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登陆 注册 搜索 自选风格 论坛状态 论坛展区 我能做什么

>> 战争史上的著名将领
战争研究论坛讨论区[将军统帅] → 工作帖:二战将领

  发表一个新主题  发表一个新投票  回复主题 您是本帖的第 40159 个阅读者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树形显示贴子 浏览下一篇主题
 * 贴子主题: 工作帖:二战将领 保存该页为文件  报告本帖给版主  显示可打印的版本  把本贴打包邮递  把本贴加入论坛收藏夹  发送本页面给朋友  把本贴加入IE收藏夹 
 remer 男,离线巨蟹座1975-7-1
  
  
  头衔:将帅区负责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56
  金钱:76
  工作量:2000 points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1-10-19
给remer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emer加入好友 查看remer的个人资料 搜索remer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emer  访问remer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楼主
工作帖:二战将领
[这个贴子最后由remer在 2002/10/12 10:46am 编辑]

请勿回复,如有异议,请另开新帖

 德国 
--------------------------------------------------------------------------------
 
 
 格尔德·冯·隆德斯泰特 [德国]  
 埃利希·冯·曼斯坦因 [德国]  
 海因兹·古德里安 [德国]  
 埃尔温·隆美尔 [德国]  
 埃索·冯·曼陀菲尔 [德国]  
 赫尔曼·霍特 [德国]  
 维尔纳·肯普夫 [德国]  
 汉斯·莱茵哈特 [德国]  
 瓦尔特·莫德尔 [德国]  
 瓦伦丁·胡贝尔 [德国]  
 保罗·豪塞尔 [德国]  
 凯塞林 [德国]  
 库特·施图登特 [德国]  
 雷德克 [德国]  
 卡尔·邓尼茨 [德国]  

 

--------------------------------------------------------------------------------
  英国 
--------------------------------------------------------------------------------
 
 
 斯利姆 [英国]  
 奥金莱克 [英国]  
 蒙哥马利 [英国]  
 蒙巴顿 [英国]  
 李-马洛里 [英国]  
 道丁 [英国]  

 

--------------------------------------------------------------------------------
  苏联 
--------------------------------------------------------------------------------
 
 
 图哈切夫斯基 [苏联]  
 伏罗希洛夫 [苏联]  
 朱可夫 [苏联]  
 华西列夫斯基 [苏联]  
 崔可夫 [苏联]  

 

--------------------------------------------------------------------------------
  美国 
--------------------------------------------------------------------------------
 
 
 艾森豪维尔 [美国]  
 巴顿 [美国]  
 麦克阿瑟 [美国]  
 布莱德雷 [美国]  
 尼米兹 [美国]  
 哈尔西 [美国]  
 斯普鲁恩斯 [美国]  
 阿利·伯克 [美国]  
 金凯德 [美国]  
 陈纳德 [美国]  
 史巴茨 [美国]  

 

--------------------------------------------------------------------------------
  日本 
--------------------------------------------------------------------------------
 
 
 山本五十六 [日本]  
 南云忠一 [日本]  
 井上成美 [日本]  
 山口多闻 [日本]  
 山下奉文 [日本]  

 

--------------------------------------------------------------------------------
  其他 
--------------------------------------------------------------------------------
 
 
 戴高乐 [法国]  
 毕苏斯基 [波兰]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5-13 11:46:51
 remer 男,离线巨蟹座1975-7-1
  
  
  头衔:将帅区负责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56
  金钱:76
  工作量:2000 points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1-10-19
给remer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emer加入好友 查看remer的个人资料 搜索remer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emer  访问remer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
工作帖:二战将领
[这个贴子最后由remer在 2002/10/12 10:47am 编辑]

龙德施泰特

(1875年~1953年) 纳粹德国的陆军元帅。出生在阿舍斯莱本一个延续了850年之久 的军人世家。1892年毕业于高级军校,被派到驻卡塞尔步兵团任职。 1900年升任步兵团中尉副官。1907年军事学院毕业后,任步兵团上尉 连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初任预备第 22师参谋,继任喀尔巴 阡山某军首席少校参谋官,大战结束时任西线第 15军参谋长。战后 自1920年起,历任骑兵第3师参谋长、第2集团军参谋长、骑兵第2师 师长、步兵第 3师师长、第 3军区司令。1932年 10月晋升为步兵上 将,任第 1集团军群司令。 

1933年希特勒掌权后,他作为国防军的代表人物,因大量扩军问 题而与希特勒发生分歧。1938年 1月,在陆军总司令弗里奇突然被免 职时,他立即求见希特勒,为弗里奇说情,因说情无效而扩大了与希 特勒的分歧,故于当年被晋升为大将后便主动辞职退役。1939年 8月, 他应召重新服役,任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同年 9月参加侵略波兰 的战争, 10月升任东线总司令,不久,调往西线,任“A”集团军群 司令。1940年 5月德国闪击西欧时,指挥所部经阿登地区,突破法国 的埃纳河防线,向英吉利海峡突击。7月晋升为元帅, 10月升任西线 德军总司令。1941年 3月,在希特勒部署入侵苏联的会议上,龙德施 泰特持反对态度,但在 6月苏德战争爆发时,仍受命担任南方集团军 群司令,率部进抵第聂伯河一线,占领了乌克兰首府基辅。11月,他 的部队在罗斯托夫受挫,因坚持后撤不准而请求免职,被解除职务。 1942年 3月,希特勒复任他为西线总司令兼“D”集团军群司令。 1944年 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主张在塞纳河和索姆河实施机动 防御,与希特勒发生分歧, 7月初又被免职。 1944年“七·二O”暗杀希特勒事件发生后,龙德施泰特站在希 特勒一边,故于 8月被希特勒任命为特别军事法庭庭长,负责审理这 次反抗希特勒的叛乱案件。同年 9月,希特勒再一次起用他为西线德 军总司令。1945年 3月,因莱茵河雷马根大桥失守而再一次被撤职。

 战后不久,三退三出的龙德施泰特在他的休养地巴特特尔茨被美军俘 获,并引渡给英国,关押在布里金德。1949年在汉堡审判时,英国人 释放了他。

此后,他在策勒附近一所养老院安度余年。1953年 2月24 日,因心脏病卒于汉诺威,终年78岁。

 
(转载自"二战前线"网站 http://luftwaffe.myetang.com/)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5-13 11:50:19
 remer 男,离线巨蟹座1975-7-1
  
  
  头衔:将帅区负责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56
  金钱:76
  工作量:2000 points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1-10-19
给remer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emer加入好友 查看remer的个人资料 搜索remer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emer  访问remer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3
工作帖:二战将领
[这个贴子最后由remer在 2002/05/13 12:03pm 编辑]

瓦尔特·冯·赖谢瑙元帅

    赖谢瑙有忠诚的纳粹党员之名。他受了希特勒成功的感召,深信这一“运动”是复兴德国的唯一途径。希特勒在他掌握政权后立即开始了国防武力的建设。毫不惊讶的是,以赖谢瑙这种人的性格,当然要自动而公开地效忠于他了.
    他这种效忠的表现,莫过于在1941年10月任第六军团司令下达关于“军队在东战场的行动”命令时,完全是依照纳粹党宣传的方式,要求官兵“要无情地根除敌人的阴谋和暴行”,并“完全歼灭布尔什维克的错误思想和苏维埃的国家”,而这是在普鲁士的军人传统中前所未有的事情。这种由——位将军所下达命令的方式和措词,曾引起当时陆军的激烈反感.这一命令在今天仍然是赖谢瑙留下来的一大污点.

   这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元帅,于1884年出生在喀斯鲁。他的父亲也曾升至将军,所以他也是将门之子.
    1903年;他在驻柏林的警卫野战炮兵,第一团做入伍生,一年后升任少尉,而在其青年军官时期,即已露出其远大功志向与高度的服务热情。当时他更热心体育,以警卫军官身份加入了柏林体育协会,参加掷铁饼与掷标枪的竞赛,由于成绩优异而名闻一时;这也是军中从来未有过的事情。他的这种优异表现和在军中服务的热情,都对他的前途发展有了极大的帮助。天赋的警觉性与理解力,以及志向远大的功名心,使这一优秀的青年军官一帆风顺地踏上了将军的历程。他进战争大学,1912年毕业后又、回到原来的团,并于1914年升任中尉副官,随着警卫第——野战预备炮兵团往前线参加作战。当德军占领那慕尔后,他又参加了马苏里湖的歼灭战。接着他又经历了加里亚、立陶宛、法兰备斯和阿尔土斯等地的作战。他无论在担任指挥官或参谋官时,均曾负有盛名。
   当德意志帝国于1918年崩溃的时候,赖谢瑙任骑兵第7师的参谋官,并与它开往西里西亚担任边防勤务。1920年被录用于十万人的陆军后,他曾于随后的几年内担任过部队职和幕僚职。他于1924年晋升少校,并随即调任第三师司令部工作,1927年调任驻柏林第一兵团司令部参谋官,而一年后,调任驻斯图加特第五通信营的营长。又一年后,升任通信兵监中校参谋长. 1931年晋升上校,并调任驻东普鲁士的第—师参谋长”。当他停留于柯尼斯堡,在师长和第一军区司令布伦堡指挥下服务时,赖谢瑙早在希特勒未执政以前就已醉心于国家社会主义及政治活动。他和军区牧师(以后的国家主教)莫勒对布伦堡发生了极大的影响力;但不能证明的是,布伦堡日后的飞黄腾达是否也受到赖谢瑙的“协助”.赖谢瑙在态度上与国防军中大多数较为资深的军官是不同的。除了高度发展和正当的功名心之外,他也和当时的许多人一样,未曾认识国家社会主义将要带来的危险.
   1933年赖谢瑙上校任国防部部长办公室主任,直接参加新国防军的建军工作。他毫不隐瞒地自命为希特勒的忠实信徒.
   1934这一年,不仅对业已晋升少将的赖谢瑙,而且对国防军也是具有命运他关的意义。当年迈的兴登堡总统于l934年8月2日合眼弃世的时候,陆军总司令即于24小时以后命令国防军向希特勒宣誓效忠。这一个效忠的新誓词就是由赖谢瑙口授,而由他的一位少校同事笔录的。我们可以说,他只是服从了个人的命令,但他必须知道,他的这种行为是违犯宪法的;也就是说,他所拟的新誓词是违宪的。因为魏玛宪法仍然生效,而且虽在1934年3月的授权法后,希特勒仍需全民投票表决始能称为国家元首。但这是赖谢瑙个人的基本态度,要使国防军对“国家元首”希特勒宣誓效忠。从那时起任何军人不能有所非难,否则就是不服从。
   这一誓词将来可能造成何种恶果,当时许多军官业已料想到了,贝克将军在当日晚间曾称这一天为“他一生最黑暗的一天......"
   一年之后———l935年的10月1日,赖谢瑙晋升为中将,并接任驻慕尼黑第7军的军长。又一年之后,他就晋升为炮兵将军。
   赖谢瑙将军亲党的态度,在国防军的圈子里是无人不晓的。所以他在一些最初对于希特勒抱着观望甚至怀疑态度的将军们眼光中被认为是一个投机分子,奇怪的是,他这种态度对他毫无益处,反而耽误了他的前途;当布伦堡元帅被免去作战部长,而赖谢瑙被建议接任新‘陆军总司令的职务时,伦德施泰特上将曾亲自去见希特勒,并报告他说,如果赖谢瑙真正做了陆军总司令的话,则必将引起国防军中激烈的反对。于是希特勒就派布劳希奇为布伦堡的继任人.赖谢瑶就于1938年2月4日调任为驻莱比锡的第四集团军总司令.
   1938年2月4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希特勒召集内阁会议,宣布免去陆军总司令弗利希上将的职务,因为他受了莫须有罪状的控告,必须接受军按审讯(弗利希乃与兴登堡总统于1934年任命为哈穆斯坦将军的继任人).以前的“防卫厅”已改称为“国防军统帅部”,直接归希特勒指挥,而统帅部的参谋长则任命凯特尔将军以部长的阶级充任。
   在这一时期,赖谢瑙究竟扮演了何种重要角色,可从“国防军指挥参谋部的一参谋首长约德尔将军的日记中略知梗概:
   2月12日晚间(1938年).凯特尔将军带着赖谢硝和施佩尔到了奥柏萨尔堡。奥地利首相舒施尼格和施密特受到了最强的政治和军事压力。凌晨2时,舒施尼格在草约上签了字。
   奥地利“首相仍在设法阻止奥地利之被占领,但希持勒早巳决心要采取军事行动,关于这种行动又显露出了赖谢瑙的名字。约德尔在他l 938年3月10日的日记上写着说:
   舒施尼格突然不征求各部长的意见,就于星期天一一3月13日,命令举行全民投票公决,事前虽无准备,就获得了护国派的极大胜利。领袖已决定不再容忍。9日到l0日夜间,他召见戈林。赖谢瑙将军也从开罗(奥林区克委员会)被召回了。凯特尔于久时45分通知我。他于10时就乘车前往总理府。我随后于10时45分前往,以便给他旧的草案。立即准备“状况奥托”!
   希特勒的用心愈来愈为明显,他想利用有利时时机采取断然的行动,而就以赖谢瑶将军做他的忠实顾问.这在“捷克问题:中尤为鲜明。
  早于1938年4月21日,希特勒就命令国防军统帅部草拟侵犯捷克的计划。陆军参谋总长贝克上将在陆军总司令的支持下,曾恳切地警告希特勒不要引起国际冲突.这两位将领的意见是,破坏和平的冲突势将造成灾难。
   1938年8月4日,在国防军统帅部举行了一次会议;在会议上贝克上将提出他的第二个意见书,陈述了德国必须采取避免战争的政策。接着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就请求希特勒撤销准备以武力解决捷克问题的命令。除了两位将领以外,所有在场将领都同意贝克的意见。有两人表示相反意见的就是布施和赖谢瑙.
   9月间,国防军开进苏台德区。希特勒已经冒了最大的险,但西方各强国却未采取制止行动。它们希望希特勒从此也就心满意足了。在开进苏台德区的兵力中也有赖谢瑙的军队。在10月间赖谢蹈又已回到莱比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各将领曾反对战争,但终未能遏制希特勒的侵略意志——赖谢瑙所指挥的主要是由装甲部队和快速部队所编成的第十军团,并且是从上西里西亚的克鲁茨堡附近出发的。
   在布拉斯考维茨上将指挥下的第八军团从布勒斯劳向洛茨的突击。它突破了波兰的边防要塞,压迫波军使其不得不放弃在迷达夫卡河所筑的坚固要塞阵地。赖谢瑶后来即重新编组部队,通过吕沙戈拉和拉顿,逼进到华沙以南维斯杜拉河,切断了波兰人退路。快速部队在拉多姆附近包围了大部苏军,并强迫他们于9月12日投降。
   此时,左翼有第十军团的一个装甲师进入了华沙,但由于战术的原因,又把它撤了出来,并在赖谢竭亲自指挥下协同第八军团的部队去把波兰军队主力包围在布楚拉河岸洛茨的北方。
   在波兰战役胜利后;赖谢瑙于1939年11月1日晋升为上将。
   波兰战役后,紧接着就是对犹太血统波兰国民的清算。国防军各团长受了正义感的驱使,不得不以武器干涉各死刑执行组的行动。这种干涉行动进行得非常积极,甚至赖谢淄上将也反对这种谋杀的暴行,凡伤害犹太人或损害犹太人财产的官兵,都要受到严厉的处分。有一次他甚至拒绝批准某一军法判决,因为别无赎罪的办法。赖谢瑶的干涉显然是和他两年之后在苏联所下达的命令互相矛盾的。或者当时他还未料想到,这些暴行也是纳粹党东方政策的一部分。
   在波兰战役结束的以后,希特勒又命令要向西线采取攻击,而这次攻势应于秋季举行。希特勒判断英国人和法国人的行动一定是软弱的,适与国防军各将领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相反;他们无论如何要避免对西方攻击,并希望与英法达成协定,以结束这一战争.
   为使希特勒放弃他的计划,赖谢瑙被派去见他.这位被认为受宠的将军,再次申述各将领不宜进攻荷比法的理由。但是赖谢瑙一无所成.
   5月10日,德军在西方边境发起攻击,赖谢瑙所指挥的第六军团,是博克上将指挥下B集团军的南翼.
   集团军的攻势勇猛而有弹性,另有斯图登特将军指挥下的三个空降营与四个伞兵营予以支援。赖谢瑙的军团攻陷艾本艾美尔要塞被后,就到达了坚固设防的亚伯特运河。赖谢瑙的成功,乃依赖于英国人和法国人刚要准备援助受压迫的比利时人时,即在同一瞬间到达了战场。结果比利时人被击破了。在攻势开始之后不到三星期,第六军团就渡过伊塞河和其他河流与运河,而使比利时、法国、英国的防御努力失败.
   1940年5月28日,赖谢瑙上将接受了比利时的投降。于是第六军团的左翼推到里尔,并在那里击破了强大的法国部队。
   在这次战役中,赖谢淄表现了他个人的勇敢。当一个步兵突击组在某一被法军顽强防御的村落外而采取掩蔽活动时,突然出现了由一位将军陪伴的赖谢瑙上将,他指挥突击组前进,自己首先在火网下跳过墙,如此行动对士兵们立刻起了带头作用。在波兰他也曾毫不迟疑地在军队的先头,——游泳渡过维斯杜拉河,以便在无波军的彼岸去指挥部队.
    法国人沿着索姆河和瓦兹河又建立了一条防线,必须正面予以突破。从索姆河口至瓦兹河部署的B集团军,在其左翼又是第六军团.
   6月5日攻击开始,德军又把士气沮丧的法军从索姆河瓦凝结驼河古尔格河马埃纲和塞纳河后面的阵地中击退.6月中旬德军到达了卢瓦尔河. 6月24日战役结束。而赖谢瑙也被晋升为元帅.
    当以英国为目标的“海狮作战”正在计划中时,预言是要令第六军团在累特岛以西登陆,并切断德文康沃尔半岛,希特勒又想出了一个新的计划。佛朗哥曾于1940年6月3日向希特勒庆贺德国的成功。于是希特勒就派了前在西班牙内战时扮演过重要角色的
海军将军卡纳里斯去访问西班牙;后者所负的任务是,要说服佛朗哥加入德国方面的战争。希特勒的企图是要控制地中海区域,并在北非建立潜艇基地.直布罗陀应置于佛朗哥的手中.
   8月20日,已完成西班牙非力克斯行动的作战计划。9月16日西班牙的外交部长和元首的连襟到达柏林,并和希特勒进行会谈。佛朗哥与希特勒后来于1O月23日亦曾在罕达崖举行晤谈,但无任何结果,于是卡纳里斯将军又于12月7日被派往马德里,再去说服佛朗哥,准许德国军队由西班牙的北方边界进入,被佛朗哥拒绝了。
   对于这次作战,希特勒业已预定由赖谢瑙元帅担任指导。他的使命已指示于领袖训令第19号“非力克行动”里面.
   对于西班牙的作战指导,依据余之一般示属于三军各总司令的职责。
   最重要的任务是:
a.陆军总司令(在西班牙的总司令:赖谢瑙元帅)对直布罗陀的攻击及其后在北非的行动.
b.必要时入侵葡萄牙.
c.对陆军作战地区铁路交通与行军宿营等问题的管制。关于补给事宜,由国防军统帅部另令规定。
   因为佛朗哥坚决不参加对德国作战,所以“非力克斯行动”就于1941年1月9日被放弃了.
   当对苏战争于1941年6月22日爆发时,赖谢瑶的第六第团为南方集团军的左北翼。在艰苦的战斗中,它从庐克的两侧突进而渡过了斯提尔河。苏军在其骑兵将军布琼尼指挥下的吊队抵抗虽顽强勇敢,但在赖谢瑙装甲部队的压迫下,也不得不于7月3日撤退到斯鲁赤河以东。在艰苦和伤亡惨重的战场上,第六军团终能超过贝尔地恰夫和柴托米尔而突进到基辅,向南迂迥的第十七军团和第六军团的一部曾于8月1日暗包围歼灭了苏联第6和第12军团的大部。后来第六军团的中央和北翼就遇进到第聂伯河从西方包围基辅。8月24日,第聂伯河一直到河口都陷入德军之手。当赖谢瑙守住基辅桥头堡的时候,第二军团就由北方,第十七军团由南方迫进,并于9月19日依赖两面的包围占领了基辅。七个苏联军团都在这一包围圈中被歼灭。被俘的红军计有五十多万人.

   10月2日,又继续向卡尔科夫和库尔斯克方向突进.这两个城市都于lO月24日与11月。2日之间被占领,其后由于泥泞季节与严寒时期的来临,前进被迫停止。苏军一次出入意外的突入迫使南方集团军总司令伦德施泰特元帅不得不把第17和第六军团撤回到顿尼兹河的后面,以便保护卡尔科夫。当伦德施泰特甚至要后退到米亚司河后面,以避免不必要的牺牲时,希特勒最初虽然许可了,但其后他又命令伦德施泰特在后退运动中就地恢复战斗。他更禁止再行放弃任何土地.
   这时伦德施泰特忽然患了严重的心脏病而请求辞职。于是希特勒于11月30日任命赖谢瑙为他的继任人,并明确地命令,要不惜任何代价守住阵线。但苏军的攻击又把阵线突破,赖谢瑙不得不请求把受威胁与疲惫的各师撤回到米亚司河后面。陆军参谋总长哈尔德上将,曾于1941年12月1日在他的日记上写着说:
   04:oO接奉领袖电报二件:
一、致伦德施泰特,免去其集团军指挥职。
二、致赖谢瑙,派其接任集团军指挥职,其任务为停止第一装甲军团之撤退,采取一切处置以支援第一装甲军团,并由第四军团之第一五九山地军方面尽速向伏罗希罗夫格勒攻击.
   15:30陆军总司令晋见领袖,当时赖谢瑙电话报告称,希特勒警卫旅所守的中间阵地已被敌人的摩托化部队突破。他请求今天夜间准许他撤退到米亚司河的阵地。这一请求被核准。我们现在要去的地方,也就是昨天晚上应该去的地方。我们不仅损失”了兵力和时间,也失掉了伦德施泰特元帅。
    希特勒不是偶然任用赖谢瑙继任伦德施泰特的。他知道,赖谢蹈是一个特别认真执行命令的人。他究竟如何地执行命令,可由他对于在克里米亚的步兵第46师的处置显示出来.
    12月29日,苏军在强大海军部队的火力掩护下,在费奥多西亚附的登陆,要想夺回克里米亚,由于德军的兵力太弱,未能阻止苏军的登陆。在施波涅克伯爵将军指挥下的第42军,只有步兵第46师在刻赤半岛担任防御。因为集团军和第42军之间的联络中断,施波涅克伯爵立刻命令撤出刻赤半岛。禁止撤出的命令未能适时到达 。
    步兵第46师因此就依照命令用急行军向帕尔帕赤隘路撤退,但在路上不得不放弃一部分火炮和重兵器,因为道路都结了冰。最后是利用这一个撤回的师,和从格尼车克调来的步兵第213团以及罗马尼亚的部队,在斯塔雷克里亚财近耶拉山的北山坡与阿克莫奈以西的锡瓦什海之间建立了一条防线。
   集团军的新总司令赖谢瑙元帅为了这次的撤退,禁止用奖赏的手段,处罚了步兵第46师的全体官兵;当曼施泰因元帅当了南方集团军总司令的时候,他才把这一禁令撤销.赖谢瑶对于他的部属虽然很严格,却很受部队的爱戴。主要因为是他对于自己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凡是他要求所属官兵要牺牲和勇敢的地方,他都能以身作则。他所具有陆军指挥官的素质是无可争辩的,但他的政治行为依今日眼光一看便受到人们的批评。
   他由于心脏病突发于1942年1月l2日去世,埋葬于柏林荣誉军入公墓 。

 
 (转载自"二战前线"网站 http://luftwaffe.myetang.com/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5-13 12:02:35
 remer 男,离线巨蟹座1975-7-1
  
  
  头衔:将帅区负责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56
  金钱:76
  工作量:2000 points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1-10-19
给remer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emer加入好友 查看remer的个人资料 搜索remer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emer  访问remer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4
工作帖:二战将领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元帅是公认的二战中最杰出的军事家,虽然生为纳粹德国的一位高级将领,但他却受到参战各国普遍的尊敬,被公认为一位天才的军事家.

1887-1940
1887年11月24日,埃里希.冯.列温斯基出生于德国柏林,他的父亲是西普鲁士的一名贵族,炮兵将军,埃里希.冯.列温斯基是他第10个孩子。不久,埃里希.冯.列温斯基被过继到姨父家,改称为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坦因。曼施坦因于1906年开始其军事生涯,他先是担任近卫军步兵第3团见习军官,一年后,正式晋升为少尉。1913年,曼施坦因被选送到柏林军事学院学习。1914年,升为中尉。同年,曼施坦因又回到近卫步兵第3团,不久又担任近卫第2后备团的副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曼施坦因在西线和俄国前线参战。在前线的时候他负了伤,不久被送至集团军参谋部担任参谋,随后参加了德军对波兰北部的进攻。之后又回到西线担任过骑兵作战科长和步兵师作战科长。1915年的时候,曼施坦因被晋升为上尉。

1918年战争结束后,曼施坦因担任德国一个致力于重新组建军队的委员会中的参谋,1920年担任过连指挥官。1927年,曼施坦因升为少校军衔。1929年,他改为在德国国防部参谋本部第一厅工作。20年代初,曼施坦因和林茨的一位军人世家的女儿结婚,他的长子于1922年出生。20年代后期,曼施坦因访问了一些欧洲国家的装甲部队,从中得到了很多经验和信息。1932年,曼施坦因升为中校,1933年升为上校,同时,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逐渐掌握了德国的政局,并开始扩军备战。1935年,曼施坦因被转到德国陆军总参谋部工作。1936年10月,他又被晋升为少将,出任德国陆军参谋总部第一军需部长,不久又升任德国陆军总部首席副参谋总长,开始直接接触德国军界的高层决策机构。 1938年4月,曼施坦因担任李格尼兹的第18步兵师的主管。1939年4月1日,曼施坦因晋升为中将。1939年,曼施坦因开始担任伦斯特将军指挥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准备入侵波兰。1939年9月,德国发动了对波兰的突然袭击。在曼施坦因的策划下,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连续围歼波军主力。很快德军包围了波兰首都华沙,曼施坦因又建议德军使用炮兵和空军轰炸以及断水断粮进攻华沙以逼迫波兰投降,9月28日,波军全线投降。而曼施坦因所在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死伤仅有3万余人。

波兰战役后,曼施坦因最初仍任西线中部A集团军司令伦德施泰德的参谋长,他在这个职位上所拟定的西线战略计划,备受各个方面的赞扬,被起了一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里芬"的绰号,曼施坦因在伦德施泰德同意下为德军制订了入侵法国的计划,这是一个令当时人们惊讶地作战方案,它的鬼密和大胆令德国人自己都难以接收,这便是著名的“镰刀计划”。它足以令军事史上所有的作战战略黯然失色,曼施坦因的计划充分展示了闪电战的思想以及其个人独特的创造力。按照他的想法,德军将集中使用装甲部队穿越阿登森林,然后迅速占领马斯河的桥头堡,直奔西北部切断在比利时和荷兰的盟军主力,与B集团军协力捕捉盟军主力并歼灭,并向东进攻迂回马其诺防线将法军切断在北部。这一计划的实施直接创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可悲的二战历史---即法国的迅速灭亡和敦克尔克的大溃退及后来德国对欧洲大陆的野蛮统治,如果不使用该计划,而按照陆军总部对1905年参谋长史里芬计划的修改方案,德国部队将在北部与盟国部队正面开战,二战历史将有可能改写.一开始,曼施坦因的计划没有被德军最高指挥部采纳,它的冒险性违背常规经验,即装甲部队穿越阿登森林的可能性,但正是这最冒险的一步更出乎对手的预料,攻击了盟军强大铁壁最弱的一环,造成了后来的历史,这个计划引起了希特勒的注意,1940年2月17日,曼施坦因出任德军第28军军长受到希特勒召见,他批准了该计划,同时希特勒也宣布为他自己的计划.

 

法国战役中德军装甲洪流滚滚席卷而下,联军全线崩溃,英军部队匆匆从敦克尔克撤回英国,很快法国便沦陷了。曼施坦因被晋升为将军,因其计划导致法国战役的胜利被授予骑士勋章。


 

1941-1944
 1941年2月,曼施坦因出任德军新组建的第56装甲军军长,准备入侵苏联。1941年6月22日至26日,苏德战争爆发,曼施坦因的军向苏联境内纵深了320公里,攻占了多纳河上的桥梁,几乎冲进了列宁格勒。9月12/13日,曼施坦因被任命为南线(克里米亚)德军第11集团军司令(隶属于伦斯特指挥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他的集团军成功的向南推进进入克里米亚,俘虏苏军士兵43万。到11月16日,完全占领了除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外整个克里米亚。冬季的时候,曼施坦因顶住了苏军的反击,并继续向南推进。1942年7月1日,曼施坦因的部队占领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同日,曼施坦因被晋升为德军战场元帅。7月后期,第11集团军被转到北线加入北方集团军群,1942年8月,曼施坦因负责指挥德军进攻列宁格勒。11月,曼施坦因出任新组建的德军顿河集团军群(包括霍斯的第4装甲集团军,保罗斯的第6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其中整个第6集团军和部分第4装甲集团军的兵力已经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曼施坦因的任务就是去援救这些被困的部队。曼施坦因于12月12日发动进攻,到12月24日,德军离斯大林格勒仅有50公里。但是由于苏军强大的反击兵力以及周密的计划,曼施坦因的顿河集团军群被无情的阻挡住了,并被迫后撤200公里。

1943年2月,曼施坦因被任命为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包括顿河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并在随后的哈尔科夫反击战役中重新占领哈尔科夫以及别尔哥罗德,这也是德军在二战中最为成功的一次反击战役。1943年3月14日,曼施坦因被授予橡树叶骑士勋章。曼施坦因根据自己的经验,为德军即将发动的夏季攻势计划了一个方案,不过并没有被接受。1943年7月至8月进行的库尔斯克大会战(德军称为“堡垒行动”),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在一开始的时候成功的切入苏军的纵深近40公里,最后第4装甲集团军再也无力向北推进了。其间,南线爆发了最大规模的坦克战,豪瑟的党卫军第2装甲军在普罗霍罗夫卡遭遇苏军罗特米斯托夫中将指挥的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德军损失严重。库尔斯克战役之后,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在苏军犀利的反击下节节后退。9月,曼施坦因的部队撤过了第聂伯河,不过追击的苏军也遭到重创。从1943年10月至1944年1月,曼施坦因暂时将战线稳定下来,1944年1月后期,苏军更加猛烈的进攻迫使德军向西撤退。1944年2月中旬,曼施坦因违抗希特勒的命令让第11和第42军(大约6个师56000多人)从“切尔卡瑟口袋”突围。最后,希特勒接受了既成事实下令德军部队撤出“切尔卡瑟口袋”。


1944-1973
1944年3月30日,在关于东线作战问题上和希特勒屡次争执的曼施坦因被解职。同日,曼施坦因被授予橡树叶宝剑骑士勋章。解职后,曼施坦因回家养病。尽管他没有参与刺杀希特勒的“7.20”事件,不过曼施坦因还是感觉到了威胁,1945年1月,他将家人疏散到各处。1945年5月,曼施坦因被英军逮捕,被送到战俘营关押,后来又被转到纽伦堡。1946年秋天,他被转到英国的德国高级军官关押所,并于1948年夏天回到德国。1949年8月战争罪犯审判期间,曼施坦因被判入狱18年,不过在1952年因为健康状况即被释放。1955年,他出版了自己的战争回忆录--《失去的胜利》以及1958年的《士兵的一生 1887-1939》。1956年,曼施坦因担任联邦德国一个组织的顾问,同战时德国的西方敌人一起对付苏联的威胁。1973年6月11日,曼施坦因死于西德巴伐利亚州,享年86岁。
    总评:英国人认为曼施坦因出身贵族,受过良好的军事教育,早年是一个优秀的参谋军官,对战术,战役,战略都有自己比较成熟的观念,由于参与制定了进攻法国等完善的作战方案,他在德国享有“伟大战略家”的声誉是说得过去的,但除此以外,他在战略和军事思想上的贡献并不引人注目。值得研究的是,从1942年12月到1944年3月,曼施坦因进行了15个月的艰苦作战,他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从顿河草原退到加里西亚,仍能保持比较完整的战斗力,的确是一个奇迹,所以在德国所有的高级将领中,曼施坦因是最有成就的野战指挥官。《中国军事百科全书》认为:他善于集中使用装甲部队,强调速战速决,出奇制胜。美国人认为:曼施坦因是德军在二战中最优秀的野战部队司令。

(转载自"二战前线"网站 http://luftwaffe.myetang.com/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5-13 12:05:31
 remer 男,离线巨蟹座1975-7-1
  
  
  头衔:将帅区负责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56
  金钱:76
  工作量:2000 points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1-10-19
给remer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emer加入好友 查看remer的个人资料 搜索remer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emer  访问remer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5
工作帖:二战将领
埃尔温.隆美尔元帅

埃尔温.隆美尔无疑是最有名的纳粹将领,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陆军中最优秀的将领,对他的褒奖著述甚多,战后,联邦德国用他的名字给战舰街道和兵营命名,美国还拍摄了吹捧他的影片《沙漠之狐》。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认为,构成出入隆美尔传奇色彩的因素,首先是他矮小的身材、狐狸般的狡诈和诡秘的微笑,而主要是他在北非沙漠中指挥装甲部队时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常使对手措手不及。他被塑造成超脱政治的军事天才人物,几乎忘记他纳粹将领的本质.

