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登陆 注册 搜索 自选风格 论坛状态 论坛展区 我能做什么

>> 战争史上的著名将领
战争研究论坛讨论区[将军统帅] →  不朽的传奇—罗伯特. E. 李

  发表一个新主题  发表一个新投票  回复主题 您是本帖的第 33632 个阅读者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树形显示贴子 浏览下一篇主题
 * 贴子主题:  不朽的传奇—罗伯特. E. 李 保存该页为文件  报告本帖给版主  显示可打印的版本  把本贴打包邮递  把本贴加入论坛收藏夹  发送本页面给朋友  把本贴加入IE收藏夹 
 菲特烈 男,离线
  
  
  头衔:Member
  等级:一等兵
  文章:16
  金钱:178
  注册:2002-12-21
给菲特烈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菲特烈加入好友 查看菲特烈的个人资料 搜索菲特烈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菲特烈  访问菲特烈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楼主
 不朽的传奇—罗伯特. E. 李
[这个贴子最后由菲特烈在 2002/12/23 05:19am 第 1 次编辑]

原不想这么快就写关于李的事迹,但是身边不少人都急切地提出想看到关于李的介绍,也就匆匆写了此文。记得过去在高中时的教科书书里把描写为奴隶主的帮兄和走狗,一度也深信他真是一位大反派。直到自己到了美国,才渐渐感受到美国人对他那种特殊的近乎虔诚地爱戴和拥护。一次和自己的教授谈到李的时候,教授虽然自己是一个地道的纽约人,但他却很认真地说:“李也许是美国历史上最受人们热爱的将领”(Perhaps the most beloved General in the history of U.S.A.)。写着这篇的另一个动机恐怕就是想还原一个英雄的真实面目于国人吧。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今年年初有幸去了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郊外的一处极为著名的旅游景点—石头山(Stone Mountain)。其以两项景色闻名于世。一是石头山乃是全美境内最大的单体石块,实际上整个大山就是一块硕大的石头,远远望去巍巍壮观。而则是山上雕刻着一幅全美最大壁画作品,而这幅作品卖描绘的人物乃是美国内战期间,南方乃至北方中最伟大的将领,罗伯特-爱德华-李(Robert Edward Lee)。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石头山

就是这位李,领导了南军在内战期间取得了最多的胜利与荣耀,也是这位李代表了南方签署了投降的条约。但无论如何,李无疑是美国历史上最为不朽的传奇。

李的家族是美国历史上最为悠久和显赫的家族之一。最早踏上美洲土地的李氏家族的成员是托马斯-李(Thomas Lee),其为俄亥俄公司的创始人,作为传统的英国贵族曾是殖民地最高会议(The governing Council of the colony)的成员和弗杰尼亚州的州长。托马斯-李更是富甲一方,在弗杰尼亚和马里兰拥有多大1万6千英亩的种植园,同时其也是整个殖民地区中拥有最多黑奴的人之一。托马斯死于1750年,生后留下了大批的财富和8个孩子。大儿子菲利普-李继承了这笔庞大的遗产,成为了新的一家之主。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托马斯-李

紧随其后的就是,北美十三个殖民地要求独立的风潮。虽然英国在“七年战争”中战胜了法国成为了北美殖民地的主宰,但是它却不得不去面对战争造成的巨大债务,到头来这笔钱还是加在了殖民地的头上。随之而起的就是越来越来大反对英国的呼声,作为最老的殖民地之一的弗吉尼亚更是在这次风潮中走在前面。李氏家族当然也无法置身事外,而他们则站站在了坚决要求独立的一边。李氏兄弟中的弗朗西斯-赖特福特-李(Francis Lightfoot Lee)也作为弗杰尼亚的代表之一参加了《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起早和签署。同时托马斯-李大女儿马提搭-李的,她的表哥,丈夫亨利-李(Henry Lee III)很快就参加由乔治-华盛顿领导的大陆军,成为了龙骑兵军官。他曾在新泽西的帕里斯-好科(Paulus Hook, New Jersey)指挥了一起成功的突袭,仅以一名士兵受伤的代价活捉了400名错愕的英国皇家步兵。之后赢得“小马亨利”( Light Horse Harry)的外号,成为了华盛顿手下最为出色的骑兵指挥官,追随其南征北战直到约克镇,战后也同样被舆论看作“国家英雄”。1790年,马提搭-李由于感染了伤寒辞世,同时也留给了亨利-李位于弗杰尼亚斯特弗拉德大庄园,这曾是托马斯-李产业中的一部分。1793年,亨利-李再婚取了安妮-希尔-凯特(Ann Hill Carte)为妻。14年后,也就是18071月19日年亨利-李老来得子,他给这个健康,强壮的男婴,取名罗伯特-爱德华-李。而这个婴孩之后成为了比他父亲在美国历史上更有影响力的人物,当然这不是当时的亨利-李所能预见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亨利-李

在李出生后不久,李氏家族的命运开始了转折。亨利-李在一次投资活动中被合伙人诈骗了一大笔巨资,顿时导致了家庭瞬间败落。甚至由于亨利-李无力偿还所欠下的债务而被投入了巴尔帝摩(Baltimore)的监狱之中,独立英雄就这样成了阶下囚。年老的亨利-李,无法忍受如此重大的打击,在狱中战争时留下的旧伤突然复发,暴毙在了湿冷的牢狱中。这给尚在童年的李造成了巨大的阴影,也让他看到了现实的无情与残酷,昔日的英雄竞会落得如此下场,之后的李也渐渐养成了沉默寡言的生涯。李的母亲也不得不担负起经营这个负债累累庄园的艰难任务。李从小空有一个名门望族的头衔实际上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穷小子,家的收入大都用于还债,剩下仅仅够家里的温饱。

家中的现状同样也造成了离相当早熟的性格,整日以书为伴,很少出门像同龄人那样嬉戏玩乐。到了1825年,他18岁的时候,李以顺利地考入了耶鲁大学。然而当李兴奋地收到了耶鲁大学录取书的时候,却不得不面对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其家中的根本无力支付他的学费。虽然,母亲表示哪怕再去借钱也要供他读书,但是李很明白母亲这几年来的劳苦。最终李无奈地向西点军校提出了申请,那里是唯一既可以让他受到良好高等教育又不用交付学费的地方。西点军校很快就批准了他的申请,之后李也第一次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弗吉纳亚州到了位于纽约州的军校。军校中的李,成功展现了他的杰出才华,他学业位于1825届的第二名,同时被授予杰出荣誉学员,得到了讲师的一直赞美。对待同学总是态度谦和虚心,从不会以自己的良好成绩去炫耀。与人正直诚实,几乎从不对任何人发脾气。四年后,校方在毕业评价中写道“此生表现杰出卓越,实为我校近年来少有的尖子。据其在校的表现,我们没有发现此生有任何不良的缺点。”毕业后,李被授予少尉衔,派往了工程兵军团(the Corps of Engineers)。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毕业时的李

在这期间,李结识了玛丽-寇迪斯,国父第一任总统的曾外孙女,同样也是华盛顿家族此时的第一继承人。玛丽对于这个家道没落的穷军官可以说是一见倾心,反倒是李觉得自己和她地位悬殊迟迟不敢表态和接触。就这样两人经过了两年多的爱情长跑这才终于结为伉俪。之后,李也很自然地成为了华盛顿家族的第一代言人,也就继承和掌管华盛顿家族时时代代的位于弗杰尼亚州阿灵顿的庄园,这里离首都华盛顿仅仅隔了一条名为波特马克的大河。婚后,李和玛丽共有六个孩子,三男三女。

1836年李被晋升中尉,两年后晋升上尉。在墨西哥战争之前,李负责了不少棘手和浩大的军用和民用设施建设,获得了一致的好评。墨西哥战争爆发后,李成为了斯科特将军(Winfield Scott)的参谋人员之一,参与了决定性的萨尔-戈达战役,美军在此役中彻底击溃了墨西哥方面的主力部队。在随后的查培尔佩戈战役中,李更是作战突出,成功地以两次侧后的突袭击退了数量占优的墨军,而自己也在此役中受伤。在墨西哥战争末期,李又被调回了国内,由于其杰出的表现而被授予了少校军衔。

从1852年至1855年,李被任命为西点军校的校务主管。1856年李又被晋升为中校派往了德克萨斯的休斯敦负责驻防在那里的第三骑兵旅。不久后,其妻玛丽由于严重的关节炎重病在床,而又被暂时回了弗吉尼亚探望。1859年,李迎来一个美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被人看作是内战的前奏曲,约翰-布朗的叛乱。激进的废奴主义者约翰-布朗以及30名左右的追随者占领了哈勃渡口的国家军火库(Harper’s Ferry Arsenal),并且扣押了军火库的管理人员为人质,随即要求政府宣布全国蓄奴非法,不然就连同人质和弹药库一起引爆,同时也扣押了另一位前往谈判的知名人士李维斯-华盛顿(Lewis Washington),也就是美利坚合众国国父乔治-华盛顿的曾外孙,同时也是李自己妻子的外甥。尚在休假期间的李被战争部紧急征兆负责平息这场恐怖行动。日后南军最优秀的骑兵将领,当时还只是中尉的斯图亚特成为了李的助手,共同应对这起叛乱。李当时由于时间紧迫连制服都来不及穿身着便服就从阿灵顿的家里策马赶往事发地。当李和斯图亚特到达后,接管了当地民兵,李计划在夜间进行刺刀突击,解救人质。解救行动由斯图亚特直接指挥,在午夜斯图亚特声东击西从军火库的后门突然冲入,以迅雷不及掩耳地速度解除了对方的武装加以逮捕。整个行动只历时了10分钟,没有一人伤亡。事后,李和斯图亚特都得到了军部嘉奖。

