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浮出水面的北一辉--有关"底层"主义的历史分析 浮出水面的北一辉--有关"底层"主义的历史分析 作者:盛邦和 圆睁的半盲的眼睛,直视着日本,也觊觎着亚洲与世界,这是北 一辉。日本现代右翼思想总头脑,2 6兵变的策划者,加速日本军国 主义化的罪人。对于北一辉来说,人们对他早有盖棺之论。然而,北 一辉竟然是"社会主义"者,一个不与资本妥协,偏袒社会底层的新兴" 左派"。不同的概念冲撞在一起,给北一辉披上神秘的色彩。如何评 价北一辉,如何解释出现在同一人身上的截然不同的思想身份。这使 沉寂多年的北一辉重新浮出水面。 年轻时曾是早稻田大学听讲生的北一辉,当初以自由撰稿人的身 份走上社会。他眼看日本走上命运的交叉路口,落入内忧外患的激流 旋涡,产生"改造日本"的理念萌芽。1906年,24岁的北一辉"忧国"振 笔,自费出版第一本著作。这就是给当时日本带来震动的《国体论与 纯正社会主义》。这本书仅发行5天,就遭到查禁的命运,然而思想 已经播扬。他另有《中国革命外史》(《支那革命外史》)与《日本 改造法案大纲》等著作流传世间。 一、"左派"立场与底层主义 《国体论与纯正社会主义》,表象看是一部社会主义论著,一部 批判资本主义的宣言。日本国体被设定为首选射击目标。作者指出:" 国体"规定的天皇具有多重性格:其一是"现人神",是"无谬的神"( 从不会犯错误的神)与"国民道德"的"最高典范",然而同时又是国家 元首与最高政治责任者。神圣定位规定天皇总是正确,而世俗定位又 决定他难免错误。"天皇为神"与"天皇是元首",发生无可避免的"二 元"悖论,形成日本国体的致命要害。明治宪法是钦定宪法,必须绝 对服从,宪法规定的国体无可质疑,天皇权威至高无上。《国体论与 纯正社会主义》指责宪法,议论国体,质疑神圣,这就需要政治勇气 。无怪乎言论一出,作者即被"特别高等警察"注意,被写上黑名单。 在《国体论与纯正社会主义》中他披露社会底层的悲惨遭遇,寄 予同情与希望;他揭示财阀官僚的奸邪罪恶,投以鄙夷与愤怒。他立 论:底层在呼号,日本在遇难,千钧一发的内外交加之危机,有待" 社会主义"的挽救。撇开固有的成见,从《国体论与纯正社会主义》 ,我们看到的或许仅是一个入世不深的青年路遇不平的愤世嫉俗。哪 里知道,就是这个青年人会在此后的日子里,发出轰然巨响,成为日 本现代史上法西斯的"魔王",而这个魔王舞动"魔爪"的第一招,起因 竟是出于对"底层"命运的慈悲"关怀"。 继《国体论与纯正社会主义》,北一辉又发表《日本改造法案大 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扩充。1打开《法案》,鼓吹底层主义 的"革命"气息扑面而来。 第一卷中有以下诸节:宪法的停止、天皇的原意、华族制废止、 普通选举、国民自由的恢复、国家改造内阁、国家改造议会、皇室财 产的国家下附。 卷二《私有财产限度》:私有财产限度、私有财产限度超过额的 国有、改造后的私有财产超过者、在乡军人团会议。 卷三《土地处分三则》:私有地限度、超过私有地限度土地的国 纳、土地征集机关、将来的私有地限度超过者、征集的民有制、都市 的土地市有制。 卷四《大资本的国家统一》有以下内容:私人生产业限度、私人 生产业限度超过部分的国有、资本征集机关、改造后私人生产业限度 超过者、国家的生产组织等。 卷五《劳动者的权利》则对劳动省的义务、劳动薪金、劳动时间 、劳动者的利益分配、劳动的株主制的立法、借地农业者的拥护、幼 年劳动者的禁止、妇女劳动等问题表示强烈的关心。 北一辉的著作折射出底层关注的"正义"。这样的"正义"精神大体 表现为以下诸端。 一、指证日本存在着两个基本社会阶层。一个是社会上层,由军 阀财阀与政阀组成。一个是社会底层,由工人、农民与城市贫民组成 。底层大众无资本、无权益,社会弱者,悲苦无告。由此他诉诸于社 会人格的平等与财富分配的均等。他的思想似乎漫溢着对社会公平的 追求与人类正义的张扬。他认为要解决社会底层的基本困境,建立" 纯正社会主义"的原则是唯一可行的道路。这使人想到哈耶克,他在 年轻时也向往社会主义,曾将社会主义定义为"社会的公正"与人类政 治经济活动理想的方案。