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论金手指 呃……在另一个贴子说穿越文金手指什么的,忍不住认真起来,干脆另开一贴,文学评论,嗯嗯 穿越文流行了也好几年了,还不见衰退的迹象,网络文学里各个类别都还充斥着穿越,历史类的更是几乎全穿越,其中所用的金手指各种各样,有些用的不错,大部分却都很糟。 首先,穿越文肯定要有金手指,不然穿就没有意义。这种文体的出发点就在于给已知的历史带去突变,然后推论突变所产生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穿越这个事件其实是说明作者希望引入的突变找不到合理解释,只能乱凹个穿越人士出来。如果有说得通的解释就完全可以不用穿越,比如阿修比和ronin他们在说的那个类似《铁与盐》的设定,跟穿越文的本质是一样的,区别就在于那种设定里所引入的突变,局限于改变历史上偶然事件中的某几个因素,在关键的岔路口上让历史车轮转到另一个方向,逻辑上可以解释通变化就不需要穿。 那么,穿越文的作者在开篇就先付出了沉重代价:一个自己承认自己找不到合理解释的变化点,开局就拿掉了自己一对车的一盘棋,亮相就先扇自己一个嘴巴的演员,如果仅仅是为了图方便引入某些小变化,显然是非常得不偿失的——既然穿都穿了,就要带大杀器进来,才能补偿穿越这笔重大债务。要某种能剧烈改变历史走向的东西,逻辑绝对不可能解释的通,能所向披靡的把故事向着作者希望的路径扭转的东西。如果这大杀器一开始并不起眼,引不起读者注意的话当然更好,这样就能把故事讲成蝴蝶扇翅膀引起大风暴的样子。目前所见最常用的大杀器正是历史知识。带着历史知识穿越就成了先知,过去变成了未来,再没有比预知未来更强力的Buff了,而预知未来正是绝对不可能有的能力——当你提前知道事情会如何发展,人物会如何行动,你就变成了上帝。但认真起来的话,这里面也有几个问题:一是要有所行动的话,必须熟知相当详细的历史才能在准确的时间地点介入,仅仅粗略知道百年为刻度的大记事年表是没任何用处的。二是基于预知未来所采取的行动,会影响历史轨迹,越详尽的历史知识越容易失效,等于预知未来这个核武器只能用上一两次就无效了。有的作者图方便天天用核武器四处乱放,逻辑里遍地的坑也填不上,面对认真的读者就难以为继了。有的作者在前头用了几次核武器打出根基,然后貌似安定下来认真种田,过了好几年突然又把这理应早已失效的大杀器丢出来还准确命中,读者们喊“诈赌”什么的就不奇怪了。三是历史的不确定性问题,即便是历史专业人士背着专业工具书,穿到刚好是自己研究领域的地头,结果发现人/事/物跟历史书里写的精确一致,于是就能事事预料先机、人人预知脾性——书里写好了的嘛——这整个就是被中学教科书把脑袋拍扁了的人才能想出来的情节,绝大多数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存在争议,加上中国历史研究的主流方法无法避开古代著史作者各有不同的个人意图……书上写的跟实际情况要能配合50%就应该算你作者额外另开了金手指。 一般说金手指开的大小会影响书的质量,毕竟谁也不耐烦看要啥有啥、想啥是啥的文——作者也写不下去。金手指本身,实际就是无法合理解释的突变,而所谓金手指的大小,并不是说引入的突变本身的尺寸——再大也大不过神仙去,没有比预知未来的金手指更大的了——而是说突变偏离合理逻辑的轨迹有多远,越不合理的事物,读者看着就越不顺眼,作者强制它出现所付出的代价就越高。所以作者越是想回避已经开出来的金手指,不详细交待来龙去脉,它就越跟背景格格不入,像秃子头上的苍蝇一样显眼;而当作者详细描述它的原理和催生细节,合乎逻辑的阐明,它尽管不应出现,但在已有的历史背景中确有充分条件催生出来,尽管源头是穿越带来的也好,那么本来不应出现的事物也就看起来合理多了。如果这整个催生/使用过程是跟故事发展紧密结合的,或者至少把故事向作者希望的方向推进,则削减了负债再加上有效收益,这个金手指就可以说是开的划算的。像《虎狼》被骂的最多的,就是他没讲清楚主角在农民起义军里建立起的那支近代军队,是从哪里变出来的物质资源,大概作者是上一本书花了许多篇幅写收集资源练兵之艰苦,就打算这一本书不要重复,直接打仗就好了,但读者不肯放过他忽略细节而留下这么大的一个漏洞——或许作者原本是有估量的,但他不些清楚,读者就自然把它当作一个含混而过的金手指加以责骂。 除了历史知识这个核武器,常用的金手指往往是近现代军事技术、工业科技、金融工具、管理模式之类,威力着实强大,其中不少种看起来好像也不太难实现。绝大多数作者自己并不清楚这些门类的知识,又有“反正读者也不关心”的观念,往往是生产制造技术的细节描写几乎没有,使用的细节一笔带过。殊不知细节才是至关重要的,细节体现了作品的风格,细节才能给你的金手指和你的故事背景之间搭建一个合理逻辑的桥梁,细节才能把金手指带来的变化顺理成章的与故事主线结合起来。不论中西,古代小说的武打戏必然要把每个上场的英雄顶的什么盔/披的什么甲/蹬的什么靴/跨下什么坐骑/手持什么兵刃/登场什么造型,从头到脚详详细细词藻华丽的写上几千字——你把钢都炼出来了,玻璃都烧透明了,不写个几十万字如何对得起读者,就来几句匠人、高炉、银子,菜谱都比你详细……就凭这几个字红烧肉你也烧不出来呀,更别说钢。