在内战前夕,当李告别妻子回到德克萨斯的时候,随着北卡罗来纳州的独立,德克萨斯也接着宣布。李作为联邦军队的军官随即被赶出了德克萨斯,李也只能回到了阿灵顿的家中。此时国内的局势已经变得不可遏制,南方各州都纷纷激烈地要求独立已求得州权,而北方联邦同样是歇斯底里般地不愿让步。甚至有参议员在国会宣称这是一个彻底解决州政府和中央联邦政府权利力之争的大好时机;废奴主义者们也是要求林肯进一步执行他的政策彻底地废除蓄奴制度;南方的议员则批评这是违背林肯自己的选前承诺,因为林肯自己表示过“若他当选总统,他不会终结南方的蓄奴制度的现实状况”。真是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李同样无法远离这一个是非,虽然此时的弗杰尼亚并没有公开宣布独立。

就李个人而言,他是个彻底的人道主义者虽然他是个以杀戮为职业的军人,李终其一生都很为自己作为军人而觉得内疚。对于奴隶制度,他的看法同样如此,基于自己的道德理念,历来反对蓄奴。在他的家乡弗吉尼亚蓄奴是合法的。可是,当后来的北军统帅,战后的美国总统,现在印在50美元钞票上的格兰特将军还没有解放自己家的奴隶时,李将军已经率先解放了自己家族的全部奴隶。按理自己的话来说蓄奴制度是一种“道德和政治上罪恶”(A moral and political evil),“白人的一项巨大罪恶”(A greater evil to the white)。李对于中央政府和地方的关系上的问题,他同样是有着很独特的看法。他曾在自己的日记中写到“美国应该是一个团结的整体,没有什么所谓的北方,南方,西部又或是东部。”

然而当北方联邦政府宣布将动用军队武力镇压南方独立州的时候,弗杰尼亚州当即表示对联邦政府的谴责,州议会宣布弗杰尼亚州脱离联邦加入了南方邦联。而此时接到了北方联邦政府接到了陆军部和总统林肯亲自发出的任命信,准备晋升他为联邦军准将。在接到信后整整长考了三日,李从来不赞同南方分裂的主张,他热爱由自己的父亲和曾岳父参与建立的合众国。但是,他基于道德立场,同样不赞成北方以武力解决南方的分离诉求。在他自己看来他实在无法去和自己的家乡和亲人作战厮杀。4月23日,李拒绝了联邦政府的邀请,接受了南方邦联总统的要求掌管了弗吉尼亚州的防务。8月31日,李被晋升为上将,短暂地担任了一个月的南军总司令,后由总统戴维斯兼任,李担任了南军总参谋长。接着开始负责南卡洛拉那州和乔治亚州负责海岸防线的修筑工作,以防止北军通过海军的优势侵入登陆。到了1862年3月,李回到了南方首都里士满。到了5月,北军总司令麦克艾伦率领着10万大军从华盛顿出发沿着波特马克河南下,在里士满附近的半岛登陆,开始了对里士满的攻略作战。此时的一线指挥官将斯顿则是正好受伤(Joseph E. Johnston),你就改组了他的军团以总参谋长身份出任军团长,李命名其北弗杰尼亚军团。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同时李提拔了两位将军作为他的副手,一个为“石墙”杰克森(“Stonewall”Jackson)另一个为朗斯特(Gen. Longstreet)。李随后开始对于侵入的北军发动一次主动进攻,这也就是所谓的“七日战役”。李以凌厉的攻势猛击麦克艾伦的薄弱右翼,让整个北军指挥系统顿时手足无措。之后又成功瓦解了北军的反击作战。之后,他付出较大的伤亡后,成功地将北军赶出了里士满赶出了,最后麦克艾伦不得不依靠海军舰炮的掩护仓皇撤退。李之后又继续挥师北进,在第二次公牛跑战役中又一次击败了北军。此时在李的授意下,“石墙”杰克森突袭北军的哈伯渡口(Harpers Ferry),不仅将其占领而且有俘虏了1万2千名北军。此时麦克艾伦被解除了北军波特马克军团司令的职务。

1862年9月17日,北军孤注一掷在安特提姆战役(Antietam)投入大批部队阻击李的节节进逼。北军以绝对的兵力优势投入战斗,李以异常坚强的防御顶住了北军近乎疯狂的进攻。战至下午,李亲自走上火线,鼓舞战斗士气。在一次反突击中,李的右手臂被流弹击伤。在千钧一发之时,他的援军A.P.希尔的感到了战场投入了战斗,最终李成功地击退了北军。但是其损失太大,之后也没有了继续侵入北方的可能性。李取得了一个战术上的胜利,但是却失去了一个战略上的机会。双方一共2万8千人倒在了战场上,这一天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血腥的一天。李的军团不得不撤回了南方休整结束了他第一次对南方的攻略。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安特提姆

然而不到两个月,也就是1862年12月13日,李赢得了内战中南军最辉煌而北军最为凄惨的战役—菲特列堡战役(Fredericksburg),彻底地击败了刚刚上任的新任波特马克军团的司令安布罗斯-伯恩塞特(Ambrose Burnside)。李巧妙把北军引入了自己火炮的交叉射击区域,正面依托坚强的工事抵挡北军的正面攻势,两侧则用将近300门火炮进行不停歇地猛烈射击。北军在此遭受了巨大打击,而当力不能战撤退的时候,他们又不得不涉渡菲特列堡以西的大河,一时间秩序大乱再加上南军的炮火和追击,那里简直就成了北军的地狱。之后,北方三易其帅由胡克(Joseph Hooker)接手了伯恩塞特的位置,不过他的命运并不见得比他的前任好,在随后1863年5月中李又在查尔斯韦拉战役(Chancellorsville)中,依托“石墙”杰克森的坚强防守吸引住了北军主力,自己则率大部从北军侧翼猛击。导致了北军波特马克军团的大举崩溃,伤亡惨重向北方迅速撤退。然而,李自己失去了他最为杰出的一名将军“石墙”杰克森,杰克森在一次意外中被南军自己误伤而死,这成为了对李而言的一个重大损失。

战役后,李开始了他第二次对于北方的侵攻。此时,联邦政府又祭出了换将的手段,以米德(General Meade,)取代了胡克将军成为了新的波特马克军团的司令。李的北弗杰尼亚军团7万8人越过了马利兰州侵入了宾西法尼亚。米德开始一直避免和李正面交战而是试图切断他的交通线,直到1863年的7月1日。李的军团在小镇盖蒂斯堡(Gettysbur)与米德的8万波特马克军团遭遇。斯图亚特的骑兵部队擅自做出了一个对北军波特马克军团的侧翼的运动,以至于和李的北弗杰尼亚军团失去了联系,在两军在盖蒂斯堡遭遇后也没有了做出任何情况报告。整个南军如同瞎子一样,在整个战役中根本不清楚敌人的兵力,战场地形,对方火力部署等等一切情况。头两日中李的侧翼攻势遭到了北军开战以来前所未有的顽强防守,李从侧翼突破的计划根本无法实现。战役第三日,7月3日也就是独立日的前一夜,李不无感慨地说,“:上帝还真是有幽默感。”李一整夜没有入睡,他手里接到了里士满方面来信,说里士满方面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援助他的了,希望李能够消灭他前面北军的波特马克河军团。南方政府已经准备好了和谈信,准备在李获得胜利后递交于林肯。很自然李意识到,时间对于他越来越不利,局势也不允许他在等待。于是第三日,他马上决定发动总攻击。

三日凌晨,李命令部队开始对北军右翼发动祥攻,以吸引北军注意力。实际上李认为北军的防御重点仍在其两侧,其弱点就在中央。于是打算在第三日一鼓作气猛攻中央阵地地彻底消灭北军主力,从而结束这场战争。右翼攻击只是障眼法罢了。不过,米德当时却没有买他的帐反而把左翼上部队调回中央休整,这也不知是米德的无一之举还是有心安排。但无论如何北军中央战线得到了增强。在度过了一个平静的上午后的13点南军开始了170门大炮突然向北军中央阵地发动炮击,约摸20分钟后北军中央驻会汉考克将军(Gen. Hancock)的180门火炮也开始了回击,双方展开了西半球从没有过的大规模炮战。接近两个小时后,南军火炮估计是质量问题出现了炮管过热和弹药缺乏的问题,只得停火。在下午三点,南军以朗斯特师的皮吉特师为主力,同时从另外两个卡罗纳拉军里抽调了两个战力较完整的师,组成了1万5千人的中央攻击部队交由朗斯特将军指挥。而皮吉特获得授权前沿指挥这次攻击,历史上被称为“皮吉特冲锋”(Pickett’s Charge)。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皮吉特冲锋

