天候破敌,而完全是因为偶然的天灾,于禁仓促来援的北方兵马缺乏船只,而关羽带的荆州兵当然既多战船,又善水战,于是一战擒禁。要据此就说关羽如何能带兵打仗,恐怕不大站得住脚。 
  于禁全军覆没,整整三万人被关羽俘获,樊城附近的战局对曹军非常不利。“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也就是说,洪水距离城墙头只有几块木板的厚度了,可实在危险。然而更危险的是,“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曹仁看情况不好,就想突围撤退,但是参谋满宠劝他说,你要是一跑,北部荆州咱们就全丢了啊!曹仁一听不错,当下“激励将士,示以必死”,咬牙苦守。 
  就是在这个时候,曹操想到了迁都,关羽似乎真的“威震华夏”。但是实际上,曹操自十五年前攻下袁氏的大本营邺城以后,就懒得再回许都看汉献帝的苦瓜脸孔了,一直以邺为居所,每战必以儿子(或曹丕或曹植)留守,战后则归。建安十五年(210年),也就是曹操以邺城作为新大本营的第六年,更在邺大起铜雀台。总之,曹家的统治中心实在邺而不在许。关羽围了樊城,曹丞相一烦,想把那个名义上的天子之都废掉,全挪到邺来,这其实算屁大的事啊。而且那也不过就是一闪念,司马懿等一劝,立刻做罢,压根儿就没真这么计划过。结果就被后人抓住小辫子,遂成关羽之名。因此有人如此评论道:关羽生平顶峰“威震华夏”之时,也不过只是掀起了曹丞相袍袖的一个小角罢了。 
  不过于禁的失败,直接刺激了一个人,那就是孙权。孙权和刘备在合兵破曹操于赤壁以后,围绕着荆州问题就一直在内斗不休。刘备一开始说借取荆州,等夺了益州就归还,可是进了成都以后却又反悔,说:“我正在图谋凉州,等拿了凉州,就把整个荆州还给你。”孙权心说,这种空头许诺到哪天才能到头哇,于是派遣官吏接收荆州南部三郡(长沙、零陵、桂阳),想造成既成事实。关羽听说此事,老实不客气,全部给你赶跑。孙权大怒,提兵两万前来火拼,派鲁肃在巴丘牵制关羽,而吕蒙等人飞速夺取了三郡。刘备现在实力强了,腰杆也硬了,也马上亲自东来增援关羽。赶巧这时候曹操收了汉中,消息传到四川,成都百姓一夜三惊,人心惶惶。刘备没办法,只好提出和谈,决定让孙权吐出零陵,而他把长沙、江夏、桂阳三郡还给东吴,这才抽出身来西抗曹操。 
  在这些争斗过程中,《吴书》上记载了两件事情,牵涉到关羽。一件是大家都熟悉的“单刀会”,元朝大戏剧家关汉卿还创作了同名杂剧,把关羽写得这个威风。但是史书上记载的这场会议过程,却和演义、戏曲中完全不同。 
  故事就发生在刘备前来增援关羽,准备和孙权决斗的前后。鲁肃一直是孙刘联合抗曹的竭力主张者,实在怕事情闹大了不好收拾,于是邀请关羽前来谈判。双方商量定了,兵马都驻扎在百步以外,而谈判双方代表只准各带一把单刀--所以叫“单刀会”。会上,鲁肃侃侃而谈,不卑不亢,有理有据:“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关羽给说得哑口无言,唯唯而退。不久,刘备就割了三郡给东吴--虽然这不是鲁肃的功劳,而是曹操杀入汉中,威胁刘备后背的功劳,但是谈判双方的气势高下,比起演义来可完全是左右颠倒啊。 
  另一个故事,和一个地名有关,名叫“关羽濑”--光听这名字,似乎是蕴含着一段关羽的英雄事迹,可其实完全相反。也是在上文提到过的时候,当时甘宁跟着鲁肃镇守资水南岸的益阳,所部亲兵不过三百,而关羽有兵三万,挑了五千精锐,往资水上游的某处浅濑驻扎,准备渡江。鲁肃召集众将商议,甘宁拍着胸脯说:“可复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对之,保羽闻吾亥欠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意思是说,再给他多加五百人前去迎敌,他保证关羽听到他咳嗽声,就打死也不敢下水,否则肯定被他擒获。鲁肃点头,多给了他一千兵。果然甘宁一过去,关羽就不敢动了。因此以后就称此处为“关羽濑”,甘宁也因此被孙权拜为西陵太守。 
