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登陆 注册 搜索 自选风格 论坛状态 论坛展区 我能做什么

>> 历史上的战斗
战争研究论坛讨论区[战史资料] → 二战秘密档案  [俄]鲍里斯·瓦季莫维奇·索科洛夫 著

  发表一个新主题  发表一个新投票  回复主题 您是本帖的第 88405 个阅读者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树形显示贴子 浏览下一篇主题
 * 贴子主题: 二战秘密档案  [俄]鲍里斯·瓦季莫维奇·索科洛夫 著 保存该页为文件  报告本帖给版主  显示可打印的版本  把本贴打包邮递  把本贴加入论坛收藏夹  发送本页面给朋友  把本贴加入IE收藏夹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楼主
二战秘密档案  [俄]鲍里斯·瓦季莫维奇·索科洛夫 著

第一章 

苏德战争真相总论1 

今天,新的俄罗斯迫切需要民族自我批评精神,迫切需要不再用神话学的观点看待现实。只有到那时,才可能确立我们国家和民族在周围世界中的真正地位,也才可能清醒地看待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对于卫国战争的经验必须重新认识。胜利不应该掩盖苏联所付出的过分巨大的代价,也不能掩盖苏联领导人在战争进行过程中表现出的效率低下和苏联对西方盟国援助的一味依赖。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过去所经受过的最大灾难。在苏联和俄罗斯被称为卫国战争的苏德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组成部分。卫国战争在苏联历史文献中是一个最大的神话,遗憾的是,在俄罗斯历史文献中它继续起着持续至今的特殊作用。同时,今天新的俄罗斯迫切需要民族自我批评精神,迫切需要不再用神话学的观点看待现实。只有到那时才可能确立我们国家和民族在周围世界中的真正地位,也才可能清醒地看待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对于卫国战争的经验必须重新认识。胜利不应该掩盖苏联所付出的过分巨大的代价,也不能掩盖苏联领导人在战争进行过程中表现出的效率低下和苏联对西方盟国援助的一味依赖。 

战后,卫国战争取得的胜利成为了苏维埃政权存在的主要理由,也为苏联的极权政治提供了道义上的支持,于是它的存在得以延长40多年,同时也使得效率低下的经济和政治体制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而作为战败国的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从失败中汲取了教训,现如今它们发展得都不错。斯大林之所以取得胜利的原因在于他善于领导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同时在这些人中确立了他个人的至高无上的领导地位。而苏联领土的辽阔以及美国和英国的援助亦使得苏联免于失败。 

苏联是所有参战国中人员伤亡最大的,相应地,红军使德国法西斯的武装力量遭受的人员损失也是最大的,所以大家普遍认为苏联在战胜德国的战争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如果没有反法西斯联盟盟国的援助,一对一地--苏联对德国,斯大林对希特勒,那也许将是另一种结局。英国和美国不仅给苏联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燃料、材料和技术,而且两国还分散了几乎全部的德国舰队和绝大部分空军力量。没有这些,苏联未必能够在自己的战线取得胜利并保住莫斯科、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 

对阵亡和失踪的将士,在英美两国中,几乎所有军人的亲属都努力弄清楚他们的下落,同时军事机关的工作人员也有责任下发阵亡或失踪通知书,并且其中包括司法程序问题,如继承权问题等。德国的情况也是如此。在那里,极权主义还没有来得及把这一传统消灭。而在苏联,把人当做是国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的看法已经深入人心。实事求是地说,牺牲或失踪战士的亲人通常也不会要求通过司法程序办理有关自己亲属下落的手续。并且许多官兵的亲人或者死于战乱,或者被疏散到了东欧或者前往西方、德国工作。因此,在战后的头几年里,想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地计算出红军及和平居民的伤亡情况成为不可能的事情。既然没有来自舆论界的压力,那么苏联在二次大战中伤亡的相对详细而准确的统计数字也就很难被计算出来。 

1993年,前联邦德国国防部下属的军事历史研究所邀请作者参加在因戈尔施塔特召开的代表大会,讨论卫国战争最大的一次战役,而且也是整个二次大战的最大战役-库尔斯克战役。从德国进攻苏联的那一刻到爆发这次战役,已经过去了整整两年时间,同时德军从发动突然袭击中获得的优势早已丧失殆尽。此时苏联有着自己的军事潜能,有可以利用的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充分供给,还拥有有着较为丰富作战经验、配备精良武器的军队,这支军队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装备上都大大地超过了对手2。但是,正如我们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从军事学的观点来看,红军并未赢得库尔斯克战役,在它有着那么多优势的情况下,所取得的丁点儿成绩无法为它遭受的骇人听闻的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做出辩护。顺便说一句,由于与事件的实际进程不符,苏联关于这次战役的神话学让位于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苏联军事经济所取得的成绩--就像卫国战争的胜利事实一样--成了几十年来证明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更有生命力、更具先进性的有利根据之一。我们本书中的一系列文章论述了这样一些观点:战争时期苏联的武器和战斗技术装备生产能力被很多企业和人民委员会通过谎报成绩3的方法有意识地抬高;如果没有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援助,苏联经济也未必能完全保障红军取得胜利。 

红军和苏维埃军事工业体系是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这次革命彻底摧毁了俄罗斯的旧军队、先前的工业和农业体系,完全消灭了私有企业主成分--而这在纳粹德国保留了下来。因此苏联政治制度的强大之处就在于,能够动员战争所需的一切国家资源、能够建立人数众多并配备军事装备的军队、能够在前线失利的最艰难的条件下调动民众。但是,要想有效地运用强大的武装力量或者像德国那样建立起不依赖外来力量的独立军事经济--这是斯大林很难做到的。1917年的俄国与德国相比,工业落后的局面一直持续到1941年。 

所有这些问题在苏联历史文献中都被精心地粉饰掩盖。关于这点,要么闭口不谈,要么就是重复传统论调,认为英美的援助对于苏联生产整体而言,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至于谈到伤亡人数,人们普遍倾向于认为只需记得总数是2000万人,并不清楚其中红军的伤亡人数占多少,这一数字与德军的伤亡人数又成何比例。 

本书中将要谈论苏联的通敌叛国者。关于俄罗斯通敌叛国者的争论不仅在俄罗斯,而且在俄罗斯侨民中至今也争论不休。对此,我们从未对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不是可以把曾与德国人合作过的波罗的海沿岸居民或者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民众(他们的领土曾于1939~1940年被苏军占领)当成叛徒?他们背叛了谁?是背叛了那些不顾民意吞并他们的人吗?顺便说一句,对于波罗的海沿岸当地居民来说,他们在德军占领时的生活比起红军给他们二次"解放"时的生活甚至要好得多4。白俄罗斯人在德国统治时期还有机会发展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而在苏维埃政权时期甚至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他们再也没有这种机会。 

问题的症结之处就在于,二次大战中的苏联到底扮演了一种什么样的角色,是单纯的受害者吗?只不过不论是在苏联,还是在当今的俄罗斯历史文献中都未把这一点明确地表述出来。虽然大家对苏联占领芬兰的事实现在已经没有异议,但仍然为它辩解,说苏联是为保证自己的安全才与德国发生冲突,并且芬兰方面也太固执,它也必须为发生的军事冲突负一部分责任。实际上,苏联对芬兰的占领与德国对波兰的侵略基本上没有什么不同,而和平吞并波罗的海沿岸、比萨拉比亚、布科维纳,与德国和平吞并奥地利及捷克也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斯大林和希特勒都渴望在欧洲占据霸权地位。在通向占据霸权地位的道路上,苏德间的军事冲突在所难免,只不过取决于谁先开战而已。实际上,苏联的准备工作在德军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开始的同时已经着手。 

西方盟国既不喜欢希特勒,也不喜欢斯大林,但由于某些客观原因不得不支持后者。无论是苏联,还是希特勒都一样追求的是世界霸权。但是德国在经济和军事方面都比苏联要强很多。这种优势不仅体现在坦克或飞机的数量很多、铁和钢的产量方面要大、煤和石油的开采要多得多,还体现在德国的军人做了更为充分的准备工作、德国居民的文化和教育水平从整体上说要高很多。 

较为强大的希特勒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不仅会给美英两国,而且会给整个人类带来大得多的威胁。而即使在反法西斯联盟存在的条件下,德国取得胜利也并不是没有可能(比如,假设德国的原子计划能够先于美国,在盟军进入德国本土之前实施的话)。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民族的利益和人类的利益是一致的。假如是德国取得了胜利,苏联将不复存在,俄罗斯领土的绝大部分将被占领,而俄罗斯也不可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再次恢复。对于全人类而言,一旦希特勒获胜,必将开始新一轮的战争,其结果如何很难预料,而且极有可能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世界的力量对比关系就是这样,获胜者如果不是德国元首,就会是苏联总书记,反之亦然。 

另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是人民为自己领导人的所作所为应该负什么样的责任?我们同意,绝大多数的德国和苏联民众并不知道,他们自己的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充当了占领者的角色(苏联占领了芬兰,并在德国入侵波兰时充当了惟一的并且非常积极的帮凶,更不用说它占领波罗的海沿岸及其他地区了)。 

他们不懂得种族灭绝政策和政治恐怖手段,至少,不懂得它们的真正运用范围。当然,几百万的德国和苏联民众直接参加和共同参与了犯罪活动,虽然被追究责任的只是极小一部分。但是,把集体的罪过归咎于几千万无辜的民众,这怎么说也不符合基督教的教义。毋庸置疑,每个民族都有一个要为之效劳的政府。但谈起下面的事情时,我们就不得不严肃了:德国人在1933年--而俄罗斯帝国的人民在1917年时,大多数人就清楚地认识到纳粹分子和布尔什维克实际上究竟为何物,事实上他们是有可能阻止后者上台的。而且从总体上说,希特勒成为总理也是完全民主化的,而列宁在关键时刻也没有拒绝召开即将来到的下一届民主选举立宪会议。

是的,卫国战争的胜利确实很伟大,但它只不过带来了牺牲。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苏联占据了一些领土45年,再加上数十个跟着苏联跑的附庸国--这点成就也太微不足道了。对于一个有民族自尊心的人来说,做出这样的结论是很痛苦的。 

今天,半个世纪以后,各个民族应该以德国和捷克为榜样,忘记过去的恩恩怨怨,正式接受关于为侵略时期犯下的罪过互相道歉的宣言。我们的国家当然也有要向我们道歉的人和我们要道歉的人。德国应该向我们道歉--为他们所犯的罪行,为他们的侵略行径,为几千万牺牲的人和不计其数的损失。但我们也应该向德国道歉--为苏联士兵在德国土地上犯下的罪行,为几百万被从东边土地上驱逐出境的德国人,为运走的文化珍品(不管还给我们的珍品是多是少,我们都应该无条件地归还所有珍品)。还应该为自己的行为向芬兰、波兰、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以及波罗的海沿岸三国道歉。但当今的俄罗斯领导人明显地并不急于表示歉意。相反,却极力阻挠东边的邻居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似乎俄罗斯军队有限的兵力在一定条件下准备再次进入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和外高加索,以至波兰和斯洛伐克。与此同时,对以往所受的屈辱不是忘却,而是采取宽恕和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才有助于给战争史上最惨无人道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找出理由。 

收入本书的文章写作的时间是不同的,写作的理由也各不相同。我想特别感谢我的朋友戴维·М·格林茨,他是《斯拉夫军事研究杂志》的编辑。没有他的合作,收入本书的许多文章将不能发表。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16:22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

第二章 


虽胜犹败:卫国战争胜利的惨重代价5 

到战争开始时,德军部署在苏联边境的陆军部队人数为250万人,即苏军人数是德军的1.6倍。仅坦克一项,苏联所占的优势就是敌人的4倍多。斯大林完全了解这些情况,因此才坚信:希特勒应该怕他。 

战前:红军兵力和装备情况 

在俄罗斯民族看来,伟大的胜利是共产主义思想得以存在的历史原因。正像我下面要指出的那样,苏联真正的死亡数字大约是现在数据的一倍半。但是,官方好像认为死亡人数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平民。红军官兵似乎只牺牲了不到900万人,而且主要发生在1941-1942年间,当时苏联还没从敌人的突然袭击中缓过劲来。 

只是为什么希特勒的入侵对于斯大林和苏联武装力量领导人来说是突然的呢?我们的资料说得很含糊其辞。似乎是斯大林十分惧怕德国元首,但愿别惹恼了他来进攻苏联,因此下令禁止部队进入战斗准备状态和进驻西部边境。 

难道是真的害怕?如果我们不了解红军1941年6月前的兵力和装备情况,我们可能会得出这种结论。仅坦克一项,总数为25,000多辆,其中就有差不多14,000辆部署在西部边境军区。苏联空军大约有作战飞机19,000架,其中部署在西部的几乎有 

