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登陆 注册 搜索 自选风格 论坛状态 论坛展区 我能做什么

>> 军事无关话题,时事话题一般也在这里,纯净水和敏感话题随时会被删掉
战争研究论坛休闲区[闲聊灌水] → 重评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发表一个新主题  发表一个新投票  回复主题 您是本帖的第 1715 个阅读者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树形显示贴子 浏览下一篇主题
 * 贴子主题: 重评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保存该页为文件  报告本帖给版主  显示可打印的版本  把本贴打包邮递  把本贴加入论坛收藏夹  发送本页面给朋友  把本贴加入IE收藏夹 
 zx哥哥 男,离线
  
  
  等级:下士
  文章:41
  金钱:44
  注册:2003-9-6
给zx哥哥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zx哥哥加入好友 查看zx哥哥的个人资料 搜索zx哥哥在[闲聊灌水]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zx哥哥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楼主
重评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赵晓明 

英文世界的几乎所有有关资料都明确支持一个结论:门户开放政策是守护中国利益的政策。这距离我们过去了解的结论全然相反。然而事实确然是:门户开放政策的首次提出,在西方列强与中国的不平等贸易中保护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和关税收入;它的第二次提出,在义和团暴乱期间和其后避免了中国被列强瓜分的厄运;而它在中国的继续实施,则遏止了俄、日在中国满洲里之争中再度扩大瓜分中国。由于中国主权问题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国际化,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从一个单纯的对华贸易政策演变成了一个国际性的对华政治政策,并在那期间为维护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做出过超出我们想象的重要贡献。不夸张地说,门户开放政策顺利实行时,就是中国领土主权在日、俄、德、法等列强威胁下得到保护之时,例如当八国联军挫败义和团及清军的围攻之后避免了列强瓜分中国土地;而门户开放政策失败之时,就是中国领土主权遭到严重侵犯之时,例如日本向中国提出的“二十一条要求”。 

门户开放政策的明确内涵和历史作用以及它在国际间广泛的实施,甚至使“门户开放”(Open Door)这个英文词也逐步演变成“平等互利”“相互尊重,消除歧视”这些基本价值的代名词。早在1939年,在理查德 科布登(Richard Cobden,1804 -1865。最早的自由平等贸易倡导者、英国十九世纪著名政治家,见注)纪念协会在伦敦召开的国际会议上,中国驻巴黎大使韦林顿 古(Wellington Koo)博士就在他著名的题为“门户开放政策与世界和平”(“the Open Door Policy and World Pea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ondon, New York, Toronto, 1939.)的演讲中指出:“自由贸易原则的逻辑就是门户开放主义(Open Door Doctrine)。”门户开放主义“的意思就是在商业、航海业和投资业中平等相待,并暗示在这些领域里同样的机会将对所有国家开放而没有歧视。”。他认为:门户开放与殖民地时期宗主国对殖民地的剥削相反,它是一个承担责任的现代性概念。它的在长远利益上机会平等的原则使得殖民地人民同样受惠。而关门主义只能导致民族主义的产生和民族帝国的永久抗拒,甚至导致更多的殖民扩张并演发为政治敌对。“门户开放在经济相互依赖的世界中可以减轻某些尖锐的矛盾冲突。”这个评价不仅总结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前殖民时期的贸易史,而且被后来的历史所证明。 

门户开放政策产生于列强瓜分中国的1899年,终止于中国独立主权问题被消解的1949年,历经五十年。随后又经历了五十余年的刻意误解。一百多年过去,门户开放政策平等互利的贸易原则已经溶进“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条约,其尊重主权的政治精神已经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同。然而这个为中国利益而产生,与中国历史乃至现实关系重大,并曾经三次在中国亡国危难中起过重要作用的美国对华外交政策仍然没有得到中国学术界公正的研究和介绍。全面论述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历史作用及其对华意义,是一篇文章的篇幅所无法容纳的。本文将依据相关英文史料,仅就门户开放政策早期的两度颁布及其作用等基本事实做出陈述或分析,对有关说法作出澄清。 

一,门户开放政策的产生背景与出台 

英国强行破门,列强瓜分中国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末,为了维持对外关闭方针,减少对外贸易带来的骚扰,清政府开始限制英国商人在中国的贸易活动。但是这个在世界殖民史上劣迹斑斑的大英帝国竟以自己的舰炮对弱不堪击的中国发动战争,(史称“第一次鸦片战争”),并于1842年与清政府签署了中英《南京条约》,迫使中国被迫割地、赔款、开放港口。除了这些屈辱的条款,协议确认了英国人与中国自由贸易的权利,确定了进出口税率由中英双方共商。中国从来没有打开过的大门在英国的强势逼迫下正式打开。 