当南军们一走出树林就遭到了北军炮火的密集打击,他们不得不走上一英里的路去进攻南军阵地。北军把所有火炮从四面八方地砸向在这一大片开阔地行进的南军三个师。南军的损失是可以想象的,士兵如同割草一般地倒在炮火中。先是远程榴弹炮,接着又是高速加农炮,当终于接近后还要去翻越一个长长的栅栏的阻挡。之后又遭到了等候多时的北军步兵枪林弹雨的无情打击。皮吉特冲锋只持续了短短的一个小时,然而约双方有1万2千人倒在了血泊中。南军皮吉特师几乎全军覆灭,除了他本人及其参谋人员外,几乎所有校级以上的军官全部战死。三个师共计3名准将,18名上校,31名中校,46名少校阵亡。之后,南军其实也在等待北军的反击,可是米德并没有发起。到了晚上7点,北军也没有任何行动,于是李将军决定全军撤退,退回弗杰尼亚。这成为了李一生遭受的第一次也是为一次战败。战役后,李不停地流着泪,哽咽着对士兵们说道:“It is fault! It is all my fault! My friend! It is my fault!!”李曾对朗斯特将军这样说道:“你我并不惧怕自己的死亡,你或是我的。然而最为一个指挥官最痛苦和困难的事情就是驱赶着士兵们去献身去死亡。他们并不是为了我们而死。不,阁下,绝对不。我会为此深深地悔恨和忏悔一辈子。”

这次失败是惨痛的,但是却并没有动摇李在南军将士心中的崇高威望。里士满也拒绝了他的处分要求。在之后的战争,李的军团只剩下了6万人,而他需要面对的是由新任联邦军总司令格兰特亲率的12万人的大军压境。格兰特的目标就是邦联首都里士满。李不得不以极端弱势的兵力去和格兰特交战,同时长期的战斗生涯让李的健康急剧恶化,严重的心脏病困扰着他。。在荒原战役(Wilderness),斯巴萨维利亚战役(Spotsylvania),诺斯-安娜战役(North Anna)和冷港战役(Cold Harbor)中,李都凭着受弱于对手的兵力和装备,在缺衣少食的情况击败了格兰特,硬是把强大的北军挡在了里士满以外,李让格兰特在这一系列战斗中损失了将近6万人,牢牢守住了彼得斯堡和里士满一线。这段日子里,李拒绝了除了工作需要以外分配给他一切补给品,他总是说“那些受了伤的人比我更需要他们。”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荒原战役中的李

同时李得知了谢尔曼已经侵入了乔治亚洲,以扫荡般的政策荡平了那里后,谢尔曼的部队开始向东北进军开始了对李背后的袭击。此时的李已经开始意识到了南方最终日子的到来已经是为时不远。直到这个时候南方邦联总统戴维斯才任命了李为南军武装力量总司令(General-in-chief of all the Confederate armies),然而这已经太迟了。另外,邦联国会通过法案,给于参军黑奴的自由,开始征招黑人入伍。

1865年3月,李主动放弃了里士满开始向北卡洛拉那移动和将斯顿将军回合以便对付谢尔曼的大军。然而在半路中,李却突然改变了主意,他向还在与他战斗着的格兰特提出了投降谈判的要求。李明白此时的南方早就是大势已去。也有人提出过,南军可以化整为零深入山区打游击战,就如同当年独立战争时他们的祖辈对付英国人那样。但是,李一口加以回绝,他如此回应“战争是我们这些军人的职业,如果如你们所说,那就等于把战争的责任推给了无辜的人民,虽带来的也只会是无休无止地争斗和血腥的屠杀。我虽然不是一个优秀的军人,但是我的道德不允许我去这么做。如果我的死,可以换取人民和这片土地的安宁,那就让他们把我当作战争罪犯绞死吧。”

终于,李和格兰特在阿托克马斯(Appomattox)的法院会面商讨投降事宜。在得到了格兰特决不会关押迫害一名南军士兵的保证后,李同意在投降协议上签字。最后,李却又补充了一条即允许南军士兵带走军中的战马,当格兰特问及原因的时候,李只说了一句“马上就要春耕了,他们都是农民儿子,他们需要这些马去劳作。”最后,双方在互相尊重的气氛中签署了协议。李手下的2万8千饥寒交迫的士兵正式投降,也标志着历时将近5年的残酷厮杀终于停止了。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协议的签署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受降式

战后,李如同流放一样地到了列克辛顿为南军将士的墓地守灵。而他原来位于阿灵顿的家园已被北军付之一炬,给与没收,之后的阿灵顿国家公墓就是建在这里。在谢绝了很多高额收入的工作邀请后,李选择担任了弗杰尼亚华盛顿大学的校长。

“我们就是曾经由于无知和误解,血腥地互相仇杀,而我也是其中的刽子手之一。如今,也唯有教育能给我一个赎罪的机会。”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校长时的李

遵照这样的信条,李正式成为了校长。任期内,他在华盛顿大学开创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新闻系和商业系,改善了学校的财政状况,一座座高大的教学楼在校园里崛起。这所大学一度也成为了美国最大学院之一。直到1870年10月12日,由于心脏病突发李倒在自己的校长办公室,送到医院后于黄昏时去世,享年63岁。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李的遗体

李无疑是内战中最为杰出的一名指挥官,同时也是品格最受人推崇和尊敬将领。战前他曾在各种不同的兵种服过役,这使他在日后的指挥中能够充分地理解和协调各兵种的之间的关系和安排。他的战略即为“进攻”而字,哪怕是处于逆境也敢于发动进攻,同时也善于捕捉对方部署上的弱点和漏洞,选择出其不意地发动攻击。对于局势的观察,他也有着特别的敏锐,从不会会轻易放过对方露出蛛丝马迹般的错误。李善于声东击西吸引对方注意力,猛然一出色的运动打击在对方另一侧。当然,李也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其中最致命的可能就是他内向的性格所造就的,李极不善于向自己的部下解释他的计划和思想,常常会造成其下属的误解,这在“石墙”杰克森死后更为凸现。盖蒂斯堡战役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在他这唯一的战败中,他的部下几乎没有一个人很好理解和贯彻他的命令。在整个战争中,李的每一场战役面对这远远多于他兵力的北军作战,尽管他在安特提姆遭到了重大损失,在盖蒂斯堡他也遭受了惨痛的失败,但李的部队从来没有出现过失去秩序地崩溃,他始终都是坚守在他的阵地上直到最后一刻。他所辖的北弗杰尼亚军团也是美国历史最好的一直部队。

相对于李的指挥才能,也许他的高尚的品格才让人们如此地怀念他。时至今日,他仍是南方乃至全美国最受崇敬的军人。每年他的生日都被定为南方各州的法定纪念日。以他命名的小学,中学乃至大学遍布各地。每年他的忌日在他墓前都会堆满数以千计的鲜花。在笔者眼中,在现在的美国人早已把李看作了一个美国的象征,一种理想的体现。直到在李死后,当时的总统安德鲁-约翰逊也拒绝重新给于他美国的公民权。一百零五年后,美国参议院于1975年7月22日全票通过特别法案恢复了罗伯特-爱德华-李美国公民称号与权利,8月5日福特总统签署了此法案,当时福特感言道:“李是一个真正的美国英雄,深深受到了南方和北方的共同尊敬。”(He truly was a genuine American hero who was dearly respected in the North and adored in the South.)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李墓前的雕像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2-21 12:32:27
 阿修比 男,离线天蝎座1976-10-26
  
  
  头衔:游手好闲的骷髅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446
  金钱:10864
  工作量:17080 points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1-10-24
给阿修比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阿修比加入好友 查看阿修比的个人资料 搜索阿修比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阿修比  访问阿修比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
 不朽的传奇—罗伯特. E. 李
内容很不错,我们以后写罗伯特李的传记的时候可以省不少功夫了,要不干脆阁下给我们写一篇好了 (偷懒偷懒):034: 
这一篇的军事方面的评价稍微少了点,主要是生平的样子。实际上纯论军事才能的话,李还不能称为“美国内战期间,南方乃至北方中最伟大的将领”的说,大概是当时3-4号人物吧,谢尔曼和杰克逊都要比他好一点,格兰特大概和他差不多(可能略差) :070: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2-21 16:14:31
 法伦 男,离线
  
  
  头衔:农民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55
  金钱:562
  工作量:545 points
  门派:甲壳动物联军
  注册:2001-10-26
给法伦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法伦加入好友 查看法伦的个人资料 搜索法伦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法伦  访问法伦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3
 不朽的传奇—罗伯特. E. 李
自认高中历史学得还算不错,但好像不记得高中历史书还舍得对李费笔墨。
记得只有大量的对奴隶制的批驳,林肯的若干文件,内战的历史进步意义。对战争好像描述得不是太多。
李将军的人格的确没有话说,比北军的酒鬼,破坏王强多了。
不过不管对那个国家的英雄来说,形象树立得越高大,身后的影子拖得也越长。
例如,李对谢尔曼进军行为的无动于衷,也是其军事上失策之一
无聊中胡说几句吧



