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登陆 注册 搜索 自选风格 论坛状态 论坛展区 我能做什么

>> 战争史上的著名将领
战争研究论坛讨论区[将军统帅] → 读林崎笑雪《犹记白马西风陈庆之》一文而想到的……

  发表一个新主题  发表一个新投票  回复主题 您是本帖的第 2412 个阅读者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树形显示贴子 浏览下一篇主题
 * 贴子主题: 读林崎笑雪《犹记白马西风陈庆之》一文而想到的…… 保存该页为文件  报告本帖给版主  显示可打印的版本  把本贴打包邮递  把本贴加入论坛收藏夹  发送本页面给朋友  把本贴加入IE收藏夹 
 北欧海盗Eric 男,离线
  
  
  等级:新兵
  文章:1
  金钱:105
  注册:2005-3-2
给北欧海盗Eric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北欧海盗Eric加入好友 查看北欧海盗Eric的个人资料 搜索北欧海盗Eric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北欧海盗Eric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楼主
读林崎笑雪《犹记白马西风陈庆之》一文而想到的……
[原创]读林崎笑雪《犹记白马西风陈庆之》一文而想到的……

(本文中心概括)

    1:陈庆之的北伐确实是存在的,但他所创造的是“奇迹”,而不是“神话”

    2:陈庆之是个被历史埋没了的能人,但被历史所埋没了的远远不止他一人

    3:陈庆之是个悲剧人物,在那种环境条件下注定了他最终会失败

作者:北欧海盗Eric

    陈庆之这个名字说来可谓莫生之至,但其实想一下,不仅陈庆之,哪怕整个南北朝时代,它虽然位于著名的三国之后,却也是经常被人给忘记了,还有其他出色的人物,例如冉闵,还有用8000个人全歼杜曾数万大军的周访,还有陶侃、刘弘等名将,恐怕也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存在,至于五代十国就更不为人所关注了,之前海盗还看过一些高中生,当老师问他们“《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汉武帝名叫什么?”“唐朝开国君是谁?”(不少人回答是李世民),“五代十国包括哪些国家?”“北洋军阀包括哪些派系?”“清朝初代皇帝叫什么名字?”“国外开创红十字会的是谁?”……等等这些提问,不少同学竟回答不出来,这不打紧,某一次看见凤凰卫视中文台采访一个上海大学生时,记者问那学生“你知道南京大屠杀吗?”那学生愣了一会儿后,才摇头说了句:“不知道……”,这样看来,现在不少人,尤其是学生,对于我们自己的历史的了解是少得可怜的,只因三国演义一书,才对三国时期的故事有所兴趣,而我们却经常被演义这本小说给误导,以致无法对魏、吴两国的人士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尤其是吴国,包括孙权、周瑜、鲁肃、吕蒙、诸葛瑾等人在内,历来被人们甚至是史学家贬得一文不值……
    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除了文革带来的结果以外,海盗我不得不置疑起我国的历史教育起来,要不,为什么连南京大屠杀也会有人不知道呢?
    牢骚就发到这里吧,引起海盗想写这篇感概的,还是来自于笑雪小姐的一篇文章……