从1858年到1864年的八年间,俄国先后与中国签署《瑷辉条约》、《北京条约》、《俄中勘分西北界约记》以及《伊犁条约》和五个子约,中国被迫失去东北部和西北部总共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大大超过当时中国国土面积的十分之一。几十年后的1894年,日本加入国际殖民扩张队伍,以朝鲜事务为由,突袭中国船只,甲午海战爆发,清军战败。日本迫使中国签署《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赔款两亿三千万白银。日本同时占领了朝鲜半岛。 

除了英国,当时对中国领土和主权心存野心而且付诸军事行动的,首当其冲是日本,其次是俄国。而正值弱不堪击、屡战屡败的中国孤立无援的时候,德国、俄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这些新老殖民帝国一拥而上,大肆抢占利益:扩大在华特权,建立通商的港口,划分自己的沿海租界,抢夺铁路权和采矿权,并觊觎更多的中国领土和利益。更为严重的是,列强之间还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机制,任何一国得到的特权都会导致其他国家跃跃欲试。说这些列强是一群盯着中国的饿狼一点不过分。中国数千年与世隔绝的封闭状态开始发生剧烈变化,这样恶性开放的方式使中国领土和主权受到极大的威胁。美国就是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之下开始发挥作用的。 

美国对华难念的生意经和独特立场 

美国最早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始于1780年,那是双边互惠的贸易往来关系。到了十九世纪,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关系进一步发展,来自费城、纽约、新英格兰的商船绕过南美洲抵达西北太平洋西岸,以毛毯,斧子,枪支等对换印第安人的皮毛产品,然后远上中国沿海进行交换贸易。当时中国也已经开始跟英国等其他欧洲国家外贸往来。中国的茶叶,丝织,瓷器,翡翠等就是在那个时候走上世界市场的。 

1897年美国为了古巴独立跟西班牙打了一仗。这一仗打得不算大,却成为美国在外交史上的转折点。其出乎美国意料的结果是:美国走出关门自治的孤立主义传统,走向太平洋。然而除了贸易交往,索遍有关历史,没有发现美国对中国领土主权怀有野心并付诸行为的证据。不过中国的衰局确实给一心一意要和中国做生意的美国出了个难题:美国这个前殖民地国家在中国大陆与欧洲各殖民帝国狭路相逢,当然不希望被欧洲列强从中国市场上挤出局。但夹在这些野心勃勃的殖民列强中间,美国如何能够即不卷入殖民侵略,又不放弃自己应得的贸易利益?简单说,美国能不能够在中国和西方列强双方之间实力严重失衡的格局中,获得一个与弱者平等做生意的机会?美国应当如何争取这个机会?美国如何考虑这些问题? 

1899年3月16日,门户开放政策出台的半年前,美国国务卿约翰 海 (John Milton Hay) 给一位担忧美国在华利益的纽约编辑保罗 达纳(Paul Dana)写了 

一封机密信件。信的内容在九年以后被公开披露,显示出美国对华贸易问题上与在华列强全然不同的思路:“……我们当然反对肢解那个帝国(指中国),而且我们也不认为美国的公众舆论将会支持这个政府(指美国政府)加入目前正在进行的惊人的掠夺游戏。同时我们意识到了保护我们在那个帝国的巨大商业利益的重要性……。”(引自“The Life and Letters of John Hay”by William Roscoe Thayer, Boston and New York, Houghton Miffin Company, 1915. ) 

走向太平洋之后的美国,在外交行上与欧洲殖民列强之间存在着原则的区别:美国坚持双边或者多边互惠的原则。在最初,美国在欧洲霸权和弱势中国之间采取了比较消极的中立立场。这个原则,这种界限,这个立场,在美国国务卿约翰海的头脑中十分清楚:“我们拒绝支持意大利在那里(中国)建立据点的要求,同时我们也没有准备以军事力量支持这项中国拒不接受的要求,从而使中国安心。我们不认为我们对未来的不测会袖手旁观,但是现在我们认为最好的政策是在不与其他国家正式结盟的情况下守护我们的商业利益。”(引自同上) 

门户开放政策之前,美国已经成为新兴的工业强国,它在与西班牙的战争和拉美事务中已经证明了自己举足轻重的存在。它当然拥有足够的实力步俄、日、英后尘,利用强权剥削中国。但是美国更为重要的拥有是被英国殖民统治奴役的记忆和平等独立的“先天”的立国精神。因此,截止那时的美国历史没有书写过单纯为了自己利益跟别国开杀戒的先例。在中国问题上,美国全然绝与在华殖民列强同流合污。 

然而,时隔不久,由于欧洲各国为瓜分中国而持续地相互争吵,1899年9月美国终于采取进一步行动,超越中立立场,更加积极地站在中国一边,为中美双方的利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就是美国著名的门户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出台。 

