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登陆 注册 搜索 自选风格 论坛状态 论坛展区 我能做什么

>> 战争史上的著名将领
战争研究论坛讨论区[将军统帅] → 我看古德里安

  发表一个新主题  发表一个新投票  回复主题 您是本帖的第 19865 个阅读者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树形显示贴子 浏览下一篇主题
 * 贴子主题: 我看古德里安 保存该页为文件  报告本帖给版主  显示可打印的版本  把本贴打包邮递  把本贴加入论坛收藏夹  发送本页面给朋友  把本贴加入IE收藏夹 
 黑白 男,离线
  
  
  等级:少尉
  文章:214
  金钱:383
  工作量:182 points
  注册:2004-7-14
给黑白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黑白加入好友 查看黑白的个人资料 搜索黑白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黑白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楼主
我看古德里安
海茵兹·古德里安,稍微对军事有点儿兴趣的中国人都知道这位闪击英雄。此公的大名盖过其他二战将帅,主要还是因为那本《闪击英雄》。不知道法国人波兰人翻译这本书用什么做书名,大概不会叫英雄吧,中国的第二版好象叫《一个士兵的回忆》。 

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古大将在回忆录中认为:这一战役之所以能如此迅速获胜,不应归功于整个德国陆军,而应该单独归功于德国新创立的装甲师和摩托化师。富勒在其名著《西洋世界军事史》里将这种看法照单全收。我想说说我的看法。 

有必要先回顾一下合围战、歼灭战在普鲁士-得意志总参谋部中的发展史。纵观西方军事史,在拿破仑战争之前,分近合击、合围敌军的战例凤毛麟角,拿破仑本人在实战中大多采取先集中后作战的原则。同时代的理论大师约米尼认为:“大包围的行动,有时会使似乎已经安排好的计划归于失败”、“若是任何运转延伸得太远,则一定很危险,因为他可以使敌人获得一个有利的机会攻击正面的我军”。只是在战争后期,在开阔的战场合围敌军并力争全歼敌人的思想才开始在普鲁士总参谋部中日渐抬头,其倡导并身体力行者为总参谋部的开山鼻祖沙恩霍思特、格奈泽瑙。沙恩霍思特在1813年的吕岑会战中战死沙场;格奈泽瑙年寿颇高,逐渐在实战中总结出一套独特的军事、政治思想。军事方面的主要内容是反对谋略战、充分利用民众的力量、运用合围方式歼灭敌有生力量。与约米尼齐名的克劳塞维茨虽然没有特别强调合围、迂回,但明确指出“只有伟大而普遍的会战才能产生伟大的结果”。其弟子毛奇总结前人经验,指导部队分散开近、分进合击、战略上取攻势、战术上取守势,在得意志统一战争中三战三捷、名扬天下。毛奇的再传弟子施利芬进一步研究,指出“侧翼进攻贯穿于整个战争史,两翼包围则是最价境界”,虽然天妒英才,不曾亲自带兵出征,仍凭“伟大的计划”名垂青史。经过施利芬的大力弘扬,坎尼式思想从此渗入到了每一个优秀总参谋部军官的心灵深处,他们中的佼佼者兴登堡、鲁登道夫在一战中指挥东线德军在中欧大地上与俄军对峙,敌对双方联手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悲壮史诗,其中尤以坦能堡战役最为精彩绝伦。一战后的德国跌入深渊,总参谋部在泽克特的领导下卧薪尝胆,经冯弗里奇、贝克,接力棒传到了布劳希奇、哈尔德的手上。此时的总参谋部在政治上越来越被动,无力抗衡希特勒,但在军事上已达颠峰时刻。 