   1891-1933
   1891年11月15日隆美尔出生于德国布伦兹的海登海姆,他的父亲是一名中学校长,母亲是当地政府官员的女儿。尽管青年隆美尔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工程师,但是他还是在1910年7月从军,加入伍尔登堡当地的第124步兵团,三个月后,隆美尔升为下士,不久又升为中士。1911年3月被送进但泽皇家军官候补生学校,11月毕业。

   1912年1月,隆美尔毕业回到驻扎在威卡尔登的第124步兵团训练新兵,并获中尉军衔。在但泽的时候,隆美尔认识并爱上了露西·莫林,于1916年正式结婚,1928年圣诞夜生下隆美尔唯一的一个儿子-曼弗雷德。

    1914年3月1日,隆美尔被派到乌尔姆第49野战炮团的一个炮兵连服役。8月,隆美尔回到原来的步兵团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9月他的左腿被打伤,为此他荣获了二级铁十字勋章。1915年1月,隆美尔重返第124步兵团,又获得一枚一级铁十字勋章。1916年后期他被派往东线罗马尼亚作战。1917年5月,隆美尔被召回西线作战。到了8月返回东线,并在那里再次受伤。9月,隆美尔所在的营被调往意大利北部参战。隆美尔率领的部队作战英勇,突破科罗弗拉防线,攻克蒙特山,占领隆格诺恩,这些战绩使隆美尔赢得了德国很少颁发给低级军官的功勋奖章,并被提升为上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隆美尔先是被派往一个军团参谋部任文牍工作。1920年10月1日,隆美尔被派往施登卡德指挥一个步兵团的步枪连,他一直在那里呆到1929年。1929年10月,隆美尔被派往德雷斯顿步兵学院担任教官。在这段时间,隆美尔根据自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作战经验撰写了《步兵进攻》一书,《步兵进攻》于1937年初被出版发行。


   1933-1940
   1933年10月,隆美尔军衔升为少校,被委任德国中部戈斯拉一个山地营的指挥官。1935年10月他又被提升为中校并且担任波茨坦陆军学校的教官。1938年二战爆发前夕,他又被调往另一所军事学院任教。1939年9月,隆美尔被任命为少将。波兰战役期间,隆美尔负责指挥希特勒的警卫部队。德军迅速地消灭了波兰,隆美尔也开始充分认识到坦克部队和闪电战的重要性。波兰战役之后,希特勒问隆美尔需要担任何种职务,隆美尔暗示希望指挥一支装甲师。1940年2月15日,尽管缺乏装甲作战的实战经验,隆美尔还是被希特勒任命为德军第7装甲师师长。第7装甲师隶属于霍斯将军指挥的第15装甲军准备入侵低地之国和法国。1940年5月10日,德军入侵西欧。第7装甲师风驰电掣般的横扫过比利时和法国。5月13日,第7装甲师在激烈的战斗后强渡了默兹河。5月15日,冲过了菲利普维尔。5月21日,隆美尔的部队已经越过了康布雷,勒卡特,抵达了阿拉斯,在这里他们遭遇了英军两个坦克团大约70辆坦克的阻击,其中有一些德军37mm反坦克炮无法击穿的马蒂尔塔II型坦克。正当英军坦克大量杀伤了德军的步兵和反坦克炮的时候,隆美尔命令德军使用88mm高射炮平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5月26日,第7装甲师继续前进,并攻占法国最大工业城市之一的利勒,这个行动使法国第1军团一半的部队陷入困境。6月5日,隆美尔命令他的装甲师顺着两座还没有被破坏的铁路桥跨过了索姆河,第7装甲师此时的速度已经是平均每天40-50英里了。6月10日,隆美尔的部队终于在迪埃普附近抵达了英吉利海峡岸边。6月16日清晨,第7装甲师从鲁昂的法军一座桥梁上跨过塞纳河,然后向南疾驰,17日第7装甲师在行进间开始攻击瑟堡,于19日攻占了这座法国重要的深水港口。6月25日,法国战役结束。法国战役期间,第7装甲师赢得了“魔鬼之师”的称号。隆美尔在指挥第7装甲师的时候总喜欢自己跟着侦察部队,他认为对于一个指挥官来说经常走近自己的士兵是很重要的,这种习惯一直被带到了后来的北非战场。隆美尔有时候会故意将上级的命令置之不理,他认识到最高指挥部有时候并不会根据实际情况去处理,所以隆美尔经常先执行自己的命令,等做完了再去向上级报告。隆美尔的参谋人员对隆美尔这种行为并不赞同,而他们更多的时候是根本找不到他。隆美尔在写给自己妻子露西的信件中称法国战役是一次“闪耀的法国之旅”。


   


1940-1943
   法国陷落以后,隆美尔继续他的军事生涯。1941年1月他被提升为中将并在2月被召回柏林担任德国非洲军团的司令,2月12日,隆美尔接到命令抵达的黎波里。非洲军团由两个师组成,他们的使命就是支援已经在1940和1941年1月在北非同大不列颠军队战斗的意大利盟友。从40年12月至41年1月,英联邦的军队将他们逐出了埃及,意大利人已经被击退至利比亚境内。1941年2月14日,隆美尔的先头部队第5轻装甲师部分人员装备在的黎波里上岸。隆美尔意识到意大利人由于被英军击败而士气低落,他会见了意大利的指挥官。2月24日,德国非洲军团首次在的黎波里以东和英军发生小规模战斗,3月31日,非洲军团对布雷加的英军发动了一次成功的进攻。隆美尔使用其在法国成功的闪电战术给了英军狠狠一击。非洲军团继续向东追击撤退中的英军,一直深入昔兰尼加并攻占了班加西。4月13日,隆美尔的部队向南绕过港口要塞托布鲁克攻克巴迪亚,接着又于4月15日占领了埃及西部边境上第一个城市萨鲁姆。隆美尔的进攻迫使英军及其盟军退守到了托布鲁克要塞内。4月11日到13日,隆美尔第一次尝试攻占托布鲁克,但是失败了。托布鲁克对于整个北非的战线有着重大的战略地位。隆美尔第二次尝试攻占托布鲁克是在4月30日至5月2日,此时他的敌人和朋友都因为他狡猾的战术而称他为“沙漠之狐”。4月中旬至6月中旬,英军也发动了一些小规模的进攻,但是在德军威力强大的88mm炮的打击下损失惨重,被迫撤回了防御阵地。1941年6月,无论是英军还是德意军队都无力再发动攻势,双方只有加固防御阵地的实力。在德国,宣传机构已经把隆美尔塑造成一个无敌的将军。

    1941年8月中旬,非洲军团被改组为非洲装甲军团,实际上隆美尔已经成为整个非洲德军和意大利军队的总司令。同时,德军第5轻装甲师被重新编组为第21装甲师,非洲军团还得到了新的补充--刚运至非洲的第90轻型师(即后来的第90轻装甲师)。隆美尔不断的要求装备和补给,但是他仅仅得到很少的份额。10月,隆美尔又开始计划进攻托布鲁克并开始加强德意军队的防御阵地。11月17日,英国的突击部队冲进了隆美尔的指挥部计划暗杀隆美尔,但是行动失败了,因为隆美尔根本不在那里。11月18日,英军出乎隆美尔意料之外发动了“十字军”攻势,英军的目的就是突破托布鲁克包围圈并消灭非洲装甲军团。英军的攻势在11月22和23日停顿了下来,隆美尔发动了反击并穿插到了英军的后方。“十字军”行动在这期间双方作战异常惨烈,战场态势变化相当大。在锡迪-雷日弗机场战斗中,英军炮兵英勇作战,几乎都坚守炮位直至战死。尽管非洲军团摧毁了大量的英军坦克和装备,但是隆美尔的部队自己也损失极大,坦克只剩下了40辆,燃料弹药都已经消耗怠尽,同时,英军终于抵达托布鲁克要塞的接近地,11月29日,英军冲进了托布鲁克。12月7日前,非洲军团撤出了托布鲁克外围,而且也开始撤出昔兰尼加。从1942年1月2日到1月17日,德意军队在巴迪亚和萨鲁姆都被击败。

   1942年1月中旬,隆美尔开始重整他的部队,准备在得到足够的补给和装备后发动一轮新的攻势。隆美尔经常有一些巧妙的战术行动,比如他命令补给卡车和意大利的轻型坦克在后面绑上树枝和杂草在沙漠里运动,以形成漫天的沙尘,这些在敌人眼里会被认为是一次大规模的进攻,这使英军指挥官判断失误,而同时隆美尔却在其他的方向上集中装甲主力发起进攻。1942年1月下旬,隆美尔发动了新的进攻,首先是重新占领了班加西,迫使英军撤退到加扎拉防线。2月初,双方军队形成对峙。1942年5月26日,隆美尔又开始进攻了,经过激烈交火后突破了加扎拉防线直接威胁托布鲁克。从5月30日起至6月11日,隆美尔对托布鲁克西南的比尔哈凯姆要塞发动了进攻,德军采取了不间断的空袭和炮击,要塞里4000名法国守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要塞直到6月11日才被德军攻占。6月12日和13日隆美尔的部队摧毁了大约140辆英军坦克。遭受沉重损失的英军开始撤离加扎拉防线,同时也撤出了在托布鲁克东南建立的补给基地。6月18日,德军再次包围了托布鲁克。6月20日,德军非洲军团向托布鲁克发动了突袭。按隆美尔的指示,德军装甲主力首先越过托布鲁克向东面的巴尔迪亚挺进,在距离巴尔迪亚仅有18英里的时候突然回头向西面的托布鲁克发动了进攻。在德空军的配合下,非洲军团的装甲部队和步兵终于在1942年6月21日攻占了托布鲁克要塞。6月22日,希特勒晋升隆美尔为陆军元帅。

    占领托布鲁克后,隆美尔决定继续东进深入埃及。6月30日前,德意军队已经抵达了英军设在梅尔沙马特鲁布的防线,很快英军又抛弃了这个港口退向阿拉曼。阿拉曼距离亚历山大以西96公里,开罗以西240公里。隆美尔的非洲军团现在准备向苏伊士运河挺进,不过此时的非洲军团已经消耗完大部的燃料和弹药,英军在局部实施了一系列成功的反击暂时阻止了非洲军团的前进。从7月至8月,隆美尔一直在向德国最高统帅部要求补给和装备,但是此时德国战争机器的焦点已经集中在东线战场,只给予隆美尔很少的补给。1942年8月30日,隆美尔发动了一次进攻意图迫使英军撤出阿拉曼。德军在阿拉姆哈勒法山脊受阻,由于英军实力上占优以及德军的补给耗尽,隆美尔的非洲军团不得不撤回出发阵地。这次战斗之后隆美尔由于有病离开了非洲去德国治疗。德军在这期间沿阿拉曼战线埋设了大量的地雷带,这些防御地带就是隆美尔著名的“魔鬼花园”。英军第8集团军则正在积蓄反击力量,大量工兵部队为了排除“魔鬼花园”而专门训练,地中海上皇家空军频频出击摧毁德军运往北非战场的补给舰只,而且得到了500辆美制的M4谢尔曼坦克。1942年10月23日蒙哥马利将军指挥下的英军第8集团军发起了阿拉曼战役。当10月25日,隆美尔被急召回到非洲战场的时候,形势已经对德军相当不利了。英军步兵和坦克部队在优势空军和炮兵的掩护下突破了德军正面的防线。经过6天激烈的战斗,10月19日下午,隆美尔命令非战斗人员撤到了富卡防线更远的西部--梅尔沙马特鲁地区。11月1日至2日夜间英军全线向非洲军团防线发动进攻。

   德军正面开始崩溃了,刚开始希特勒再三严令隆美尔的非洲军团不许后撤,最后在11月5日希特勒勉强同意了隆美尔的撤退方案,非洲军团全线撤退。11月12日,英军收复了托布鲁克。而在此之前11月8日,美军已经在突尼斯登陆。英军继续追击溃退中的非洲军团,11月19日收复班加西,而隆美尔由于缺乏装备和补给根本无力去发动反击甚至建立新的防线,他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撤退,由于蒙哥马利的谨慎个性,非洲军团数次几乎要被英军包围,又奇迹般地脱离险境。英军于1943年1月23日收复的黎波里。隆美尔的非洲军团最后全部撤到了突尼斯。1943年2月19日,隆美尔指挥非洲军团在卡塞林隧道战中重创美军部队,这也是隆美尔在非洲最后的一次进攻了。很快在盟军优势兵力面前,非洲军团的攻势在2月22日被阻止了。23日,隆美尔被任命为新成立的非洲集团军群的司令,尽管他并不愿意接受这个职务。不久他就被阿尔尼姆将军所取代。1943年3月6日,隆美尔被送回德国治病。3月11日,希特勒授予隆美尔骑士十字勋章以及钻石。两个月后,1943年5月13日,非洲军团向盟军投降。


1943-1944
    1943年3月至7月,隆美尔因严重的病情只能和妻子和儿子在一起度过。7月10日,他被指派为德军在希腊的指挥官,不过很快又被召回柏林。随后隆美尔参与了德军镇压意大利政府倒戈向盟军,大量德军涌入意大利境内并解除了意大利军队的武装。11月初,隆美尔又被委任为意大利的指挥官,很快这个职位被凯塞林将军所取代。11月下旬,隆美尔离开意大利回到德国。12月初,希特勒正式委派隆美尔视察从北边开始与英国隔海相望的全部海岸防御工事。12月31日,隆美尔被任命为B集团军群的指挥官,这个集团军群的总指挥是陆军元帅伦斯特。隆美尔视察了从荷兰到波尔多沿海岸的防御工事,也就是著名的“大西洋壁垒”。为了阻挡盟军的登陆,隆美尔特别设计了防空降的障碍物,这种东西被称为“隆美尔芦笋”,还有很多在海滩上的障碍物以及大片的地雷带。由于盟军成功的实施了欺骗行动,使得德军在海滩防御重点地区上出现了严重的分歧。隆美尔对盟军可能的登陆点判断有误,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一线实施了登陆,数日之后盟军就完全控制住了滩头阵地,并向纵深扩大。尽管隆美尔在卡昂外围暂时阻挡住了英军的进攻,党卫军第12装甲师摧毁了英军100多辆坦克,但是在盟军绝对优势空军打击下,德军终于顶不住了。当盟军坦克潮水一般涌过德军的防线,隆美尔心中对德国必胜的信念已经荡然无存了,他开始怀疑德国是否还有继续战争的必要。1944年7月17日,在一次空袭中隆美尔的座车被击中,隆美尔受了重伤,不得不离开了前线。德国反希特勒的军官们曾经找过隆美尔试图说服他加入他们的阵营,尽管隆美尔对战争失去了希望,但是他却始终没有直接参与反希特勒的活动(在这个问题上,西方历史学术界的观点一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1944年7月20日,德国反希特勒组织策划了一起爆炸试图刺杀希特勒,可惜行动阴差阳错的失败了。这个事件牵连了很多的高级将领和军官,其中也包括隆美尔。8月8日,隆美尔被从法国医院转到他的故乡斯瓦比亚的赫尔林根山庄。8月12日,密谋刺杀希特勒的重要成员戈台勒被捕,从他箱子里搜出来的有关文件上有隆美尔的名字。另外一名参与这个组织的成员霍法克也向希特勒的秘密警察证实隆美尔支持刺杀希特勒的行动。1944年10月14日,希特勒的第一副官布格道夫向隆美尔转达了希特勒的命令,隆美尔有两种选择,自杀或者被逮捕受审。隆美尔选择了前者,服毒自杀以一种体面的方式结束生命。1944年10月18日,希特勒下令为隆美尔举行国葬并全国默哀一天。

   总的来说,隆美尔一生为纳粹德国的侵略战争效力,最终希特勒处死,无疑是一个历史悲剧人物。同时,辩证的看到隆美尔不具备一个战略家的眼光,比如在德国1941年入侵苏联的时候,他却在利比亚造成了战线拉得太长的灾难性事件,而且隆美尔固执武断,对同僚和上司的意见置若罔闻,对别人的指责和非议常常神经过敏。不过这些并不能掩饰他具备杰出的装甲战术指挥天赋,出其不意的打击敌人,利用装甲部队的速度实施机动迂回,而且他总是出现在最前线,所以,隆美尔的士兵,无论他们是德国人抑或是意大利人,都无一例外的钦佩他们的指挥官--隆美尔!历史不会忘记在两年的时间里,他曾在硝烟弥漫的战场指挥仅仅两个装甲师和为数不多,装备较差的步兵,但是却顶住了各方面都占优势的敌人。隆美尔赢得了不仅是德国人还有他的敌人的尊敬,英国人称他是一个骑士,邱吉尔说:“撇开战争,请准许我说,他是一名伟大的将军。”

(转载自"二战前线"网站 http://luftwaffe.myetang.com/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5-13 12:08:53
 remer 男,离线巨蟹座1975-7-1
  
  
  头衔:将帅区负责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56
  金钱:76
  工作量:2000 points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1-10-19
给remer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emer加入好友 查看remer的个人资料 搜索remer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emer  访问remer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6
工作帖:二战将领
沃尔特.摩德尔元帅
    沃尔特.莫德尔元帅在德国陆军元帅中算是一位后起之秀,但他在德国最后时刻所表现出的军事才华,令盟军指挥官们侧目,他被希特勒本人称为"东线的救星",在1944年12月16日,他指挥的突出部之战即阿登攻势中,他的指挥和组织才华被淋漓景致地发挥了出来,这一突如其来的进攻令西线盟军战线崩溃,德国最后的这场攻势最终以惨败收场,但这是法西斯的必然结局.莫德尔元帅因彻底地失望而在杜易斯堡附近的树林中自杀.
    1942年1月,中央集团军的北翼曾发生过一次严重危机。在苏奇尼契附近,苏军在德军第四军团与第2装甲军团之间突破了,并经过多罗哥布次向斯摩棱斯克迅速前进。于是缓慢地向卡卢加摩哈斯克之线撤退的第四军团就陷入了极大的危机o,1月中旬,才—把阵线的空隙加以堵塞,而与第二装甲军团重新取得联系。但突入的苏军已在多罗哥布次附近集结,拦截了德军的运补纵队,并且在其游击队的协助下扰乱第4装甲军团和第九军团的后方地区。
    但是还有来自其他方面的危险:苏联优势的兵力也在鲁沙、喇嘛和加里宁以北发起攻击,并把德国的军队压退到塞夫与查茨克地区。此外苏军也把中央集团军和北方集团军在奥斯塔希可夫附近的接合部打破了一个缺口,从这个突破口内,苏军坦克不断地长驱直入,一直冲到德军背后而到达柯尔门一维里基卢基;线。一部苏军从此地向南旋回,突破德军在塞夫以西的侧面警戒线,冲进第九军团的背后,而另一部则突进到了维兹马;第4装甲军团和第九军团均受到被包围的威胁。 
    这时已陷入了一片混乱。几小时以前还在后方的德军机构,当时已被苏军的突击队所捣毁。在第一线远后方的汽车纵队,突然间遭受到苏军坦克的射击。撤退中的德军第一线部队也被苏军所包围。没有人能分得清哪里是前方和后方,也没有人知道他在哪里能够和自己的部队取得联系。
     在这些危急的日子里,有一个人仍保持着他的钢铁般的意志和安静的心情:那就是摩德尔上将,受逼迫的第九军团司令。
     摩德尔上将于l 942年1月20日出现于最高统帅部,并请求增派一个装甲军归他指挥。希特勒答应了,要把这一个军使用在查茨克地区,而摩德尔则要把该军使用在塞夫地区,就这个军的使用地区因此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希特勒常常将战术问题也要保留有最后决定权,而固执他的意见。于是一种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情就发生了。
   摩德尔从他单镜的眼镜中冷淡地看着希特勒说:“我的领袖,是你在指挥第九军团呢或是我呢?”
    希特勒惊讶地抬起头来向他说:“我命令你把装甲军使用在查茨克!”
    摩德尔坚决地反对于涉他的指挥权1并强调说,他对前方的情况知道的比较清楚,而在最高统帅部的人只能够依照地图来作判断.
    出人意料之外的希特勒让步了,并准许把这一个装甲军使用到塞夫去,但摩德尔上将须对一切后果负责.
    当这一个军到达的时候,摩德尔也证实了他的考虑:苏联的部队果然向这里攻击了。因此摩德尔在激烈和损失惨重的战斗中,不仅捕捉了苏军进攻的部队,而且也稳定了自己的阵线.
   在塞夫周边的冬季战斗中:摩德尔显示了他特珠的军事才能。他也和舍内尔元帅一样,在最后两年的战争中被誉为对于危急状况的"救火员",但他的战略修养较高l因此他忱较舍内尔更具备有担任高级指挥职位的优越条件。摩德尔获得了希特勒的信任,因为他曾不遗余力地与党的权贵人员保持联络。到了1944年,他是国防军指挥官中唯一曾向警卫队指挥官请求调派一个警卫队副官的人。无可避免的是,摩德尔在军官团中的态度是受约束的,虽然他的军事成就无可非议。但是恰好由于希特勒对于他无限度的信任,才使他擅自敢下影响远大的决心。
    如同舍内尔一样,摩德尔也是出身于中等阶级的家庭。他父亲是师范学校的教师和普鲁士王家乐队的指挥。1891年1月24日出生于叶里浩夫肯特欣镇的摩德尔,在、1909年毕业于瑙姆堡的古典中学时,就开始工他的军事经历,而充任步兵第52团的入伍生。
     在第一次世界战时,他参战于西线,曾短时间服务于参谋本部,尔后参加凡尔登战斗,曾因数次受伤而获得高级的勇敢勋章。
    战争结束之后,摩德尔上尉被录用于十万陆军。他曾担任驻托恩士坦的步兵第二团团长,1935年被任命为陆军参谋本部技术司司长。他当时的长官曼施泰因将军即以“鲤鱼池中的梭鱼”(意即群弱中的强者)嘉许之。
    1938年,摩德尔晋升少将,一年后升任驻德累斯顿第四军参谋长。在任内参加了波兰战役,主要是参加第十军团的作战;它在泣多姆附近曾包围了强大的波兰陆军部队。波兰投降之后,摩德尔就升任在布施上将指挥下的第十六军团参谋长;该军团曾属于A集团军而被使用于摩塞耳河上游的特里尔附近,曾突破马奇诺防线而占领凡尔登。。1940年11月,他晋升中将之后又重任军队指挥职。他虽然是一位优秀的参谋官,而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当他服务于参谋本部时,就获年了兴登堡的
赏识,但他特别喜欢担任军队的指挥职务。
      在东方战役中,摩德尔中将最初乃指挥第二装甲兵团的先头师(第三装甲兵师),第2装甲兵团乃配属于博克元帅指挥下的中央团军;:他曾表现出毫无保留的奋勇精神伊:他不顾跟进的步兵而指挥着坦克突破了苏军阵地。早于1941年7月9日,由于他的勇敢突进而获得骑士十字勋章,10月间希特勒晋升他为装甲兵将
军,同时也任命他为使用于莫斯科北方的第4l装甲军军长。
   1941年l0月2日,第3装甲兵团向莫斯科发起攻击。东方战役的目标似乎要达成了。攻击的先头部队已经在夜间可以看见苏军保护克里姆林宫的高射炮发射的火光。但是德军攻击兵力业已精疲力竭。伤亡愈来愈大,补给日益减少,燃料业已中断,以致攻击在到达莫斯科近前时就顿挫了。摩德尔第6装甲师的坦克团所受损失最大,可以使用的坦克只剩下十辆。11月底,莱因哈特就撤回这些部队。目标未能实现,‘莫斯科未能占领,不仅在北方的莱因哈特如此,而在南方图拉附近的第二装甲兵团也是如此;于是希特勒就把古德里安撤职,布劳希奇元帅也奉令退役。施特劳斯上将因病辞职也获准退役。摩德尔于1942年1月接替了他所遗留下第九军团的职务;不久后该军团几乎被苏军所包围,摩德尔克服了这一危机,因而获得栋树叶骑士十字勋章。从此以后他就被视为一位“转危为安的人物”。 
    他在获得希特勒无限信任的时期里,其所表现的是迅速的决心和正确的判断。尤其是他具有特别坚强而带有些冷酷的领导能力。他如果接到他认为不合理的命令或指示,敢随便地和坦白地说出来。他也绝不顾虑自己的安危而时常尽可能地和战斗部队在一起。因此他也要求部队毫无保留的合作。他和舍内尔一样。;也喜欢亲自留心和处理后方勤务这时由于红军抵抗的加强,德军在东战场的指导策略也有了基本的改变。在此地已无法获得结束性的决战。现在只能实施小规模的作战,以削弱对方的抵抗力。‘万不得已时,还要击破苏宰强大的攻势,并利用反击以歼灭苏军。
    国防军统帅部已经颁发了一个新的作战方针,用以说明这些新的指导措施。但陆军参谋总长柴兹勒将军却表示了不同的意见,建议应不失时机而大胆地实施较大规模的作战。希特勒最初也无把握而下决心,但最后却同意了柴兹勒将军的意见。于是就决定以消除突入德军阵线宽约200公里和深约100公里的库尔斯克突入部为作战目标,对这一地区内的苏军应利用钳形的运动样式予以包围而歼灭之。
     这一代名叫做“城堡作战”的攻势,依照柴兹勒的计划应于4月开始。中央集团罕已命令摩德尔上将的第九军团对这次作战完成准备,要从奥雷尔向库尔斯克突进,而南方集团军则派遣其第4装甲军团从南方对此目标突进。
     希特勒不同意于4月开始攻击。他要使用新型坦克参加这一作战,以致一再拖延攻击日期。摩德尔依据空中情报指出说,他的第九军团很难在这种布满野战工事的地形前进;他的意见是必须发展另一种率击战术才存,否则就应放弃“城堡作战”方案.
    中央集团军总司令克卢格元帅,不采纳摩德尔的意见。他指称攻击地区的苏军阵地工事绝对没有像摩德尔所判断的那样多.此外空中搜索也早指出有许多是被苏军所放弃或已破坏了的阵地到了1943年5月4日,希特勒仍末下定决心,虽然曼施泰因
元帅的参谋长已经一再迫切地催促,要立刻下达“城堡作战”是否实施的决心。接着又举行了若干次会议,而最后才决定于7月5日开始攻击。可是宝贵的时间都丧失了。基本的改变。在此地已无法获得结束性的决战。现在只能实施规模的作战,以削弱对方的抵抗力。‘万不得已时,还要击破苏宰强大的攻势,并利用反击以歼灭苏军。
   国防军统帅部已经颁发了一个新的作战方针,用以说明这些新的指导措施。但陆军参谋总长柴兹勒将军却表示了不同的意见,建议应不失时机而大胆地实施较大规模的作战。
   希特勒最初也无把握而下决心,但最后却同意了柴兹勒将军的意见。于是就决定以消除突入德军阵线宽约200公里和深约100公里的库尔斯克突入部为作战目标,对这一地区内的苏军应利用钳形的运动样式予以包围而歼灭之。
    这一代名叫做“城堡作战”的攻势,依照柴兹勒的计划应于4月开始。中央集团罕已命令摩德尔上将的第九军团对这次作战完成准备,要从奥雷尔向库尔斯克突进,而南方集团军则派遣其第4装甲军团从南方对此目标突进。
     希特勒不同意于4月开始攻击。他要使用新型坦克参加这一作战,以致一再拖延攻击日期。摩德尔依据空中情报指出说,他的第九军团很难在这种布满野战工事的地形前进;他的意见是必须发展另一种率击战术才存,否则就应放弃“城堡作战”方案
    中央集团军总司令克卢格元帅,不采纳摩德尔的意见。他指称攻击地区的苏军阵地工事绝对没有像摩德尔所判断的那样多.此外空中搜索也早指出有许多是被苏军所放弃或已破坏了的阵地.
    到了1943年5月4日,希特勒仍末下定决心,虽然曼施泰因元帅的参谋长已经一再迫切地催促,要立刻下达“城堡作战”是否实施的决心。接着又举行了若干次会议,而最后才决定于7月5日开始攻击。可是宝贵的时间都丧失了。
    各部队于7月5月发起攻击。7月9日攻击被阻止于苏联的坚固阵地中。摩德尔的军团只前进18公里;第4装甲军团遭到由苏联的反击,7月13日,希特勒就命令停止“城堡作战”计划。
  当苏联各兵团于8月和9月间把南方集团军和中央集团军的’北翼压迫后退的时候,摩德尔就被迫而不得不把第九军团和受他指挥第2装甲军团撤退到第聂伯河,而于10月初在那里构筑一条防线.这应感谢摩德尔的迅速决心和冷酷性格才能撤退成功。他这次又敢于不理会领袖的一切命令,因为这些命令只是命令他作毫无意义的固守。虽然摩德尔在领袖的统帅部里是一位受宠的人,而希特勒也要干涉他的行动。他对于毫无意义和自相矛盾的指示会立刻有反应,而且使用他已闻名的回答向约德尔上将说:
   "请你报告领油,摩德尔不实施这种命令!”
    他甚至敢呈给希特勒一个报告,指出一些指挥上的重大错误。约德尔上将很受打击地问他说,是否他真有诚意要毫无保留地指陈希特勒的错误决心的地方。摩德尔承认是有的,并亲自来到领袖的统帅部,以便更强调地详陈一切。希特勒采纳了摩德尔的意见,甚至称他“东线的救星”。但在1943年11丹5日,摩德尔上将受到冷落,他的军团司令职位被免除而调充预备指挥官,另候任用.
     当1944年1月苏联军队在列宁格勒南方和西南方突入德军阵地时,希特勒又起用了摩德尔,并任命他为北方集团军总司令。德军在列宁格勒前方曾发生了一次危机。摩德尔在短时间内就把德军的防线加以巩固,救出遭受包围威胁的部队,并击退已突入阵线后方的苏军。他的指挥秘诀是:迅速的决心,周密的措施,确实的执行.
     3月间,苏军把南方集团军和A集团军压退到布格河后方。于是希特勒就把这种主要由于他对军队指挥的胡乱干涉而造成的失败都嫁罪于曼施泰因和克莱斯特两位总司令身上,因此他们都被予以免职.当这两位被免职的人离开贝希特斯加登的山卢时,他们的继承人----摩德尔和舍内尔已经站在门口待命.这一调动不仅是指挥权的转移,还是一种象征性的意义,表示出对素著声誉将领的冷落和新军事指挥人物的兴起。
    摩德尔晋升元帅之后,就接任了由北乌克兰集团军改称为过去南方集团军的总司令职务。随后他也能在喀尔巴吁山前方和东加里西来成功的建立了一条联贯的防线,并阻止了红军的前进。的冷落和新军事指挥人物的兴起。
   摩德尔晋升元帅之后,就接任了由北乌克兰集团军改称为过去南方集团军的总司令职务。随后他也能在喀尔巴吁山前方和东加里西来成功的建立了一条联贯的防线,并阻止了红军的前进。
    但立刻又发生了新的危机。在6月间,中央地区的苏军突破了德军阵地,并歼灭了德军两个军团,其后在固守阵地的德军侧方向西方突进入很远的距离。摩德尔奉命来到这受浩劫的地区,接任了中央集团军的指挥职务。在艰苦和伤亡的战斗中,他及时停止部队的溃退,并把它们集中起来建立一条新防线,他更能进一步的运用
战败的德军把业已突入很深远的苏联第3装甲军歼灭。希特勒为了酬劳他的防卫功绩,特颁赠以橡树叶双剑钻石勋章;这是国防军中获得这种殊勋的第17位。
    在同一天,摩德尔又受命另一新职。他被任命继任被免职而于返国途中服毒自尽的克卢格元帅。于是他成为即将崩溃的西战场的总司令。希特勒相信依赖摩德尔冷酷无情的指挥,也许可以在这里再一次地获得转机。此外摩德尔也兼任B集团军总司令的职务。
      但在西线上既不能依靠决心与毅力,也不能依赖严厉的要求即可有所作为。这里的一切乃决定于英美的物质优势,尤其是盟军的空军优势。
    因此,摩德尔也只能毫无办法地看着让美国人和英国人在法国北部和比利时不断地突进。在安恒他曾给英国空降部队以极大的损失,但结果他自己也仅能幸而免被俘虏。

     不顾伦德施泰特和摩德尔的异议,希特勒命令实施了1944年12月16日的阿登攻势;由于兵力不足,于初步成功之后而在预定攻击目标之前崩溃。在这里和在亚琛周边损失惨重的战斗中,摩德尔又一次显示了他的指挥才能。但战争还是失败了.自西战场总司令由伦德施泰特元帅接任之后,摩德尔乃专任B集团军总司令。他已被美国部队压退到莱因河东岸而被包围于鲁尔工业区。在这些日子里,摩德尔曾想找一机会殉职于前线,但未如愿.
   1945年4月17日,鲁尔工业区已经落入美军手中两天;各道路上都有被俘的德军部队行进。摩德尔带了三名军官和几个士兵在拉亭根附近冲破一个美军纵队而逃到杖易斯堡附即一个森林中。在那里他告知随从人员说,他要自杀,请求他们把他的尸体埋在他自己所选的一棵松树下面。
    那三位军官曾尽力劝他不要自杀。但摩德尔不听他们的劝告,向他们握手合别说:“我从来不相信我会这样地失望,因为我只效忠于德国......”
    4月21日,在杜易斯堡附近的树林中响了一声手枪发射的声音。摩德尔元帅终于死去了。


(转载自"二战前线"网站 http://luftwaffe.myetang.com/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5-13 12:16:04
 remer 男,离线巨蟹座1975-7-1
  
  
  头衔:将帅区负责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56
  金钱:76
  工作量:2000 points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1-10-19
给remer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emer加入好友 查看remer的个人资料 搜索remer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emer  访问remer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7
工作帖:二战将领
恩斯特.布施元帅
    1945年春季。盟军在东方和在西方都已经越过德国的边境,德意志快要崩溃了。美国和英国的轰炸机群不断地轰炸德国各地的都市。鲁尔区已经成为一片瓦砾,首都柏林到处都是火后余烬,汉堡也像荒漠一样,全国已经陷入不可名状的悲惨境地。德国陆军虽然已经竭尽全力,但是仍然不能阻止苏军的前进。
   在曼斯特、奥斯纳布月克和比勒费尔德的三角地带,英美的驱逐轰炸机炸射德军车队、火车和可疑的汽车,盟军的飞机几乎不间断地在空中响着。这时在曼斯特东北方的奥斯拜瓦尔住着一个人,他每天都在瞅着眼睛向天上了望在那里打圈的驱轰机。他就是布施元帅,曾在1944年6月被希特勒以作战不力为理由而免去东战场中央集团军总司令的职务。
   当陆军正在各阵线上流血,而各都市与村镇成为一片瓦砾后相继沦陷的时候,他在想什么呢? 
   他是否还记着—1938年8月4日那一天呢? 
   那一天,在柏林曾由参谋总长贝克上将召集陆军各将领举行了一次会议。‘这位上将早在苏台德危机以前就向陆军总司令提出一个反对希特勒政策的意见书,要旨就是:
  “德国的军事形势,在空间上缺少一个位居中央大陆国家所必需的条件,使我们能进行陆上、海上和空中的大战而获成功。一个长期的战争,将使德国由于空间的缺少而不能成功地支持到底.”
   这不仅是贝克上将自己的意见,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上将的意见也是:战争的结局必然将是一大灾害.
   1938年7月16日,贝克又提出了第二个意见书,明白地说:纵然美国不介入的话,德国也不是它各潜在敌人的对手.贝克要求停止一切战争准备;并延期解决捷克问题;直到具备这种行动的军事条件的时候。同时他发起要召集陆军各将领举行一次会议,以便听取他们的意见。会后要把这种意见综合起来呈给希特勒裁核。
   这一会议于8月4日举行了。首先由布劳希奇上将说明了希特勒的军事与政治企图。而后由贝克宣读他的第二个意见书:
    今天我们要对国家的存亡作最后的决定,历史要为今日的领袖们记上一笔血债,如果他们违背了他们的责任和政治知识与良心而妄动的话。当你们的知识;你们的良心和你们的责任禁止你们实施一项命令的时候,那就是你们军人服从的界限了。如果你们的建议和警告在这种情势之、下不被采纳的话,那你们对民族和对历史就有辞去职务的权利和义务。如果你们在这样一种团结的意志之下行动的话,则不可能有战争行为的发生。这样你们就可以挽救你们的祖国于最大的不幸和灭亡......
   贝克强调说,在未来的一次战争中,全世界要起来对抗德国;只有不重要和无足轻重的国家才会跟着德国走。如此,未来的战争一开始就要失败。
  所有的将领都赞同贝克的意见,只有赖谢瑙和布施将军是例外的 。
   希特勒知道了这一会议的消息之后,立刻采取了防范措施。他不通知各司令官就召集了各集团军的参谋长到贝希特斯加登,并宣布说,捷克问题在秋天就要解决,必要时必须使用武力。
   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布施将军赞成希特勒的政策呢?
   布施乃是为了他的军人利益着想,在一个硬的躯壳内藏着一颗温暖的心。他只是一个单纯的军人,难以明察未来的灾难。他相信,如果他赞同希特勒的政策,就可以有所贡献于他的民族,布施是—个爱国的人,也如同许多爱国者一样,都以绝对服从为其最高的本分。他对于政治毫无认识。他是军人,也只是军人,他绝不怕贡献他的生命。

