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登陆 注册 搜索 自选风格 论坛状态 论坛展区 我能做什么

>> 军事无关话题,时事话题一般也在这里,纯净水和敏感话题随时会被删掉
战争研究论坛休闲区[闲聊灌水] → 《圣殿春秋》书评

  发表一个新主题  发表一个新投票  回复主题 您是本帖的第 3091 个阅读者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树形显示贴子 浏览下一篇主题
 * 贴子主题: 《圣殿春秋》书评 保存该页为文件  报告本帖给版主  显示可打印的版本  把本贴打包邮递  把本贴加入论坛收藏夹  发送本页面给朋友  把本贴加入IE收藏夹 
 阿修比 男,离线天蝎座1976-10-26
  
  
  头衔:游手好闲的骷髅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446
  金钱:10864
  工作量:17080 points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1-10-24
给阿修比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阿修比加入好友 查看阿修比的个人资料 搜索阿修比在[闲聊灌水]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阿修比  访问阿修比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楼主
《圣殿春秋》书评
最近在看这本书,写得不错
顺便下了staz的8集剧集,打算看,据说也很黄很暴力
顺手贴两个书评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1-9-6 17:28:41
 阿修比 男,离线天蝎座1976-10-26
  
  
  头衔:游手好闲的骷髅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446
  金钱:10864
  工作量:17080 points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1-10-24
给阿修比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阿修比加入好友 查看阿修比的个人资料 搜索阿修比在[闲聊灌水]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阿修比  访问阿修比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

圣殿春秋:平实、厚实的历史小说


“The Pillars of the Earth”,直译该是“大地的支柱”,连翻译者胡允桓老师都遗憾地说:台湾译本出版时将本书更名为《圣殿春秋》,“忽略了更深层次的对于劳动者的艰辛付出及崇高精神的讴歌”。港台的译名在水准上参差不齐,时有阳春白雪清商雅奏,不乏下里巴人鄙俚粗言,“圣殿春秋”云云,冀望于圣殿骑士类神秘流故事的联想,以便与肯·福莱特那“大师级惊悚小说家”的名望相匹配——无论如何,这次是跑偏了。
    
    小说中有教堂,却不是耶路撒冷的“圣殿”;小说中有一只镶宝石的杯子,可不是传说中的“圣杯”;小说中的确有1120年白船号沉没事件,不过并没有获救的皇嗣与宫廷阴谋。以为将看到一个惊悚神秘故事的读者必将失望,因为这是一部平实、扎实、厚实的历史小说,它的宏愿是复原以哥特大教堂的建设为核心的中世纪生活画卷。
    
    以大教堂为背景的小说我们看过不少,雨果《巴黎圣母院》的浪漫主义、萨拉玛戈《修道院纪事》的魔幻现实主义、艾柯《玫瑰之名》的后现代主义,在他们的小说中,或多或少,大教堂是封建势力的隐喻。按照雨果的概括,“这个终将战胜那个”,书本所代表的人文之光必将照亮石头所代表的蒙昧黑夜,又或,按照法国经典歌剧《钟楼怪人》的总结,大教堂撑起信仰的时代,而信仰的时代已成云烟。可是,为什么到了今天,每当我们走进一座中世纪哥特式石头教堂,每当我们目光向上,看见那些巍峨的立柱、轻盈的拱顶、繁复的雕饰和透过五彩玻璃映射进来的光线,借用纳博科夫的术语,总有一种美感喜乐(aesthetic bliss)?
    
    传播学者哈罗德·英尼斯将媒介分为两种,一种是偏向时间的媒介,一种是偏向空间的媒介。偏向时间的媒介比较耐久,能够克服时间的障碍但是不适合流通和传播,如羊皮纸、黏土、石头,有助于树立权威和传承宗教。偏向空间的媒介轻便易携,经不起时间的销蚀但可以克服空间的障碍,如莎草纸、电报和广播,有利于空间扩张和远距离控制。无疑,石头大教堂是时间型媒介的代表,在沧桑巨变中兀自伫立,而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是空间媒介为主导的时代,既无远弗届又朝生暮死。大概在我们的时代里,石头教堂不仅是历史遗迹,亦是某种现已失去的精神的回声。大艺术家罗丹在《法国大教堂》中曾充满激情地宣布,所谓艺术就是宗教艺术。在某种意义上,不是说宗教艺术的形式本身具有神圣性,而是说宗教艺术的创造者那种无限追求完美的精神具有神圣性。
    