“门户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出台 

以国际贸易史眼光来看,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从内容到表达方式都颇具美国特色:海在1899年9月给德、俄、英、法、意、日各国发条子(现代外交词汇叫做“照会”或“通告”),条子上要求这些国家保证所有所属贸易港口铁路都对其他国家开通;并请求这些国家所属港口和铁路的一切船只货物通用当时中国规定的关税率,按照中国统一的标准收取并保存关税、路费。简单直接一句话:美国要求各国开放门户,要求各国没有例外地遵守中国标准,在相互平等的基础跟中国做生意。 

各国对美国的条子反应消极。尤其是日本在心理上已经把中国视为己有;而俄 

国干脆对美国那一纸告示不理不睬;如果说英国这个从来“没有永远的朋友, 

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的殖民老手反应积极,那仅仅是因为想利用美国的公道原则阻止其他对华贸易的竞争对手。美国跟欧洲霸权绝对划清界限的外交风格和独辟蹊径、我行我素的外交方式更典型地表现在下面:虽然各国反应冷淡,五个月以后的1900年3月20日,美国国务卿直接了当通知各国:“门户开放政策即日起生效。” 

事实上,门户开放政策的精神其来有自。至今一个不为中国当代的读者所知的事实是:1899年8月,当美国国务卿海要求他的助手罗克西尔(W. W. Rockhill) 

为他起草给六国的的条子时,罗克西尔采纳了英国的中国海关关税局长希皮斯利(A. E. Hippisley)的建议。这位英国的中国海关关税负责人一度是豪尔特 

(Robert Hart)的亲密同事和助手。豪尔特是英国驻北京的关税稽查总管。这位 

总管在中国关税稽查问题上,采取与大英帝国官方不同的立场和政策。他代表了一些英国官员私下与当时的英国官方不同的对华贸易立场。他的立场和与之相应的主张是:在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的各国中采取平等税收,平等交易机会的原则。所以,门户开放政策最初是英国的非官方贸易见解。由于它符合美国的多边贸易平等互惠原则,所以被美国官方采纳了。 

美国有关专家认为:美国虽然不是自由贸易原则的首创者,却是以“门户开放政策”集中表达这一原则、并首先将它应用于列强威胁下的中国的国家。美国照会日、俄、英、法、意等国家之后,在没有得到积极反应的情况下断然宣布门户开放政策的生效,这种理直气壮的做法,一是由于的美国作为强国在国际间的威慑力,二是基于美国对公平贸易原则的信念。 

二, 中国是门户开放政策的受益者 

美国制约欧洲列强,“以夷制夷” 

中国简体字语境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被语焉不详地确定为“一项十足的帝国主义政策”(《中国大百科全书》),这使人们形成了一种似是而非的印象:美国要求中国开放自己的门户,以便让美国鬼子进行经济掠夺。而实际上如前所述,门户开放是对欧洲列强提出对华贸易的要求,遵守这些要求的国家当然也包括提出要求的国家自己,美国。 

门户开放政策确实是以中国与列强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为前提的。这是当时中国的现实和历史环境。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国跟工业国家相遇、中国的关闭与西方的开放相遇、中国内陆地理环境和与西方的海洋性相遇、中国的弱势与西方的强权相遇,中国的抱残守缺和西方的图谋进取相遇,二者之间的不平等势所难免。而且正是因为如此,门户开放政策对于中国而言才至关重要: 

早在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和1844年的中美“望厦条约”中,对于西方各国对华贸易机会均等的原则已经有规定。但是这些条约签订几十年之后,先是俄国侵占中国十分之一的国土,接着是日本占领辽东半岛等地,欧洲列强法国、德国和英国也在华争夺势力范围。这些行径不仅破坏了在华各国利益均等原则,而且使中国面临完全沦为殖民地的威胁。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在华实施,使得各国都不能够干扰和妨碍别国在华既定利益,这项政策对于包括俄国、日本在内的欧洲各国列强而言,形成了一个列强之间相互钳制的机制,为中国维持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多边贸易局面。 

面对列强在中国贸易口岸的涌入和争抢,清政府采取“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但是由于“国”微言轻,连杰出的清朝外交第一把交椅李鸿章也在与列强斡旋中屡屡挫败,感叹清朝的外交政策无法实施。恰恰是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各国一律平等条件与中国贸易往来,从而消除了这些国家在中国贸易问题上各自为政、瓜分中国的先决条件,可谓“歪打正着”,客观上起到得正是列强之间相互制衡,即所谓“以夷制夷”的作用。不仅“以夷制夷”,而且是 

“夷”者主动约法三章自我限定。借助美国的实力,美国的公正,美国的友好,实现对列强的制约,这正是衰弱的大清可遇不可求的。除非垂帘听政者不省世事,否则必定在深宫内重帷后留下掩嘴窃喜的历史痕迹。 