   1885年7月6日,布施出生在莱茵一威斯特发伦工业地区的埃森什泰莱,他的父亲是一个孤儿院的院长。他在普鲁士的入伍生团接受了军事教育,在1904年毕业于大光野高级入伍生团时,即被派往曼斯特的步兵第十三团为军官生。晋升少尉后即在1908年调往驻威塞耳的步兵第五十七团,于1913年晋升中尉后,调往卡塞耳的军官学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担任连长.1并曾在西战场参加了理姆斯、那慕尔;阿图瓦、法兰德斯、拉巴斯、阿拉斯、凡尔登诸会战及1918年在香摈的一些战斗。1915年晋任上尉的布施,在各会战中都表现为一个特别勇、敢的军人和于练的指挥官。他在步兵第五十六团担任营长时,曾被授予普鲁士高级勋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任用于十万人的陆军时(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所以被限制军力为10万人),布施曾在若干不同的司令部任参谋官,1930年任驻柏林施潘道步兵第九团中校营长,同年晋升上校,1932年任该团团长,驻波茨坦.
   1935年升任步兵第23师少将师长,3年后晋任步兵将军,并调任驻布勒斯劳第八军军长。该军在1938年进占苏台德区时首次被使用,以后在波兰战役中则成为李斯特上将指挥下的第十四军团的左翼部队。
   布施的军队从格利维斯周边的集中地区出发,经过了激烈战斗之后,首先突破了波兰在东部西里西亚的坚固边防要塞,进占了克拉科,在追击中,击破了强大的波兰兵团,继尔渡过桑人河突进到卢布林以南波兰军队的背后,在那里布施和从对面来的北集团军的一个装甲军会师,包围了波兰军队.
   在波兰战役中,布施又表现出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优秀品质,那就是:不顾个人生死的勇敢精神和深谋远虑的卓越指挥才能.
   1939年10月15日,布施将军接任第十六军团司令,担任正在西部战场攻击中的伦德施泰特集团军的南(左)翼。
   1940年5月10日,该军团在特里尔附近攻进卢森堡,承担了马斯河与摩泽耳河之间边境的警戒任务。在这一防线上,他暂据守不动,而B集团军和A集团军的右翼则在比利时和荷兰军队投降后攻入了法国.
   在B集团军在博克上将指挥下于6月5日向索姆河上游突进之后,A集团军即于6月9日从其准备地区发起了攻势。布施军团与第二和第十二军团向香摈区突进;并在6月11日突破了法军的埃纳阻击阵地. 6月17日,该军团向东方迂迥,旨在包围马奇诺防线的要塞部队,但由于休战而停止了这次作战。在布施将军于1940年5月26日因个人的特殊勇敢而被颁发骑士勋章之后,他即晋升为上将。
    第十六军团暂留驻法国。它要准备实施“Z海狮作战”计划,后来在1941年5月才调到东战场担任李布元帅指挥下的北集团军的右翼。该军团从东普鲁士南部的埃本洛得地区向科夫奈发起攻击,两天之后即将该地占领。当登纳堡于6月26日被第56装甲军攻占时,第十六军团击退了威胁这一装甲军右侧背后的一切苏联军队的反击。 
   7月13日,北集团军向列宁格勒发起攻击。第十六军团为了掩护第十八军团的南侧,曾在依尔门湖西南方的索耳集附近挽救了一次危险局面。它曾救出过因突击过快而被苏联军队包围的第五十六装甲军。
   在继续作战过程中,布施担任了马查加的正面作战,并在8月1日从依尔门湖的西方与东方来攻击依尔门湖——柯尔沿线的优势苏军,因而陷入一场艰苦的战斗,不过苏军的攻击均被击退。9月间,布施上将又重新发起攻击,并在9月16日到达了依尔门湖一佛尔大高地一塞里格尔湖沿线,在那里与中央集团军的第九军团取得了联系。布施上将要从该地经过加里宁向莫斯科前进,但陆军总司令和其他总司令都认为这种计划要陷入歧途。于是希特勒决定要攻占列宁格勒,因此就由第十六军团经过伏尔克霍夫河前进而在提克文与正在准备突击列宁格勒的第十八军团相遇。
    10月初,强大的苏联部队开始反击,阻止了该军团的前进,而李布元帅违背了希特勒的意志,命令布施撤退到伏尔克霍夫河的后面,在那里第十六军团采取了防御.
   1942年1月,苏联军队从奥斯塔希科夫与依尔门湖以东地区集中兵力开始反攻,其目标在攻击北正面,以解除列宁格勒的被围,并由地麦斯克桥头堡向德军东正面的中央实施侧面突击。因为在这一带结冰的湖沼和一望无际的灌木地区,德军只设有少数间隔很大的据点执行警戒,并且德军不仅极其疲惫,也欠缺装备,苏军士兵能深深地突入了依尔门湖与佛尔大高地一带,也就是在第十六军团的两翼。同时布罗克多夫将军所指挥在地麦斯克地区的第二军以及其他另一单位都在柯尔门被苏军包围。斯大林曾亲自下命令要消灭这两个被包围圈的德军部队;因此仅在地麦斯克树近苏军就使用了五个军团,向该地被包围而仅靠空中补给的德军攻击。但是这些部队却能固守阵地,一直到布施上将在4月间打通了解围的下条通路,而获得自陷郴增援兵力。
   第十六军团所占领极不妥当的阵地位置,已使布施提出了数。次调整阵线的建议,并在可能范围内已暗中自行实施局部调整。虽然其他陆军指挥官也都支持布施的意见,希特勒却根本拒绝德军部队的后撤,因为德军士兵基于威望的理由,绝对不应后退。布施也曾努力要说服希特勒实行刺猖战术的不合理。
   这时候他也忍受够了,希特勒为何把有经验的指挥官撤了职,因为他们敢于反对他的意见。布施也看见在何种情形下布劳希奇元帅被希特勒免了职。他不仅在前线精疲力尽地到处奔忙,而且也受到了精神上的压迫.
   1943年1月,陆军总部才接到希特勒的命令,批准了布施上将迫切的请求,而地麦斯克被包围部队有计划的撤退就开始了。第十六军被包围的各师都能安全与苏军脱离而撤退到了后方阵地。这又必须归功于布施老练与卓越的指挥,才使这一转进运动能够在毫无物资损失下圆满成功。只有两门缴获的法国榴弹炮遗失到追击的苏军手中.1月30日,当斯大林格勒最后的抵抗消失时,希特勒晋升布施为元帅,显然是承认了布施在艰苦情形下所表现的成就.
    1943年3月初,第十六军团位于洛法特河后面柯尔门与旧鲁之间构筑良好的阵地中。夏天在激烈的战斗中度过了.红军的攻击重点是全线的北地区.
   10月12日,布施调升为中央集团军总司令,为重伤的克卢格元帅的继任人,就在同一天,他荣获希特勒颁发的栋叶骑士勋章,他是国防军中获得这种勋章的第274人.这也是由于他所指挥的第十六军团防御成功而获得的荣誉。
   接任了中央集团军总司令之后,布施元帅的参谋长是戴莱斯可夫上校,他曾说服过博克与克卢格两位元帅参加推翻希特勒政权的运动。那些反抗的军官不能决定究竟是否也要把布施元帅拉入他们的计划小他对于他们是毫无希望的.当时在中央集团军总部的一位军官史拉布伦道夫曾写道:
   当一切计划在进行午时,克卢格突然因为在由阿尔夏赴明斯克途中受车祸而重伤,并离开了几个月。这就失去了本土陆军与前线陆军对于这一计划密切合作的一个重要主持人。他的继任人布施元帅是一位在第一次世界
大战以勇敢著称的军人,但是他却不能胜任指挥中央集团军的职务。他没有政治的判断力.
    我们必须注意的是,这一评语只能代表一位下级传令军官的个人意见。他这样地恶意批‘评,是因为他不能争取到布施以完成反抗目的的缘故。除了在那时候史拉布伦道夫的主观意见之外,我们的客观意见是:布施元帅的性格、智慧、品德与才能都是无可非议的,虽然在政治的作为以今日的眼光看来是有错误的。
   当布施接任总司令的时候,前方的情况已是危机丛生。他应该遵照希特勒的意见,肃清一切由于克卢格元帅的犹疑不决而产生的情况。布施曾一再地请求,1100公里长的正面上必须放弃各突出部,加以拉直而缩短防线,但终不能被批准。希特勒甚至于还要求前进而采取攻势,布施关于苏军在中央集团军当面有强大兵力集结的报告,希特勒竞毫不关心,他认为这只是敌人的一种诱惑行动,因为他判断敌人的攻击将要指向别的地方。
   布施元帅又听从了希特勒的话。他又是内心沉重地照着做了,而把希特勒的命令照样地转了下去.这些由于情况判断错误而产生的行动,自然就造成了一些无谓的损失。
   布施的命运也要结束了。他的绝对服从也害了他自己。当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西战场反攻之后,苏联的军队也在6月22日对中央集团军向东突出的阵线发起猛烈的攻势,在北方的威得比斯克和在南方的包布鲁斯克都被红军突破,并包围了中央集团军兵力村大郝。希俘勒禁止突围,并宣布每一都市应该成为一个“要塞”.凡反抗他命令的军官和将军都被撤了职。
   但布施元帅却是命中注定的要扮演一个替罪羔羊的角色. 6月28日,希特勒免去了布施的职务,派乌克兰集团军总司令摩德尔元帅去接替他。
   布施先往上西里西亚的斯特兰斯去居住,后来因为前线愈来愈接近到德国的边界,就又迁到曼斯特附近的奥斯拜瓦尔去居住,在那里他不能不以焦急和悲伤的心情看着事态恶化下去.
   1945年3月底,当各阵线都已击破的时候,希特勒又把布施元帅从放逐的生活中召了回来,并派他担任北海岸的指挥责任。但是这种局势也不是布施所能挽救得住的. 5月7日,他在弗伦斯堡附近的一个小村庄里依照命令投降了.14天之后,他被押解伦敦送入奥得勺特的战俘集中营.
   l945年7月17日,布施去世。他的心脏已经担当不起一切折磨与打击。或许是贝克上将所说的几句话曾在他活着的最后几天感动了他:
   “一个身居最高位的军人,如果在这种时机只知道在他军事任务的有限范围内去尽他的职责,而忽略了对于全民族所负的最高责任,那么他对于他的职责的认识就不够圆满与远大.”
   布施的一生是知道他所负的这种最高责任的。他的军人行动也是符合这一信条;但是希特勒这一魔鬼却未曾认识到,因此他也没有反抗“领袖”,因为服从束缚了他。

 (转载自"二战前线"网站 http://luftwaffe.myetang.com/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5-13 12:18:26
 remer 男,离线巨蟹座1975-7-1
  
  
  头衔:将帅区负责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56
  金钱:76
  工作量:2000 points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1-10-19
给remer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emer加入好友 查看remer的个人资料 搜索remer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emer  访问remer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8
工作帖:二战将领
弗里德里希·保卢斯元帅
    当1942年1月17日赖谢瑙元帅已死,由博克元帅接掌南方集团军的指挥权之后,装甲兵将军保卢斯就被任命为第六军团司令,而成为赖谢瑙的继任人。
    1890年出生于麦勒松根的布莱特诺镇的保卢斯,于1909年在卡塞耳的高中华业后,就去投考皇家海军军官学校,使他受到长期难忘的一次打击。由于海军对体能的要求最高,而他是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家庭,以致未被录取。对于这位日后的陆军军官,可能在行动上发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因此,保卢斯决心要攻读法律。他在马尔堡大学注册入学。但一年后,又离开大学而进入了巴登驻拉斯塔特的步兵第三团为入伍生。千年后,他晋任少尉,又一年后,他娶一位罗马尼亚贵族之女为妻01914年秋,保卢斯少尉为营职副官,并赴前线作战,他表现优异,于战争的最后一年调至参谋本部服务。
   当19l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位获得两种铁千字勋章的上尉曾在东部担任边防勤务。被新成立的十万陆军录用后,曾被派往柏林工业大学测量班受训,随后即调往驻卡塞耳的国防军第二兵团司令部服务。
   当他自l923年到1927年在驻斯图加特的第五步兵指挥部任参谋后,就在驻斯图加特步兵第十三团担任了一年连长。此时隆美尔也在那里担任机关枪连连长。这时期他们所表现的是,保卢斯不同于隆美尔,他不十分喜欢部队工作。当然他和他的部队也曾保持了良好接触,不过他更喜欢那种需要细心考虑和沉静明达的幕僚工作。
   当希特勒任命为总理时,保卢斯业已晋升至中校。他虽然天性地就反对希特勒和他的党,他却受到希特勒对国防军的承诺,以及一些新人物所吸引。
   保卢斯随即晋升上校,并被派任新成立驻柏林的装甲兵司令部参谋长。这时保卢斯对希特勒的同情更为增加,因为希特勒对于这一新兵种也是极为欣赏。不过在对装甲兵才能的判断上,旧式满腔热情的参谋官和这一新兵种的代表们却表示了相反的意见。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保卢斯少将任新成立在赖谢瑙上将指挥下的第十军团(后来改称第六军团)参谋长。在波兰战役和西方战役时,这两位性格根本不同的人物,个性强的赖谢瑙和他实事求是的参谋长,能够互补长短,密切合作,而两人也都最喜爱装甲兵。
   在开始东方战役以前,希特勒曾命马克斯少将对东方战役作了研究。因为这一研究不切实际,于是他就又命令保卢斯草拟一个新的建议。这也因为不能忘记马克斯曾担任过巴本和施莱谢尔政府的新闻局长的缘故。
   保卢斯对于攻击苏联一事虽亦不无怀疑之处,但他不加政治考虑而策定了一个以列宁格勒,斯摩尔斯克第聂伯河一线为目标的攻击计划。他要求,对苏联军队不仅应将其击退,而是须予以歼灭,并强调一切都将依赖于补给及预备队。如果补给无问题,则可作更为深远的打算。
   保卢斯的着眼点是,不仅要从图上而也要在与第一线部队密切联系上,来对作战实施纲领式的指导。但希特勒不向第一线部队章告他的见解,而愈来愈干涉到第一线的指挥,尤其是当对苏联的攻击开始发生危机时。保卢斯也坚决反对党政委员的犯罪性命令,而当他接替了已死的赖谢瑙为第六军团司令时,他就把军团中的“赖谢瑙命令”取消了。
   1942年夏季,希特勒命令要实施具有远大目标的一次大规模攻势,而使南方集团军担任了从顿河的佛罗尼兹一直到高加索的广大正面攻击。苏俄的铁木辛哥元帅则于5月9日以一钳形攻击指向卡尔科夫来应付这一攻势。但这时业已晋升为装甲兵将军的保卢斯却能给苏联人一次歼灭性的攻击。在这一次作战中,在他的参谋长史密特将军的支援下,他曾表现为优秀的军队指挥官才能,5月29日,他因功而获得骑士十字勋章。因此他也成了或者他不愿意——统帅部的一个受宠者。
    希特勒鞭策着东战场的部队前进,而不容许他们休息。不顾严重的补给危机,他命令对伏尔加河和高加索的攻势;他是愈来愈依赖于其直觉。于是他把南方集团军区分为A和B两集团军,并派博克元帅指挥辖有第六军团和第四装甲军团的B集团军向伏尔加河突击。
    当该集团军于6月28日开始攻击而到达顿河的佛罗尼兹之时,博克元帅坚持要固守这一线,以便先行警戒两侧,但却因此而被免职,并由魏克斯元帅接替了他的指挥权。
   第6军团于7月3日很成功地在旧奥斯科尔附近歼灭了有力的苏联兵团,并于8月7日——在顿河的南岸前进中——经过艰苦的战斗后夺取了卡拉齐附近的一个桥头堡。
    8月21日就开始向斯大林格勒攻击,第六军团虽然由于把装甲部队发给了攻击高加索的军团,而使其兵力减弱,而且补给也迟延获得。当时发生了指挥上的严重危机:李斯特元帅由于力谏应停止对高加索的作战而被免职。希特勒亲自兼任指挥该集团军,陆军参谋总长哈尔德,也由于对这一危险情况提出警告,而被免职。
    8月23日傍晚,装甲步兵第79团的一个战斗群首先到达斯大林格勒北方斯巴达考夫斯卡附近的伏尔加河。在那里的苏联人匆忙的完成了防御准备。老年人和青年人都被武装起来送上了前线。凡是能拿起武器的人也都应征了。在各工厂中也都加紧地在工作,加速火炮、坦克和炮弹生产。
    从此厄运也就开始了。红军在愤怒地抵抗,想要把斯大林格勒扫荡干净的德国军队遭受到严重的损失。在城内发生了逐屋和逐层大楼的战斗。俯冲轰炸机不断地攻击苏军的抵抗中心,重炮兵把各街道轰击成一片瓦砾。在“加农炮工厂”附近的苏军桥头堡和在其南方用铁轨怨团绕起来的“风球拍”,是苏军的两个抵抗中心,双方战斗都是无比的勇敢。战况的发展愈来愈对德军的第六军团不利。它构成一个向前突出很远的楔子的尖头;它沿着顿河长约400 公里的北侧面,乃是由装备不良的意大利和罗马尼亚部队防守。南侧面约有同样的长度,乃由罗马尼亚的第四军团担任警戒,该军团仅对在蒙古人草原的AS集团军的东北翼保持着松弛的联系。
   因此,苏军就把一切可用的兵力都投入了这一方向。苏军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将军编成两个兵团,“顿河方面军”在罗科索夫斯基将军的指挥下,固守克列门斯卡雅桥头堡,“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则集中子城的东方和东南方。这两个兵团不断地获得加强兵力,一切都显示着要发生一次大的攻击。
    为先发制人起见,保卢斯将军命令先行消灭斯大林格勒的“加.农炮工厂”和“网球拍”这两个桥头堡。于是在11月9日开始攻击。德军确已到达命令的目标区域,但步兵太疲乏了,不能去摧毁苏军的阵地。在“药房”、“白房子”和“红房子”等处攻击都遭顿挫。双方伤亡很大。11月l0日,德军各部队又开始、攻击,但仅获得有限的进展。
   13日,保卢斯将军又命令继续攻击。在严重的损失下占领了“药房”和“红房子”。14日,德军也继续向东方攻击,但苏联人在拼命的抵抗,以致15日就不得不停止对“加农炮工厂”的一切攻击。伤亡实在太严重。
   16日,斯大林格勒初次下雪,苏联的冬天业已来临。这对于保卢斯将军来说,又增加了一种新的忧虑,因为他的军队还没有冬季装备。
   19日的午夜,苏军的炮兵向北侧面的罗马尼亚第三军团和南侧面的罗马尼亚第四军团开始了前所未有的猛烈轰击。凌晨八时,苏军各部队向各阵地开始突击。罗马尼亚人部分防御很勇敢,但抵抗不了苏联人的绝对优势而惊惶失措地溃逃了。保卢斯将军把第六军团一切可用的兵力都投入到苏军的东侧面,然而苏联的两个突击兵团仍于11月22日在卡拉齐会了师。于是第六军团被包围了。
   在第六军团司令部里举行了一次命运他关的会议。军团的参谋长史密特将军通知了第九高炮师师长皮克特少将,第六军团必须依赖空中补给。
   但皮克特少将则建议应向西南方突围。他可以使用他的各高炮连来支援这一突围行动。空中补给他认为完全是不可靠的。
   史密特将军宣称,第六军团虽有作突围的打算,但不能作违抗希特勒命令的决定。此外突围也无成功的把握,纵然能够成功,也不得不使15000伤兵掐入敌手。   于是决心就下定了。第六军团要固守而依赖空中补给。
    当天保卢斯将军和史密特将军搭乘飞机飞到“斯大林格勒要塞”。晚间他发出一个无线电报给最高统帅部,报告军团受威胁的状况,并要求准许于必要时放弃斯大林格勒而向西南方攻击,以 与装甲第四军团采取联击。
    在这种危险与不明的状况下,第51军军长古茨巴赫将军和 他的参谋长研究好了一个突围计划,经过一次与各负责将领的会议,也获得保卢斯的同意之后,使他相信必能获得陆军总部的核准,就决定以11月25日为突围的日期。11月24日,保卢斯拍给希特勒一封电报,陈明了他的企图与理由。
    他所得到的回答,也就是希特勒下达给第六军团的下列命令:
第六军团暂时已被苏军部队所包围。余盼该军团能集中于斯大林格勒南北之间地区。该军团应相信余必尽力使其补给无缺。而适时为之解围。余深知第六军团官兵及其司令素极勇敢,并相信定能善尽其责任。
                          希特勒
   这一关系第六军团生死命运的命令,乃是希特勒听到了戈林大元帅以空军总司令的身份宣布第六军团的空中补给为可以实施。之后而下达的。
    这时保卢斯将军又举行了一次作战会议,以便听取所属各下级指挥官的意见。胡拜将军,德第十四装甲军的军长,主张不顾希特勒的命令而去冒险突围。黑茨和叶尼凯两将军也同意这种建议。尤其是51军军长古茨巴赫特别强调,力言突围乃是一种势所必行的责任。
   保卢斯将军依据上级固守的命令指示说,军人在任何情形下都应服从。叶尼凯将军又一次地恳求司令,并解释称突围必须不顾任何军人传统而冒险实施。
    第六军团参谋长史密特将军所表示的观点是,领袖的命令必须服从。保卢斯更指示了希特勒的保证,要由空军来担任第六军团的补给。
   古茨巴赫将军仍不打消他的意见,他向集团军总司令部提出了一个意见书,表示说,纵然是违背了希特勒严厉的命令,也有突围的必要。他要求保卢斯将军应采取独立行动:
   “我愿以全力来实施突围,从军事的立场看,固守是一种犯罪,而对于德意志民族所负的责任来说,它也是一种犯罪。”
    世人一再地在问,保卢斯将军在那种时机如果突围,或有成功的希望,为什么竞不断然采取突围行动呢。没有人能够真正地答复这一问题,但我们可以假定保卢斯将军是相信了希特勒和戈林的补给诺言;此外他可能也受了实际情势的影响,那时不仅是德国,就连各参战国家也都在注意第六军团的战斗。这一战斗忽然又成了保卢斯将军必须支持下去的一种个人考验了......
    不久,就显示出空军根本不能担任对被围军团的补给。几个星期之后,补给飞行几乎完全停止。因此饥饿也就降临到斯大林格勒被围困的部队身上。
    12月12日,霍特上将的第四装甲军团的第57装甲军从柯提尔尼可大地区发起攻击,要向斯大林格勒打开一条走廊;在激烈战斗和重大伤亡下,这一个军才于12月19日接近到距离被围的第六军团透有约55公里的地方。但它的兵力太弱,不能再前进了。
    这时候在斯大林格勒的被围部队也充满了希望,解围似乎是接近了,他们要等待霍特的部队接近到18公里的时候,就要向第57军去迎头突围。依照“雷击”信号的发布,斯大林格勒的被围部队就应开始突围而与霍特的部队会师。自从12月10日起,霍特就与被围的第六军团保持着不断的无线电联络。一候会师成功。即应放弃斯大林格勒而退守柯提尔尼可夫一线。但希特勒于12月21日仍然禁止任何突围的行动。他特别指出在斯大林格勒装甲部队所存燃料不堪用的状况,来证明突围是不能成功的。因此也绝对不应把这些坦克放弃在草原上。
    保卢斯没有主张了。他不能决定负起这种责任。他真是一个没有决心的军人么?他也缺乏完成他的使命的能力么? 霍特的各师又撤回去了,因为12月18日在B集团罕南翼的意大利第八军团已被苏联的军队所席卷。B集团军总司令不能不忍心地决定,把霍特的装甲部队调到他自己的北翼去了。
    于是在斯大林格勒的被围部队丧失了。从地面去解围已不可能,而空军也是无能为力。塔秦斯卡雅和摩洛索夫斯卡雅两个空投场已经丧失。
     保卢斯将军一再迫切地要求集团军和最高统帅部给予补给和增援。他曾派了联络军官到曼施泰因元帅,戈林和希特勒那里去,因为他仍相信他们还不充分了解斯大林格勒被围的状况。
    在包围圈内的粮食一天一天地短缺。从12月26日起,每人每天只能分配到50厘米的麦包。12月12日军团曾命令官兵,不准活着去做苏联人的俘虏。
    保卢斯将军对他的军团担负了全部责任,仍然在希望能被解围。但希特勒内心中已经把斯大林格勒放弃了。保卢斯唯一所获得的就是他晋升为上将......
   1943年1月8日,苏联的顿河方面军司令罗科索夫斯基中将要求第六军团投降。保卢斯上将把这种投降的要求转报到最高统帅部,并请求给予行动自由。希特勒拒绝了这种要求,因为在此时投降将牵动东战场整个南翼的崩溃。因此保卢斯就于1月9日拒绝了苏联的投降要求。
    1月1O日,苏军发起了决定性的攻击。他们的炮兵把德军的阵地掀翻了。德军阵线立刻遭到破坏,苏军竟把被围在斯大林格勒的德军切成为两个包围圈。1月26日,保卢斯又打电报给陆军总部请求准许投降。最高统帅部证明这一电报也已收到,但希特勒回答说:
“   禁止投降!该军团须保持其阵地至最后一人一弹,并藉其英勇抵抗以完成新防线的建立,而挽救有关国家......”
   1月30日,德第十四装甲军投降了。一天之后,第51军也随之投降。在同一天保卢斯就在他的军团灭亡的时刻晋升为元帅,而他也和苏联人取得联络。当苏联的政委出现在军团司令部的时候,保卢斯元帅已经完全支持不住,他退到他的房间去了。他把灯光关灭,弯着腰听收音机的广播。他的参谋长,史密特将军,在指导着投降的谈判。当谈判结束的时候,保卢斯元帅让史密特将军转告苏联人说,他仅能代表他的个人和他的司令部投降,但不能代表他的军团及其余部的投降,因为他和它们已经失去联络。
     第二次世界大战流血最多的斯大林格勒会战就此结束。第六军团220000官兵只剩下90O00活着走进俘虏的行列。他们都是在冰天雪地下行进,既无给养,也不能裹伤,而且更无足够的被服。相信这些曾在艰苦状况下战斗过,受伤和挨饿过的军人有一大半都死在草原上了。
    保卢斯元帅被用小汽车送出斯大林格勒。他也曾被关在许多俘虏营中。他曾供认,德国之攻击苏联是完全违背国际公法的。他也供认,他曾服从于一个不讲信义的人,所以自己才会失败。他加入了“自由德国国家委员会”范围内的“德国军官同盟”,而公开地反对希特勒与他所指导的战争。
    1946年,保卢斯曾奉召出席纽伦堡的国际军事法庭作证;他穿着便衣,神情良好,他的供词也是简明扼要,有条有理。
    自从由苏联的俘虏营被释以后,保卢斯就定居在德累斯顿的“白鹿山庄”。经过长期患病之后,这位元帅于1957年2月1日在.那里寿终正寝 。


(转载自"二战前线"网站 http://luftwaffe.myetang.com/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5-13 12:34:06
 remer 男,离线巨蟹座1975-7-1
  
  
  头衔:将帅区负责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56
  金钱:76
  工作量:2000 points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1-10-19
给remer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emer加入好友 查看remer的个人资料 搜索remer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emer  访问remer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9
工作帖:二战将领
陆军元帅冯.博克

Fedor Von Bock

    1945年的5月5日,在石勒苏益格一条阳光照耀的公路上,德军部队正在行进中。公路两旁停着若干被炸毁和燃烧中的车辆.
    又开始了一次空袭.那是一批英国的驱逐轰炸机,正在兰站附近向拥挤在溃败德军中间的逃难群众实施低空攻击。一架驱逐轰炸机选择了一辆无盖的人员乘用汽车为目标。在这辆车上,在驾驶员的旁边坐着一位军官,后座上有妇女三人。英国的驱逐轰炸机一次又一次地对准了这一车辆扫射.
   当时驾驶员就死在方向盘上,后座上的三位妇女也都中了子弹.只有那位军官受了重伤,被人从这一燃烧的车辆中救上出来.德军立刻把这位重伤的人送到了奥登堡的医院.可惜医师们的一切努力均末收效。在当天夜间,这位受伤的人——德国帝国陆军元帅博克死去了;他的夫人和女儿以及女儿的女朋友连同驾驶员已经都被烧死在车上。

    在普鲁士皇家高级入伍生团第七连的入伍生们,习惯称博克为“小博克”;他的态度总是友善的,而学业成绩也是超人一等。
     博克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他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是军人,父亲任官至少将,母亲也是出自佩剑贵族的名门.
   1898年博克18岁时,便以最优成绩被选拔而晋任少尉,并派往警卫第五团服务,1905年任营副官,1907年任团副官,一年后即晋升中尉01910年至1912年,他接受一般参谋教育,并即晋升上尉,服务于参谋本部,后来于1913年调任警卫军参谋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担任过各种不同职位的参谋官,也曾短时间在部队任过职,最初在西部战场,后来在东部战场,最后又在西部战场。1917年,他曾在西部战场的德意志皇太子集,团军先任助理参谋官,后来任首席参谋官,当时由于他服务成绩的优异,被颁发德意志最高战争勋章.这种勋章后来也曾颁发给布伦堡、布施、格莱姆、隆美尔、舍内尔以及戈林等元帅.
   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的两年,博克曾任第三师的参谋长和驻柏林的第三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并已晋升中校。1924年任驻考尔堡的猎兵营营长,1925年晋升上校,l926年任普鲁士步兵第四团团长.l929年,博克晋升少将,不久接任驻法兰克福的第一骑兵师师长,而在1931年晋升中将。在同一年内,他被调任第二师师长,并兼任驻斯德丁的第二军区司令。1935年,博克晋升步兵将军,并在建军的过程中接任驻德累斯顿新成立的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当占领奥地利时,他曾指挥过第八军团.在晋升上将的同一年内,博克接替伦德施泰特为驻柏林的第一集团军总司令。
    在波兰战役中,博克上将担任由两个军团所编成的北集团军的指挥职务。屈希勒将军的第三军团集中于东普鲁士,克卢格将军的第四军团集中于东波美拉尼亚.
   9月1日,集团军发起攻击,9月4日将波兰的走廊军团歼灭于土黑勒原野,在占领格劳登茨与姆拉瓦之后,便向摩德林与华沙挺进。左翼在华沙以东渡过那流河与布格河7。突腮L布勒斯里多夫斯克,而在那里与南集团军的备装甲军会师,使波兰的部队全部被包围. 9月16日,迫使在维斯杜拉河与布楚拉河之间被第四军团的一部与南集团军所属第十军团的一部所包围的波兰军队全部缴械投降。
   9月27日华沙陷落。3天后,波兰的最后要塞——摩德林亦被攻占.博克上将因功而被颁发骑土勋章.


    10月,博克调任西正面的B集团军总司令,由他指挥的部队有赖谢瑙上将的第六军团,屈希勒将军的第十八军团和第四军团。1940年5月10日,B集团军发起攻击.5天之后,第十八军团迫使荷兰军队投降。赖谢瑙的第六军团假装猛力前进,使对方认为这是德军攻击重点的地方。由于这一种欺敌战略的成功,突破了对方在马斯河的防线.这一战略目标的成功,使B集团军的快速部队能够赶去支援A集团军.这样就减轻了A集团军所受的压力,因为该集团军正肩负着攻击的重担。被第十八军团和第六军团在布鲁日地区所包围的比利时军队也只有投降一个办法了.
    B集团军继续向前推进,并在5月27日位于第斯莫屯至里尔沿线的东侧,合拢了对英法军队的包围圈,而由集团军的第四军团在包围圈的西侧担任监视.当时由于希特勒对作战的干涉,而使英军主力在5月29日与6月4日之间逃过英吉利海峡时,在里尔附近法国有两个军于5月31日缴械投降. 
     作战第一阶段结束后,德军重新部署.B集团军部署在从阿布维尔附近的海岸,经过亚眠到恩河之线。在阿布维尔、亚眠及佩隆各桥头堡的后方,各集中了一个装甲军。
    6月5日,集团军全面发动了新攻势。6月8日,何特将军的装甲军到达了法国鲁昂,并把英法军队的一部包围于圣瓦莱里附近。第四军团所部占领了科登坦半岛及不列特尼半岛直达布勒斯特。第六军团的左翼到达了苏瓦松附近的恩河,克莱斯特装甲兵团到达了里昂,而集团军的其他各部则到达了卢瓦尔河?奥尔良与布尔兹。于是法军陷于崩溃。6月18日法国投降.
   1940年7月19日;希特勒提升博克为元帅。也在同月将B集团军转移到波兰,部署在德苏的分界线上,使它在对苏攻击时担任中央集团军。由华沙地区强大的装甲部队一方面支援北集团军;另一方面要向莫斯科实施攻击。最初德军在东正’面的重点就是保持他的这一个集团军。其部署是左翼为施特劳斯上将的第九军团和何特的装甲兵团;右翼是克卢格元帅的第四军团和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兵团.中央集团军当面的敌人是铁木辛哥元帅指挥下的苏联军队。


   1941年6月22日开始的作战经过极为成功. 6月29日,已经有大部分苏联红军被包围在毕亚维斯托克,而苏军向东方逃脱的一部,则被德军第二与第三装甲兵团包围于明斯克,并于7月9日被德军围杀.
     7月16日,斯摩棱斯克被占领,经过几个星期战斗后,又将强大的苏军围杀于威里吉埃庐吉与罗斯拉夫勒附近。但是德中央集团军也已经疲惫不堪。德军的战力已经发挥到最大限度,尤其是快速部队更是尽了最大的努力,所以博克元帅在8月份转为防御,使他的军队可以得以休息.
    这时在中央集团军总司令部的德雷斯考上校和施拉稀伦多夫中尉曾想把总司令拉到“反抗运动”那;方面去.为了使这一反抗运动能够顺利进行,也派了参力这一运动的两位军官充任总司令的副官:哈登贝克和伦多夫。他们虽然尽了一切的努力,但毫无成果。博克虽然不是纳粹党的党员;但却敢在希特勒面煎提出反对在后方集体屠杀事件的意见.他不赞成反抗运动,因为在他的跟中,这等于是一种叛乱行为.
    当希特勒在8月初访问中央集团军的时候,曾经与博克发生了一次辩论。博克元帅认为再继续前进是危险的;所以建议让部队占领坚固阵地,使他们能够度过苏联的冬天.
    希特勒激动地拒绝了,并迁怒于德军的将官团说:
当我未任国务总理的时候,我曾认为参谋本部好像一只猛犬,如果不把它的头圈握紧,它就会猛烈地扑向任何一个人。当我接任了国务总理之后,我就发觉参谋本部确实是一只猛犬。这一参谋本部总是阻止我认为必须要做的事情。参谋本部曾反对过建军、莱因地区的占领、奥地利的合并、捷克的占领,甚至对波兰外战争。这一参谋本部曾劝阻我对法国采取攻势。也劝阻我不要对苏联作战。我每次必须鼓励这一猛犬,而使它听话.
    希特勒对于下一次的攻势,要想指向南方而攻占基辅,但一部分陆军将领则认为:既然已经攻入苏联腹地,便应该直取莫斯科,以求结束战争。
    8月23日,博克元帅派古德里安将军前往领袖行辕,请求采纳攻击莫斯科的意见。但这时希特勒已经决定要向南方攻击。他的着眼点是,德国需要乌克兰的谷仓、高加索的油田和克里米亚,而攻占后者,是因为它是一艘威胁罗马尼亚的普洛什特油田的“苏联航空母".他宣称,他的将军们不懂战时经济,于是他就派古德里安的装申革向乌克兰推进.
   当基辅会战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古德里安的军队又被调回中央集团军。同时博克动向也获得了命令,要准备好他的军队去攻击莫斯科。但这时几个月的宝贵时间已经过去了,苏联人也已经利用了这段时间去完成他们应付这种期待已久的德国攻击的准备.