  话再拉回来,此次关羽打了大胜仗,孙权感到很大的压力,他一方面故意叫吕蒙装病以麻痹关羽,另方面却写信给曹操,请求讨伐关羽。曹操大喜,他正想让孙刘两家对打,自己好渔翁得利,于是把孙权的信送给曹仁,让他用弩射给关羽。而关羽这个白痴,既没有因此提高警惕,也不改变态度,好好地抚慰盟友,反而更加用力刺激孙权。他俘虏了于禁的三万人,借口食物缺乏,强抢孙权屯在湘关的米粮。于是孙权下了决心:这样的狗东西,我不打你,怎么对得起天地良心呢! 
  正好这个时候,曹操的第二拨援兵也到了,那是刚从汉中撤出来的徐晃,所统率的一些新兵。关羽已经包围半塌的樊城一个月了,一点进展也没有,闹到师老兵疲,他曾经和徐晃是好朋友,还想套交情,口呼“大哥”,被徐晃大骂一顿。徐晃趁机装出截其后路之态,吓得关羽烧掉军营,向后退却,在围头、四冢等地扎下新营。徐晃趁胜收复了偃城。接着,徐晃又假装进攻围头,但却偷袭四冢。关羽一看不妙,匆忙亲率五千兵来救,被打得大败,退入营中,想用鹿砦重垒抵挡敌军,却被徐晃趁胜破其鹿砦十重,荆州军跳入沔水而死的,被斩获的,数量惊人。后来曹操仔细倾听了战况报告,夸奖徐晃说:“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这就是“长驱直入”这个成语的来源。 
  关羽被打得这样惨兮兮了,还不肯走,想找机会翻本。可就在这个时候,吕蒙白衣渡江,占领江陵,断了他的后路(谁叫他派和自己有矛盾的糜芳、傅士仁守备后方战略要地,真是找死!)。关羽急忙后退,虽然好在曹仁、徐晃没有追击,他自己却又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吕蒙善待荆州兵家属,并且允许关羽派来的使者“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使者回去把信给大家一散发,士兵一看“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比关羽管荆州的时候待遇还好,立刻就丧失了斗志,纷纷跑散。从来好的统帅要在掌握军心,别说敌占区送来的信件,就算敌占区传来的任何一点不利消息,也必须封锁起来,以免影响士气。关羽连这么浅显的道理都不懂,他不完蛋才怪哪! 
  以后就简单啦,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军团团包围。他假装表示准备投降,而趁黑夜偷偷逃走,被识破而遭擒,最终让孙权砍了脑袋。我想孙权在砍下这颗长髯头颅的时候,一定在心里遗憾——不是遗憾关羽竟不肯降,而是遗憾原来和我对敌的是这样一个草包,早知道不用慎着了,早就可以做了他,取下荆州! 
  这就是历史上的关羽,和演义中的形象可谓大相径庭。关羽的形象完全是千年以后,被市井百姓宣扬一个“义”字,和封建统治者宣扬一个“忠”字,逐渐捧起来的。其实关羽也许是位壮士,也许是个好哥儿们,却绝对不是大将之才,甚至在军事上接近草包一个。刘备手下的几员将领,和一般从演义中得出的印象不同,其实无脑莽夫不是张飞,而是关羽啊! 
  让咱们用河南关岳庙中一副评关羽的对联来收束这个话题吧—— 
匹马斩颜良,偏师擒于禁,威武震三军,爵号亭侯功不忝; 
徐州降孟德,南郡丧孙权,头颅行万里,封称大帝耻难消!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1-12-26 11:18:05
 remer 男,离线巨蟹座1975-7-1
  