保护中国经济利益 

门户开放政策实施的结果除了对欧洲列强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的机制,对于中国而言更为直接的好处还在于:中国由此收回了在《南京条约》中部分地出让给英国的决定中国进出口税率的权利以及对英国的最惠国特权。为了遵守这个政策,美国在内的法国等其他国家也必须放弃与中国政府共同协商关税的权利。由此,中国就在列强中完全收回了失去的关税自主权。此外,使所有国家都遵守中国政府制定的关税率,并且把关税缴到中国关税部门手中,由此保证了中国的关税收入。再有,门户开放政策客观上支持了中国给于各国一律平等的贸易待遇,没有港口税收和铁路收费方面的个别优惠。 

列强全部遵守中国规定,相互之间平等待遇的结果是:消除了列强中任何一国成为龙头老大的可能性,从而取消了列强之间相互攀比在华经济利益的前提,相对减弱了它们之间以强权手段争夺在华经济好处的可能,客观上确定了中国对外贸易方面的主动地位。在各国蜂拥而至所带来的进出口贸易机会中,在尚未建立国际贸易公平准则的历史条件下,在贸易双方军事、国力都不平衡的前提下,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在中国的实施,不仅保护了坚持双边互惠的美国的在华利益,同时保护了中国的经济利益和经济自主权,中国毫无疑问是门户开放政策的受益者。 

中国努力“入世”行为是对拒绝八国贸易历史的否定 

重农轻商是中国几千年的老传统,清王朝当然不具备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意识,所以八国入关争强跟中国做生意不被当作富国强民、发展经济的机会。这 

并不奇怪。也许一百年前英国人送来的贸易机会充满了掠夺和强权,弥漫着浓重的硝烟炮火,让中国人感到屈辱;不象美国打开日本国门时,送去的是工业化的礼品——电报通讯设备和铁路模型,让日本人受宠若惊;中国也许厚古薄 

今,不觉得工商业有什么重要,因而没有像日本那样立即抓住西方送来的机会,努力完成国家的工业化。在1949年以后,中国更为坚定地实行反西方主义的外交政策,在经济上则奉行“自力更生”原则。这些原则不仅不适应二战之后的国际局势,而且与世界一体化的总趋势背道而驰,使中国与世界强国的差距越拉越大。但毫无疑问的是,带给国家和人民的只能是精神上的自大与过敏和事实上的贫困与孱弱。 

一百年之后,邓小平以“对外开放”取代了“独立自主”的自我封闭。现今中国领导人已经不仅在理念上认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而且在事实上努力吸引外资,增加进出口贸易,引进西方工业科学技术。中国不仅努力对外开放自己的市场,主动和外国做生意,而且花了十五年漫长的时间,先是试图恢复加入WTO的前身“关贸总协定”,然后是想方设法进入世贸组织。为此允诺接受规则约束、不惜做出重大让步。目的就是一个:希望能够更多更好地跟其他各国做生意。 

全球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建设。用一百年后的中国眼睛再来看当时欧洲各国送到家门口的外贸机会,也许能够得出内涵丰富的结论,至少,那决不是“侵略”一词可简单概括的。在今天的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总趋势下,中国应该具备气度和能力超越历史恶梦,从另外一个角度审视一百年前中国的多边贸易机会。 

世界贸易组织宗旨是门户开放政策之逻辑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以促进并规范国家间贸易行为为原则的全球性国际组织。它的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GATT)就是应二战之后国际贸易的需求而建立起来的。其宗旨包括“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达成互惠的协议”以及“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 

在产生世贸组织的一百年前,美国就针对争抢中国市场的列强提出了著名的“门户开放”政策。这项政策所提出的具体规则,以及这些规则所体现的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原则,几乎可以视作当今世贸组织基本原则的“草图”。  

“门户开放”是美国历史上最早的外贸原则,美国政府在世贸组织的完善和发 

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美国平等互惠的双边以及多边贸易原则,从历史到今天 

一脉相承。现今的中国已经开始自觉地加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潮流,如果抛弃意识形态的禁忌,我们是否应当重新评价一百年前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否应当重新审视美国门户开放政策?而且,如果我们足够诚实,是否应当考虑给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平反”? 