11,000架。有3719架新式飞机(其中主要是战斗机)性能至少与德国空军当时最先进的战斗机М-109不相上下。而6月22日前德国部署在东线的М-109最多不超过500架。德国空军能够用于进攻苏联的总共也只有1830架作战飞机。300架芬兰飞机、400架罗马尼亚飞机--大部分是老式飞机--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空中的力量对比关系。炮兵方面的优势也明显在苏联一方--60,000门大炮对付德军的43,000门大炮。 

苏联红军在数量上所占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1941年6月22日前夕,苏联部署在西部边境的陆军和空军部队人数达到了2,719,000人,海军人数达到216,000人,内务人民委员部的部队人数达到154,000人。此外,在4月至6月间又召集了大约1,200,000名预备役军人和延期服役者。到战争开始时,德军部署在苏联边境的陆军部队人数为250万人,即苏军人数是德军的1.6倍。要知道,当时苏军还向西部边境投入了第二梯队的77个师。到6月22日时,其中16个师已经到达西部边境军区,使得红军人数扩大了 

202,000人,大炮增加了2746门,坦克增加了1763辆--相应地,苏军总人数达到430万人,大炮迫击炮达59,787门,坦克达15,687辆,其中包括约1500辆举世无双的T-34坦克和克伏重型坦克(以克利姆·伏罗希洛夫命名的苏联重型坦克型号--译者注)。仅坦克一项,苏联所占的优势就是敌人的4倍多。要知道德国人在东线只有不超过3650辆的坦克和突击火炮--其中还包括230辆不带炮弹装置的指挥车。350辆坦克由在北非的隆美尔指挥,还有不到300辆坦克组成了法西斯武装力量最高指挥部的两个后备师,它们是1941年的秋天才被投入到东线的。即使把芬兰86辆坦克、罗马尼亚的60辆坦克和匈牙利的160辆坦克(它们在6月才加入战斗)计算在内,苏军仍占绝对优势。 

斯大林完全了解这些情况,因此才坚信:希特勒应该怕他。当1941年1月总参谋长朱可夫向他汇报,德军加强了在边境地区的侦察力量,斯大林对此回答说:"他们害怕我们。"对于德军在东线的集结,斯大林认为是德国以防苏联军事行动的防守措施。出于同样的考虑,希特勒也把苏军在德国边境的集结看做是以抵抗德军入侵为目的而采取的预防措施和未来进攻德国所做的准备工作,但无论如何也不会是在1941年,而应该是若干年以后。 

我觉得,事实上斯大林一直认为希特勒在没有跟英国作一了断之前,是不会向东线进攻的,而他自己则企图在1941年夏天入侵位于苏联西侧的欧洲。他盘算着,正好这时候德国人打算在不列颠群岛登陆,因此德国空军的主要兵力和最有战斗能力的坦克,以及摩托化师都会集结在西线。苏联的这位独裁者原指望用自己的行动警告德军陆军,不然的话,要是在苏军进入德国腹地之前,德军来得及结束在英国的战事,然后集中全力打击丧失了最重要盟国的红军,那就太冒险了。摆在斯大林面前的是1940年的教训,当时在对德国的进攻问题上他动手迟了一步,于是希特勒便迅速地击败了法国。在1941年3月通过的关于在西线实行战略扩张政策的计划中,副总参谋长В.Ф.瓦杜金批示道:"6月12日开始进攻。"显然,进攻德国的时间甚至像瓦杜金这样的领导人或者朱可夫和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也不能够决定。另一方面,战略扩张计划也不是笔记本--瓦杜金可以在上面像马尼洛夫式人物一样写下自己的梦想:"要是进攻希特勒的时间真的是1941年6月12日该有多好啊!"毫无疑问,确定进攻时间的只能是斯大林本人。 

但是6月12日前,并未能成功地集结所有的师和预备队,也未能征召所有用于加强西线兵力的预备役军人。所以在1941年5月时,进攻时间已经改到7月。在准备过程中,6月4日通过决定在7月1日前组成红军的波兰师,以备华沙解放后元帅阅兵之需。 

而5月15日通过了先发制人进攻计划。根据这一计划,红军主力本应该在克拉科夫卡托维兹方向发动进攻,以切断德国与巴尔干的联系。然后,这支部队本应该向波罗的海沿岸进攻,以包围在波兰的法西斯武装力量。按照我们总参谋部的计划,在主要打击方向上是152个苏联师对抗德国的100个师。凭着发动突然袭击和在坦克及飞机上的绝对优势,斯大林和他的将军们指望迅速粉碎敌人的主力部队。但是,即使苏军真的抢在敌人前面动手,比如像先前计划的那样在6月12日发动进攻,那么他们所遭受的损失也不会比"巴巴罗萨"计划实行过程中遭受的损失更小。要知道,实际上,敌人在西南方向部署的兵力并不像苏联情报机关报告的那样是100个师,而是不到30个师。法西斯德国的主要力量组成的精锐部队,这支部队肯定会给进攻克拉科夫的苏军侧翼沉重打击。 

红军被迫在进攻过程中迅速重新调整战线,而它并不擅长此事。而且我们的飞行员们也没有学会熟练驾驶飞机,坦克驾驶员也不会熟练地驾驶坦克。战争开始时,我们西部军区的飞行员们在1941年的头三个月里平均飞行时间是4~15.5小时,而他们总的飞行时间--加上在学校的飞行时间,一般不超过30小时。德国空军的飞行员投入战斗时,飞行时间不得少于450小时。同时我们的坦克驾驶员一直到1943年驾驶实习时间是5~10小时,而熟练驾驶坦克所需时间不能少于25小时。 

不幸就在于斯大林及红军领导人追求的是数量,而不是质量。他们匆匆忙忙组建几十个新的机械化兵团来代替先前的坦克兵团。新兵团拥有的坦克数量并不比先前多,而无线电台要比原来少,是一个不可控制的丑八怪。要知道,坦克兵团在1939年9月进入波兰时管理混乱、纪律散漫,以至于甚至落在了骑兵兵团的后面。同时,从纳入我们航空兵团的成千上万架飞机身上也获益很少,因为连勉强说得过去的驾驶员数量也没有增加。原因是空军汽油供应不足,学校的飞行教员和飞机也不够。 

这下子你可得考虑一下,应该如何评价斯大林和希特勒的军事行动?德国元首打算进攻苏联,是出于自己的入侵计划,但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赶在了蓄谋已久的苏联前面。苏联的总书记原计划让红军用武力为欧洲带来苏联的制度,同时对"巴巴罗萨"计划一无所知。但是,两份进攻计划,无论是苏联的,还是德国的,实际上都是先发制人进攻计划。这样,双方的准备工作就站得住脚了吗?一般来说,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会有统一答案。不得不比较一下双方的罪行,但两者没有根本区别。当然,大屠杀是历史上最大的种族灭绝,但是,杀害成千上万的波兰人和波罗的海沿岸人民、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这是1939年至1941年间政治局做出的决定)也同样是种族灭绝。区别只是规模大小不同,本质上是一样的。希特勒侵略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苏联。斯大林占领了波兰、芬兰、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和罗马尼亚。他们彼此有什么区别呢?

不知为什么人们习惯上认为,红军只在战争的第一年里战斗素养较低。实际上,甚至在德军突然袭击的影响消失后,情况也并未发生根本改变。难怪在战争最后的一年半里,德国空军把东线战场看成是特殊的练兵场。那里的年轻飞行员们可以在相对较为安静的条件下练习射击并飞够最低限度的飞行时数(战争后期,学校的训练时数已经由450小时削减为150小时),然后才能参加在德国上空与英美"飞行堡垒"更为激烈的格斗。 

或者拿著名的普罗霍罗夫克坦克战来说,在战役中罗特米斯特罗夫似乎战胜了占绝对优势的敌人并取得了光荣的胜利。至于占优势的程度,读者可以自己判断:近卫军第5坦克集团军有850辆坦克和自动火炮,而德国豪谢尔将军率领的德国党卫军第2坦克军团的火力是273辆坦克和突击火炮--其中包括8辆作为战利品的Т-34型坦克。而至于胜利到底属于哪一方,我认为,在比较了普罗霍罗夫克城下双方的损失后,可以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德国军团损毁了5辆坦克,另有54辆坦克和突击火炮损坏。而罗特米斯特罗夫的集团军损失了334辆坦克和自动火炮,另有约400辆受损。难怪战役刚一结束,斯大林就为罗特米斯特罗夫的无能葬送了集团军而大为光火,但随后最高人民委员会出于宣传目的决定,最好把普罗霍罗夫克城下的失败看做是胜利,于是不再追究倒霉的指挥官的刑事责任。 

甚至在柏林战役接近尾声时,尽管苏军在人员数量和战斗装备上占据绝对优势,但是战术优势,即善于作战的优势,仍属于德国。我们回忆起朱可夫元帅率领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对塞罗夫斯克发起的强击。虽然进行了充分的进攻前的炮火准备,仍然未能使敌人遭受任何伤亡。德国人提前撤到了高地的反向斜坡上并用猛烈的火力来迎接冲锋的部队。记录下这点的并不是德国的回忆录作者,而是苏联的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元帅,他曾与朱可夫一起攻下了柏林。还有一位叶廖缅科元帅--他在战争结束不久前被任命为乌克兰第4方面军领导人,他在1945年4月4日的日记中写道:"必须迅速行动起来,可是部队对于即将采取的进攻军事行动准备工作做得非常薄弱。乌克兰第4方面军没有及时解决这些决定成败的问题。"我们直到战争最后几个星期也没能够学会作战。同时还总是忙忙碌碌的,巴望着胜利快些到来,不惜用红军战士成千上万的尸体铺就胜利之路。我有幸听到过一位曾参加塞罗夫斯克高地强击的营长的叙述。他们只袭击了敌人的一个碉堡。结果营长失去了所有连级指挥员,几乎失去所有的排级指挥员。当他鼓励战士们发起最后一次冲锋时,700多人的队伍剩下不到100人。但敌人的机枪突然哑了声。闯进碉堡的红军战士们杀死了第二个机枪手,而第一个机枪手已经疯了,他受不了面前堆积如山的尸体。 

人员伤亡:统计只能精确到百万位 

现在该是谈谈为粉碎纳粹德国,我们付出了多大代价这个问题的时候了。在权力高度集中的苏联,在过去的那场战争中的人员伤亡问题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对科学研究来说还是个禁区。 

为了尽可能准确地确定人员伤亡的数据,就需要全方位地研究关于军队和地方伤亡人数和人口数量的第一手文件资料,为了把错误降到最小值,就必须考虑到,我们是在跟历史现象而不是在跟物理现象打交道,同时要力求排除各种歪曲事实并存在于统计研究材料中的主观因素的影响。我提供一种统计苏联武装力量在卫国战争中伤亡人数的方法供大家选择。它是基于分析战争中伤员每月的变化情况而确定1942年每月的受伤和阵亡人数间的对比关系,这样的数据比较可靠。我的计算结果是,红军在1941年至1945年间在红军战场上阵亡、伤病及意外死亡和不幸被俘的人数为2240万人。另有约400万官兵死于被俘。苏联武装力量的死亡总数达到了2640万人。与此同时,被动员加入红军队伍的人员总数与苏联总人口的百分比同德军被动员加入法西斯武装力量的人员总数与德国总人口的百分比是一样的。德国人在东线战场上阵亡、由于伤病和被俘及其他种种原因死亡的人数大约为260万人。10∶1的比例关系并不对我们有利。顺便说一句,俄罗斯侦察兵们所发现的苏军和德军尸体的数量也是这种比例。但是,战争期间苏联除了军人以外,还有约1700万的平民战死、饿死或病死。苏联在卫国战争中的死亡总数达到了4330万人,几乎是德国死亡总人数--650万人的7倍。预先说明一下,我所统计数字的准确度误差不会超过500万人。但要想更准确地计算出我们的死亡人数,看来始终是不太可能了。要知道,这场战争结束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

在入侵波兰的过程中,红军在1939年9月17日到10月2日期间阵亡和因伤死亡852人,失踪144人,因战负伤2002人,生病381人。在苏联挑起的苏芬战争中,从1939年11月31日到1940年3月13日期间,苏联陆军和空军阵亡和因伤死亡(不包括死在后方野战医院中的人数)的人数超过131,500人。大约6000红军战士成为芬兰俘虏。在战争中受伤人数达330,000人。据我们估计,加上在后方野战医院死亡的人员和舰队以及边防军伤亡的人员,红军总的牺牲人数为153,000人,也存在着一种更高的估计数字,即阵亡200,000人。与此相对比的是,芬兰军队在这场战争中阵亡和因伤死亡23,500人,被俘1000多人,受伤43,500人。德国陆军到1941年6月阵亡和失踪的人数为907,200人,苏军伤亡是德军的1.5倍,即德军伤亡人数比苏军少142,000人(其中136,000人阵亡)。 