像现在这种流行的含糊其词写法,你也炼钢炼铁烧玻璃,他也炼钢炼铁烧玻璃,几十几百人都这么写下来,作品不雷同乏味才怪。其实这种金手指,除非作者是认真学习研究过相关领域,否则一定是用还不如不用。含糊不清的金手指总是惹人厌倦的,更惹人厌的是一大堆全部都含糊不清的金手指,很多作者滥开一堆跟故事没关联的金手指,没有一个说的清楚来龙去脉——最惹人厌是有的当红作者滥开一堆自己讲不清的金手指,还好像自己发明的一样沾沾自喜洋洋得意。与其这样,实不如开出一个跟故事紧密关联,认真的把来龙去脉讲清楚,在现在这个形势就足以成为一部不错小说的主线了。比如《窃明》开出的这许多金手指,实际只有引入近代军事技术写的较好,也只有练兵这个环节贯穿故事,其它乱七八糟的那些招人骂还跟故事发展没什么关系,还不如不写。总之,跟穿越这个开头是重大债务一样,作者每开一个金手指都是一大笔投资,如果不能产生足够丰厚的回报,那就还不如不要开。 即便金手指来历交待清楚了,知名作者也往往在更加重要的使用环节草率处理,除了专注于“先进的,很牛叉”这种结果之外,一个突变还必须要推论出合乎逻辑的效果和附带效应。同样的,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作者对相关领域有认真的了解,否则无法进行合理的推论。常见的例子是军事技术,按历史规律而言,对抗中的军事技术交流最迅速,合理的推论是你所使用的新战术、新装备一旦卓有成效,很快就会传播给你的对手,就算你有什么核心机密藏着掖着,对方也会按自己的理解照葫芦画瓢试试看再说。商业应用上同样如此,穿越带来的新把戏,不可避免的要被竞争对手山寨了去,至少是一部分被山寨。同样以《窃明》为例,尽管埋了些伏笔,但军队多次配合相同的盟军与同一对手交战,训练、装备多有流传,然而穿越者带来的近代军事革命直到下一本书的20年后才有人模仿,这就没有按逻辑进行合理推论造成的漏洞。在《虎狼》里,作者用两支充其量是三十年战争时期的早期近代军队交战,竟然打出一战的场景,殊不知要打出一战的局面兵力密度和火力密度都要几十成百倍增加,甚至一战的圣诞节战地联欢都照搬上来,而社会背景和战争背景完全不可比,这都是不能合理推论导致的漏洞。许多带蒸馏酒技术穿越的作者,完全不查看一番实际历史上蒸馏技术的发展情况和推广速度——即便有专利保护——以及烈酒所造成的社会影响;这些都是很容易查到的资料,作者不去查自己闷头写,以后读者就会查出来当砖头拍死你。 如果类比科幻小说的四个发展阶段的前三个:(1)看,我发明了什么;(2)看,我能用这发明做什么;(3)看,这发明对人们造成了什么影响。那么穿越小说中大部分还都处在“新奇产品”的最初阶段,所谓创意、题材,都还把注意力集中在穿到哪个时代,带去了什么金手指,利用这金手指如何混的风声水起。碰上好几个作者同时穿到同一个时代,就算题材撞车了。这个阶段的作品,全在比量谁家的穿越时代还没人去过,谁家带去的东西比较新鲜有创意,但这些纯靠新鲜感的题材都很快会失去吸引力。这一批作品中最佳的往往是对故事所在的历史环境有深入研究的作者,借现代人的眼光详细描绘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历史事件,比如《1851远东风云》《篡清》《窃明》这一批,对中国灾难性的历史普及教育做了一定程度的补救工作,可以说功在千秋,嗯嗯。 而一些认真的作者的努力,在向着第二个阶段迈进:向已知历史引入突变,描述突变如何改变历史的轨迹——或者引入的突变如何无法改变历史轨迹。看作者的说法,《虎狼》试图走的就是这个方向,讲述穿越者缔造的天下无敌的军队也无法扭转明末的终结,这个想法是值得称赞的,可惜他写的并不好。相比而言,《民国投机者》的前半部就做的好得多,讲述一个穿越者即便成为黄埔领袖、蒋介石得意门生、早期共产党黄埔系的挚友,事先预知又竭尽全力,也无法挽回国共关系破裂,相当出色的讲述出黄仁宇的论断,何以早期国共两党主力皆热血爱国青年又并肩作战,却因代表的是南辕北辙的群众性运动,个人情谊无法扭转背后的历史趋势,正如南北战争之激烈全因双方都是真正的爱国者。但后半部抗日战争就写的不行了,虽然仍然认真,但是开金手指开的多到自己都写不下去的程度,还是打不过日本,作者又似乎还没有上半部的觉悟,写不出或不敢写“无论如何也要被日本打得找不着北”的结果,只好无奈的继续开更多的金手指…… 阿修比他们在讲的那个,似乎就是第三阶段的样子——尽管他们没有穿——突变本身和历史轨迹的推论变化成为背景环境,着眼于在这一变化了的环境中,文明、社会和人的形态。不过我也认为他们不仅会太监,有点头皮屑就不错了的说……这种牛叉的宏伟计划,阿西莫夫这样的超人都要太监了,不要说骷髅他们这些懒人,嗯嗯。 至于第四个阶段,作为后现代小说中一个分支,故事情节不一定成为必要因素,着重于节奏和意境,王小波的《青铜时代》三部似乎应该算的上,毕竟也是现代人与古代历史环境么,嗯嗯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8-14 8:39:1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