    10月2日,德中央集团军发起了攻击。它应该在东方迫敌决战。希特勒感觉到最后胜利已经在望.各军团及各装甲军在第二与第三空军兵团支援下,猛烈地突破了苏军的坚固阵地,并把强大的苏军包围在维兹马与布里安斯克地区,而在10月12日与20日之间将他们歼灭。虽然这时正是苏联雨季泥泞的期间,第四装甲军团和第四军团仍然到达了莫斯科以南约25公里的地方。在莫斯科南方约150公里处,古德里安的坦克便到达了图拉地区.
    这时发生了一种转变。苏联12月的严寒积雪,使德军坦克不能活动;运补也被迫停顿。因此就产生了第一次的严重危机。德军最后一次绝望的攻势也在12月4日失败,部队不得不又退回到原阵地.
      施拉布伦多夫在他所著的《军官反抗希特勒》一书中,曾叙述了博克和他的首席参谋官德雷斯考的一段谈话。后者鉴于在莫斯科前面攻击的失败,曾再次决定要说服博克元帅把一切错误都推到希特勒身上。在一次谈话中,博克元帅曾很生气地拒绝任何使用武力反抗,并说:“我不是南美洲的一个叛乱将军。”为了避免事态演变恶化,他接着又警告说:“我绝不容许领袖遭受攻击。谁要敢攻击领袖,我就要为了拥护领袖而惩办他!"
   希特勒对于这种态度竟无感谢之情。他对于把部队撤回到固定冬季营地的一切建议都严加拒绝,陆军总司令也被免职,而由希特勒自己来兼充。博克元帅对于今后的可能发展已有先见之明.于是他以重病为理由呈请辞职,获准后返回家乡。接替他职位的是克卢格元帅.
     1942年1月17日,赖谢瑙元帅中风而亡.这时博克元帅病已痊愈,奉命继任南方集团总司令的职位,而南方集团军这时位于库尔斯克一查尔科夫一靠黑海的塔甘罗格沿线。从这一条战线起要在春季向高加索的油田发起新攻势。在这一条战线上,仅仅在1月曾在查尔科夫地区发生过一次危机,由于在查尔科夫南方约100公里的伊兹雅蒙附近,苏军曾在约80公里的正面和纵深渡过了顿涅茨河,而突入了德军的阵线,想要夺回卡尔科夫.
     1942年5月12日,铁木辛哥元帅以查尔科夫为目标开始了一次反击。但博克元帅却把苏军的攻势转变为一次严重的失败。5月17日,德军在坦克支援下从南方向伊兹雅蒙附近苏军的弧形阵线突进,并于5月25日以前把位于这一战线上许多苏军师的大部以空前未有的态势全部围杀.
    1942年6月,德军为了向伏尔加河和高加索发起攻势,又实施了一次新的编组。南方集团军分割成为两个兵团:李斯特元帅所指挥下的A集团军,管辖第十七军团与第一装甲军团,指向东南方的高加索;博克元帅指挥下的B集团军,管辖有第二与第六军团及第四装甲军团,以顿河沿线为目标。并在6月28日发起攻击.
     7月5日,B集团军到达了佛罗尼兹。博克元帅想要先把阵线整、顿严下,而不盲目向顿河的弯曲地带突进.但希特勒不同意这一计划,于是博克又被第二次免职返回故里.
     在他这次被免职后,没有奉派其他指挥职务。德国国防军一位最优秀的战略家又被送入“冰库”了。但这位元帅却甘于谦逊地隐居在他的家乡。1945年5月5日,一架英国驱逐轰炸机的子弹命中了他。就这样,他和他的夫人与女儿竟然一起离开了人世.

 
(转载自"二战前线"网站 http://luftwaffe.myetang.com/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5-13 12:36:03
 remer 男,离线巨蟹座1975-7-1
  
  
  头衔:将帅区负责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56
  金钱:76
  工作量:2000 points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1-10-19
给remer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emer加入好友 查看remer的个人资料 搜索remer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emer  访问remer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0
工作帖:二战将领
空军元帅凯塞林

Albrecht Kesselring

1885- 1960

    当明亮的阳光照在泰格尔湖和它周边的山岗上的时候,在巴德威塞有一具覆盖着国防军军旗的灵枢,从基督教堂里护送到墓地去了,不知有多少人群集在路旁,向死者表示他们最后的敬意。
   阿尔伯特·凯塞林元帅——德军在西线和南线最后的一位总司令,于1960年7月16日闭目而离开入世,联邦国防军的空军总监卡姆胡贝尔将军,在墓上对于这位元帅的人格称赞说:
     我在过去曾有过许多次与死者合作的机会。我深深地领会到他所表现的远超过军事以上的教育水准和他非常容智与正确的思想。他曾以无比的工作能力与莫大的信心去尽力他的职守,并恰守了参谋本部的原则:多贡献,少表现,功成不居! 
   凯塞林确实是—俭卓越军人.他并不是来自军人世家.他于1885年出生在马尔克土代夫,父亲是一教员,后来成为市府督学.早在童年他就怀有充当军人的志愿。在中学毕业后,他已经决定了他的职业选择:在1904年进入巴伐利亚的徒步炮兵第二团入伍,并在3年后升任少尉。
   凯塞林早在青年军官时期即专心致力于专门学识的追求。首先他获得炮兵的一般教育,后来便在麦次接受了气象观测员的训练,最后则在慕尼黑的炮兵与工程学校接受了测量与光测的专门训练。从这些学识上,为他若干年后在军中奠定了服务摩托化高炮连的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凯塞林已晋任上尉,曾担任过部队职和各种不同幕僚职,在这以后供职天参谋本部.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他服务于驻努连堡的巴伐利亚第二军司令部。他曾协助在乡军人部队的编训事宜,且经历了共产党攻击驻“德意志英雄营房”的军部的暴动事件。当他努力要扑灭军部左派过激分子时,在1919年6月遭受拘捕,但没有经过审判即行释放。
    当他在安贝克、埃朗根及努连堡先后担任了不同军职之后,即晋升少校而调到柏林的陆军总司令部.1930年他晋任中校,调任驻德累斯顿的炮兵第四团的营长.
    1933年10月,凯塞林已晋任上校,并奉派主持建立空军。因为他在陆军总部服务时获得了广泛的行政经验,并且曾经担任储蓄委员,所以被派任新成立的航空部的行政长。凯塞林最初不甚喜欢这种职务,但以后感觉,很愉快,尤其在他48岁时还能学习飞行,以致一直成为他终身的一种热爱嗜好.
    在航空部内,他与财政部合作为空军编造了多达几百万的预算,监督飞机的生产,并准备所需经费。凡是一切:不动产——包含飞机场、营房和其他军事设备等的建筑,都是由他计划和实施的.而空军的文官;雇员积工人等人·事问题1也是属于她的工作范围.由于他对建设空军的艰苦工作与优越成绩,他在1935年优先晋升为少将;并在1936年晋升为中将。
   当空军第一任参谋总长魏威尔将军于1936年在德累斯顿上空飞行失事后,凯塞林奉派为继任人。于是整个组织与训练以及飞行部队、高炮部队1空军通信部队1特种部队(伞兵部,队)的使用与地面和运输勤务等事宜,都属于他的职责范围。
    他任空军参谋总长的时间虽短,但他在这—时期所获的经验对于他以后出任更高职务的重要性却是大的。晋任空军将军后,凯塞林由于与空军部次长米尔希的意见分歧,被解除了参谋总长的职务,而被任命为驻德累斯顿的空军第三军区司令。由于空军的改组,凯塞林在1938年4月1日接手空军第一军团,后来又改称第一航空队司令。这一职位上,凯塞林将军已把他的学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上去。他的部队高度训练水准已经在占领苏台德区和捷克斯洛伐克时显示了极大的成功。
     在波兰战役时,凯塞林与北集团军协力而支援其地面作战。平常在部队演习时所演练的对敌空中与地面部队,对敌通信联络与后方勤务设施的攻击,都能在波兰战役中获得实.效,而使这一战役很快地胜利结束。虽然“战略空战”在战役准备的参谋作业中也扮演了极大的角色,它在这次闪击战中却极落后于战术空军的作战况且也没。有远程目标可攻击。因此重轰炸机也被使用于对近程目标的轰炸。在所有飞行部队与陆军炮兵的集中轰击下,波兰军队的抵抗力即于1939年6月27日崩溃。为此,凯塞林被颁发骑士铁十字勋章.


   1940年2月,凯塞林出其意外地接任了在西线的第二航空队的指挥权。这一调职又使他与曾在波兰指挥过北集团军的博克上将有了密切合作的机会。这时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与法国都是攻击区域且迅速地一一陷落。值得指出的是,为了警戒各次渡河对比利时和荷兰要塞的攻击,伞兵部队和空降部队于是实施首次空降作战。
      虽然这时的情况很容易就可以攻击到海岸,但凯塞林的任务却更加困难了,因为克莱斯特的装甲团奉命在敦刻尔克的前面停止前进。这时凯塞林虽然将他的飞行部队和高炮部队全部使用以期歼灭被围的英军,但终究没有能成功,因为缺少了陆军的作战。
    这样英国就能把30多万部队撤退到英吉利海峡,而充作日后成立新军的基干。
    在西方战役的末期,凯塞林所部的攻击目标是在第一线、后方地区和在英国,而且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940年7月19日,凯塞林越过上将一级而被晋升为元帅,这是对他与其部队的一种特殊奖励。
    西方战役结束之后,凯塞林的第二航空队仍然没有休息时间。这时他的兵力虽然大减,还是要对英国进行空战。除了在挪威的第五航空队和在巴黎以西地区的第二航支队之外,他这一个航空队乃主要担负这一损失惨重和终归—于失败的战斗任务。至于在这几个艰苦的月份内,他所指挥的飞行部队对于英国的坚强防御所表
现的卓越战绩,也是堪称模范的。最高统帅部决心的犹豫不定,也增加了战斗的极大困难。1941年6月,第二航宅队转移到波兰和东普鲁士地区时,这—重担才放了下来。
     看起来好像是个奇迹似的,在1941年5月底以前所有对英国作战的部队部又补充齐全,而可以对苏联作战了。在这一次战役中,凯塞林元帅和他的部队又奉命与东线中央集团军的博克元帅协力。凯塞林在对其部队作轮流使用,曾竭尽全力支援中央集团军突破一切危机,而迅速地向明斯克相斯摩林斯克突进,一直冲到了莫斯科的大门.
    1941年11月,由于英国在北非的反攻,地中海的形势又变得紧张。意大利人请求紧急支援。希特勒派遣了凯塞林的航空队去解除危机,并掩护向利比亚转移。
     凯塞林被任命为空军南区总司令,隶属他的有驻南意大利和南希腊的两个航空军和其他空军的加强部队。由于凯塞林所辖空军的支援,才使艰苦奋斗的非洲装甲兵团获得了期待已久与迫切需要的战斗力恢复。在陆空的密切协同及完全出于英国人的意料的情况下,隆美尔在1942年1月发起反攻。在马尔马里卡会战中,隆美尔击破了英国的第八军团,在与空军飞行部队优异的合作之下占领了坚固的要塞多布鲁,并继续向艾尔阿拉曼的溃败盟军追击,在那里敌我双方均已精疲力尽暂时出现了对峙状态。不过英国的第八军团是直接位于补给中心的前面,而它的空军也能由它距离第一线很近的基地继续战斗,但德国的空军却由于缺乏人员与物资补充,而不能保持优势.
     凯塞林仍然尽其所能以支援这一装甲军团,并掩护它的运输补给。不过他的兵力太弱,盟军的空军太强,实在不能完成这一任务,以及适应隆美尔军团的需求。此外,远在罗马的人也不能经常知道前方的真正需要和埃及的实际状况。凯塞林自己总是抱着乐观的态度,有时也过高估计了他自己的能力,更糟的是英国政府和皇家参谋本部总在尽一切力量来加强英国的第八军团;这种情形恰和德国统师部相反。隆美尔所实施,迂回艾尔·阿拉曼,突破英国的阵地系统,并向盟军的背后突进的,两次作战都失败了。由于运补船只被英国潜艇的炸沉和意大利最高统帅部的泄密而没有能将到达,且凯塞林亦未能以其有限的空运能量来补充日益减少的海
运能力。
   蒙哥马利反攻了,他使用了在任何战场前所未有的强大火力与用之不尽的弹药,终于导致德国非洲装甲兵团的惨败。德国在意大利和非洲的空军,由于在兵力上比较盟军劣势过甚,对于战局的逆转已无挽救能力。此外,凯塞林又被迫而不得不分散兵力,因为盟军又在1942年11月在北非登陆。空军本来连掩护隆美尔军队
撤退的力量都不够了,现在还要补给和掩护在突尼斯的新阵线.
    1943年5月12日,非洲的集团军被围困在突尼斯的狭窄地区,已陷入困境而终于投降了。北非在经过两年的战斗后也完全丧失。德国统购部的错误计划和错误判断,毕竟把两个军团都葬送了。在最后战斗阶段,凯塞林元帅被颁发了棕树叶勋章,他这时以南区总司令的名义也指挥有陆军部队,后又获得了棕树叶带剑勋章.每次飞行时,凯塞林照例都是自己驾驶;当他完成了第200次对敌飞行时,他获得了金质的前线飞行别针。


   出乎南区总司令意料之外的是,盟军在突尼斯陷落之后并没有立即攻击意大利的本土,而留出了几个月的时间o这样于预期的盟军攻击目标,则引起了轴心国各级指挥部的争论,而使情况异常紧张.
    1943年7月10日,盟军初次在西西里岛登陆。依照凯塞林的见解,如果意大科在海岸的部队和其后方各预备队肺敢于战斗的话,则必定能够阻止盟军的登陆。但是意大利人竟立刻放下武器投降了。只有胡伯将军以他的三师德军在他的责任地区内阻止了盟军的攻击。这一成功的效果很大,竟使凯塞林元帅命令越过墨西哥海峡向意大利半岛撤退,能在物资毫无损失情形下顺利地完成.
    盟军向西西里岛投入不少兵力和物资,但竟放弃了向卡拉布利亚的攻击和对德国军队的包围。不久墨索里尼被推翻。但这时凯塞林竟能利用盟军所给他的休息时间,把德国在意大利的微弱兵力重新予以部署.
    这样绵长的战线是从雷焦绵延到斯培西亚。值得考虑的是:西侧没有掩护,意大利的要塞不足以引起重视,德军兵力有限,以及盟军的企图不明.

    当盟军发起攻击的时候,德军统帅部已经认为凯塞林集团军的损失是注定了。但凯塞林元帅却能把他的各师在盟军猛烈的压力以及没有受重大损失下撤退到萨来诺一福查一线。在冬季开始的时候,军队未被盟军击败,又撤退到卡里加诺一卡西诺一亚得里亚一线.
   为了酬劳他卓越的指挥,当他服役满40年的那一天--—也就是1944年7月l9日,他被颁发了棕树叶钻石勋章。


    在这一新的战线上,德军和盟军的战斗均显示了高度的勇敢。以卡西诺山的争夺战到达战斗的最高潮。德军遭受大规模的攻势压力。在安奇奥和努吐诺两滩头的战斗尤为激烈。经过了激烈的战斗之后,凯塞林越过了台伯河向北方撤退。盟军于是获得不战而占领罗马的胜利,因为凯塞林是不愿意造成无意义的破坏而自动撤退的,但德军虽然遭受损失惨重的多次打击,无论是指挥机构或部队仍能完全掌握。它们终于能在几个星期后在亚平宁山转为持久抵抗。
    我们看一看地图,就知道这一连串的作战是具有特别意义的,因为这几次会战都是在侧翼无掩护与无任何空中支援的状况下进行的。盟军又继续沿着亚得里亚海向博洛尼亚方向突进,以求包围歼灭这一集团军,但没有成功.
   1945年3月,凯塞林元帅被任命为伦德施泰特元帅的继任人,担任从北海到瑞士边境西线的指挥。
    他虽然曾受过重伤,在战争的最后几天他又被委任为西线的指挥。这时战争虽已注定了失败的命运,凯塞林仍尽了一切努力,挣扎以求保持阵线的完整6在他的掩护下,在多蹈河地区战斗的德军主力才能安全撤回德国,否则必将沦为苏联的战俘。
   凯塞林元帅以其所辖部队向美军第101空降师长泰勒将军投降。因此他也遭受了一段艰苦的历程.与战俘待遇,的国际惯例完全相反的,凯塞林受到了不少诋毁,故意地将他由一个俘虏营被转送到另一个俘虏营,受到不少侮辱性的折磨,而最后他被送到一个驻在威尼斯的英国的军事法庭接受审判。

 


   关于审讯程序,一位英国审判官普作如下的评述:
   “一切在英国和德国有正义感的人士应对这一法庭进行批评,是奉英王陛下所组成的审判最不合理的一个法庭.”
   所有在威尼斯这一法庭上的人都注意倾听,他们听到了刽子手凯塞林对非正义的歌颂:
    在受审以前,我曾站在切维亚一里米尼德国英雄墓地我的6000个忠勇官兵坟墓的前面.我在默默地悼念他们,并要在这每一个德国人都被视为是罪犯的时刻,来为
我的官兵和德国指挥当局而辩护。这就坚定了我的决心,要为我自己来辩护,并五要忍受几个月的苦难和俘虏生活,以及长期和复杂的审判程序.我身为一个德军的高级指挥官,负有责任来在这一审判程序中指明出来,在德军官兵中也有一种高度的道德性,在那些悲痛的母亲和孩子们的心目中,也知道为国牺牲是有其高尚意义的,或者也容易引起各民族间的同情。
   我下的命令,只能由我个人负责。如果我在当指挥官和做人的立场做错了事,那么一切后果由我担当。但我绝不承认单方面只为德国人所采用的刑法,而这种刑法是和一般所公认的法律要发生相反的效果的。我也绝不承认两种法律还算公理,而国际刑法的缺点还能发生刑罚的效果。
    他继续地以下面的一些话结束了他的辩护:

   我知道,裁判也要受到政治的约束。我应该谅解这种事实,但是我要提出下面的说明:许多德国人和外国人在做人、人格和做军官等方面,都是值得我钦佩的。基于我的良心,我愿把我的军事作为交给历史的研究家去评判.基于我的良心,我也愿意在我的上帝面前接受审判。我的家随时都在迎接他的光临。
    我是一个作战的军人,我也毫不屈服地期待着各位作战军人的审判。不论结果如何,我将知道如何去承受,我已经长时间在被极端轻蔑的状况下学会如何在我的痛苦中高高地站起来。
    1947年5月6日,凯塞林被判处枪决。这一判决没有执行,而被改判为“无期徒刑”,后来他被押送到威斯特法里亚的魏勒监狱.1952年凯塞林由于接受了—次大手术后,不堪忍受监狱生—活即被释放。
    1960年7月16日,这位元肺因患在被俘与被因期间所感染的严重心脏病,不治而亡。

(转载自"二战前线"网站 http://luftwaffe.myetang.com/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5-13 12:42:57
 remer 男,离线巨蟹座1975-7-1
  
  
  头衔:将帅区负责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56
  金钱:76
  工作量:2000 points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1-10-19
给remer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emer加入好友 查看remer的个人资料 搜索remer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emer  访问remer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1
工作帖:二战将领
雷德尔元帅

   纳粹德国海军相对于陆军和空军而言力量较弱,由于德国出海口的狭窄和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德国海军没有能与老牌海上强国英国相抗衡的水面部队,但二战中德国海军的表现却令人难忘,这都要归究于他的两位组织者,卡尔.邓尼茨海军元帅,埃里希.雷德尔海军元帅.
    埃里希.雷德尔海军元帅.出生在1876年4月24日汉堡万茨贝克镇一个中学校长家庭。 1894年他从其父的学校毕业,改变了原先学医的计划,加入了海军.
      1894年考入基尔海军军官学校。1897年毕业后,任“德意志”装甲舰通信官,这是使他成为一个新型军人的时代,海军已技术化了.
   1897年年轻的雷德尔跟随德国皇太子赫里希指挥的舰队驶望中国胶州湾,在航行中,雷德尔指挥军乐团,表现出极高的音乐造艺,并写《菲律宾的叛乱》一书,得到皇太子赫里希的赏识.
   1900年4月9日,雷德尔晋升为中尉,并调任驻基尔水兵第一大队的副官,一年后又调任“ 蟋蟀 ”号的第一航海官.后来因膝盖受伤休养了几星期,他完成了关于"克里米亚战争中陆海军的协力"的研究报告.10年后,他就在侵略挪威的战争中作了一次模范式的指导.
   1903年入海军学院深造。除学习军事主课外,还掌握了英、法、俄、西等多国语言。1905年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并被晋升为海军上尉。随后,担任海军情报处第一科长,主编《海军观察》和《航海》杂志。因其的写作成就,威廉二世皇帝颁发四等红鹰勋章.
     1909~1911年,被调到德国皇帝游艇上服务,受到威廉二世皇帝的赏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雷德尔曾先后服役于“ 塞德利茨 ”号、“吕佐夫”号和“科隆”号等战舰,参加过亚茅斯和日德兰大海战。战争结束后晋升为海军上校,并于1920年 7月调入柏林海军档案处,整理官方海战资料。
     1922到23年间他的两本一战海战的书集出版了,雷德尔还在柏林大学学习准备考取博士学位,1922年他被晋升少将,担任海军参谋部教育总监,雷德尔设立了指挥和参谋训练班,及海军各专科学校。
     1924年他接任北海轻舰队司令,以巡洋舰“ 汉堡 ”号为旗舰,1925年晋升中将,任波罗的海战站长。
     1926年5月31日日德兰大海战10周年的那一天日基尔大学哲学院授予雷德尔中将名誉博士学位,1928年,雄心勃勃的雷德尔出任海军参谋长,并晋升为海军上将。
    1935年升为德国海军总司令。为了重建德国海军,他上台伊始,就采用迂回战术和隐蔽手段,躲过《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建造战舰的限制,积极扩充海军军备。特别是希特勒上台和1935年《德英海军协定》签订后,更加快了扩建海军的步伐。他大力加强战列舰、巡洋舰和潜艇的建设,并启用潜艇专家邓尼茨重建潜艇部队。
     1938年,雷德尔进一步提出了一个洋洋大观的“Z”号海军扩充方案。1939年 1月,希特勒欣然批准了这个迎合纳粹帝国扩张野心的“Z”号方案,并将“有功之臣”雷德尔晋升为海军元帅。到欧战爆发前夕,德国海军几乎在一无所有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支颇具规模的舰队。
     1939年 9月欧战爆发后,雷德尔为配合纳粹德国军队陆上的进攻,针对其主要对手英国皇家海军实力雄厚的特点,制定了避免与英主力决战,集中兵力专司破坏和袭击敌人海上交通运输线的“海上破袭战术”,派出大批潜艇、袭击舰和大型战列舰,在大西洋上连续不断地袭击盟国商船,在前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从 1939年 9月至 1942年底,仅德国潜艇就在北大西洋等地共击沉盟国商船 2177艘,达 1104万吨。
    1941年5月21日,“俾斯麦”战列舰击沉英国“胡德”战列舰重伤“威尔士亲王”战列舰,后被英国海军围歼,之后德国再无力量进行大规模的水面作战了.但“俾斯麦”战列舰和1939年自沉的“施佩伯爵”战列舰在战斗中的表现令人刻骨铭心.
     1942年秋,希特勒强令雷德尔同时派出潜艇和重型水面舰只,联合切断盟国的北极航运线。12月底,雷德尔派出 8艘战舰袭击英国船队,结果受挫。
     1943年 1月,因与希特勒在海军战略方面发生意见分歧而辞职。
     1945年 5月德国战败后,雷德尔被苏军俘获,押往莫斯科。

        1945年 11月 28日,纽纶堡国际军事法庭以战争罪判处其无期徒刑。雷德尔海军元帅却上书法庭要求死刑,但被驳回,1947年 7月 1S日,被关进施潘道监狱。1955年9月获释出狱,定居基尔,并出版了回忆录《我的一生》。

      1960年 11月 6日, 84岁的雷德尔病死于基尔。

(转载自"二战前线"网站 http://luftwaffe.myetang.com/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5-13 12:46:32
 remer 男,离线巨蟹座1975-7-1
  
  
  头衔:将帅区负责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56
  金钱:76
  工作量:2000 points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1-10-19
给remer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emer加入好友 查看remer的个人资料 搜索remer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emer  访问remer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2
工作帖:二战将领
德国陆军上将古德里安 

德国陆军上将古德里安
  “只有能在任何条件下当机立断、大胆行动的人,才能取得胜利。”

                                 ——德国陆军上将古德里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非战场,德国装甲兵的坦克曾一度创下令世人瞩目的骄人战绩。追溯这一战争往事,人们不能不想到被敬誉为“德国装甲兵之父”的一位人物,他就是德国装甲兵总监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陆军一级上将。

  德军中尉之后

  1888年6月17日上午,星期天的阳光和煦地照耀在普鲁士的绿色原野上。在维斯杜拉河畔的库尔姆市(今赫尔姆诺)的一家医院里,年轻的步兵连长菲德列·古德里安中尉喜得贵子,他为自己的爱子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并希望这个啼哭不停的男婴将来能与祖父一样成为一名将军。

  自幼在军营中长大的小古德里安受到祖、父两代普鲁士军人传统作风的熏陶,用功学习且好胜不已。1901年4月 1日,父亲在小古德里安13岁时就把他送入了设在巴登的卡尔斯鲁厄陆军军官预备学校。两年后,小古德里安不负父望,以优异成绩进入位于柏林近郊的大里西特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正式开始了军校学员的生活。

  经过两年的严格军校生涯,古德里安于1907年2月毕业,获得准尉军衔,被分派到洛林州的第10轻骑兵营任职,开始其漫长的职业军官生涯。一年半后,古德里安晋升为陆军中尉,转赴汉诺威的部队任职,并在那里娶了一位医生的女儿马格丽特小姐。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古德里安中尉告别妻子,奔赴西线战场参战。在这次大战中,古德里安是无名上尉,职位频繁转换,但在大战结束前却有幸在德国陆军参谋本部任职三个月,在此他大开眼界。古德里安在大战中有悲有喜:悲者是父亲去世,他伤心地写道:“他是逝世使我丧失了一个在军人典型和人格方面可以作为楷模的榜样”;喜者是自己生下两个儿子,他们后来也都成为德国军官,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但在两次大战期间,在德军第5骑兵师任职的古德里安上尉就开始思考古老的骑兵部队的未来发展问题。大战结束后,复兴中的德国面临着任何使战败的德军迅速恢复强大战斗力的问题,这与古德里安对于新的机动兵力的探索不谋而合,正如古德里安本人所言:“我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的活动就是与德国装甲兵建立密切的关系。虽然我是轻骑兵出身,而且也无任何的技术训练,但是命中注定了我一定要和‘机械化’发生密切的关系。”

  《凡尔赛和约》限制德国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曾在大战中担任营长的古德里上尉只能降任骑兵连长。1921年 1月,古德里安幸运地被选调到德国国防部运输兵总监部担任参谋。他开始研究装甲车辆问题,并将注意力集中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初露头角的坦克——这一兼具机动力、攻击力和防护力于一身的新式武器。当时在装甲兵理论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是英国,古德里安非常崇拜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因为哈特是世界上第一个注意到坦克集中使用的人;有人因此称古德里安是利德尔·哈特的未曾谋面的学生。当时,哈特和富勒等装甲兵理论的先驱者们已不满足于将装甲车辆仅仅视为步兵的一种支援武器,而是试图凭借装甲车辆的大规模使用而发展出一种全新可行的战术理论;但遗憾的是,他们的先进军事思想在此时并不为保守的英国军界所接纳。

  推崇装甲兵作战理论的古德里安上尉同样难获德国军队里那些年迈将领们的认可。古德里安在《军事周刊》上不断撰文鼓吹装甲兵作战理论,而老将军们仍坚持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线式防御的守旧思想。尽管如此,古德里安作为德国装甲兵作战理论研究的第一人而小有名气;但当有人称他是“专家”时,他却谦逊而不乏幽默地说;“在一个盲人的国家里,一只眼睛的人也就有资格出来做皇帝呀”。1923年冬,古德里安兼任战术及战史教官,四处宣讲自己的观点:“我希望由于我们的努力,在将来可以把我们的机械化部队由勤务兵种发展成为战斗兵种。”

  尽管受到德国军队守旧势力的顽固阻挠,但古德里安却远比他的英国老师更加幸运,因为此时德国有一个野心勃勃的阿道夫·希特勒在力主扩军备战,他认为战争中重要的不是军队的数量,而是军队的速度和与飞机合作的技巧;希特勒构想遍组装甲兵团,使机动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以具有攻无不克的功效。而阿道夫·希特勒在数年后出任了德国总理。

  大胆探索装甲兵作战理论

  1927年10月,结束了三年教官生涯的古德里安少校被调赴新组建的参谋本部运输处,从事使用卡车运输的研究工作。一年后,他在参谋本部运输部队训练处兼任坦克战术教官,但直到此时他竟从未亲眼见过一辆坦克,因为《凡尔赛和约》不允许德国拥有坦克这样的重型武器装备,所以他只能进行纸上谈兵式的理论研究。不久,古德里安赴瑞典坦克部队访问,得以首次亲眼看见真正的坦克,并有机会亲自驾驶坦克,获得了极为珍贵的体验;他下决心要努力促成德国早日组建自己的装甲兵部队。他后来在《回忆录》中说:“我在1929年逐渐相信,无论是单独使用坦克还是坦克与步兵协同作战,都不可能达到具有决定性的价值。在各兵种的组织下,坦克应居于主要地位,其他兵器都应配合装甲兵的需要而居于辅助的地位。把坦克配属在步兵师里是绝对错误的。事实上我们所需要的是一种装甲师,其中包括一切支援部队,以使坦克得以充分发挥战斗效力。”

  1930年2月,古德里安少校出任第3机械化营的营长。几经波折,他拼凑成一支拥有模拟坦克的装甲搜索营,充当德军第一支供试验用的“装甲兵部队”,并全力投入战术演习。他又遇上好运,新任运输兵总监的鲁兹将军思想开明,很欣赏对新战术的研究。1931年10月,已在年初晋升为陆军中校的古德里安升任机械化兵总监部参谋长。这使他有可能从纸上谈兵开始为德国装甲兵部队的组织编制和武器装备进行初始的实际工作。他确信装甲兵将发展成为一个在战术上具有决定性价值的兵种;其组织应以装甲师为基本单位,进而组建成装甲军。为使德国陆军的众多将领们接受自己的新观念,古德里安中校做了大量的艰难工作,他后来幽默地谈到自己的成果:“最终,新观念的建立者还是战胜了马匹;大炮还是战胜了长矛。”

扛纸板练习的部队成为闪电战的先锋

  古德里安还亲自参与了德国坦克的研究设计工作。他认为装甲师应配备轻型和中型两种坦克;一个坦克营的编制应是三个轻型坦克连和一个中型坦克连。1932年夏,德国运输兵总监鲁兹将军首次组织了一次包括加强步兵团和坦克营在内的混合演习,此次演习充分展示了使用装甲兵部队和机械化部队的前景。

  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扩军备战的国势使古德里安获得一个有利的大环境。在一次新兵器发表会上,古德里安精心展示了一支小型装甲兵部队受阅,希特勒在主席台上脱口高呼:“这就是我所需要的东西!这就是我所想要的东西!”默默站在一旁的古德里安不禁发出了由衷的微笑,因为他从希特勒激动的表情上看到了德国装甲兵部队的远大前途。

  1934年春,古德里安出任新组建的机械化部队上校参谋长(司令官是一贯支持古德里安的鲁兹将军)。不久,德国总统兴登堡去世,希特勒独揽德国军政大权。1935年夏末,古德里安出任新组建的装甲兵司令部参谋长。同年10月1 5日,德军组建三个装甲师,古德里安上校被任命为第2装甲师的师长,由此开始他日后非同凡响的装甲兵指挥官生涯。经过艰苦的整训工作,第2装甲师在一年后成为可与各兵种密切协同的一支作战部队。

 

  1936年8月1日,古德里安晋升为陆军少将;一年后,他出版了《注意!装甲兵部队!》一书,大胆阐述了对建设德国装甲部队的基本意见。此时,古德里安少将已成为德国陆军中一颗急速升起的明星。好运还在继续降临,1938年2 月,在希特勒直接掌控的运动中,古德里安又晋升为陆军中将,出任陆军第16装甲军的军长;而他本人事先对此事竟一无所知,还是从报纸上看到了自己的升职命令。

  初 试 牛 刀

  1938年3月10日,德国陆军参谋总长贝克上将紧急召见古德里安,命令他亲率第2装甲师参加定于3月13日进行的兼并奥地利的行动。

  按照命令,古德里安中将要亲率第2装甲师在24小时内长驱250英里,赶到德奥边界的巴索集结地域。满怀信心的古德里安率部完成了这次在当时令人难以置信的急行军,充分显示了装甲师优于步兵师的优点。12日上午,第2装甲师越过边界,于当天中午驶达希特勒的故乡林兹,奥地利在当天成为德国的一个省。13日凌晨1时,第2装甲师在强烈的暴风雪中到达维也纳。

  在这次事先未作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古德里安的装甲兵部队在两天时间里完成了约420英里的暴风雪长途急行军,使希特勒得以在两天内未费一枪一弹就吞并了奥地利。古德里安率领的装甲兵部队初试牛刀,就成果显著;他由此更加坚信装甲兵的广阔发展前景。

  同年10月上旬,古德里安中将又亲率第16装甲军的第1装甲师、第13和第20两个摩托化步兵师,参加了《慕尼黑协定》允许的合并捷克苏台德地区的行动,仅用三天时间,这三个师就全部到达德国与捷克斯洛伐克两国的新国界。在三天的入侵行动中,希特勒在古德里安的部队里呆了两天,亲眼目睹了装甲兵部队的行动情况,对古德里安及其装甲兵部队产生了极佳的印象。回到柏林后不久,古德里安出任新设立的机动兵总监一职,随即被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但这个新职务的权力十分有限,古德里安只能利用仅有的这份权力来推动德国装甲兵部队的发展。1939年3月中旬,德国出兵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古德里安的老部队第16装甲军再次参加了入侵行动。

  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国军队向波兰发动全面进攻,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重新出任军长的古德里安亲率其第19装甲军(下辖第3装甲师,第2、第20摩托化步兵师)在第一攻击波中冲到曾贝堡以北地区的前线。作为军一级的指挥官,古德里安的这一勇举在整个德军中首开先河。

  9月5日,希特勒巡视前线,向古德里安询问部队的伤亡情况。古德里安报告说,在“波兰走廊”战役中,自己指挥的4个师有仅150人阵亡、700人受伤;希特勒听后非常惊奇,随后说起希特勒自己参加上一次世界大战时,他本人所属的团在首次作战中的死伤就超过2000人。古德里安对于坦克集中的运用,给希特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德里安1939年9月22日在波兰检阅部队

 

 

  9月29日,波兰战役结束。在此次入侵行动中,德军装甲兵部队与空军部队联合作战的理论第一次受到了实战的检验,装甲兵部队大显其能。古德里安在战后的《回忆录》中写道:“波兰战役对于我的装甲兵部队而言,还是第一次火的洗礼。我觉得他们已经充分地表现出它们的价值,并且证明自己对它们的建立所做的工作没有白费。”古德里安所崇拜的英国军事理论大师利德尔·哈特则总结指出:“1939年的战事结局,可以归结为两句话:在东方,一支陈旧得无法救药的军队,被一支应用新技术的小坦克部队加上占优势的空军所瓦解;而在西方,一支动作迟缓的军队,却不能及早施展任何有效的压力。 ”的确,德国装甲兵部队在波兰战役中的成功表现,使古德里安和他所竭力倡行的装甲兵作战理论赢得很大的声誉。10月2 7日,51岁的陆军二级上将古德里安由希特勒亲自授予“骑士铁十字勋章”,并于宴会中被安排在元首的右边座位。希特勒对于装甲兵部队的作用和古德里安为此所做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再 显 身 手