芬兰战争后红军的所有列兵和军士都没有身份证件-红军证,这不仅让敌情报机关和破坏分子(他们想要了解红军的布局,并且知道部署在这一地区的部队番号)没有了可趁之机,而且也给确定全体官兵的数量和损失的大小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即使是在和平时期情况也是如此。1940年12月,基辅特别军区的军事委员会成员Н.Н.瓦舒金在红军高级指挥人员会议上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个红军战士在附近的村子里躲了有4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学会了说波兰话,还经常去教堂。后来他被拘捕了,直到那时才发现他不在部队。还有另外一件事,也是在这个团里,红军战士斯捷潘诺夫被宣布是逃兵,尽管他从来也没有离开过部队。"只有到了1941年3月15日,国防人民委员才发布命令,调查战时红军的个人和全体人员的伤亡情况。这个命令下达后,军人们才开始佩戴写有主人主要资料的小盒子。但是,这个命令传达到南方方面军时,已经是1941年12月了。在1942年年初,许多前线的战士还没有小盒子,而人民委员下达关于佩戴小盒子的命令时,已经是1942年11月17日了。但是,不管怎么说,还是杜绝了更多的使伤亡数字变得混乱的事情发生,虽然,还是不愿意用受到死亡威胁的想法让战士们苦恼(总的说来,许多战士因此拒绝佩戴小盒子)。红军证于1941年10月7日开始下发,但到了1942年年初红军战士们还不能人手一份。 

在副国防委员1942年4月12日发布的命令中指出:"统计全体官兵人数,尤其是统计伤亡人数,这项工作在作战部队中进行得令人很不满意……兵团司令部没有及时向中心上报阵亡人员名单。结果,由于各部队上报伤亡人员名单(上报文书--作者按)不及时而且也不完整,造成实际的伤亡人数与专门统计的伤亡数字严重不符。专门统计的阵亡数字现在还不到实际阵亡人数的1/3。专门统计的失踪和被俘人数距离实际情况就相差更远了。"后来,统计全体官兵人数和伤亡人数的情况也没有发生根本的好转。1945年3月7日,即结束对德战争的前两个月,国防人民委员发布命令指出,"各方面军、集团军以及各军区的军事委员会没有足够重视"这个问题。2000年5月6日,电视节目《今天》所作的关于600个苏联登陆队员的报道就以实例很好地说明了这点。这些登陆队员是在1945年4月突击皮拉乌时牺牲的。发现埋葬200名牺牲的海军陆战队员的公墓的一些加里宁格勒的搜救人员,他们在镜头前抱怨说,当他们在前东普鲁士的领土上发现德国人的尸体时,几乎每一个人身上都佩戴着写有姓名的小盒子,哪像我们苏联人,在战争最后几个星期牺牲的战士,他们绝大多数身上既没有佩戴小盒子,也没有能够证明他们身份的证件。 

根据德国人的结论,在东线战场上苏军被俘5,754,000人。逐年分布情况如下:1941年为3,355,000人,1942年为1,653,000人,1943年为565,000人,1944年为147,000人,1945年为34,000人。美国历史学家А.达林发现了法西斯德国指挥部的这份文件,他认为,这些关于战俘的资料并不完整。事实上,根据德国最高统帅部的早期资料,在1941年6月22日到12月1日期间,东线战场有3,806,861人被俘,而政府官员曼斯菲尔德于1942年2月19日在德国经济部曾宣布,苏联战俘达到3,900,000人(实际上,所有这些人都是1941年被俘的)。我们倾向于认为,1941年苏联被俘人数是比较大的那个,即3,900,000人。同时,许多战俘从靠近前线的地带和后方的战俘营中逃出,而且他们当中很多人--即使不是大部分人,在回到自己部队后,选择了千方百计地隐瞒自己曾经被俘的经历,因为以前战俘在苏联是要受到惩罚的。 

关于苏军和德军死亡人数的比例关系可以举几个例子清楚地说明。在莫斯科城下的反攻战中,在1941年12月的17日至19日期间,西部方面军仅一个323师阵亡和失踪人数就达1696人,平均每天死亡人数为565人。让我们来比较一下:整个德军东部集团军有150多个师,在12月11日至31日间平均每天的阵亡和失踪人数也只是686人。这简直令人震惊,我们一个师的伤亡竟然相当于德国150个师的伤亡,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德军师在1941年12月都这么英勇善战。可见,我们的死亡人数有时是德军的100多倍。2000年5月8日电视节目《今天》的报道说,据搜索人员提供的资料,1942年在向勒热夫登陆场里亚宾克村旁的一座高地发起进攻时,仅在我方一次进攻中红军战士就牺牲了800人,而德军只损失了17人。 

正如托洛茨基曾指出的那样,相对红军而言,最好的方法是采取围困战略,而不是运用击破战略。这就是说,军事行动应该主要遵照防御方法,而坦克的运用也不在于求大,而是为了直接支援步兵。到时候我们也会取得胜利,但遭受的损失要小得多。但是,苏联的军事和政治领导人深信,他们的武装力量与德国相比,不相上下,于是便采取了进攻战略。顺便指出,在法西斯德国大约有1,630,000人复员,他们是上年纪的应征入伍者(其中超过100万人是在结束了1940年的法国战役后退役的)。在红军里,老兵退伍的现象在战争进程中是看不到的,除了有一部分民兵因为身体衰弱或年龄过大离开部队。 

难怪我们的宣传提倡个人迷信,号召红军战士们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消灭敌人。这里我们来看一看政治指导员瓦西里·克洛奇科夫领导下的28个潘菲洛夫战士、政治指导员尼古拉·菲利琴科夫率领下的5名塞瓦斯托波尔海军战士和列兵亚历山大·马特洛索夫所立下的传奇般的功勋。实际上,这三个事迹与事实根本不相符合。杜博谢克骑兵侦察队的潘菲洛夫战士不是28个,而是140个。战后幸存者是28个,牺牲和被俘的大约有110人。他们击毁的坦克有5到7辆,也不是报纸上所说的50辆,而且他们根本没有拦截住敌人。事情的真相是1948年在法庭上披露的,28位英雄中有一位因为后来在德国警察局任职而受到审判。开始想把团长和政委送交法庭审判,然而因为克洛奇科夫连所管辖区出现了漏洞,后来又因为报纸上大肆宣扬杜博谢克的战斗,才改变了主意。 

政治指导员尼古拉·菲利琴科夫率领下的5名塞瓦斯托波尔海军战士所立下的功勋也是不可能的,好像是1941年11月7日,这几个人带着几捆手榴弹扑到了敌人的坦克下面,在战斗中消灭了不知是10辆还是15辆装甲怪物。只用一个事实就可以推翻这一传说。1941年11月进攻塞瓦斯托波尔的德国-罗马尼亚第11集团军连一辆坦克也没有。又怎么会有海军战士扑到坦克履带下的狂妄传说呢?(扑到坦克下是为了用自己的身体减小爆炸的威力吗?如果距离坦克这么近,干脆把手榴弹扔进去好了!)这传说简直没有一点可能性,因为敌人的坦克根本就不存在。 

而亚历山大·马特洛索夫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用胸膛堵住敌人碉堡的枪眼。机枪立刻就会把他掀到一边。事实上列兵马特洛索夫用自己的身体堵住的不是枪眼,而是碉堡的出气口。当敌人把他往里拉时,不得不停止了扫射。我们的战士抓住这一时机,立刻向碉堡靠拢,敌机枪手不得不望风而逃。亚历山大·马特洛索夫确实立下了战功,但并不是像教科书中描述的那样。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赞美的是那种英雄--他们能够消灭许多敌人,而且自己也没有牺牲。让我们回忆一下著名的哥萨克人库兹马·克留奇科夫,宣传画上他在巅峰时期能打败十多个敌人。还把从战俘营中逃出来的人当成是英雄。而卫国战争时期,人们把被俘的人看做是叛徒。斯大林统治期间,人生命的价值变得前所未有的无足轻重。在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其他国家里,被神化的是那些英雄--他们消灭了许多敌人、坦克、飞机和舰船,但绝不是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只有日本的"神风"特别攻击队员是个意外。在这方面,斯大林和红军的领导人们完全赞同这种武士道精神,按照这种精神,对一个战士来说,最重要的是在战场上英勇地牺牲,而不是保全生命以便继续消灭敌人。 

德国外交官对此是这样解释的:"斯大林的话很好地说明,他对军队的情况了如指掌。我们虽然不理解,但是我们懂得,是什么迫使红军作战的……我们的军人在战后同德国人交谈以后对我说,在俄罗斯人进攻时,导致他们毁灭的最大障碍就是进攻时的密集冲锋。苏联人进攻时,一波接着一波,德国人简直就是砍瓜切菜一般,这样强攻的结果就是一波波的苏联人被击毙。"白俄罗斯曾任营长的В.佳特洛夫回忆起1943年12月的战斗时写道: 


从交通壕旁冲过一群身着便服的人,背上背着鼓鼓囊囊的战时背包,"喂,你们是谁,从哪里来的?"我问。"从奥廖尔来的,是补充队伍。""什么补充队伍啊?穿着便服,也没有枪。""他们说了,打仗的时候就发枪。" 

炮兵对敌人的轰炸持续了5分钟,炮兵团的36门炮不停地轰炸着德国人的前沿阵地,由于炸弹爆炸,能见度更低了…… 

开始冲锋了。摆起了一条散兵线,弯弯曲曲像条黑色的长蛇。紧跟在它的后面又是一条散兵线。而且这些黑色的弯弯曲曲、又蠕动着的长蛇在白皑皑的雪地上是那么的荒谬,那么的不正常!黑白相映,简直就是一个活靶子。于是德国人的子弹像雨点一般飞了过来。许多火力点也开始了射击。大口径的机枪开始从第二条防线的堑壕里向外扫射。散兵线纷纷倒下。营长拼命地喊着:"冲啊……去你妈的!冲啊!……向前冲!冲啊!我枪毙了你!"但是,已经不可能再次发起进攻了。想像一下吧,在枪林弹雨中怎么可能从地上爬得起来…… 

不管怎么说,指挥员们到底还是把"黑色的农村步兵"组织起来进行了几次进攻。但是,这是徒劳无益的。敌人的火力实在太密集了,还没走上两步,就都像柱子一样纷纷倒下。我们这些炮兵也帮不上什么忙,因为能见度太低了,而德国人的火力点又伪装得十分巧妙,并且极有可能的是,他们的主要火力都是从据点里向外扫射,所以,我们的大炮根本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这位回忆录作者描写得很生动的场面,许多元帅和将军们在回忆录中也做了叙述,一位惩戒营的营长写道:"我们团的两个营参加了一次10分钟的袭击战……掩护的火力停止后,安静了那么几秒钟。然后营长突然在堑壕中向着胸墙一跃而起:'同志们!为了祖国!为了斯大林!为了我!冲啊!'受惩戒的战士们慢腾腾地从堑壕里向外爬着,好像想等到最后一个再出来,他们向前斜端着枪,开始跑了起来。不知是呻吟,还是喊叫的拖腔拖调的'啊啊'声此起彼伏,不知是泄气还是鼓劲。我们也从堑壕中跳了出来,开始向前跑去。德国人发起了红色的冲锋信号弹,于是,刹那间便有强大的迫击炮炮火向我们铺天盖地地袭来。散兵线纷纷倒下,我们也倒下了。根本不敢抬起头。在这殊死的关头,又怎么能够知道敌人的方位?又由谁去记录下敌人的位置?他们的炮兵是从隐蔽的阵地上和很远的侧翼进行扫射的。连重型火炮也上阵了。一些坦克直接瞄准目标在进行射击,子弹从头上'飕飕'地呼啸而过…… 

"就在德国人的堑壕前,受惩戒的战士们的尸体躺在一片开阔地上的小灌木丛里,而德国人正在这块田地上'打谷',先是开阔地,然后是灌木丛,最后是一具具尸体……我们从惩戒营离开时,他们只剩下7个人,而他们的总人数是306人。" 

在德国士兵和下级军官们的回忆录和书信中,我们也看到了描写毫无意义而又屠害生灵的类似场景。一位不知名的目击者描述了1941年8月,А.А.弗拉索夫所率领的苏联第37方面军在基辅向被德国人占领的高地发起进攻的情景,他所描述的某些细节与上面我们提到的那位苏联军官的叙述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是徒劳无益的炮兵轰炸,结果对德军阵地毫无损伤,也是一波波的人发动进攻,最后倒在敌人的机枪前面。同时,一位不知名的指挥官徒劳地试图使自己部队的人再次发起进攻,最后也被德军的子弹打死。向这种并不十分重要的高地发起的进攻竟然持续了3天3夜,让德国士兵最惊讶的是,当一波人倒下后,另一波士兵仍然继续向前冲(德国人就不善于这种徒劳无益的军事行动)。但是,这些并不成功的进攻也使得德国人筋疲力尽。就像一位德国军人回忆的那样,他和他的同伴们感到最震惊,并且最难以忍受的是这种进攻方法如此生硬,场面又很宏大:"如果苏联人对于我们推进取得的这么一点进展就投入这么多兵力,那么如果目标真的十分重要的话,苏联人进攻得将会多么频繁,又会投入多大的兵力啊?"(这位德国作者肯定想像不出,红军根本就不会用,而且也不可能用别的方式进攻。) 

红军在作战时除了以无数的生命为代价去取得胜利外,根本就不会打仗,苏联的一些高级将领们也证实了这点。例如,叶廖缅科元帅就用下面的例子说明了著名的"常胜元帅"朱可夫的"军事艺术"的特点:"应当说,朱可夫的作战艺术就是:必须要有比敌人多5到6倍的兵力,否则,他就不会着手进行战斗,没有人数上的优势,他根本就不会打仗,他如今显赫的地位是用无数鲜血换来的。" 


有意思的是,统帅们大都像朱可夫那样指挥战斗。这大概是因为,在最高统帅斯大林的命令中,最经常见到的一句话就是--"不惜一切代价!" 

