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英雄的诞生
一般来说,在中国的网络界,最遭人恨的莫过于汉奸。但凡是有点名气的汉奸,哪怕是卫律那号的汉奸,也是要被骂的。不过凡事都有例外,也有的人,在当了汉奸后,不但在如今的网络上没挨骂,反而摇身一变成了伟大的人气英雄,下面要说的就是其中的一个。 首先让我们梦回汉朝,回到那个后世中国网络界无比怀念的年代。那是一个刚劲质朴的年代,一个激情、宏放、悲壮的年代。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有忍辱负重的司马迁、有长胜不败的名将军卫青、还有壮士悲歌李门一族…… 汉朝初期的陇西李氏,乃是有名的军人世家,生于边塞,长于边塞,“善骑射,得士卒心,匈奴畏之”。其中的李广被匈奴人呼为“飞将军”,是西汉王朝最著名——恩,至少是在我们心中西汉王朝最著名的将领之一。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不过这和本文的关系不是太大,毕竟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他的孙子李陵。 总的来说,李陵的父辈和祖辈与有名的卫青—霍去病一派都不太对劲。不过似乎这并没有太大的妨碍李陵的仕途。到底是因为李陵有着“善射,爱士卒”的能力还是因为托了“天子以为李氏世将”的祖辈的福分不得而知,反正刘彻对李陵颇为重用。在他成年后不久就被成了“骑都尉”,在酒泉、张掖驻防, 手下也有了5000名的部下。 此时卫青的时代已经结束,接替卫青的是刘彻的另一个因为自己漂亮姐姐而进入军队的人物——贰师将军李广利。公元前99年,也就是天汉二年,李广利领军三万出击匈奴,李陵带着他的五千步兵——根据《史记》中“射士步兵"的记录判断,大概是清一色的弓兵,也参加了这次军事行动。原本给李陵的任务是"为贰师将辎重",也就是保护李广利主力部队的后勤补给线。 如果李陵就这么答应下来,应该可以顺利的完成任务,凯旋后如果运气好职务也能提升吧。不过此时年轻气盛或好大喜功的李陵不干了。他跑到刘彻面前说:"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翻译过来就是"我的部下,统统是那种近乎yy小说男主角那样的强者,那么强的部队如果只是作为李广利的运输队未免太浪费了。请让我单独作战,去吸引匈奴军的注意力吧!" 到底是因为不忍心让李陵就这么挂了,还是因为不想更改整个作战计划,刘彻一开始没答应李陵。“将恶相属邪!吾发军多,毋骑予女。"也就是"这年头当军官的他咋就都不想当别人的部下呢?这次是大规模作战,俺没有多余的兵力,尤其是马匹可以调拨给你。" 李陵则牛气烘烘的说"我还需要骑兵吗?有那五千步兵就足够!看我来个以少击众,踏平踏平单于王庭!"刘彻也是那种喜欢华丽作战的人物,一听李陵有这么大的把握表演战争魔术,立刻也就跟着"壮而许之"了。 经过一系列的混合着嫉妒、猜疑、无奈、后悔等的行军后,李陵顺利的推进到了浚稽山下,与匈奴单于的主力部队遭遇,于是五千对八万,"以少击众"的大战就此开场。 根据《汉书》的记载,这一仗打得空前惨烈,匈奴一方损失累计大约在一万左右,一直连单于本人都一度打算放弃。不过最后由于军候管敢的出卖,弹尽粮绝的李陵军团到底还是陷入绝境。 黄昏降临后,李陵换穿便衣,独自出营,告诉左右不许跟随——说自己是要去独自劫持单于。离开汉军营地后过了“良久”,在这一大段时间内,李陵到底在匈奴军的营地做了什么什么事情不得而知,史料上上也没说。不过李陵回来后做了什么倒是记载的很清楚:他一回来就大声嚷嚷着“我军已经彻底失败了!这下我们都死定了!”出发前“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的豪言壮语似乎已经被抛到脑后了。 此时也有部下建议投降后再曲线救国,却被李陵一句“公止!吾不死,非壮士也。”