  
  头衔:将帅区负责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56
  金钱:76
  工作量:2000 points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1-10-19
给remer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emer加入好友 查看remer的个人资料 搜索remer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emer  访问remer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
历史的真相--关羽草包其人(转)
张飞并非愚鲁之人,其智在关羽之上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1-12-26 15:32:06
 利息 男,离线
  
  
  头衔:Member
  等级:二等兵
  文章:8
  金钱:144
  注册:2001-12-5
给利息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利息加入好友 查看利息的个人资料 搜索利息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利息 访问利息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3
历史的真相--关羽草包其人(转)
   老张智破张颌,义释严颜都是正史里有的,他还写的一手好字,绝对是知识分子。另外他在汉中手植的那百里槐树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功德无量啊。
    马超在刘备军中的资历不深,但资格很老。因为人家本来就是军阀,有地盘有名气。刘备称帝时部下上的“劝进表”就是马超署名第一,这可是地位象征。当年刘备的祖宗刘邦演那出戏时就是由韩信签第一个名的。
    赵云呢,只是“主骑”,就是保镖而已。
    倒是顶着臭名声的魏延,堪称蜀军大将。刘备入川他是主力,刘备拿下汉中,如此重地群臣皆以为非张飞不能为汉中太守,结果刘备独挑魏延担此大任。
    其实说来说去,只看出刘备底子薄,人才匮乏。没有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1-12-28 1:07:54
 叶子 男,离线
  
  
  头衔:Member
  等级:上士
  文章:86
  金钱:443
  注册:2002-1-28
给叶子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叶子加入好友 查看叶子的个人资料 搜索叶子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叶子 访问叶子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4
历史的真相--关羽草包其人(转)
主贴内容很丰富,不过对关羽也忒刻薄了点。

荆州矛盾不是一天两天了,把孙权想要荆州全归到关羽头上,怪了点。

而且关羽出击襄樊,在有侧后顾虑的情况下能主动出击,不愧良将。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31 10:16:21
 Bird 男,离线射手座1981/12/04
  
  
  头衔:Member
  等级:新兵
  文章:1
  金钱:201
  注册:2001-10-20
给Bird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Bird加入好友 查看Bird的个人资料 搜索Bird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Bird 访问Bird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5
历史的真相--关羽草包其人(转)
活活,有“草包”的地方,怎能少了这篇文章呢?我也转一个文章来看!

驳“关羽草包论” 
作 者:韦青青青 
前言
去年底和今年5月,三联和战盟围绕关羽的荆州之战,相继爆发了关羽是否草包的大论战。相关帖子层出不穷,盛况空前,至今仍让人回味无穷。时隔数月,当时众多起哄者之一的我,在闲极无聊之余,干脆炒炒冷饭,重新捡起了这个话题......
坚持“关羽草包论”者的主要依据集中在以下四点:
1.“水淹七军”是老天爷的功劳,关羽又有水军,只是个捡现成的----这点连草包都能做到;
2.樊城到了几乎被水冲垮了的地步,关羽却没能拿下----真是草包;
3.被徐晃直接冲进营寨打垮----关羽确是草包;
4.任由吕蒙通过使者把江陵失陷的消息传遍全军----关羽实在是草包。
从表面上来看,上面4点说的很有道理,其实不然。

先说“水淹七军”: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于禁率领七军共三万余人到达樊城,协助曹仁抗拒关羽。八月,水淹七军,于禁溃败,本人被关羽擒获。关于这段历史,《三国志》记载了“汉水溢,灌禁军,军没”或“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等相似文字。史书只有这么简短的几个字,并不精彩,也就让很多人认为,这仗是老天爷打赢的,关羽不过是运气好捡了便宜而已。其实并非如此,在那几个简单的词句下面藏着大学问。
从地图资料和史书记载中来看,双方对峙都应该在汉水的东岸(于禁在樊城以北,关羽则应该在樊城东南)相隔绝不会太远。可溃堤后为什么只灌了于禁军呢?而且为什么关羽很快就能出动船队打扫战场?关羽哪来的那么多船?还有......
我先分析关羽进攻于禁前可能的两种情况:
1.“关羽军没有被淹,所以能迅速行动”。这种结果并不能简单的归结为“运气”,而恰恰体现了关羽本人高超的军事素质----以史书记载“平地水数丈”来看,除非驻军在高地,没有任何可能避免这么大的水势----由此推测关羽就是驻军于高地,表现出关羽的营寨,既防范水患也防备敌人并能随时转入进攻的实用性。扎营是一门大学问,体现的是主将的基本素质,通常能作为衡量主将的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由此可见,关羽能在溃堤意外出现时占得先机,真不愧名将!
2.“关羽军也被淹,但仍然能够迅速行动”。关羽当时起码有三万士兵,怎么能做到防水的同时乘大水进攻于禁?有人马上说“他有水军”。呵呵,溃堤水势的快捷想来大家也了解。如果关羽军也被淹,他的水军需要先抢救步兵和物资啊!然后再进攻敌人的话,时间已经耽搁了,恐怕等关羽下达进攻令的时候,于禁等主要将领和部分军队已经被樊城接应走了。能在防水的同时进攻敌军,说明主将有充分的准备,这也体现了将领的基本素质----关羽真不愧名将!
以上两种情况到后来可以归结到一个问题:“关羽凭什么歼灭于禁的?”
以汉水这样的长江小支流来说,不可能通行装载上千人的巨型战船。所以按每只船装载约200人计算,需要150只以上的船只----这是一支庞大的水军!关羽发动襄樊战役,应该带了水军,但主要作用是后勤运输和策应,他不可能在身边常备这样一支庞大的船队。但在溃堤时,他却有了,这是为什么呢?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常识告诉我们,涨水前起码需要好几天的大雨,所以)在“大霖雨”到“汉水溢”的这段时间内,关羽充分预计到了溃堤的可能性,于是将水军全部调来,并派人到处收集船只,作好了各方面应变的充分准备!(当然有他派水军去掘堤的可能性,但由于史书未记载,我们在这里也就不谈)
因此,“水淹七军”是主将充分利用天时达到胜利的典型战例,应当予以充分肯定!这样,关羽草包论的第一个论据,也就破掉了。

