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钱”越来越不值钱?为什么大多数国家印制的货币面值越来越大,小额货币却越来越少使用? 由于世界性的通货膨胀,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念金本位。因为金本位对大多数人更公平,不会被任意掠夺,可让通货膨胀消失。但是很多人对金本位提出了很多质疑,并认为金本位是历史的倒退,是不可能实现的。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先从现在全世界广泛存在的通货膨胀讲起。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一)什么是通货膨胀? 弗里德曼:所有的通货膨胀都是货币现象。即:所有的通货膨胀都是社会上的货币增加了,只要货币总量增加了,就是通货膨胀。 对应的货币总量的概念: M1=流通中现金+可交易用存款(支票存款转帐信用卡存款) M2=M1+非交易用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 只要M2增加了,就是通货膨胀了。M1增加却未必是通货膨胀。 (二)几个误区: 1、是不是物价上涨了,就是通货膨胀? 不是。 物价最终由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决定。需求是指有效需求,有购买力的需求,没有购买力的需求不是有效需求。有效需求大于供给,那么物价就会上涨,使有效需求减少,直到有效需求和供给达到平衡。有效需求的增加一直大于供给,那么物价就会不断的上涨。例如供给有限的资源:繁华地段的土地。 通货膨胀可能会造成“物价上涨”这个结果,但“物价上涨”却不一定就是通货膨胀,不是必然关系。 2、物价没有上涨,甚至下降了,那么是不是没有通货膨胀? 不是。 物价的下降也是因为供需关系发生了变化。例如:而多年来人类社会一直在通货膨胀,而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价格却是多年来一直在下降,为什么呢?因为电子产品的生产力在不断提高,单位生产成本不断下降,所以供应可以大大增加,而需求的增加没生产力提高的那么快,所以价格就不断下降。事实情况是,如果这些年没有通货膨胀,这些电子产品会便宜的更多。生产力的提高抵消了一部分通货膨胀导致的价格上涨压力。或者反过来,通货膨胀使生产力提高所产生的价格下降能力被部分抵消了,使本该降价50%的只降了20%,甚至本该降价的却没有降价或者反而涨价了。 二、通货膨胀的来源 M2增加了就是通货膨胀,那么M2是怎么增加的呢?有哪些单位和行为导致了M2的增加? 通货膨胀的三个制造者: 1、伪币制造者 2、政府和央行 3、储蓄银行 1、伪币制造者 伪币制造者制造了伪币,并进入流通领域,会造成社会货币总量的增加。 但是伪币制造者所能增加的货币跟后两者(政府和央行,银行)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完全可以忽略。 而且,这个问题属于技术和法律的问题,技术和法律会阻止伪币的制造和泛滥。 2、政府和央行 有人把这二者分开当作两个制造者,但其实这二者是一体的,本质上都是为了利益而使用特殊权力。而且通常这二者都是合谋共同制造通货膨胀的。所以这里把二者合而为一。 政府和央行增加货币增加M2的方法有: A,央行的任何购买行为 央行应该是一个不持有任何资本的机构,它增加的任何资本,或任何购买行为都会增加M2,因为它的货币哪儿来的?都是直接印制出来的。 现在的央行通常的购买行为有: 购买黄金:购买黄金的钱也是印制出来的,本质上也是通货膨胀。但由于黄金的总量有限性和增加的速度限制,所造成的通货膨胀是有限的。(这也是以“金”为本位的重要原因) 购买国债:购买了国债,按理说到期后再把国债卖出去,不就把增发的货币又收回来么了?虽然持有国债期间造成了通货膨胀,但货币收回来之后并销毁就不就又恢复了M2的总量? 可现实情况是,这种货币大部分是收不回来了,甚至越发越多。而且即使部分收回来,也没有被毁掉的,而是又会再通过各种借口和渠道发出去。增发的货币就像放出去的洪水,再也收不回了。 购买外汇:如果购买回来的外汇销毁掉,则对全球市场来说还是平衡的,不过对该国国内造成了通货膨胀。但是还从没听说哪个国家的央行把买来的外汇销毁的,反而是要花出去,甚至还要以此盈利。当它把外汇花出去的时候,就对全球市场造成了通货膨胀。 购买股权:主要指成立“国家财富基金”,本质上等于购买“国家财富基金”的股权。而央行投资给“国家财富基金”的钱大多是“外汇储备”,在央行当初购买这些外汇时,实际上已经印过等值的货币了,现在又把这些外汇释放到市场上,是增加M2的。 以上是目前各国央行通常的购买行为,以后央行如果还增加其他任何购买行为(即用货币兑换任何东西),也都同样必然是通货膨胀行为。 B,直接印制货币 政府和央行勾结起来直接印制货币,这就不用提了,更加是直接的通货膨胀行为。 3、储蓄银行 储蓄银行不直接印制和发行货币,怎么制造的通胀呢?(这里的特别强调:指的是靠利差来盈利的储蓄银行,投资银行不在此列。) 问题的根源在于储蓄银行的盈利模式和“存款准备金”制度。因为现在的储蓄银行都是靠把存款放贷出去,然后利用利息之差来盈利的。把存款放贷出去本身也不会增加M2,何况之后银行还要把贷出去的钱收回来。 问题出在“收回来”这个环节。因为所有的银行都会产生“不良贷款”,并导致有些钱收不回来,不同的银行“不良贷款率”不同,但或多或少一定会有。这些收不回来的贷款会增加M2,会造成通货膨胀。 因为,这些收不回来的贷款已经流通到社会上,而储户的储蓄却并没有减少。哪个储蓄银行因为不良贷款而说某个储户的存款相应减少呢?所以,原来M2的中的储蓄总额没有减少,而收不回的贷款却增加了M1。所以M2总量增加了,造成了通货膨胀。 那么以上的通货膨胀来源难道不能避免或消灭么?在现有的货币体制下,“伪币制造者”这个通胀来源是可以控制的;“银行”这个通胀来源可通过修改银行体制和盈利模式,也是可以消灭的;但是只要以政府的信用为货币之锚这一点不改变,“政府和央行”这个通胀来源就无法消灭。 三、现在通行的货币体制 现在的货币体制,不管是用纸币、支票、电子货币等等,本质上都是信用货币体制。是用各国政府的信用作为该货币系统的锚的。 但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信用是不值一击的,即使是规模庞大的、被无数人监视的政府机构。 所以靠政府的信用作为货币的锚,是不可靠的,最终一定是这个锚越来越松动,为了利益而利用权力去制造通货膨胀。 有一种提议:不用政府信用做为锚了,把风险分散开,分散成每个个体的信用作为锚,也即每个个体都可以发行“货币”,用分散的信用作为货币之锚。 先不考虑此方案的技术可行性,但从理论逻辑上来推理一下吧。政府这样的庞大而且被无数人监督的机构,都会不顾信用的丧失而追求利益,那些自利的个体能把握住自我么?一定会有更多的个体为了利益而放弃信用,造成货币体系的混乱。 每个人都是自利的,永远都是善变的,是不可靠的。 只有不会变(或者很难变)的物质才是可靠的和可信的,才可以作为货币之锚。那么只有黄金(其实包括黄金和白银等贵金属,为了方便论述就只讲黄金了,以黄金来代表贵金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