  1939年10月9日,希特勒在给陆军将领的一份指令中发出战争命令,认为进攻西欧是德国的唯一出路。古德里安重新接管了第1、第2、第10三个装甲师和“大得意志”步兵团,并参加制订未来西线战场的作战计划。他反对德军传统的全面进攻理论,强调指出:“最重要的就是充分利用装甲兵所有的全部实力,对于一个具有决定性的地点施以奇袭式的打击,使突击出的楔形地区具有足够的宽度和深度,这样便可以使他们不必考虑侧翼的安全,而去尽量扩展战果。因此,装甲兵团根本无须等待步兵。”

  1940年5月11日凌晨,古德里安率领第19装甲军越过卢森堡边界,当天就抵达比利时的国界处;继而进攻亚尔丁山区。12日下午,古德里安的两个装甲师攻占了法国历史名城色当。14日黄昏,第1装甲师突破法军最后一道防线安德内斯运河,攻占辛格莱和芬德利西,敲开了通往英吉利海峡的大门。17日,第1装甲师攻占利贝章和克雷斯;两天后强渡索姆河。20日下午,古德里安的装甲兵部队已全部赶至英吉利海峡,顺利完成战前所接受的战略任务。德军装甲兵部队的神速进展,得益于古德里安倡行的以装甲兵部队单独深入为战略渗透的理论。古德里安不仅打乱了法军指挥的时刻表,同时也打乱了德军进攻的时刻表。可以说,正是古德里安的装甲兵团在前面拖着德国陆军前进,德军才很快取得了击败英、法、比、荷同盟军的重大战果。

  而当古德里安的装甲兵部队于5月20日全部抵达法国阿布维尔附近的大西洋海岸时,希特勒根本就没有料到德军的攻势是如此迅捷而顺利。直到一天以后,希特勒才理清思绪,命令古德里安所部继续向北推进,占领英吉利海峡诸港口。5月 24日,古德里安率部攻至达格拉夫林,离英国远征军部队最后一个逃生的港口顿刻尔克仅有10英里;但就在此时,希特勒亲自命令停止攻击行动。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及其右翼友军第41装甲军,只能按兵不动,眼睁睁地看着英国远征军的部队从顿刻尔克撤回英国。希特勒为什么要在此关键时刻下令停兵,已成为一个有待解开的历史谜团了。而古德里安在战后写道:“假使最高统帅部没有突然制止第19装甲军的前进,那么顿刻尔克早就已经攻克,而且胜利的成果也远非现在的可以比拟,假使当时我们能够俘虏到英国远征军的全部兵力,那么未来的战局发展恐怕也很难预言了。无论如何,像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军事胜利,也可以使外交家多了一个讨价还价的机会。不幸得很,这个大好机会却给希特勒个人的神经质弄糟了并彻底失掉了。”

  5月28日,希特勒任命古德里安为新组建的古德里安装甲兵团司令官。该兵团由第39装甲军和第41装甲军及一些兵团直属部队组成,归A集团军群的利斯特第12集团军节制。第39装甲军下辖有第1、第2装甲师和第29摩托化步兵师;第41装甲军下辖第6、第8装甲师和第20摩托化步兵师。

  6月9日,古德里安装甲兵团随第12集团军参加了强渡塞纳河的攻击行动,突破法军防线的装甲兵团如入无人之境,势不可挡,于14日攻越马恩河,占领格雷城。17日午夜,古德里安率部攻抵瑞士边境的潘塔里;希特勒再次对古德里安的神速进展深感惊讶。古德里安装甲兵团在10天内长驱400公里,俘虏法军25万人,创下战争史的奇迹。

  6月22日,德、法两国在1918年签订休战书的贡比涅森林中相同的一节火车车厢里,签署了《停战协定》。6 月30日,即将离任的古德里安向自己的装甲兵团全体官兵发表告别文书称:“从塞纳河直到瑞士边界的伟大胜利,将成为战争史上用机动部队实施突破的一个英勇战例。”为表彰古德里安在法国战役中的突出表现,希特勒于7月19日在德国国会上当众宣布将古德里安晋升为德国陆军一级上将。

  闪电战

  法国战役结束后,德军用俘获的装备来扩充自己的装甲师和摩托化步兵师;古德里安奉命整编和训练装甲兵部队。就在此时,希特勒决心要进攻苏联;德国陆军参谋总部制订了对苏作战的机密计划“巴巴罗萨”。古德里安对参加整训的部队说:“摆在你们面前的战役,将是一个极其困难的战役,其困难的程度要比波兰战役、法国战役不知道要高出多少倍,希望你们在今后的训练中能够确实向我们要求的那样去做”。当然,古德里安此时对下一个作战对手的消息所知是有限的。

  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以武装部队总司令的身份签署了“巴巴罗萨”作战计划,其总目标规定为:“用装甲兵部队纵深楔入的大胆作战,摧毁俄国西部的苏联陆军主力,并且要防止有战斗准备的俄军完整无损地撤退到俄国的广阔地区去。此次作战许多的最后目的是要建立一道从伏尔加河到阿尔汉格尔的防线,以对付俄国的亚洲部分。”

  自从1941年6月起,大批德军陆续隐蔽地向苏联边界附近集结,希特勒共投入146个师的兵力,计有3580 辆装甲作战车辆、60万辆运输车、7180门大炮、1830架作战飞机和75万马匹。全部德军分为北方、中央和南方三个集团军群,将从北、中、南三个方向进攻苏联。

  为达成闪击效果,德军组建了四个装甲兵团;古德里安担任第2装甲兵团司令官,他和霍斯上将的第3装甲兵团一同归中央集团军群节制。第2装甲兵团的兵力配备情况是:第24装甲军下辖有第3、第4装甲师,第10摩托化步兵师,第1 骑兵师;第46装甲军下辖有第10装甲师,党卫军祖国步兵师,大德意志步兵团;第47装甲军下辖有第17、第18装甲师,第29摩托化步兵师。

  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兵团和霍斯的第3装甲兵团的任务是,像铁钳的左右两臂一样伸向敌军纵深的后方,并在苏联境内纵深250英里处,即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实施合围行动。希特勒赋予古德里安的是最为艰巨的任务:在进攻的首日从布勒斯特—里托夫斯克的两边渡过布格河;在突破苏军防御阵地后尽快扩大战果,直趋罗斯拉弗尔—艾尔雅—斯摩棱斯克地区。目的是要阻止苏军重新收集残部,再构成一条新的防线,从而为整个对苏作战奠定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6月14日,在柏林最高军事会议上,希特勒问古德里安:“你要多少时间才能到达明斯克?”古德里安起身答道: “大约需要五、六天时间。”

  1941年6月22日,正值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日子,又是星期天。凌晨3时15分,德军开始进攻苏联;古德里安指挥自己的装甲兵部队渡过布格河,突破苏军前线的防线,如入无人之境地沿着通往明斯克的公路奔驰。在进攻中,古德里安多次亲临第一线,仅24日一天里就有三次险些丧命。27日,古德里安的部队抵达明斯克,实现了他向希特勒所作出的承诺。7月8日,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冯·包克元帅宣布:“对明斯克的两路夹击已告成功”;其具体战果为:击毙苏军数万人,俘获近29万人;俘获和击毁坦克2500多辆、火炮1500多门、飞机250多架、机动车辆数千辆。估计共消灭苏军22个步兵师和相当于7个坦克师、6个机械化旅的兵力。古德里安和霍斯的两个装甲兵团的大纵深快速突破,为中央集团军群的成功合围立下了首功;因此,古德里安获得了一个“飞毛腿海因茨”的绰号。

  古德里安的下一个目标是斯摩棱斯克;这是一把打开莫斯科大门的钥匙。7月10日,第2装甲兵团的先头部队到达第聂伯河一线;14日,攻占了斯摩棱斯克城东的第聂伯河大桥;16日夜,攻占了斯摩棱斯克城。次日,希特勒发布命令,授予古德里安“铁十字勋章”上的橡树叶,古德里安在德国陆军授勋名单中名列第5。

  7月27日,古德里安意外接到希特勒的命令,要他率部与第2集团军合力进攻戈梅利。古德里安对此大惑不解:自己的装甲兵团明明已逼近莫斯科,而偏偏要在此关键时刻放弃这个战略目标,而折兵东南去歼灭那里的苏军部队。古德里安原来就对希特勒两线作战的决策极不赞同,将1941年6月22日对苏进攻这一天视为“赌命的一天”,此时接到这样的命令,他甚至认为希特勒是一个神经有毛病的疯子。为说服希特勒继续实施对莫斯科的进攻,古德里安于8月4日和23日两次面谒希特勒,竭力陈述己见;但未获成功,因为绝大多数高级将领都闭着眼睛顺从希特勒。

  在这样,在希特勒的命令下,攻势正盛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在莫斯科城外暂停了进攻的脚步,除了少部兵力留作正面防御外,其主力部队则分两路分别投入乌克兰和列宁格勒(仅圣彼得堡)战区;古德里安也不得不率部加入南方集团军群的行列,参加基辅会战。基辅会战虽歼灭了苏军60万兵力,并占领了富饶的乌克兰和顿涅茨盆地,但已疲惫不堪的古德里安装甲兵团却要为在严冬到来之前拿下莫斯科而不得不立即投入新的进攻作战。

  在莫斯科城外受挫

  经过一系列作战,德军装甲兵部队损失严重。到1941年8月底,古德里安装甲兵团的坦克仅存四分之一;到9月底,经过补充的古德里安装甲兵团的坦克也只能达到原编制数的一半。此时,他手下拥有第24、第47、第48装甲军和第 1骑兵师、第34、第35步兵军;古德里安装甲兵团被改编为第2装甲集团军群。

  9月30日凌晨,古德里安的坦克部队向其正面的苏联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官为叶廖缅科)的叶尔马科夫集群侧翼发起强劲的攻势;三天后占领了布良斯克,使布良斯克方面军与莫斯科最高统帅部完全失去了联系。但10月上旬,该战区下起了大雨,后又变成初雪,到处的泥潭使机动作战无法进行,古德里安的坦克部队一筹莫展。10月中旬,希特勒命令:对莫斯科围而不打,并拒绝任何有条件的投降。于是,德军的进攻行动停滞下来。

  10月24日,古德里安的部队几经波折后攻占了姆岑斯克,转而进攻图拉。29日,第2装甲集团军群的先头部队终于推进到距图拉仅3英里之处。只要攻占图拉再向前稍作楔入,就可以完成对莫斯科的最后包围。但深陷泥潭之中的古德里安坦克部队却再也走不动了。11月上旬,莫斯科地区首次降雪,低温虽使道路结冻利于坦克行动,但又使身着夏衣的德军陷入严寒之中。不久,古德里安部队又开始出现严重的冻伤情况,他在致友人的信中透露出沮丧的心情:“我们的计划一再延期,严冬即将来临,我们只有坐等敌人争取到更多的时间。这对于我军的官兵来说,才真正是一件殊堪痛苦的事情。一切都使我十分伤心。虽有满腔的热情,但却无补时艰。那个可以作具有决定性打击的时机已经错过,今后能否再有这样的机会,更是不可知之数。未来的局势将会怎样发展,恐怕只有天知道。我们只有存着一线希望,奋勇前进,但是困难重重,真是不知如何才能度过······。我希望不久我可以给你写一封比较愉快的信。我是最不怨天尤人的。但是在这个时候,却很难使一个人能够勉强提起精神来。”

  情况当前严重。严寒冻结了坦克的汽车的燃料,凝滞了润滑油,身穿夏衣的德军官兵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每个团因冻伤而减员者都超过500名。古德里安在11月21日的日记中写道:“在这种天寒地冻、衣着维艰的环境里,再加上人员装备的惨重损失和油料的奇缺,真使一个指挥官对于他的责任感到吃不消。时间愈长,我就愈感到压力的重大。这种重大的责任,即使是世界上意志最坚强的人,也会感到难以承受。”

  尽管如此,而远在德国的希特勒仍主张继续进攻,他根本就不考虑前线的实际困难。古德里安部队只能向图拉作艰难的进攻,但遭到苏军顽强而有力的抵抗。12月4日,亲临第一线的古德里安不得不放弃毫无希望的进攻行动,作出自己自战争以来第一次的撤退决定。鉴于严酷的现实,德中央集团军群总部也向古德里安发出了“立即结束图拉战斗”的命令。而在此时,古德里安开始产生失败情绪,他在12月8日写道:“在过去的几个月当中,一切都是一个大问号······。我并不是为我个人打算盘,我所忧虑的是我们德国的前途。”战争开始时的那个不可一世、无坚不摧的“飞毛腿海因茨”古德里安再也见不到了,新的古德里安成为一个极力主张退守的将军。

  但是,希特勒却命令古德里安及其部队坚守原有阵地,不得退却。古德里安于12月20日飞返东普鲁士求见希特勒,力陈己见。希特勒却严令他:“如果无险可守,就应该就地挖掘战壕固守,绝不许再放弃任何一寸土地!”12月26日上午,在前线的古德里安遭希特勒解除职务;30日,他返回柏林的家中。这是古德里安仕途中首次受挫。古德里安明白,自己从此再也不会受到希特勒的信任了。不久,赋闲在家的古德里安就细心地发现,自己作为一名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陆军上将,也受到了秘密警察的监视。

  无可奈何的装甲兵总监

  1943年2月上旬,古德里安同自己的好友、陆军人事处处长小凯特尔将军通了一次电话,获悉自己的复职已没有希望。55岁且心脏病缠身的老人古德里安心灰意冷地打算返回故乡购置了一份房产,彻底告老还乡去过田园休闲生活。

  2月17日,正要启程返乡的古德里安突然接到陆军人事处打来的电话,要他立即赶赴大本营去接受元首的召见。2 0日上午,古德里安在大本营获悉元首想任用自己出任装甲兵总监。这时的战局已迫使德军装甲兵部队作大的改革,参谋本部和军需部之间产生了严重分歧;特别重要的是装甲兵部队对最高统帅部已丧失了信心,他们坚持要求由一名真正的内行来指挥装甲兵这个兵种。而希特勒本人也被装甲兵部队和坦克制造等问题搞得焦头烂额,于是想到重新启用古德里安。

  面对此时的情况,古德里安当即向大本营提出自己复出任职的条件。他说:“既然是国家和装甲兵重建的需要,我愿意接受元首的这一任命。但是,元首必须先答应我所提出的某些先决条件。即:第一,如果要我出任装甲兵总监,那么就必须既不受参谋总长领导,也不受训练军总司令管辖,而要直接受元首本人指挥,并只对元首本人负责。第二,为了真正提高装甲兵部队的战斗效率,在兵器装备方面的发展,兵工署和军需生产部门必须尊重我作为装甲兵总监的意见。第三,为发展全军的装甲兵事业,党卫军和空军所属的坦克部队,在组织和训练方面,也应该接受装甲兵总监的监督。”古德里安还特别强调指出:“我提出的这些条件,并非是为了谋求个人权力,而完全在为使这一职务能够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这样一个久病初愈的人,实在不愿再为部门之间扯皮的事而浪费宝贵的精力。希望你将我的意见如实地转达给元首,并向他声明,除非他同意我所提出的条件,否则这次召见就没有必要了。当然,如果元首不能同意我所提出的条件,我也决不强求。我将飞回柏林去,按照我自己原来的打算,回到故乡安度余生。也希望元首今后再不动启用我古德里安的念头。”

  多多少少让古德里安感到意外的是,希特勒非常爽快地接受了他所提出的全部条件,并于当天下午在元首书房里亲切接见了古德里安,与他进行了单独的谈话。希特勒还特意在自己的书桌上摆放了古德里安在战前所写的著作和文章,以显示自己对古德里安的重视。希特勒首先表示:“自从1941年我们分手以来,就再也没有见过面。那个时候有许多误会,这是我很抱歉的。我还是需要你的帮助并完全接受你提出的条件,请你正式出任装甲兵总监。”继而,希特勒手指书桌说:“你在战前所写的文章,我又重新读了一遍,发现你对未来发展的预见,有许多地方在这次战争中都已得到了验证。现在我想为你提供一个机会,让你把理想变成现实。”

  2月28日,希特勒以元首的名义发布命令,任命古德里安为装甲兵总监,同时明确授予古德里安如下的主要权力:

  (一)装甲兵总监对我负责,促进装甲兵种的未来发展,以使其成为决胜的武器。该总监直属我个人。他具有与军团司令相当的指挥权,并为装甲兵种的首席军官。

  (二)与陆军参谋长会商后,装甲兵总监对于装甲兵部队及陆军中的大型机动单位的组织和训练,都负有全责。

  (三)在我指导之下,装甲兵总监有责任决定各部队所应分配的车辆数额。

  (四)凡与装甲兵指挥、装备、训练和组织有关的战斗经验报告,装甲兵总监都有审核权。

  (五)在其有关职权范围之内,装甲兵总监有权向陆军参谋本部各单位下达训令。同时各单位也应奉命与他合作,并提供他一切的便利。

  应该说,希特勒的此项命令赋予古德里安极大的权力,这在当时德军的其它兵种中是绝无仅有的。当时其它兵种的司令官几乎没有什么自主权,他们一切的命令都要受到希特勒的控制。

  古德里安立即将自己的办公室设在战前他任机动兵总监时的旧址;并迅速选调了一批得力的校级军官,他们大多数是在前线装甲兵部队负重伤而在国内修养的军官,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待他们身体康复后,再由其他从前线 回来养伤的军官代替。古德里安就是采用这种轮调方式,使自己始终有效地同前线保持密切的联系;有时甚至还派出一些军官充任自己与前线部队联络官,以便及时了解最新的情况。

  上任不久的古德里安重新燃起了雄心,要通过重建德军装甲兵部队来挽救岌岌可危的德国,此时他知道等待他的是一条艰难的荆棘之途。古德里安首先用几天时间,马不停蹄地考察了德国主要的坦克制造工厂,提出了《1943年德军装甲师和机械化步兵的组织方案》,其核心思想是:在尽量节省人力和装备的前提下,通过改用新武器和新战术,来增强德军装甲兵部队的战斗效率。但是,这个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受到了来自各方的重要阻力。古德里安在3月底还飞赴苏联前线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冯·曼施坦因元帅的司令部,实地考察在那里投入实战使用的虎式坦克的作战性能和战术经验。但此次前线之行却使他不慎染上了痢疾,并从此留下了病根。春末夏初,古德里安两度飞赴法国前线战场视察装甲兵部队。

   

古德里安视察新式武器虎式坦克

  5月2日,希特勒在慕尼黑召集紧急会议,要在东线战场发动一次攻击行动。古德里安在会上反对希特勒的主张,他说:“这次进攻实在是毫无意义和得不偿失的。要知道我们刚刚完成了东线战场装甲兵部队的再编组和再装备工作。此次攻势必然会使我们的坦克部队遭受到严重的损失,而这一损失则是我们一年的坦克产量都无法弥补的。再者,今年生产出的新坦克,都必须用来组建西线战场的机动总预备队。因为最迟到1944年春,英美盟军就会在西线登陆。总之,这次东线的攻势必将影响到西线的防务。另外,德军的虎式和豹式坦克尚未完成验收,而且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现在草率地将这些有问题的坦克投入实战,其结果只会是使我们自己陷入被动。”

  但是,决心已定的希特勒根本就听不进古德里安明确的反对意见,于1943年7月4日下令发动了代号为“城堡” 的东线攻势。德军在东线南北战场共投入17个装甲师、3个机械化步兵师和16个步兵师,但在苏军强力抵抗下造成惨重伤亡;到7月22日,东线德军装甲兵部队的坦克就损失过半。古德里安无奈地写道:“我们算是遭到了一次具有决定性的挫折。那些辛辛苦苦改编完的装甲师,在这一战中却受到了严重的损失,使它们在一段很长的时间内都恢复不了元气。它们是否还来得及参与下一轮东线作战,都已经很成问题;至于若想在明年春天用它们来对付盟军的登陆威胁,则希望就更加渺茫了。”

  1943年夏末秋初,英国皇家空军出动数百架飞机,两度空袭了德国卡塞尔市,重创了设在那里的坦克制造工厂,从而使德国装甲兵部队的坦克产量大为减少。而在此时,苏军新型的T—34型坦克正源源不断地从工厂驶往前线,在广阔的战场上驰骋攻击了肆意碾压,使德军部队的伤亡数字直线上升。

  于事无补的努力

  自1943年2月起,古德里安上将为重建德国装甲兵部队苦苦奋斗了一年,但令他失望的却是收效甚微。在这一年里,德军只在东线应付苏联军队的反攻,情况还不算太糟。而古德里安心里非常清楚,随着1944年的来临,盟军在西线开辟第二战场已是指日可待,德军最终将陷入可怕的两面作战困境。

  一年来重建装甲兵努力的失败,使古德里安深切认识到,自己的目标无法实现,最大的障碍是来自高层希特勒及其所谓的亲信。这些决策者们的出尔反尔,常常将白纸黑字的严肃命令所赋予他的权限当作随意的儿戏。其实,早在出任装甲兵总监后不久,古德里安就看出整个德国军队的指挥系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东、西两线各有百万德军部队,却分别由陆军参谋本部(东线)和最高统帅部(西线)负责指挥,两者各自独立行事并时常因兵力调动发生分歧,从而使得整个德军的兵力难以作统筹的部署。

  古德里安认为,只有改组最高统帅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指挥系统的不统一和最高指挥机构的不得力状况。为此,古德里安试图通过希特勒的亲信来实现改组最高统帅部的目的。1943年3月和7月,古德里安两次拜访纳粹德国的宣传部长戈培尔。戈培尔完全同意古德里安的主张,但处于对元首的惧怕,他至死也未敢向希特勒进言。古德里安又去拜见纳粹特务头子希姆莱,结果也是大失所望。同年11月,古德里安登门会见副参谋总长约德尔上将,同样是无功而返。

  连续的碰壁使古德里安意识到,德国军政大员们慑于希特勒的个人权威,都不敢向元首提出不同的看法。于是,他下决心找机会直接面谏元首本人。1944年1月的一天,古德里安终于获得一次同元首单独共进早餐的机会。他首先向元首进言,德军兵力已不足以同时应付两线作战,为了从东线抽出更多的兵力投入西线,应在东线建立一条坚固的防线。希特勒表示:假如前线将领们知道自己的身后有一条坚固的防线,那么当他们受到敌人猛烈进攻时就只会不战而退了。古德里安接着向元首建议说:“我真诚地希望元首尽可能少过问军事指挥问题,而把它交给三军参谋总长去处理。作为元首,应该任命一位自己信任的将领担任真正的参谋总长,从而把目前这种杂乱无章的指挥系统清理出头绪来。”幸亏希特勒此时心绪颇佳,古德里安才没有遭到劈头痛斥;但希特勒则对古德里安建议的真实动机产生的怀疑,甚至怀疑这是在企图限制自己的权力。

  在间接和直接的全部努力均告无效之后,古德里安便将主要精力投向两线战场的防御问题上。1944年2月,古德里安赴法国前线视察,同西线战场总司令伦斯德元帅和西线装甲集团军司令官盖尔上将会商了反登陆作战问题。他们三人一致认为:盟军的空中优势会限制德军地面部队的调动;反登陆作战的成败,关键在于建立一支适当的装甲预备力量;装甲部队应部署在所谓的“大西洋壁垒”的后方,以便在敌军主攻方向明确后,迅速调往截击。

  从前线返回之后,古德里安立即向元首指出,西线战场上作为预备队主力的装甲师,其部署的位置都过于接近海岸线,不利于实施迅速调动。希特勒表示:“目前的兵力部署是应B集团军群总司令隆梅尔建议的,你最好再去法国与他当面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早在20多年前,古德里安曾是隆梅尔的下属。他非常钦佩隆梅尔,认为他充满活力,料事如神。而隆梅尔也很器重古德里安,1942年9月当自己因病离开北非战场时,他曾向元首举荐当时赋闲在家的古德里安接替自己的指挥职务。但古德里安此时再赴法国见到隆梅尔时,却发现昔日的悍将早已成为一名对盟军空中优势谈虎色变的将领。

  这两名均以装甲作战而名盛一时的著名将领,在西线兵力的使用上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隆梅尔认为,在盟军强大的空中优势下,运动战已绝不可能。古德里安指出:“正是由于我们空中和海上都居于绝对的劣势,所以我们才必须发挥唯一的陆上优势。只有大规模的陆上优势,才是我们唯一的获胜机会。为充分发挥这种陆上优势,我们就必须集中使用装甲力量。我的意见是应将所有的装甲部队分成两个兵团,分别集中在巴黎的南面和北面,以随时准备开往盟军真正的登陆地点,投入作战。”

  两位装甲战专家在会商中各持己见,互不相让,最终发展成为激烈的争吵。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隆梅尔竟然当面职责古德里安是从东线方面来的一个完全没有见过世面的“乡巴佬”。一听此言,古德里安就决定不再理会隆梅尔了。后来在6月上旬,盟军实施了诺曼底登陆战役,古德里安的预言,得到了确切而可怕的验证。

  最后的陆军参谋总长

  1944年6月6日,盟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当前发起了强大的登陆作战行动;希特勒大肆宣传的所谓固若金汤的“ 大西洋壁垒”不堪一击。6月22日,苏联军队向德军东部战线发动了准备已久的进攻,直捣德国最精锐的中央集团军群;7 月4日,苏军跨越1939年以前的波兰边界,向东普鲁士推进。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形势,部分德军高级将领向希特勒建议,趁大部分德军实力完整的时候,应设法立即结束战争;但遭到希特勒的拒绝。与此同时,德军少数将领中的反希特勒秘密组织也加紧了活动。1944年7月20日,在东普鲁士戒备森严的希特勒“狼穴”大本营,发生了暗杀元首的炸弹爆炸事件;希特勒的右臂被灼伤,但得以幸免一死。此次著名的“7·2 0事件”后,一大批涉嫌的德军高级将领受到严厉的处置。其实,早在1943年春天古德里安出任装甲兵总监后不久,反希特勒的秘密组织就正式接触了古德里安,希望能邀他一同参加谋反行动。但古德里安认为他们的谋反行动方案就像空中楼阁一样不可靠,因此谢绝加入;但古德里安也没有向秘密警察揭发谋反组织的行动。

  7月21日中午,古德里安奉命晋见元首。希特勒裹着绷带,面谕古德里安出任陆军参谋总长(仍兼装甲兵总监)。鉴于前任参谋总长因元首对自己的无理干预而先后五次提出辞呈,希特勒严令古德里安:“无论何时,不论何故,你都不得借故提出辞职的要求。”

  其时,陆军参谋总长的权力仅限于东线战场;所谓的陆军参谋总长,不过是东线战场的总传令兵而已。而古德里安此时深知东线战场的局势已危如累卵;那么,此时他为什么要从元首手中接受这一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呢?古德里安后来说:“军人应该服从命令的。尤其是当时东线战场的情形已经糟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为了挽救数百万德国军民的厄运,我也非跳入火坑不行。假如此时我拒绝受命,坐视东线的德军和我的故乡沦陷,那么我在道义上简直就是一个懦夫了。”

  7月24日,德国陆军的老式军礼遭强迫废止,代之以纳粹的敬礼,以“作为陆军对元首不可动摇的效忠和陆军与纳粹之间最紧密团结的象征”。古德里安以陆军参谋总长的名义发布命令,向最高统帅部保证陆军全体军官永远效忠希特勒。

  当古德里安来到设在陆军总司令部的参谋总长办公室时,却发现参谋本部各办公室已空无一人,前任参谋总长不等办理交接早已离去。古德里安首先将参谋本部迁回东普鲁士的原址,并迅速任命一批军官组成了参谋本部的工作班底,集中控制整个东线作战机构。但自“7·20事件”后,希特勒极不信任陆军,坚持自己亲自处理陆军的一切事务。古德里安不甘于充当传声筒和应声虫,要求获得自己应有的权力,却遭到希特勒的严词拒绝。

  1944年6月22日,在朱可夫元帅和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指挥下,苏军实施了“巴格拉季昂”攻势;至7月3日,共歼灭德中央集团军群25个师,并迫其一再后退。8月上旬,古德里安命令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舍纳尔上将:迅速拟订一个将部队全部撤回里加以西的计划。但希特勒坚称:“波罗的海的每一寸土地都要坚守”,否决了古德里安的撤退方案。8月2 0日,苏军向南乌克兰集团军的战区发动攻势,罗马尼亚军队的防区立即崩溃,大批罗军掉转枪口进攻德军。至此,希特勒才下令撤退;但为时已晚,有16个师的德军在多瑙河一线受到全歼。古德里安对此只能仰天长叹。

  8月25日,盟军攻陷巴黎,整个西线已呈土崩瓦解之势。古德里安主张:主动撤回部队,缩短防线以保护德国本土。但希特勒却坚持主张:无论东线还是西线,都要死守现有防线。在希特勒眼中,西线高于东线,古德里安的东线只能居于次席地位。

  面对东线俄军的强大攻势,古德里安只能从防线部署上动脑筋来弥补兵力和装备的严重不足。古德里安提出,将“主防线”和后面的“最后防线”完全分开,二者相距为12英里。但希特勒对此大为不满,只允许两条防线之间相距短短的一两英里。1945年1月,当苏军发动猛烈攻势并突破德军的主防线时,由于最后防线与主防线相距太近,结果是主防线、最后防线和预备队完全混合在一起,使德军整个防线在苏军的第一次进攻之下就全面崩溃。

  希特勒获悉此事后大发雷霆:“一定要追究当时设计和建筑防线者的责任。我一贯主张两条防线之间应该相隔12英里以上,是哪个混蛋下了这样不合理的命令?!”古德里安豪不客气地当面回敬道:“正是元首你自己做的好事。”在当初的会议记录稿面前,希特勒无可奈何地默认了自己亲手铸成的错误。

  终遭免职投降盟军

  陆军参谋总长古德里安虽然使出浑身解数,仍不能挽救德军在东线的败局。但希特勒仍想在西线再作反攻,继而击败东线苏军的冬季攻势。1944年12月16日,希特勒不顾反对意见,孤注一掷地实施了突出部作战行动。只能冷眼旁观的古德里安在《回忆录》中写道:“这次突出部大攻势的失败,就可以算是我们军事领导方面的最后一幕悲剧。到12月24日,任何稍有理智的军人都可以认清这次攻势是已经输定了。现在就是再赶紧转变新的方向,恐怕也不一定来得及了。”

  12月24日,古德里安在大本营会议上指出,苏军已集中168个步兵师、23个装甲军和1个骑兵军的兵力,将于1945年1月12日实现三路大规模进攻。而希特勒却说:“你的这些情报完全是受了敌人的欺骗。这是自成吉思汗以来最大的骗局!”古德里安再三争辩有无济于事。

  古德里安再次赴东部前线同德军将领们一道研讨战策。1945年1月9日,古德里安再次晋见元首,要求他加强东线,采取缩短战线的措施;结果遭到希特勒的痛斥。元首这种对不利情况采取装聋作哑态度的做法,被古德里安称为“鸵鸟政策”外加“鸵鸟战略”。

  1945年1月中旬,古德里安预料中的苏军大规模攻势如期发动,德军东部防线遭突破。希特勒对前线指挥官们大为不满,他发布一道令所有德国将军深感震惊的元首命令:“师级以上部队的指挥官非经正常途径将他的意图报告给最高统帅部并让元首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指挥之前,不得下令进攻、反攻或撤退。”此举意味着德军师以上各级指挥机构的权力都遭剥夺了。

  1月12日,苏军发动进攻,顺利向西推进;希特勒命令古德里安以现有兵力进行苦战。中旬末,德军驻波兰华沙部队不顾元首的死守命令而撤离华沙。希特勒闻讯后要处罚有关责任人员。古德里安挺身直言:“一切的责任都应该由我个人来负。如果你一定要拘押询问什么人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是我。”

  1月25日,古德里安登门会见德国外交部长李宾特洛甫,提出应设法在西线进行和谈,以便抽调全部兵力赴东线抵抗苏军;并随之在西线战场向盟军投降。次日,希特勒在会议上高声说:“当参谋总长跑去见外交部长,告诉他东线的情况是任何严重,并主张设法是西线求得休战的时候,那他多少就已经犯了卖国的重罪!”

  2月初,古德里安因为撤军问题又一次同元首发生冲突。古德里安说:“不撤回部队,我们就无法累积保卫首都的预备兵力。我可以向你保证,我完全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这最后的一句话惹恼了元首,希特勒跳起双脚怒吼道:“你怎么敢向我讲出这样的话来?难道你以为我不是为德国而战吗?我一生都是完全为德国而奋斗的!”此情此景,吓坏了当时在场的其他将领们。当别人责怪他怎么可以这样同元首进行冲突时,古德里安十分冷竣地回答说:“一位政治家一定要准备接受反对他的意见,准备听信真理,否则他就不配做一个政治家。”说完这番话,古德里安整理了一下衣冠,头也不回地在众目睽睽之下大步离去。

  在此之后,在东线作战指挥问题上,古德里安又多次顶撞元首。3月28日,在一次军事会议结束时,希特勒单独留下了古德里安,对他说:“古德里安上将,你的健康问题使得你必须请六个星期的病假。”古德里安终于被希特勒解除了陆军参谋总长的职务,仅保有有名无实的装甲兵总监一职。

  1945年3月30日,古德里安上将携夫人住进慕尼黑附近的一家疗养院,良好的医疗条件使他的心脏病得以大大的缓解。5月初,古德里安独自一人来到刚刚迁移到蒂罗尔的装甲兵总监部,要在这里静候大战的结束。此时,古德里安获悉元首希特勒已经自杀身亡;海军元帅邓尼茨成为继承人。

  5月9日零时,德国代表在柏林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次日,古德里安率装甲兵总监部全体人员向美国占领军投降。不久,古德里安被关进纽伦堡监狱。

  1948年,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释放了已被羁押三年的古德里安;法庭认为他在大战中只是战争的执行者,而没有虐待战俘和屠杀无辜平民的罪行,因此不能被指控为战争罪犯。

  出狱之后的古德里安有着严重的心脏病,但他仍然一如既往地迷恋着坦克。为揭示德国装甲兵发展的历程,总结自己的装甲兵部队作战指挥经验,他开始动手进行写作。不久,古德里安出版了自转著作《一个士兵的回忆》。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评论说:“这本书是当时德国所发表的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充实、最真实和最有启发性的个人回忆录。内容极为翔实,很有史料价值;作者那样坦白和热情,使人读下去有一种轻快之感。在这本书中,一个曾经大规模创造历史的人,亲自把他怎样用一种新观念来形成历史的真实故事讲给我们听,而这一段历史的结束却也完全在他个人意料之外。”

  古德里安又动手撰写了一部关于1935至1945年间德国坦克部队的发展及其战术的专门著作《坦克——前进!》。未及完稿,古德里安于1955年5月14日就病逝了,终年66岁。同是骑兵出身的德国装甲兵将领奥斯卡·门泽尔少将最后协助出版了古德里安的这部遗作。

  利德尔·哈特对古德里安作了如此的评价:“他具有历史上一切名将所有的共同气质。他具有敏锐的观察力,随时能找到奇袭的机会,使敌人措手不及;他的思想和行动都迅速无比,使敌人无喘息之余地;他懂得如何把战略和战术配合使用;并能获得部下的拥戴,使人乐于为他效死。创立理论的人是很难有机会验证他的理论的,可是古德里安却偏偏获得了这个机会,把他的幻想力和经历结合在一起,就使他对于这个机会可以充分地加以发展,因此就获得了革命性的结果。”

  的确,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所提出的装甲兵突击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得到了实现,并创造出一连串令人眩目的战争奇迹。综观古德里安的战术思想,就是“只许集中,不许分散”。这个观念创造了古德里安奇迹。虽然德国最后以战败收场,但古德里安在“为将之道”上创立的典范,为后世的军人留下了良好的模范。

 (转载自"二战前线"网站 http://luftwaffe.myetang.com/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5-13 12:49:03
 remer 男,离线巨蟹座1975-7-1
  
  
  头衔:将帅区负责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56
  金钱:76
  工作量:2000 points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1-10-19
给remer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emer加入好友 查看remer的个人资料 搜索remer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emer  访问remer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3
工作帖:二战将领
[这个贴子最后由remer在 2002/05/15 12:42pm 编辑]

切斯特.W.尼米兹 

1885年2月24日,尼米兹出生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弗雷德里克斯堡的一个德国移民家庭,是撒克逊日耳曼人的后代,父亲在他出世前已不幸去世了。在小尼米兹的童年时期,他的祖父对他进行了关于大海的启蒙教育。尼米兹的祖父早年当过船长,因此他在弗雷德里克斯堡建造并经营了一座外观酷似轮船的旅馆,它甚至建有桅杆和桅上的了望台。就是在旅馆的桅上了望台上,祖父抱着心爱的小孙子,讲述了许多深山之外大海的神奇故事,在尼米兹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一棵蔚蓝色的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大海心驰神往的小尼米兹已不能满足于那些反复讲述的航海故事,祖父只得推说自己无法去出海航行,因为大海会吞没自己。不久,祖父因事乘船去了纽约,小尼米兹真的担心大海会吞没祖父;当他看到祖父平安回家时,他立刻问祖父是用什么方法制止了大海的吞没。祖父神情严肃地告诉小尼米兹和围在四周的家人:“我请求大海饶恕。我答应赎罪,答应把一个孙子交给大海——叫他去当一名海军上将。”

  由于家境贫寒,尼米兹在读完中学之后,就到姨母开办的旅馆当职员,以微波的薪水接济自己的家庭。为了争取进一步学习深造,尼米兹决定报考军校。1901年9月,16岁的尼米兹迈入了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的大门,他冲出了他童年的狭小空间,开始了他一生漫长的步步高升的海军生涯.
  