    小说作者肯·福莱特介绍说,他从小生长在严苛的清教家庭,对欧洲富丽堂皇的大教堂一无所知。可是25岁时的一次偶然,他邂逅了彼得伯勒大教堂,从此心醉神迷,参观大教堂成了他的爱好。在研究教堂建筑及其历史的过程中,福莱特发现,实际上是那些居住在简陋破屋中的人们建起了这些传奇般的建筑。因此,他有意将小说中主人公、建筑匠师汤姆的姓氏定为“Builder”,“建设者”。小说中,当修道院副院长问汤姆为什么要建大教堂,“他大着胆子决定说出真话:‘因为它很美’”。
    
    作为一名不相信上帝的作家,福莱特的小说并没有来自信仰的激情,关于中世纪的人们为什么要修建大教堂,作者从现实主义的角度、于历史的综合合力中辨析出多种因素,包括科学上的好奇、商业上的利益、政治上的敌对、普通百姓的精神上的向往、还有汤姆这样的建设者在美学上的追求。所以,《圣殿春秋》不仅讲述了12世纪的一群人如何用了50年光阴建起英格兰第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故事,还写出了王权、神权、人权的斗争,写出了有缺陷的工匠、教士、商人、贵族和骑士们,如何在自利的基础上,用智慧、意志、劳动,一砖一石、日复一日,创造了人间奇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匠人是大地上的支柱。
    
    如果我们将《圣殿春秋》本身看做一座大教堂的话,组成它高高的尖拱的,是波澜起伏、爱恨情仇的故事,建筑匠师汤姆·比尔德一家的胼手胝足、离合聚散、兄弟阋墙,贵族出身的阿莲娜和理查姐弟的流离失所、含辛茹苦、东山再起,“女巫”艾伦和遗腹子杰克苦苦寻觅亲人被杀之谜,修道院副院长菲利普与沃伦主教的长期较量,还有领主威廉·汉姆雷对阿莲娜美貌的垂涎及对其伯爵家业的巧取豪夺……在这五支线索之间又有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关系,致使整个故事惊心动魄、险象环生、高潮迭起。也是因为故事实在组织得太好,本书在1989年问世以来,已被翻译成30种语言,总销量超过1400万本,同名桌面游戏在欧洲广受欢迎,今年6月电视连续剧也已开拍。可以说,这个“尖拱”所展现的,是肯·福莱特作为通俗小说大师的高超技艺。
    
    如果我们将《圣殿春秋》本身看做一座大教堂的话,组成它巍峨的廊柱的,是对时代精神的反映、是对普通人的讴歌。小说开始于中世纪著名事件:1120年载有王储的白船号海难,在以后的日子里,英王亨利一世的外甥斯蒂芬(历史上的Stephen of Blois)继位,亨利一世之女莫德(历史上的玛蒂尔达Matilda)为争夺王位不断发动战争,两人的激烈争夺持续了近二十年,贵族们也分为两派,并趁乱建起许多未经国王许可的城堡,时局动荡,人心惶惶,英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史称“斯蒂芬无政府时期”(Stephen’s Anarchy)。小说结束于另一桩中世纪著名事件,在王权和神权的冲突达到顶峰之际,1170年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贝克特(ThomasBecket)被亨利二世国王的四个骑士谋杀,引起教士阶层和民众的怒火,在压力之下,亨利二世光头跣足走遍坎特伯雷大街,并象征性地接受了鞭挞以示忏悔。作为小说背景的50年,属于中世纪中期的中期,在王权与神权的博弈下,权力之争呈现白热化,暴力丛生、阴谋盛行,致使普通百姓处于朝不保夕的境遇。中世纪将人分为三类:战斗的人、祈祷的人、劳作的人,分别指代骑士贵族、教士修女和普通劳动者,《圣殿春秋》场面恢弘,写遍了这三种人,而对劳作的人着墨最多,视角也是从“基层”展开。像汤姆和杰克那样的工匠,不是完人更不是圣徒,有私欲,有私心,在残酷的封建制度下艰难图存。而正是这些平凡的男男女女女,撑起了文明的巨厦,作者对他们的勇气、奉献、奋斗、复仇、爱情与梦想,寄予了最真挚的同情。
    