门户开放政策造成了西方列强在对华贸易上的相互制衡,保护了中国关税自主。接下来,在那场敌视现代文明滥杀无辜的义和团运动终于招致八国联军进京之后,我们将看到“门户开放”政策在中国国运上所书写的重重的一笔:避免中国重蹈被列强瓜分的非洲的命运。 

三,门户开放政策二度照会的背景 

义和团暴力中八国数次照会清政府无效 

由于对西方基督教文明的仇视和对西方列强控制中国的不满,中国民间秘密兴起义和团运动,在各处烧杀抢掠西方传教士和中国信教民众。1900年春季,义和团突然大举攻击,在中国北部开始血腥屠杀:数千名归依上帝的中国基督徒、242位传教士以及其他外国公民被杀害,不计其数的教堂被焚毁。从当时美国驻华专员康格(Conger)美国国务卿约翰 海的电报信件中可以看出情况十分危急,京津铁路、通讯全部中断,车站被焚毁,一些教会所在村庄被夷为平地,大量村庄荒芜,外国公民纷纷惊惶逃避。随后的两个月里,义和团先后包围天津租界,占领北京,并围攻在京外国公使馆外国人居住区。那里藏匿着众多从北京附近逃亡而来的外国公民和中国教徒,尤其是妇女儿童。为了解除天津、北京被围困的外国公民和中国教民,制止继续屠杀,外国联军从天津进发北京。 

对于“八国联军侵略中国”这一历史要案,有些重要事实应当交代清楚,这些事实既是联军进入北京的逻辑前提,也是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进一步发展的背景: 

据我对美国政府刊印的当时的外交文献中有关资料的查阅和不完全统计,早在义和团行动演发为大规模暴乱之前的1899年底(11月和12月),美国公使曾经至少四次通告清政府,要求对各地滥杀无辜的暴民采取措施,但是清政府内部由于意见不一致而处理不力。这是有历史记载的、首轮针对义和团暴乱要求清政府解决问题的和平交往。在此之后,在华各外国公使馆曾经四次联合照会中国政府,要求制止义和团在各地针对传教活动的杀戮和暴乱,但均未奏效。 

1900年1月底,美、法、德、英各国公使会商后联合发出照会,要求清政府全面处理义和团暴乱,清政府没有采取行动; 

1900年3月上旬,各国公使为被围困的外国公民再度联合向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催办义和团暴民,同时发出明确警告:如果中国政府不采取行动,则各国将出兵实行武装干预; 

1900年4月,义和团暴乱在中国各地发展日趋严重。各国公使又一次联合照会清政府,要求限期平息义和团暴乱。 

1900年5月21日,在华美国首席牧师召集各外国公使馆开会,交换各地教堂被焚教徒被杀的情况之后,各公使馆建议牧师向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呈交阐述情况的信件并要求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在华外交使团主席克洛根 

(B. Cologan)代表在华各外国公使馆就解决义和团暴乱问题向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发出照会。照会为解决义和团在各地滥杀无辜的行径向清政府提出了六项具体要求。 

不算美国政府对清政府在1899年底和1900年5月对清政府的数次单独照会和会见,数月之内,八国总共连续四次正式联合照会清政府解决义和团问题,均未奏效,终于导致进兵北京,史称“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中国当初不幸正面临这样的局面。这个局面部分地是由于最高统治阶层内部的改革派和反对西方文明的保守派之间的斗争、尤其是保守派得势而造成的:主张接受并传播西方经济文明和文化思想的“戊戌变法”彻底失败,政变后的清政府由慈禧再次主理朝政。光绪被幽禁,主持和拥护变法的官员杀的杀,逃的逃,革职的革职,囚禁的囚禁。分裂虚弱的清政府治国无能无力,处心积虑的却是利用义和团为最高权力争夺服务。归根到底,反西方文明的中国官方保守势力和民间保守势力结合在一起,断送了门户开放政策第一度照会所创造的、相对和平的经济发展机会和国际贸易往来局面。中国社会注定要再等一百年才能意识到为要强国富民,必须扩大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主动寻求国际贸易机会。 

列强被迫自救遭武装抵抗,战事扩大 

6月10日,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率领的包括美国在内的八国联军(德、俄、英、法、美、意、日、奥)两千余人从天津赶赴北京试图解救被围困在北京外国公使区的外国公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合力围堵,败退天津。举世震惊。 

中国内陆的铁路、桥梁被拆毁,京津电讯联系中断。战争已经成为事实。 

6月16日,战事扩大,更多的联军为营救被围困的西摩军队而登陆天津大沽港,但遭到义和团抵抗,被迫还击。 

6月20日,14万之众的义和团占领北京,包围了北京外国人以及中国教民躲藏的外国公使馆,并限令所有外交公使在24小时内离开北京。德国外交公使 

克特内尔(Baron Von Ketteter)因提出反对而被杀。 

21日,举棋不定的清政府终于对外宣战。清军与义和团联手武力抗击联军登陆大沽,扎营天津的行动演变成了一场真正的战争。 

7月14日,联军占领天津。 

8月10日,联军再度进发北京。 

8月14日,联军攻入北京,解救出被困的外国侨民,但已经有65人被杀。而仅在天津南门外附近一战,由于义和团掘堤放水和清军凭城固守,联军就被打死八百余人。清军和义和团损失更为惨重。 