1941年11月,К.К.罗科索夫斯基派遣第58坦克师进驻莫斯科城下,这个师刚刚从远东调来,也没有时间做好战斗准备。结果,这个师损失了3/4的坦克和几乎1/3的人员,而敌军几乎没遭受什么损失。当时,罗科索夫斯基还组织第17和第44这两个骑兵师发动近乎疯狂的进攻,结果,几乎全军覆没。 

苏联武装力量在卫国战争中的过大的损失还在当时就有一些苏联军官承认,虽然这并不是很安全的,比如,中将С.A.加里宁--他曾是方面军司令,后来从事预备役部队的训练工作,由于不谨慎,就在日记中写道,最高统帅"不关心保护人力资源,所以才在个别战役中造成了很大伤亡"。这份材料以及其他材料等"反苏联"的言论使得这位将军被判25年刑。而另一位指挥官--空军少将А.А.图尔然斯基在1942年被判12年刑,就是因为关于苏联情报局通报的很合理的观点,他说这些通报"只是为了安抚民心,并且根本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它们把我们的损失缩小,把敌人的损失扩大。" 

我们的空军和海军不能因为自己的特别成绩而自诩。虽然在巴尔干和黑海苏联海军与敌人相比有着绝对的优势,但它并不能把这种优势变为现实。在刻赤半岛只进行过两次相对成功的海军登陆战役。但是,结果第一次以1942年5月的严重事故而告终,同时成功撤退的人只有极少数,就像从被围困的塞瓦斯托波尔撤退时的情况一样。1943年秋天在刻赤半岛进行的第二次登陆战役,在解放克里木的战斗中也没起到什么作用--是通过彼列科普地峡的缺口攻下了克里木。敌人在黑海和波罗的海的商务航行日渐嚣张,苏联空军和海军并不能给他们以沉重打击。他们不能够阻止1944年5月克里木的撤退,就像不能阻止1944年至1945年间德国警备部队在波罗的海沿岸的供给和撤退一样。总的说来,苏联海军行动非常被动,而在所进行的为数不多的海军战役中却遭受了严重的伤亡。其中包括,战争初期进攻罗马尼亚的康斯坦察时"莫斯科"号舰长阵亡,而1943年10月进攻克里木的港口时,德国空军击毙了两艘驱逐舰上的全体人员和"哈尔科夫"号的舰长。 

红军惟一一次大型的空降战役遭遇了巨大的尴尬。为了争夺第聂伯河畔的战略基地,1943年9月红军空降了两队伞兵。但是,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或者降落到了河里,或者干脆降落到了德国阵地上并因此阵亡或被俘。飞行员的经验不足影响了空军运输,而且运输机--主要是指美国的"道格拉斯",我们严重缺乏。 

我们也不喜欢承认在战争的最后阶段德国在作战装备上的优势超过了苏联。德国"虎"式坦克不仅在与T-34坦克、而且在与最新式的约斯-2重型坦克(以约·斯大林命名的坦克。--译者注)的决斗中大获全胜。在"虎"式坦克的88毫米火炮击穿约斯坦克装甲距离内,约斯的122毫米坦克炮却无法击毁德军的坦克。德国最新型号的战斗机容沃-190当时常用做强击机,在战斗性能和飞行性能上都超过了苏联当时所有的战斗机。德国人终于在战争末期组织起大规模生产喷气式战斗机梅-262以及导弹V-1和V-2的能力。我们的喷气式飞机是战后才有的,也是在很多方面依靠被缴获的德军资料、被运到苏联的德国设计师和后来英美科学技术秘密研究所中苏联情报机关的窃取才生产出来的。同样,苏联的原子弹、火箭和最新型的潜艇也都是靠复制德国人战时最后留下的图纸生产出来的。 

我们那时也没有战略航空兵。难怪战后特别小分队在整个欧洲收集受伤的"飞行堡垒"。经过修理后,把它们纳入苏联远程轰炸航空兵,为的是哪怕对付一下昔日的盟国。这种飞机我们有60架,而美国人却有几千架! 

不得不承认,二次大战期间苏联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美国和欧洲主要国家相比,要落后很多。只是战后的几十年里,我们以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在情报机关卓有成效的帮助下借鉴到西方很多工艺规程为代价,苏联终于在现代化装备的数量和质量上能够与美国并驾齐驱。但是,作为经济潜力只是美国1/6的苏联,为这种竞赛要付出的经费只够维持40年的消耗。 

对于苏联而言,1945年的胜利--就像冷战中的持久对峙一样,之所以成为可能, 

就是因为国家能够动员所有兵力和资源用于战争所需。就像俄罗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一样,为帝国的妄自尊大受到惩罚的只有人民。还在中世纪,当农民能够选择为哪位世袭领地主做工时,他们的生活算是比较好的。但是伊凡雷帝及随后的鲍里斯·戈杜诺夫企图征服其他国家,开始依靠贵族阶层--他们是国家主要的军事力量,于是便出现了贵族喜爱的农奴制度。就像为了卫国战争的胜利,我们的人民不仅要付出几千万人的性命,而且还变得失去自由和陷入贫困。愿上帝保佑,我们永远不要再取得这样的胜利。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20:35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3


第三章 


"大雷雨"计划:斯大林动手晚了一步6 

6月12日的计划没能如期完成。苏联西部的铁路运输能力比德国和波兰等靠近苏联边境的国家的能力要低两倍到两倍半。所以,红军进攻德国的计划虽然制订的时间比法西斯德国的"巴巴罗萨"计划早-还在1940年春天,但计划实现的时间要相对长一些。况且苏联的许多兵团不得不从乌拉尔调遣过来。 

重用朱可夫的意图 

1940年5月,朱可夫从乌兰巴托被火速召回莫斯科,关于这件事他在回忆录中写道: 


1940年5月初,我收到莫斯科的指示,速到人民委员部报到,接受新的任职。这之前刚刚公布了关于给红军全体高级指挥人员授予将军军衔的政府命令。和其他人一样,我也被授予大将军衔。几天后,我受到斯大林的亲自接见,并被任命为基辅特别军区司令。 


除斯大林外,会见朱可夫的还有中央政治局其他成员。会面结束时,据朱可夫的观点认为,在他和斯大林之间有下列一段值得注意的对话: 


"现在你有战斗经验了",斯大林说,"基辅军区就交给你,把你的经验好好地用到部队训练上吧!" 

当我还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时,我没有机会详细研究德国和英法联盟间的战斗军事行动进程。趁这个机会,我问道:"应该怎么理解西线战争的极度消极性和如何预测战事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斯大林笑了一下说:"以达拉第为首的法国政府和以张伯伦为首的英国政府根本不想真正地陷入到对德战争中去。他们始终企图挑唆德国进攻苏联。1939年他们拒绝同我们一起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他们想以此证明,他们并不想束缚希特勒侵略苏联的手脚。但是这无济于事。他们不得不为自己没有远见的政策受到惩罚。" 


朱可夫承认,同斯大林的谈话使他很震惊: 


回到莫斯科宾馆后,那一夜我久久不能入睡,脑子里始终萦绕着这次谈话。 


此时的朱可夫拥有一枚红星勋章,两枚列宁勋章和两枚因为哈拉哈河战役而获得的"大蒙古星"--一枚蒙古红星勋章,一枚图瓦红星勋章。这后两枚在形状上来说真得很大,比苏联的勋章大很多,而且有着星的形状。我们得提一下"庆祝工农红军20周年"纪念章,这是朱可夫与其他许多红军领导人一起在1938年2月被授予的。 

让我们来看一下,朱可夫受到斯大林接见的时间应该是什么时候。在克里姆林宫领袖办公室的来访者登记本上,朱可夫的名字第一次出现的时间是1940年6月2日。朱可夫受到斯大林接见的时间是第二天,即3日,然后是13日。 

在回忆录里,朱可夫给读者留下了这一印象,就是朱可夫在动身去基辅之前只见过一次斯大林。但是,很容易就能确信,事实上并非如此。甚至即使接受6月2日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这种说法,在朱可夫动身去基辅之前的那些日子,朱可夫到斯大林那儿去过至少不下三次。 

斯大林还通知朱可夫说,伏罗希洛夫被解除国防人民委员一职,取而代之的是铁木辛哥(5月7日)。给人的印象是,对于军队机关进行的这些重要干部调配,朱可夫还不知道。那么这次会面时间总体上说应该不晚于5月8日早晨。要知道,到这天的傍晚朱可夫已经不可能不知道国防人民委员领导一职发生了变更。 

至于谈到任命朱可夫为基辅特别军区司令,看来斯大林通知他并不是在5月的那次会面中,而要稍晚些,在6月2日或3日。这几次会面后才随即出台了授予朱可夫大将军衔的命令。身为兵力最多、战斗装备最充实的最大军区的司令,必须要有一个与之相称的军衔。 

布琼尼在回忆录中讲述了任命铁木辛哥的过程,那是五一阅兵式结束的当天晚上,政治局委员和高级军官们都聚集在斯大林的别墅等候节日的盛宴: 


"有一个人,人们都叫他钢铁人民委员。你们知道我说的是谁吗?"斯大林微笑着问道。"是伏罗希洛夫!"--人们开始议论起来。"这样吧,让我们请他来领导整个国防工业,也就是,满足部队的全部需要。而国防人民委员这个职务……"斯大林环视了一下在座的各位,"我们请铁木辛哥来担任。" 


斯大林任命伏罗希洛夫来领导新建的、专门负责军工生产的国防委员会,虽然他想把伏罗希洛夫退役这颗苦果变甜一点,但仍未能掩饰住他的嘲讽:"钢铁人民委员"只能去监督钢铁生产,而不能领导红军队伍。 

斯大林提议候选人后,一阵不自然的沉默笼罩着坐在桌旁的铁木辛哥。要知道这位新上任的人民委员,曾经在布琼尼的手下当过骑兵师长,现在却成了老领导的上级-原来的集团军司令员现在才是莫斯科军区的司令和副国防人民委员。莫洛托夫打破了令人难堪的沉默说:"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这下可以自豪了。被提拔的人是第1骑兵集团军培养出来的。" 


"我们考虑到了这点,"斯大林说,"铁木辛哥同志以前是布琼尼元帅的下属(过了几天,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也被授予元帅军衔。--作者按)。当然,不高明的战略家肯定会有各种假设,但是党不会向落后分子看齐。布琼尼同志不会对我们有意见的。他肩上的担子本来就很重,肯定还会更重。对了,找个时间我们还要请铁木辛哥同志和总参谋长专门参加部队的作战训练,借鉴一下芬兰战争的经验。" 

