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登陆 注册 搜索 自选风格 论坛状态 论坛展区 我能做什么

>> 人们使用过的和未使用过的各种武器
战争研究论坛讨论区[军事装备] → 浅谈二战芬兰、苏联装备的反坦克枪[转帖]

  发表一个新主题  发表一个新投票  回复主题 您是本帖的第 2913 个阅读者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树形显示贴子 浏览下一篇主题
 * 贴子主题: 浅谈二战芬兰、苏联装备的反坦克枪[转帖] 保存该页为文件  报告本帖给版主  显示可打印的版本  把本贴打包邮递  把本贴加入论坛收藏夹  发送本页面给朋友  把本贴加入IE收藏夹 
 rewq 男,离线
  
  
  头衔:Member
  等级:少尉
  文章:51
  金钱:2528
  注册:2003-2-17
给rewq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ewq加入好友 查看rewq的个人资料 搜索rewq在[军事装备]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ewq 访问rewq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楼主
浅谈二战芬兰、苏联装备的反坦克枪[转帖]
浅谈二战芬兰、苏联装备的反坦克枪

编译:X.K

【定义】反坦克枪是专用于射击坦克及其他装甲目标的枪械。主要装备于步兵,用来打击300米距离内的坦克和装甲目标,也可用于射击简易工事和火力点。口径为6.5─20毫米,全枪长1200─2000毫米,重10─60千克。仅能单发射击,发射一种高初速的钢芯穿甲弹和穿甲燃烧弹。弹头初速为每秒800─1200米,穿甲深度可达35毫米。一般带有两脚架和瞄准装置,有的还采用自动装填方式。由于弹头质量大,初速高,射击后坐大、枪口装有制退器,枪托上装有防护垫。

【引言】反坦克枪作为世界上第一种专门的反坦克武器,源头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军装备的毛瑟M1918型反坦克步枪。一战后坦克装甲防护不断提升,到二战前原先热衷于反坦克枪的国家纷纷转而开发火力更强的反坦克炮,以及威力较大的反坦克火箭。反坦克枪要么是停留在设计阶段,要么只是少量装备。由于反坦克枪成本低廉,结构简单,易于生产,仍有一些国家在战争中大量列装和使用,比如芬兰和苏联。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个国家在二战时期装备使用的几种反坦克枪械。

德军一战和二战中的13毫米毛瑟反坦克枪
芬兰

【背景】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苏联担心与之接壤的芬兰投向德国,对自己边境产生威胁。便要求芬兰割让部分领土,遭到拒绝后,于1939年11月30日大举入侵芬兰。
苏军在战争初期遭到芬兰军队机动灵活的打击,损失惨重。只得改变作战方针,在强大的空军和炮兵火力掩护下,利用装甲部队突破芬兰军队的防线,占领了维堡。1940年3月12日,芬兰被迫接受苏联的条件,割让了1/10的领土。这就是历史上的苏芬战争,也称冬季战争。
这场战争后芬兰加入了轴心国集团,在1941年到1944年间,协同德军对苏联发动入侵。整个二战中,芬兰军队摧毁了大量苏军坦克。其中相当部分是被芬兰军队装备的几种反坦克枪击毁的。

一、“大象”-L-39 20 mm 反坦克步枪

芬兰L-39 20mm反坦克步枪
【开发】一战以后芬兰就已经开始了反坦克枪的研制工作,最初设计方案的口径参照了一战中德军毛瑟M1918型反坦克枪,为13mm。到了1930年代,由于坦克防护能力的逐步提升,芬兰军方对反坦克枪的口径大小产生了分歧。新方案选择20mm口径,同旧方案的对比测试工作持续到1939年。
从理论上讲,13mm和20mm口径产生的初速和穿甲力差别不大。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20mm弹药产生的破甲效果更好。芬兰军方最终选择了20mm口径,设计工作也交给了20mm方案的原创人之一-艾密欧.拉哈提。拉哈提在1939年夏完成了20mm的原型枪。
1939年8月11日,原型枪通过了所有测试,达到并且超过了设计指标。定型为拉哈提39型(L-39)。1939年9月6日,芬兰陆军海茵瑞其斯将军命令立即开始生产这种性能优异的武器。

