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倒霉的丹麦人,果然是被阿訇陷害 ZT from duowei 关于穆罕默德先知漫画风波的几件事 作者:贝苏尼 最近几个星期里,与世无争的北欧小国丹麦突然成了世界媒体的热点,CNN,BBC,甚至人民日报都详细追踪报道了穆罕默德先知漫画风波。网上网下浏览之余,发现有几个基本事实并不是很清楚,现在说明一下 一、“丹麦第一大报” 2005年9月30日刊登穆罕默德先知漫画的报纸原文全称Morgenavisen Jyllands-Posten,简称JP,应该译为“日德兰晨邮报”,总社在位于日德兰半岛的丹麦第二大城市奥尔胡斯附近的Viby,在哥本哈根有分社。有些中文材料将其称为“于尔兰邮报”,接近原文Jylland的发音,但是不符合习惯。Jylland,早年根据其英文名称Jutland译为“日德兰”,中文版世界地图册上都是“日德兰”,约定俗成,没必要节外生枝 《日德兰邮报》发行量约15万份,是不是“丹麦第一大报”却很难说。因为,《日德兰邮报》和另外两大报纸《政治日报》(Dagbladet Politiken,1884年创刊)和《贝林时报》(Berlingske Tidende,1749年创刊)都发行周日版和周末版,还都兼营“通俗小报”,发行量随统计方法的不同而变化。根据某种统计方法,《政治日报》的发行量达到19万份,超过《日德兰邮报》,《贝林时报》的15万份则与《日德兰邮报》相当。因此,“丹麦第一大报”的地位是很可疑的。 《日德兰邮报》从1871年创刊时起就定位为“自由派独立报纸”。所谓“独立”也者,是指其所有权独立于政府,归日德兰邮报基金会(Jyllands-Postens Fond)所有;所谓“自由”也者,是指办报方针是明确的右翼保守派路线。该报由JP-Politiken Hus A/S公司发行,顾名思义,也负责发行自我定位为“社会自由派”,即左倾自由派的《政治日报》。《贝林时报》则是比较中间路线的自由派 二、漫画发表经过 2005年9月17日的《政治日报》刊登了头天从通讯社收到的文章,题为“批评回教的深刻恐惧”,其中提到艺术家们因为害怕报复而不敢涉及有关穆罕默德先知的题材。例如作家Kåre Bluitgen写了一本儿童读物《可兰经与穆罕默德先知》(Koranen og profeten Muhammeds liv),在找人画插图时却先后遭到三位艺术家拒绝。其中一位提到在阿姆斯特丹街头遇害的荷兰电影导演西奥多·梵高(画家梵高的侄孙),另一位提到有人在哥本哈根大学中东研究所Carsten Niebuhr Instituttet讲课时引用《可兰经》,事后被几个青年殴打,说他不该对非回教徒宣读经文。最后终于找到一位艺术家同意作画,却要求匿名发表。 于是,《日德兰邮报》文化版的编辑Flemming Rose决定向丹麦插图画家协会约稿。在他联系过的四十位画家当中只有十二位同意投稿。2005年9月30日,《日德兰邮报》刊登了一篇Flemming Rose执笔的文章,题为《穆罕默德的面孔》,周围是十二幅穆罕默德画像。他在文中说 “有些穆斯林拒绝接受现代世俗社会。他们要求特殊地位,要求自己的宗教感情得到特别关照。这一点与可以捉弄、嘲笑、讽刺人的世俗民主和言论自由格格不入。许多迹象表明,我们正在接近一条滑梯,无人知晓自我审查将伊于胡底……有鉴于此,《日德兰邮报》向丹麦插图画家协会约稿,画出心目中的穆罕默德形象。” 漫画发表当天报社就受到几次威胁,其中包括给画家之一的死亡威胁电话。 三、回教团体及其周游列国前后 将穆罕默德先知漫画事件“国际化”的关键角色之一是设在哥本哈根西北区的“回教信仰社团”(Islamisk Trossamfund)。据该社团的网页称,到中东各国去串连的目的是“扩大文明之间的对话空间。漫画事件本身就涉及回教和西方之间某些价值的不同”。 该社团领袖Ahmad Abu Laban阿訇,1946年生在巴勒斯坦,两岁时随家人移民埃及,原教育背景是机械工程师,曾就职于海湾石油公司,后在许多回教国家从师伊斯兰学者学习神学,将回教神学引入尼日利亚联邦许多洲的教育系统。此人因其极端伊斯兰主义观点在埃及和阿联酋都被宣布为Persona non grata(拉丁文,“不受欢迎的人”)。1984年移民丹麦至今。曾代表回教徒与政府负责移民融合的部门对话十几年之久 “回教信仰社团”宣称囊括丹麦全体穆斯林,不管是否申请加入都是其成员。2005年丹麦有18-20万穆斯林,每星期五去参加Ahmad Abu Laban主持的祷告者约在五百到一千人之间。 