四,美国强硬要求保护中国领土与行政管理完整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二度照会 

联军占领天津之前的7月3日,美国审时度势,向七国发出通告,这就是美国就门户开放政策的“第二度照会”。美国在对七国的通告中重申:美国希望与中国保持1857年以来的和平、合法的商贸往来和友好关系;美国迄今为止一直寻求与其他在华国家的合作,以便与中国展开对话沟通,解救被围困的美国公民;美国同时希望帮助中国政府阻止暴乱波及中国其他省份。 

查阅当时美国的外交文献,可以看出直到清政府对外宣战前,美国并不真正清楚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却对中国政局的失控感到担忧。所以当5月18日美国背着七国跟大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商谈义和团问题时,康格警告清政府官员说:大清政权的稳固值得操心!而且表示:美国敦促清政府果断解决义和团问题不仅是为了美国公民生命财产,也是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因为清政府权利已经受到义和团的严重威胁。在义和团狼烟四起、北京使馆岌岌可危,各国已经基本决定引兵自救的情况下,美国仍然希望依靠中国政府自行解决问题的态度显得十分突出。 

后来的历史证明,这个照会中对于中国更为重要的是:美国语气强硬地强调要保护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全权自我管理。美国国务卿海在发给七国的条子中说:“……美国政府的政策是寻求一种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的目的是能够带给中国永久的安全与和平;保护中国领土与管理完整;保证商业与国际法中一切友好国家权利的稳固;维护世界各国与完整的中华帝国(之间)平等、公正贸易的原则。”各国联军已经陆续抵达天津大沽港口,约翰 海在被迫进军北京的不测中,对中国的领土完整和行政管理的完整记挂在心,并事先发出警告,申明美国立场,为维护中国领土主权管理完整先行了一步。当时无论美国还是七国列强或者清政府都不知道下一步将面临什么局面,但是一再纵容义和团滥杀无辜的清政府如有先见之明,除了对联军最终引兵自救不应感到意外,也应当对美国与其他在华列强的不同多少有领悟。有了美国二度照会的门户开放政策,中国即便沦落到最不利的局势中,也不至于输得精光。不久后的历史证明,果然如此。 

门户开放政策遏制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在论及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演化时指出:这一政策的第二度通告(照会)“是针对俄国已经迅速占取满州里,从而违反列强在华利益这一事实而作出的”。 (引自“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by John King Fairbank, Fourth Edition, England.1976;)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的情况同样令人怵惕:列强在联军在登陆天津进兵北京前就对中国各怀野心。俄国首当其冲,其他各国紧步后尘。联军刚刚攻陷天津,俄国就召集各国高级军官开会,成立天津临时政府,并企图自任首脑。在其他国家反对下,俄、日、英(后来加上德国)成立了联合天津行政首脑机构。无独有偶的是,这几国都是过去和不远的将来要瓜分中国的恶主。俄国同时还抢先占领了天津海河东岸地区,并将那里擅自划为俄国租界。这一破坏门户开放政策一度照会精神的做法,立即引发了自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各国再度瓜分中国的竞赛:英、德、日眼红俄国扩大自己的租界,要求也扩大他们的租界;而其他在天津没有租界的国家如奥匈帝国、意大利和比利时则要求建立自己的租界。 

仅仅占领了天津就立即霸相必露,美国的二度照会并非无的放矢。 

与第一次就门户开放政策照会各国的结果不同,美国的第二次照会并没有要求各国做出回应。面对不可控制的中国暴乱和深浅莫测的中国政局,美国的本意是,无论各国是否回应,美国将我行我素,站在公正立场,维护中国主权。但是历史记载的结果出人意料!竟然是:所有国家反应积极,态度明确,表示合作。这就是说,所有在华列强一致同意美国强调的保证中国领土完整行政管理完整的原则。至少是口头上同意这个原则。 

“借助现代外交策略……,海使世界习惯于接受‘门户开放’这个为中国而采纳的唯一高尚的政策。没有一个于此有关的(西方)政府乐于接受它,它们都在已经到手的盘剥中为自己盯着更多的利益并且乐于进行更多的争夺;但是在海宣布门户开放政策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于公然反对它。”(引自“The Life and Letters od John Hay”by William Roscoe Thayer, Boston and New York, Houghton Miffin Company, 1915.)当敌视西方文明和反抗西方剥削的 

民族主义在中国大地以暴民政治的形式讨还公道时,由于美国的介入,由于门户开放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在那些“外国鬼子”中,不仅出现了自律的音符,而且出现了为中国利益叫阵的鼓手。无论如何,各国列强开始调整自己的行为,接受门户开放的约束。这哪怕仅仅为了与别国步调一致,也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纵览过往的国际交往历史,这是首次实力强大的多国殖民集团面对一个弱国,而且是一个违反国际协约的弱国,承诺接受道义原则的束缚。 