"两个谢苗,两个骑兵可要同心同德呀!"加里宁对讨论作了最后总结。7 


斯大林是建立"息事宁人平衡系统"的专家,他可以排除任何威胁自己极大权力的潜在因素。出于迫不得已,他抛弃了对自己十分忠心却智商不高的伏罗希洛夫,事实已经证明后者跟自己在军事机关中所担任的职务完全不相称,斯大林选了一位年轻许多的军事长官来取代他--虽然对于铁木辛哥对自己的忠心程度并不完全有把握。到底为什么斯大林认为与自己真正喜欢的布琼尼相比,铁木辛哥是更为合适的人选呢?布琼尼对现代战争的条件缺乏足够的了解未必起了主要作用。布琼尼在回忆录中写道,在国防人民委员部讨论新式坦克Т-34的炮塔应该是什么样子时,他老实地承认说:"我在坦克方面懂得很少。专家才有发言权。"但是铁木辛哥在坦克方面懂得并不比布琼尼多。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布琼尼作为第1骑兵集团军司令员,从国内战争起就不仅在军队,而且在人民中都有很高的声望。还在1923年时,伏罗希洛夫就曾写信给斯大林,说布琼尼"小农意识很浓,名气太大,也很狡猾……甚至我们的敌人也认为,将来布琼尼会领导'人民'运动,应该能起到某种救世主(农民领袖)的作用……必须让他彻彻底底、完完全全地为革命所用"。当时伏罗希洛夫曾惊慌地报告:"当问一名年轻的红军战士,他是为谁而战时,后者回答说'为布琼尼而战。'"还在20世纪20年代时,伏罗希洛夫就为把布琼尼任命为农业人民委员而担心不已,因为"把布琼尼派往农民土地的深渊,简直就是疯了。"8而如果当时,在1940年,再把布琼尼任命为国防人民委员,那么红军战士去打仗的时候将会是"为布琼尼而战",而不是"为斯大林而战"了。把世界上最强大的部队之一的军队领导权交给这样一个人,斯大林也是顾虑重重。最好还是让布琼尼当国防人民委员部的二号人物,反正铁木辛哥也不可能在自己的老领导面前摆谱。布琼尼实际上是独立于他的,并且万不得已还可以汇报一下这位新人民委员令人生疑的动向。 

铁木辛哥部署了部队1940年夏季训练任务,他在自己签署的第120号命令中要求:"战场上部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战场上部队需要怎么做,我们就教怎么做。"为了完成这一要求,他命令在演习中和训练场上只允许使用实弹。这导致红军各部队在和平时期死伤人数不断增加。这一点也没使铁木辛哥感到难为情。他深信,这些伤亡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也是必要的,因为这会减少未来战争中不可避免的伤亡。同时布琼尼与铁木辛哥团结一致,他在回忆录中以赞赏的口气叙述即将实行军事训练条件要求更严的新举措。事实上,就像布琼尼证实的一样,部队在训练场上用实弹射击的主意是斯大林本人想出来的。他好像向铁木辛哥和其他的人表示过自己的态度:"我不认为这些个演习可取,士兵们一切都是按预先规定的动作做--射击、进攻,甚至按规定的动作挖战壕。人们应该那样学习,就好像他们在进行真正的战斗。并且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应该不惜弹药。只有在复杂的战况下,一个战士才能学会自信而英勇地作战。"也有人冒险反对说:"要知道,这样有可能发生重大事故。""是的,有可能。"斯大林欣然同意。"但是,如果现在我们不教会战士们如何使用武器,不学会进攻,不学会防御,在战场上我们将遭受更大的伤亡。" 

好像新举措并未取得什么效果。卫国战争期间红军的伤亡人数达到了天文数字,而大家也更倾向于把未经任何训练的补充队伍投入战斗,无论他使用过实弹还是没有使用过。毫无疑问,朱可夫肯定会让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民委员和副人民委员满意的。大概,就是根据铁木辛哥和布琼尼的推荐,斯大林才任命朱可夫领导基辅军区的,哈拉哈河胜利的荣耀也起了自己的作用,而哈拉哈河之战的另一名胜利者施泰尔恩在芬兰战争中大丢脸面。现在剩下的就是要检验一下朱可夫的分量如何了。是在战役中检验,而且很快。要知道,斯大林一直在为这场战争做准备,就像他在1940年5月推测的那样,距离战争的爆发如果不是几个星期,那也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月。 

关于朱可夫乘火车去基辅走马上任一事,保存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见证。朱可夫在蒙古时的副官М.Ф.沃罗特尼科夫引用了自己的老营长、曾经在哈拉哈河被授予苏联英雄的上校Г.М.米哈伊洛夫的一段叙述:"朱可夫对所有来为他上任而送行的人表示了感谢。谈话间他表现得很克制。偶尔他也开玩笑说:'我们还会再见面的。' 

'我们送行的人都觉得,' 

米哈伊洛夫说,'朱可夫好像不太高兴,也有一些人说,他甚至落了泪。' 

'不可能!'我反对说。 

'我们也不信,可……我们不可能搞错。'" 

很多年以后,副官找到了证明米哈伊洛夫的话正确的证据:"在一次谈话时,朱可夫称之为'叔伯兄弟'的М.М.皮利希恩的妻子克拉夫季娅·伊利尼奇娜插嘴说: 

'谁也没见过朱可夫流泪,可我见过。' 

'为什么事儿流泪?'我问她。 

'我不说。' 

'为什么呀?也许,这很重要。要知道他这么有魄力的人不可能无缘无故就轻易流泪。' 

'我不说。' 

她执拗地坚持着,不再理睬我们。谈话时她丈夫皮利希恩也在场。他推测说,朱可夫可能是回忆起蒙古时流泪了。但我不敢肯定这种说法,因为朱可夫为自己在这个国度的使命而自豪。 

沃罗特尼科夫副官决定破解这个世人并未见过的朱可夫流泪之谜。他很想搞清楚,为什么皮利希恩的妻子隐瞒了一些事情。于是,他冒险向朱可夫本人询问这个问题:"一天在元帅的别墅,我找了个合适的机会问1940年4月(实际上是6月。--作者按)他动身去基辅时激动的原因。流泪说明了什么--如果真的流泪了的话,是因为高兴,还是因为伤心? 

元帅没有马上回答…… 

'我被委以重任--指挥着一个最重要的边境军区。在同斯大林、加里宁和其他一些政治局委员的交谈中,我最终认定了这一想法,就是战争离我们很近,而且不可逆转。让我当这么重要的边境军区的司令也证明了这点。但是,它会是什么样子呢,这场战争?我们有准备吗?我们来得及充分准备吗?我似乎嗅到了某种灾难逼近的味道,我看着对此一无所知、为我送行的亲人和同志们,看着莫斯科,看着莫斯科人愉快的脸庞,想到:我们到底会怎样呢?许多人没有意识到这点。不知怎么地,我有点儿不自然,接着我就忍不住了。我认为,对于我来说战争已经开始了。可一走进车厢,我立刻就控制住了自己的伤感情绪。从那一刻起,我个人的生命就属于即将爆发的战争,虽然在我们的土地上当时还是和平……'" 

至于自己关于红军对这场战争是否有准备的疑问,朱可夫在同沃罗特尼科夫的谈话中好像已经做了补充。可在《回忆与思考》中他对自己40年前的思想描述完全不同:"我们预见到,与德国的战争将是艰苦而又漫长的,但同时我们认为,我们的国家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打算把这场战争和斗争继续下去,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当时我们并没有想到,我们的武装力量不得不仓促应战,以致在最初的战役中,我方遭受了严重的失败并被迫向苏联纵深处撤退。"但是谈到眼泪,元帅没有否认。他两眼确实流出了泪水。因为同斯大林的几次谈话让这位新上任的大将深信:战争即将开始。实际上,朱可夫为了取得胜利,一点儿也不怜惜战士们的生命,不怜惜那些他根本分不清面孔、文化程度不高的战士们。但是,朱可夫对那些他很熟悉并喜欢的人并不冷漠无情。他清楚地记得,在那场即将爆发的战争中--据他估算,离战争爆发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个星期--许多在基辅火车站为他送行的亲人和朋友们死于非命。一年后,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许多朱可夫在哈拉哈河的战友--他们曾一起在蒙古大草原上变得亲密无间--为卫国战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М.М.皮利希恩身负重伤,朱可夫终生与他保持着最亲密的关系。在那次去莫斯科时,皮利希恩一家人对"叔伯兄弟"的妻子和孩子们关怀备至,而那位"叔伯兄弟"更多时候是在国防人民委员部忙于公务。朱可夫的女儿埃拉证实:"皮利希恩一家人按莫斯科古老的传统用盐和面包来款待我们,并且总是热情地迎接我们。他们很熟悉莫斯科,所以就帮我们在熙熙攘攘、陌生的城市中辨认方向。那次去莫斯科,他们使我们长了见识,还去了剧院,所以我也没觉得父亲老不在,当时他经常都在忙公事。" 

1940年6月13日,即朱可夫动身去基辅前夕,斯大林到底对朱可夫说了什么话,使得这位边境军区司令员流下了眼泪?显而易见,他们的谈话是什么时候也不可能记下来的。但这时《回忆与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我认为,朱可夫把斯大林最后一次、6月份谈话中说的一些话,挪到了书中所描写的第一次、5月份的谈话中。比如,关于没有远见的英法政治家即将受到惩罚的话。6月13日,盟国在比利时和法国北部已经遭受失败并且不列颠远征军团也已经从敦刻尔克撤退,很明显,惩罚的时间已经到来。但斯大林还指望着,法国人哪怕再顶住一两个月也好。并且在朱可夫上路时临别赠言:"现在你已经有战斗经验了。请接受基辅军区并把自己的经验用到训练中。" 

朱可夫在哈拉哈河的经验就是进攻。于是,完全有这种可能,就是斯大林更直接地对他说:"在你们向西线的进攻中,很快就要遭受巨大冲击。为6月15日(或8月1日)准备吧!"只是朱可夫在回忆录中回避这个问题。再说,这也太不符合固定的宣传模式--苏联人民热爱和平的外交政治,斯大林在希特勒面前充满恐惧,这位克里姆林宫的山民盼望着,即使不能避免苏德战争,也要最大限度地延迟它的发生。 

1969年,已经开始着手写回忆录的朱可夫拒绝了国防部某个不为人知的军事科学管理局的建议,预先声明说:"……我们无意中把我们的战争战略问题弄得混乱不堪,并且给读者造成一种误解,好像我们想先声夺人地进攻德国。"朱可夫还是有所隐瞒。 

为什么笔者这么有把握地谈起斯大林曾指示过朱可夫?因为基本上这些指示不可能是别的样子。当朱可夫还待在遥远的蒙古时,斯大林已经酝酿成熟了一个十分具体的进攻"朋友和盟友"希特勒的计划,这位朋友就在1939年12月还诚挚地祝贺苏联领导人的60寿辰,并祝斯大林个人"身体健康"和"友好的苏联人民未来一切顺利"。斯大林不想欠下这份人情,感谢了德国元首的"美好祝愿"。而对也捎来热情祝愿的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的回答用了一句被载入史册,并于二战后在西方被人多次戏谑引用的经典名言:"德国人民和苏联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指1939年9月德军和苏军共同抗击波兰军队的战役。--作者按)有着深厚的基础,必将源远流长、牢不可破。"9 

所有这些话,都是从当时苏联和德国报纸上公布的电报中摘出来的,是为了给舆论界做姿态。而不做姿态的那些文件又如何呢?如果读读它们,其中"源远流长、牢不可破"的苏德友谊连影子也看不见。 

例如,当时任苏军波罗的海舰队司令的В.Ф.特里布茨在回忆录中写道:"1940年2月,海军人民委员Н.Г.库兹涅佐夫颁布了一个指示,其中指出存在以德国为首、包括意大利、匈牙利在内的联盟同时进攻苏联的可能性。"在Н.Г.库兹涅佐夫死后才出版的一本名叫《严峻的转折点》的书中,在关于海军上将的简短生平和主要军事活动中,这份指示的准确日期被注明是1940年2月26日。正如编纂者所写的那样,生平是在由国家档案馆所提供的资料和Н.Г.库兹涅佐夫的个人档案资料基础上写成的,所以可以确定:这份把德国和它的盟国称做苏联可能的敌人的指示,确实是在1940年2月底由海军人民委员颁布的。 

我希望读者能够懂得,这类指示原则上不是根据陆军或海军机关领导的提议颁布的。这种指示一般只是根据国家政治领导人的提议,在这种情况下显然指的是根据斯大林的提议颁布的。肯定,类似的指示当时确实是由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交给红军的,只是历史学家至今也没有找到原件。也可能,无论是库兹涅佐夫的指示,还是伏罗希洛夫的指示,早就已经被销毁了。 