    记得去年陈庆之曾一度成为网上热门的探讨人物,海盗我本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倒没有参与过这场讨论,后来看到网友们的发言,引起陈庆之成为不少网友们所关心的最初理由是来自于笑雪小姐的那篇《犹记白马啸西风——陈庆之》的缘故。
    陈庆之让人探讨得最火热的是他那场七千白袍闯洛阳的北伐壮举,陈庆之说来也真是了不起,仅凭着七千人就克敌47次,攻占32城,难怪毛主席也要说“为之神往”,但关于这场北伐网友的言辞不泛偏激的字眼,有的因为他的奇妙战绩,就无止境地把他给捧上天,甚至连孙武等人也被网友们踢了下去,也有的人不服气,拿出不少不利于陈庆之的资料,将陈庆之立下的战绩全部抹杀得一干二净。看到这些言辞,海盗不由得想要去了解一下这个近乎传奇式的人物了。
    实际上,我对陈庆之其人的了解,并非来自于田中先生的《奔流》或者笑雪小姐的《白马西风》,早在这以前,我就在一些围棋书籍上就看到了这个人物了,这是因为我是个围棋爱好者的缘故,所以关于陈庆之和萧衍之间下棋的故事也是有所闻的。
    而第一次从战场上听到陈庆之的名字,最初的原因,大概要从我的故乡——粤东说起吧,据粤东的客家人的传说:客家人流着最为纯正的汉人血统。当然,这应该只是客家人美丽的传说了,但也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什么人们会认为最纯正汉人血统的一群人会是在南方,而不是在更为古老的北方呢?后来在一些历史书本上看到了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时期,因为战乱的缘故,使得不少北方汉人为躲避五胡的攻击,不得不南迁,而原来北方地带就被少数民族给占领了,后来这些少数民族对自己进行了汉化,且与一部分没有南迁的汉人进行了交往,也就与汉人无异了,这样看客家人的说法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也正是因为读了南北朝历史的缘故,才使得我有了了解陈庆之这个人的机会。沈起炜教授的《细说两晋南北朝》多达五百页,但关于陈庆之的生平却只占了短短的两页而已。对于他的军事生涯,《细说两晋南北朝》里提到了北伐和侯景之乱这两场,还有一场也有提到他的名字,不过那场战斗不是以他为主角,只说“梁军大败而归,损失惨重,只有陈庆之一人完师回来”,这里虽然只短短一句带过,但似乎又隐含了陈庆之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而关于北伐取32城一事,沈起炜教授用了一句话来概括:“这不能不说是军事史上的奇迹”,当时我看了这里,脑海里并没有产生“陈庆之简直是神啊!”这类的想法,只觉得他很了不起,在曹景宗等多名南朝名将离世后,他竟然能够把南梁的重担给扛起来,是的,南梁后期可以说到了用人危急的时刻,不过与其说人才少,不如说这是梁武帝的过失吧。
    后来再看了杨柏翻译的《资治通鉴》,关于陈庆之的事迹杨柏也作了一下评论,但也同样没有过份夸大或者惊呼成份。
    从沈教授和杨先生两人的观点来看,陈庆之虽有才能,但他创造的也只是个“奇迹”,而不是不败的“神话”,海盗我个人认为,这是比较中肯的评价,且史书上也只将陈庆之拿与李牧等人相提并论,并没有像一些网友一样,将他称为“中国史上第一名将”,这样实在有将人捧上天的成份。
    因为网友们提到了《白马西风》这篇文章,所以海盗也就去百度上搜索了一下,很快就找到了,看了一下后,说实在的,海盗要说自己没有因此而热血沸腾起来从而引发对陈庆之的兴趣那是假的,笑雪小姐的文章真给予我一股莫名的兴奋啊,想必当日毛主席看《南史》时也是这样子的吧?
    直到此时,我才知道原来《银英》的作者田中先生也写过他的传记,也就是《奔流》,急不可待地去下载来看了,方知与其说是陈庆之传嘛,不如说是专门描写钟离之战的小说更好些,而陈庆之在里边并非关键人物。海盗是有点失望的,但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到了各地书店查找相关资料,由于海盗是住在农村里头,虽然现在的农村也很发达,也同样有书店、网吧、舞厅什么的,但找起书来还是不像城市那么方便,别说陈庆之的史料了,哪怕是整个南北朝的资料,想要收集起来简直比走蜀道还难,好不容易买到一本破旧的《南北史演义》(蔡东藩著),竟兴奋得无法自拔!最后还是得依靠网络,到了网上看了一下,倒是在几个历史或军事网站上收集到了关于他的资料。
    看到这些史料后,海盗我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在那个南北对抗极其激烈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所著出来的史书,其主观性过强,无法公正客观地评价全局,甚至喜欢对敌方进行诋毁,从陈庆之北伐归来后说了句“原来北方人也是很有文化的”,这就不难看出那个时代彼此之间的偏见了。三国时代也好不到哪里去,看官您相信被诸葛亮擒拿了七次的“南蛮之王”——孟获,其实是一个有文化的知识份子吗??其实当时南方并没有落后到那个地步,那只是北方人的误解罢了。南北之间不法公正地看待对方是这个时期的一个特点,陈寿在写历史时还是做得比较好的,但《三国志》里还是有维护晋国的成份。
    《梁书》作为南朝谱写的史书,对陈庆之是有所夸大了的,而《魏书》作为敌对势力的著作,也无法对陈庆之作公正的评价,相反,《魏书》更乐意收录不利于陈庆之的资料,还鸡蛋里挑骨头地去给陈庆之抹黑。至今为止,除了项羽、拿破仑等人以外,海盗我很少见会有史书去肯定敌人的能力的,魏国当然不会鼓吹陈庆之来灭自己的威风,因此,《魏书》上对陈庆之的评价也不能全盘肯定。
    抛开魏梁二书,《南史》对陈庆之的评价相对而言要中肯了一点,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当初毛主席看到陈庆之传后热血沸腾了起来,是因为《南史》,而不是《梁书》。《南史》对陈庆之的评价是“陈庆之初同燕雀之游,终怀鸿鹄之志,及乎一见任委,长驱伊、洛。前无强阵,攻靡坚城,虽南风不竞,晚致倾覆,其所克捷,亦足称之”,最后的“晚致倾覆,其所克捷,亦足称之”相当正确,作者认为陈庆之虽然北伐失败了,但仍然得给予肯定,而作者这样写,同样没有过份地吹捧陈庆之的成份。
    再看一下其他一些史书,包括《细说两晋南北朝》、《南北史》、《两晋南北朝史》等,还有蔡东藩的《南北史演义》也算在内,都不约而同地描写到了陈庆之的北伐战役,但都很少提及到北伐以外的事儿(当然,偶尔也有讲到侯景之乱和那次陈庆之完师归梁),而这些史书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仅管这些书籍都有几百页甚至上千页之多,但与陈庆之相关的内容都只占了不到10页,有一些还只是占了两三页而已。这样看来,陈庆之一生最光辉的时刻还是来自于这场北伐的。
    有人对陈庆之的北伐提出置疑,还有人认为这场北伐是不存在的,海盗我倒不这么认为,这场北伐是的确存在的,但陈庆之能够取得如此成绩,夹杂着许多客观因素在内,如当时北方正值大乱,陈庆之则是抓住这个机会而北上,这些笑雪小姐也有说到过。这也就是说,北伐确实存在,但它是一场“奇迹”,而不是“神话”,陈庆之的军事才能,史学家们认为是和李牧等人差不多,也大概和曹景宗等人差不多吧,所以网友们认为陈庆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强的名将”,这应该是很偏激的。且中国古名将如此之多,他们的作战情况、环境等也不尽相同,秦国名将王剪灭楚国竟然需要动用60万大军,难道这就能说明王剪军事才能不好吗?我们这些后人总喜欢看表面数据,殊不知以多胜少亦需要智慧,王剪的才能并不亚于李牧,但也因为动用了60万大军导致于人们对他的评价总是大打折扣。包括《通鉴》在内的各史书,一方面肯定了陈庆之在北伐中的出色表现,另一方面也不将其过份神话,这是比较合理的。