不容情,天之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2-21 21:05:01
 投笔从戎 男,离线
  
  
  头衔:SCJP+SCJD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418
  金钱:10142
  工作量:58745 points
  门派:毛皮动物联合工会
  注册:2001-10-29
给投笔从戎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投笔从戎加入好友 查看投笔从戎的个人资料 搜索投笔从戎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投笔从戎 访问投笔从戎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4
 不朽的传奇—罗伯特. E. 李
掉书袋^Q^:

无疑,李是一位杰出的将领,但与任何人一样,他也有错误,尽管总的来说,他的才能大干他的缺点。他不是一个好军需官,至少要对自己的部队经常衣衫褴褛,装备低劣和给养不足承担部分责任。有时,他对部下的要求迁就过多,对部下过分信任。这就导致了他的命令缺乏权威性,他的部下接到命令后往往自行其事。李的这些缺点在葛底斯堡战役之前和期间表现得非常明显。毋庸置疑,他的一些高级将领的表现也令他失望——这些在以后还会提到——但是,他自己也要对此承担一部分责任。
——威廉·西摩 [英] 《世界上二十次重大战役中的决定因素》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2-21 23:02:35
 菲特烈 男,离线
  
  
  头衔:Member
  等级:一等兵
  文章:16
  金钱:178
  注册:2002-12-21
给菲特烈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菲特烈加入好友 查看菲特烈的个人资料 搜索菲特烈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菲特烈  访问菲特烈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5
 不朽的传奇—罗伯特. E. 李
我倒不是这么看,谢尔曼真正让他出名的可能倒不是他打了多少胜仗而不是他烧毁了多少城市和乡村.

至于杰克森,生前一直是李的最为得力的下属,只可惜死的太早,所以也很能对他作出什么进一步的公正准确评价.他的光环大多是当时南方的政府加给他的.

至于格兰特总得来说,很不喜欢格兰特,看看冷港战役,多少原可以不死的北军官兵,死在了他那"自杀"般的命令下.维克斯堡同样如此. 战后他就任总统的期间是美国历史上政府最腐败和黑暗的时代.

自己还是很固执地认为李绝对是内战期间最为杰出的将领.另外很不同意威廉·西摩书中的观点,原因很简单,这并不是李的责任而是南方在经济封锁下困难的写照.李往往要面对后方没有东西可以提供的情况,这才后期更加突出.李真正最大的毛病就是缺乏一个良好参谋团去诠释他的计划,所以往往导致其下属的对命令的误解.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2-22 1:37:29
 投笔从戎 男,离线
  
  
  头衔:SCJP+SCJD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418
  金钱:10142
  工作量:58745 points
  门派:毛皮动物联合工会
  注册:2001-10-29
给投笔从戎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投笔从戎加入好友 查看投笔从戎的个人资料 搜索投笔从戎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投笔从戎 访问投笔从戎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6
 不朽的传奇—罗伯特. E. 李
刚刚看了电影《葛底斯堡》,打算试试看能不能留出李那样的胡子,朗斯特的胡子难度太大了^Q^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2-22 3:47:22
 菲特烈 男,离线
  
  
  头衔:Member
  等级:一等兵
  文章:16
  金钱:178
  注册:2002-12-21
给菲特烈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菲特烈加入好友 查看菲特烈的个人资料 搜索菲特烈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菲特烈  访问菲特烈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7
 不朽的传奇—罗伯特. E. 李
《盖蒂斯堡》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部美国内战电影,拍摄于1993年。每年休战纪念日,这部片子几乎是必播片。

不知道您看的是什么版本的,DVD还是VCD。DVD又是什么版本。我在美国埋到的是单碟双面,比较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版本中有一个特别篇。就是在配以原来的电影画面的同时,由电影导演,制片,编剧还有专门历史学家进行同时的评述,从当时的天文地理到人文环境无所不谈。给出的资料和信息极为详细,两个多小时听下了不亚于上了好几节专业的美国历史讲座。不过,是英文,没有任何字幕连英文字幕也没有。如果各位英文够好可以去看看,应该收获颇丰。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2-22 11:32:47
 阿修比 男,离线天蝎座1976-10-26
  
  
  头衔:游手好闲的骷髅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446
  金钱:10864
  工作量:17080 points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1-10-24
给阿修比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阿修比加入好友 查看阿修比的个人资料 搜索阿修比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阿修比  访问阿修比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8
 不朽的传奇—罗伯特. E. 李
[这个贴子最后由阿修比在 2002/12/22 05:56pm 第 2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菲特烈在 2002/12/22 01:37am 发表的内容:
我倒不是这么看,谢尔曼真正让他出名的可能倒不是他打了多少胜仗而不是他烧毁了多少城市和乡村.
至于杰克森,生前一直是李的最为得力的下属,只可惜死的太早,所以也很能对他作出什么进一步的公正准确评价.他的光环 ...


对比看了看你下面对谢尔曼的评价,看起来是同样的特点,就是生平的多,军事的少。当然这也不是毛病,因为一般的传记应该以生平为主。但是可以说,从军事角度看,这些传记都是不够的。无疑,论道德水平或者人格力量,李可能是南北战争中最为出色的,但是就本站对将领的评价而言,最重要的是军事才能。
你对谢尔曼和杰克逊的了解尤其是军事方面的了解看起来很不够。美国内战是类似于一战的一场战争,防御大大的优于进攻,对正面组织好防御的敌人冲锋只是让自己的部队送死而已。在这种背景下,优秀的将帅应该想法突破这种局面,而不是让自己的部队去送死。
谢尔曼的在占领亚特兰大之后的突破在战略上是一大壮举,也是最后导致南方崩溃的原因。这是李所不能比的。这次纵深突破论述很多我就不细说,只看他如何达成突破的。之前他在占领亚特兰大的过程中努力的避免了正面攻击,而是一再的以迂回包抄取胜。要知道如果他和李、格兰特一样正面进攻的话,约翰斯顿的6万人可以在山区轻松的阻止住10万人的谢尔曼。但是实战中,谢尔曼通过成功的机动,几乎没有付出什么伤亡就迫使约翰斯顿从一个堑壕退却到下一个堑壕,并被撤职而由胡德接替。这在南北战争中是绝无仅有。在随后和胡德的战斗中,他基本上是战略进攻战术防守,使蛮打蛮干的胡德的损失达到了北军的3倍以上,不得不主动撤出该城。要知道,谢尔曼的兵力根本就不足以包围该城的。现在以极小的代价就突破了封锁,夺取亚特兰大,从佐治亚北部的穷山恶水到达丰饶的平原。随后的事情,就是他以优秀的作战方法一直打到海滨,彻底破坏了南部维持战争的能力,使李被这样一个两面攻击所击垮。而这时,李只是在原地不动,无法理解谢尔曼的挺进的危害。谢尔曼在挺进中这样评价李“如果李是一位天才军人的话,他会谋求把他的部队从里士满转移到罗利或者哥伦比亚;倘若他是一个只会执行任务的人,他会留在原地,他的迅速失败就已成定局。”
相比之下,李在战争中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耀眼的表现,而是(和一战中的黑格一样)只知道正面和北方的强大力量硬拼。好在他是居于守势,而南北战争对防御方有利,所以还算占优势。但是在几次主动出击中,尤其是“七天战役”中,他正面进攻麦克莱论,结果伤亡达到两万多人,占南方全部军队的1/4。葛底斯堡战斗中,李再次进行直接进攻,导致在皮克特冲锋中1.5万人底伤亡。这些愚蠢底行为彻底地葬送了南方地机动进攻力量,而只能等着被强大地北方军队压倒。
当然,格兰特也差不多,1864年他正面进攻李,结果一个月内损失了5.5万人,差不多比李多一倍,几乎占他总兵力的一半。只能和李陷入正面僵持。
你说杰克逊没有来得及表现,是南方政府的吹捧的结果,这又是臆测。杰克逊的谢尔南多谷地的战役是他出名的原因。这次战役中,杰克逊的4000多人(后来获得8000增援)几乎也没有进行什么正面进攻,面对北军近5万人,成功的守住了谷地,还重创敌军。甚至通过威胁到华盛顿,迫使麦克道尔4万人的军团不敢和麦克莱论会合一起进攻里士满。也就是说,杰克逊以寡弱之师,牵制了8万人的联邦军队。而如果他正面挑战的话,他会被迅速击溃,而面对得到增援的,兵力能达到约翰斯顿5.7万人的4倍麦克莱论,南方肯定守不住里士满。在这场战役中,杰克逊充分表现出他对本次战争特点的理解,极少正面进攻,而是尽可能的采用计谋和机动。此外,我最欣赏的是杰克逊先于谢尔曼提出了从侧面进攻打击北方腹地的战略建议而李看不到麦克莱论陈兵里士满东面以至于无法阻止对北方的入侵带来的机遇(正如他后来看不到谢尔曼突破的意义一样!),反而要求杰克逊前往里士满和他一起正面作战,试图通过正面进攻打垮对方主力(带来了随后的伤亡惨重的七天战役)。而杰克逊则坚持要求采取机动迂回的办法打击北方虚弱的腹部(或者说间接路线)来削弱敌军,使北方无法承担损失而求和(北方政坛当时可不是铁板一块,如果损失巨大将可以接受和谈)。但是杰克逊直到他战死之前才在第5次申请中获得批准,没有机会实行。最后,南方败在谢尔曼同样的战略之下。
所以说,我评星级的话,估计是谢尔曼4星半、杰克逊和李3星半,格兰特3星的样子。