然而他很快就发现,"深藏在多重伪装之下 的社会主义"是"现代文明的最大威胁"。因为"社会主义"将摧毁"个人 自由与责任感的基础","造成社会的贫困",更严重的是"(迟早)导 致集权主义政府"。2然而对北一辉来说,他要求的就是这样的"伪装 下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正义"要求是他追求的要义,即使导致专制 与自由的被剥夺也在所不惜。更何况,他政治追求的本来目的就是舍 弃"虚伪的民主",建立足以统率日本的坚强政府。 二、关于革命的对象。军阀财阀与政阀是社会的蠹虫,占有最大 量的社会资源。他们压迫社会底层,不可容忍,理应成为革命的对象 。 三、革命的方法与目的。北一辉的"社会主义"将以阶级战争与革 命战争铲除社会的蠹虫,实施昭和维新,最终实现日本"社会主义"。 四、革命的力量。革命的基本力量是社会底层大众。而军队则有 希望转化为最有活力的力量之源。这很可能是从中国的辛亥革命受到 启发。他曾受宋教仁邀请去往中国参加革命,亲身经历使他感悟中国 那场革命即由"新军"中的革命力量促成。北一辉看到,军队中也有上 层与底层的区别。军队中的上层官僚不可信用,所得利益已使他们蜕 变为腐化腐败的蠹虫一类,能够依靠的只有军队中的底层--下级官兵 。他要进行的革命的是"底层的革命"。也就是从这样的思想出发,为 了进行日本的"革命",他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拿枪的大众--军队低级 军官的身上,而此后发动的事变也纯属军队的政变。 五、关于亚洲主义。他说革命的社会主义将组合起伟大雄壮的" 亚细亚联盟",结成革命的阵营,与英美帝国主义作殊死的斗争。他 的民族主义思想表现在他对亚洲主义的阐发上。他强调日本民族利益 与亚洲利益紧系无隙,日本将因亚洲的"觉醒"与"解放"获得自身的胜 利。北一辉一生活动与大川周明密切相关,他的思想与大川周明的亚 洲侵略主义如出一辙。 中世纪社会由两个基本层组成:底层(农民、工人等)--政权层 。至资本主义,社会层面细化为三:底层(工人、农民等)--中层( 市民、中产阶级)--政权层。社会由单纯的二层构造,演化为复杂的 三层构造,这是历史的进步。如此状况,给社会到带来三大"现代性" 变革:一是产生"三角"支撑的崭新政治力学;二是出现因中层(市民 、中产阶级)发生的"专制阻滞"。中层的阻隔,迫使"上"对"下"的管 制,无法沿用中世纪肆无忌惮的"专制"形式。三是"中层"给社会带来 新的思想血液,如市场、产业、重商、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等等。 人所注目的"现代性"理论,大体属中层所有。市民(中层)以自由主 义为标识,冲击中世纪,赢得政权,同时也用同样的思想建立市民政 府。这样,国家统治层日益市民化,与"中层"利益逐渐吻合一致。资 本社会其根基为市民社会,其旗帜为自由主义。 面对资本社会的既定模式,人们的思想分成"左派"与"右派"。可 将右派思想视为"护体制"思想,将左派思想视为"反体制"思想。一切 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包括无政府主义)都站在底层的立场上,他们 也被称为各类"左派"。 广而言之,标榜自己是左派还有以下诸派别:民粹主义、民主社 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等。当然还有一个另类的形左 实右的"左派"--法西斯主义。从上面的意义来说,北一辉给社会的影 响仿佛不属右派,而属于左派。北一辉没有维护日本现有政权体制的 打算,他要的是改造日本,并从改造国体首著先刀。他质疑天皇制度 ,投以不容情的批判,表现与既成体制分流的决心。 他的的思想立脚点不在社会的中层与市民,依他自己表白是站在 工农与城市贫民即社会基层的一边。他对日本市场制度只有愤慨,直 言如此的资本秩序,造成日本财阀暴富,民众赤贫。他所宣扬的阶级" 革命理论"就是要打倒财阀,连带掀翻一切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从这 个意义上说,北一辉似乎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的敌人,财阀的敌人。 