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英雄沈庆之(算大汉宣言好了) 一)有关前言 沈庆之,是南北朝时期宋的名将,为汉族的存在作出了突出贡献。但他在学生正规历史教科书上却背负了种种的污名,非但没能成为民族英雄,反而被污蔑为“屠夫”、“刽子手”。 今天,为了把被颠倒的历史颠倒过来,让大家重新认识这个为汉族、不,是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的英雄,我特做本文。如有转载,功德无量。 先看看韩国民族英雄————张保皋!(以下987字全部抄袭人品网络文《中华英雄冉闵》) “去年7月,我到北京旅游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好多好多的韩国学生都清一色穿着白色的t恤衫,秩序井然的走着,上面写着汉字和朝鲜字,背面汉字是‘张保皋后人’!我不知道这个张保皋到底是何许人也,只觉得很感动,一个人能在死后这样被后人怀念,真的很难得!回来以后我就翻看有关张保皋的资料,终于知道这个张保皋的来历! ” 弓福又名弓巴,汉名张保皋。年轻时曾渡海到唐朝投军,在徐州为武宁军小将。据杜牧《张保皋、郑年传》记载:“张保皋、郑年者,自其国来徐州,为军中小将。保皋年三十,郑年少十岁,兄呼保皋,俱善斗战,骑而挥枪,其本国与徐州无有能敌者。”当时,唐朝登莱沿海奴婢买卖中有大量的新罗人被卖为奴。弓福在获悉这一情况后,从唐朝离职回国,上谒新罗哀庄王曰:“遍中国以新罗人为奴婢,愿得镇清海,使贼不得掠人西去。”于是哀庄王任命弓福为清海镇大使,率领万余人的军队在此布防。从此,贩卖新罗人口的活动在弓福的打击和唐政府的多次禁令下销声匿迹了。弓福还通过从事与日本和唐朝的海上贸易大发其财,仗着自己兵强马壮、财政富裕起了干涉朝政的野心。他帮神武王登基,后来他企图立自己的女儿为文圣王妃,被拒绝后保皋于846年起兵作乱,这就是朝鲜历史有名的“弓福之乱”,武州有一个名叫阎长的人在一次饮宴,趁保皋酒醉,拔剑斩之。把弓福人头拿去文给了文圣王,文圣王为了免除后患,于851年将清海镇废镇。 张保皋有不少缺点的,甚至起兵造反,但韩国人民还能宽容他,被韩国人视为其民族英雄,因为他结束了朝鲜沿海一个地方人口被掠卖到唐的历史。山东荣成的赤山法华院修建有张保皋纪念塔,韩国金咏三总统亲自来为其题词,并书写“张保皋纪念塔”。 1991年4月,韩国诚信女子大学教授、世界韩民族合会长崔珉子女士光临此院,回国后,筹资10万美金,于1993年11月来赤山法华院东南山修建了张保皋纪念塔。赤山法华院依山傍海,风景秀丽,每至春季,山上的映山红以及桃花、梨花、院中的月季花、樱花,争相开放,景象颇为壮观迷人。来此观光旅游的韩国人络绎不绝,韩国不少民间组织和个人来此纷纷捐资立碑以示对张保皋的怀念。”! “弓福之乱”的造反者张保皋,至今被韩国人民和总统视为民族英雄,韩国人没有因为他造过反污辱他,因为他对韩国人民有功,他在中国呆过的地方每年都有哪么多韩国人来怀念他。如果张保皋是中国人,就他的哪么些“缺点”,就足以给人批的体无完夫,打入十八层地狱。 五胡乱华时期的汉人传奇英雄沈庆之,胜过所有古西腊神话人物。却没有得到历史应有的评价。当时正如古书所描绘的那样,南方的野蛮人民族“结党连群,动有数百千人,州郡力弱,则起为盗贼……前世以来,屡为民患”汉人沈庆之奋起,力图匡复华夏,灭蛮无数,血洗亲人之仇,民族之恨,及至大战群蛮,立下了不败的辉煌战绩。南方的野蛮人他恨的要死,怕的要命,每次看到沈庆之军,都畏惧地说:“苍头公已复来矣”。汉家军威振于南疆,沈庆之立我汉家精神,不复为任人屠割之羔羊。 在中国,没有任何“缺点”,几乎“完美”的岳飞,文飞祥都可轻易取消“民族英雄”称号。如果岳飞没有内部阻挠,成功“收复中原”,同样要杀很多外族。他也会背上“种族屠杀”的罪名。 二)汉人地狱 就在我国北方处于“五胡乱华”的时期,南方也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南朝的少数民族野蛮人种类繁多,但大致可以归为蛮、獠、俚三大类。