回到波兰战役。德军以南北两个集团军群构成钳形攻势,中间有一些轻装部队联系,实质上还是“虚其中心,实其两翼”的坎尼式翻版。实战中德军的攻势发展为内外两道钳形运动:北方集团军群克鲁格第四集团军、南方集团军群赖歇瑙第10集团军右翼构成的内钳将大部波军合围于华沙以西;北方集团军群古德里安第19装甲军、南方集团军群李斯特第14集团军构成的外钳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会师完成合围。《苏联军事百科全书》记载的战役结果为:波军战死66300人,伤133700人,被俘42万人;不过曼施坦因在回忆录中却说光是南方集团军群的俘虏就有523236名。数字虽然有出入,但明确证明了大部分德军是被内钳消灭的。换句话说,就算“单独归功于德国新创立的装甲师和摩托化师”所言为真,那也不是古德里安的装甲师。波兰战役作战计划由OKH总参谋长哈尔德拟定,指导作战的是OKH总司令布劳希奇,他们二位的运筹帷幄加上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伦德施泰特关键时刻的判断才是德军制胜的主因。9月8日,赖歇瑙第10集团军右翼前锋已到达了华沙和散多梅希之间的维斯瓦河西岸,OKH命令赖歇瑙集团军渡过维斯瓦河拦截波军,而伦德施泰德认为大部波军仍在维斯瓦河西岸。经过一番争论,伦德施泰特胜出,赖歇瑙主力在腊多姆向北旋转,内钳攻势终于完成。如果按OKH的命令行事,波军主力将逃过维斯瓦河,战役进程将大大延长,闪电战的处女作将远不如实战精彩。可以说,伦德施泰特命令赖歇瑙转向是波兰战役的画龙点睛之笔。 

再说说法国战役。法国战役的计划共有三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哈尔德主持策划的,一般认为是对施利芬计划的简单模仿,实际上除了主力通过比利时中部外,二者并没有相同之处。施利芬计划要求强大的右翼作一个深远的大迂回,让右翼末梢轻扶海峡,以左翼为砧,右翼为锤,将敌军彻底击碎;而哈尔德计划只是击败比利时境内的英法联军,占领一段海岸线而已,这种不以全歼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的有限攻势显然不符合总参谋部的传统。希特勒同意这个计划是因为军事素养不够,布劳希奇、哈尔德主张这个计划也许另有深意,这二位巴不得希特勒早点下台(希特勒吞并捷克时就曾谋划政变,可惜英法的公子哥们已没有了祖先开疆破土的豪气,不肯里应外合),一旦按此计划使战场成僵持状态,希特勒也许会在内外夹攻下失势。第二个版本是希特勒自作主张的计划(在制定这个计划前,希特勒并不知晓曼施坦因的意见,这个计划确实是他自己想出来的),其要点是将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调至左翼A集团军群形成第二个攻击重点,突破阿登地域,以备右翼第一攻击重点受挫时,可将主力调至左翼。这个计划的思路有点类似于坎尼模式,似乎更与拿破仑战争1813年春季战局沙恩霍思特、格奈泽瑙拟订的俄、普联军作战计划类似:两个辅助军团分别从波美拉尼亚和库尔马克,以及西里西亚和劳西疵出发,主力军团位居中央,视情况转向投入决战的一翼。希特勒吹嘘自己熟读军史也不全是瞎掰,这家伙确实有点鬼才。1940年1月10日,希特勒已经决定于17日发动进攻,果真如此的话,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仍旧是打助攻,如同在波兰战役中一样。就在这时,二位空军军官上演了戏剧性的一幕,终于使得曼施坦因计划浮出水面。 

回顾这三个版本,哈尔德计划将使两军主力迎头相撞,战势几乎必然陷入僵局(虽然能如古德里安所愿:坦克集中使用);从实战联军的糟糕表现看,希特勒计划也许真有成功的可能,但是战役过程无疑将延长;只有以曼施坦因计划为蓝本的镰割计划干净利落地击败了联军。在这三个计划中,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被赋予了不同的任务,结果是大相径庭。很明显,在法国战役中,德国陆军是被一纸杰出的计划引导着走向胜利的,而不是如一些人所言是被坦克拖着赢得战争。 