北一辉在《国体论与纯正社会主义》中自称,他所主张的既是民 主主义又是社会主义。但所谓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 所谓民主主义,也不是卢梭的民主主义"。他声称自己"是一个社会民 主主义者"。这是一则引人注目的材料,是北一辉关于本人政治态度 的明确表态。3既然如此,他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已经绝缘。同时, 他肯定不是自由主义。他认定资本、自由与民主联成一气,全然是虚 伪与造作。揭破西方价值成为他的人生使命。 他也不是货真价实的社会民主主义,一个人的宣言常不反映他的 真实。1919年日本发生很有声势的民主"普选运动",而这一年北一辉 主张废除选举的《改造法案》脱稿,也在这一年。他否定议会制度与 政党政治,要求"建立在国民全体的意愿之上的全体政治"即:"天皇 中心的政治"。他要的是"全体主义"与"绝对主义"的政治。他要将专 制作为实现日本改造的至要武器。这一切已经离开社会民主思想距离 很远。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坚信议会万能,不十分强调阶级斗争,更 不主张"革命战争"。由此,北一辉思想已经与他自认的社会民主思想 错位,显示出扑朔迷离的异样特质。 分析北一辉思想,让人们想起民粹主义。当世界走入现代化的时 候,许多的国家都先后出现过民粹主义,英国是最早完成工业国家的 国家,然而在十八到十九整整两个世纪中出现了科贝特等不少民粹思 想家。十八世纪有法国迈斯尔等人宣传民粹主义,德国的赫德等将本 国强烈的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结合起来,具有甚大的思想鼓动力。在 东方,印度有古斯等思想家,中国有梁漱溟,他们的思想与民粹思想 有很大的内在关联。4各国民粹思想家有所不同,但基本特征都是宣 称自己站在"底层"的立场上,是社会底层的利益代表者与发言人,在 历史上他们扮演着穷人的"天使",富人的"恶魔"的角色。他们对资本 主义提出严苛批判,认为工业化给社会带来无穷弊端,其内在缺陷是 不可克服,世界走向现代化是历史的错误,给社会底层带来最大的打 击,整个社会将因分配不公,两极分化,道德浇漓,人际关系疏离与 对立等负面因素的无法逆转的扩大,造成最后的瓦解,进而导致人类 堕落。他们美化前工业社会田园诗般的图景,呼吁复灭现代秩序,表 达反现代化与工商化的左派底层主义的态度。北一辉与民粹派的思想 具有相近而亲的特点。尤其是北一辉在反工业化,反西方化以及反对 反社会"压迫"方面走得更远,将民粹派反现代化性格推演到极致。他 制定暴力革命与阶级斗争的思想方案,提出动用军队力量"改造日本" 的明晰化主张,已经跳出民粹主义普通意义上的激进主义窠臼,达到 更上层楼的地步。北一辉不象民粹派,因为他更极端、更暴力、更专 横。 希特勒曾将原"德意志工人党",加上"民族社会主义"的概念,改 名:"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约简则为" Na zipartei",即"纳 粹党"。他打的旗号是是民族、国家、社会主义。民族社会主义的德 文缩写为"Nazi",成了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即法西斯的专用符号。 哈耶克在《通向奴役之路》一书中曾对德国的社会主义、国家主 义及民族主义的关系进行分析,指出"德国传统中的独裁主义、国家 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融合,是由桑巴特等社会主义知识分子来完成的" ,这个融合过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到达顶峰。5回望北一辉,他 主张极端的"民族",标榜超国家的"国家",关怀最底层的"社会",他 在做着东亚桑巴特的工作,将日本的独裁主义、国家主义与民族主义 融和起来。