吼了回去。于是悲壮的突围开始了。因为李陵在皇帝面前的豪言壮语,五千士兵全军覆没,最后活着回到祖国的幸存者只有四百人而已。 在这四百人中并没有李陵,既然李陵没有突破重围返回祖国,那么一定是如同副将韩延年和其他四千六百名士兵那样,为了国家民族的大义誓死奋战,最终为国捐躯了吧。错!当李陵看到自己身边的将士们全部阵亡,匈奴的兵刃逼近自己的时候,他下马投降了。 当因为自己的牛皮吹破而使得数千将士处于困境的时候,李陵没有投降,而是命令部下死战;当自己的部下还剩下几百人的时候,李陵嚷嚷着“投降的混蛋,阵亡的是好汉”而下令部下死战;当自己的部下还剩下韩延年等十来个人的时候,李陵还是在奋战;当自己周围的部下一个个的为了国家大义而玉碎,到最后轮到李陵自己的时候,他竟然投降了。 “无面目报陛下”有没有面目去见等在长安的武帝刘彻姑且不论,李陵有面目去见为了守护自己而刚刚死于匈奴人之手的副将韩延年吗?他又有面目去见豁出生命来信任自己,而又被自己送入死地的那四千六百名士兵呢?换做是飞将军李广当了俘虏,哪怕是身受重伤也要设法逃回来。不过李广的孙子李陵显然没这个觉悟——至少我没找到关于他设法返回祖国的史料记录。 一开始刘彻也想当然的以为李陵是为国捐躯了。不过他并没有立刻召开祭奠大会举行国葬什么的,而是找来李陵的家属,于是事情穿帮了——李陵的家属怎么看也不像是死了亲人的样子,后来李陵投降的消息也得到了正式渠道的确认。由此可见,武帝刘彻比后世明朝的崇祯精明的多,这才没闹出如表彰汉奸洪承畴那样的笑话。 接下来的事情自然是群臣异口同声的跟着刘彻批斗大叛徒李陵——可惜是缺席批斗。就在此时,历史上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登场了。司马迁与李陵交情具体如何不得而知,也不排除司马迁是因为想到了李广与李敢等人受委屈历史而打抱不平的可能。 根据《汉书》记载,司马迁的辩护词全文如下:“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輮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李陵投降的时候司马迁不在现场,“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我不清楚。不过在部队被包围时,曾有部下建议他“将军威震匈奴,天命不遂,后求道径还归,如浞野侯为虏所得,后亡还,天子客遇之,况于将军乎!”的诈降,而被他毅然拒绝了。俺由此认定李陵后来投降应该还是真心的——要诈降早就诈降了,还用等着部下们都玉碎后再诈降吗? 刘彻被司马迁激怒了,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李陵远在匈奴,而支援部队的指挥官陈步乐已经如李广那样的自杀了,于是司马迁就成了现成的发泄品。同时,司马迁“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其短,诚可痛也”更是得罪了所有的大臣。 经过审判后,司马迁被作为替汉奸辩护的现行犯——搁现在就叫做“网特”,被处以著名的宫刑。被阉掉的司马迁在郁闷中写了《史记》,于是刘邦成了中国历史典籍中形象最为龌龊的开国皇帝。 司马迁的插曲告诉我们三个道理:第一,在老板发怒的时候,即使不想落井下石,最好也别打抱不平;第二,笔可胜剑,知识分子是万万得罪不得的;第三,走对路线不如跟对大哥,有了司马迁那样的好哥们,就是办了坏事后世评价也未必会太差。 还是把话题转回到李陵。时间已经过了将近一年, 李陵还是没回国。不过虽然李陵抛弃了国家,但国家并没有抛弃李陵。刘彻派出因杅将军公孙敖率领大军深入匈奴,展开了拯救大兵李陵的行动。不过很遗憾,这次华丽的军事行动失败了。回国报告的时候,公孙敖说是因为李陵已经当了铁杆汉奸,倒戈一击才使得作战失败。后来才搞清楚,倒戈将军并非是李陵而是另一个兵败被俘的汉将李绪——顺便说句,后来李陵为这事而策划了针对李绪的暗杀活动。 