  在海军学院里的尼米兹非常用功,除了认真完成正规的科目学业之外,他特别注重课外的学习内容,他认为“有些最有价值的经验不是从书本中能学到的”。1905年1月,不满20岁的尼米兹以非常优异的成绩提前毕业,并立即登上美国海军亚洲舰队的旗舰“俄亥俄”号战列舰,进行为期两年的海上实习。1905年底,日本天皇在花园里举办盛大宴会庆贺日本海陆军在日俄战争中获得的胜利;正停泊在东京湾里的“俄亥俄”号旗舰派出包括尼米兹在内的6名学员当作代表前往赴宴。年轻的美国海军学员们在宴会上见到了刚刚因对马海战大捷而名震整个世界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东乡平八郎大将,并由尼米兹大胆地当面邀请正要退席的东乡平八郎大将和他们一起喝酒。令尼米兹等美国海军学员们感到意外的是,东乡大将满脸笑容地接受了尼米兹的邀请,与这些年轻的美国小伙子一一握手,并用极标准而流利的英语同他们简单交谈了片刻。这是尼米兹唯一一次见到东乡平八郎这位享有世界级声誉的海军名将。这次极其难得的片刻会晤,给年轻的尼米兹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他暗自发誓:自己将来一定要成为一位比东乡平八郎大将更出色的海军统帅。直到尼米兹后来成为将军时,他仍然尽力保留对东乡平八郎大将的敬意和怀念。
  
  1907年,尼米兹完成了海上实习,“俄亥俄”号战列舰的洛根舰长在给海军学院的报告中写道:“我很高兴能介绍尼米兹实习舰员的情况,提供你们参考:他是一名优秀军官。”尼米兹因此获得了海军少尉军衔,成为一名正式的海军军官,并出任一艘鱼雷艇的艇长。两年后,尼米兹越过海军中尉军衔,被破格提升为海军上尉,并被调往潜艇部队任职。由于对潜艇技术问题的刻苦钻研及其出色成果,27岁的尼米兹于1912年以潜艇专家的身份,应邀在美国海军军事学院作了专题演讲,获得一致好评,从而开始在美国海军崭露头角。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尼米兹作为“莫米”号油船的船长,驾船赴大西洋承担海上油料补给任务,他成功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纵向航行加油的方法。曾任英国参谋总长的加富尔元帅认为尼米兹是一位观念领先的专家,这种经验对于他以后在太平洋中发动高度机动性海上战争也大有贡献。大战结束后不久,尼米兹改任‘南卡罗莱纳“战列舰的副舰长。1922年,尼米兹被提升为海军上校,并被送入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深造;这意味着尼米兹将步入美国海军高级指挥官的行列。在学习期间的兵棋演习中,尼米兹打破海军传统的战列线战术惯例,探索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圆形战斗队形。毕业后,尼米兹出任美国海军主力舰队的助理参谋长。在舰队司令官罗别森将军的支持下,尼米兹组织进行了圆形战斗编组的海上演习,并将美国当时唯一的一艘航空母舰纳入战斗编组之中。尼米兹所倡导的这种圆形战斗编组,后来终于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标准的航空母舰战斗队形。此后,尼米兹先后出任了潜艇分队司令官、驱逐舰分舰队司令官、巡洋舰第二分舰队司令官和战列舰第一分舰队司令官等重要指挥职务。1938年7月,尼米兹荣升为海军少将,就任特遣舰队司令官;次年,被调升为海军航海局(现名海军人事局)局长,尼米兹的杰出指挥才干受到美国白宫的重视。在他成为海军少将后不久,罗斯福总统亲自召见了他,并打算让他越过比他资历更深的28位海军将官,出任太平洋舰队司令官。尼米兹认为自己资历太浅而婉言谢绝了罗斯福总统的好意;此时身在美国海军部高楼之上的尼米兹,渴望有机会重返波澜壮阔的大海。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以第一航空舰队6艘航空母舰为主的海上机动部队,用不宣而战的方式,成功地偷袭了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母港珍珠港基地。经过短短两个小时两次空中攻击波的猛烈空袭,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集泊在珍珠港内的全部8艘战列舰、10余艘巡洋舰等40多艘军舰,以及300多架飞机遭受严重损失(该舰队的3艘航空母舰因出海未归而得以幸免),官兵死伤3600名,珍珠港基地的码头、机场和船台等设施均遭重创。
  
  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的事件,立即震惊了整个世界。一位美国记者曾经这样写道:“那个时代的每一个人,都忘不了 1941年12月7日这一天他们身在何处。他们对于听到日本袭击珍珠港美国舰队这一令人难以置信消息时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当时,尼米兹正在华盛顿家中收听收音机,当无线电播音员大声报告日本海军偷袭并重创了珍珠港的消息时,尼米兹是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并立即前往海军部大楼,匆匆之中只给妻子凯瑟琳留下一句话:“只有天晓得什么时刻才能回来。” 尼米兹在晚年回忆说:当时他坐汽车从家里去海军部的路途好象没完没了,每条街区像是千里迢迢,每一瞬间像是难捱的岁月。
  
  美国总统罗斯福立即宣布对日进入战争状态。从珍珠港的废墟上视察回来的海军部长弗兰克·诺克斯,向总统报告太平洋舰队几乎损失殆尽的坏消息。罗斯福总统深知太平洋舰队和太平洋战区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他大声作出了一个不容更改的决定:“告诉尼米兹,到珍珠港去收拾残局;然后留在那里,直到战争胜利!”
  
  1941年 12月17日,切斯特·威廉·尼米兹正式接受了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总司令的职务,他越过了28名比他资历更深的将官;同时,他被晋升为海军四星上将。当时,没有人能够解释罗斯福总统及诺福克海军部长会作出这样令人不可思议的决定;但幸运的是,不久之后的历史却充分证明,这一决定是极其明智之举。临危受命的尼米兹上将立即飞赴夏威夷;迎接他的珍珠港是一片狼籍,舰船倾覆、瓦砾成堆,焦糊的空气中弥漫着悲观失望和消极避战的低落情绪。航空母舰被命令滞留在海上,仅仅是为躲避日军可能的再次空袭;大型舰船只有在急需补充油料和给养时才准予回港,并且只允许单艘返港,目的是在遭到日军新的袭击时少受损失。但在外海豪无目标的巡航中,美军的这些大型舰只将冒着随时遭到日军潜艇攻击的危险。目睹这一切,年过半百的尼米兹上将深感自己此次肩负的使命是如何艰巨,自己已经没有任何的退路。珍珠港的美军官兵们默默地注视着这位新上任的总司令,众人的目光中不乏疑虑的神色。当时的参谋军官、后来成为檀香山《红星简报》编辑的比尔·尤英说;“当我第一次见到尼米兹时,他站在珍珠港海军机关大楼的第二层,看起来不怎么像一个要竭尽全力把国家从前所未有的困境中拉出来的那种领导者,反倒像是一个退休的银行家。”满头白发的尼米兹知道自己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尽快恢复太平洋舰队的士气和战斗力,他既没有急于处理那些失职者,也没有过多责备那些悲观失望和持有失败主义观点的军官,而是告诉大家“眼睛要向前看,不要向后看”、“要树立团结精神,齐心协力作战”。为重振士气,尼米兹于1942年1月指挥由2艘航空母舰组成的联合编队,对日军控制的马绍尔群岛和吉尔伯特群岛实施了一次闪电式突击行动,取得战果。这是美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首次得分,极大地鼓舞了美军官兵的战斗士气。
  
  2月上旬,尼米兹又开始筹划对日本首都东京的空袭行动。为实现这一行动计划,只能启用陆军航空队(当时美国尚无空军这一军种)的B-25岸基远程轰炸机。该机从航空母舰起飞并对东京实施空袭后,将直接飞赴中国陆地择地着陆,这在当时是一相前所未有的大胆决断。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筹备,B-25远程轰炸机从航空母舰上腾空而起,很快就出其不意地将炸弹投在日本东京和名古屋等城市,重挫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并迫使日军急调一部分兵力回本土设防。在此同时,尼米兹督率下的太平洋舰队情报部门在短期内破译了日本海军的部分无线电密码;不久,美军潜水员又在澳大利亚达尔文港外50米深的海底,从一艘被击沉的日本潜艇残骸里找到了日军的战略密码本、战术密码本和商船密码本。于是,日本海军的作战动向,就处在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严密掌控之中。4月底,为扩大外防御圈以抢先制止美军对日本本土的再次空袭,日军出动了一支由航空母舰等海军重兵护航的登陆大军,直奔珊瑚海方向。在准确获悉日本海军的动向后,尼米兹将手中仅有的两艘航空母舰、8艘巡洋舰和11艘驱逐舰集中编成一支特遣舰队,由弗莱彻将军指挥,星夜驰往珊瑚海方向。
  
  从5月7日拂晓到8日黄昏,珊瑚海海域硝烟弥漫,惊涛四起,爆发了一场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次航空母舰的大会战。在这场著名的珊瑚海大海战中,美日交战双方的军舰互不照面,只是由舰载机向对方实施远距离的空中攻击,这也是人类海战史上的创新之举。此战双方互有损失,但从战术上看,日本海军占了便宜。但战略上结果却是完全相反,因为日本海军在此战之后的退却,使美军保住了与澳大利亚的海上交通线。此战是日本自发动侵略战争以来首次受挫,太平洋战争亦由此转入战略僵持阶段。
  
  珊瑚海的硝烟刚刚散尽,日军转而要夺取北太平洋的中途岛,将其海上防线推进到中太平洋,以切断美军的海上补给线,并迫使美军退守夏威夷及本土西海岸,从而保证日本本土和日军南进翼侧方向的安全。5月底,日本海军不惜血本,调集了包括8艘航空母舰在内的近200艘大型作战舰只驶往中途岛。美军太平洋舰队确保部门再次准确掌握了日本海军的行动,尼米兹上将立即调集3艘航空母舰和40多艘其他舰艇,组成航空母舰作战编队群,预先驶至中途岛东北200海里海域展开,隐蔽待机击敌。
  
  6月4日凌晨,日军第一机动编队驶至中途岛西北240海里海域,出动第一波108架飞机攻击中途岛。美军航空母舰编队群立即向其接近,在距敌150海里处,连续出动第一、第二波飞机200余架,乘着日航空母舰接受其第一波飞机返航归舰和第二波飞机由炸弹改挂鱼雷的一片忙乱之际,对日航空母舰编队实施连续猛烈的攻击,给予日本舰队重创。美军在此战共击沉日军4艘航空母舰和歼灭250架舰载机(美军损失1艘航空母舰),获得了此战的胜利。
 
  中途岛海战的重大胜利,迅速传遍世界。美国海军军官学校的海军史专家E·B·波特教授在著作中写道:“尼米兹将军受到了除轴心国以外世界各国祝贺中途岛胜利的信函和电报。陆、海军军官及其他研究战争的人,都认为中途岛海战是一场决定性的战役,打掉了日军在太平洋的优势,使双方的对抗出现均势。了解情况的人认为,日军最大的损失不是航空母舰或飞机,而是经过训练的飞行员。军事分析家预言,美国不久将转入进攻。”后来,通过中途岛战役的仔细分析和总结,尼米兹上将发表了一项正式声明,进一步强调了美国海军官兵们的功绩:“参战官兵都表现出色,不论在中途岛或海上,还是受客观条件限制未能参加前线战斗的瓦胡岛上的官兵,都是这样。尽管我们的3艘航空母舰在战争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我为所有参战人员团结合作,完成任务的突出表现感到骄傲。打败日军诸兵种和挫败其野心,不仅是海军,而且是美国整个武装部队的胜利。”中途岛海战使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元气大伤;但不甘失败的日本人决定将作战重点转向西南太平洋,企图以所罗门群岛最南端的瓜达尔卡钠尔岛(简称瓜岛),作为切断美国与澳大利亚海上交通线的前进基地。中途岛海战后,美军立即制订了代号为“了望台作战”的计划,决心在太平洋战场易守为攻,其首要目标也恰恰选定为瓜岛。
  
  1942年8月7日,美海军陆战队第1师约17000人轻易攻占了由日军驻守的瓜岛机场等要地。日军大本营大动肝火,发誓要乘美军立足未稳之际把他们消灭掉。两天后,日军即调集兵力对瓜岛实施反击。当天深夜,第一次所罗门海战揭开了瓜岛战役的序幕。日军低估了美军登陆部队的实力,因此不断增加反击兵力;美军也不断投入重兵,这就使原来想象中的一场速决战逐渐演变成为一场持久战。由于瓜岛争夺战非常重要,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大将亲赴瓜岛附近海域坐镇指挥。9月30日,尼米兹上将冒雨乘坐B-17轰炸机飞抵瓜岛,亲自视察这场整个战争中最残酷的战斗。为争夺瓜岛这一战略要地,美日两国的部队进行了持续长达半年之久的激烈鏖战。瓜岛这个弹丸之地,成为这场战争中血肉横飞的“绞肉机”,瓜岛附近的交战海域也获得一个“铁底海湾”的雅号。日军陆续投入并消耗了当时可以调用的所有机动兵力,但最终被迫撤出瓜岛。瓜岛战役使日美双方各损失24艘驱逐舰以上的大型舰只,日军损失飞机600多架,人员伤亡24000多名;美军飞机损失不多,但也有5800人伤亡,结果是保住了瓜岛这一战略要地。
  
  1943年5月,美军决定沿中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两条路线向日军发动攻势。中太平洋作战由尼米兹上将亲自指挥,西南太平洋作战由麦克阿瑟上将指挥,基本作战模式是逐岛进攻。11月,尼米兹上将指挥的中太平洋美军兵力首先发起对吉尔伯特群岛的进攻,日军在塔拉瓦岛展开顽强的抵抗。在这个珊瑚岛上,平均每平方公里就躺着6000具士兵的尸体。战斗一结束,尼米兹上将就登临塔瓦拉岛实地考察日军设防情况,看到尚未来得及掩埋的大量士兵的尸体,他禁不住说:“这是我第一次闻到死亡的气息”。鉴于美军在此受到的重大伤亡,尼米兹上将对美军下一步作战计划作出重大修改,改逐岛进攻为越岛进攻,这样既可以减少部队伤亡,又可加速战役进程,收效甚大。

  1943年底,以美国为主的盟军部队相继攻占了阿留申群岛、吉尔伯特群岛、所罗门群岛,以及新不列颠岛之大部和新几内亚东南部。至此,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已落入盟军手中。为使美军在进攻中减少损失,尼米兹上将亲自选择了一个荒岛,命令士兵们模拟修筑了日军防御工事,并派武器专家实地研究克敌良策。在尼米兹上将的精心准备和指挥下,美军于 1944年2月一举攻克马绍尔群岛主要岛屿,美军以伤亡356人的微小代价,获得歼敌8122人的显赫战绩,可见尼米兹上将高超的作战指挥艺术。
  
  从1944年末到1945年初,尼米兹上将统率中路大军,会同麦克阿瑟将军的部队,攻占了菲律宾群岛。接着,尼米兹上将又率领中路大军浴血奋战,于6月底攻占了硫磺岛和冲绳岛,终于砸开了日本的“国门”。
  
  在冲绳岛战役尚未结束时,尼米兹上将就开始着手制订攻打日本本土的大规模登陆进攻计划。遗憾的是,这一作战计划未及实施,日本天皇即于8月14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但尼米兹上将终于实现了为珍珠港事件报仇雪耻的夙愿。
   
  1944年底,为使美国各战区总司令的军衔能与盟国相对应,美国国会制订了一项可授予陆军和海军将领五星上将新军衔的法令。12月19日,美军有4位陆军将领和3位海军将领(此时,美国仍未有空军这一军种)被授予此项最高军衔;来自德克萨斯州深山里的德国移民后裔的遗腹子尼米兹光荣晋升为海军五星上将。
  
  1945年9月2日,在美国太平洋舰队“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了盟军接受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签字仪式。在简短的仪式结束时,天空中云开雾散,近千架美军飞机在金色的阳光下呼啸着编队飞过“密苏里”号战列舰的上空。在此时,尼米兹上将立即发出早已拟好的向太平洋和美国进行广播的声明:“······今天全世界爱好自由的人们都沉浸在胜利的欢乐之中,并为我们联合作战所取得的成就而感到骄傲。我们应该歌颂那些为保卫自由而献身的人;我们对他们负有一项庄严的义务——保证他们的牺牲将有助于人类创造一个更美好、更安定的世界。而今,我们着手致力于重建国家和恢复国力的伟大事业。我确信,我们将能够运用技能、智谋和敏锐的思想来解决这些问题,犹如我们为了赢得胜利曾经做过的那样。”
  
  为表彰尼米兹上将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卓著功绩,华盛顿方面决定1945年的10月5日为“尼米兹日”;这一天,尼米兹上将在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联合会议上发表了演讲:“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不应轻描淡写地赞许一通就任其消亡。”他以这样一段对和平的祈盼作为演讲的结束语:“愿全世界都能友好相处,但是我们一定要把橄榄枝扎根在含有优质235铀矿的肥沃土地上。我认为这不是什么挖苦话,用我们德科萨斯州山区和海军的话来说,这是一句老实话。”
  
  演讲后的尼米兹上将乘坐敞篷汽车游行,华盛顿市共有50万人上街向五星上将欢呼致意。在白宫,杜鲁门总统为尼米兹上将授勋;尼米兹上将谦逊地表示:“我们只打了一场小战,却获得了最高的荣誉。”在稍后的一系列庆典场合中,尼米兹上将多次特别强调指出:“如果没有强大的海上力量,我们在太平洋战争中决不能前进一步。”
  
  1945年11月,美海军作战部长金上将向白宫建议由尼米兹上将接替自己 的职务,并向总统表示,如不任命尼米兹上将为海军作战部长,他必须向美国人民作出解释。11月20日,总统宣布了和平时期高级军事将领的任命,由尼米兹上将出任海军作战部长(美国海军不设参谋长,其作战部长是海军最高的军事指挥官,相当于陆军的参谋长);陆军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同时出任陆军参谋长。
  
  在12月15日的交接仪式上,金上将说:“在把海军作战部长的工作交给尼米兹时,我确信会将这个重担交到优秀而可靠的人手里。”而继任的尼米兹上将则重复了自己在1941年出任太平洋舰队总司令时向记者们说过的话:“我身负重任,我当尽力而为!”
  
  海军作战部长两年的任期很快就过去了,尼米兹上将在任期内审批了优先建造核动力潜艇的项目,并发表了一系列向往和平的文章,他指出:“我相信只要存在任何成功的希望,就必须运用外交手段。和平可以获得,但我们必须具有勇气、耐心和才智。”
  
  1947年12月15日,尼米兹上将从海军作战部长的职位上退休;他在这一天的日记中是这样记叙他海军生涯的终结:“我觉得好象如释重负,凯瑟琳和我似乎刚刚开始生活。我们有一个儿孙满堂的美满家庭,我们怎能错过这种完满而愉快的生活呢?”
  
  1966年2月20日,美国海军五星上将尼米兹在旧金山逝世。在最后的弥留之际,尼米兹上将要求死后葬礼从简,并把他埋葬在太平洋岸边的国家公墓里。因为这位来自深山的海军上将,希望在公墓里可以朝夕不停地眺望他曾经创造出盖世伟业的蔚蓝色太平洋。

(转载自"二战前线"网站 http://luftwaffe.myetang.com/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5-15 12:37:44
 remer 男,离线巨蟹座1975-7-1
  
  
  头衔:将帅区负责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56
  金钱:76
  工作量:2000 points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1-10-19
给remer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emer加入好友 查看remer的个人资料 搜索remer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emer  访问remer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4
工作帖:二战将领
雷蒙德.A.斯普鲁恩斯 


美国海军四星上将。出生在马利兰州的巴尔的摩。 
1903年考入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1906年9月毕业后,到海军战舰上服役。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晋升中校,指挥驱逐舰“爱伦华德”号,到太平洋服务。
1921年起, 历任美国海军工程局处长、“载尔”号和“奥斯本”号驱逐舰舰长、驻欧美海军指挥官的助理参谋长。
1926年夏,入美国海军军事学院深造,毕业后被派到海军情报办公室任职。1931年6月,调海军军事学院任教,次年晋升上校。1933年 5月起,先后任驱逐舰护航舰队参谋长、海军军事学院战术系主任。
1940年10月晋升海军少将,出任海军第10军区司令,1941年6月兼任加勒比海战区司令。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斯普鲁思斯暂时接替哈尔西指挥第16特混舰队,协同第17特混舰队取得了中途岛海战的胜利。海战结束后,调任太平洋总部参谋长兼太平洋舰队副司令。
1943年8月晋升中将,任中太平洋舰队司令,于1943年11月和1944年2月指挥所部成功地进行了吉尔伯特群岛战役和马绍尔群岛战役,因此晋升上将。随后,其所指挥的中太平洋舰队改称第5舰队。1944年6~8月,指挥第5舰队在马里亚纳海战中重创日本联合舰队第1机动舰队,为夺取马里亚纳群岛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945年2~3月和3~6月,率领第5舰队再次发起硫黄岛战役和冲绳岛战役,为尔后进攻日本本土取得了前进基地。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奉命指挥驻日美海军一切兵力。11月接替尼米兹任太平洋舰队司令。
1946年3月,调任海军军事学院院长,对海军课程设置和内容进行了改革。
1948年7月退出现役。1952年1月,出任驻菲律宾大使,完成了关于美国基地问题的谈判。
1955年4月退休。
1969年12月13日,83岁的斯普鲁恩斯在加州去世。他是一个受到所有认识他的人尊敬的人,尼米兹称赞他是“海军上将中的上将”。

 (转载自"二战前线"网站 http://luftwaffe.myetang.com/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5-15 12:39:56
 remer 男,离线巨蟹座1975-7-1
  
  
  头衔:将帅区负责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56
  金钱:76
  工作量:2000 points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1-10-19
给remer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emer加入好友 查看remer的个人资料 搜索remer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emer  访问remer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5
工作帖:二战将领
乔治·史密斯·巴顿
“要迅速地、无情地、勇猛地、无休止地进攻!”

在人类空前惨烈的历史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杰出军事将领的涌现犹如雨后春笋。在这璀璨的群星之中,美国陆军四星上将小乔治·巴顿是一位及其特殊的历史人物,对于他,军界和学术界历来有不同的历史评价。许多人认为:“巴顿将军是一位统率大军的天才和最具进攻精神的先锋官”;“他是美国的首席坦克专家”;“巴顿是二十世纪的拿破仑”。同时也有人指出:“巴顿勇猛有余,智谋不足”;“他骄傲自大,华而不实”。他对目标的追求坚定不移。正如驻欧洲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在战后所指出的: “在巴顿面前,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和不可逾越的障碍,他简直就象古代神话中的大力神,从不会被战争的重负所压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次战役中,没有任何一位高级将领有过象巴顿那样神奇的经历和惊人的战绩。”但无论怎样评说,人们都一致承认:巴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最有作为的高级将领之一,他以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和惊人的战绩而载入史册.巴顿无疑是一代名将。

    乔治.史密斯.巴顿1885年11月11日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具有文韬武略的传统家庭。18岁时进入私立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学习,一年后获得入西点军校的保送资格。1909年6月,巴顿军校毕业,随即以少尉军衔赴美国第一集团军骑兵部队服役。

    1915年,巴顿调到潘兴将军手下做副官,得到潘兴将军的赏识,称赞他“是一个真正的斗士!”。1916年,潘兴将巴顿提升为中尉,不到2年时间里,他从中尉逐级升至上校。1916年作为潘兴的副官到墨西哥,参加镇压当地的农民起义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巴顿随美国远征军总司令潘兴到了法国。1917年,巴顿在驻法美军中参与了美国第一支装甲部队的创建工作,建立了装甲兵的训练学校,用法式轻型坦克组编成一支坦克旅,经过短暂而切实有效的训练之后,巴顿随同该旅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圣米耶尔和默兹-阿拉贡等战役。在战斗中,巴顿充分发挥了大刀阔斧、勇往直前的战术风格,在激烈的进攻战中大踏步前进,勇立战功,在战斗中,巴顿竟一个人开着坦克,冲入德军防线内,差点送了命。
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装甲兵部队的巨大军事潜力和不可估量的前途。巴顿是美军的第一位坦克手,也是美军中最早的坦克专家之一。但是,巴顿的这种地位和作用,在机枪、大炮时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尚未得到人们充分的认识,只有在以坦克和飞机为标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才有可能受到充分的重视和理解。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顿回到美国。此后20余年里,他大多在“和平的冷营里”消磨时光,十几次调动,等待战争的召唤。
1919年回国后,返回骑兵部队任职,同时从事坦克研究工作。  巴顿生活的时代(1885-1945)正是社会、政治和科学技术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伟大时代,美国进入了工业化阶段,从一个二流国家跻身于欧美强国之列,很快又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美国的陆军也从一支小型的、分散的边疆部队发展成为庞大的现代化军队,从战马和马刀的时代进入坦克和机械化的时代。在这个关键性的历史转变时期,巴顿在美军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1917年以前,坦克还是一种未经考验、不被信赖的战争工具,他的作用和前途受到人们的普遍怀疑。巴顿当时是一名优秀的骑兵军官,并执着地热爱这一古老的兵种。但是,出于对战争和军事技术的深刻理解,他深深地感受到了装甲时代的历史性召唤,毅然选择了装甲兵这一前途未卜的新兵种。这是一个决定性的选择,它不仅决定了巴顿一生的道路,也给新生的美国装甲部队送来了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1932年毕业于陆军参谋学院。1935年任夏威夷军区情报处长。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美国面临战争。巴顿的军事才能得到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赏识,认为他是能在战场上战胜快速机动的德军的优秀将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军的坦克部队铺天盖地般蜂涌而来,横扫整个欧洲,充分显示了大规模坦克战的可怕威力。美国开始重视装甲兵建设。从军已31年的巴顿上校时来运转。1940年7月,马歇尔批准组建装甲师,55岁巴顿受命组建一个装甲旅,并被晋升为准将。他于7月被起用为装甲旅旅长,12月升任为新成立的第2装甲师师长,并晋升为少将。
  二战开始之时,巴顿认为,对于长期处于和平状态的美国公民来说,战争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噩梦,他和其他美军将领所面临的紧迫任务,就是把这些和平公民改变成为守纪律、能战斗的战士,完成这一转变的手段是训练,而训练的基本内容则是向将士们灌输严格的纪律和杀人的本领。巴顿写道:“一个人要成为一名好军人,就必须遵守纪律,有自尊心,毫不犹豫地执行命令。”他还常说:“一个人要想活下去,杀死更多的敌人,就必须从平时的刻苦训练抓起。我始终相信一句古老的格言:平时多流一滴汗,战时少流一滴血。”

 巴顿坚持认为,军事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部队的军事素质和实战能力,因此决不能摆花架子,必须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因此,巴顿在抓部队例行军事训练的同时,特别重视抓针对性较强的军事训练和实战演习。在为北非战役作准备时,为了使部队适应非洲沙漠地区的环境,他把部队带到美国内地的一个荒漠地区进行模拟训练。那里的气候酷热干燥,寸草不生,白天气温高达40多摄氏度。在这地狱般的地方,巴顿狠抓高强度训练:长途急行军、坦克实战演习、挖掘战壕、野外生存训练等等。面对叫苦连天的士兵和军官,巴顿一方面坚持抓训练,一方面反复讲述这样一个道理:“高超的军事技术和适应能力可以有效地减少部队的伤亡,一品脱美国人的汗水可以挽救美国人一加仑鲜血。”

巴顿亲自参与创建的美军装甲部队,经过严格训练、充实和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对德日意宣战。1942年1月,巴顿升任第1装甲军军长。11月,巴顿率领美国特谴队4万多名官兵横渡大西洋,在法属摩洛哥海滨登陆,经过74小时的激战,制服了当地法军,为盟军控制这一地区和完成北非的战役部署创造了有利条件。1943年2月,美军在卡塞林山口战役中惨败,巴顿临危受命接管第二军,仅用十一天时间,他就把战斗精神输入了部队,使这支新败之旅重振旗鼓,每战必胜,夺回了失地,为全面解放北非奠定了基础。1942年11月,美英在法属北非登陆,巴顿被任命为西部特遣部队总指挥,在这场有惊无险的作战结束后,他便当了美国驻摩洛哥总督。此时,隆美尔仍在突尼斯负隅顽抗,美国第2军由于指挥不力损失较大,士气低落。艾森豪威尔立即下令由巴顿接任第2军军长职务,以重振该军士气。巴顿欣然受命,并表示他早就盼望和隆美尔这个“厉害的狗杂种”厮杀一场并亲手将其击毙。他到第2军后,立即下令整顿风纪,规定每个军人必须随戴钢盔、扎绑腿,连护士也不得例外。一周之内,人们就意识到,在“新老板”巴顿的领导下,不要打算再过以前的懒散的日子了。在他的感召下,该军在以后的作战中战绩卓著,和英军配合全歼德意北非军队25万人。

随后,巴顿被任命为美国驻摩洛哥总督。


1943年3月5日,巴顿临危受命,接任被隆美尔击败的美第二军军长,他从到达第二军的那天起,便全力以赴地整肃军纪。迅速改变了全军涣散的软弱壮态。3月17日,面目一新的美第二军向德军发起进攻,一路猛攻猛打,进展迅速,很快与英军在突尼斯北部完成了对德军的合围。

突尼斯战役不久,巴顿晋获中将军衔,升任美第7集团军司令。1943年7月9日,盟军开始的西西里战役中,在西西里岛作战中,他和不大瞧起美国兵的蒙  哥马利进行了比赛,结果领先占领了首府巴勒莫,收复了该岛。从此时起,他成了使德军望而生畏的少数西方将领之一。  巴顿的装甲部队把大范围机动和两栖作战相结合,向敌人的防线长途快速迂回,攻克巴勒莫,随后抢在蒙哥马利之前拿下了墨西拿城。把德军全部驱逐出该岛。盟军占领了西西里岛,德军退到意大利本土。此时发生了巴顿打士兵耳光的事件,他因此被免去第7集团军司令的职务。


1944年1月,巴顿被任命为第3集团军司令,盟军司令部利用德国人对巴顿的注意,让巴顿在加来海峡的多佛设立一个司令部,诱使德军误认为盟军将在加来登陆。6月6日,诺曼底登陆战打响,第3集团军作为第二梯队登陆后,巴顿将第三集团军编成若干坦克群,命令部下“以尽快的速度,向一切可以推进的地方前进!”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起,巴顿就用他天生的演说才能来鼓舞士气,贯彻他的战术意图。无论在训练中还是在战场上,无论在胜利之后还是在受挫之时,只要一有机会,他总要发表即兴演说,向将士们讲解战争的目的和作战部署,激发部队的士气,表彰作战勇敢有功者,鞭策激励那些胆小懦弱的人。他讲话一般不用讲稿,信口开河,滔滔不绝,音调非常高,听起来有些刺耳。在许多场合,他的讲话直率泼辣,妙语连珠,但往往粗俗不堪,具有一种狂热的气质。还有一些话则不堪入耳,听之令人脸红。巴顿本人也清楚,自己的粗话是对人的尊严的一种冒犯,但他认为,这对于刺激和提高部队的战斗意志很有必要。他指出:战争本身就不是一件斯文的事情,斯文的人一定打不过那些满怀仇恨和具有狂热精神的人。“美国士兵唯一不具备的气质就是狂热,当我们与狂热者作战时,这是一个极为不利的因素。”因此,他要用粗俗、泼辣和露骨的语言唤起这种狂热气质,努力使士兵们仇恨敌人,以凶猛拼命的姿态投入战斗。

    注重用自己的形象和实际行动去影响部队和士气。巴顿常说:“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战场上的将军就是一个演员,他必须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部下,并尽力使他们仿效和追随。”巴顿正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作为无声的语言,向部队传递着自己的信息。

 在作战方面,巴顿堪称现代史上最杰出的战术家之一,其主要特点是具有强烈的进攻精神。巴顿特别强调装甲部队的大范围机动性,尽一切努力使部队推进,推进,再推进。巴顿在战斗中的一句口头禅是:“要迅速地、无情地、勇猛地、无休止地进攻!”正是这种一往无前的进攻精神,使得巴顿部队在战场上所向无敌,无往而不胜。从巴顿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来看,他的攻势作战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强调进攻是夺取胜利的唯一有效手段。巴顿对防御嗤之以鼻,他认为:“谁也不能成功地守住什么。部队进入掩体就等于失败。事实证明,任何形式的防御都狗屁不值,这样做的人都是笨蛋。”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列举了大量历史事实,如特洛伊战争、马其诺防线等。相反,他认为,进攻是打击敌人、保护自己的最有效的手段,“在战争中,只要奋勇当先,就会无往不胜。只有迅速勇猛,无休止地进攻,才能保住优势和安全。否则,把主动权交给敌人,我们就会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反对恻翼安全论。由于巴顿部队的推进速度很快,以致其侧翼经常暴露在敌人面前,引起许多将领的不安,他们常常为确保侧翼安全而畏首畏尾,同时,也对那些一时不能攻克的城镇而忧虑重重。对此,巴顿不以为然。他认为,在推进中不给敌人留下喘息之机是获得大捷的重要因素,如果拘泥于侧翼安全和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拖延进攻,受益者只能是敌人。他主张,不要过分考虑侧翼安全问题,对那些一时不能攻克的城镇也可以绕道而过,只要我军大踏步前进,侧翼安全自然就不会成为问题,那些孤立的敌人城镇即使不会被困死,也会自动放弃或者缴械投降。巴顿曾对自己的参谋人员说:“还有一件事要求你们记住,对担心侧翼这种讨厌的事不要去管。让敌人去担心他们的侧翼去吧,而我们则不。”