进攻前的一些背景事件:卡庭秘密屠杀波兰军官…… 

1940年2月,红军虽遭受巨大伤亡,但控制了曼纳林防线,于是,英国和法国真的准备派出自己的远征军援助芬兰。似乎为了反击"海洋霸权主义"、为了反击眼看就要到达波罗的海的强大的海军舰队,特里布茨和库兹涅佐夫的海军本来早就应该严阵以待。实际情况却是,斯大林对于英法登陆部队一点儿也不担心,相反,却准备与整整5个月前还兄弟般地一起瓜分波兰并签订友好边境条约的德国开战。并且之所以与芬兰握手言和,并不是因为惧怕英法联军对苏芬冲突的干涉,而是为了尽快调集在芬兰的红军主力部队,以便从背后袭击准备在西线发起总攻的"德国朋友"。如果说1940年3月在赫尔辛基主战派占据了上风的话,与根据和平结束战争的条件所签署的《莫斯科和平条约》相比,无论如何令人难以置信--芬兰摆脱苏联战争所遭受的领土损失将会减少很多。最有可能的情况是,如果芬兰人继续不屈服,斯大林也可能同意在"冬季战争"开始前夕由苏联提出的土地交换计划。那样,苏联将会得到开垦得很好、有经济潜力的卡累利阿地峡,用于巩固曼纳林防线,从而让给芬兰一半的领土--靠近拉多加湖以北那片人烟稀少的沼泽地。从曼纳林防线撤离后,芬兰政府本来准备同意这一计划。但斯大林当时的要求又加码了,在赫尔辛基,由于不知道苏联的底牌,又担心英法联军最终不来援助,于是决定接受更为苛刻的和平条件,只求保全一个独立国家。虽然,即使芬兰人拒绝苏联的条件,斯大林也会做出很大让步。春季泥泞季节即将到来,红军的燃料总共只够用半个多月的,而主要兵力必须用于攻打德国。 

结束在芬兰的军事行动后,苏军迅速开始向西部边境加紧调集兵力。战争结束前夕,红军在芬兰前线部署有55个步兵师、4个骑兵师和摩托化骑兵师,以及配备有4000辆坦克和3000架飞机的8个坦克旅和3个空降兵旅,1940年4月到8月这段时期,又向西线调集了37个师和1个坦克旅。其中,30个师于6月到达指定的新地点,其余几个师于7月或8月到达指定地点。其余的大部分坦克旅和空降兵旅解散后被改编为机械化兵团和空降兵兵团,以用于西线的军事行动。到1940年6月底,斯大林能派出西部边境军区(基辅军区、敖德萨军区和白俄罗斯军区)的总共有这么多兵力,另有部署在波罗的海沿岸的3个步兵师和3个坦克旅。与此相比,希特勒只有84个步兵师及配备有17个坦克旅的13个骑兵师和摩托化骑兵师。10从坦克数量上说,苏军平均每个坦克旅要比德军多200余人。 

在红军前高级将领出席的一次会议上,1940年12月时任列宁格勒军区空军司令--后来的空军主帅А.А.诺维科夫承认说:"1940年,列宁格勒军区空军部队的战斗军事行动是在以下几个特殊条件下进行的:8月份,军区空军所有部队严阵以待,准备完成特别任务,而部队8月份之前才刚刚从乌克兰返回……"11几乎所有聚集在芬兰战场上的飞机,也是临飞行前才刚刚到达西部边界。为了占领波罗的海沿岸和比萨拉比亚,未必会需要规模如此大的机群。波罗的海沿岸各国的军队实际上并不拥有军用飞机,而罗马尼亚的空军只有不过几百架老式飞机。斯大林把自己空军的中坚力量聚集到西部边界并不是为了同他们作战。对手是更具威慑力的德国空军赫尔曼·戈林。1940年4月17日在高级军官出席的关于芬兰战争总结会上,斯大林特别关注德国空军并不是无缘无故的:"我们军队在新的、真正的、现代化的苏联战争中要用两条腿走路,这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我们还要从芬兰战场上吸取经验,这场战争使我们的战士枪法更准。幸好,我们军队是从芬兰人那里,而不是从德国空军那里学到了这些经验。感谢上帝的恩赐!" 

斯大林最担心的就是德国空军将来进攻西线。但是,德国在苏联边境的步兵力量很弱。6月之前德军在这里共部署了12个步兵师,其中9个师是由后备国防军组成,士兵年纪较大。12这几个师几乎没有运输工具,他们的战斗力非常有限。甚至是在芬兰战场上没有取胜的红军,跟这样的对手打仗也足以应付。要知道当时红军在人数上几乎占到10倍的优势,尤其在坦克上。斯大林担心,如果"斯大林的雄鹰"不能取得制空权,德军的飞机将不停轰炸,会延缓红军前进的速度。希特勒就有时间从芬兰前线调集兵力遏止苏联红军的进攻。德国在西线开始进攻前,苏联领袖的心情很好。他梦想着:法西斯武装力量将受困于不可逾越的马奇诺防线,红军将会大举向西部进攻,抓住德军的薄弱环节,占领波兰、斯洛伐克、捷克,乘胜直捣敌人的心脏。与心怀感激的英法盟军在易北河的某个地方--如果幸运的话,就在莱茵河畔相见。半个欧洲将在苏联的控制之下。这样离苏联红军用刺刀创造出来的和平革命就为时不远了。 

1940年5月6日凌晨,在莫斯科郊外别墅,斯大林正同自己圈子里的老乡--80岁的达特·加西塔什维利--见面。他过去为斯大林的鞋匠父亲当帮手。达特很喜欢跟主人的儿子小斯大林玩耍,而斯大林终生都对他抱有好感。参见家庭晚会的有斯大林、加西塔什维利和贝利亚。在座的还有埃格纳塔什维利(斯大林的母亲曾在他家做过洗衣女工)和他的第二任妻子,一个德国女人。应该说,斯大林和埃格纳塔什维利是把兄弟,按照格鲁吉亚风俗他们成了最亲近的人。埃格纳塔什维利的儿子20世纪90年代时还曾写到5月份的那次相聚:"我的继母是德国人,在1925~1926年时,把自己的女儿送到德国的姐姐那儿上学。后来她的女儿在柏林嫁给了一个犹太人,这个人的姓我记不清了,但大家都叫他济格亨。1933年希特勒上台以后开始排挤犹太人,济格亨就带着自己的妻子转道丹麦去了美国。就这样,我继母的女儿在美国已经住了40年了。斯大林有好几次看着她,突然用格鲁吉亚语对父亲说:'你妻子看起来很不高兴,也许她不喜欢我到你这儿来做客?'而父亲回答道:'瞧你说的,你怎么能这么想!问题是她有个女儿待在美国,她害怕我们要跟美国打仗……' 

"斯大林和善地看着他,摸了摸胡子,右手拿着一只杯子说:'尊敬的吉利季娅·格尔马诺夫卡,不要担心,不要害怕……'想了想,又说道:'我们不会跟美国打仗的。'然后把杯子换到另一只手上,沉思起来,如同一座狮身人面像。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三分钟过去了,而他还在那儿抚摸着胡须。我们一直看着他,吓得一动不敢动。突然,他抬起右手,一字一顿地说:'我们要跟德国打!英国和美国会是我们的盟国!不要担心!不要害怕!来,为健康干杯!'然后,一饮而尽……" 

斯大林举行的这次较为坦诚的酒会正好发生在与朱可夫第一次见面的前几天。当然,他和朱可夫的谈话未必像跟自己亲密的朋友谈话这么直接。但是,这位刚上任的大将本来也应该明白,在不久的将来,斯大林打算跟德国人开战。而他,朱可夫,将遭受主要的打击。 

应征到芬兰战场的大约700,000编外入伍者从1940年的5月1日到7月1日被遣散。肯定,6月底7月初才开始有进攻德国的打算。在此之前,像斯大林所希望的那样,德国法西斯将主要与英法作战,不会有余力对付红军。 

准备进攻德国的同时,斯大林和他的政治局战友们犯下一桩罪行。按照现在法律术语说,就叫反人类罪。1940年3月5日,还没有与芬兰签署和平条约,政治局决定处决在苏联监狱和战俘营中受尽苦难的大约15,000名被俘的波兰军官及11,000名波兰平民。有意思的是,一直到1940年2月之前,原来一直打算通过特殊的会议放过这批波兰人,把他们判个3到8年刑,然后把他们送到勘察加半岛和苏联的其他东部地区,在那里他们应该在铁丝网里做苦工,直到战争结束。但是,在1940年的那个月的月末,斯大林决定同德国开战。所以在4月和5月的上旬,这些波兰军官,还有一些知识分子和有产阶级的平民(共约22,000人)在斯摩棱斯克的卡庭(靠近特韦尔州一个叫梅德诺耶的村庄)和哈尔克夫森林公园地区的第6区被处决13。斯大林本来需要对苏联俯首帖耳的波兰军队。战后,这种俯首帖耳由朱可夫的朋友罗科索夫斯基来实现,他受命很快加入波兰国籍,然后还当上了波兰的国防部长。被苏联俘虏的波兰军官们绝大多数对苏联都没有好感。万一开始对德战争,英法和波兰在伦敦的流亡政府自动就会成为苏联的盟国。到那时,就不得不释放这些波兰军官和平民,并移交给他们的流亡政府以组建新的波兰军队。这支军队显然不会受到苏联控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斯大林认为惟一的办法就是消灭这些波兰人。而因为他打算进攻德国时已经是1940年夏季,所以必须得速战速决。 

乌克兰枪杀波兰人事件,是在当地的内务部头子伊凡·亚历山德罗维奇·谢洛夫的领导下进行的。稍后在20世纪50年代,有一天,他在与H.C.赫鲁晓夫的儿子谢尔盖和赫鲁晓夫的女婿А.И.阿朱别伊谈到斯摩棱斯克的契卡(苏联肃反委员会)人员时,在气头上没能掩盖在卡庭所犯的罪行,他回答说:"连这种事情都应付不了,我在乌克兰的时候,那他们才叫多呢。可是,我做得人不知鬼不觉,连个影子也发现不了……"成功进行的死刑竟成了伊凡·亚历山德罗维奇的职业骄傲。他还会跟朱可夫分享自己的发明--他们是1940年在基辅相识的,于1944年到1945年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被包围的德国变成了好朋友。也完全可能,朱可夫已经知道波兰军官悲惨命运的真相。如果这属实的话,元帅是如何看待这次犯罪的?我想,刚开始肯定是安慰自己说这是应该的,波兰军官本来就是我们的敌人,在战争逼近的情况下也没法让他们活着。稍后赫鲁晓夫统治时期,斯大林的罪行受到声讨,可能朱可夫把在卡庭那儿的罪行也归入其中,把一切归罪于斯大林和贝利亚头上。并且用苏联的对外政策和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利益来证明,赫鲁晓夫不愿意说出波兰被俘者下落的真相是情有可原的。也可能,朱可夫直到最后还相信苏联的官方谎言,好像说在卡庭的事件是德国人干的? 