芬兰20mmL-39反坦克枪正面

芬兰20mmL-39反坦克枪侧面

射击状态的芬兰20mmL-39反坦克枪
【实战】L-39反坦克步枪刚开始生产,冬季战争就爆发了,苏军入侵芬兰。L-39立刻装备了拉多加湖前线阻击苏军的反坦克部队。战斗中,这种反坦克枪成功击毁了苏军的轻型坦克,有效穿甲射程超过了400米。
到1940年冬季战争结束时,L-39反坦克步枪的产量大约400支。芬兰在加入轴心国集团后,积极备战,大量生产和装备各种武器。在1941年到1944年的对苏战争中,芬兰军队使用了超过1800支的L-39反坦克步枪。在战争初期,L-39可以轻而易举地射穿苏军T-26轻型坦克;等到T-34中型坦克出现后,20mm穿甲弹就显得力不从心了,L-39只能偶尔打断苏军中型坦克的履带。由于L-39的精度很高,1942年开始逐步被用来对付碉堡和机枪火力点,类似于现代的反器材/狙击步枪。它可以在200米到1400米范围内杀伤敌人有生力量。

芬兰L-39反坦克枪与PK通用机枪对比
【使用】拉哈提L-39型反坦克步枪尺寸长,份量重,拥有步枪式枪托,手枪式握把。弹匣类似于ZB-26/布伦式轻机枪,设置在枪身上方。长枪管外的护套开有散热孔,枪口安有多室制退器。装有两脚架,冬季加装了雪橇,便于雪地机动。需要两名射手才能携带和使用该枪。
前线部队给L-39起了个绰号叫“大象”。这种枪不仅重量大,而且后坐力惊人。枪膛压力非常大,尽管有枪口制退器,射手抵肩射击时,承受的后坐力是常人无法忍受的。“每次射击后,我的上半身被顶回来6英寸(15厘米)”,一位射手回忆到。L-39是一种半自动步枪,每次射击后自动复位,很快可以再次开火。但是射手由于经受了巨大的后坐力,往往要花些时间才能恢复过来。
L-39配备了不少附件:备用弹匣;帆布罩;防护垫;枪口罩;牵引挂绳;两个工具盒以及运输箱。备用弹匣装在特制的弹药箱里,每个弹药箱容纳两个弹匣。弹匣纵向开有3个小孔,以便射手检查剩余的弹药数量。快速更换弹匣需要用特殊的工具,放在2号工具盒里。枪管上设有把手,便于射手在枪管发烫时移动枪支。帆布罩可以在枪支运输状态时保护主要部件。防护垫通过两个螺丝固定在枪托上,减小后坐力。金属制的枪口罩用一根链条连在枪管上。在非射击状态时,牵引绳拴在加装雪橇的两脚架上,一名射手在前面拖,另一名在后面推,以便快速转移射击阵地。除非紧急情况,射击前应该卸下雪橇。1号工具盒里装有:备用的复进簧等易耗部件;小号枪油壶;枪械清理和保养工具。2号工具盒里装有:备用两脚架;其他工具;大号枪油壶和快速弹匣更换工具。
按照规定,射手在摄氏零下20度时尽量少用枪油;零下30度时禁止往枪上涂抹枪油。在多次射击后,应尽快清理枪栓等部件,避免积累的污垢造成卡壳。
【改型】实战中L-39加装了夜视装备,以适于夜战。另外有一种防空改进型。1943年起苏军伊尔-2攻击机给前线部队带来了很大威胁。这种被称作“空中坦克”的对地攻击机火力猛、装甲厚,一般的轻武器很难对付它。因为20mm穿甲弹的威力,作为权宜之计,L-39开始被用于防空。由于攻击机低空飞行速度慢,L-39勉强能够打中几次,但射速太慢。1944年夏,大约300支L-39进行了全自动改装,定型为拉哈提39/44型(L-39/44)防空枪。这种型号仍可用作反坦克,它拥有一个灵活的支架,视野也更加良好。

芬兰L-39 44型防空枪
【战后】到了1960年代,L-39作为反坦克和防空武器都已经显得过时了。芬兰国防部将1000支L-39连同20万发20mm弹药出售给美国枪械收藏协会。然而越战中直升机显露了重要作用,芬兰军方意识到自己缺乏能有效对付直升机的装备。于是,堪称几代元老的L-39防空枪又被拿来弥补反直升机的火力空白,一直用到1988年才被正式封存,退出现役。