对了,可以看这本书:
http://warstudy.com/theory/modern/how_great_general_win/000.xml
http://warstudy.com/theory/modern/how_great_general_win/011.xml
里面的4、5两章就是讲谢尔曼和杰克逊的,问题是我这本书被水泡坏了,难以扫描 :051: 
不过目前上传的两章里面也有一些有关的评论,你可以对着看。或者看下面的内容:
http://warstudy.com/theory/modern/indirect_route/009.xml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2-22 17:27:55
 ronin21 男,离线
  
  
  头衔:一干人等拿下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310
  金钱:4167
  工作量:3326 points
  门派:欠债者权益保护协会
  注册:2002-11-29
给ronin21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onin21加入好友 查看ronin21的个人资料 搜索ronin21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onin21  访问ronin21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9
 不朽的传奇—罗伯特. E. 李
我同意谢尔曼就军事而言高于内战其他将领,不过总觉得当时他的部队如果在针对平民的破坏行动方面稍克制一些,战后南北方的关系应该好一些(他自己在战后也承认大多数在南方的破坏行动没有意义)。我建议给他四星,毕竟一位好的将领应该不做无意义的行动,尤其是对自己的同胞(毕竟战后双方是必定生活在同一国家的)。

另外盖茨堡战役我手里是双D5的版本,有评论音轨吗?回去试试 :)



死技青冷笑话之三 @
在诸多灵长类种群中动物园猴群远比公司程序猿高等,他们有:更好的空气、更大的活动空间、更短的工作时间、更仁慈的管理猿、以及全免费的食物住房和医疗,还在对PPMM这个族群的喜爱度争夺战中大幅领先!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2-22 21:33:30
 菲特烈 男,离线
  
  
  头衔:Member
  等级:一等兵
  文章:16
  金钱:178
  注册:2002-12-21
给菲特烈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菲特烈加入好友 查看菲特烈的个人资料 搜索菲特烈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菲特烈  访问菲特烈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0
 不朽的传奇—罗伯特. E. 李
想指出的如下几点

1。谢尔曼的在乔治牙的攻略,最的优势就是其庞大的兵力,将近10万在他的率领下攻入了,这首先就是南军所难以相比的。这也就是我文中所讲的为什么蒋斯顿不得不在正面成功阻击的情况下而不断后撤。所以在下对您所言“谢尔曼的兵力根本就不足以包围该城的”很表示怀疑。另外谢尔曼可以轻松地扫荡乔治亚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戴维斯总统的错误换将。胡德过去只不过是朗斯特手下的一个师长,这是却一跃成为了一个方面军的指挥,这在经验和能力上都实在太欠缺了。谢尔曼面对这么一个人物,取得轻松的胜利是不足为奇的。而到了战争最末期,谢尔曼带领士气正盛德部队攻入南北卡洛拉那的时候又再次和蒋斯顿交手,可惜蒋斯顿毕竟不是胡德,谢尔曼在兵力,装备和补给都占优的情况却始终无法突破将斯顿,被死死地缠在了当地无法向弗杰尼亚迈进一步,最终还是李投降后,蒋斯顿按照命令随后向谢尔曼主动交了械。

至于谢尔曼的朝向海岸的行军,他基本上没有遭到什么有组织的来自正规军的攻击,完全是一种缺少敌军威胁的扫荡式的行军。当然我绝不否认谢尔曼在乔治亚的行动给战争所带来的战略上的巨大影响,的确是大大加速了南方的败亡。只是在下认为,谢尔曼的“成功”其实并不是他个人能力多么的杰出,只是由于当时的北军战略优势明显而南军最高当局又做出了最坏的战略应对而造成的。如果换作其他的北军将领比如汉考克又或是张伯伦等等,也未必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当然估计他们是不会做出如同谢尔曼一般的扫荡举动。

2。您用谢尔曼所谓的“战略机动”来比较李又或是格兰特战术上所谓“正面猛攻”合适么?两者完全是两个层次上的东西。当时的基本战术就是您所谓“正面猛攻”,即在平原上使用所谓的“线性战术”,在细化到具体战术的时候,所有的当时的所有南北将领都是如此,谢尔曼也不例外。在查尔斯韦拉战役中,李也就是采取您所言的“机动”,一部死拖住北军主力另一部迅速地进行大范围迂回猛击北军的侧后,导致了北军的大规模崩溃,这不知您是否注意到。虽然伤亡巨大,但是在李在七日战役中也还是达到了战略目标把几乎要攻下里士满的麦克艾伦赶出了半岛区域,最后不得不依靠海军舰炮的掩护撤退。至于盖蒂斯堡战役李失败的原因很多,单纯的归咎于那次冲锋似乎有些草率。

对了,另一事想证实一下。听过一种说法就是“皮吉特冲锋”的那一个小时可能是历史上最血腥伤亡人数最多的一个小时。不知各位看法如何。

另外就是您提到了李当时对谢尔曼在乔治亚的侵攻反应迟钝没有意识到严重性而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这恐怕是您的一个误解。在谢尔曼大闹乔治亚的,乃至摧毁亚特兰大的时候,李虽然是南军最有威望的将军当时他并不是南军的总高司令((General-in-chief of all the Confederate armies)就如我文中所提到的,这个职务是由南方总统戴维斯兼任的。李的管辖权的范围此前就没有超出北弗杰尼亚军团,他没有权力去调动别的什么力量去支援乔治牙方面。而戴维斯给他的命令也极为明确,北弗杰尼亚军团的首要任务就是确保弗杰尼亚州和首都里士满的安全。所以在这个方面指责李,似乎是找错了人。直到战争最后几个月,谢尔曼开始攻入南卡洛拉纳的时候,李才被任命为南军总司令,此时已经太迟了。事实上此时李已经明确地意识到谢尔曼行动的致命性,他曾明确地告诉过戴维斯,“现在的邦联只剩下了乔治亚以北的各州,我们已经被拦腰斩断了。坦率地说,我不知道在总司令的位置上还能坐多久。”

虽然南方战略上是守势,但是就李个人而言,他始终就是尽可能地对发动自己的攻势。南方唯两次对北方的侵攻都是李发动的,乃至在最后的日子里李都是努力地发动对敌人的攻击而不是防守。李唯一一次依靠防守获得的胜利就是菲特烈堡战役。至于您提到的杰克森关于“从侧面进攻打击北方腹地的战略建议”,个人以为在李当时兵力大大少于对手,补给装备同样恶劣的情况下有多少成功的可能性实在值得怀疑。如果我是北军指挥官根本就不会理睬这种侧翼运动,而是依靠占优的兵力和较快的机动力不惜代价直捣里士满而去。如果当时的南军采取这种战术就怕会是弄巧成拙。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2-23 1:45:12
 阿修比 男,离线天蝎座1976-10-26
  
  
  头衔:游手好闲的骷髅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446
  金钱:10864
  工作量:17080 points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1-10-24
给阿修比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阿修比加入好友 查看阿修比的个人资料 搜索阿修比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阿修比  访问阿修比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1
 不朽的传奇—罗伯特. E. 李
下面引用由菲特烈在 2002/12/23 01:45am 发表的内容:
想指出的如下几点
1。谢尔曼的在乔治牙的攻略,最的优势就是其庞大的兵力,将近10万在他的率领下攻入了,这首先就是南军所难以相比的。这也就是我文中所讲的为什么蒋斯顿不得不在正面成功阻击的情况下而不断后撤 ...