如果说北胡大举进入中原是因为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战乱所造成的北方汉民族人口大量减员,那么南蛮的大规模入侵则是西晋末年东晋初年的时候。 “……至晋之末,稍以繁昌,渐为寇暴矣.自刘石乱后,诸蛮无所忌惮,故其族类,渐得北迁,陆浑以南,满于山谷,宛洛萧条,略为丘墟”。就在我国汉民族政权因为那些卑鄙北胡的入侵而陷入巨大危机的时候,这些肮脏无耻而狡诈的南方野蛮民族趁虚而入,从背后捅了汉族一刀。他们不但占据了南朝广大边境地带,连南朝统治的核心地区也出现了这些野蛮人的踪影。 南朝人口最多的时期是大明八年(西元464年),为户94万。以每户5人为标准计算,大约是546万人左右。这其中包括:蛮人140万,獠人150万,俚人也有数十万。考虑到这些野蛮人“种类稍多,户口不可知也”的情况,实际人口应该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也就是说,这些野蛮的外族竟然占到了南朝总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以上,不仅仅是北方,连南方的汉人也成了少数民族。 这些 “习俗叛服”“性同禽兽”“风俗各异”“言语不通” 的肮脏粗俗的野蛮人,他们此时竟然成为了南朝的主流民族!他们不仅仅“多不宾服”,而且“生性暴乱”“皆暴悍为寇贼”。他们“抄掠平民”、“略虏百姓”、“驱略降户”,对汉族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血腥而残忍的烧杀抢掠四光政策。 “二十八年正月,龙山雉水蛮寇抄涅阳县。” “阳蛮大明中,桂阳蛮反,杀荔令晏珍之,临贺蛮反,杀关建令邢伯兒。” “世祖大明中,建平蛮向光侯寇暴峡川。” …………………… 非俺族类,其心必异。在这些南方异族丧心病狂的破坏活动下,汉族南朝收复中原的北伐计划收到了极大的干扰,南方广大汉族劳动人民的和平生活被极大的破坏。“诸郡民户流散,百不存一……荆州为之虚敝”,看看吧,由于这些肮脏民族的暴行,南方那原本和平的汉族乐土成了什么样的地狱! 南朝危急!大汉危机!中华民族危急! 三)英雄崛起 这是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也是一个确实产生出英雄的时代。西元386年,也就是在灭胡华英雄冉闵玉碎34年后,随着一声啼哭,一个婴儿在吴兴武康~也就是现在浙江德清的武康镇~呱呱坠地了。他就是字弘先的沈庆之,注定要为汉人……不,是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奋战的英雄! 沈庆之拥有一个光荣的大汉家庭。他的哥哥沈敞之,曾为名将赵伦的部下担任征虏参军、监南阳郡,在抵抗南蛮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的战功。他的弟弟沈劭之,则以庐陵王绍南中郎行参军的身份,在讨伐建安、揭阳等地叛乱军的战斗中大为活跃。 在沈庆之还是幼年的东晋隆安三年~也就是西元399年,五斗米道邪教教主孙泰之侄孙恩发动了有名的孙恩之乱,并派军进攻武康。当时还年幼的沈庆之,便跟随乡族与叛乱军战斗,并以勇猛闻名。 在那次大叛乱被镇压后,乡邑百姓流转失散,沈庆之耕种田地,勤苦自立,到三十岁时,还是一个和“伟大”“荣誉”绝缘的普通青年。沈庆之命运的转折点是他与哥哥沈敞之的会面~此时沈敞之已经是赵伦之的征虏参军,监南阳郡。沈庆之在看望兄长偶然与赵伦之相遇,经过一番交谈后,赵伦之深深的为沈庆之才干所打动,便让自己的儿子,担任竟陵太守的赵伯符任命沈庆之为宁远中兵参军,也就是相当于赵伯符的首席军师。 “竟陵蛮屡为寇”,赵伯符的所在地面临着南方野蛮人的威胁。但在沈庆之谋略的协助下,赵伯符每次与这些野蛮人战斗都以胜利而告终,赵伯符也由此得到了“名将”的风评。而相应的,一旦赵伯符没有沈庆之的协助而前往外地作战~比如西陵蛮之讨伐战,便总是无功而返。由此可见,赵伯符实际上是盗窃了自己部下沈庆之的武勋,而沈庆之想必也是在此时总结了一套对付野蛮人的有效策略 永初二年,也就是西元421年,沈庆之被任命为殿中员外将军。到了宋元嘉七年(西元430年),他和赵伯符一起参加了著名的到彦之北伐(这是有名的宋攻魏河南之战)。