法国的迅速溃败使得斯大林不得不放弃1940年夏天进攻德国的计划。上将Л.М.桑达洛夫回忆了苏联军人当时痛心的场面:"谁能想到德国人只需不到两周的时间,就粉碎了法军主力?"连斯大林本人也没料到法国投降。赫鲁晓夫证实说:斯大林得知法国放下武器投降后,气得破口大骂,好像说现在希特勒可以放开手脚向西线进攻了。显然,斯大林确确实实到最后一刻还指望着法国哪怕再坚持一个月,也可以让苏联完成进攻德国的军事准备,并迫使德国两线作战,但这种想法只是一相情愿。现在德国法西斯的精锐部队将很快来对付芬兰战场上尝到了失败苦果的红军,而德军有着在波兰和法国大获全胜的辉煌经验,并且士气高昂。 

但是,祸兮福所倚。在法国遭到失败和英军被从大陆赶出去之后,红军由于胜利,在他们面前一下子展现出极为诱人的前景。可以指望到达拉芒什海峡,也可能--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穿过比利牛斯山脉,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建立苏维埃政权。而巴尔干半岛就像一颗熟透的果子,和伊斯坦布尔一起真的就会落到斯大林的手里。也许,那一刻斯大林确实是这么梦想的。但是,要想这么迫不及待地取得世界霸权,必须要有充分的军事准备。苏联从1940年6月开始大规模组建机械化部队,而从1941年年初开始组建空降兵旅,以用于敌精锐部队被消灭后进一步扩大胜利果实。与德国空军相比,本来应该占有绝对优势的苏联空军的战斗实力进一步增强。向西进攻欧洲的计划拖延到了1941年。 

朱可夫到达基辅后,起程去了部队。在捷尔诺波尔、利沃夫、弗拉基米尔--沃伦斯基和杜布诺这些地区他实行了指挥官和司令部人员训练制。朱可夫还不知道,卫国战争的前一阶段,正是在这儿--在苏联的领土上,展开了大规模的坦克战役,并给红军带来不良的后果。在1940年6月那些时候,朱可夫一点儿也不怀疑,他的坦克部队将会马上在被德国人占领的波兰领土上作战并向克拉科夫和卢布林进攻。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进攻突然在另一个方向展开。对于这件事朱可夫在《回忆与思考》中写道:"回到基辅后,很快接到了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打来的电话,他向我传达了政府作出的关于建立包括3个方面军在内的南方军区、以用于解放被罗马尼亚占领的北布科维纳和比萨拉比亚的决定。同时我兼任军区司令。" 

"经过漫长的谈判,罗马尼亚政府终于同意从北布科维纳和比萨拉比亚撤军,这样,事件最终以和平方式解决。" 

事实上,根本没有什么漫长的谈判。要不是朱可夫本人,就是回忆录的编辑弄错了。事件发展相当快。6月26日苏联向罗马尼亚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按照公使转交的地图清理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的领土。在秘密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北布科维纳甚至没有划入苏联版图,好像它从未隶属过俄罗斯帝国。但是这些情况一点儿也没让斯大林感到不好意思。1940年6月26日深夜,罗马尼亚驻莫斯科公使达维杰斯克应邀去见莫洛托夫。苏联人民委员交给他一份最后通牒,要求同意在24小时内把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转交给苏联。柏林劝说布加勒斯特做出让步,第二天晚上,罗马尼亚政府接受了苏联的条件。6月28日,红军师在朱可夫的率领下到达德涅斯特。朱可夫不无骄傲地描述了这场实质上说是警察战的战役: 


我们查明,罗马尼亚政府和司令部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而是把被解放地区所有可以搬走的东西,全部仓皇地运往罗马尼亚。 

为了制止这些破坏条约的行为,我们决定在普鲁特河上空派出两个空降旅,占领所有桥梁。两个坦克旅的任务是超过撤退的罗马尼亚纵队,并到达普鲁特河畔。 

完成急行军(大约200公里)后,我们的坦克部队出现在空降兵部队的着陆地点。在罗马尼亚部队、当地政府和所有急于逃回罗马尼亚的人中间引起了极大的恐慌。军官们也丢下自己的部队和司令部的器材逃过河去。简短地说,在苏联军队面前,王牌部队陷入了可悲的境况并完全丧失了作战能力。 

这一事件后的第二天(6月29日。--作者按),斯大林通过高频电话找到我。斯大林问我: 

"你们那儿发生了什么事?罗马尼亚大使抱怨说,苏军司令部违反签署的条约,在普鲁特河上空投空降兵,切断了所有撤退的路。好像说你们从飞机上还空投了坦克部队并驱散罗马尼亚军队。" 

"情报机关已经查明,是罗马尼亚一方粗暴地践踏了条约,"我回答说,"他们违反条约,从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运走铁路交通设备和工厂生产设备。所以我命令投入两个空降旅,目的是为了截住普鲁特河上的通道,为协助他们还派了两个坦克旅,他们与空降旅同时到达指定地点。" 

"那你们到底从飞机上向普鲁特河上空投了什么样的坦克?"斯大林问。 

"我们什么样的坦克也没空投过,"我回答说。"而且也不可能空投,因为我们还没有这样的飞机。显然是撤退的部队惊慌之中觉得坦克好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斯大林笑了笑说:"把丢弃的武器收集清理一下。至于铁路交通设备和工厂生产设备嘛,要好好保管。我现在就给外交人民委员部下命令,向罗马尼亚政府提出抗议。" 


这个插曲就这样和平结束了。 

朱可夫从来没有想到过,1940年他在比萨拉比亚所干的事,跟1938年德国法西斯侵略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是同一个性质。大将深信,他是在把比萨拉比亚的摩尔达维亚人和北布科维纳的乌克兰人从"罗马尼亚贵族"的压迫下解放出来。虽然这个"压迫"与未来苏联的"压迫"很难相提并论。而且,在罗马尼亚实行农业改革以后,"贵族"--大庄园主早已经不存在。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实质上变成了农民并且勉强度日。只有一小部分人有幸成为了农场主,或多或少地有一些收益。按欧洲人的观点看,罗马尼亚不是很富裕,但苏联的生活水平甚至比他们还要低,而要是与苏联的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相比,罗马尼亚的监狱简直成了疗养地。很快,许多被朱可夫的军队"解放"出来的新苏联公民就尝到了这些可怕的"群岛"的滋味。 

朱可夫在《回忆与思考》中提到了"那些想尽快逃回罗马尼亚的人"及被突然出现在普鲁特河畔的苏军空降兵和坦克兵吓破了胆的人。但是,无论是军官们,还是官员和地主们,他们只是在逃离苏维埃政权的控制。逃离的还有不少知识分子、富裕农民、小商人和小手工业者。而苏联士兵和内务人民委员部的战士们在普鲁特河方向不仅拦截了蒸汽机车和车辆,而且还搜走了撤退者随身携带的财产,连手表和打火机也不放过。 

基辅军区司令用藐视的态度评价罗马尼亚军队是陷入了最可悲的境况,遭受极度恐慌并显示出"完全丧失了作战能力"。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仅仅过了一年,所有这些话就不得不用来描述红军--而且一字不差,在德国法西斯的进攻之下,红军战士死于重重围困,剩下的争先恐后地向东逃去。 

苏联军队在那时,即1940年6月时,看起来一点也不比罗马尼亚军人好多少。比萨拉比亚的女地主叶夫罗西尼娅·安东诺夫娜·克尔斯诺夫斯卡娅是俄罗斯族,在比萨拉比亚和苏联重新合并后不久曾在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待过,她还记得与从德涅斯特来的同胞第一次见面的情景:"穿过村子的路上驶过一辆辆脏兮兮、涂着保护色的装甲车、小坦克……时不时地有车停在路边,接着脸上涂着油污的战士们就下来修理着什么。路旁的地上可以看见一滩润滑油。一辆车出了队伍,向我们家开过来。车里流着黑糊糊的东西,可是小伙子们互相推搡着,边笑边说着俏皮话:'……就像母羊一样:待在哪儿,哪儿就是一滩……'他们一边交头接耳,一边推着一位已经不年轻的庄稼汉,直到那人向前走去,同时问道:'你们这是怎么搞的,小伙子们?刚刚过了边境,马上就要修理?' 

"机械师不满地嘟囔道:'我们在路上已经走了3个月了(可能这正好是从芬兰战场调回来的部队。--作者按)……' 

在索罗克斯桥那边,距离上桥50米的上坡的地方,一辆汽车翻在了坡下。旁边躺着用篷布盖着的一具尸体,脸上扣着头盔。路边坐着一位手握冲锋枪、神情沮丧的战士。 

'怎么弄成这样?'我问。 

'还不怨这山!难道刹车能受得了?' 

我觉得很奇怪:这也叫做'山'!一个小山坡嘛!" 

自然,朱可夫对自己的战士们仓促应战不应该负任何责任,因为在此之前他做军区领导还不到两个星期。但问题是,一年以后,即1941年6月,那时朱可夫任军区司令已有半年,并且在总参谋长的位置上也坐了差不多有这么长时间,可是红军进行的军事准备工作--包括基辅军区在内,依然没有很大的起色。 

红军高层的变动 

朱可夫在基辅的最后那段时间,撤换了军区司令部作战部的部长П.Н.鲁布佐夫少将,他自己20世纪30年代初在莫斯科服役时就和这个人认识了,甚至两家关系还不错。代替鲁布佐夫的是曾在总参谋部的军校当教员的И.Х.巴格拉米扬上校。巴格拉米扬关于自己任职的事是这样说的:"……我早就认识朱可夫。有一段时间两人都是骑兵团团长,而1924年到1925年两人一起在列宁格勒高级骑兵学校学习过……突然有一天我以前的同事鲁布佐夫少将来莫斯科接妻子。我们曾经一起在军校学习过,然后一起当了教员…… 

'你现在哪儿高就呀?'我很感兴趣地问。 

'在朱可夫手下,'他骄傲地回答。'当作战部部长。' 

'哎呀,你真走运!而我就没这么运气了。' 

'我跟你说,' 

鲁布佐夫突然兴奋起来,'你去找朱可夫说说吧。他肯定会帮你的。再说,他也很了解你。一句话,快点儿写信吧,我把信交给他本人。' 

事情就这么决定了。信写得很简短,有些像报告:'在野战部队服役的那些日子已经过去,我现在怀着满腔热情想重返队伍……我不计较职务大小……' 

假期很快就过去了。但是,甚至在休息的时候我也一直在想:朱可夫会怎么答复我呢?当我已经开始失望时,来了一份电报。朱可夫大将通知我说,由于他说情,人民委员决定派我去基辅特别军区。并命令我速到基辅报到。 

在莫斯科的干部部里,我见到了人民委员签署的关于任命我为第12集团军司令部作战部部长的命令……" 

第二天巴格拉米扬已经在基辅了,朱可夫给他的印象是:"朱可夫的样子变化不大。矮壮的身材也许有些胖了点儿,柔软卷曲的头发比以前少些,而脸部更加棱角分明,也更加严峻了。" 

"与过去的老同学相见刚开始比较正式。我的举止严格按照条令要求执行。对于司令员这么快就给我答复,我表示了感谢。他皱了皱眉头,挥着手说:'不要再说了……我这么做不是为了你,是为了工作需要。现在部队不仅缺乏通晓诸兵种训练知识的人,而且急需熟谙作战训练方面知识的人才。我认为,我没有看错人。'" 

当会见不再那么正式时,朋友们开始回忆起在列宁格勒的年轻岁月。巴格拉米扬稍稍提到,想尽快到部署在斯坦尼斯拉夫的第12集团军司令部的新岗位走马上任。很明显,朱可夫不仅是出于工作考虑,而且还考虑到巴格拉米扬的仕途。 

"'先用不着去,' 

朱可夫态度很坚决。'等等再去。12月份将要举行一个大会,与会者是国防人民委员部和所有军区的领导。这个大会从参加人数来说,规模很大,而且部署的任务也很重要。据我们所知,连斯大林本人也要出席这个会议。总参谋长将要就去年一年的军事训练和作战训练工作作重要的总结报告。同时作报告的还有步兵总监察员、军训部部长、装甲兵部部长和炮兵总监察员。几个军区司令要就作战方法和战术问题做出发言。我的任务是就主要问题作一个报告,名字就叫《关于现代进攻战役的特点》。据我所知,你在总参谋部的军校里呆过4年,先是学习,然后又任教。'然后关心地问:'你军校的研究资料随身带来了吗?' 

'带来了,司令同志!' 

巴格拉米扬高兴地报告说。 

'这样吧,'朱可夫也高兴起来,'你就帮我准备报告吧!'" 