真要说起来话就长了,要一一详细描述各个战例,只简单的说吧。
1、10万对6万发动进攻,而且还是山区的地形,这按当时的战争条件绝对谈不到什么很优势的兵力,而且双方并没有进行太多交战,而是以侧翼的机动获胜。当然谢尔曼这里的机动是以兵力优势为前提的,但是这比格兰特等人所知道的唯一利用兵力优势的方法(正面猛攻)要明智得多。
2、你所说的约翰斯顿最后拖住了谢尔曼以及辩解责任不在李都有点问题。约翰斯顿大约是1865年2月接替胡德,但是他手里只有4万人,很难拖住谢尔曼,所以他提出要求李派部队从弗吉尼亚南下,以优势兵力打败谢尔曼,再调过头来对付格兰特。这也是谢尔曼从南北卡罗来纳战役一开始就担心的,他一直怀疑“会不会允许我们几乎再毫无抵抗的情况下顺顺当当的穿过南北卡罗来纳州,切断和消耗他赖以养活其军队的给养”。但是李却回答,只有当谢尔曼到达彼得斯堡以南55英里处的罗亚努克河时,他才愿意对付谢尔曼。着充分说明李缺乏战略眼光。的确,削弱兵力后不见得能防住格兰特,但是通过组织河欺敌是有可能做到的。可是如果放任谢尔曼前进,南方必败无疑。实际上,李虽然不是最高指挥官,但是却是南方军中最有权力的人物,戴维斯对军队的指挥基本上都要尊重李的意图。如果李正确的做出决定的话,他应该可以说服戴维斯。而且实际上从上面就可以看出,他实际上没有理解组织谢尔曼的重要性,也没有任何他和戴维斯关于这个争执的记载。
3、此外,你说约翰斯顿拖住了谢尔曼是站不住脚的,在平原上和谢尔曼的交锋中,约翰斯顿这时没有能力正面交锋,每次都是一接触就后退,而这是他根本就没有后退的余地,因为他唯一的任务就在于尽快击败谢尔曼,而不是拖住他。实际上,谢尔曼的大进军到3月底夺取戈尔斯伯勒才算顺利完成,因为这里是他和舍菲尔德的接合部和给养的补充地(这时谢的补给已经不多了),谢是再次凭借机动兵不血刃地夺取该地地,约翰斯顿由于被谢尔曼地机动所迷惑根本就无法妨碍这一重要占领。至于约翰斯顿还坚持了1个月才投降,这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因为第一谢没有必要一定要击溃约翰斯顿(他实际上之前夺取亚特南大和远征中也从来没有击溃过约翰斯顿和胡德,因为已经达到战略目标了,并不一定要正面交战),当时胜败已经非常明显了,精疲力竭的李绝对档不住格兰特。第二,无论是谁在一口气完成了435英里的远征之后,都需要重新修整和补给,谢尔曼的部队尤其需要,因为他的给养已经减少到危险的地步,而且部队在远程进军后相当分散。至于你小看这次远征的困难程度,只能说你对战争困难的理解有所偏狭,困难的不仅是和敌人战斗,还有补给和组织。在敌人领土上一口气推进435英里,这绝对是战史上相当罕见的远征。而且这时并不缺少敌军的威胁,远征中谢尔曼只有6万人(他分出了托马斯的7.1万人保卫田纳西),而南方拥有胡德的3.1万人和福莱斯特的7500人骑兵来对付他。如果不是谢的高超指挥,换上一个麦克莱论这样的庸将估计会全军覆没也不一定。
4、的确,只要出现了正面战斗,当时基本上都是线性战术,这是当时战争条件所决定的。很可能,李是当时对这种战术运用最好的人之一,但是我之所以高度评价谢尔曼河杰克逊,就在于他们尽可能的在战略上避免出现这种必须正面击垮敌人的情况,而采用计谋和机动。而且我没有说七日战役等具体的战役有什么问题,归咎于谁,我批评的是李(还有格兰特)只知道正面硬拼实力而不是想其他办法。尤其是李,在实力弱于对方的时候只知道使用消耗战,实在是从一开始就放弃了获胜的希望。
5、战略机动和战术上的正面猛攻当然不在一个层次上,但是无论是格兰特还是李都是在战略上试图通过一场正面决战消灭对方主力,这就是战略层次了。或者说是直接战略和间接战略的区别。正好说说杰克逊吧,他的建议实际上和谢尔曼后来的差不多。也是由李正面牵制住麦克莱论,他要求的是仅仅4万部队的增援。实际上李也赞同这一点,他写信给戴维斯,认为如果按杰克逊的要求给他增援,那“这场战争的性质将变为完全有利于南方”。不过他的眼光被麦克莱论的主力吸引住,所以不愿意从里士满撤走任何部队。,而表示应该说服南方的州长们派兵,结果此事不了了之。之所以会有这种战机,是因为南北双方的将领都试图通过在里士满附近的主力会战决定胜负,而不断要求把全国的机动兵力都集中过来。麦克莱论不断的要求增援,否则不肯发动进攻;而李对杰克逊的要求的回复最后是“杰克逊将军最好是到这里来帮助我赶走里士满城下的歹徒”。这种战略上的短视导致双方的侧翼都十分空虚。而且双方的总统都十分担心首都的安危,林肯甚至在杰克逊向北佯动以牵制麦克道尔军团不去增援麦克莱论的时候,电告麦克莱论:“已经快到了这样的时刻,即你必须要么进攻里士满,要么放弃这项任务,前来保卫华盛顿”。杰克逊这时前方已经没有任何阻挡他的强大兵力,他计划凭借增援的兵力可以一直挺进到马里兰。显然,即使不能取得谢尔曼一样的战果,这样的一个机动也将可以盘活南方的困局,夺取战争的主动权,使得战场从波托马克河转移到萨斯奎哈纳。但是,李根本看不到这一点,而是执意以打败波托马克集团军为第一要务。这就是有战略眼光和没有战略眼光的区别,也是谢尔曼和杰克逊与格兰特和李之间的差别。(格兰特也计划将谢尔曼的部队在远征开始不久后通过水路运到弗吉尼亚的正面战场,而且在远征中多次表示怀疑和错误指挥,好在没有得到执行。)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2-23 3:52:29
 菲特烈 男,离线
  
  
  头衔:Member
  等级:一等兵
  文章:16
  金钱:178
  注册:2002-12-21
给菲特烈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菲特烈加入好友 查看菲特烈的个人资料 搜索菲特烈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菲特烈  访问菲特烈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2
 不朽的传奇—罗伯特. E. 李
恩,真是越讨论越有趣了.

个人倒不觉得麦克艾伦是个庸将.实际上他本人在军中威望很高.在克里木战争中曾作为观察员前往观战,之前也参加过墨西哥战争,也算得上一个很有经验和能力的老兵.然而他却不是一个受政客们欢迎的将军,原因不外乎他为人过于骄傲.林肯对他态度也很值得玩味,他常常直接越过麦克艾伦和他的下属沟通.而林肯对于华盛顿安危的顾虑更是近乎病态,1862年4月,当麦克艾伦的大军开始登陆之后,华盛顿方面突然通知他为了首都正面的安全,总统决定将第一军保留在首都附近.在不少军人看来这是一项极不名誉的事,在实际作战已经开始后突然夺取了麦克艾伦的3万5千人的部队.事后,林肯甚至连撤去他全军总司令的时候,连正式的命令都没有给他,麦克艾伦还是从报纸读到了这一册消息.有这么一个不信任自己乃至拖后腿的上司,麦克艾伦表现的不尽人意也实在是可以理解的.实际上麦克艾伦在哈里逊上岸后,由要求立即向里士满进攻者就和1865年格兰特的计划几乎一致,然而华盛顿方面却予以拒绝。

至于杰克森在半岛战役期间的表现也实在值得数落一番.首先是6月底麦克艾伦向詹姆斯河撤退的时候,杰克森的部队浪费了整整一个周日没有执行李给出的追击命令,只回应"正有其他重要的工作",一个本可以彻底击溃对手的机会就这么错过了.分别是6月22日和6月29日整整两各周日,杰克森就这样全军原地不动,估计由于他是一个虔诚的教徒的关系.而到了6月30日,他同样毫无行动,面对北军的后卫停止不动,这似乎就很有什么解释了,当然也有可能他过去耗去过一个周日,那一天用来补过。假如在这一段时间内,杰克森能有较好的表现至少和最近获得声誉名副其实的话,那么就能够击溃这个波特马克军团。

至于谢尔曼在开始行军前,手里还有9万人的部队,而他就是出于补给的考虑将其中3万人送回了田纳西。435英里也不是一口气走完的,在占领亚特兰大后谢尔曼逗留了很长的时间进行休整,知道了11月他才开始继续他那声名狼藉向大海的行军。面对胡德对他补给线的骚扰,谢尔曼的做法如我文中所说的是“他的部队完全可以从乔治亚人的口里夺来补给。”谢尔曼的补给完全是就地征用(或者说是抢劫)。这在当时最富饶的人口众多州之一乔治亚,并不什么难事。再次想指出的是谢尔曼在这行军中遭遇过什么大的乃至中等战役和冲突么?而之后到了南北卡洛拉那,谢尔曼费了3个多月,却还是没能走出这片区域然而其路程并不比他在乔治亚的行军距离长。当然当然自己可能在南方待的太久了,以至于对谢尔曼很反感。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2-23 6:14:31
 投笔从戎 男,离线
  
  
  头衔:SCJP+SCJD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418
  金钱:10142
  工作量:58745 points
  门派:毛皮动物联合工会
  注册:2001-10-29
给投笔从戎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投笔从戎加入好友 查看投笔从戎的个人资料 搜索投笔从戎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投笔从戎 访问投笔从戎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3
 不朽的传奇—罗伯特. E. 李
嗯……说些题外话:
不知道菲特烈是不是能正常浏览我们主页上的文章和资料,我们使用的这种xml格式的网页必须用微软的Internet Explore 5.0以上的版本才能看,据说海外比较常用Netscape Navigator,如果是这个的话,最好的情况也只能看到从头到尾不分段落的一大篇纯文本,文章里的图片和链接都看不到的说……
 :031: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2-23 10:45:42
 菲特烈 男,离线
  
  
  头衔:Member
  等级:一等兵
  文章:16
  金钱:178
  注册:2002-12-21
给菲特烈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菲特烈加入好友 查看菲特烈的个人资料 搜索菲特烈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菲特烈  访问菲特烈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4
 不朽的传奇—罗伯特. E. 李
我自己用的就是Netscape 7.0 。原因么,就是IE的安全性太差,在网上购物和网上转账的时候很不安全,另外Netscape的BUG实在比IE少了很多。

至于网站内容,我的确是看不到,什么也看不到。

美国么,Netscape和IE都有人用,一般而言初级用户使用IE居多,中等以上或是经常上网的用户也会选择Netscape,两者也都是免费的。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2-23 11:05:03
 投笔从戎 男,离线
  
  
  头衔:SCJP+SCJD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418
  金钱:10142
  工作量:58745 points
  门派:毛皮动物联合工会
  注册:2001-10-29
给投笔从戎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投笔从戎加入好友 查看投笔从戎的个人资料 搜索投笔从戎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投笔从戎 访问投笔从戎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5
 不朽的传奇—罗伯特. E. 李
下面引用由菲特烈在 2002/12/23 11:05am 发表的内容:
我自己用的就是Netscape 7.0 。原因么,就是IE的安全性太差,在网上购物和网上转账的时候很不安全,另外Netscape的BUG实在比IE少了很多。
至于网站内容,我的确是看不到,什么也看不到。
美国么,Netscape和IE都 ...