该团体在漫画发表后的10月9日要求《日德兰邮报》向回教世界道歉并撤稿,遭到拒绝。 10月14日有约三千名穆斯林在《日德兰邮报》哥本哈根分社门前和平示威。同日,两名漫画家在接到死亡威胁后转入地下。 10月19日,十一位回教国家大使约见丹麦首相Anders Fogh Rasmussen,要求他表态谴责漫画以及媒体上其他对回教不敬的言论。首相以言论自由不得干涉为由拒绝会见这些大使。 此后一些回教团体到警方状告《日德兰邮报》,未能立案。于是在十一月出发前往中东周游列国。他们携带的材料除了该报刊登的十二幅漫画外,还有“人兽交”、“同性恋童”和“猪头”等。 四、“报纸不肯道歉” 在漫画风波中正反方都围绕道歉问题做文章,一方说“就是不应该道歉,报纸做得对”,一方强烈谴责报纸不肯道歉,“表现出西方人的无知和傲慢”。事实是,《日德兰邮报》2006年1月30日在其网站发表过两封由主编Carsten Juste署名的公开信,第一封有丹麦文和阿拉伯文两个版本,第二封有丹麦文、阿拉伯文、英文三个版本。公开信的内容大意是,这十二幅漫画并非有意冒犯,也没有违反丹麦法律以及媒体伦理,但确实冒犯了许多穆斯林,为此我们道歉。 五、分析与结论 1。《日德兰邮报》从1871年开办起,从所有权,实际地位和影响力来说都是私人报纸。该报刊登漫画属于几个编辑的个人行为,不是国家行为。漫画风波中丹麦从总体上成为回教世界攻击的对象,导致火烧使领馆,冲击驻军基地等过激行为,在愤青和极端分子是将个人行为与国家行为混为一谈。部分回教国家召回大使,关闭使馆,断绝一切经贸关系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回教团体向警方申诉《日德兰邮报》未能立案,回教国家驻丹大使约见首相遭到拒绝,埃及等国多次试图沟通,丹麦外交部等政府部门迟迟不作为。 2。这些漫画是为儿童读物配的插图,不可能有“人兽交”、“同性恋童”的内容,其原始版面上也没有。另外一张“猪头”复印件是极端分子匿名寄给回教团体的,不在《日德兰邮报》版面上。照片的来源现已调查清楚,是2005年8月法国举行的“猪叫”比赛获奖者。这张照片在BBC某次采访中出现过,事后BBC发表过澄清声明。《日德兰邮报》方面拒绝为后来发生的骚乱负责,主要理由就是回教团体在中东散布过这些不实信息. 3。漫画风波中的言论自由argument从来不是关于媒体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伦理约束,这些漫画是否“正确”的问题,而是政府是否有权干涉私人媒体,“冒犯性”作品的作者人身自由是否受到限制,人身安全有无保障的问题。 言论自由不是来自什么人的恩赐,而是千百万人前赴后继流血牺牲几个世纪争取得来的结果。过去,伏尔泰不能见容于法国就逃到英国,洛克不能见容于英国就逃到荷兰,爱因斯坦、基辛格、阿伦特等犹太人在欧洲受迫害还可以逃到美国。现在,摆脱了有形有界世俗统治者的地方却冒出来一个无形无相无远弗届的宗教先知,从二十年前霍梅尼对英籍作家拉什迪发出全球追杀令,日文译者惨死,挪威文译者重伤,两年前荷兰导演暴尸街头,到目前丹麦讲师挨打,画家东躲西藏……任何人发表了被认为不敬的言论就无所逃遁于天地间,“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码字画画拍电影的人们难免心生恐惧。 这就是极端派要造成的效果。Ahmad Abu Laban对着摄像机镜头直言不讳:“不要碰回教!”下面半句话不说也明白,“谁敢碰就给他点颜色看看!”但是,我们还是有理由寄希望于温和派。回教作为世界性宗教其律法是否及于非回教国家,非回教徒有没有义务服从回教律法,都是值得认真反思和长期对话的话题。 部分参考资料网址: http://www.wakf.com/ http://www.jp.dk/meninger/ncartikel:aid=3527646 http://en.wikipedia.org/wiki/Timeline_of_the_Jyllands-Posten_Muhammad_cartoons_controversy#.5B.5BJanuary_31.5D.5D http://en.wikipedia.org/wiki/Jyllands-Posten < 相约加拿大 ROLIA.NET > 多维博客:http://blog.chinesenewsnet.com/beisun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