他的工作很有成效,取得的"成绩"不亚于德国知识分子。 二、行动指针:阶级论、民族论与战争论 北一辉强调:日本当下存在着"严重的阶级斗争事实",即国内的 阶级斗争与"地球的"(国际的)阶级斗争。国内阶级斗争是平民与财 阀、官僚的斗争;"地球的"阶级斗争是被压迫民族日本与欧美帝国主 义的斗争。他反复论证阶级矛盾的现实性与其不可调和的尖锐性,而 这正决定"革命战争"的不可避免。 北一辉的阶级论的国际引申是他的民族论。东亚联盟同志会的《 宣言》说白了北一辉的政治理念。同志会强调"民族主义":明治维新 做到的是"打倒封建,实现以天皇为中心的民族国家。而昭和维新则 综合与发扬东亚各民族的力量,通过最终的战争迎来世界维新。"他 们所说的民族不仅是日本民族还是东亚民族,将由东亚民族的崛起与 反抗,抗击欧美实现以日本为中核的世界帝国。 显然,从底层主义到战争主义,然后经由民族主义到集权主义, 这样就完成了北一辉"底层主义"的全部思想逻辑与行动进路。有两个 概念的"实行",足可以葬送市民运动的一切成果,至少可以造成社会 的倒退与中世纪的一时复辟。一个是"民族",一个是"底层"。当民族 遇到危机,社会必有紧缩,市民必有忍让,自由必做牺牲。当底层遇 到危机,自由社会也必无奈地"倒退"。一个发育不良的市民社会,因 民族与底层危机而发生历史倒退,不足为奇。二战前的德国已经成为 市民社会,但当"民族"与"底层"成为最动人醒目的文化符号,历史骤 然倒退。当时希特勒用的是底层与民族的口号。北一辉用的也是同样 的口号:底层与民族。 北一辉《中国革命外史》(《支那革命外史》)出版之后,大川 周明说:"北一辉的支那革命观与他在中国的活动情况都在书中得到 叙述","本书刊行的时候,吉野作造博士6赞扬这本书是’论中国革命 史的最杰出的一本书’,作者不仅对支那革命作严肃的批判,而且为 解说支那革命,纵横驰笔,写到法国革命与明治维新。他古今东西的 议论,提示了革命原理,具有无可比类的特色。我亦由此受益不浅。" 他说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到北一辉独到的历史观。例如学术界一般 都对"大西乡的西南支变"抱反对的态度,认为其性质是反动的。而北 一辉却持坚决的反对态度。北一辉论西乡事变,是对当时倒退逆流的 抗议,是继明治维新之后的"第二次革命"。正因为"革命"失败,才导 致日本腐朽官僚政治的抬头。他反对从西欧尤其从德国输入制度模式 ,认为这是"腐根结朽木",其结果是制造一个"中世纪的日本"。为此 ,日本需要"第三次革命",革命的胜利,将给日本带来"民族的更新" 。7 北一辉在他的一些表述呼吁战争与革命的理论。他痛恨"日本既 有的和平",这样的和平"比战争更加可恶",维持这样的和平是一种 非"德"。他断言"人在本质上是卑劣的",由此酿成社会的不平与肮脏 。事实决定战争将不可免,如暴雨之清洗污垢,战争将还宇宙一个清 洁的世界。他大声呼吁,一切嫌恶战争的想法都是错误的,对战争当 抱有爱意。 他说:人在战争中将获得自我疗救的万能良药。战争带来的不是 恨,而是人类普遍的爱。战争使人类爱得到高扬,会像课堂一样,教 育人民相互尊敬,进而获得国家的空前团结,赢得民族的紧密团聚。" 在现代,战争是绝对不可缺少的","没有战争,人类将自取灭亡", 变为不洁的泥土,沉沦地狱。因而,战争就是"革命",人民引颈盼望 ,如大旱之望云霓。这里北一辉所说的战争固然有人们通常所说的侵 略战争的意义,其实其中包括很大的国内战争的意义。他表彰的西乡 事变就是国内战争。他要通过国内战争对"污浊"的日本社会作彻底的 清洗。 他的思想与军队底层中固有的"革命"思想发生结合呼应的关系。 西田税(1901-1937年)组成以青年军官为核心的"天剑党",要以"以 军人为基础","以《日本改造法案》为经典",铸成实行之剑。日本 改造的思想在走向行动中。其既是一个思想也是一个行动纲领,并有 组织作它的后盾与行动的武器。 1919年,北一辉、大川周明组织"犹存社"。平沼骐一郎为会 长的"国本社"有会员20余万人。1923年,法西斯军官永田铁山 、冈村宁次、小敏四郎、东条英机等纠集一批佐级幕僚军官,成立了 日军第一个法西斯组织"二叶会"。"木曜会"、"天剑党"、"王师会"、" 一夕会"、"爱国社"等军人法西斯组织相继出笼。