美国枪械收藏者手持芬兰20mmLAHTI L-39反坦克枪
【参数】
口径:20毫米
射击方式:导气式,半自动
弹匣容弹量:10发
枪长:88.2英寸(224 厘米)
枪管长:51.1英寸(130厘米)
枪重(空膛,不含弹匣):109 磅(49.5 公斤)
空弹匣重:7.5磅(3.4公斤)
最大射速:30发/分钟
实际射速:15发/分钟
初速:800米/秒
最大射程:6.5公里
穿甲弹弹壳重:0.7磅(0.337公斤)
普通穿甲弹重:0.3磅(0.148公斤)
曳光穿甲弹重:0.3磅(0.152公斤)
【穿甲力】
以60度射角
距 离 300 米 500米 1 000米
实战穿甲力 20 毫米 16毫米 12毫米
1943年测试穿甲力 20毫米 15毫米 9毫米
二、“舶来品”-14 mm 1937年型(英国马克I型0.55英寸“波伊斯”)反坦克步枪

“波伊斯”反坦克步枪
【开发】1930年代英国开始了一种反坦克枪的研制,最初这种枪被叫做“支柱”。1936年该枪的主要设计者之一,波伊斯上尉去世。为了纪念他,改名为“波伊斯”反坦克枪。1937年开始在英国皇家恩菲尔德兵工厂生产,定名为0.55英寸马克I型反坦克步枪。
二战初期英国陆军和其他一些英联邦军队装备了“波伊斯”反坦克枪。但英军发现它对德军中型坦克显得无能为力,转而开发了PIAT反坦克投射器。
英国为“波伊斯”反坦克枪生产了两种类型的弹药:马克I型和马克II型,它们的初速存在很大的差异。按照芬兰军队的记录,英国提供给芬兰的全部是马克I型,留下的都是相应的射击参数。
【实战】冬季战争爆发后,英国对芬兰进行援助,提供了一些军事装备。1940年1月,100支“波伊斯”反坦克枪被送到了芬兰。按照英国的要求,首批30支装备了瑞典志愿军部队,其余70支分发到芬兰一线反坦克部队。战斗中损失了6支,另有一些由于出了故障被遗弃。冬季战争结束前,英国答应的另外一批100支“波伊斯”反坦克枪才运到芬兰。由于后来芬兰加入轴心国,英国不再为其提供武器装备。但1940年芬兰又购买了德国缴获的200支“波伊斯”反坦克枪。这样,芬兰军队装备的“波伊斯”总数近400支。
拉伊特.帕罗参加了1940年2月曼拉赫姆前线的阻击战。他回忆道:
“磅!磅!磅!磅!我用反坦克打了四枪,耳朵被震得嗡嗡作响。前方的俄国坦克冒出了轻烟,有两发子弹打穿了它。舱盖打开,但是没有人钻出来。坦克停了下来,冒出的烟更大了。片刻后坦克重新发动,慢慢地沿着原路后退。‘敌人后退啦!’我大叫道。在开出了100米左右,那辆俄国坦克随着一声巨响爆炸了。”
被击毁的是苏军T-26轻型坦克,这是拉伊特.帕罗取得的第六个战绩,他使用的就是“波伊斯”反坦克步枪。
芬兰军队的“波伊斯”反坦克枪一直使用到1942年至1943年,其后逐步被国产的L-39反坦克步枪替换。换装下来的“波伊斯”部分用于装备岸防部队,其余的被送进了仓库。
【战后】由于不是一线装备,“波伊斯”反坦克枪保存下来的数量很多,近400支中有336支完好无损。1956年放在仓库里的“波伊斯”反坦克枪全部出售给了美国枪械收藏协会。
【参数】
口径:0.55英寸(13.9毫米)
射击方式:后拉枪机式,非自动
弹匣容弹量:5发
枪长:161 厘米
枪管长:92厘米
枪重(空膛,不含弹匣):15 公斤/(装弹匣):16.6公斤
初速:760米/秒(马克I型);990米/秒(马克II型)
穿甲弹丸重:60克(马克I型);48克(马克II型)
【穿甲力】
芬兰军方测试结果。使用马克I型穿甲弹,初速750米/秒,射角70度。
距 离 100 米 200米 300米 400米 500米 600米 800米 1000米 1500米
实战
穿甲力 18毫米 16毫米 14毫米 13毫米 12毫米 11毫米 8毫米 6毫米 4毫米
三、“出师未捷”-L-35/36 13.2mm反坦克重机枪