再说“樊城攻略”
史书有载:“八月,汉水溢,灌禁军,军没,羽获禁,遂围仁。使徐晃救之。”(《武帝纪》)
从这段史料里可以看出,即使关羽是在八月初抓获的于禁,而且还要花时间处理数万降卒,那么在徐晃到达战线之前,最多也只有20天左右的时间攻打樊城(比较合理的时间应该是10来天)。
城中防御的虽然只有数千人,但主将是大名鼎鼎的曹营首席智将曹仁!身经百战的曹仁曾经在江陵让周瑜苦恼了差不多一年,守城的经验特丰富,加上另外一个智将满宠当他的副手,更是如虎添翼。
满宠将心爱的白马沉水溺毙,与将士们盟誓守城;曹仁更是以“激厉将士,示以必死”的决绝激励起了全军誓死守城的决心。另外,全城被水淹,且被关羽重重包围,逃跑的希望为零,这更坚强了曹军坚守的意志----所以樊城实在难啃!
而关羽军士兵在己方大优,城破眼看指日可待的情况下,不见得会拼死进攻。因此在意志上,关羽军就输了一筹,可以想象,双方的短兵相接肯定远远称不上残酷----破城的可能也就又降低了几分!
有朋友以韦睿破合肥的著名水攻战例来对比,觉得关羽不应该拿不下樊城。可是,我觉得韦睿成功的因素归根结底是偶然的。合肥是守城主将被攻城的箭支射死,直接造成城内士气的崩溃而落城。对比樊城,如果曹仁也意外被杀,那么一样会使守城兵崩溃,落城也就显而易见......条件不一样,不能这样对比啊。
也有朋友以“城不没者数板”为由,批评关羽在这种情况下也没能破城,实属弱智。但是,这些朋友没有认真想想,水势的这种程度能坚持多久?而且是不是关羽军就能从船只上直接跳到城墙上进行白刃战?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当时守城的满宠也说:“山水速疾,冀其不久。”,以此分析,这种情况最多持续一两天,加上官兵拼命,关羽不见得就能抓住这样的机会。
还有朋友以“樊城得水,往往崩坏”为由,说城墙都这么烂了,怎么可能冲不进去?呵呵,似乎只需要用士兵往里面填就成了----你当守城的是白痴啊?他能等你往里冲?关羽军想进攻缺口,守军要填补缺口,双方投入的兵力肯定不少,可曹军可以就近调遣,关羽军却必须用船只来来往往的往返调动,补给的物资也需要船只向前运送,在这种情况下,战机很容易被贻误。其实,洪水是一把双刃剑,在破坏城防的同时往往也在阻碍着攻城的进行。
还有,水退了后地面绝对是一片泥泞,这对进攻方是很不利的,云梯冲车等等攻城工具的作用更会被大大降低。
加上只有20天左右的攻城时间,关羽实在难以成功。
综上所述,没有攻下樊城其实也没什么可耻的,不能以此作为衡量将领素质的标准。