    关于陈庆之不出名,海盗也想陈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其一:人们对历史的看待,恐怕有不少就连读到高中的人还不知道有南北朝、五代十国的详细内容,更别说在南北朝中只占了短短一页的陈庆之了,关于这点海盗在文章开头就提出自己的想法了,这里不再多述。陈庆之是个被人们淡忘了的人物,但被历史埋没了的,远远不仅仅只有陈庆之一人,要不,韩愈也不用悲叹千里马了。

其二:陈庆之北伐带来的影响,这点笑雪小姐也说过了,我的意见和她差不多。尽管陈庆之在北伐中创造了奇迹,但从战略的角度上来看,却是没有带来什么成果。占领32城并不是北伐的最终结果,而是以陈庆之的部队被洪水淹没得差不多来宣告北伐的结束。32城最终被一一收回,北伐的过程是惊人的,但北伐的结果是失败的。对于失败之将,历来人们不会给予好眼色,而实际上,有时甚至就连成功者也会被人说闲话,像秦始皇,人们就常要说:“如果李牧不死的话”、“如果廉颇再被启用的话”……反正就是以一大堆“如果”来说明“秦始皇统一中国纯属幸运”,可见,短命的王朝不是好王朝,秦朝和南梁都来不及写更多的历史来吹嘘自己。

其三:环境问题,陈庆之生不逢时。看一下陈庆之北伐失败的缘由,除了元颢的鼠目寸光,还有梁武帝的判断失误,沈起炜教授说“陈庆之创造了一个军事史上的奇迹,但梁武帝却作出了一个荒唐的决定,毫无理由地葬送了一支精锐之师”,陈庆之才能的发挥得实在太晚了,在这种环境下,陈庆之想进一步作出发挥也难,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

    最后来作一下总结:陈庆之的北伐是出色的,但被《梁书》和一些网友所夸大。那么陈庆之到底值不值得受人尊敬呢?值得!虽然把陈庆之从神台上拉了下来,但不可以像另一些网友一样,一味地把他贬低或者将其功绩给抹杀得一干二净,这又是另一种偏激了。
    不可否认,陈庆之还是很有才能的,他不会骑马,不会动武——这点和曾国藩很相像——但却能够在梁国危难时刻扛起重担,的确,曹、昌、韦、裴等人死了以后,陈庆之就是梁国里少有的支柱了,史书把他和李牧等人同样看待,还有军事网上的韦孝宽将他列为最出色的一百位名将之内,但把他放在孙武、吴起、李靖、曹操等人之后,这是比较恰当的评论,总体上而言,他还是个很了不起的军事人才。捧上天和贬入地,纯属两面极端。
    笑雪小姐的文章的确给予了我不少的感概,陈庆之,他算是一个历史上的悲剧英雄吧……

    仅以此文,记于《犹忆白马啸西风——记被历史烟尘湮没的将星陈庆之》一文四年之后。


参考文献:

《犹记白马啸西风·陈庆之传》
《奔流》(著:田中芳树)
《细说两晋南北朝》
《南史·陈庆之传》
《梁书》
《魏书》
《萧梁名将陈庆之战绩考》
《陈庆之到底有多强?》(属反驳意见)
《军事网资料·陈庆之传》(韦孝宽)
《漫谈陈庆之北伐事业》
《资治通鉴》
《南北朝史学》
《两晋南北朝史》
《南北史演义》
《围棋史》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5-3-2 21:15:11

本主题贴数1,分页: [1]

管理选项锁定 | 解锁 | 提升 | 删除 | 移动 | 固顶 | 总固顶 | 奖励 | 惩罚 | 发布公告

Powered by:Dvbbs Version 6.0.0 (战争研究修改版)
Copyright ©2000 - 2002 AspSky.Net , 页面执行时间:93.75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