5月14日,19装甲军已前出至马斯河,装甲兵团司令克莱斯特这时稍微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同意古德里安继续前进。与此同时,霍特和莱因哈特的装甲军也在飞奔,可见具有前进活力的并非古德里安一人。争议较大的是17日的叫停,这是希特勒亲自下的命令。哈儿德在17日的日记中写道:“实在是令人沮丧的一天,元首太神经过敏。他被自己的胜利吓倒了,不想冒险,宁愿停滞不前……” 根据这个叫停指责德军高级指挥官是没有道理的,古德里安身在前线对上级有怨言可以理解,后世之人又何必替希特勒隐讳呢。面对古德里安的辞职要挟,伦德施泰特作了很灵活的处理,允许其执行威力搜索。19装甲军以后2日的行动与其说是抗命行事,不如说是灵活地执行了命令。可以想见,如果古德里安当时真撂了挑子,对前线装甲兵的士气将是致命的打击,军事形势倒在其次。所以伦德施泰特的决定如同波兰战役中命令赖歇瑙在腊多姆转向一样,同为战役中的关键。 

如何评价古德里安在法国战役中的作用呢?过分夸大是不合适的。如果把德军比成锤砧的话,古德里安的19装甲军就是其坚硬的锤头,但是仅靠锤头击不挎敌人,需要锤头、锤把、砧、抡锤子的手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才能将敌人彻底击碎。有些人,比如富勒和李德哈特,为了突出自己在机械化战争理论方面的预见性过分夸大了锤头的作用;有些人则是在锤头的直接打击下吓破了胆,比如法军统帅甘末林。甘末林事后曾说:“那是一个杰出的行动。但是否事前已完全预知呢?我不相信是如此的,最多不会超过拿破仑对于耶拿会战所能预料的程度……”作为拿破仑的后继者,难道不明白耶拿战役的精髓是二十万人所组成的“营方阵”围绕着德累斯顿所进行的调动吗?13日在耶拿、14日在奥尔施泰特的胜利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对比耶拿战役和法国战役,古德里安的作用和耶拿战役中的达武大致相当,二人都在各自的作战方向上取得巨大的胜利,但都不是运筹帷幄、统领全局的帅才。 

1942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德军屡屡运用钳形攻势,先后在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基辅、维亚兹马大规模合围苏军,其中以基辅战役最为著名。以歼敌人数论,基辅战役次于明斯克战役,此战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是因为战略上存在巨大争论。假如真如古德里安所愿,装甲兵团不向内旋转而是直扑莫斯科,会是怎样一种结果呢?历史学家和军事家迄今未找到答案。不过我觉得谢尔曼式的轻骑疾驶并不适合苏德战场,起码补给问题就无法解决。一旦在莫斯科城下形成僵持局面,中央集团军群大纵深、长距离的侧翼随时会受到布良斯克方面军的反击。

抛开争论不谈,单就战役本身而言,此战的确精彩绝伦。这就牵扯出一个问题,谁是基辅战役的第一功臣呢?希特勒一向对用大包围的方式歼灭敌军非常感兴趣,不过他也只是提出了一个大概的方向,具体实施起来就力不从心了。1941年9月4日,伦德施泰特命令第17集团军从克列缅楚格桥头堡向北进攻,命令第1装甲集群沿克拉斯诺格勒-波尔塔瓦一线推进,虽然这时候OKH犹犹豫豫、博客和古德里安等人一心向莫斯科前进,基辅战役事实上已经开始了。所以伦德施泰特和他的南方集团军群对此次战役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正如OKH总司令冯·布劳希奇元帅9月27日下达的一项命令里指出的那样:“这次会战在战争史上实属罕见。在久经考验的集团军群司令伦德施泰特元帅指挥下进行的合围战,歼灭敌人约50个师,从而打开了通往俄国腹地的道路。……” 回想一下坦能堡战役,虽然霍夫曼上校在新帅到来之前已经说服上司作出了正确的部署,虽然第一兵团司令冯·弗朗索瓦两次拒绝执行鲁登道夫的命令是对萨姆索诺夫集团军完成合围的关键;虽然德军截获的电讯帮了大忙;但是,战役胜利的第一功臣仍旧是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同样的道理,遵命行事的古德里安的作用不会超过冯·弗朗索瓦。为了抬高古德里安而抬高基辅战役,近而贬低坦能堡战役是可笑的。坦能堡战役是西方近代战争史上坎尼模式的第一次完美再现,整个战役过程中莱宁坎普集团军“象一片雷雨欲来的乌云密布在东北方”,基辅战役并没有这种严重的威胁。