接下来说说“樊城下的野战”
徐晃来到樊城后,双方对峙。同时,曹操不停的为徐晃增兵,先是将军徐商、吕建等部,接着是殷署、硃盖等凡十二营。后来曹操还亲自出征,并且将张辽等部从合肥调过来。所以尽管徐晃本部以新兵为主,但后来他的实力大大的被加强了,再加上他治军的水准一流(后来曹操巡营,各军混乱,只有徐晃部军营齐整,将士驻陈不动,令曹操大为赞叹),士兵的战斗力并不低。
在解围的战斗中,徐晃本人的表现非常出色,他先步步为营,慢慢的蚕食掉关羽的分部,抢占有利地形,稳固了防守,再一点一点的逼近关羽,等待援军。在与关羽决战前又佯攻主营,实攻副寨(四冢),迫使关羽在仓促中提前决战----徐晃一直把战场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关羽一直就很被动。
也不是这么说,就意味着关羽很草包,其实是徐晃表现的太出色了,每一步都完美无缺,令关羽无懈可击,唯一可做的就是收缩防线,集中力量等待决战。
从关羽出阵的区区五千人来看,他还没有作好决战的准备,这次上阵乃被迫,因为四冢被攻下就意味着战线的崩溃。关羽打了场匆忙的野战,其结果当然是失败。
接下来就是最被朋友们耻笑的“徐晃长驱径入敌围,大破关羽”事件了:徐晃乘关羽野战之败,衔尾追击,直逼入关羽的主营,多斩首虏,大破之!徐晃的这一壮举,被曹操赞叹为:“吾用兵三十馀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且樊、襄阳之在围,过於莒、即墨,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
从表面上来看,被敌军冲进防御严密的主营,关羽的这一失利确实够的上”草包“二字,但仔细一分析,也不尽然。
当时曹操集结大军的消息肯定已经被关羽掌握,而且,在围城或对峙徐晃期间,也得到了孙权意图与曹操结盟的消息(事见《吴主传》和《资治通鉴》),他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处境。我相信他最初的打算是击败徐晃,再图与曹操决战。可在徐晃密不透风的军事行动面前,无法可施,这时,他的战略计划肯定就有了变化---他已经在考虑撤退至有利位置,收缩战线的事了。后来当他野战被击败之余,更被徐晃突入主营大闹。此时,关羽见战事已不可收拾,于是干脆就放弃这条防线,作战略性撤退,退至与于禁决战前(甚至更靠后)的位置列阵,依靠水军,重新集结兵力,并等待江陵的援军,这样进可攻,退可守,有可能的话,可再与曹操决战。
我这样分析的依据是:尽管被徐晃打败,但损失不大,主力和水军尚在,仍可一战。否则,败退的关羽可能就直接逃回江陵去了。
从时间上来看,关羽与徐晃的野战发生在八,九月份,而吕蒙偷袭江陵是在十月份,关羽也是接到消息才从襄樊战线退军的;从史料来看,《资治通鉴》也记载“羽遂撤围退,然舟船尤据沔水,襄阳隔绝不通。”以上两个论据应该可以证实我的判断。

最后说说“吕蒙的心理战”
得知江陵被吕蒙袭取的消息后,关羽退军了。在路上,派出了使者回去打探消息。吕蒙很潇洒的任由使者逛遍全城,让其带回关羽军家属的书信。结果,关羽军在接到家人的消息后,心无斗志,很快溃散。
朋友们对关羽任由不利本军的消息在士兵中传播,造成士气低下,犯了兵家大忌的行为很是不解,于是便疑问关羽的能力,于是乎,这也成了“关羽草包论”的主要论据之一。
我想反问这些朋友一句,你们说关羽应该怎么办?
呵呵,答案应该和我一致:“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这些使者杀了,然后严禁士兵们扎堆传播谣言,违者斩!!!”
纸里包的住火么?曹操孙权的细作满天飞,肯定能将消息传遍整个关羽大营;况且,没粮草吃了怎么办?士兵们又不是傻子,种种迹象一分析,不知道真像才怪。
关羽为将几十年,熟读兵书,难道连我们也明白的道理都不懂得?即便他思考其他重要军务,无暇理会这些细节,他的副将们也会提醒他的----其实他不是不懂,而是明白此时已经山穷水尽,回天无力,也就懒得管大家了。