安全性问题没有切身体会不太清楚 :009: 
不过采用国际标准和先进技术这一点来说,Netscape已经是落后不少了,大概是经济压力的结果吧?早几年可比微软强多了 :045: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2-23 11:33:19
 阿修比 男,离线天蝎座1976-10-26
  
  
  头衔:游手好闲的骷髅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446
  金钱:10864
  工作量:17080 points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1-10-24
给阿修比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阿修比加入好友 查看阿修比的个人资料 搜索阿修比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阿修比  访问阿修比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6
 不朽的传奇—罗伯特. E. 李
大部分美国南方人对谢尔曼都很反感的说。不过关于谢尔曼的破坏行为的效果,我看到的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种是富勒在《战争指导》中提到的:
 历史学家罗普斯明确地指出,“军事行动不是以惩罚政治上的冒犯为目的而进行的,”因此,“如果谢尔曼故意地毁灭,或者纵容毁灭敌我双方都不需求的财产,那么,他就违犯了近代战争的一条基本原则;而是以一种陈腐野蛮的原则来指导战争。”他还正确地指出,谢尔曼部队的劫掠行为,对格兰特在弗吉尼亚境内的行动并无多大的影响。
一种是利德尔哈特在《战略论:间接路线》中:
所以,薛尔曼实施后方攻击的最大效果就在于此。他不仅攻击了敌人的军队,而且干扰了他们的大后方,那里正居住着士兵们的家属。这样,他的进攻就在敌人士兵中引起了家庭感情和爱国观念之间的冲突,从而瓦解了南军的抵抗意志。
而贝文亚历山大进一步发展了哈特的看法,认为南军大量开小差是因为家庭安全不保,士兵优先考虑回去保卫家庭了。
我个人倾向以为哈特这边的比较准确,当然阁下在美国对美国人的文化传统比较了解,估计比我猜测的更清楚。
贝文亚历山大同时也同意富勒的另外一个观点,即战争的终极目标不是取胜,而是战后的和平。他表示“谢尔曼残酷地给南方人民造成的伤害播下了将结出苦果的仇恨种子。如果说战争的目的是实现完美的和平,那谢尔曼就是惨败了”
所以我同意ronin21的看法,还是调到4星吧。毕竟我很赞同富勒的观点,应该表示一下  :054: 
————————————————————-
不过以上内容似乎应该发到谢尔曼那边才对 :018: 
—————————————————————
顺便提一下,楼主提到的“1862年4月,当麦克艾伦的大军开始登陆之后,华盛顿方面突然通知他为了首都正面的安全,总统决定将第一军保留在首都附近”,正是因为杰克逊在击退班克斯之前东进到弗吉尼亚中央铁路上的梅科姆河站所导致的,这一举动成功的牵制了麦克道尔的第一军。然后利用铁路的机动性于5月24日回到谷地,占据中央位置,并先后击溃了1.5万人的弗里蒙特和1.9万人的班克斯,至此,北方的大门对杰克逊敞开,一般认为,如果他迂回到华盛顿后方,攻占巴士的摩或者费城,有条不紊的进行破坏的话,联邦军在几个星期内难以做出实质性反抗。
————————————————————
还是简单概述一下我对说到的侧翼机动战略的看法吧
由于林肯急于拿下对方首都,速战速决,而戴维斯也担心首都不保,南北双方都把注意力集中到里士满城下。由于火力的增进,正面的突破基本不可能。所以就形成了长期的僵持局面,在这种僵持中,李等南方将领能力较强,防御也较容易(你说李只有一次是防御打赢肯定不对,难道他在一次次的打退北方的主动进攻都不算,还是北方就主动发起了一起进攻?据我所知,格兰特正面进攻李防守的次数都不少的说。)
由于这种局面,采取侧翼机动是必然的。实际上无论是格兰特、麦克莱论还是约翰斯顿、李都多次在战役规模采取侧翼机动,因为正面投入兵力实在是和黑格一样蠢的说。但是这些机动很少有成功的,因为范围太小,机动力差,很容易被半途阻截。(全都不如一战中德军为突破堑壕战格局而做出的努力,实际上只到“奔向大海”的层次,好在南北战争中兵力较少,战场也相对广大)
对于战略规模侧翼机动而言,永远是兵力占优势的一方会主动使用以充分利用兵力。这也是格兰特上台后交给谢尔曼的任务。对于南方来说,本来是没有这个机会的。但是争取南北战争中特殊的局面。林肯想速战速决从而重兵全部集中在里士满,而麦克莱论不获得麦克道尔的4万人就不肯进攻。这时,南方出现了难得的兵力弱小的一方进行侧翼机动的机会(这时因为北方这种战略对兵力使用的效率很低),杰克逊创造了这个机会并提出了要求。李虽然看到了这一点,但是却不愿意调出部分手中的兵力,只派去8000援军,并在杰克逊的信上写上了“我认为杰克逊越快向我方靠拢越好——现在的首要目标是打败麦克莱论”后转交给戴维斯,这样显然杰克逊的提议会被否决。实际上,我们这些事后诸葛亮一眼就能看出,他打不败麦克莱论,最多只能将他逐退一段距离。而杰克逊的建议是南方唯一的机会。当然,即使杰克逊得以实行他的建议,也不能获得谢尔曼一样的成功,但是将改善南方被动的战略格局,有可能使北方承受不愿意承受的损失,从而求和。
————————————————————
半岛战役?你是说的1862年的7天战役吧,见:
http://warstudy.com/history/general_history/20battles/015.xml
杰克逊的确这一仗打得不算好,但是基本上来说,这种错误在南北战争中是相当多见。主要原因是、地理不熟、通信不畅和情报不明。莱昂哈德在《信息时代的战争法则》一开头很好地以1862年9月马里兰战役描述了南北战争中的战局特点,在这种局面下讨论如果将领如何正确行动是一件不明智的事情,因为情报很缺乏,战争的“阻力”(克劳塞维茨是这么说的吧^^要不是迷雾?摩擦?)实在太大了。这就是为什么这次战争中,很多将领(包括李)都有很多次这样的失误。
而且总的来说,杰克逊的战场上表现还是优于大部分南北战争中的将领的,这一次的失常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打住打住,对于杰克逊的分析留到你发杰克逊的帖子再说吧 :034: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2-23 11:55:24
 阿修比 男,离线天蝎座1976-10-26
  
  
  头衔:游手好闲的骷髅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446
  金钱:10864
  工作量:17080 points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1-10-24
给阿修比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阿修比加入好友 查看阿修比的个人资料 搜索阿修比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阿修比  访问阿修比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7
 不朽的传奇—罗伯特. E. 李
下面引用由菲特烈在 2002/12/23 11:05am 发表的内容:
我自己用的就是Netscape 7.0 。原因么,就是IE的安全性太差,在网上购物和网上转账的时候很不安全,另外Netscape的BUG实在比IE少了很多。
至于网站内容,我的确是看不到,什么也看不到。
美国么,Netscape和IE都 ...