    如果我们将《圣殿春秋》本身看做一座大教堂的话,组成它坚实地基的,是无以计数的历史细节与分外翔实的技术细节。与一般挂着历史小说旗号却将历史背景模糊化的写法不同,肯·福莱特追求的是史诗性,举凡中世纪的城堡、城镇、庄园与村庄,中世纪的日常交通工具、餐饮习惯、服装款式、家居陈设、葬礼婚俗,中世纪的骑士生活、教士生活、农民生活、工匠生活、商人生活、妇女生活和儿童生活,面面俱到,无一不精,读者几乎可以一手拿着《欧洲中世纪史》,一面进行对照检查。更重要的是,也许因为肯·福莱特年轻时曾经就读于普尔工学院,他对大教堂的工艺有空前的兴趣,而对技术细节的精到描述也是本书的最大特色。福莱特虚构的这个“王桥大教堂”是英国第一座哥特式大教堂,而它的“原型”杂取自彼得伯勒、坎特伯雷、索尔兹伯里、温切斯特、格洛斯特和林肯的众多教堂。时至今日,欧洲乡村随处可见的石头教堂多是建于12-13世纪的,它们代表着欧洲建筑史上一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革命,也就是发生在12世纪中期的由罗马风格(Romanesque)向哥特风格(Gothic)的转变。在当时,大教堂多半靠水平高超的建筑工匠设计,这些工匠没有得力的工具,没有上过大学,不懂得结构工程的数学计算,而且往往一贫如洗,但正是这些来自底层的工匠们发明了圆顶肋拱(vault rib)、尖拱(pointed arch)和飞扶壁(flying buttress),这些发明使全新的结构成为可能,也就是将石制圆顶搭在纤细的立柱上,“大地的支柱”拔地而起高耸入云,不再承担结构功能的墙壁为巨大的彩绘玻璃所取代,光线如圣灵般充满了整个教堂,崇高感和庄严感油然而生,其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圣殿春秋》从蓝图设计、石料开采、木料预备、彩色玻璃的绘制和煅烧,写到石雕柱头、尖拱的原理、飞扶壁的诞生,俨然一部大教堂工艺百科。也许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这些部分有些沉闷,但是不该忘记的是,西方的工业文明正是奠基于对技术的热爱和对工匠的尊重之上。在这个意义上,说《圣殿春秋》是史诗性作品,并不为过。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1-9-6 17:29:07
 阿修比 男,离线天蝎座1976-10-26
  
  
  头衔:游手好闲的骷髅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446
  金钱:10864
  工作量:17080 points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1-10-24
给阿修比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阿修比加入好友 查看阿修比的个人资料 搜索阿修比在[闲聊灌水]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阿修比  访问阿修比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3

《圣殿春秋》:中世纪的神奇复写本 
   
  文/范典 
   
  (一) 
   
  我对中世纪历史的了解并不多,那些关于骑士、教会、战争、阴谋大多都是从一些19世纪的作家那儿得来的,但印象并不深,或许巴尔扎克、狄更斯能够将一些人文的细枝末节尽显示出,可是皇皇巨著,几时能系统阅毕大师们的作品?且有人质疑像托尔斯泰的书时至今日看来,已与现时世界产生隔膜,唯一可通鉴的是那些人性互映的东西。
   《圣殿春秋》两大厚本捧在手上,犹如捧着砌墙的砖,是可以用来砸人的,一开始我犹豫了,因为唯恐它里面的词汇隔着好多世纪,字眼里沾满蛛网尘灰,事先看过介绍,又说它是围绕一名工匠建造大教堂的经历写就的。大教堂!我虽不是虔诚基督徒,但对教堂却有敬仰之情,每路过教堂总要进去看那些信徒们在风琴伴奏下唱诗并分享经验,但我知道在法国在英国,大教堂从中世纪以来比比皆是,无论是巴洛克式还是哥特式,都以其美轮美奂的身姿让人叹为观止——那才算得上真正的大教堂!可惜我只能在美院朋友采风回来的电脑本上一睹教堂的巍峨风采。
    