后话
我不是关羽的fans却一再为他说话,不过是在网络“关羽草包论”的大潮下站出来讲两句公道话而已。
关羽被神话已经一千多年了,一个凡人被捧到了如此的高度,恐怕在中国的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比得上。在普通大众的心目中,他就是一个完美无缺的神!呵呵,其实有关他的史料记载实在与神话传说相去甚远,无怪乎有识之士们纷纷站出来说话,欲还关羽一个本来面目了。我看待关羽的目的也是与大家一样的。可惜,不少人的目的不是还关羽以本来面目,而是要把他打到踩烂!这实在就过分了。
基于此,隧成此文,请同道们指正!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2-23 2:52:51
 秋水 男,离线
  
  
  头衔:Member
  等级:新兵
  文章:1
  金钱:14
  注册:2002-8-21
给秋水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秋水加入好友 查看秋水的个人资料 搜索秋水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秋水 访问秋水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6
历史的真相--关羽草包其人(转)
我认为真正的失误的人是诸葛亮,关羽这一招绝对毒辣,但所谓正奇相合,此时诸葛亮为什么一不出汉中,直取长安;而不派援军,支持关羽?
这么大的行动,不可能是关羽一时冲动,而是经过长期策划的,也符合《隆中对》的战略计划!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8-21 21:39:11
 阿修比 男,离线天蝎座1976-10-26
  
  
  头衔:游手好闲的骷髅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446
  金钱:10864
  工作量:17080 points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1-10-24
给阿修比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阿修比加入好友 查看阿修比的个人资料 搜索阿修比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阿修比  访问阿修比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7
历史的真相--关羽草包其人(转)
这时候应该还怪不到诸葛,那时候的诸葛还没有大权独揽,话事的还是刘备啊
至于为什么蜀没有继续从汉中出兵,看最上面那篇应该就知道了,事件前后顺序是先刘备取汉中,关羽是辅助性攻击,而当汉中已定,曹操开始动手收拾荆州方向的时候,蜀军因为还需要时间消化汉中加上从汉中北上非常困难(看诸葛北伐不成就知道了),所以不可能继续支持关羽的行动,所以这个时候关羽应该后撤等待时机,而不是侥幸的取得大胜而继续冒进。
这实际上就是因为魏国居于作战内线位置,可以充分调动兵力,而蜀军两路分开太远,难以实现互相的紧密协同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至于吴国在里面纠合,司马吕蒙陆逊的计策等等反而是其次的事情。换句话说,实际上是隆中对本身的缺陷导致关羽的悲剧,当然关羽缺乏战略头脑,不辨时机,只知乘胜冒进的性格也是原因之一。
我有一篇文章曾经涉及对隆中对的批评,可以参看:
http://warstudy.com/bbs/lb5000/cgi-bin/topic.cgi?forum=6&;topic=28&start=0&show=25
这篇文章当时在三联也和人吵过,现在看来有些用词可能的确略有苛刻,但是基本观点应该问题不大,尤其是对隆中对的批评应该没什么问题。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8-23 22:54:36
 aiao 男,离线处女座1981/08/24
  