以古德里安为首的坦克指挥官经常身先士卒、深入一线,这一点受到了富勒、李德哈特的一致称赞,认为是恢复了亚历山大的古风。可是换个角度想想,古斯塔夫的阵亡难道不是这种古风的恶果吗?吕岑战役的胜利是军事体制的胜利而不是指挥艺术的胜利。如果汉尼拔在坎尼战役中站在哈司德鲁巴尔的位置指挥骑兵,怎么可能指挥阵线中央的伊比利亚和高卢步兵在恰当的时候收缩战线,两侧的非洲步兵及时包围罗马军团两翼;如果凯撒在法萨卢斯战役中亲自冲锋陷阵,怎么可能指挥预备队适时投入战斗,与绕到敌阵后方的飞行纵队前后夹攻一举突破庞培的正面;如果拿破仑只知道像缪拉一样带领骑兵冲锋,怎么可能指挥二十万人组成的“营方阵”围绕德累斯顿运转那种壮观的大进军?回顾古德里安参与的历次战役,其作用大致相当于曹恩道夫(Zorndorf)之战中的塞德利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的苏尔特、坦能堡战役中的弗朗索瓦。早在毛奇时代,总参谋部的军官就已经坐在地图前指挥作战了,他的继任者施利芬在晚年的文章中很有预见性地指出:日后的统帅将借助于电报、电话、汽车、侦察机等手段,在远离作战战场的地方运筹帷幄,战事进程均在他的掌握之中。 

刺杀希特勒事件后古德里安当上了总参谋长,第一件事就是要求“总参谋部军官都要做坚贞不愉的纳粹分子”。《莫斯科保卫战》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古德里安来到了托尔斯泰的房间里,命令把大文豪的床般出去,把自己的行军床般进来。不知这个情节是真是假,编导如此安排也许是为了嘲讽德军的黔兵黩武?我到是觉得这个情节恰好反映了古德里安是一个杰出的坦克指挥官,但不是一个合格的普鲁士-得意志总参谋部军官,虽然他以穿上军官团的制服为荣。

古德里安在回忆录中称鲁顿道夫“为炽热的爱国心所驱使着,明知回天乏术,但是为了想使祖国免于败亡的威胁,而不惜拼命奋斗到底。”可就是这位鲁登道夫,向来不懂怀疑和自责。他在《战争回忆录》中声称,德国人必须从战争的结局中学到一些东西。他傲慢地宣称,革命者的最愚蠢之处就在于饶了他一命。他自己又学到了什么呢?他在《总体战》中开门见山:政治必须服从于军事。他把德国人民及其政府看作是与枪炮、原料一样的战争资源,随时供他这位主帅任意支取,不得有半点怨言。还是这位被赶下台的总参谋长,当着协约国来访者的面暴跳如雷,谴责德国人民及其政府抛弃了他。他歇斯底里地狂喊:“有人在我们背后捅了一刀,在背后捅了一刀……”

在战争结束后当上北约高级幕僚的古德里安大将,是否也有类似的心情呢?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5-12-18 18:55:44
 黑白 男,离线
  
  
  等级:少尉
  文章:214
  金钱:383
  工作量:182 points
  注册:2004-7-14
给黑白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黑白加入好友 查看黑白的个人资料 搜索黑白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黑白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

写的不好就是写的不好嘛,怎么还来个“灌水” ?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5-12-22 18:54:33
 阿修比 男,离线天蝎座1976-10-26
  
  
  头衔:游手好闲的骷髅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446
  金钱:10864
  工作量:17080 points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1-10-24
给阿修比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阿修比加入好友 查看阿修比的个人资料 搜索阿修比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阿修比  访问阿修比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3