  正是秉着对教堂的独特兴趣开始翻阅起此书。一翻,真正不得了,就跟序言中严锋所说,看得“昏天黑地,夜不能眠”。在书中,充斥着中世纪各个阶层的代表性人物:国王、教士、伯爵、骑士、平民、工匠……12世纪应属中世纪的盛期,等级观念已十分明显:重视谱系、强调封号、着重出身,是一个以贵族维持统治的时期,于是首先让人一目了然的是他们的身份、地位,接着,才是他们各自因信仰、权益、人生追求、金钱以及为生活发生的一系列碰撞。
    
  在翻找相关中世纪资料时,发现很有趣的一点是,当时社会的人民对上层阶级表现出的依附性竟然是出于自愿。在那个被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的中世纪一开始没有确定的统治者,再加上野蛮人不停入侵,人民为求安泰就必须仰仗贵族势力,也甘心情愿受他们的剥削和压迫。可是翻开《圣殿春秋》,你会发现每一个人物都有极强的鲜明个性,或为保全地位镇压人民,或为权势利益不择手段,或为改善生活劳于奔波,或为报仇血恨卧薪尝胆……你会发现,每一颗灵魂都与现代人贴得很近,会被他们的所作所为感动或愤恨。在虚构与历史之间,到底横亘着多少距离,就只能留给那些有考据癖的朋友了。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啊?简直融合了阴谋、爱情、武打、斗智斗勇等诸多读者喜闻乐见的元素,但同时,它结合了真实历史,有一个恢宏的社会背景,对于民风、民俗、社会制度、法律、经济等都有详尽的描述。就像金庸的武侠书之于中国,它不完全是用来消遣娱乐的,而是边玩边长见识,有一种寓教于乐的厚重感。
    
  (二) 
   
  本书作者是英国著名惊悚小说家肯·福莱特,1978年就凭描写二战诺曼底登陆的间谍悬疑小说《针眼》而蜚声国内外,之后又在二十七岁的年龄时开始创作《圣殿春秋》这部以围绕中世纪教堂撰写的历史小说,包括搜集资料、构思、创作整整十三年时间,在其写书过程中又兼写别的惊悚小说。此书于1989年问世以来已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总销量超过1400万本,而照作者本人的说法,这是一本“口口相传”的小说,它之所以被大众所接受,在于它的通俗易懂。妇孺老人只要识字,就不难读懂故事情节——而这些故事穿越了历史尘埃,也缩减了八百多万字的厚度,阅读在快马加鞭和环环相套的情节中穿梭。
    
  建筑工匠汤姆拖儿带女为养家糊口承接了修建英格兰王桥大教堂的工程,与此同时他的一家与这所大教堂的副主教菲利普、伯爵子女以及穷凶极恶的威廉·汉姆雷、主教沃尔伦、国王之间发生了不间断的冲突、矛盾、纠结。这其中,等级很明显,汤姆一家是代表平民一层,而主教们则是中层,伯爵、国王等人是金字塔的塔尖。作者的视点分配得很均衡,既让读者感受到以汤姆为代表的底层人民生活的无奈,亦让我们见识中高层领域的勾心斗角,同时,伯爵一家因涉嫌叛乱被剥夺权势,其女阿莲娜如何卧薪尝胆、为实现父亲生前愿望而坚忍勤苦的复仇史更是历历在目、惊心动魄。
    
  在其中,等级越高的人物,他们在乎的都是封号、地位、权势,而低层则时常与食物、金钱打着交道。在那个等级制度森严的时代,统治者的疆域之争导致民不聊生,阴险小人成了墙头草两边倒,而菲利普之类将一生奉献给上帝的修士却只能祈求命运之神的眷顾。老教堂被大火烧毁,新教堂便象征着新希望,代表着他作为领导人物的卓越绩效,当然,汤姆虽然发出了“因为它很美”的建筑宣言,也不免存在为个人荣誉而战的私念。
    