芬兰L-35 36型13.2mm反坦克重机枪
【开发】二战前芬兰军方决定将37mm博福斯反坦克炮作为首选反坦克武器,与此同时二级反坦克武器的研制工作开始进行,设计方案是13mm口径的反坦克重机枪。当时欧洲大陆主要国家,比如德国和法国军队只装备一种反坦克武器。芬兰装备两种反坦克武器是缘于其地形条件复杂,步兵需要一种份量更轻的反坦克武器。芬兰国家枪械厂奉命设计一种13mm反坦克重机枪。
这种机枪的设计要求是:
1)较高的射速,确保射手可以向一辆坦克射击多发穿甲弹;
2)射击精度高;
3)可以快速变换瞄准目标。
1930年代芬兰开始了有关二级反坦克武器的“口径争论”。形成了以两名军官为首的两派:Y.A.雅维宁少校偏向20mm口径,M.特拉上尉则坚持原有的13mm口径。因此拖延了反坦克机枪的研制工作。
由于部分资源被用于20mm样枪的研制,第一批13mm反坦克重机枪的原型枪直到1938年才完成。设计者是芬兰著名枪械大师艾密欧.拉哈提,定名为拉哈提L-35/36型(L-35/36)。
L-35/36原型枪一共有6支,只有1支是半自动型。其余5支中,1支装在了兰德斯维克式装甲车上,1支改成了单管防空机枪,2支改成了双管防空机枪,只有1支是基本型。
为了便于机动,设计了一种轮式枪架,可供牵引。L-35/36能够被分解成四个主要部件,以便射手背负机动。机枪可以从枪架上取下,装上双脚架,切换到半自动状态进行射击。全枪重达35公斤。

芬兰L-35 36反坦克重机枪枪身
1939年L-35/36型13mm反坦克重机枪和L-39 20 mm 反坦克步枪进行了对比测试。有趣的是设计者都是艾密欧.拉哈提。结果L-39胜出,被军方采用,L-35/36因而无缘被大量生产。
【实战】芬兰军队在冬季战争中使用了3支L-35/36,一支作为兰德斯维克式装甲车的主要武器,一支是单管防空机枪。只有一支发挥了本职作用,被当作反坦克重机枪参加了卡累利阿峡谷阻击战。
L-35/36作为一种反坦克武器是不合格的。1939年夏进行的测试结果表明它的穿甲能力差强人意。实战证明L-35/36不适合用来反坦克。作战报告中是这样写到的:“……甚至从30米的距离也无法击毁苏联人的T-26,尽管我们已经打中它很多发子弹了。而且,这种枪还老是出故障……”
【参数】
口径: 13.2毫米
射击方式:导气式,全自动
供弹方式:基本型金属弹链15发;装甲车型20发弹鼓
枪长:基本型不详;装甲车型1.8米
枪重(含枪架):70-75公斤
初速:基本1000米/秒;装甲车型950米/秒
最大射速:500发/分钟
最大射程:5.4公里
穿甲弹丸重:50克
穿甲弹壳重:160克
【穿甲力】
以60度射角
距 离 300 米 500米 1 000米
实战穿甲力 22 毫米 18毫米 12毫米
1939年测试穿甲力 15毫米 13毫米 7毫米
苏联