1930年9月, 日军参谋本部少壮派军官桥本欣五郎等成立了日军最大的法西斯组织---" 樱会"。 1939年,东亚联盟同志会发表《昭和维新论》,其中已经将北一 辉的战争论引申到所谓"最终战争"的理念上去。出现了明显的世界战 争理论转向,即对外扩张的侵略战争的理论上去,指出这场战争一场 动员全体国民的"决战"战争,时间将延续20年之久,最终达到"世界 统一"的目的。8 北一辉吁求神鬼般的吁求场战争,当他的思想一旦有人认帐求购 ,日本立即魔云翻滚,战争果然来了。这就是以底层军官出面,代表 日本底层主义的2 6"革命",就是侵略亚洲的"大陆战争",就是直接 打击英美的太平洋战争。他的战争既是对外的战争,是对英美"恶鬼" 战争,是对英美"世界性阶级压迫"的战争,是对由英美"自由"精神的 战争。他的"战争"也是对内的战争,是国内战争,是阶级战争,是对 财阀、政客的战争,是消灭市民的战争,是将市民社会拉向中世纪的 战争,是搏动社会动荡的战争。他的战争是"专制"战胜"自由"的战争 ,是要在日本、东亚乃至世界重建"统制主义"帝国的战争。 三、直接危害:现代化停滞与专制复辟 兵变失败后,北一辉被天皇政府处死。然而,北一辉的思想与兵 变的影响却因为他的死,得到更大的扩散。日本的政治情况也因此发 生急剧变化。 一,桀骜不驯的军部势力,从伏流蓄势状态一跃而起,成为日本 政局的执牛耳者。 二,日本政党力量转而衰竭,马克思主义力量与自由主义势力一 道因为政局的激转,备受挤压与迫害。 三,舆论空间陡然受压,思想的公共领域因政局的变化,被迫消 失。 四,大正时代一时获得发育机会的宪政议会制度,实质上趋于消 亡。军部上台,日本进入明治维新以来最专制的黑暗时代。 五,极具戏剧性的是北一辉与大川周明的亚洲主义大行其道,极 端民族主义走上前台,侵略主义成为日本的基本国策。而最直接的结 果是日本民主主义的退潮与专制主义的复辟。 东亚同志联盟的《宣言》提出过"统制"主义的理论。其中说,昭 和维新是统制主义的革新。在近代政府的管理形式有三种:专制主义 、自由主义与统制主义。"统制主义"是"只自由主义与专制主义诸指 导精神的综合开显"。《宣言》说专制的时代过去后,世界出现自由 主义,然而其缺陷日益表现,历史决定日本将走上"统制主义"的时代 。并指出:"从专制主义到自由主义,然后到统制主义是世界发展的 必然趋向"。"宣言"所说的统制,不管绕了多大的思想圈子,其本质 还是对封建专制极权思想的还原与复辟。这样的思想与北一辉的政治 主张完全一致。9 处死了北一辉,成全了北一辉。北一辉的生命虽然终结,北一辉 的思想却变成了现实。日本的集权"统制"思想因北一辉的死亡而激活 。这就是发生在日本昭和时代的真实事件,一个让后世史家惊诧不已 ,诡异绝伦的历史因缘。 明治维新是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政治没有得到充分 的实现,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等维新元老执掌朝政。以 后又有山县有朋、伊藤博文长期执政,议会权利十分有限,对元老政 治无法监督。然而日本毕竟还保持着议会与政党政治的外壳,市民凭 借"宪政"的外壳,在做不屈不饶的权利抗争。 大正时代,日本民主运动再次崛起,思想界出现多元趋势,公众 领域有所开放,自由主义思想抬头,社会主义得到发展。1911年美浓 部达吉发表"天皇机关说"。1916年吉野作造在《中央公论》发表《民 主论》,为民主运动推波助澜。"护宪"即维护"宪政"运动,是大正民 主运动的中心政治内容。两次护宪运动,一次发生在1912年底,一次 发生在1924年至1925年。首尾相结,成为大正民主运动的起讫标志。 否定"统帅权独立",对明治宪法中的"天皇大权"作民主性的解释,成 为这场运动的重要内容。10明治维新时代肇始的元老政治在这个时候 衰景初现,政党政治起而代之。大正民本运动,或直称民主运动,是 日本政治现代化难得的良性契机。 然而表象之下有隐患:政党虽从元老官僚手中暂时取得组阁权利 ,作为绝对主义的元老政治势力依然在加紧活动,侵蚀着政党政治的 生存空间;日本的军队更是一支暗伏的政治势力。甲午战争、日俄战 争的爆发,使日本国内外矛盾日益尖锐。