  教堂在建造过程中遭遇了种种波折,首先是它的财源问题,菲利普接手王桥修道院时几乎是一副烂摊子,但善于管理和开动脑筋的他,不惜与沃尔伦主教和威廉一家斗法,从而争取到石料开采和农副产品批发的权利。但是威廉与沃尔伦主教勾结,屡屡切断其财源,唯一作法便是抢夺国王规定的权利,实属暴力与阴谋相结合的无耻手段。其次,是建筑技术的难题。汤姆长子的接任改变了教堂建筑设想的初衷,导致教堂在完成落顶仪式时轰然坍塌,然后时间、精力、财力的问题重新涌上眉睫。但在大教堂和一干人的命运起起落落间,作者展现了当时以农畜牧业为主的市场交易,阿莲娜以收购和售卖羊毛重新发迹,教堂则靠兴办交易市场来取其税额,当莫德女王夺权后却提出缴纳价格惊人的市场开办费用,这样,三个等级鲜明的人像蚂蚱串在一起,最上面是莫德女王,中间是菲利普副院长,而最下面便是阿莲娜。可想而知,社会经济的金字塔从下而上,最高统治者的经济来源直接来自于生产力。这就势必造成权利纷争、利益剥削,人民创造财富,却被践踏在剥削者的脚下。
    
  书中不乏一种明确的善恶观,连人物之间的交锋告一段落也常由输或赢来加以提示。那种冲突和矛盾处理得赤裸而生硬,当然,作者并非只想用暴力与血腥来唤起读者的恶心感受,他为供读者消遣娱乐,插入了情爱段落,在揭示人物动机和心理世界之外,又赋予其肉身的欢娱,有时,甚至让人错以为这是作者自己的娱乐,写累了便换换笔制造另一派氛围,当然,他又收获了另一批心潮澎湃的读者。
    
  (三) 
   
  然而,我发现书之所以这么厚,是因作者用了一种“复式”手法来雕琢角色。当然,书中没有一位是孪生儿,但同时你会看到总会有两个人物之间有某种关联或映照,甚至在情节上也有某种“重合”之处。
   杰克是汤姆的复制品,他虽然是其继子,却在建筑上有一样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态度,他曾说出与汤姆那句“因为它很美”相呼应的话:“我想当一名建筑匠师,像你一样,我要修建全世界从没见过的最漂亮的大教堂”,但他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追求,在为情所困远游伦敦巴黎时,他参观并学习了这些大城市的的教堂建筑技艺,并将这种尖拱艺术衍用至王桥大教堂,结合欧几里得的数学换算,并在高墙出现裂缝时运用了“飞檐扶壁”的技艺。汤姆和杰克一样都是初次建造这样大规模的教堂,之所以会不惜劳力、智慧乃至放弃与心上人共居一所的苛刻条件,是因为有一样信念在支撑着他。那便是教堂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这也是他重塑自己地位的机会。汤姆只在一种热情与荣誉的召唤下承接了工程,而杰克则是在一种更为理智和灵感的启示下完成了工程,这两者身上都闪烁着劳动人民特有的智慧、狡黠和创造力。
    
  而阿莲娜这位伯爵的后裔,曾经享受不尽荣华富贵,在父亲权势旁落身陷囹圄之时,开始变得独立而坚强。在她身上赫然映现出那个不畏权势、诅咒显贵恶徒们的艾伦的灵魂。两个女性身上都有很强的个性,连她们的爱情似乎也注定一样多舛多难,当艾伦和汤姆的关系被确定没有在教堂施行过婚礼后,他们被拆散,因为上帝不允许通奸的人来修筑大教堂。而阿莲娜与杰克也因没有解脱婚姻束缚而不能同居,较之艾伦,阿莲娜的命运更为凄惨,至少艾伦逃脱世俗纠纷之时还可遁入森林。书中有一句话见证了两者的相似度:“阿莲娜对艾伦有一种共鸣的感情,她俩都有奇特之处,是不合时宜的女性”,这说明,作者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有意无意的采用了一种“复式”写法,但两者并不重叠,而处于一种更新和递进的关联,甚至于作者已然将一颗灵魂的塑造借由两人或三人来完成,一个人物的死去并不代表他的灵魂随之消亡,就像大教堂的最终建成由两代人相继接力完成。
    