  注重进攻的速度。巴顿认为进攻的速度越快越好,因为“战斗的时间越短,我军的损失就会越少,对敌人的打击就能达成突击性,从而取得更加辉煌的胜利。”即使有时推进的速度和连续作战的时间会超过人的极限,但这并不可怕,因为这对敌人更为不利,而且战斗胜利后,我军自然会有充分的休整时间,否则贻误了战机,一切都无从谈起。为了使部队能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前进,巴顿甚至不允许他的军长、师长们撤退,甚至不允许他们停步不前。他曾经对部下说:“我不想接到电报说,我正在坚守阵地。我们什么也不坚守,让敌人去坚守吧。我们要频频出击,大踏步前进。不论你们多么疲劳、饥饿,敌人只会比你们更加疲劳、饥饿。”

 强调充分发扬火力优势。在进攻战中,巴顿始终要求部队要充分发挥火力的优势,不要吝惜炮弹和子弹,他认为充分发扬我军火力可以达到几种目的:杀伤敌人、保护自己、火力侦察和鼓舞士气等。他指出:“你们的火力压制了敌人的火力……我们的迫击炮、大炮只有开火时才是先进武器,沉默时只是一堆废铁。步兵要接近敌人,必须运动才行,而要运动,就必须射击。主要目标尚未发现时,所有的步兵武器火力必须用于搜索敌人可能占领区域。要利用行进间火力,它会降低敌人火力的准确性,提高我军的信心。要向敌前沿阵地射击,跳弹的声音更可怕而且杀伤率更高。在火力下滞留是愚蠢行为。在火力下滞留而不反击则是自杀行为。”

  重视后勤保障工作。为了保持装甲部队的连续性大规模进攻,有一个问题始终困绕着巴顿:物资供应不足,特别是油料严重短缺。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巴顿煞费苦心,使出了浑身解数。巴顿十分重视充分发挥后勤部门的作用。巴顿的后勤处长沃勒尔·马勒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领导下的第三集团军后勤处是盟军中工作效率最高的后勤部门。根据兵马未到粮草先行的原则,每次战役之前,他总是千方百计收集各种物资,尽量多地储存油料,以满足战斗之需,第三集团军所收集的物资总要比其它部队多出一半以上。但由于部队在欧洲平原上超常规地大步前进,战线迅速拉长,汽油供应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部队进攻的重要因素,于是在巴顿建议下,盟军采取了一个极富创造性的行动——“红球快车行动”,动用大批民用车辆,日夜不停地向前线运送油料等军需物资。

  后来,盟军最高司令部出于战略考虑,削减了对巴顿部队的油料供应,直接影响了巴顿部队的进军速度。在这种情况下,巴顿只好采取了一些“不正归”的方法,以保障汽油的供应。一是在战场上缴获敌人的汽油。马勒对待这类战利品采取了特殊处理方法,既不上报也不记录,而是尽快发给部队,以解燃眉之急。二是默许士兵去偷油,并对偷油有功者给予奖励,其中最鼓惑人心的奖励是放假三天。这是一种缺乏绅士风度的美国牛仔式方法,然而极有成效,解决了部队的急需。

巴顿不顾一切地向前猛冲,穿越法国,在欧洲平原上近乎疯狂般的推进。当战线迅速拉长,汽油供应不足时,他授意部下采取劫持、偷窃别的部队油料等手段,想方设法找到汽油加速前进。1944年12月,巴顿率第3集团军在阿登地区击退德军的大反扑,解救了被围的盟军部队。1945年3月,巴顿再次抢在蒙哥马利之前渡过了莱茵河。1945年5月初,巴顿的第3集团军一直推进到奥地利边境方才住脚。一系列重大战役中,巴顿充分发挥了装甲部队快速、机动和火力强大等特长,采取长途奔袭和快速运动战术,以超常规的速度在欧洲平原上大踏步前进,不顾一切地穷追猛打,长驱直入,穿越法国和德国,最后到达捷克斯洛伐克。在近乎疯狂般的推进中,巴顿注意抓住一切战机,迅速果断地围歼敌军。在281天的战斗中,巴顿部队保持了直线距离100多英里宽的作战正面,向前推进了1000多英里,解放了13000座城镇和村落,歼敌144.4万,为解放法国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和最终击败纳粹德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巴顿创造的战绩是巨大的,也是十分惊人的。正如驻欧洲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在战后所指出的:“在巴顿面前,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和不可逾越的障碍,他简直就象古代神话中的大力神,从不会被战争的重负所压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次战役中,没有任何一位高级将领有过象巴顿那样神奇的经历和惊人的战绩。”

    4月16日,巴顿被晋升为四星上将,此时巴顿已到了他人生最辉煌的一刻,他有点得意忘形了,其玩劣个性表现的一揽无欲,他说出了一段著名的话:“与战争相比,人类的一切奋斗都相形见绌!上帝啊!我是多么热爱战争!”和曾是其下级的布雷特利五星上将相比,巴顿率直的个性使他只能成为一位战场的将帅,而不可能在和平年代象艾森豪威尔和布雷特利五星上将那样走向人生的另一个高峰,巴顿四星上将的局限就在这里.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欧战结束。巴顿被任命为巴伐利亚州军事长官。盟军完全占领德国之后,巴顿参加了盟军的阅兵式,苏军将领出于对这位美国名将的钦佩,派联络军官和一名翻译来邀请他去饮酒。巴顿居然愤怒地吼道:“告诉那个俄国狗崽子,根据他们在这里的表现,我把他们当成敌人,我宁愿砍掉自己的脑袋,也不同我的敌人去喝酒。”他的话吓坏了翻译,而他却命令翻译一字一句地翻译过去。这就几乎酿成了一次非常不愉快的外交事件,因为当时美苏均为同盟国的主力,为了消灭法西斯,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结成了同盟,巴顿随便耍性子,岂不影响政治上的利益?此后一贯喜欢直来直去的巴顿“祸从口出”,落入了机智的新闻记者们的圈套。在巴顿以第3集团军司令兼驻巴伐利亚军事长官(相当于军管会主任)的身份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他对盟军的非纳粹计划提出了非议:“如果军管政府雇佣更多的前纳粹党员参加管理工作和作为熟练工人,那么军管政府会取得更好的效益。”这些言论严重地损害了盟军的政治形象和美国的政治利益。事实上,他已任用了至少20名纳粹党员在政府中担任要职。以追求轰动效果为己任的记者趁机问道:“将军,大多数普通的德国人参加纳粹党,难道不就是和美国人参加共和党和民主党的情形差不多吗?”激动的巴顿不知这是圈套,竟然乖乖地钻了进去,信口答道:“是的,差不多。”于是,美国及全球许多报纸上出现了一个赫然的大字标题:“一位美国将军说,纳粹党人就像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一样。”艾森豪威尔还是先给了巴顿一个台阶让他下,而没有马上解他的职。他让巴顿公开收回他的上述信口开河的话。巴顿照办了,但他又画蛇添足地说了许多为自己辩解的话,他的辩解终于让艾森豪威尔忍无可忍,在社会舆论和各种政治力量的压力下,最终采取了果断的措施,免去了巴顿第3集团军司令和驻巴伐利亚军事长官之职,而任命其为有名无实的第15集团军司令。这是一个空架子的集团军和空头司令,他的任务只是带一些参谋和文职人员整理二战欧洲部分的军事史而已。

    1945年12月9日,,在曼海姆附近,他的轿车与一辆军用卡车相撞,他受了重伤,颈部折断,颈以下全部瘫痪,同年12月12日,他在海德堡的一所医院里盎然逝去,享年60岁。


他曾不止一次的说过:“一个职业军人的适当归宿是在最后一战中被最后一颗子弹击中而干净利索地死去。”本来他的这一愿望是可以实现的,只是因为侥幸,才使他死里逃生。在战争结束之际,他乘坐的飞机曾遭到攻击,一位没有经验的英国飞行员驾驶的战斗机误将他当作了敌人。此人的没经验险些送了他的命,而幸亏此人没经验,他才捡回了一条命。

自战争结束后,他已经预约了死亡,强烈地感到在和平时期无所事事,还不如死了更愉快,更可取。他曾不止一次地对孩子们讲,他再也见不到他们了。当孩子们制止他说这类丧气话时,他说:“真的,有人已经向我透露了。”

巴顿虽被解除了第3集团军司令之职,但他的遗体仍与第3集团军的6000名阵亡者安葬在一起。他未能像某些安葬在华盛顿国家公墓的将军那样显赫、排场,而是埋在了异国他乡,但他比那些人显然要幸福得多,他永远不会感到孤独,因为有6000名部下作伴。

巴顿逝世后,有人为之惋惜,但理解他的人认为他死得其所。《纽约时报》的一篇社论写道:“他不是一位和平人物,也许他宁愿在他所热爱的部下都在忠诚地跟随他的时刻死去。他的祖国会以同样的忠诚怀念他。”

  巴顿一向对军队的纪律问题十分重视,他认为:“纪律是保持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士兵们发挥最大战斗潜力的关键,所以,纪律应该是根深蒂固的,它甚至比战斗的激烈程度和死亡的可怕性质还要强烈。”大部分军事将领都很关注军队的纪律问题,但巴顿对军纪的管理有两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其一是它的纪律标准十分严格,而且常抓不懈。对此它常常告诫部下:“纪律只有一种,这就是完善的纪律。假如你不执行和维护纪律,你就是潜在的杀人犯。”其二是巴顿对部队的着装问题十分重视。巴顿认为,着装问题与军人的风貌和战斗力息息相关。他十分严肃地指出:“稀拉兵不能打仗。严明的纪律,威武的军容,既反映了军队的精神面貌和军事素质,又能增加将士们的自豪感和战斗力。”因此不论平时还是战斗期间,巴顿部队的每一个人都保持着一种“标准的军人姿态”:胡子刮得光光的,戴钢盔,系领带,打绑腿,皮靴擦得铮亮。每一个参加过巴顿部队的人,都能从他们的军容风纪中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只有一支战无不胜、充满信心的军队,才能展示出如此雄壮的军威!

    一些研究巴顿的学者指出:“作为统帅人物,巴顿将军的最大特点就是以他本人的尚武精神去激励部下,用他的个性去影响部下。”巴顿本人也宣称:“在一周之内,我能使任何部队的士气高昂。”巴顿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他的无与伦比的演说才能和以身作则的实干精神起了重要作用。重视言传和身教是巴顿最突出的领导技巧和军人品格。

  他主张:“每个指挥官在自己适当的职权范围内都要身先士卒。军官的级别越高,越应该抽出更多的时间走出去见下级军官,而不要让下级来见他们,除了制订协同作战计划的时间外。”他还认为:如果士兵们知道,将军也同他们一样有被子弹击中的危险,那么他们就会从心眼里敬重他,愿意听从他的命令。“从舒适的反掩蔽体里靠电话指挥部队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对此,他曾经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他把一团湿面条放在桌面上,用手指去推,说:“领导艺术就是这样:你从后面是无法将面条推向前的,面条会从中间变弯。前线的士兵也是这样,除非有人率领才行。”当然,巴顿并不是要求指挥官们盲目而频繁地上前线,他认为,将军上前线的目的,一是了解战局实况,二是鼓舞士气,但如果做得太过分,则会失去这两方面的意义。

  巴顿认为,人最需要的还是精神上的慰藉和激励。他曾经指出:“士兵们作战主要有两个因素:对指挥官的英雄崇拜和荣誉感。追求军功和荣誉是优秀军人的天性。”所以,巴顿十分重视用表彰等方式去激励和保持部队的士气。巴顿对部队将士的表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授奖授勋,这是战时巴顿做的最多的事情之一,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战场上进行的,也有的是在伤员的病榻前进行的.二是发布新闻或战报,大力宣传和表扬英雄事迹。这些活动对于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确实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巴顿一再表示:“我相信拿破仑的一句名言:只要有足够的勋章,我就能够征服世界。”

  巴顿的一生都在为成为一个伟大的将军而作准备,他如愿以偿了。他在军中服役35年,兢兢业业,克尽职守,取得了巨大收获。他在美军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上建立的丰功伟绩,以及他在军事训练和实战中创造和积累的成功经验和作战方法,在美国和世界军事史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为人们所世代传诵。当然,我们也很容易在巴顿身上看到这样那样的缺点,甚至极其严重的局限。由于性格、教育和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他在生活小节、军事生涯和政治事务等方面都很容易走极端,好的时候出类拔萃,令人景仰,坏的时候不可救药,遭人诅咒。打耳光事件、与盟军和美军领导层的几次严重冲突,以及战后日益表现出的政治上的严重保守趋势等等,无不影响着他的形象和军事生涯,也导致了他的个人悲剧。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一个宏伟的大舞台上,杰出的军事将领成千上万,而像巴顿这样以“不断胜利推进的将军”而载入史册的极富传奇特色的人物,则只有他一个。时至今日那些在世的第三集团军的老兵们仍然自豪地记得——“我们在巴顿的统帅下阔步前进!”

 
(转载自"二战前线"网站 http://luftwaffe.myetang.com/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5-15 12:47:57
 remer 男,离线巨蟹座1975-7-1
  
  
  头衔:将帅区负责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56
  金钱:76
  工作量:2000 points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1-10-19
给remer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emer加入好友 查看remer的个人资料 搜索remer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emer  访问remer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6
工作帖:二战将领
[这个贴子最后由remer在 2002/05/15 12:56pm 编辑]

威廉.F.哈尔西

   美国太平洋战场上有一位和巴顿一样性格鲜明勇贯三军的猛将,他就是威廉.F.哈尔西上将,美国新闻界给他起的绰号叫"公牛",他有一句流传很广的名言:“杀日本佬!杀日本佬!杀死更多的日本佬!”

   威廉.F.哈尔西1883年生于新泽西州伊丽莎白一海军世家,他父亲是美国海军军官学校1873年级的毕业生,在海军服役多年,曾被授于海军上校军衔。哈尔西的先辈中有许多人与海军有关,这对他选择海军生涯不无影响。1900年,他考入海军军官学校。1904年,由于老罗斯福总统扩建海军,需要大批新军官,哈尔西便提前毕业,到“密苏里”号上服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哈尔西受命指挥“弗鲁塞”号驱逐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哈尔西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支驱逐舰编队的指挥官。在作战中,他显露出卓越的军事才干,受到上级的赏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22年至1925年他出使德国,担任美国海军驻柏林武官.

   1933 ~ 1934年先后入海军军事学院和陆军军事学院进修。哈尔西到美国海军军官学校担任一艘练习舰的舰长,而这个学校的第一个飞行学员大队,这使哈尔西意外地获得了学习航空知识的机会。他确信飞机已成为海上作战舰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钻研航空部队如何与水面舰只合同作战的问题。1938年,哈尔西出任“沙拉托加”号航空母舰舰长,成为美国最早的航空母舰指挥官之一。两年后,他升为少将。
  
  1941年11月28日,即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前几天,哈尔西奉命率领以“企业”号航空母舰为核心的一支特遣编队,给威克岛运送远程作战飞机。这时他已升任中将,成为太平洋舰队第八任务部队(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司令。按计划应在12月7日前返回珍珠港,但因为突遇狂风,延误了一天,哈尔西和企业号就此逃过一劫。这时的珍珠港到处是劫后的惨景,舰船倾复,士气低落,就是许多高级将领也主张消极避战。但哈尔西却坚决支持尼米兹的积极防御、主动出击的作战方针。他亲自率领太平洋舰队当时仅有的一支航空母舰机动编队,向日军控制的马绍尔群岛和吉尔贝特群岛发动突袭,取得了成功,使美军士气为之一振。为此,他获得了他的第一枚“服务优异勋章”。
  
  1942年4月,哈尔西升任美军太平洋舰队航空母舰舰队司令,奉命指挥两个航空母舰群。不久,他就成功地直接指挥了轰炸日本首都东京的行动。4月13日,满载“B-25”远程轰炸机的“大黄蜂”号航空母舰,在预定海域与担负支援任务的“企业”号航空母舰为核心的第16特混舰队会合。哈尔西召集全体人员,郑重宣布:“我们正前往轰炸东京。”全体将士欢呼起来。4月18日清晨,在离东京700海里处,他们被日本船只发现了,行动不得不提前。8点15分,16架“B-25”飞机离舰腾空而起,向东京飞去。哈尔西的特遣舰队则迅速离开危险海区,安全返回珍珠港。
  
  三小时后,由杜立特中校率领的“B-25”机群飞抵日本,他们以超低空飞行,顺利地突破了敌方防线。当机群出现在东京、横须贺等城市的上空时,日本人还没来得及发出空袭警报,就被炸得乱作一团。这次轰炸虽然给日本人造成的直接损失并不大,但政治影响却是巨大的,哈尔西也因此成为美国太平洋舰队中最知名的将领之一。

 空袭东京成功。哈尔西名声大震,但5月初珊瑚海战役发生之时,哈尔西正在赶往战区的途中。在随后的中途岛战役之前,哈尔西因患皮肤病而被迫住院治疗。没有参加珊瑚海海战和中途岛战役是哈尔西引为遗憾的。

  1942年10月中旬,瓜达卡纳尔岛战事对美军极为不利,尼米兹任命哈尔西为南太平洋战区最高司令(兼第3舰队司令),指挥该区的盟国陆海空三军,以扭转战局。10月24日,日军总攻开始,登陆美军则顽强据守,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26日,哈尔西所辖的第16特混舰队和第17特混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圣克鲁斯岛海域交战,美国海军遭到战术性失利,大黄蜂号战沉,企业号重伤,日本则有2艘航空母舰受创并损失100架飞机,但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认为瓜岛总的形势并非不利。哈尔西在11月8日视察亨德森机场时,提出“杀死日本佬!杀死日本佬!杀死更多的日本佬!” 的口号以鼓舞守军。在瓜岛随后的一系列消耗战中,美军渐渐占据了上风。

    1943年2月,瓜岛日军被迫撤离。罗斯福总统为瓜岛战役的胜利而向哈尔西发出”贺电。哈尔西随后晋升为海军上将。 

就在这时,太平洋舰队情报处破译了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将飞抵布干维尔岛视察的情报。4月18日,哈尔西奉命组织这次“复仇”伏击行动,并最终击落山本坐机。 
  1943年5月,盟国决定从中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同时向日军发起进攻。哈尔西奉命组织指挥所罗门群岛战役。第3舰队已经得到加强,共有6艘航空母舰(舰载机540余架)、2艘战列舰、49艘巡洋舰和驱逐舰,还配属有海军陆战队。 
6月30日,哈尔西部在新乔治亚岛实施登陆作战,遭到日本守军的激烈抵抗。8月25日,美军攻克该岛,歼敌约9000人。根据预定计划,哈尔西的攻击目标将是科隆班格拉岛。该岛有1万日军严密设防,强攻不仅会造成重大伤亡,而且将使作战旷日持久,因此,哈尔西决定对该岛围而不攻,越过该岛而攻取韦拉拉维拉岛,为后来尼米兹提出“越岛作战”提供了成功的先例。 
  在布干维尔岛登陆作战之前,哈尔西奉命将一些舰船和部队调给组织指挥吉尔伯特群岛战役的斯普鲁恩斯,因而必须考虑以奇制胜。 
   11月1日,哈尔西以数处佯攻吸引日军主力却在该岛不便登陆的西海岸登陆成功,令日军震惊不已。但哈尔西所辖特混舰队远在后方补充燃料、弹药,而日本的舰队得到6艘重型巡洋舰的加强,使哈尔西面临最危急的时刻。哈尔西于11月5日在没有足够的水面舰只护航的情况下出动他的2艘航空母舰,舰载机炸坏停在拉包尔的日本6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古贺峰一匆忙将重型巡洋舰撤走。布干维尔岛争夺战直到次年3月才结束。 

 所罗门群岛战役之后,美军正式划分中太平洋战区和西南太平洋战区的辖区和任务。作为南太平洋战区最高司令的哈尔西在作战方面归麦克阿瑟指挥,而作为第3舰队司令的哈尔西则归尼米兹领导,这就难免产生摩擦。 
  1944年6月15日,哈尔西出任美国第3舰队司令,这是以4个航空母舰群为主体的、拥有500艘舰船的庞大舰队。8月24日,哈尔西率领第3舰队开始了攻占加罗林群岛的战斗,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歼灭日机480架,击沉敌舰船100余舰,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1944年10月,美军在莱特岛登陆,开始了攻占菲律宾的战斗。为了挽救颓势,日军军部决定动用其所能动用的海空军兵力,对攻入美军实行突然袭击。这就导致了历史上著名的莱特湾大海战。日本人组织了北方、中央和南方三支海战部队,由9艘战列舰、4艘航空母舰、19艘巡洋舰和33艘驱逐舰所组成。为了与海军协同作战,还把菲律宾至如归战区的700多架飞机全部调来,企图一举打败美军第三舰队和第七舰队,然后切断登陆美军的补给。但美军及时发现了日军企图。哈尔西的第3舰队和金开德指挥的第7舰队在预定作战海域,做好了一切准备,静候敌人光临。10月20日战斗打响后,哈尔西指挥第3舰队一举打垮了日军中央编队,然后乘胜追歼由4艘航空母舰组成的北方舰队。同时,第7舰队也击退了日本南方编队。结果,日本3支海战部队全部遭到失败,损失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10艘,驱逐舰11艘,潜艇2艘。此后,日本海军就再也不能对美军构成任何严重的威胁了。为此,罗斯福总统在白宫亲自把第3枚"服务优异勋章"挂在哈尔西的胸前。

  1945年5月,他才重新又披挂上阵。有趣的是,他是在"密苏里"号战舰上开始自己的海军生涯的,而当他成为美国海军的五星上将时,他的旗舰碰巧也是一艘叫"密苏里"的战列舰,日本人就是在这艘舰上签署投降书的。
    1945年12月晋五星上将。1947年退役。

    率部袭击日军占领的马绍尔群岛、吉尔伯特群岛,1942年4月率特混舰队首次空袭日本首都东京。同年10月任南太平洋盟军司令后,指挥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新乔治亚群岛战役、布干维尔岛战役及一些海战。1944年6月任第3舰队司令,从加罗林群岛一直打到菲律宾。10月率部参加莱特湾海战,战争后期,对台湾、东京等地实施空袭,并指挥冲绳岛周围的海战直至日本投降,作为一位五星上将,威廉.F.哈尔西一直战斗在海战的第一线,指挥了几乎每一场对日大海战,即使在生病其间,亦推荐了当时默默无闻并毫无指挥特混舰队经验但后来成为美国海军中流砥柱的雷蒙德.A.斯普鲁恩斯指挥中途岛大海战.

  威廉.F.哈尔西作为一位五星上将,与他的几位同时授五星上将军衔的上级相比,他的五星是一位老人长期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与残忍勇猛的日本法西斯战斗得来的.

(转载自"二战前线"网站 http://luftwaffe.myetang.com/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5-15 12:51:15
 remer 男,离线巨蟹座1975-7-1
  
  
  头衔:将帅区负责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56
  金钱:76
  工作量:2000 points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1-10-19
给remer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emer加入好友 查看remer的个人资料 搜索remer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emer  访问remer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7
工作帖:二战将领
奥马.N.布雷特利


奥马.N.布雷特利五星上将是一位战略和战术家,他和同时代的那些美军名将相比,他更内敛随和,他作为一位指挥千军万马的高级统帅,却被人称为"士兵将军".得到部下的普遍的尊敬和爱戴. 

奥马.N.布雷特利生于美国密苏里州伦道夫县克拉克村一贫农家庭。1915年 6月西点军校毕业后到步兵第 14团任职。1920年 8月回西点军校任数学教官,后任副教授。1924年春,去本宁堡步校深造,结业后到步兵第 27团任营长。1929年重返本宁堡步校任教官,他的教学方法深得主管教育的助理校长马歇尔中校的赏识,被提升为兵器教研室主任。1933年进利文沃恩堡指挥与参谋学院深造。1934~1938年再次到西点军校任学员团团长。1939年 9月,马歇尔出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后,布雷德利被调到作战部任参谋,次年在马歇尔手下任助理参谋长。1941年 2月任本宁堡步兵学校校长。1942年 2月起先后担任步兵第 82师和第 28师师长。

   1943年 2月 27日,作为盟军司令艾森豪威尔的私人代表前往北非,任美军第 2军副军长、军长。1943年4~5月,他率部参加突尼斯战役,攻克 609高地,占领比塞大,协同英国第 1和第 8集团军全歼北非德意残余兵力,俘敌 25万人。7~8月率部参加西西里岛登陆战役。9月任美军第 1集团军司令, 10月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开设第 1集团军司令部,并参与制定诺曼底登陆计划。1944年6~7月,率美军第 1集团军参加诺曼底登陆战役,在“犹他”和“奥马哈”两地段登陆,肃清科唐坦半岛的德军,配合英国第 2集团军和加拿大第 1集团军夺取大规模登陆战役的胜利。接着布雷德利率部实施“眼镜蛇”作战计划,突破德军防线,打破诺曼底登陆后一度出现的僵持局面。8月 1日,布雷德利任第 12集团军群司令。8月 8~21日,率部参加法莱斯战役,重创德军。随后经法国北部解放卢森堡和比利时南部。 并攻入德国境内。

   1944年12月至1945年 1月,布雷德利率部在阿登地区击退德军战略性反攻。1945年2~ 3月, 突破“齐格菲防线”,渡过莱茵河,在盟军第 21集团军群的密切配合下歼灭鲁尔德军重兵集团。尔后率部向易北河推进,于4月 25日在托尔高与苏军会师。1945年 8月,布雷德利任退伍军人管理局局长,

   1948年2月任美国陆军参谋长,次年 8月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1950年 9月晋升陆军五星上将。在美军侵朝战争中,曾参与制定美军战略计划。

   1953年退休。布雷德利不但善于指挥作战,而且善于管理部队。他对士兵关心体贴,也要求下属军官这样做。他反对军官对士兵简单粗暴,更不准他们虐待和体罚士兵。在西西里岛登陆战役结束时,他曾毫不讲情面地撤掉了他属下的美军第 1师师长艾伦和副师长罗斯福的职务。这两个人都是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所赏识的人才,尤其是罗斯福副师长又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儿子。其原因是他们的部下在其他部队面前,尤其是在后方部队面前,耀武扬威,蛮横无理,公开蔑视士兵,挑起事端;他们自己目无纪律,擅自行动,导致部队伤亡惨重。布雷德利总是千方百计地减少士兵的伤亡。为此,他主张应充分利用装甲兵、炮兵和空军。

   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他力排众议,力主空降兵支援的作战方案,使2、3万美军仅以伤亡 197人的微小代价顺利在“犹他”海滩登陆,并向纵深推进了10千米。著有回忆录《一个军人的故事》、《将军百战归》等。
 
(转载自"二战前线"网站 http://luftwaffe.myetang.com/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5-15 12:53:23
 remer 男,离线巨蟹座1975-7-1
  
  
  头衔:将帅区负责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56
  金钱:76
  工作量:2000 points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1-10-19
给remer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emer加入好友 查看remer的个人资料 搜索remer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emer  访问remer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8
工作帖:二战将领
欧内斯特.J.金 

欧内斯特.J.金美国海军五星上将身为二战期间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一员和美国舰队总司令,是二战中最德高望重的二战美国海军总指挥,太平洋战争的战略的制定者. 

1878年11月23日出生在俄亥俄州的洛雷恩。中学毕业后考入印第安那波利斯美国海军学院学习。1901年毕业后,被派到海军舰艇部队服役。 

1901年在海军学院学习

1904~1905年间,随舰队驻防欧洲、亚洲和地中海,直接观察过日俄战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任美国大西洋舰队总司令的参谋,参加过欧洲海战,战争结束时已成为一名业务熟练的上校。战后美国开始发展潜艇。

从 1922年起历任潜艇艇长、潜艇支队司令、潜艇基地司令、海军航空基地司令、航空母舰舰长、海军航空局局长和舰队航空兵司令等职,对美国的潜艇部队建设和海军航空兵建设做出了贡献.

。1927年和 1938年,先后晋升为海军少校和海军中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开始重建大西洋舰队。

   1941年 2月,临到法定退休年龄的金被任命为大西洋舰队司令,并晋升为海军上将。8月,罗斯福去加拿大纽芬兰的阿金夏湾与英国首相丘吉尔会谈。金负责护送并充当总统的军事顾问,为罗斯福所赏识。

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任命为美国舰队总司令兼海军作战部部长,强调太平洋战场的重要性,对“先欧后亚”方针持不同意见。作为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和英美参谋长联合委员会的成员,曾跟随罗斯福总统参加卡萨布兰卡、德黑兰等重要国际会议,参与制定美军及盟军的重要战略计划。重视航空母舰的作用,指挥过多次重要海战。

    金实际上是盟国在太平洋对日作战战略的总设计师。只要有适当机会,他总要在“先欧后亚”全球战略的天平上加重太平洋的砝码。当珊瑚岛和中途岛海战胜利后,他及时提出了在太平洋展开“防御性进攻”的战略方针,从而取得了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的决定性胜利。随后,又乘胜先后提出并实施了在太平洋展开有限反攻和全面反攻的战略方针,加速了日本的崩溃,使“先欧后亚”基本变成了“欧亚同步”,金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除太平洋外,金对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海战也负有责任。

欧内斯特.J.金以才华出众和固执己见而著称.他冷漠善思考,给人清高一本正经的感觉,他的部下拉迪斯特斯.法拉果在他的<<第十舰队>>一书中这样写到:"清瘦而严峻的大个子,高额头,鹰钩鼻,目光炯炯,下腭厚实.......他是一个傲慢的极端现实主义者......,是一个严于律人也严于律己的领导.他很少露出笑容,既没有时间,也不喜欢同别人开玩笑;他受人尊敬,但不被人喜欢,他却觉得正中下怀."

1943年 1月,美国在大西洋组建第 10舰队,担任护航反潜任务,金亲自兼任舰队司令。

   1944年 12月,晋升海军五星上将。

1945年退休。1946年被授予“终身海军五星上将”称号。金一生中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海军的战略决策者和战略家。

   1952年出版的回忆录《海军五星上将金》,对自己的一生作了总结。

1956年 6月 25日, 78岁的金在新罕布什尔州的朴次茅斯与世长辞。

 (转载自"二战前线"网站 http://luftwaffe.myetang.com/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5-15 12:55:22
 remer 男,离线巨蟹座1975-7-1
  
  
  头衔:将帅区负责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56
  金钱:76
  工作量:2000 points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1-10-19
给remer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emer加入好友 查看remer的个人资料 搜索remer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emer  访问remer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9
工作帖:二战将领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Douglas MacArthur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美国五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和“联合国军”总司令等职。


   麦克阿瑟于1880年1月26日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的军人家庭。其父小阿瑟·麦克阿瑟是美国将军,其母玛丽·哈迪是棉花商的女儿。她鼓励麦克阿瑟学习并研究历史,浏览世界名人传略,教导麦克阿瑟“永不说谎骗人,永不惹是生非”。麦克阿瑟于1893年进入西得克萨斯军事学院学习,称“这里是我起步之处”。
   1899年,麦克阿瑟考入美国军事学院(西点军校)。在校期间既刻苦攻读,又注重体育锻炼。4年之后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赴菲律宾任美军第3工兵营少尉。
   1905年,麦克阿瑟追随其父从事情报工作。1906年,成为美国陆军工兵学校学员,兼任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军事副官。1908年,调任工兵营连长,因训练有方而晋升为营部副官,稍后成为骑兵学校教官01911年晋升为上尉,次年调入陆军参谋部任职。1915年晋升为少校。1916年,调任陆军部长贝克的副官,负责与新闻界的联络事务。


     1917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各州国民警卫队抽调人员组成第42步兵师。麦克阿瑟出任第42步兵师参谋长,晋升为上校,赴法国参加世界大战。他声称该师人员来自美国各地,犹如跨越长空的彩虹,故该师亦称“彩虹师”。1918年,因作战勇敢和指挥有方,数次获得勋章并升任第84旅准将旅长。同年11月,在大战结束之后担任彩虹师代师长。战争时期,他与远征军总司令部人员结有怨恨。
    1919年6月,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西点军校校长。任内整顿纪律,增设课程,主张训练要着眼于未来战争,推行现代化军事教育,不免得罪军界的保守势力。1922年2月,与路易丝·布鲁克斯结婚(6年后离异),年底赴菲律宾任马尼拉军区司令。
   1925年,麦克阿瑟晋升为少将,先后在亚特兰大和巴尔的摩任军长。同年,麦克阿瑟在米切尔准将(主张建立独立的空军)案件中奉命担任审判官,以至后来不得不在回忆录中为自己辩解。
   麦克阿瑟于1927年秋出任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率美国代表队参加1928年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并获得冠军。陆军参谋长为此致电祝贺:“你不仅获得了美国人决不撤退的美誉,而且获得了美国人深知如何获胜的光荣。”此后,麦克阿瑟调任驻菲律宾美军司令。
   1930年8月,麦克阿瑟收到陆军部长来电,得知胡佛总统决定让他出任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考虑到当时处于世界经济危机之际,和平主义思潮高涨,军费开支必将缩减,惟恐出力不讨好,遂有推辞之意。其母则力劝他接受该职,声称“如果你表现出怯懦,你父亲在九泉之下也会为此感到羞耻。”
   1930年11月,麦克阿瑟接受上将临时军衔,宣誓就任美国陆军参谋长。任内用机械化装备代替马匹,提高了部队的机动能力和速度,制定战争总动员计划;为诸兵种建立统一的采购制度以减少浪费,建立航空队司令部以提高地空部队的协调效率;反对国会因经济原因而欲裁减陆军机构的企图;反对削减军官队伍,声称“一支陆军可以缺乏口粮,可以衣住简陋,甚至可以装备破旧,但如缺少训练有素及指挥有方的军官,则在战时注定会被歼灭。胜利与失败的不同,全在于有无干练而有效率的军官队伍”;每年均成功地阻止削减陆军员额的议案,并为陆军的战备辩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作为陆军参谋长的麦克阿瑟于1932年不惜亲自披挂出马镇压华盛顿的美国退伍军人“退伍金进军”。1933年罗斯福出任总统之后,麦克阿瑟继续担任陆军参谋长。
    1935年,麦克阿瑟的陆军参谋长任期届满,以少将军衔调任菲律宾政府总统奎松的军事顾问01936年8月,获得菲律宾元帅军衔01937年4月,与琼妮,费尔克洛思在美国结婚01937年底,麦克阿瑟从美国陆军退役,开始组建菲律宾陆军。
   1941年6月,美国军方采纳“彩虹5号”计划,决定一候与轴心国作战就把重点放在欧洲。7月,华盛顿下令将菲律宾陆军与驻菲美军合并,将麦克阿瑟转服现役,晋升为中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部司令,下辖温赖特指挥的第1军和帕克指挥的第2军。12月8日, 日军继偷袭珍珠港之后,对菲律宾发动进攻。由于麦克阿瑟判断错误和处置失当,驻菲律宾的美军轰炸机和战斗机大部被毁,空中防御能力丧失殆尽,再加上美菲军兵力有限,装备低劣而缺乏训练,无法抵挡日军的进攻,麦克阿瑟于12月24日和26日将美菲军司令部迁往科雷吉多尔,所有部队则从马尼拉撤往巴丹半岛固守,宣布马尼拉为不设防城市,就在1941年12月24日,麦克阿瑟晋升为上将。1942年1月,日军进占马尼拉。日军随后多次进攻巴丹半岛,但未能成功。当日本广播电台的“东京玫瑰”嘲笑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时候,麦克阿瑟要求陆军部派遣飞机飞越菲律宾上空以打击“敌人宣传的气焰”,稳定守军士气。然而,这种要求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满足。 3月,得到增援的日军向孤立无援的巴丹半岛等地的美菲军发起攻势。美国政府为避免麦克阿瑟成为俘虏,命令他将指挥权转交温赖特并赴澳大利亚担任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指挥该区盟军作战。 3月11日夜,麦克阿瑟在从科雷吉多尔登上鱼雷艇离开菲律宾之前,发誓“我还要回来”。4月9日,巴丹美军及菲律宾军约75000人被迫向日军投降。 5月6日,巴丹陷落后转移到哥黎希律岛指挥作战的温赖特被迫请求投降,并于次日通过马尼拉广播电台命令所有美菲军队投降。
    抵达澳大利亚之后,麦克阿瑟率参谋长萨瑟兰先将司令部设在布里斯班,后又前移至莫尔斯比港,旨在稳住莫尔斯比,与日军在欧文·斯坦尼山那边决战。西南太平洋盟军的陆军司令为布莱梅爵士,空军司令先为布雷特,后为肯尼(所辖空中力量后来改编为美国陆军第5航空队),海军司令为利里。后来隶属麦克阿瑟指挥的还有美国海军第3舰队。美国陆军部队先后有克鲁格的第6集团军1艾克尔伯格的第8集团军和巴克纳的第10集团军(后由史迪威指挥)。鉴于另没有以海军的尼米兹为司令的太平洋战区,麦克阿瑟认为:“在有关这场战争的所有错误决定中,最莫名其妙的恐怕是没有建立太平洋的统一指挥。”经过1942年的中途岛战役和1943年的瓜达卡纳尔战役,盟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