赵伯符中途病归,沈庆之则随檀道济继续北伐。宋军回师后,檀道济在面见文帝给予了沈庆之“忠谨晓兵”的好评。檀道济可以说是宋的头号名将,能得到他如此的评价,可见沈庆之的能力是何等的出众。 文帝让这个人才领队防卫东掖门,沈庆之从此得以接触中央。他后来出戍钱唐新城,回京后,领淮陵太守,此时他大概是45~50岁左右。当时领军将军刘湛知道沈庆之的才能后,便想拉拢他作为自己的班底,对他说:“卿在省年月久,比当相论 。”而沈庆之则一脸正色的回绝说:“下官在省十年,自应得转,不复以此仰累”。而不久后,沈庆之果然转为了正员将军。 宋元嘉十七年,西元440年的十月,文帝终于下决心肃整刘湛。就在这天的深夜,文帝召沈庆之入宫,而沈庆之穿戎装来见。文帝见他如此打扮,大为惊讶,问沈庆之:“你为什么如此打扮就进来?”沈庆之回答:“在深夜召唤我入宫,必然是有紧急的事件,那就不能仔细的准备着装了。” 对沈庆之充满了军人责任感的答复深感满意的文帝,派他去收捕吴郡太守刘斌,斩首。后又迁始兴王刘浚后军行参军,员外散骑侍郎。 四)威镇南疆 元嘉十九年,西元442年的十二月,宋雍州~也就是现在湖北襄樊市~刺史刘道产病故了。刘道产以“内政天才”而闻名,在他的治理下,勉强维持着蛮人与汉人的和平。而这种和平的“刘道产体制”随着他的死亡而崩溃了。山蛮们纷纷骚动起来,他们大肆的屠杀汉人军民,以至达到了“行旅殆绝”的地步。宋朝政府首先派出征西司马朱修之率兵讨伐,但初战便是惨败,于是政府又任命沈庆之为建威将军,前往协助朱修之。 朱修之不久就上了军事法庭,随后进了监狱。于是沈庆之开始全面领导对南蛮的讨伐战,沈庆之的新战争序曲就此开始。本次作战的具体流程没有记录,仅仅是“大破缘沔诸蛮,禽生口七千人。进征湖阳,又获万余口”而已,但仍然可见是辉煌的胜利~汉朝第一名将卫青的第一次匈奴讨伐战也仅仅是“斩首虏数百”而已,可以说沈庆之是比卫青强了百倍。不过也可能是因为他在担任赵伯符军师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对蛮作战经验。不久后,沈庆之迁广陵王诞北中郎中兵参军,领南东平太守,又为武陵王刘骏(也就是后来的孝武帝)抚军中兵参军。 元嘉二十二年,西元445年的七月,未来的孝武帝、现在的武陵王刘骏被任命雍州刺史,将至襄阳(今属湖北)赴任。沔水沿岸诸蛮连年聚众反宋,达到了“蛮寇大甚,水陆梗碍”的地步,也就是说,当时这些野蛮人已经猖狂到了使得南朝内部的最基本交通也无法维持的地步。为了打通交通线,维持宋的统治,刘骏派沈庆之率兵讨伐。沈庆之没有辜负主君的信任,他率领部队突然进击,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大破蛮军,俘虏了两万余人。 刘骏抵达襄阳后,情况仍然不容乐观。诸蛮再次切断了驿道,还计划攻击随郡~就是现在的湖北随州,在沈庆之的指挥下,名将柳元景获得了七百俘7万的战争魔术般辉煌的胜利。连最为骄横,史称“最强”的涢山蛮,在沈庆之的进攻前也溃不成军,超过3万人被俘虏。胜利的返回首都后,沈庆之又被任命为广陵王刘诞北中郎中兵参军,加建威将军、南济阴太守。 元嘉二十六年,西元449年的十二月,雍州地区的野蛮人再次发动了大叛乱,严重干扰了我国南方地区广大汉人的和平生活。“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宋朝对这些胆敢与汉人作对的野蛮暴徒进行了坚决的镇压。刘诞抵达襄阳后,便派遣沈庆之率领2万大军前往讨伐这群败类。随行的将领除沈庆之的老部下,素有“名将”之称的后军中兵参军柳元景外,还有随郡太守宗悫、振威将军刘*j、司空参军鲁尚期、安北参军顾彬、马文恭、左军中兵参军萧景嗣、前青州别驾崔目连、安蛮参军刘雍之、奋威将军王景式等人,就军官团而言可以说是相当辉煌的阵容。 本次讨伐战沈庆之所采取的战略可以用“华丽”二字来形容:宗悫自新安道方向攻击太洪山,柳元景从均水方向进击五水岭,马文恭兵出蔡阳口攻略赤系邬,王景式由延山下兵发赤圻阪,沈庆之本人则在担任总司令同时还负责攻取五渠。蛮族虽然野蛮但并不是白痴,他们狡猾的从一开始就放弃了野战,而退守设立在山上的要塞中,利用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以巨石与弓箭展开防御战。