  当然,明眼人也就不难发现汤姆那个粗鲁野蛮的长子阿尔弗雷德即威廉·汉姆雷的映照,两人身上都有叛变、邪恶的因子在作祟,即使两人在选择婚姻对象上也是直指同一个对象:阿莲娜。两者对阿莲娜的强暴也是雷同的,都被阿莲娜的弟弟理查亲眼所见……沃尔伦是菲利普的映照,是正与邪的对应,正像一个人灵魂深处有正亦有邪,两者同样狡黠聪慧,对权势和利益有着强烈的觊觎之心。
    
  唯一遗憾的是当阿莲娜与理查合作配合企图夺回伯爵领地时,作者的想法惊世骇俗,其对巧合性的处理未免显得草率,而威廉娇妻伊丽莎白的全身配合不太有说服力。这与此前威廉·汉姆雷夺取领地时那种惊心配合相去甚远,唯此描写稍显逊色,没有在层次感上得到更新和递进。
    
  作品的结构规整、精巧、对称,在书的开头是一起绞刑,引出了整个故事衍生的起因,到末尾以一起皇室阴谋的揭发而落幕,同样以一起绞刑结束。而在开头及末尾往内容推进,你会发现夺取伯爵领地、阴谋的产生与解决、善与恶、白与黑,统统相互碰撞、分裂、融合。正像大教堂的建筑一般,巍峨端立,左右相称,通天接地。
    
  (四) 
   
  当然,在这一千多页的皇皇巨著里,可供研究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其实换句话说,是中世纪那个时代对于我们现在的读者来说太过厚重了,喜欢肯·福莱特的小说并不意味着我们对那个时代有兴趣,喜欢金庸的小说也并非一定要找出历史根据。我始终认为,小说是属于每个个体所私有的,就像一千个读者即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在情节中徜徉以后得出的结论才是你灵魂经受涤荡后最真实的。
    
  这正像书里的一句隐喻,当汤姆死去,他的继子杰克悔恨万分跪在尸体旁,书里这样写道:“汤姆所给予他的,绝不是吃住这类平常的东西。汤姆给了他一些独一无二的东西,是任何别人没法给的,甚至他自己的父亲也给不了;那是一种激情,一种技艺,一种艺术,一种生活方式。”
    
  ——“你给了我这座大教堂!” 
   
  话虽出自杰克之口,但此时此刻“大教堂”已不成为一种具象的事物,而是人心深处的一种最虔敬最伟岸的象征。 
   
  我想,肯·福莱特不仅用自己的神奇复写本摹写了那个时代,也将在每个读者心上建造起一座精神的大教堂。也许若干年后,人们会在评论此书时说道:“人人心中都有一座大教堂,而每一座都不一样。”
    
   
   
                  ——已载于《上海电视周刊》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1-9-6 17:29:51
 阿修比 男,离线天蝎座1976-10-26
  
  
  头衔:游手好闲的骷髅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446
  金钱:10864
  工作量:17080 points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1-10-24
给阿修比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阿修比加入好友 查看阿修比的个人资料 搜索阿修比在[闲聊灌水]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阿修比  访问阿修比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4

看完了剧集,很不错,比《都铎王朝》要好
和原著比的话,大约体现了50%的水准(打个比方说明这个比例:我觉得冰火的第一季就大约展现了原著的30%)
遗憾的是,以很黄很暴力著名的starz电视台把很黄很暴力的原书拍的不够黄不够暴力啊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1-9-10 16:43:08

本主题贴数4,分页: [1]
 *快速回复:《圣殿春秋》书评
你的用户名:    还没注册?    密码:    忘记密码?
  • [ 还没注册 ]
  • [ 忘记密码 ]
  • [加入心情图标]
  • 将放在帖子的前面
  •                           
                              
    内容
  • HTML标签: 不可用
  • UBB标签: 可用
  • 贴图标签: 可用
  • 多媒体标签:不可用
  • 表情字符转换:可用
  • 上传图片:不可用
  • 最多128KB
  • 邮件回复 显示签名   [Ctrl+Enter直接提交贴子]

    管理选项锁定 | 解锁 | 提升 | 删除 | 移动 | 固顶 | 总固顶 | 奖励 | 惩罚 | 发布公告

    Powered by:Dvbbs Version 6.0.0 (战争研究修改版)
    Copyright ©2000 - 2002 AspSky.Net , 页面执行时间:139.64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