   中途岛战役之后,日军陈兵新几内亚,企图通过直接攻击而夺占米恩湾,通过侧翼运动而攻克莫尔斯比港。麦克阿瑟对此作有正确判断,并制定出相应的作战计划。 
   麦克阿瑟的1943年最后进攻计划,设想从瓜达卡纳尔和巴布亚同时发动进攻,保卫新几内亚东北部和所罗门群岛,集中力量收复拉包尔。盟军采用麦克阿瑟的越岛战术,基本实现上述作战计划。麦克阿瑟称越岛战术“这种战争方式的实际应用,就是避免以大量的伤亡进行正面的攻击,就是避开日军据点;切断补给线,使它们无所作为;就是孤立他们的军队,使他们在战场上饿死。。。。。。这就是我调动部队与拟定作战计划的指导思想。”
   1943年,共和党政客有意让麦克阿瑟成为1944年大选的总统候选人。但是,1944年某些州的预选表明麦克阿瑟得票并不多。因而,麦克阿瑟只好声明无意参加总统竞选。
   1944年春夏,盟军已经攻克阿留申群岛1吉尔贝特群岛,所罗门群岛,新不列颠岛,新几内亚岛,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等地。在此期间,麦克阿瑟与尼米兹就太平洋战争的战略问题发生重大分歧。前者主张先发起以新几内亚一哈尔马赫拉一棉兰老为轴心的战役,进而解放菲律宾;后者主张先夺取棉兰老空军基地,孤立吕宋,再进攻台湾和中国沿海,进而打击日本本土以缩短战争进程。二者分别得到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和海军作战部长金的支持。最后,罗斯福表示支持前者。

       菲律宾群岛战役是以麦克阿瑟所部盟军1944年9月的摩罗泰岛和帛琉群岛登陆作战为先导的。10月,盟军以登陆莱特岛开始从棉兰老岛到吕宋岛的跃进,并始终得到美国陆军航空队和美国海军第3舰队的支援。10月20日,麦克阿瑟率部在莱特岛登陆之后,在菲律宾总统的陪同下,从广播车上激动地宣称:“菲律宾人民,我回来了!。。。。。让巴丹半岛和哥黎希律岛上的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发扬光大。在战线推进到你们所在的地区时,起来战斗!利用每一个有利机会,打击敌人!为了你们的故乡和家庭,战斗!为了你们神圣的死者,战斗!”1944年12月,麦克阿瑟晋升为五星上将01945年1月,盟军于10日开始在马尼拉以北的仁牙因湾登陆,29日在巴丹半岛登”陆,夹击日军山下奉文部。直到3月,盟军才经激战而攻克马尼拉,占领巴丹半岛,收复科雷吉多尔。3月2日,麦克阿瑟.乘坐鱼雷艇象征性地回到科雷吉多尔。山下奉文顽抗至9月才率部投降。1945年4月,麦克阿瑟受命指挥太平洋地区所有美国陆军部队的作战行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麦克阿瑟则被杜鲁门总统任命为驻日盟军最高司令,负责对日军事占领和日本的重建工作。 9月2日,盟国在“密苏里号”军舰举行受降仪式,日本外相重光葵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次郎代表日方签署投降书。麦克阿瑟出场代表盟国签字受降,中美英苏等盟国代表亦先后签字受降。麦克阿瑟在签字受降时,特意安排太平洋战争初期即被日军俘虏的美国将军温赖特和英国将军珀西瓦尔站在身后的荣誉位置,然后动用5支笔签署英日两种文本的投降书。第1支笔写完“道格”即送给温赖特;第2支笔续写“拉斯”之后送给珀西瓦尔;第3支笔签完“麦克阿瑟”而后送交美国政府档案馆;第4支笔开始签署其职务和军衔,尔后送给西点军校;第5支笔是从军服口袋内掏出的粉红色小笔,签完其职务和军衔,尔后送给麦克阿瑟夫人。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之后,美国操纵联合国进行干涉。麦克阿瑟出任远东美军总司令和“联合国军”总司令,指挥侵朝战争。在美国第24步兵师被歼之后,麦克阿瑟组织指挥仁川登陆获得成功,进而指挥“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疯狂地向鸭绿江推进。1951年4月,麦克阿瑟因战争失利和所谓“未能全力支持美国和联合国的政策”而被解除一切职务。
   麦克阿瑟曾广泛涉猎历史,人物传记,哲学,法律和自然科学,具有惊人的记忆力。麦克阿瑟在非正式场合的谈话绘声绘色,扼要而中肯,从不停顿以选择词句或组织思路,但是在公开场合的讲话,则总是要精心撰稿,格外冗长,夸夸其谈,华而不实,语句结构复杂而显得杂乱无章,单调乏味而枯燥无趣,给人以没有幽默感,缺乏想象力的印象。麦克阿瑟高傲自大,渴望别人对他的赞誉崇拜,在某些场合伸手索要荣誉或贪人之功据为已有。麦克阿瑟总部发布的消息提及他时直呼其名,但他总是要用“我的陆军”,“我的海军”或“我的空军”之类的词语。麦克阿瑟感情容易冲动,抱有不切实际的乐观情绪,好打心理战,自以为一贯正确,往往忽略或轻视参谋人员符合实际的批评建议。麦克阿瑟一经定下作战决心,就不愿再听到“行不通”或“也许行得通”的话,因而精悍干练的参谋人员被拒之门外,独有唯唯诺诺或阿谈奉承之辈留在身边。麦克阿瑟绝对不能容忍批评或承认错误,惯于竭力掩饰错误或大言不惭地撒谎。
   麦克阿瑟返回美国后曾在国会发表演讲,继续主张扩大侵略战争,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怂恿蒋介石反攻大陆等政策。美国国会亦曾举行麦克阿瑟听证会。1952年,麦克阿瑟企图获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但未能成功。此后任兰德打字机公司董事长,著有回忆录《往事的回忆》。
    1964年4月3日,麦克阿瑟在沃尔特·里德陆军医院因病死去。
 (转载自"二战前线"网站 http://luftwaffe.myetang.com/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5-15 12:57:50
 remer 男,离线巨蟹座1975-7-1
  
  
  头衔:将帅区负责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56
  金钱:76
  工作量:2000 points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1-10-19
给remer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emer加入好友 查看remer的个人资料 搜索remer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emer  访问remer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0
工作帖:二战将领
阿瑟·特拉弗斯·哈里斯英国空军元帅 

     阿瑟·特拉弗斯·哈里斯英国皇家空军元帅,二战期间任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司令,哈里斯是“轰炸机制胜论”者。他主张集中使用大量轰炸机,对德国的重要工业城市实施了大规模的轰炸,摧毁德国的战争能力。1942年起他便率先开始组织指挥对德国的战略轰炸,到战争后期阿瑟·哈里斯和美军斯帕茨将军共同指挥着一支拥有28000架作战飞机和1335000人的庞大部队,进行了44.4万次对德轰炸。护航歼击机出动268余万架次。这些轰炸至少造成57万德国平民死亡,超过58000位皇家空军轰炸机机组成员牺牲,但这些轰炸摧毁了德国的军事工业,为摧毁德国法西斯战争机器最终战胜纳粹立下了汗马功劳,鉴于哈里斯对德国大轰炸的恐怖效果和巨大伤亡,人们又送给他"轰炸机"和"屠夫"的绰号。

    1892年4月13日,哈里斯出生在英国切尔特南,曾就读于波恩的预备学校和奥哈里斯学校。1908年哈里斯到南非采金矿、做农活,这段艰苦的经历锻炼了他的意志。1915年回到英国,参加了皇家航空队,在布鲁克斯接受飞行训练,开始了他的航空生涯。

  1916年3月,哈里斯被派到驻亚眠的第11飞行中队服役。1917年6月,转入第45飞行中队,升任飞行小队长。他所在的中队,主要任务是侦察敌情。同年11月回国,指挥负责保卫伦敦的第44飞行中队。战争结束前夕,哈里斯荣获空军十字勋章。战后,晋升为少校军衔。1919年,哈里斯得到了皇家空军的永久军职任命状。随后,被派往印度指挥第31飞行中队。1922年11月,又转往伊拉克指挥第45飞行中队,负责镇压部落骚乱和运送军队。1927年,哈里斯晋升中校。至此,他积累了10年的指挥空军飞行中队的经验。通过实践,一种新的作战思想在哈里斯的脑海中产生了,他认为:皇家空军应该摆脱陆军的控制而独立遂行作战任务,极力主张发展高性能的轰炸机,把空军轰炸机部队建设成为一支主力部队,在战争中对敌方的重要目标实施大规模空袭,使其迅速丧失战争能力,从而赢得战争。1927年,哈里斯进入坎伯利参谋学院深造,1929年毕业后赴中东任职。
  
  1933年8月至1937年5月,哈里斯在空军部任职,开始是在作战与情报部门当参谋,后来担任计划部副部长。在此期间,哈里斯致力于发展新式重型轰炸机,在他和他的同事的努力下,皇家空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37年6月,哈里斯改任新组建的轰炸机司令部所属的第4轰炸机大队长;1938年出任英国驻美国空军代表团团长,安排购买了"哈瓦德"和"哈德逊"两种飞机,壮大了英国皇家空军的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哈里斯任第5轰炸机大队长,少将军衔,指挥10个飞行中队的行动。他曾利用"汉普登斯"轰炸机携带水雷对德国海岸水域实施空中布雷,结果使德军大部舰船惨遭重创,从事扫雷的德国海军人员的伤亡则多达40%。1940年至1941年,哈里斯升任空军副参谋长,他亲眼目睹了德国轰炸机投下的炸弹使伦敦成为一片火海的场景,决心有朝一早要以牙还牙。


   但当时轰炸机的命中精度是很低的,在对德国的报复性轰炸中显示只有30%的炸弹落在目标5英里的范围内,在鲁尔的轰炸中仅有10%,可见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不能依赖精确轰炸的,哈里斯在研究德国空军的轰炸行动的基础上,根据"集中轰炸"的原则,确定"集中轰炸"为轰炸航空兵攻击德国的战术,为此他需要更多大型轰炸机,使用高爆炸弹和燃烧弹对德国城市进行全方位透彻地轰炸,自此轰炸机编队到达德国中心城市上空,对选定的军事目标不再精确定位,而是对其目标很大一片范围狂轰烂炸,这样对德的轰炸效果将大大提高,虽然德国平民也将付出极大的伤亡,但这是结束战争的最有效的方法。这种战术的要旨是,皇家空军除保卫本土外,应大规模地使用重型轰炸机攻击德国的工业城市,使德军由于断绝军事物资供应而输掉战争。1942年2月,哈里斯出任轰炸机司令部司令,不久又获得空军上将军衔。2月14日,空军参谋部命令轰炸机部队轰炸德国城市。


   1942年5月30日至31日,哈里斯组织他第一次的"千机轰炸",出动了1046架轰炸机夜袭科隆,投下1455吨炸弹,致使全城遭到了巨大打击,469人死亡,400人重伤,而英国仅损失40架飞机,这次行动虽然德国工业未受重大影响,当年军工产量提高了50%,但此战是二战空中战争的转折点。在这之前,是英国和德国对制空权的争夺战役。在这之后,开始了对德国的空中打击。空袭科隆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取得的物质效果,也不在于对德国民心士气的打击。而是通过随后一系列的空袭来向德国空军参谋部表明,BBC广播中所预言的那种轰炸,将会按计划付诸实施,轰炸对当时不可一世的纳粹德国是一个无情的警告,因为这是盟国当时唯一的一次大规模的反击行动,为盟国对德作战也树立了巨大的信心。同时迫使德国从俄国前线中抽调力量转到后方进行本土防空,从而帮助了苏联的抗争。在1941年,德国空军现有的全部飞机中有61%用于东线直接或间接支援地面军队,到1943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0%以下。组成陆军空中保护伞的Me110、Ju88、Do217中队大批返回德国,充当夜间歼击机和截击机。由越来越少的歼击机进行保护的Ju87变得不太愿意冒险与苏联歼击机交战了。可是哈里斯也需要时间去改进空中集中突击的方法。重要的进展之一是建立导航机部队。这些部队是根据德国空军200大队的方法建立起来的。第200大队曾于1940-1941年的冬季连续袭击了英国。导航机先于轰炸机主力部队飞向目标,在漆黑的夜里用照明弹标示转变点,以帮助经验较少的轰炸机领航员;同时在目标上空投掷照明弹。他们采用红色和绿色照明弹指示轰炸区域,直到轰炸员将炸弹投下为止.

    6月,英国还先后出动近1000架次飞机对德国的埃森、不来梅海港、福克一武尔夫飞机制造厂进行袭击,但由于当时云雾密布,飞机难以准确寻找目标而未达到预定目的。

  1943年春,英美已在西线取得制空权,而在东线,德国的空中优势也已消失。1943年1月卡萨布兰卡会议上,美英领导人计划一次旨在摧毁第三帝国军事、经济和工业力量,销蚀德国人民意志的战略性空中战役。期间确定了英美对德战略轰炸的总方针:皇家空军专事夜间轰炸,目标定位为"不加限制"的德国城镇;美军第8航空队进行白昼轰炸,目标是军事设施,并以摧毁德国U型潜艇的支援设施为先.强大的美国空军的加入,大大提高了对德盟空军的实力,在盟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直接领导下,英国的查尔斯·波特尔爵士 (Sir Charles.F.A.Portal) 被任命协调战役行动。接着美国人和英国人采用了美国空军的艾拉·埃克将军的建议,将可能进行攻击的目标分为六组。按其重要顺序,依次是:
1,潜艇工厂
2,飞机制造中心
3,滚珠轴承工厂
4,炼油厂
5,合成橡胶厂
6,汽车制造厂
    根据情况需要,可以改变先后次序。比如在1943年6月,德国飞机制造厂成为首要打击目标。战略总计划("直射"行动/Pointblank)要求美国第8战略航空队和皇家空军轰炸航空兵从英国基地出发实施联合进攻。昼间轰炸由美国人负责,夜间轰炸由英国人负责。双发的轰炸机逐渐被斯特林、兰开斯特、哈利法克斯及B17、B24等四发轰炸机取代。 此时英国轰炸机装配了特殊的瞄准仪和名为"探险者"的地面目标扫瞄雷达装置。利用这些装置,可以大大提高轰炸机搜寻目标的能力和轰炸的准确度。

  在首次对比斯开湾潜艇修理基地进行空袭之后,哈里斯指挥皇家空军发动了一次巨大的空中攻势,包括三个连续的战役--鲁尔战役,汉堡战役和柏林战役。

  鲁尔战役,包括43次重大突击。起讫于1943年3月至7月。轰炸航空兵出动18506架次,被击落872架,负伤2126架。到1943年8月,平均每天有787架飞机参加空袭。杜伊斯堡、埃森、科隆、杜塞尔多夫、多特蒙德、波鸿等城市和鲁尔的工厂遭到严重破坏。5月16-17日夜间,皇家空军的精锐部队-第617中队在G·P·兰布森指挥下,率领19架兰开斯特轰炸机炸毁了莫奈河和埃代尔河的水坝,在秋天到来之前,鲁尔区的工业和灌溉陷于停顿。其中5月29日的一次夜袭,歼灭了90%的德国巴门一伍佩尔塔尔式飞机。

  鲁尔之战的胜利,使得哈里斯更加坚信自己的"轰炸机制胜论"。7月25日后的一周,英国轰炸机部队又汇同美军发起了"汉堡之战",汉堡战役从7月24日至8月3日,出动17021架次,被击毁飞机695架,负伤1123架。对汉堡及其它一些城市连续发动了33次大轰炸,大量炸弹和燃烧弹落入汉堡市中心,750年悠久历史的德国第二大城市几成焦土。其它城市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而英国损失飞机为总数的2.8%。此次战役中,轰炸机第一次采用箔条干扰技术,减少了损失。作为附带的插曲,8月17-18日夜间,皇家空军对佩内明德的V型飞弹工厂进行了著名的空袭。哈里斯指挥皇家空军的"橱窗"行动,又炸瞎了德国的对空雷达,但皇家空军也付出了极大的牺牲,4月17日,哈里斯出动327架轰炸机空袭捷克斯洛伐克的比尔赞,36架被击落,55架重创;5月27至28日出动518架空袭埃森损失22架,重伤113架,鉴于哈里斯对德国采取不顾一切的大轰炸,人们又送给他"屠夫"的绰号。

 

   1943年11月,哈里斯又决定对柏林进行集中轰炸。他写信给丘吉尔说:"我们可以炸遍整个柏林,也许这将损失我们400--500架飞机,但可使德国输掉战争。"轰炸柏林是哈里斯"轰炸机制胜论"在诺曼底登陆以前的最后一次实践。柏林战役从11月23日开始至1944年3月底,哈里斯组织了对柏林的35次集中轰炸,尽管给了德国首都以重创,但未能实现使德国人崩溃的目标,相反还由于德国加强了防空力量,英国轰炸机损失严重,他是皇家空军一次失败的战役。出动的20224架次飞机中,被击毁1047架,击伤1682架。致使轰炸机部队士气开始低落,空军军部对哈里斯的柏林轰炸战也反应冷淡,但在战后的一次讲话中回忆道:轰炸机部队用他们的鲜血拯救了一百万美军地面部队的弟兄们。

在皇家空军进行这三大战役期间,埃克的美国第8战略航空队也深入德国腹地,袭击其生产飞机、人造纤维和滚针轴承的工业城市。10月14日对施魏因富特的轰炸摧毁了这座城市规模庞大的滚针轴承工厂。代价是参加行动的291架B17损失了60架。

……到1943年底,直射行动达到危机点。对德国的 空中进攻产生了明显效果,但代价也是巨大的。在施佩尔的指挥下……1943年上半年德国军火生产上升,然后有一段下降,在1944年头几个月再次达到高峰。原来预期的德国民心士气的崩溃也未发生。

   1944年1月,卡尔·斯帕茨将军被任命为美国驻欧战略部队司令。第8战略航空队归杜利特将军指挥。第15战略航空队归内森·F·吞宁将军指挥。昼夜不停的轰炸开始了。每次轰炸通常持续10-12小时,包括1000至1200架飞机。1944年2月20日至25日这一周尤其重要。在此期间,美英机群对德国的不伦瑞克、莱比锡、雷根斯堡、哥达、奥格斯堡和斯图加特的飞机制造中心发起了连续突击。轰炸机出动6151架次,投弹19000吨,被击毁383架。
   美军第8和第15战略航空队在4月和5月对罗马尼亚普洛耶什蒂油田的轰炸产生了明显的效果。该油田的生产能力被摧毁75%。柏林战役在1944年头三个月也恢复实行,德国空军受到P51的打击,损失惨重。石弩行动则打击了大西洋沿岸的N弹发射基地和德国本土的雷达网。

   1944年德国空军的空中防御体开始崩溃,1月到4月,德在本土防空作战中,就战死了1000名飞行员,到5月,仅剩单法战斗机246架,双发战斗机35架,仅存寥寥可数的王牌飞行员对抗盟军,而盟军的实力却在不断加强,源源不断的飞行员被派往前线,威力强大的B-17空中堡垒和兰开斯特轰炸机被大量生产出来,每次空中出击动折上千架飞机,盟国已夺取了制空权.

    不久,哈里斯受命给即将开始的诺曼底登陆战役以直接支援,  1944年初,盟军军事领导人举行会议,决定将部分战略航空兵由空袭德国转为支援诺曼底登陆。要摧毁法国和比利时的交通设施-机车、车皮集结地,调度场,车站,铁路修配厂,桥梁,水坝和运河闸站。……6月6日,盟国打响了诺曼底登陆之战,盟军终于开始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了,而在此之前,盟国主要在哈里斯开辟的空中战场对德作战,面对盟国海面上黑压压一望无际的舰队和数十万源源不断冲上海滩的战士,德国已无招架之力,而它的空军仅有第2战斗机联队的联队长和僚机两架飞机出战,盟国陆军进攻德国本土时也发现德国已成一片废墟,可见哈里斯一再坚持的饱和轰炸的作用有多大,此后,盟军轰炸机部队如入无人之境,遇到的抵抗微不足道,8月14日,美国白天出动1183架飞机,仅损失2架,8月30日出动941架,9月1日出动988架,损失为零,法西斯的彻底灭亡已为时不远.

    1944-1945年整个冬季,哈里斯不顾恶劣的天气,以逐渐加强的方式进行轰炸。法国和比利时解放后,德国的前沿雷达站后撤,盟国空军损失减小。优先轰炸的目标包括炼油厂、交通设施、军火工厂和喷气式飞机基地。1944年一年,盟国在德国共投下1,188,577吨炸弹,与前三年投弹总和330,446吨适成对比。1945年头4个月又投弹447,051吨。

    1945年初,盟国飞机集中轰炸德国西部,突击从不来梅到科布伦茨一线以东的目标。3月中旬美英军队渡过莱茵河时,大鲁尔工业区实际上已与德国其他部分割离。3月11日,1078架重型轰炸机对埃森投下4500吨炸弹。次日,1118架飞机又对多特蒙德投下5000吨炸弹。

     4月16日,盟军宣布对德国的战略空中进攻正式结束。

  1945年5月,希特勒在柏林自杀,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争宣告结束,在战争的最后一个月,哈里斯荣获了最高十字勋章,并被升任为元帅。

   1946年,哈里斯退役后出任南非造船公司经理。在南非和英格兰过着平静的退休生活。

   1984年4月5日,阿瑟·特拉弗斯·哈里斯是英国皇家空军元帅去世,享年91岁。

 
(转载自"二战前线"网站 http://luftwaffe.myetang.com/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5-15 13:01:33
 remer 男,离线巨蟹座1975-7-1
  
  
  头衔:将帅区负责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56
  金钱:76
  工作量:2000 points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1-10-19
给remer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emer加入好友 查看remer的个人资料 搜索remer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emer  访问remer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1
井上成美
赎罪的末代海军大将----井上成美(ZT 但不知出处)

我只是个苟活的军人;过去军方的一意孤行曾带给百姓无比的痛苦……我很惭愧!

—井上成美(1889-1975)

  在血腥的人类历史中,有许多的战乱里年代是充满着偏执与狂热。但也是在那种黑暗乱世,越能激发起一些不朽的人物……那些人以他们特有的良知与勇气,捍卫着人性道德的底线,而令後人深深地景仰与省思。

   现在我所要重新介绍的,正是一位二战时期,日本海军的奇特将领。

   井上成美,日本宫城县人,诞生於日俄战争时期的1889年,从小立誓不愧为“海国男儿”;後如愿毕业於日本海军官校叁十七期。

   年轻时代,因拥有一口无比的外语能力,曾被政府授予海军武官身份长期被派往日本驻美、法、意大利等国使馆;对於他的眼界与思想产生了相当深远地改变……直到四十岁左右才以「大佐」阶级返国出任日本海军大学的战术教官。隔二年获拔擢为地位、职责均相当重要的“日本海军省军务局第一课课长”!(那时日本朝野上下弥漫着一股自大的侵略意识)但他却选择和活跃的米内光政将军、山本五十六将军等海军同僚联手力排众议,叁人主张日本应与邻国和平共存;他们曾反对「日、支事件」扩大,及酝酿中的德、意、日合组轴心国之议……他们叁人被媒体号称「海军内部的反战叁角」;相当引起右翼团体的侧目!可惜事与愿违,在外界强大地压力下,米内失势、山本他调至航空队;井上成美则面对随时被暗杀的的危机,预先写下了遗书,勇敢地独留在海军省内,对抗自己的鹰派同事,後来连时任的海军大臣也受不了这压力,於是将他安排远离陆地,去海上出任训练舰「比睿号」的舰长。

   那时,整个日本海军对於正在训练舰受训的新兵风气是相当残暴!但是新任的井上舰长不但制止了这股歪风,他并温和地告诫比睿号上的众教官们:『虽然阶级不同,但大家为国的心却是一致地。故我们不能无礼的对待新兵!』其开明的作风,令所有人耳目一新。

      四十六岁时米内光政大将复出任海军省大臣;他不但邀请山本五十六任海军省次长,更拉拔了井上成美晋升少将掌海军省军务局长!这「反战的铁叁角」终於又重新组合了。他们曾组成非常协调的指挥系统,他们努力阻止海军介入对华的战争漩涡,也代表海军就日本加入轴心国的内部表决时,投下了宝贵的反对票;及重要的是反对对美开战。

   期间日本东京暴发了激昂的陆军基层军官发动了流血的「二·二六政变」!有许多对战争立场较为果足的诸老臣,均在此事件中罹难;而主战的右翼则士气大振..而他们叁人则果断、冷静地应变(他们先命海军陆战队死守位於东京的海军省;再令联合舰队离港出海,以免被陆军挟持)接着再发布海军反兵变的强硬立场,最後更不昔摆出一付海军将要对抗陆军的姿态!他们使得反兵变力量得以集结反扑,兵变终告流产(中、日全面战争则关键地往後延後了数年);但是他们也付出了惨痛的“政治代价”……

   他们先後离开现职;山本被命掌联合舰队,并着手研究偷袭珍珠港;井上也讽刺性地被“明升暗调”至「支 那方面舰队」,并配合日军展开侵略上海的「淞沪战役」行动!

   但是在整个「淞沪战役」期间,“支 那舰队”始终滞留在上海外;只扮演警戒角色;同时也严拒日本陆军指挥官松井石根以舰炮炮轰上海的要求!井上成美所持的理由有二「一、军舰是用来对抗军舰用的。二、上海人口过於绸绸密,炮轰恐会伤及无辜。」由於井上的坚持,引来日本陆军的强烈不满,一状上告东京的日军大本营,使他差点被拙!(松井石根则在战後被盟军法庭处决於东京监狱)

   五十叁岁-五十五岁时井上出任日本海军官校中将校长,其间因对美的太平洋战争日趋激烈所引发普遍地仇美情绪,各级学校纷纷自行废止英文课程;但海军官校在井上成美校长的理性坚持下,反倒成为日本国内唯一有教授英文的学府!

   五十四岁时,原本一向反对对美开战的良友学长山本五十六终於如愿以偿地战死於南洋美军手下,颇令他感慨□嘘不已;同时随着战况吃紧,不断有年轻的生命客死他乡(也含他唯一的军医女婿)使他更了解到日本必须悬崖勒马止战,於是他抱着不昔一切的後果强烈反对筹划中的“神风特攻队”愚蠢点子!

   五十五岁时日本海军老将米内光政重新被日皇命为海军省大臣;米内则邀请井上成美中将为他的次长;其实他俩已暗地里展开了终战的准备……然而意见与他俩相左的日本陆军却时常於「御前会议」提出了“宁愿一亿人玉碎,也不能投降”的疯狂主张!双方就此常展开激烈的唇枪舌战……造成了米内与井上的处境异常危险!此时不屈的井上成美写下了生平第二封遗书,内容严词谴责那些高举民族大纛,存心任百姓生死於枉闻的军人与政客们……井上於公开场合,从不假词色对他们的由衷憎恶!由於他的处境实在过於危险,一向拉拔、爱护他的老臣米内;竟然背着他,暗地奏准日皇荣升他为海军大将,并至海军大学任校长!原本「抵死不就」的井上,就在米内那种“去海大,可以藉机保护并制止海大生不要盲目投效神风特攻队”的观点下软化,无奈地泪流满面离开米内。

   叁个月後,日本在两颗原子弹威力下宣布无条件投降!

   (井上成美成了日本帝国的末代海军大将)

   随後盟军登陆,并成立了远东军事法庭;结果米内和井上两人均被法庭以无罪处分而作结案。

   战後的井上成美(他唯一的爱妻、爱女及女婿都早他一步而逝)不似其他也同样无罪被结案的前日军将领,利用昔日人脉,以另外一种新面孔活跃於战後的新政商圈;反而一人黯然地返回横须贺自宅,他以无比的“悔过”心情於自宅开办收费仅够糊口的英文补习班;并以前海军大将之尊默默亲授邻近儿童英语长达二十馀年!

   (期间并婉拒了战後新政府,计划以高薪聘他为自卫队的高级顾问)

   曾有记者不解地追问他这是何苦来哉?

   他则百感交集答曰:“我只是个苟活的军人;过去军方的一意孤行曾带给百姓无比的痛苦……我很惭愧!而今英语已是我们下一代立足世界不可或缺的工具,我这麽作,其实是在赎罪,赎罪啊!”

   井上成美就这样一直与儿童为伍;直到八十六岁病故於自宅。

简历

1889年12月 9日 宮城県仙台市出身

1909年11月19日 海軍兵学校卒業(37期)

1909年11月19日 練習艦隊「宗谷」乗り組み、艦長:鈴木貫太郎

              第一分隊長:山本五十六、指導官付:古賀峯一

1915年12月13日 戦艦「扶桑」分隊長

1916年12月 1日 海軍大学校乙種学生

1917年 5月 1日 海軍大学校専修(航海)学生

1917年12月 1日 駆逐艦「淀」航海長

1920年 7月 1日 平和条約実施委員、ドイツ軍の武装解除に従事

1923年 3月 1日 駆逐艦「球磨」航海長

1925年12月 1日 海軍省軍務局第一課

1927年10月 1日 海軍軍令部出仕

1927年11月 1日 イタリア駐在武官

1930年 1月10日 海軍大学校教官

1932年11月 1日 海軍省軍務局第一課長

1933年 9月20日 横須賀鎮守府付

1933年11月15日 戦艦「比叡」艦長

1935年11月15日 横須賀鎮守府参謀長

1936年11月16日 軍令部出仕兼海軍省出仕

1937年10月20日 海軍省軍務局長

              海軍大臣:米内光政、海軍次官:山本五十六

1939年10月23日 支那方面艦隊参謀長兼第三艦隊参謀長

1940年10月 1日 航空本部長

1941年 8月11日 第四艦隊司令長官

1941年12月 8日 ハワイ真珠湾攻撃

1941年12月10日 グアム、マキン、タラワ、ウェーク島後略

1942年 5月 7日 珊瑚海海戦

1942年10月26日 海軍兵学校校長

1944年 8月 5日 海軍次官

1945年 5月15日 軍事参議官

1945年 8月15日 終戦

1945年10月15日 予備役、神奈川県横須賀市郊外の自宅に隠棲

1975年12月15日 病没(享年86歳)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 11:27:11编辑过]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1-11 11:22:41
 阿修比 男,离线天蝎座1976-10-26
  
  
  头衔:游手好闲的骷髅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446
  金钱:10864
  工作量:17080 points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1-10-24
给阿修比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阿修比加入好友 查看阿修比的个人资料 搜索阿修比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阿修比  访问阿修比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2
关于井上成美,发现一点新的东东需要补充
以下是引用remer在2007-1-11 11:22:41的发言:
赎罪的末代海军大将----井上成美(ZT 但不知出处)

 
 1939年10月23日 支那方面艦隊参謀長兼第三艦隊参謀長

 


总体来说,井上这个人有两点使其在二战日军海军将领之中卓尔不群,一则是其政治立场属于山本、米内的体系,反对和德国结盟和美国开战,反对陆军的横行无忌等等,这也表明了其在日本全国头脑发热的时候所难得的清醒;二则是其强调航空力量的作用,历任军务局长和航空本部长等职位,作为先行者对于日海军航空兵的建设颇有贡献,比某些大炮巨舰主义自然高明不少。
基本上,这些都是正面的描述。但是最近看到一本新书,发现了井上不为中国人所熟悉的一面,而相关的东西却正是中国人尤其需要记得的。
这本书是前田哲男所著的《从重庆通往伦敦、东京、广岛的道路——二战时期的战略大轰炸》。基本上这本书是以1939-1940年间日军对重庆的战略轰炸为主题,并简述了二战期间战略轰炸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指出了日军对中国城市的无差别轰炸,是二战战略轰炸的一个重要部分。本书第三章的名字就是“百一号作战(1940)——井上成美的又一副面孔”。
根据本书提供的材料,在1940年间策划和指挥日本海军航空兵对重庆发动“百一号”作战的日军将领中,井上成美作为支那方面舰队参谋长,正是其中的核心人物。井上作为“空权制胜论”的信徒,推动战略轰炸试图使重庆屈服,也正符合其长期持有的理念。无疑,战略轰炸导致了大量的平民伤亡,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在日后的战犯审判中,井上全身而退对于中国人来说,多少是有点看不过眼的。不过呢,重庆最惨重的两次平民伤亡分别是1939年的5.3-5.4和1941年的防空洞惨案,而和1940年任职的井上关系不大。
而且最重要的是,虽然对平民的轰炸的确应该看成一种战争犯罪,但是二战中盟国的屁股也一点都不干净,实际上,这也是空权主义发展过程中,对战略轰炸效果的过分强调所带来的普遍的错误。井上作为空权论的信徒,犯下这种和其通常形象所背离的错误也是所谓的历史局限性吧。但是百一号作战作为大型战略轰炸登上战争舞台的重要一步,这也是井上军人生涯不可回避的成果或者失败。
实际上,井上在百一号作战结束之后转任航空本部长,他在作战中认识到日军的航空兵力全然不足以打一场现代化战争,从而提出了《新军备计划论〉甚至大声疾呼,如果不大力提升日军航空兵实力就仓促和米国开战,日本有亡国的危险,这也表明了其战略眼光所在。当然这个计划书和他激进的态度引发了权力者的不满,他在开战前夕被丢去第四舰队担任司令官,从而远离了决策中枢。而且,他在第四舰队任上指挥了珊瑚海海战,这次海战是人类战史上第一次航母之间的对战,而他在这一战中的表现颇令人非议。
以上几点都是对于认识井上成美这个人非常重要的,而这个小传中没有提到所以显得很不全面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11-1 22:13:22
 拿破仑--消逝的王者 男,离线金牛座1997-5-14
  
  
  头衔: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
  等级:新兵
  文章:1
  金钱:104
  门派:讨伐汉语之敌联合阵线
  注册:2011-6-11
给拿破仑--消逝的王者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拿破仑--消逝的王者加入好友 查看拿破仑--消逝的王者的个人资料 搜索拿破仑--消逝的王者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拿破仑--消逝的王者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3

苏联的名将多啊



拿破仑只是立功而未立言,把拿破仑的战绩加以理论上的解释,是约米尼的功劳。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1-6-11 19:07:22

本主题贴数23,分页: [1]

管理选项锁定 | 解锁 | 提升 | 删除 | 移动 | 解固 | 总固顶 | 奖励 | 惩罚 | 发布公告

Powered by:Dvbbs Version 6.0.0 (战争研究修改版)
Copyright ©2000 - 2002 AspSky.Net , 页面执行时间:1,031.25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