嗯,这个帖子取消精华是偶干滴(不知道是谁加的精华@@),至于“灌水”的理由只是随手点的,因为一定要选一个而且据我所知原作者不会看到,所以就随手选的一个,倒不是真说这个帖子是灌水
目前看来似乎原作者能看到理由?还是黑白本人是某斑竹的马甲,所以可以看管理员操作信息?(嗯嗯,总之对方ms来头很大,郑重一点答复^^)
————————————————————————————————
今天在看《隆美尔文件》,正好有点相关内容,转录一下吧:
“照我的看法,一个指挥官的任务绝不只限于“指挥若定”而已。他不能专以纸上功夫为满足,必须经常到前线上去视察。其理由如下:
1、正确执行指挥官的作战计划,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千万不要假想所有的人都能恪尽职守,并且在战场上能够随机应变;其中多数的人都是受着“惰性”的支配。他们总可以找到一些理由,作为不能达成任务的借口。像这一类的人,要让他常常感到主帅的权威,这样才能使他化消极为积极。指挥官是会战的主要推动者,必须亲自控制一切的行动,所有的部队都必须常常意识到他的鞭策威力。
2、指挥官一定要不断努力,使他的部队能够与最新的战术发展永久保持着齐头并进的状态,并坚决地要求他们把这些理论付之实行。他必须经常注意部下在训练的时候是否合于最新的要求。对于部队而言,最好的福利就是第一等的训练,因为它足以减少不必要的牺牲。(阿注:这实际上就是北非英军指挥官和隆美尔的重要差异,我其实对奥金莱克评价很高,但是在这一点上,他远远不如隆美尔和蒙哥马利)
3、指挥官对于最前线的一切必须要有一个直接的认识;同时要完全了解他的部属实际面临的各种问题。一个指挥官想要成功,最主要的就是他的思想绝不可以定型,绝不可以僵化,一定要适应他周围的环境。
4、指挥官和他的“人”一定要经常接触。他要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情绪。全军将士对于他必须要有十足的信心。有一条最重要的原理,必须经常记在心里:指挥官绝不可以只从表面关怀他的部下,一位这样能骗过别人,要晓得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士兵,也都有一个非常灵敏的鼻子,能够嗅出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这是关于指挥官亲临前线的理由,在《文件》的第九章。基本上,我觉得楼主对于古德里安这一点的批评多少有点过于书生气,没有充分理解战争中“迷雾”和“摩擦”的概念,战争中的不确定因素是无处不在的,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就是人的因素。如果,过于追求运筹于帷幄之中,可能是个不错的谋士或者参谋,但是决不是一个好的指挥官,尤其是当时作为新兴兵种的装甲指挥官。
基本上,建议多读读《战争论》,在这个方面有很好的阐述,而《孙子兵法》则过于强调知的概念,这方面多有欠缺(这一点我觉得时殷宏说的不错,主要是个动机的差异,孙子当年献兵法是要谋一个职位,自然要语气坚定,倒不一定孙子没有这方面的认识)。以及,《西洋世界军事史》当中对于指挥官决策时面对的复杂局面和心情,也有一段很生动的描述,就是毕苏斯基提到拿破仑和产妇的一段。
其实,老实说,我觉得中国的网络业余军事或者历史爱好者多犯有这个毛病。个人认为,对《孙子兵法》的误读以及《三国演义》的推波助澜是很大的原因,很多人分不清战场指挥官、战略决策者和谋士的差异。
多说一点闲话,不能理解摩擦就不能理解平衡和弹性,对机动性、突然性和间接手段的意义也往往是想当然。(再多说一点,如果做过一些实际工作就不会有这种过于理想化的想法了,现实中,只要人一多,哪怕做一点事情往往都无比艰难。)