汉族的广大宋军战士们冒着敌人的矢石奋勇前进,浴血奋战,但始终无法突破蛮人精心构筑的防线,汉人的鲜血一时洒满了山谷。 面对野蛮人欠下的又一笔汉人的血债,沈庆之并没有头脑发热,而是沉着冷静的在茹丘山下召开了军务会议。在大会上,沈庆之在分析了敌我形势后指出“如果使用正攻的战法,必然部队的极大伤亡;而敌人去年获得了粮食丰收,短时间内不会发生粮食危机,因此采用围困的战略无法奏效,我军反而会陷入补给断绝的境地,所以要采用制订新的作战方式。” 在略微停顿后,沈庆之颁布了新的作战命令:“各部队改变战术,不要过多的与敌人纠缠,大胆突击,出其不意迅速占领制高点,敌人必然惊恐万分,我军再趁机发动攻击,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新一轮的战斗开始了。在沈庆之的英明领导下,宗悫、柳元景等将领的正确指挥下,各路部队的将士们斩山开道,大声呐喊冲上山去。他们遵照沈庆之茹丘山大会精神,没有与拦截的蛮人纠缠,而是在控制了关键的战略点后一口气的直接冲向敌人的核心地带。 面对沈庆之比西方的富勒、希特勒早一千四百多年的闪击战术,野蛮人的指挥系统与士气防御体系一瞬间崩溃了。“这么下去,我们会被汉人包围而全军覆没的!”充满恐惧感与败北感的蛮人四散奔逃,其依托险要地形而构建的防御体系顷刻间土崩瓦解。沈庆之此举不但一举突破了野蛮人的防线,而且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有力的保障了部队过冬。 这是发生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战斗,当时的通讯条件极为简陋~而且还时刻处于野蛮人的威胁下,几路大军在沈庆之的统一指挥下分进各击,不但一直能保持各路讨伐兵马之间的协调与统一,而且时间点也把握的恰倒好处。与后世明军分进合击的萨贰浒会战的流程与结局对比后,我们不得不钦佩沈庆之那高超的军事艺术。 反动的东西决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就在沈庆之的大军于山中过冬的时候,南新郡野蛮人的大头目田彦生发动了叛乱,并围攻南新郡城。沈庆之连忙派遣柳元景率五千人前往救援,但还没等他们赶到,南新郡就已被攻破了,震惊中外,可与后世南京大屠杀相比的南新大屠杀开始了。 这些残忍的野蛮人奉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他们将不但如强盗一般的劫掠财物,将城内仓库焚烧一空,还凶残的迫害城内的居民。当柳元景的援军赶到时,迎接他们的是残垣断壁,火光冲天,空无一人,如同死城一般的南新。目睹这惨绝人寰的景象,士兵们含着热泪,咬牙切齿的发誓一定要向这些无耻的蛮族讨还血债。 在满腔义愤的柳元景的追击下,田彦生流窜到白杨山据险而守。此时沈庆之的其他各路大军也纷纷抵达,布下天罗地网,严密的白杨山封锁起来。“民族恨,喷怒火”,总攻开始后,随郡太守宗悫一马当先,将士们紧随其后,“众军齐力急攻”,迅速突破了敌人的防线。令田彦生这个大刽子手屠夫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次年,也就是元嘉二十七年西元450年的正月,沈庆之率领部队讨伐大羊蛮。蛮军事先作好了充分准备,依托地形修建了完备的要塞防御体系,根据后世史书记载,是达到了“施门橹,甚峻”,“守御甚固”那样的地步。于是战斗不可避免的陷入了持久化,沈庆之命部队于山中建立了“开门相通”的连营,还特别命令各自在营内挖掘水池。不久后一个,天黑风高之夜,大羊蛮兵人手一只火把前来烧营。但因为宋军事先已经挖了水池,所以蛮兵不但没有偷袭成功,反而遭到了宋军“弓弩夹射”的反击。大羊蛮兵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再一次遭到了可耻的失败。 “条埽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沈庆之以茹丘山为根据地,四处扫荡围剿野蛮人的肮脏军队,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在这个冬天中,他共计斩杀敌人3000多人,俘虏五万三千余人,缴获牛马七百余头,米粟九万余斛。 这一连串的胜利使得沈庆之“威震诸山,群蛮皆稽颡”,成为南方的军神。当时沈庆之患有头风,喜欢狐皮帽,因此得到了“苍头公”的外号。南方的野蛮人对他畏惧不已,每看到沈庆之的军团,都恐惧的说:“啊,不好了!苍头公已经杀回来了!”然后就四散奔逃了,其地位比过去匈奴人心中的李广还要高。沈庆之此时还修筑了纳降、受俘二座城市,不但强化了治安,而且极大的促进了该地区城市化的发展,为经济文化政治军事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是时在西阳五水,诳动群蛮,自淮、汝至于江沔,咸罹其患。十月,遣庆之督诸将讨之,诏豫、荆、雍并遣军,受庆之节度。 元嘉二十九年西元452年的十月,亡命司马黑石、庐江叛吏夏侯方这两个罪犯、叛徒、汉奸、混蛋流窜到了西阳的五水地区,与当地的野蛮人相勾结,发动了大叛乱,“自淮、汝至于江沔,咸罹其患”,严重的威胁了国家安定团结稳定的局面,文帝命沈庆之统令江、豫、荆、雍四州的兵马进行征讨,成功的镇压了这次叛乱。大明四年西元460年的十月,沈庆之再次奉命讨伐缘江蛮,再一次获得了巨大的胜利。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蛮奴血。沈庆之不仅仅是南蛮的克星,在北伐战争中也立下过赫赫的战功,得到了文帝“河上处分,皆合事宜,惟恨不弃确*x耳。卿在左右久,偏解我意,正复违诏济事,亦无嫌也”的高度评价。此外,宋朝的内战中,沈庆之也始终保持立场的正确(他在内战中的军略被誉为“神兵”),为宋朝中央的稳固作出了巨大贡献。 沈庆之的忠诚也得到了回报,大明八年西元464年闰五月,孝武帝去世。根据《资治通鉴》的记录,他在遗诏中称:“……大事与始兴公沈庆之参决;若有军旅,悉委庆之”此时沈庆之已经是年近八十的老人,但仍受此相当于统令全国军队的重任。一方面说明在当时,沈庆之的军事才能是无人能比的;另一方面,也可以认为似乎宋朝已经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人才饥荒。 五)高风亮节 孝建二年西元455年,沈庆之已经是年满七十的老人,便于正月请求辞去职务。 文帝任命其为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沈庆之坚决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待遇,便“表疏数十上”,又当面跪在皇帝面前痛哭泣涕的说:“张良名贤,汉高犹许其退;臣有何用,必为圣朝所须。”充分体现了一个民族英雄那不贪图权位的高风亮节的英雄本色。文帝最后答应了其请求,但给予了较高的退休待遇,沈庆之对此深感不安,多次要求降低待遇标准。 以后武帝太子刘子业,也就是后来的前废帝即皇帝位,加沈庆之几杖,给三望车一辆。沈庆之每次朝贺,“常乘猪鼻无宪车,左右从者不过三五人。骑马履行园田,政一人视马而已。”以至于和他相遇的百姓竟然没有一个知道这便是享受三公待遇的沈庆之。过意不去的刘子业给他加三望车,他推辞说:“我每游履田园,有人时与马成三,无人则与马成二。今乘此车,安所之乎”,赐给他几杖,他也推辞不受。 有一次,他的老部下柳元景和颜师伯去拜访沈庆之,正值他在田园里耕作。柳颜二人大摆排场,“鸣笳列卒满道”,而沈庆之只与一位随从并行,见了柳、颜二人的阵势,悄然变了脸色,对他俩说:“夫贫贱不可居,富贵亦难守。吾与诸公并出贫贱,因时际会,荣贵至此,唯当共思损挹之事。老子八十之年,目见成败者已多,诸君炫此车服,欲何为乎”于是低头“插杖而耘”,不再回头看他俩一眼。柳颜二人听了惭愧万分,赶紧让众侍从回去,自己也脱下华服和他一起干活,沈庆之这才和二人相对为欢。 沈庆之始终保持着一个大汉民族英雄“富贵不能淫”的不忘本品格,和现在的某些干部们相比,真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伟人了。 