捷格加廖夫PTRD反坦克步枪

西蒙诺夫PTRS反坦克步枪

“双雄”
——捷格加廖夫PTRD反坦克步枪和西蒙诺夫PTRS反坦克步枪

【引言】苏联在卫国战争期间研制了两种反坦克步枪:捷格加廖夫设计的PTRD和西蒙诺夫设计的PTRS。它们大量装备了苏军,成为步兵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在卫国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被视为“胜利武器”。有些说法称苏军在二战中研制过其他型号的反坦克枪,它们要么是子虚乌有,要么就是把英国援助的“波伊斯”反坦克枪也算进去了。
【背景】苏联有关反坦克枪的研制工作早在战前就已经开始了。试验了几种型号,主要有鲁卡尼克夫反坦克步枪,以及克彻夫斯基反坦克枪(口径37mm,苏联将其算作反坦克枪)。但苏联军方领导层误认为德军开始装备大量新型坦克,这种坦克装甲厚,火力猛,用45mm反坦克炮都无法击穿其装甲,反坦克枪就更对付不了了。所以反坦克枪的研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有的试验枪都没有投入实际生产。
卫国战争爆发后,苏军在战斗中发现德军装备的坦克装甲防护并不强:Pz.KpfwIII和Pz.KpfwIV中型坦克可以用反坦克炮轻而易举的击毁;Pz.KpfwII和Pz.Kpfw38(t)轻型坦克甚至可以用12.7mm DShK重机枪的穿甲弹打穿。但是苏军步兵没有有效的反坦克武器。
【开发】1941年7月,苏联军方委托颇有名望的武器设计师捷格加廖夫和西蒙诺夫尽快开发出适合步兵使用的反坦克步枪,要求使用1939/40年试验的14.5X114mm弹 (B-32弹头:重64g,初速1000m/s)。在此期间,一线部队临时装备缴获的德军7.92mm PzB-39反坦克枪。一个月后,V. A. 捷格加廖夫设计局和S. G.西蒙诺夫设计局分别交出了自己的原型枪,口径都是14.5mm,使用相同的弹药。两种枪的测试结果都很出色,难分仲伯,最后全被采纳,于1941年8月投入量产。

不同反坦克枪弹药的比较(第二排左为波伊斯马克I型,第三排右为苏联14.5mm穿甲弹)
【生产】捷格加廖夫设计的反坦克步枪叫做PTRD,该枪采用螺旋式枪机,凸起闭锁,手动装填,自动抛壳。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便于大量生产。1941年内生产了大约600支,到1942年底产量已经高达18.4万支,其后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年产量。1945年1月开始逐步停产。
西蒙诺夫设计的枪叫做PTRS,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回转式枪机,枪管上钻有气孔,5发弹仓供弹。相比之下,西蒙诺夫PTRS反坦克步枪结构复杂,生产工时比PTRD长。1942年1月时,PTRS只生产出77支。但是到了1942年底,产量猛增至63308支。
苏联的这两种反坦克步枪在战争中的总产量超过了40万支,堪称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反坦克枪。
【实战】两种反坦克枪从1941年10月起供应部队,在保卫莫斯科的战役中投入使用。装备它的反坦克小组在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防御战中,苏军把反坦克小组布置在步枪排中间和步兵连主阵地侧翼,德军坦克威胁较大的区域。另外还有一种类似国际象棋盘的布局,每隔50-100米设置一支反坦克枪,形成密集交叉火力。
二战时曾任德军坦克兵的R.麦伦辛回忆道:“苏军的反坦克火力很猛,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几乎每个俄国兵手里都有一支反坦克枪或者一门反坦克炮。俄国人精心地配置这些反坦克武器,它们的火力简直覆盖了整个战场。”

苏军反坦克枪小组 库尔斯克前线
随着德军使用更强的中型和重型坦克,从1942年夏天起,苏军反坦克步枪对德军坦克的直接毁伤作用逐步减弱,但对轻型坦克和装甲车,以及其他机动车还是相当有效的。此外,苏军转而使用反坦克枪射击德军的碉堡、防御工事和机枪掩体,参加逐个房屋的争夺战。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射击空中目标。

训练中的第23近卫步兵师反坦克小组 1942年9月1日卡累利阿前线
【编制】苏军于1941年12月6日开始在步兵师中编入反坦克连。按照“三三”制编有3个排,每个排有3个班。另外设有一个包括正负连长和指导员在内的7人连部。每个排有24人,装备9支PTRD反坦克步枪,配属一辆马车。
1942年3月18日,苏军设立了新的步兵团建制。参照原先的师属反坦克连编制,辖有一个团属的独立反坦克连,装备27支反坦克步枪。此外,每个步兵营编入一个反坦克连。这种营属反坦克连只有两个排,但每个排设有4个班。全连配备16支反坦克枪,其中部分是PTRS反坦克枪。这样,每个步兵团拥有的反坦克枪数量是:一个独立反坦克连27支,三个步兵营48支,总共75支PTRD和PTRS反坦克枪。具备了相当强的反坦克火力。
同时,师属的独立反坦克连扩编成反坦克营。辖3个新编制的反坦克连,每个连含4个排,每个排有3个班。反坦克连装备的反坦克枪总数增加到36支,并配备了4挺轻机枪和一定数量的冲锋枪。
1942年7月28日,苏军编制又进行了改变。师级和团级所属的独立反坦克部队没有变化,步兵营下属的反坦克部队由一个连减少到一个排,含3个班。抽调出的两个排组成一个反坦克连,装备12支反坦克枪,被编入师属机枪营。师属炮兵连中也开始编入反坦克枪,数量是4支,两个炮兵排中各编入2支。
1943年到1944年间,苏军又在步兵预备部队中编入了反坦克连。
值得一提的是苏军炮兵部队在1941年到1942年期间也装备大量了PTRD和PTRS反坦克枪。这是由于大批反坦克火炮被击毁,而正在撤往后方的苏联工厂无法生产出足够数量弥补损失。等到后来情况有所好转,这些炮兵部队才换装了1937年式或者1942年式45mm反坦克炮。