具体地说,当时联军已经退败在大沽和天津一线阻挡登陆的义和团,所谓兵临城下,箭在弦上;而北京的外国公使和公民仍在被围困中亟待解救,联军出兵进京势在必行。美国要求保护中国领土完整的门户开放二度照会不迟不早正是火候,无异于给必然出征的多国联军战马无形中勒了一个嚼子,加了一道缰绳。难怪美国国务卿约翰海感觉他在1900年“对中国人尽了一次很大的力”(引自同上)。 

一个值得注意的相应的历史事实是:联军虽然早在7月14日就拿下了天津,却直到8月4日才出兵北京。这期间除了俄国忙着占领并瓜分天津租界,其他各国准备竞相效仿,这些列强都干什么去了?他们为什么行动迟缓?《中国大百科全书》相关条目的解释是:他们“内部矛盾重重,对何时进犯北京争吵不休。”果真如此,这一滞后现象应当是美国在此前的7月3号照会各国,强调门户开放政策,申明美国希求与清政府对话沟通所带来的结果。 

然而拖延之后,列强最终还是进兵北京。对此,历史记载是:清政府在对待联军和义和团问题上摇摆幅度随着时间的流逝越发加大。6月21日清政府对外宣战,这是要与义和团携手跟外国过不去了;不出十天功夫清政府就向各国乞和,这是害怕打不出名堂来,反而自食其果;但是乞和之间仍然没有停止厮杀,这是耽心列强一旦得势,后果将不堪设想。由于大清最高权利内部的争斗,无论求和还是停战,都醉翁之意不在酒,所以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极为荒唐的局面:清政府一边求和一边打。联军这边,美国再度宣布的门户开放政策可以制约列强的瓜分野心,却难于解救被围困的外国公民。勒了嚼子加了缰绳的战马还是战马,面对仍然被困在京的外国公民,还得出征。 

门户开放政策挽救了中国再度被瓜分命运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辑出版的有关义和团案卷中说,“1900年的义和团反帝运动,打碎了各国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妄想,……”。这一评价代表了中国大陆学界对义和团运动的传统看法。但这个评价值得质疑:首先,义和团当初“扶清灭洋”的两项宗旨无一实现。不仅没有实现,西方列强并没有被“灭”掉,他们反而更加耀武扬威,四处出击,烧杀抢掠;清政府不仅没有被“扶”起来,慈禧和光绪反而落荒出逃西安,而且早在刚刚宣战之后就开始认输,派了李鸿章这样的末世大臣乞和。更为重要的是,义和团运动在联军的枪炮声中归于彻底失败。所谓“打碎了各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妄想”之说不知从何谈起。 

了解那段历史的人应该同意下面的判断:义和团的暴民运动为列强引兵自救之后再度瓜分中国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尤其是在19世纪下半叶日俄以及欧洲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被美国第一度门户开放政策遏制之后,这个机会对简直绝妙!不只是义和团被镇压,流亡的大清政府等待发落这种机会将导致列强瓜分中国,历史证明,任何一个比这小得多的机会都是日、俄、德、英这等这些劣迹斑斑殖民帝国瓜分中国的机会。中国1900年的国难几乎命中注定不能避免:它始于义和团滥杀无辜的暴力,先在道义上丢了分;又被大清的暗中怂恿终和公然支持雪上加霜,削弱了唯一的公道国家美国的同情(对于中国当时的情况,约翰 海1900年9月20日写道,“那是群魔自己乱舞”);最后义和团清 

军败北,大清政府首脑出逃,全城挂满了“顺民旗”!列强们被一度门户开放政策所遏止的瓜分梦只差一步就梦想成真了。中国和西方最初直面相遇的世纪里,历史跟中国开的玩笑太大太荒唐:弱者被欺凌者不仅失败而且失信失义,强者强盗不仅得胜而且得道得天时地利。诺大中国,满腹屈辱,剩下的最后一道菜还是任人宰割。 

事实诚如美国中国问题学者费正清 (John King Fairbank)先生早在他的《美国与中国》 (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一书中指出的:“1900年7月的二度通告对于中国的领土与行政管理的完整性表现出更为积极的态度和更多的支持。”他认为,美国的“门户开放说法发展了两个原则”:除了“所有在华国家的平等待遇”,另一个原则就是“中国的完整性”。在中国孤立无援,国难当头的时候,美国是国际上唯一一个为中国说话的国家,门户开放政策是避免中国重蹈类似非洲那样的被列强瓜分干净之厄运的唯一武器。 

具体地说,中国当时的国难不只是一种可能和逻辑,而且几乎成为现实。列强其实并没有等到大败义和团之后才开始新一轮瓜分。如前所述,俄国早在联军占取天津、北京使馆解救行动尚未开始时,就已霸相必露,扩张领地,划分租界,首先破坏门户开放政策的一度照会成果。而德国人瓦德西(Count Waldersee)带着德国兵登陆天津时,北京已被联军攻取,公使馆被解救。他还是率兵开赴北京,不仅自己打,还组织别国军队一起四处烧杀抢掠!德国在中国民间的暴民攻击中死了一个公使,它的政府正规军却结兵两万,不远万里到中国大地上发泄它们的兽性! 