难怪我贴的一大堆连接你都象没有看的说,原来是看不到 :008: 
我觉得他们说得都要比我清楚的说,结果又要我口齿不清的再说一遍 :023: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2-23 11:58:31
 菲特烈 男,离线
  
  
  头衔:Member
  等级:一等兵
  文章:16
  金钱:178
  注册:2002-12-21
给菲特烈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菲特烈加入好友 查看菲特烈的个人资料 搜索菲特烈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菲特烈  访问菲特烈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8
 不朽的传奇—罗伯特. E. 李
所以啊,如果我是林肯根本不会去为了首都而留下第一军。同样麦克艾伦即使没有第一军他的兵力也还是占优,攻下里士满也不无可能。同样的如果杰克森可以表现得积极一些,也可以歼灭麦克艾伦的部队。

还有就是您误解了我的意思,我指的是战术上的行为。在战役中的完全防守,只在菲特烈堡战役出现过。其余的战役中,李从没有完全采取过防守的态度。

对了,您指的几本书都是英国人写的吧?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2-23 12:50:04
 正版松鼠妖 男,离线
  
  
  头衔:乌龙茶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637
  金钱:10003
  工作量:12758 points
  门派:毛皮动物联合工会
  注册:2002-4-23
给正版松鼠妖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正版松鼠妖加入好友 查看正版松鼠妖的个人资料 搜索正版松鼠妖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正版松鼠妖  访问正版松鼠妖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9
 不朽的传奇—罗伯特. E. 李
副了和哈特是英国人,贝文亚历山大是美国人,刚刚看了他的书“korea the war we lost”中文版,还不错的说

哎呀,看不到那本英国老威廉西摩的“20次世界重大战役的影响因素”啊?,那个只好请菲兄用够够搜艘了,记得有人转载,是html的说

说道血腥的1小时,好象到一战才算狠,黑格发动的伊普尔攻势,一上午就损失5、6万人,所以后来到2战小蒙他们的胆子就小多了



需要再多一点运气啊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2-23 13:02:35
 投笔从戎 男,离线
  
  
  头衔:SCJP+SCJD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418
  金钱:10142
  工作量:58745 points
  门派:毛皮动物联合工会
  注册:2001-10-29
给投笔从戎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投笔从戎加入好友 查看投笔从戎的个人资料 搜索投笔从戎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投笔从戎 访问投笔从戎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0
 不朽的传奇—罗伯特. E. 李
格兰特是不是多给半星?虽然他对战略的理解有问题,在东部战场表现也不怎么样,但是就实绩来说还是应该比杰克逊强的多,毕竟维克斯堡是他指挥的,而且不管从哪方面来看都是出色和果敢的指挥。要说对内战结果的影响,攻占维克斯堡可能要比谢尔曼的行动还大,因为北方首先是在水面上赢得战争的,维克斯堡是控制密西西比河最后的堡垒,占领了它就切断了邦联与西部各州的联系,战争的胜利已是时间问题。

谢尔曼还是给4星半吧?如果仅仅因为他的行为没有考虑到会产生仇恨,影响战后的和平,就加以批评的话,未免对他过于苛刻了。能达到“完美的和平”的人就不是杰出的将领了,而是理想状态的统帅,也就是不可能存在的人。我们给5星的那些人也没有谁能符合这个标准。如果就一个民主制度下的军事家来说,谢尔曼所获得的资源与他的成绩,不仅是完成了,而且大大超越了政治领导人给他下达的任务,而且没有对政治形式的走向产生任何不利的影响,人们不能对于一个军事将领要求更多了。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2-24 4:02:55
 菲特烈 男,离线
  
  
  头衔:Member
  等级:一等兵
  文章:16
  金钱:178
  注册:2002-12-21
给菲特烈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菲特烈加入好友 查看菲特烈的个人资料 搜索菲特烈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菲特烈  访问菲特烈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1
 不朽的传奇—罗伯特. E. 李
还是很固执地认为,各位对谢尔曼的评价过高。相对而言,似乎过于偏低格兰特和李,至于杰克森同样过于抬高。如果发给杰克森4星的,那么南军中比他有更好实绩的将领还真是不少,比如说朗斯特(Gen.Longstreet)和蒋斯顿。至于北军,各位漏掉了不少,汉考克,谢里丹,米德乃至张伯伦等等。

说句大胆的话,望各位不要见怪这种闭门造车的评价是不是有些偏颇呢?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2-24 4:22:19
 正版松鼠妖 男,离线
  
  
  头衔:乌龙茶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637
  金钱:10003
  工作量:12758 points
  门派:毛皮动物联合工会
  注册:2002-4-23
给正版松鼠妖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正版松鼠妖加入好友 查看正版松鼠妖的个人资料 搜索正版松鼠妖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正版松鼠妖  访问正版松鼠妖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2
 不朽的传奇—罗伯特. E. 李
下面引用由菲特烈在 2002/12/24 04:22am 发表的内容:
还是很固执地认为,各位对谢尔曼的评价过高。相对而言,似乎过于偏低格兰特和李,至于杰克森同样过于抬高。如果发给杰克森4星的,那么南军中比他有更好实绩的将领还真是不少,比如说朗斯特(Gen.Longstreet)和蒋斯 ...


恩,我们是在世界范围内讨论名将的,那个时期西方前有皇帝陛下和元帅们后有毛奇施里芬,美国内战时期的军团司令以下的人物实在是……

我们的大部分评定依据来自西方著名军事史作家利德尔哈特和富勒,杰克森4星实在是有点过誉他了,李在军事上新的建树也并不……

兄举的人物多是电影里大力宣扬的,战绩是有,级别层次就不够啊,比如张伯论只是个团长,最高军衔不过准将而已,以此为准俺们的收录多少人啊,当然,如果兄有余力多写写他们,俺们一定要评为精品的 :082: 



需要再多一点运气啊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2-24 9:21:40
 投笔从戎 男,离线
  
  
  头衔:SCJP+SCJD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418
  金钱:10142
  工作量:58745 points
  门派:毛皮动物联合工会
  注册:2001-10-29
给投笔从戎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投笔从戎加入好友 查看投笔从戎的个人资料 搜索投笔从戎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投笔从戎 访问投笔从戎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3
 不朽的传奇—罗伯特. E. 李
呵呵,我们做的评价当然只是一家之言,观点上有些偏向也是难免的,主要是为了方便讨论(其实是增加了话题^^)。
在以前的贴子里有定级依据的标准,主要是分成4个方面评分然后累加,比较而言有全局战略眼光和理论上有创建的将领会偏高一些,具体的评分是比较倾向于利德尔·哈特和富勒为代表的那个学派,也就是说采用英国人的说法比较多。
海军将领则是主要依据马汉和他的学派,在这方面英美的观点十分相似,不过哈德、哈俄的大概会努力反对吧^^。

我的看法是阿修比先前给格兰特、谢尔曼的稍低,杰克逊过高,其他还可以。朗斯特里特(Longstreet)和约翰斯顿(Johnston)名气没有杰克逊大,实绩好像都不是很出色,差距不明显;北军的陆军将领,尤其是东部战场的,好像平均水平不如海军将领?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2-24 9:30:08
 江左 男,离线
  
  
  头衔:Member
  等级:一级上将
  威望:5
  文章:9679
  金钱:5012
  工作量:8404 points
  注册:2002-4-3
给江左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江左加入好友 查看江左的个人资料 搜索江左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江左 访问江左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4
 不朽的传奇—罗伯特. E. 李
相当不错啊,这样的争论

看来过一阵就能比较全面的看到米国内战的情况了

个人感觉,相比之下,曹操在官渡的对手不是格兰特,是件比较幸运的事情,但是曹操的能力要比lee强一些啊,还是



如果听到爆炸的声音,就证明没有被炸死,因为声音传播的速度相对来说是比较慢的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2-24 14:37:38
 菲特烈 男,离线
  
  
  头衔:Member
  等级:一等兵
  文章:16
  金钱:178
  注册:2002-12-21
给菲特烈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菲特烈加入好友 查看菲特烈的个人资料 搜索菲特烈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菲特烈  访问菲特烈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5
 不朽的传奇—罗伯特. E. 李
说明一下,张伯伦在内战结束的时候的是军衔少将,也被格兰特特意请到参加南军的受降式。而这时的谢尔曼也不过是个少将。而汉考克更是在盖蒂斯堡战役后被升为中将。至于谢里丹更是北军当时最优秀的骑兵将领,也是他最后结果了斯徒亚特。当米德接管波特马克军团的时候,自己也不过是少将而且还不是正规军编制。

您所说得名气不知来自何处?是您们的书里还是实际生活。朗斯特和蒋斯顿可绝对是南方屈指可数的杰出将领,实际的名气同时也并不比“石墙“杰克逊小,这可能也是各位所在环境体会不到的。拿朗斯特劳说,他是南方为数不多的几个中将之一,朗斯特也是在盖蒂斯堡唯一一个认识到李计划错误的将领,此役后他成为了田纳西方面军的司令,而手里只有两万人的兵力,却与三四倍于己北军周旋了快两年。时常领着部队东西出击北军的铁路线。在查克马佳(Chickamauga)战役中长途奔袭100英里出其不意地击溃了刚刚获得了胜利的北军,格兰特得知此事后竟然痛苦地落泪。

另外评论东部战场的北军,似乎有欠公允。南军的主力所在,其最好的将领也几乎都在东部,同时南方主要的兵工制造基地也是在东部。而西部南军的兵力本来就不足而良将也不多,同时由于北军是沿密西西比河而下,其强大海军的优势就更为明显。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西部所向无敌的格兰特一到了东部,连兵力少于自己一倍的李都无法对付,举步维艰短短半年损失掉了将近6万人,却还是没有打败李或是攻下里士满。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2-25 0:07:31

本主题贴数31,分页: [1] [2]

管理选项锁定 | 解锁 | 提升 | 删除 | 移动 | 固顶 | 总固顶 | 奖励 | 惩罚 | 发布公告

Powered by:Dvbbs Version 6.0.0 (战争研究修改版)
Copyright ©2000 - 2002 AspSky.Net , 页面执行时间:421.87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