公孙敖的报告错误到底是有意还是无意,俺不得而知,反正刘彻听后肯定是大怒。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是换做俺,听说得到自己信任的牛皮将军吃了败仗全军覆灭,被俘投降后当了汉奸返过头来倒戈一击,俺也一定要“怒甚”了。 用时下网络上的台词,“做汉奸的全家死光光!”如果换做了后世的伟人——比如说斯大林,大概最起码也要把叛徒的家属送到劳动营里去开盐矿。不过刘彻干得更彻底,他直接就下令“族陵家”了。 李陵的觉悟毕竟不如那些在文革中被迫害的老干部,听说自己全家被喀嚓后,他就彻底的叛变了。匈奴那边对这个汉奸的待遇很不错,单于把不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陵,还让他当了右校王,与另一个有名的汉奸丁灵王卫律地位差不多,可以说是匈奴汉奸双璧那样的大人物。 李陵决心当汉奸后,最著名的事迹就是劝降英雄苏武——又顺便说句,这个苏武在匈奴期间纳了“胡妇”生了娃,他在汉朝的原配选择了改嫁而非守寡,《苏武牧羊》里那句“白发守空纬”纯粹是杜撰。后世还根据《汉书》中李陵与苏武的对谈编了个《答苏武书》。 李陵与苏武的交往早已为后人熟知,这里不打算多谈,下面说说李陵在匈奴时期军事方面的作为。 大约是在公元前90年左右,匈奴再度向汉朝发动攻击,“入五原、酒泉,杀两部都尉”,作为反击,汉朝方面派出了贰师将军——就是前面说的那个裙带将军李广利——带着七万人自五原方向出击,御史大夫商丘成带着三万余人自西河方向出击,重合侯莽通则拉着四万骑兵自酒泉出击,可以说是相当大规模的反击战。 相应的,匈奴方面则是采用了诱敌深入加坚壁清野的方针,而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作为主力的李广利全军覆没,他本人则也是如同李陵那样的投降了。李广利的待遇很不错,单于也是“以女妻之”,就“尊宠在卫律上”一句来看,似乎也应该是个什么什么王。 汉奸走狗也不那么好当,也存在着新老汉奸的狗咬狗斗争。由于老汉奸卫律的陷害,新汉奸李广利被自己的匈奴主子杀掉祭天了,由此可见,作汉奸的大部分没好下场。临死前,李广利如窦娥一般嚷嚷了句“我死必灭匈奴!”随后匈奴还就真的“连雨雪数月,畜产死,人民疫病,谷稼不熟”了,实在是相当强大而灵验的诅咒。至少李广利复仇诅咒的对象很明确,不像窦娥那样非和无辜的楚州郡百姓过不去,咒他们要“大旱三年”。 说了这么多关于李广利的事迹,其实和李陵关系不大——在这次战斗中,和李陵有关系的是御史大夫商丘成的部队。匈奴转进千里,大汉追之不及,商丘成军一直前进到了邪径也没发现什么目标,又不能就这么待下去,于是只有撤退。不得不说,此时匈奴也真是学乖了,在敌进我退后,他们又采用了敌退我进的战略,派出了三万多名骑兵追击商丘成,而领军的则正是倒戈将军李陵本人。 关于这段历史,出自《汉书·匈奴传》,原文如下: “匈奴使大将与李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至浚稽山合,转战九日,汉兵陷陈却敌,杀伤虏甚众。至蒲奴水,虏不利,还去。” “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因为文革时期家庭被不公正待遇了,是否就可以以此为理由叛国了呢?是否就可以因此而成为敌国的大将,领着敌国的军队来与自己的祖国作战,屠杀自己夕日的战友了呢?这样的行径,别人做来自然就是汉奸的铁证;而如果是有名的李陵做来,就被有意识的选择性失明了。甚至还有不少人胡扯什么“李陵在匈奴二十余年,于宣帝元平元年病死——在他生前,从未参加过对汉朝的侵略行动”。 又过了若干年,汉朝的皇帝也不再是武帝而是昭帝。这已经是咸与维新的时候了,而主政的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当年又都是李陵的哥们,于是就派出李陵的老朋友,陇西任立政等三人前往匈奴劝李陵反正。 