  
  头衔:Member
  等级:中士
  文章:51
  金钱:504
  注册:2002-9-26
给aiao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aiao加入好友 查看aiao的个人资料 搜索aiao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aiao  访问aiao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8
历史的真相--关羽草包其人(转)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史载其“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属于那种标准的河北汉子。现在很多人受演义和游戏的影响,往往将赵云视为文武双全的代表,但其实历史上真正的赵云与其说是智勇兼备,不如说他虽然武勇过人,但却缺乏统帅大军作战能力。若将他与同时代的武将相比较,他应该是和典韦、许诸较相像。
   赵云初出山时可以选择的势力有两个,一个是袁绍,一个是公孙瓒。可能是考虑到自己无显赫的身世背景,况且袁绍手下良将如云,较难会受重用,于是就率领当地的一些义勇兵投靠了公孙瓒。当然,史书上借他与公孙瓒的交谈,将他选择公孙瓒的动机作了十足的美化。(云答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
   在跟随公孙瓒几年后,赵云终于遇上了真正有雄才大略的人物——刘备。当时寄身于公孙瓒的刘备缺兵少将,对勇猛的赵云自然是礼遇有加,而赵云也看中刘备是成大器之人,双方很快便“情投意合”。不久,赵云便借口兄丧,离开了公孙瓒,临行前更是向刘备信誓旦旦的保证:“终不背德也”。果然,刘备转投袁绍不久,赵云即到鄴与刘备会合。此时刘备为了取得赵云的忠诚,又使出他拿手的一套方法,与赵云“同床眠卧”,以表示对他的无条件信任。受到如此恩宠的赵云自然对刘备忠心耿耿,当时他奉刘备密令,私下里招募了数百人。虽然史书上并没有记载招募这些人的用意,但以常理推测,这些人应该是作为刘备的秘密警卫队而存在的,那么作为这支部队统领的赵云,他当时的身份应该是类似于刘备的警卫长之类。
   之后赵云跟着刘备东奔西跑,直到荆州。这期间内他显然并没有立下什么功劳,因为不但史书上缺少他这段时间的活动记载,而且最重要的证据就是赵云一直没有受封官职。再然后便是到了赵云一生中最辉煌的地点——当阳长阪。由于受到曹操精锐骑兵的连夜追击,刘备在长阪一败涂地,抛弃娇妻幼子,独自与几个手下仓皇逃窜。史载赵云此时怀抱后主刘禅,同时还保护着刘禅之母甘夫人,在一片混乱之中将他们平安带出战区,并以此功劳受封为牙门将军。这一段经历其实是赵云研究中很重要的一段,有很多可以探讨的地方。其一,刘备当初逃窜时重臣如徐庶、诸葛亮、张飞等都在身边,独独赵云却和刘禅母子在一起,那么他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问题大可打个问号;其二,史书上至此才终于出现赵云受封官职的记载,而且还是品级很低的牙门将军,这更进一步应证了在此前赵云虽然跟随刘备多年,但始终是毫无功绩的推断。而如果依作者在前面文章中的臆断,赵云在刘备集团中多是以警卫长身份立足的话,那么以上这两条都可以有较圆满的解释。正是因为赵云警卫长的特殊身份,他才会在长阪之战中待在后方负责保卫家眷,从而得以保护了刘禅母子,而徐庶、诸葛亮、张飞等应该是作为大本营成员与刘备共同迎敌,而后一同逃亡。作为警卫长,自然不象将领上阵杀敌般容易取得功劳,领受封赏,那么赵云多年来没有官职也是正常的了
   那么,接下来问题就又摆在我们面前,为何长期以来刘备只是将赵云作为一介警卫长使用,而不是让他上阵杀敌?以刘备用人之能,断无屈才之事,这应该能说明两点。其一,刘、赵关系密切,正因为对赵云的信任,刘备才会委以贴身警卫的重职;其二,刘备认为赵云擅长格斗而不擅长领兵作战,故不让他带兵。
   长阪之后,本书上直接转到刘备入蜀,而赵云则被留在荆州,关于赵云在赤壁大战以及随后的荆州攻略战中的表现如何,只字未提。倒是裴注所引的赵云别传中记载着赵云在荆州攻略战后受封偏将军,领桂阳太守,刘备入蜀时他出任留营司马,并随后与张飞一起“横江截阿斗”。但该别传以史料而论并不严谨,所记载的多是与赵云相关的逸事,真实性有待商榷。虽然前文有几处引用了别传中的记述,但在涉及到赵云所立功绩,受封官职等重大事件上,还是依从本书。
   刘备在蜀中的攻略中遇到顽强的抵抗,损失惨重,陷入进退不能的窘境,只得急招诸葛亮率领张飞、赵云增援,此时赵云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已经发生了改变,正从单纯的贴身警卫而过渡为上阵搏杀的武将。乍看之下,这与文章前面的观点有所矛盾,但其实不然。一方面,此时刘备已经有了自己的地盘,不再象以前寄人篱下时需要时时刻刻防备他人的暗害;另一方面,赤壁战后刘备势力急剧扩充,而身边旧部下人数太少,新归附的荆州人士又不放心将兵权交付给他们。相比之下,赵云的忠诚是毫无疑问的,即使缺乏统兵的能力,但他的武勇始终是影响战斗结局的一个重大因素。因此,此后赵云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或领兵作后备,或在他人的指挥下参加战斗。以入蜀为例,赵云先是在诸葛亮率领下“溯江西上”,到江州后又领偏师“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避开了与刘璋主力的正面交锋,始终没有独自与刘璋大军交战。蜀中平定后,赵云以援军之功受封翊军将军。