军阀势力因战争胜利,骄横 无理,任意解释明治宪法中的"统帅权",企图形成"军部独立"体制。 军队中盛行国粹主义、国家主义与绝对主义思潮,特有的"民族使命" 感,让军队感觉对内实行"日本改造",对外争取"生存空间",是天皇 赐予的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 显然日本出现三大政治力量:元老势力、政党势力、军阀势力。 由此,日本被迫在三大政治前途面前作出选择:政党政治、元老政治 、军阀政治。问题就在于,当人民还没有来得及作出应有的反应,以 北一辉为精神领袖的2 6兵变抢先发出政治摊牌的枪声。兵变后,日 本大正时代的自由主义成果付之一炬,一切民主的努力化为泡影,强 权成为真理,自由化为妖魔,政党政治崩溃,民主道路被堵,军部迅 速登上独裁的宝座,军国主义体制最后完成。 四、留下的思考 我们要讨论的是,为什么实践北一辉思想的2 6兵变,居然成为 引发日本军阀上台,军国主义完成的直接引媒?为什么"左派"思想会 产生极右的结果?为什么"左派""革命"会引出国家主义集权?为什么 标榜"底层"的"革命"最终造成法西斯势力的得势? 我们还要思考的是:假如日本上世纪20-30年代思想轨迹确实依 照下面的线路运行:底层主义鼓动----左派思想传播----民族主义亢 奋----"革命理论"诠释----军事政变实践----集权主义实现。那么, 底层主义、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专制主义,它们之间的关系究竟如 何?留给后世的教训究竟是什么?同时,极右翼的真右派是怎样打扮 成左派登场的。所谓的左派是怎样打着"底层"的旗号,最后欺骗了" 底层",剥夺了"底层"最根本的政治与经济权益。一个现代化行进中 的国家中什么是左派?左派是怎样形成的?左派的历史使命究竟是什 么?一切伪装的"左派"的最终政治命运与专制集权有什么关联?这样 的关联是怎样形成的?也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这些课题不是"历史" 的,而是现实的。 注释: 1大川周明曾对北一辉说,比较中国的革命,日本的革命应走在 前面,催促他从中国回国。同年12月北一辉回国,并在第二年加入" 犹存社"。1920年修改旧稿,改名《日本改造法案大纲》出版,给军 队基层以极大冲击。又参加大川周明"犹存社",撰文对政府作激烈攻 击,可见他与大川周明的关系。 2安德鲁犯什级 ぁ蹲杂傻奶 -哈耶克传》,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2年出版,第31页。 3《日本的名著45:宫崎滔天、北一辉》,中央公论社出版,1990 年版,396页。 4引胡伟希文。 5安德鲁犯什级 ぁ蹲杂傻奶 -哈耶克传》,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2年出版,第111页。 6吉野作造(1878-1933)政治学者,东京大学教授,大正初年宣 传"民本主义"(民主主义),组织民主论争的舆论阵地,在知识界拥 有巨大的影响力。由此也可见自由主义有时与左派竟然也可以结成暂 时的联盟。 7《现代日本思想大系8费窍秆侵饕濉 ≈κ榉 970年出版 ,第62页。 8《现代日本思想大系31烦抑饕濉 墩押臀侣邸 ≈ κ榉 971年出版,第386页。 9《现代日本思想大系31烦抑饕濉 墩押臀侣邸 ≈ κ榉 971年出版,第387页。 10吕万和:《简明日本近代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 ,第240页。 --------------------------------------------------------------------------------Copyright?2000 www.cc.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社网信息产业有限公司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