两名第6近卫军的优秀反坦克枪手 各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击毁了7辆德军坦克
【使用】在战术上,苏军把PTRD和PTRS反坦克步枪当作一种支援性武器,加强到受到敌人坦克威胁的一线部队。所以在苏军建制的步兵营、团和师中,往往找不到固定的反坦克枪部队。这些部队都是在战斗中临时编入的,使用的数量视敌人坦克的多少而定。
苏军师一级部队常常把反坦克步枪和其他反坦克武器混编以相互弥补反坦克火力的空白。最大的编制是反坦克旅,辖一个轻型45mm反坦克炮团,加上两个装备PTRD和PTRS的反坦克枪营。编入的反坦克步枪的数量视敌人坦克的威胁而定。一个师最少的时候只配属2到3个反坦克连,加上两个使用穿甲弹的DShK重机枪连。为了保护反坦克枪,一些反坦克枪营中编入了一个轻机枪班和若干冲锋枪班。

苏军反坦克枪射击德军III号坦克示意图
在具体使用中,苏军规定了反坦克枪射击敌人坦克的部位,以Pz.KpfwIII中型坦克为例。1)所有观察窗、舱门和观瞄装置;
2)火炮及机枪等武器装备;
3)车体和炮塔的侧部,所有车轮,履带;
4)油箱以及发动机。
具体的使用条例如下:
“……
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准备好待转移的阵地;
在一个射击位置最多只能射击5到10发,必须尽快转移;
如果所处位置不利于有效射击敌人坦克,立刻隐蔽地转移到敌人坦克地侧面后者后部,予以打击;
积极配合其他的反坦克小组,了解其具体位置,争取相互弥补火力死角;
必须首选敌人坦克的武器装备作为射击目标;
……”
其中最主要的两点就是机动与隐蔽。
【其他】有一些照片显示出苏军用反坦克步枪对空射击,这可能是受到了芬兰军队L-39/44型防空枪的启发。单支的反坦克枪射速很慢,PTRS每分钟可以射击15发,PTRD只有8-10发。但是如果同时使用大量反坦克枪,组成密集火力网,的确可以对低空飞行的德军俯冲轰炸机构成威胁。

苏军组织反坦克枪对空射击 库尔斯克前线
另外,两种反坦克步枪也被摩托车和装甲汽车所携带,有一些被加装到履带式和轮式装甲车上。比如苏军参照英国轻型装甲车上使用“波伊斯”反坦克枪的做法,将PTRD装到了盟军援助的一些轻型履带车上。有趣的是德军曾将缴获的苏军反坦克枪装到了SdKfz 250半履带车上,增强其反坦克作战能力。
除了装备苏军,PTRD和PTRS也曾提供给敌后游击队及在苏联建立的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部队。
【战后】PTRD和PTRS反坦克步枪在朝鲜战争中大量使用,朝鲜人民军使用它击毁了许多美军的M24轻型坦克,并且把它当作远程狙击步枪。美军给它们起了个绰号,叫做“水牛枪”。
【参数】
PTRD PTRS
口径: 14.5毫米 14.5毫米
容弹量: 1发 5发
枪长: 2米 2.1米
初速: 1012米/秒 1012米/秒
实际射速: 8-10发/分钟 15发/分钟
有效射程: 600米 1500米
【穿甲力】
以90度射角
距 离 PTRD PTRS
300 米 40毫米 40毫米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5-7-10 15:12:14

本主题贴数1,分页: [1]

管理选项锁定 | 解锁 | 提升 | 删除 | 移动 | 固顶 | 总固顶 | 奖励 | 惩罚 | 发布公告

Powered by:Dvbbs Version 6.0.0 (战争研究修改版)
Copyright ©2000 - 2002 AspSky.Net , 页面执行时间:94.23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