以及,《文件》当中有一段对于卡瓦莱罗元帅的批评,可以参看:
“卡瓦莱罗元帅所代表的是一种头脑很聪明,但意志却很薄弱的军人典型。这种人只能做办公室,不能打仗。举凡补给的组织,人员的指挥以及一切有建设性的工作,其所需要的不仅是指挥,还需要精力、推动力和意志力。然后才能排除万难达到目标。学者型的军人多半把战争看成一个纯粹斗智的问题,因而看不起精力和推动力,认为那是“匹夫之勇”,可是他们自己却正缺少这种匹夫之勇。这种人每每自命不凡,认为好事都属于他们,而坏事都是属于那些匹夫的。”(咔咔,其中可以看出,其实一肚子怨气是对okw的)
“卡瓦莱罗元帅也同时被撤职,这未尝不是一个值得兴奋的好消息。像这样疲懒无能的人,早应该让他滚蛋了。”

以上是关于指挥官亲临前线的问题,引了不少,不多说了。
————————————————————————
再说说关于古德里安和装甲部队的贡献问题
首先,所有人的贡献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做出的,但杰出的人士自有其价值所在。牛顿的贡献是在开普勒和第谷等人的基础上做出,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诸多公式彭加勒也都给出了,但是不能抹杀其本身的光辉。
其次,按照经济学的边际分析方法,一个变化的贡献要看其前后的差异。具体说,法国和波兰战役装甲兵的贡献就要看如果没有它们或者它们被不恰当的使用会怎么样。德国总参谋部的包围歼灭思想正如楼主所说由来以久,但是在一战中却很少二战中这样的突破和纵深合围,即使是鲁登道夫这样的牛人转到西线也无计可施。为什么?就是没有合适的手段和作战方法。如果德军没有古德里安和曼斯坦因,就绝不会有光辉的法国战役,这一点是怎么强调也不过分的。当然,你说如果没有后方的大型部队,光装甲箭头也不能击败法国人,这个当然是这样,可是这种假设有意义么@@。当然,这不是把装甲箭头和大部队对立起来。只是从稀缺性看,装甲部队要稀缺的多,所以就更有价值(这是学经济学的人的通病^^)
第三,在装甲兵的发展中,主要的理论贡献是由富勒和利德尔哈特等人做出的,古德里安等人主要是一个实践者的角色。基本上,偶是一个喜欢理论家的人,但是这样一个实践者的定位也已经足够了不起了,而且实践中还有大量重要的创新。这样的成就应该已经达到了可以无视褒贬的地步了吧
——————————————————
看上下文,好像是有些人过于夸大了老古同志,引致了楼主的不满?至于基辅和坦能堡的比较,貌似也有一些前提的帖子,偶米有看过,不予评论。这个帖子本来不打算写,因为极有可能双方是在各打各的,针对不同的目标。

不过基本上,富勒、哈特乃至贝文亚历山大这样一些权威这方面的评论,偶是支持的,楼主似乎对这些人也有所微词,从维护权威的角度,这个帖子还是可以发发滴^^(偶是一个崇拜权威滴人@@)不过实际上,是今天看《文件》一时心动,想做点录入工作。这本书其中一节已经有人录入过了,就是《沙漠战争规律》,也是第九章中的一节,其实本书的最后一节的一些评论也是很有价值的,推荐大家看看,其中关于未来军官团的训练问题的部分,跟本贴的一些观点也有关系

ps:看《文件》的时候注意到一点,但是后来刻意去找由没找到@@。大概是内容是强调,作战就是要保持平衡并打破对手的平衡,这一点值得深入理解,尤其是平衡的概念(个人感觉可以参照薄富尔的《战略绪论》和哈特的《战略:间接路线》)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6-1-16 12:09:05
 damnboy 男,离线
  
  
  等级:中士
  文章:65
  金钱:596
  注册:2005-7-30
给damnboy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damnboy加入好友 查看damnboy的个人资料 搜索damnboy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damnboy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4

楼长有不少思想内容是在抄钮先钟的书吧
我觉得古德里安仍然不失为一个名将,暂且不说这个“名将”的头衔是否能够震烁古今。至少他对装甲兵的战术应用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对于战略除了在诺曼底与隆美尔产生争执(这也是思想僵化的表现)几乎就没有出过什么大漏子。他对于1941年东线战局的分析是相当明确的并且是比较贴合实际情况的分析。在战略上的表现没能出现像曼施坦因那样出色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缺乏那种表现机会。如果直接把他判定在只懂战术不懂战略就像庸人对隆美尔的评价一样是非常不合理的。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6-9-16 18:21:03
 tjttec 男,离线
  