尤其危在旦夕的是,北京被联军占领之后,俄国对东北满洲里的野心再起;英国企图独霸长江流域对贸以特权;其他各国也都乘中国之危再度加紧拨拉自己攫取在华利益得黑算盘。而美国不时时机地再度为捍卫门户开放政策而进行了艰苦而机智的努力:为了中国百姓的生命安全,美国在1900年11月以前坚定地制止了德国在北京附近狂暴的军事复仇行动,使“这个通常充满兽性但很少愚蠢的德国政府,恢复了理性……,并确切地回到我们(美国)的立场一边(约翰 海语,1900年10月16日。)”。为了保证胜利后的列强不借和谈之机对华提出非分之想,美国在七国中努力斡旋,成功地联合其他国家控制了俄国的瓜分满洲里的野心,同时避免使俄国感到美国结盟反对俄国;成功地使英、德两国联手共同制衡俄国,又达成了这两国之间的相互制衡,避免了英国独霸中国长江流域的对外贸易。 

大清王朝跟外国打交道没有经验:动辄宣战,十分气盛;战即败,败得凄惨;败则求和,不顾及面;和则割地,损失惨重。1900年8月14日联军进驻北京,为了维持秩序和保证清政府恢复管理和控制,并没有当下撤军。美国力主继续维护中国大清朝统治权,请光绪慈禧返回北京。清政府重整旗鼓,却忧喜交加。因为接下来是以战败身份接受列强们提出的议和条件。这正是中国义和团暴力导致的最坏结局。中国大清官员中没有任何人对野心勃勃的强权集团抱任何幻想,清政府头上悬着七国利剑在惶惶不安中苦捱了将近两个月。等来的议和条件中竟然没有一项是以瓜分中国土地做赔偿,而是惩罚凶手,索赔款项等。美国二度照会的门户开放政策所强调的保护中国领土完整和保证中国全权行政管理得到了切实的贯彻。连一向不给自己评功摆好的美国教科书都认为,在当时情况下,美国门户开放政策是中国避免被列强瓜分的主要原因。 

美国国内的保守倾向一向不消停,对于历来美国多管闲事的外交行为总是不时时机的提出批评,而且经常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但是,这样一个反政府言论自由发表的国度,对这一长达五十年的政策没有出现过反对意见,反而维持着持续不变的高支持率。这种支持并非因为它维护了美国的在华利益,而是因为它曾历久弥新,在半个世纪里一再扮演危难频频之中,中国利益的守护者的角色。(全文完) 

注:科布登 晚年致力于英国与法国之间的公平自由贸易,他主张贸易往来中的“任何一国都不能 

强行反对其他国家的进出口的禁令,任何一国的进出口的禁令对其他国家都无效”。他的这一观念被列入英法贸易协议中的“最惠国”条款并在后来被写进英国与其他许多国家的贸易协议。科布登公平自由贸易的理念虽然在他死后被科布登俱乐部(Cobden Club)所继承并努力发扬,但却持续受到 

国际间的普遍忽略和践踏(参阅《大英百科全书》英文版相关条款)。世界上最早主动接受并努力实践这一理念的是美国,最典型的例证就是美国在华实施的早期门户开放政策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21 13:46:46

本主题贴数1,分页: [1]
 *快速回复:重评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你的用户名:    还没注册?    密码:    忘记密码?
  • [ 还没注册 ]
  • [ 忘记密码 ]
  • [加入心情图标]
  • 将放在帖子的前面
  •                           
                              
    内容
  • HTML标签: 不可用
  • UBB标签: 可用
  • 贴图标签: 可用
  • 多媒体标签:不可用
  • 表情字符转换:可用
  • 上传图片:不可用
  • 最多128KB
  • 邮件回复 显示签名   [Ctrl+Enter直接提交贴子]

    管理选项锁定 | 解锁 | 提升 | 删除 | 移动 | 固顶 | 总固顶 | 奖励 | 惩罚 | 发布公告

    Powered by:Dvbbs Version 6.0.0 (战争研究修改版)
    Copyright ©2000 - 2002 AspSky.Net , 页面执行时间:765.62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