   这之后本书上对赵云的记载又有很长时间的阙如,而赵云别传中倒是记载汉中战役时赵云与黄忠曾共同作战,刘备东征伐吴时赵云被留在江州为刘备后援等事。单以史料而言,赵云在汉中时遇曹操大军,在营地被包围的情况下以“空城计”吓退曹操一事的真实性相当可疑;而刘备东征前力谏刘备先魏后吴,以至于被刘备留在江州一事则较有可能。
   建兴元年,刘禅登基后大行封赏,赵云受封中护军、征南将军,永昌亭侯等职衔,不久又晋升为镇东将军。这些封赏,应该和当时赵云在蜀汉集团中的地位密不可分。蜀汉政权的权力其实是在原从集团、荆州集团和益州集团三者之间共同分配的。刘备死后,原从集团中的元老级人物只剩下赵云一人而已,而新皇帝登基后,为了安定人心,对三个集团的代表进行赏赐也在常理之中。
   原从集团的代表人物,赵云这一特殊的身份在为他带来了荣誉和地位的同时,也意味着他要卷入复杂的政治斗争之中。蜀汉军制,分为内军和外军两种,内军由皇帝亲自统帅,在建兴年间,基本上为诸葛亮所掌控;外军是刘备推行都督制的产物,其代表为驻汉中的魏延以及驻永安的李严。赵云虽然身为镇东将军,但他并不属于外军之列,没有都督的官职就是最好的证据。当然,如依本文的一贯论点,赵云自身缺乏统兵才能,自然不会受封重要的都督职位。以此推论,赵云应该属于内军编制。而这也符合本书记载的“五年,随诸葛亮驻汉中”,即与诸葛亮同以内军将领身份北伐。而正是这次北伐,标志着赵云在内部权力斗争中的全面落败,也意味着他政治生命的结束。
   建兴六年,诸葛亮北伐,派赵云、邓芝领偏师出箕谷,吸引曹真主力,自己率大军往攻祁山。肩负重任的赵云在与曹真作战中失利,被迫据险固守,直到终战。回成都后,因此过被贬为镇军将军,直至建兴七年病逝,再无升迁。这段经历看似简单,但其中却大有可以推敲之处。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是本书所记赵云第一次独自领兵与敌人大军作战,而所负的责任又相当重大。作为偏师,目的是与曹军周旋,进可能的拖延其赶赴主战场的时间,甚至还可以配合主力部队对敌军前后夹击,其意义绝不能小视。就是这么一个关键的职位,诸葛亮却偏偏派给了缺乏统兵经验与能力的赵云,这个战略失误,不在其误用马谡之下。
   其实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中的表现有很多值得探讨之处,不过这不在本文的范围内,暂且搁置。这次北伐的直接后果,即是以诸葛亮为代表,融合了荆州人士以及新进益州人士的新荆州集团在蜀汉权力架构中站上了顶点,而原从集团和原益州集团逐渐趋向没落。尤其是原从集团,唯一的元老赵云从此一蹶不振,不久即病逝,劳苦功高的原从集团也就此消亡。
赵云虽然在最后几乎是以一个政治斗争失败者的身份病逝的,但他毕竟跟随刘备多年,所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再加上曾经于乱军之中救下刘禅,素为后主感恩。因而在他死后多年,蜀汉灭亡前的景耀四年三月,刘禅终于下诏追谥其为顺平侯。这在赵云别传记载的刘禅诏书里反映的很明显:“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於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姑且不论该诏书的真伪,其中所叙的赵云得以受谥的原因则不会有太大的偏差。其实,看一下赵云所受封的谥号就可以大致明白对他所谓的盖棺定论了:“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也就是说,赵云获此殊荣凭借的并不主要是战功。也正因功绩的不著,他才会成为蜀汉最后一批才追谥的宿将。
   另:其实陈寿对赵云的评价就足以说明一切了:“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能想象灌、滕等人文物双全的样子吗?
 
这是一篇类似的帖子哦!!!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0-3 19:32:22

本主题贴数8,分页: [1]

管理选项锁定 | 解锁 | 提升 | 删除 | 移动 | 固顶 | 总固顶 | 奖励 | 惩罚 | 发布公告

Powered by:Dvbbs Version 6.0.0 (战争研究修改版)
Copyright ©2000 - 2002 AspSky.Net , 页面执行时间:156.25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