  
  等级:新兵
  文章:1
  金钱:104
  注册:2007-5-16
给tjttec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tjttec加入好友 查看tjttec的个人资料 搜索tjttec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tjttec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5

《闪击英雄》~没想到会有人提到这本书,我20多年前看过 ,也是这本书让我知道古德里安的。我是刚刚搜到这个站的 ,办的不错 ,希望本站多介绍一下这位军事奇才,国内大多数二战纪实类节目提到古德里安的时候,负面评价比较多,也不大客观。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16 9:53:33
 同盟国光辉 男,离线
  
  
  头衔:熊皮人的指环
  等级:新兵
  文章:1
  金钱:114
  注册:2007-9-20
给同盟国光辉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同盟国光辉加入好友 查看同盟国光辉的个人资料 搜索同盟国光辉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同盟国光辉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6

纯粹的军人 普鲁士军人的风范



 英 美 苏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10-23 14:36:32
 iamcursed 男,离线
  
  
  等级:二等兵
  文章:5
  金钱:132
  注册:2010-9-3
给iamcursed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iamcursed加入好友 查看iamcursed的个人资料 搜索iamcursed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iamcursed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7

书的德语名称原意就是 一个士兵的回忆
闪击英雄是后人给他的光荣称谓吧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0-10-24 13:52:42
 sniper 男,离线
  
  
  头衔:第一军需总监
  等级:上士
  文章:90
  金钱:1037
  工作量:10 points
  注册:2003-9-16
给sniper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sniper加入好友 查看sniper的个人资料 搜索sniper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sniper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8

没有所谓“古大将”鼓捣出来的装甲师
德国老连那个钳型运动都没法完成

古大将的装甲师给德国老解决了什么问题
解决了鲁登道夫在西线多次遇到的不能把战术突破发展为战役突破的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8 9:18:02编辑过]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0-10-28 9:13:17
 iamcursed 男,离线
  
  
  等级:二等兵
  文章:5
  金钱:132
  注册:2010-9-3
给iamcursed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iamcursed加入好友 查看iamcursed的个人资料 搜索iamcursed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iamcursed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9

感觉有点哗众取宠啊
9月8日,赖歇瑙第10集团军右翼前锋已到达了华沙和散多梅希之间的维斯瓦河西岸,OKH命令赖歇瑙集团军渡过维斯瓦河拦截波军,而伦德施泰德认为大部波军仍在维斯瓦河西岸。经过一番争论,伦德施泰特胜出,赖歇瑙主力在腊多姆向北旋转,内钳攻势终于完成。
-------------
这次歼灭战貌似是伦德施泰特的参谋长最先提出的吧,是他注意到了波军主力啊
不过这次歼灭战对整个战役没有决定性影响,这位参谋长的回忆录有全面分析
-===========
希特勒一向对用大包围的方式歼灭敌军非常感兴趣
-----------------
希特勒好像认为大包围的合围战是德国总参谋部一种错误的理论,详见古德里安的回忆录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0-11-12 11:45:46
 龙德施泰特 男,离线
  
  
  等级:下士
  文章:49
  金钱:301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11-2-2
给龙德施泰特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龙德施泰特加入好友 查看龙德施泰特的个人资料 搜索龙德施泰特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龙德施泰特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0

古德连同志敢跟元首暴跳如雷地吵架,很可爱。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1-2-24 20:23:33

本主题贴数10,分页: [1]

管理选项锁定 | 解锁 | 提升 | 删除 | 移动 | 固顶 | 总固顶 | 奖励 | 惩罚 | 发布公告

Powered by:Dvbbs Version 6.0.0 (战争研究修改版)
Copyright ©2000 - 2002 AspSky.Net , 页面执行时间:156.25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