六)千古奇冤 岳飞、袁崇焕、林则徐……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民族英雄都不是战死在与敌人作战的沙场上,而是中了自己人来自背后的暗箭,沈庆之也位于条悲剧历史的延长线上。 前废帝刘子业,这是一个在历史上得到了后世“若夫武王数殷纣之衅,不能挂其万一;霍光书昌邑之过,未足举其毫厘”“总斯恶以萃一人之体”等恶评的人物。自他于泰始元年(西元465年)七月,杀了戴法兴后便开始了“凶悖日甚,诛杀相继”的大清洗。他的臣子们没有像斯大林时代的苏联将军那样逆来顺受,而是在这年的八月密谋废帝,改立刘义恭。柳元景便与颜师伯为此事日夜聚谋,但犹豫不决,为了进行串联,柳元景便将此事告诉了沈庆之。 说起来柳元景算是沈庆之的老搭档,二人有过多年并肩战斗的历史。但沈庆之在友谊与忠诚之间到底还是选择了忠诚~他向刘子业告发了柳元景。于是刘子业亲自率羽林兵杀了刘义恭和他的孩子们,而柳元景也被灭门。 起初,沈庆之因告发颜、柳的阴谋,与刘子业关系还算不错。后来因为沈庆之多次进言,刘子业终于开始反感这个“罗嗦的老头子”。担心自己也会被肃整的沈庆之不再上朝,甚至闭门不接宾客。而不多的几个访问者之一,吏部尚书蔡兴宗曾劝告他说:“主上比者所行,人伦道尽;率德改行,无可复望。今所忌惮,唯在于公;百姓喁喁,所瞻赖者,亦在公一人而已。公威名素著,天下所服。今举朝遑遑,人怀危怖。指麾之日,谁不响应!如犹豫不断,欲坐观成败,岂推旦暮及祸,四海重责将有所归!仆蒙眷异常,故敢尽言,愿公详思其计……殿中将帅,唯听外间消息,若一人唱首,则俯仰可定。况公统戎累朝,旧日部曲,布在宫省,受恩者多,沈修之辈皆公家子弟耳,何患不从!且公门徒、义附,并三吴勇士。殿中将军陆攸之,公之乡人,今入东讨贼,大有铠仗,在青溪未发。公取其器仗以配衣麾下,使陆攸之帅以前驱,仆在尚书中,自当帅百僚按前代故事,更简贤明以奉社稷,天下之事立定矣。又,朝廷诸所施为,民间传言公悉豫之。公今不决,当有先公起事者,公亦不免附从之祸。闻车驾屡幸贵第,酣醉淹留;又闻屏左右,独入阁内;此万世一时,不可失也!”也就是劝说在军队中德高望重的沈庆之推翻刘子业。如果沈庆之答应下来而发动政变,大概一可以一举而成功吧。但此时的沈庆之的回答却是:“感君至言。然此大事,非仆所能行;事至,固当抱忠以没耳”。 青州刺史沈文秀是沈庆之侄子,也曾痛哭流涕再三的劝说沈庆之“主上狂暴如此,祸乱不久,而一门受其宠任,万物皆谓与之同心。且若人爱憎无常,猜忍特甚,不测之祸,进退难免。今因此众力,图之易于反掌。机会难值,不可失也”,但沈庆之则还是坚决不同意背叛自己的主君。 在这年的年初,沈庆之曾做过一个梦,梦见有人拿着两匹绢送给他,对他说:“此绢足度 。”沈庆之醒后对人说:“老子今年不免。两匹,八十尺也。足度,无盈余矣”。也就是说,沈庆之此时对自己可能会被肃整已经有了觉悟,但仍然克守作为一个臣子的忠诚,欣然而副赴死地,沈庆之就是这样的一个绝对忠诚的人。 悲剧终于到来了,泰始元年十一月壬辰,也就是西元465年12月6日,刘子业诛杀何迈。何迈是怎么回事呢?刘子业在性生活方面乱七八糟在历史上出了名,在兽交乱交sm后,他忽然想起来他的姑母新蔡公主,新蔡公主是刘子业先生祖父刘裕先生的第十女,在入宫被刘子业“蒸”后,刘子业为了让自己的姑母长期留在宫中,用毒药毒死一个宫女,宣称公主急病死亡,抬出交还她的丈夫何迈。悲愤不已的何迈越想越气,而又无处可以伸冤,于是只好谋反。 刘子业下令砍掉何迈一家人头的时候估计沈庆之肯定会来求情,于是下令关闭清溪诸桥不让他过来。而沈庆之知道此事,果然改变了自己不问朝政的一贯立场赶来高呼“刀下留人”,但因为无法通过只好作罢回家。就在当天,刘子业派沈庆之的侄子沈攸之送药赐死沈庆之。沈庆临死前是否后悔过自己对君主那没有回报的忠诚?是否如同岳飞那样感叹“天日昭昭”?我们不得而知,他死的时候是八十岁。 沈庆之死后,刘子业就如同如同后世的西特乐对待窿美尔那样的称其病故,对其赏赐十分丰厚,追赠为侍中,太尉如故,给鸾辂*d*c车,前后羽葆、鼓吹,谥忠武公。不过沈庆之没来得及下葬,刘子业这个著名的色情狂加杀人狂便在一场宫廷政变中被杀,享年17岁。即位的是湘东王刘彧,也就是后来的宋明帝。他把沈庆之追赠侍中、司空,谥曰襄公。