匈奴单于为汉使置欢迎酒宴,由李陵、卫律这俩汉奸出席作陪。看着“胡服椎结”的老朋友,任立政感慨不已。当着卫律,当然不好明说来意,于是打起了哑谜,“目视陵,而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还归汉也。”见李陵装傻没有反应,任立政说:“汉已大赦,中国安乐,主上富于春秋,霍子孟、上官少叔用事。” 潜台词就是:大赦啦,咸与维新啦,立新功不翻老帐啦,你不会被追究啦;俺们大汉朝的有的是票子,皇帝不是糊涂蛋,当政的又都是你铁哥们,谁还敢找你麻烦?赶紧反正了吧! 李陵默然,过了很久,抚摸着披散的头发,说:“吾已胡服矣!”换句话说,“我在这汉奸当着挺滋润的,此间乐,不思汉也!” 趁卫律外出时,任立政又对李陵说:“唉,少卿受委屈了!霍子孟、上官少叔都问候你。” 李陵说:“他们两位都好吗?” 任立政立刻抓住机会:“请您立刻反正了吧!体面的位子,大把的银子,还有漂亮的小妹子,都等着您呐!”——真可谓是既往不咎仁至义尽了。 李陵则是一再的回答:“丈夫不能再辱。”断然拒绝弃暗投明浪子回头,是要把这个汉奸当到底了。 李陵在匈奴二十余年,于宣帝元平元年病死。 “自是之后,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下者皆用為耻焉”,李家在当时成了卖国贼汉奸, 陇西李家数代人为国尽忠的名头,一下子被李陵败得一干二净了。莫说是自己的君主与部下,李陵恐怕连自己的列祖列宗都““无面目报”了。 不仅仅在当时,就是到了后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李陵也是汉奸的代名词。在明朝时著名的历史小说《杨家将演义》中,杨业在被契丹俘后,坚贞不屈,头撞“李陵碑”而死——其实他是绝食三天后伤重而亡。这是一个鲜明对比:忠良和叛徒,“站着死”与“跪着生”,其中的道德评判是不言而喻的。 “网特们对历史、对文学、对新闻、进而对网络论坛中的一切进行不断地歪曲,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为此,他们采用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方式,这是他们不同于历史上他们先辈的地方。一切正确的东西都被歪曲,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网络成为一片黑暗,使得网民们无法以正确的眼光来了解一切。 ” 就在这个网特泛滥的时代,在这个“时世造英雄”的时代,李陵也跟着摇身一变,从汉奸变身为大汉的英雄了。汉奸网特们粉墨登场,给李陵这个吹牛王、胆小鬼、叛徒、倒戈将军大唱赞歌,选择性失明、编造事实……各种龌龊手法不一而足,直令人眼花缭乱。 网特们之所以要给李陵这样的汉奸树碑立传,是为了如司马迁那样的打抱不平吗?当然不是!司马迁并不知道李陵后来“匈奴使大将与李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的混蛋行径,也不知道他多次拒绝反正的劣迹,而这些事情,后世的网络众自然是知道的! 毫无疑问,网特们给以李陵为代表的汉奸翻案,唯一的目的就是因为,他们自己也想当汉奸!他们把投降而不是为国捐躯的李陵奉为偶像,其目的就是因为他们也打算像李陵那样,一等打仗了便要去当汉奸。 不仅仅是网络,就是在现实中,类似的状况也是普遍存在的。就在不久前,湖南省不是还把《狼牙山五壮士》从课本中删除了吗?!而且还就是在五壮士的最后一人,葛振林同志刚刚在湖南省去世的时候!想必,他们是认为葛振林同志应该像李陵学习,在弹尽粮绝陷入绝境的时候,应该向敌人投降,然后加入皇协军返过头来对付自己的同胞,而不是悲壮的跳崖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