无论是当时死后的待遇还是对凶手的处理,沈庆之都可以说是比岳飞幸运的多了。 “沈庆之以武毅之姿,属殷忧之日,驱驰戎旅,所在见推。其戡难定功,盖亦宋之方、召。及勤王之业克举,台鼎之位已隆,年致悬车,宦成名立,而卒至颠覆,倚伏岂易知也。诸子才气,并有高风,将门有将,斯言得矣” 七)多余的话 就如同五胡乱华没有因为冉闵的努力而结束那样,南朝的少数民族问题也当然没有因为沈庆之的奋战而最终解决,蛮族系统后来还多次发动过叛变,但规模超过一万人以上的则很少见了,日后南方异民族捣乱的主要是以僚人为主。 泰始末年,也就是从西元465年开始,发生了“三巴扰乱”事件,也就是梁州三巴郡的野蛮僚人发动了大叛乱。“太守张澹弃涪城走”造成了汉族统治的真空,汉口地区的僚人趁火打劫,就就是著名的“五獠乱汉中。而在时间点上看,这场几乎可以和“五胡乱华”相提并论的异民族大叛乱刚好沈庆之在去世后发生,后来虽然因为李安国的大活跃而镇压,但僚人问题与其说是解决毋宁说是刚刚开始。 益州地区的“多不宾服”的僚人一直“山蛮凶盛,据险为寇贼”,以至“州城北门常闭不开”,严重干扰了汉族人民的生命安全。永明二年,也就是西元484年的10月,南齐名将陈显达出任益州刺史,在与这群无理可讲的野蛮人谈判失败后,陈显达毅然决定采用武力手段,“男女无少长皆斩之”,正可谓“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陈显达可与冉闵的洛阳大清洗相比的铁血政策得到了很好的效果,“自此由夷震服”,再次证明这些可恶的异民族就是服威不服德,就是要狠狠的教训他们一顿他们才会老实。 当然,无论是北胡还是南蛮,对付这些肮脏卑鄙,如同老鼠蟑螂般的异民族的工作是不可松懈的,在整个南朝期间,几乎“岁岁伐獠”,这才把他们的势力控制在汉人可以容忍的程度下。本质上,这与后世中央王朝对北胡执行“打谷草”等政策的出发点是一致的。 当然了,要承认的是,在抵抗南方野蛮民族入侵的时候,也发生了“孩年耋齿,执讯所遗,将卒申好杀之愤,干戈穷酸惨之用”的一些过激事件,但必须指出的是,这完全是以为这些野蛮人“寇慝弥广,遂盘结数州,摇乱邦邑”,所以汉人才不得不“命将出师,恣行诛讨”。虽然“为报亦甚”但究其根本原因是“积怨”,这些不识王化的野蛮民族还是负根本责任的。 面对我大汉军队“搜山荡谷,穷兵罄武”的军事打击,南方野蛮民族溃不成军,大汉军队取得了一次次辉煌的胜利,“系颈囚俘,盖以数百万计”,给予那些敢于反对侵犯我大汉民族的野蛮人以致命的打击。这波澜壮丽的南方民族大清洗,以致最后改变了我国南方的民族构成比例,终于使得汉族在南方成为主体民族。在这方面,以沈庆之为代表的南朝名将们所做的贡献不容抹杀。 目前,为了所谓的“民族团结”,在网络与现实中出现了否认、篡改历史的不良风气。岳飞等英雄不再成为“民族英雄”而成为“民族将领”,而尚可喜、施琅之流则成为了流行的新英雄,至于那些怀念我们汉人在蒙古人手下当奴才的“我们的汗”时代的人就更多了。 这实在是一件应该让我们感到羞耻的事情!难道为了现实政治的需要,就可以不顾历史的把那些英雄人物统统的抹杀掉吗?面对辫子戏鞑子戏的泛滥和观众的欢迎程度上看,这不仅仅是一个“错误的教育”的问题,更是一个全面的深远的涉及到我们社会方方面面的大问题。 有人也许会说,“为什么只准汉人统治,就不准外族统治呢?”政府,就是要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在我国,究竟哪个群体在数量上是最多的呢?难道不正是人口比例超过百分之九十的汉人吗?我们不去代表汉人的利益,还去代表谁的利益呢?所有的民族都是平等的,但汉族比别的民族更平等! “难道你们想让其他民族的领土全部从中国分裂出去吗?”善意或恶意的人们问道。 我们的领土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领土,那些在这些领土上生活的人如果承认我们的领导地位,当然可以继续生活;如果反之要搞什么后清帝国的复辟,那么对不起,我们不欢迎你们!“地是中国的地,人不是中国的人”,要搞分裂的人统统从中国滚出去! “难道你要屠杀我们的满族、蒙古族同胞吗?”高举“人道主义”招牌的跳了出来大声的指责。 不可否认,“民族团结”确实是我国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如俺这样的大汉愤青也必须遵守宪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忘记历史。难道搞什么“中日友好”就意味着我们要修改我们的历史教科书,把倭军的侵略改为“进入”,把南京大屠杀从课本中抹杀掉吗?我们仅仅是希望能够还原真实的历史,这不等于在现实中对同胞搞什么屠杀~事实上即使是搞屠杀,那也是要针对外蒙古的蒙古人,而不是针对内蒙古的蒙古人同胞。 “得了,汉族的血统早就被北胡与南蛮弄的浑浊不堪了!你倒给我找出个纯血统的汉族人!” 的确,汉民族确实是由大量异民族混合而成的,如李世民等汉族皇帝身上都流淌着大量外族的血液,所以所谓“血统决定论”本质上是伪大汉分子的谬论。真正的大汉们是“文化决定论”的拥护者,真正决定华夷之辩的本质上在于当事人自己的民族认同,如果他对不起祖宗,“变服,从其俗”“魋结蛮夷服”,或厚颜的说什么“吾乃蛮夷”,那么就意味着他放弃了光荣的汉族身份而自甘堕落。当然,如果他后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重新认了华夏系统的做祖宗,那么我们大汉还是欢迎他回家的。 “明朝真是垃圾!看看明朝的几个皇帝:色鬼、鸦片鬼、小木匠……哪能和我大清的康乾盛世相比?”中毒的与散毒的人如此认为。 这种以一个王朝的衰落期和另一个王朝的上升期比较本身就不公道,难道有过远征和林,南下西洋的明朝初期就不是盛世吗?难道丧权辱国沦为外国半殖民地的清朝末期就不是乱世吗?此外,这本身也是种双重标准的选择性失明:同样是微服私访的游龙戏凤,为什么乾隆去杭州就是风流,而武宗去宣化就是耍流氓?同样是大队人马下江南,凭什么清朝就是促进社会发展,而隋朝就是大崩溃? “什么‘蛮夷’?你分明是要搞地域仇视!”有的南方人开始坐不住了。 这实际上也是双重标准。无论是北胡还是南蛮,历史上都是异民族,都给汉族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因此“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蛮奴血”才是正确的认识。目前我国的56个民族中没有北胡的匈奴鲜卑契丹,也没有南蛮的狸獠蛮,所以研究汉人抵抗他们的历史算不上什么破坏民族团结。此外,既然北方人在“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时候没有生气,那么南方人也没必要一看到什么“蛮夷”之类词汇就暴跳起来,好似自己祖宗被人骂了一般。 总之,现在是我们从更本上正视我们的民族政策的时候了。“服则怀之以德,叛则震之以威”,这是我国历史上一贯的民族政策,对那些拥护祖国统一的民族兄弟们当然要团结,而对于那些叛乱分裂的民族分子则要毫不犹豫的进行铁血镇压。“内诸夏而外夷狄”,遗憾的是,我国目前的政策实际上是在以打压主体民族的利益为代价的,看看我们身边的种种对少数民族的优惠待遇吧。如果说目前“只同居,不结婚”现象的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分房等福利待遇对已婚与未婚的歧视,那么目前的民族政策也成了严重阻碍我国民族融合的绊脚石。 我们的目标是中华民族的早日腾飞,但中华民族是什么?俄罗斯族是中华民族还是俄罗斯民族?哈萨克族是哪个国家的?朝鲜族和蒙古族呢?好在我们还没有倭族!因此,我认为,在处理民族问题上应该坚持国家而非民族的观点,也就是“我们好,他们坏”,只有本国的民族才能够享有中华民族的待遇,而外国民族~比如国境线外面的朝鲜族、蒙古族、俄罗斯族什么的~是不能算中华民族的。 愿我们早日实现“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万邦来朝”的伟大复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1 21:45:0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