接下来,按照巴格拉米扬的说法,军区司令员好像对他说了下面这些话:"……战争每时每刻都有可能爆发。我们不能根据半年或两年后的情况来制订自己的作战计划,而应该考虑到我们边境军区目前的兵力情况。"由此可见,如果巴格拉米扬在这儿没有说假话,那么,朱可夫在当时,即1940年8月份时,就根本没有考虑过在1942年或更晚些时候开始战争,而是认为对德国的战争必须在1941年的上半年开始。显然,斯大林本人也是这种意见。什么时候开战,并不是基辅军区的司令员说了算的。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苏联历史学家和回忆录作家们曾认为似乎斯大林、铁木辛哥和朱可夫希望把希特勒对苏联的进攻哪怕推迟到1942年也好的观点又算什么呢?有意思的是,如果敌人已经决定了发动战争的时间,又怎么能够使他推迟实行侵略计划呢?另外要知道,就在朱可夫和巴格拉米扬谈话的那一刻,还根本没有什么"巴巴罗萨"计划。只是朱可夫所设想的苏联的进攻计划已经由1940年夏天推迟到了1941年的夏天。这就是为什么在即将召开的大会上关于现代进攻战役的报告应该成为最切合现实的报告的原因所在,而那份报告,像朱可夫所期待的那样,巴格拉米扬肯定会为他写好的。 

"'让我们一起想想吧,'朱可夫最后说,'如果有什么问题,不要不好意思,尽管来找我吧。也可以请军区司令部作战部的任何一个军官协助。明天再着手工作吧。' 

'明天是星期天……'巴格拉米扬怯怯地提醒道。 

'瞧你说的,是不是星期天要由我们说了算,'朱可夫开起了玩笑,流露出对神圣不可侵犯的写作工作很熟悉的样子。" 

于是巴格拉米扬坐下来着手写报告:"我立刻投入了工作。军区见习参谋部军校毕业生、很有经验的骑兵中校Г.В.伊万诺夫给了我很大帮助。" 

"我没有拖家带口,真的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从起床号响起工作到熄灯号响起。我和伊万诺夫以相当快的速度完成了这项任务。在司令要求下,经过多次修改,他总算对我们的努力表示出满意。9月底,朱可夫拿来了最后的修订稿和附录,他把材料交给我,吩咐道:'再次印刷后仔细检查检查。准备一下动身吧:3天以后要在第12集团军给指挥人员和司令部人员进行训练。我准备去一下。你也跟我一起去。我介绍你认识一下集团军司令员,训练过程中再熟悉一下即将在那里工作的司令部。'" 

但是巴格拉米扬在第12集团军司令部服役的时间并不长。当时已经是1940年12月了,离莫斯科召开的大会没剩多少时间。朱可夫因为那份报告写得不错,作为奖励,他任命巴格拉米扬上校为基辅军区司令部作战部部长,并授予少将军衔。而他的前任鲁布佐夫也如愿接到赴莫斯科任职的命令。 

我听到的关于巴格拉米扬的故事是下面这种说法。当朱可夫得知他要作报告时,就想把报告的准备工作交给鲁布佐夫。但是,军区司令部作战部部长的工作也是相当繁忙的,腾不出时间来进行军事科学创作(顺便说一句,连司令员本人也没有这个时间)。所以,鲁布佐夫就出了这么一个主意:他说服自己的同学--也是朱可夫的同学巴格拉米扬(他当时是总参谋部军校的教员)像他一样请求到朱可夫的手下基辅军区工作。当然喽,军校教员这一工作虽不轻松,但也有不容置疑的很多好处。比起在外省的驻防军--尤其是那些驻防在原始森林或沙漠中的部队,在首都的生活要惬意得多。另外,总参谋部军校教员的工资也很高,与作战部队同一军衔的指挥官相比,要高得多,相对说来,自由时间也比较多,可以尽情地享受生活。但是只有一个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仕途方面几乎无所作为。大可以自由自在地升到上校,然后退休。而在军区服役,尤其是在像基辅军区这样的国内最大的军区(兵力上最大),加上与军区司令的私交又相当不错,在仕途上可谓前途无量。至于为既是朋友,又是司令的上司写一份报告,这简直是件不值一提的小事。况且,为了完成这件事,已经创造好了所有的条件:新上任的第12集团军司令部作战部部长在伊万诺夫的协助下暂时在基辅写报告,而他在斯坦尼斯拉夫的职务仍由未交接工作的前任来履行。真的,我就从来没听说过德国下属要为隆美尔、曼施泰因或古德里安写文章和写书。但是要知道,这在红军里早已成为一种传统。 

在朱可夫与巴格拉米扬的谈话中有一个疑点很引人注目。就在不久前,《红星报》还把朱可夫称做在哈拉哈河上对日本第6集团军进行包围战的独一无二的战役策划创造者,让人感觉他在这方面驾轻就熟。那就让朱可夫给巴格拉米扬讲讲吧,他本人是如何准备这场著名战役的。但突然又查明,司令员需要军校教员的资料,他在哈拉哈河上成功进攻的个人经验--按指示,这是那些军校教员应该仔细研读的--对于要准备的那份报告来说,明显不够充分。 

策划哈拉哈河进攻的到底是谁呢?也许,是旅长波格丹诺夫?或者是施泰尔恩和司令部的其他人?任何时候都不见得有统一的回答。 

在朱可夫领导基辅特别军区时,国防人民委员部领导层发生过一些重大变化。1940年8月,Б.М.沙波什尼科夫元帅的总参谋长一职被К.А.梅列茨科夫大将接替。推荐他的是铁木辛哥。还在1920年时,在波兰前线,梅列茨科夫当时在第6骑兵师司令部任职,当时师长就是铁木辛哥。在曼纳林防线被突破时,梅列茨科夫当时正领导着战斗力极强的第6方面军,而后来的人民委员正领导着西北方面军。梅列茨科夫此前曾任副总参谋长,对司令部工作很熟悉。按照布琼尼的说法,梅列茨科夫的任命是用下面的方式进行的。一天,在总军事委员会会议上,斯大林突然说:"同志们,我认为我们现在需要更年轻的总参谋长。"同时说明,他对Б.М.沙波什尼科夫没有任何成见,但是此人经常生病,并且影响到对许多作战问题做出决策。布琼尼证实说,他正式推荐了候选人梅列茨科夫,梅列茨科夫当时任副国防人民委员,并且主管军训部和军事院校。与会者一致同意由这位候选人任职。梅列茨科夫开始推脱说经验不足,并请求不要任命他为总参谋长。斯大林好像做了如下的回答:"我佩服您的开诚布公,但是沙波什尼科夫的事必须解决。等我们找到其他合适的人选,马上就让您解放。"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26:13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4

关于这件事,梅列茨科夫本人在回忆录中差不多也是这样描述的:"会后,像往常一样,大家都在斯大林的住处共进晚餐。在那里,大家又开始讨论有关部队的问题。突然,斯大林说:'我们现在需要更年轻的、身体健康的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同志经常身体不适,此外也有必要把他调到别的工作岗位上,现在各地区都在大规模构筑防御工事。我们想任命他为主管构筑防御工事的副人民委员。同志们,你们怎么想的?谁可以担任总参谋长?我等着你们的推荐。' 

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在场的人开始叫我的名字,而且还有根有据地说,我有专业知识,参加过战斗,当过军区司令,并且已经在总参谋部工作。斯大林询问我的意见。开始我一口回绝,借口说这副担子太重,我经验不足,承担不了这项工作。 

'这样吧,'斯大林说,'我们和您立个军令状:您现在马上就着手工作,等我们一找到其他合适的人选,立刻就接替您。今天就这么决定了。'" 

毫无疑问,在斯大林那儿晚餐时间进行的谈话,不论是布琼尼,还是梅列茨科夫,很快就会付诸实施。但是我怀疑这是事先安排好的,而且事实上斯大林确实提前与布琼尼商量过,并让他提出梅列茨科夫为候选人。这样就可以显示出军队领导的同心同德。梅列茨科夫呢,就成了铁木辛哥安插的人。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曾经向作家康斯坦丁·西蒙诺夫讲述说:"对我们来说,芬兰战争是一个最大的耻辱,不仅在国外,而且在国内给我军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所有这一切是必须要说清楚的。当时在斯大林召集的会议上,罢免了伏罗希洛夫的人民委员一职,同时任命铁木辛哥为人民委员。至于沙波什尼科夫,斯大林认为他对此也应该负间接责任,于是用冠冕堂皇的理由解除了他总参谋长一职,并任命他为副人民委员,监督新边界的防御工事构筑。对他来说,这项新工作是相当必要的,从国家大局着眼也很重要,并且需要像他这样的专家才能完成。 

此后,出现了一个问题,谁可以担任总参谋长?斯大林事先跟谁也没有谈过,转身直接就在委员会会议上向新当选的人民委员铁木辛哥问道: 

'您推荐谁担任总参谋长?' 

铁木辛哥说不出来。 

'那么,在以前的司令部您跟谁是搭档?' 

事情是这样的,芬兰战场上铁木辛哥在以前的司令部正好是和梅列茨科夫一起共事。他把这一情况说了。 

'那么,您认为梅列茨科夫担任总参谋长合适吗?他在您那儿干得怎么样?' 

铁木辛哥回答,他干得不错,也适合担任这一职务。新的总参谋长的任命就这样决定下来。" 

华西列夫斯基有些地方明显是把不同的事件混淆在了一起。伏罗希洛夫被免职比沙波什尼科夫要早的多,当时还是1940年5月。华西列夫斯基所引用的斯大林和铁木辛哥间的谈话,很可能不是发生在总的军事委员会上--那次会上决定了梅列茨科夫的任命,而是更早些时候,是在政治局会议上--出席那次会议的军方代表大概只有铁木辛哥和沙波什尼科夫。可以设想,关于这次谈话就是铁木辛哥本人告诉华西列夫斯基的。只是回避了一个问题:实际上他本人也想任命自己以前的搭档梅列茨科夫,但是,他耍了一个小小的手腕,好像斯大林本人就差逼着他说出梅列茨科夫的名字了。但是斯大林识破了他的手段,只是不露声色而已。甚至让自己信任的布琼尼在总的军事委员会上提出梅列茨科夫为候选人。事实上,领袖一点儿也不想让新上任的国防人民委员把他的亲信安插到像总参谋长这样的关键位置上。很可能,梅列茨科夫知道斯大林反对这个任命,所以故意摆出一副姿态,以经验不足为由拒绝担任这一要职。虽然在此之前他已经是副总参谋长,而且指挥着国内实力还算可以的列宁格勒军区部队。我认为,梅列茨科夫只是想为自己将来留一条后路,他预感到,斯大林不会让他长期当着总参谋部的头头。确实是未卜先知。 

为了不给铁木辛哥太大的权力,斯大林在任命梅列茨科的同时,还任命布琼尼为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总参谋长的权力退居第三位,而布琼尼有更大的可能监督铁木辛哥的行动。至于说到梅列茨科夫,他的命运可真有些悲惨。卫国战争第二天,他就因为施泰尔恩、雷恰戈夫、洛克季奥诺夫和其他军官的事被逮捕。他被拷打,被迫承认自己参加了这次阴谋。但是,斯大林有点可怜梅列茨科夫,没有枪毙他,派他去西北方面军的大本营当代表,然后又任命为沃尔霍夫方面军司令。朱可夫对作家叶夫根尼·沃罗比约夫讲述说,1941年秋天斯大林想起了梅列茨科夫,在决定让他重返部队之前说了下面的话:"他也真够磨蹭的!"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26:46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5

斯大林对有一件事避而不谈,那就是可怜的大将是在监狱牢房里变成残废的,在内务人民委员部那里他整天都忍受着浑身酸痛的折磨。由于这个原因,再加上牢房里终年阴暗潮湿,梅列茨科夫出狱后连行走都困难。"可能有人把这一情况报告给了斯大林," 

朱可夫讲述道,"也可能他本人也发现了。但是从此以后,在斯大林出现的场合,我们所有的人必须起立,只有梅列茨科夫一个人被允许坐着。"真是令人落泪的讽刺:任命梅列茨科夫接替沙波什尼科夫,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的身体特别好。而现在,在监狱里待了两个半月以后,梅列茨科夫连双脚站立都很困难,昔日的健康体魄已荡然无存。 

1940年8月红军高层领导中发生的变动从整体上说巩固了布琼尼和铁木辛哥的地位--也就是那些赏识朱可夫的人。很有可能,现在朱可夫也指望着那份成功的报告会帮助他再升一级,从而当上副国防人民委员。由于战争的原因,被看做红军精锐部队的西南方面军的领导权也交给了副国防人民委员。 

有报告说进攻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朱可夫在会上向战友们讲解了苏军在哈拉哈河上实行进攻的理由:"对于这次战役,指挥部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不仅从战役的观点,还是从物质供应和战役-战术的出其不意方面来讲,考虑的都是相当全面。这次战役之前,曾有过连续不断的制空权争夺……我们在轰炸机方面的优势是敌人的3倍,战斗机方面的优势约是敌人的2倍。对战役进行策划的目的是,用强有力的侧翼集结进行冲击,从而消灭敌人侧翼较弱的兵力,从战役上把敌人包围在指定地点和距离国境不远处,因为进一步进行冲击是政府所不允许的,必须把敌人包围在这一地区,然后将他消灭……这次战役中,什么是具有代表性、同时又有教益意义呢?首先,就是要出其不意。出其不意,是一个伪装的问题,也是不论在战役中,还是战斗中取得胜利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指挥员要采取一切措施给敌人造成一种印象,好像我们不是在准备进攻,而是在准备防御。为此,必须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造假消息、利用电台播报假新闻、夜间做出挖战壕和各种工事的样子。还要假装散发各种各样专门的传单,目的是保障所进行的防御措施。各种手段是很多的。广播中要广播各种通告,鼓舞指战员的士气去准备防御战。正像我们后来了解到的那样,直到进攻前一刻,日本人真的没有想到、也从来不知道我们要进行的是进攻战。在向莫斯科总参谋部报告战役计划时,我们行动极为谨慎,而进行进攻的日期,实质上是在战役打响的前一刻才报告的……战役上的包围战转变为战术上的包围战,并且敌人确实是被消灭在指定地点。敌方向侧翼进行反击的企图……也遭遇了有组织的抵抗、有组织的防御体系和坦克旅的反击。在准备这次战役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要组织好坦克、炮兵、步兵和空军间的协同作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部队后方25到30公里处加紧训练。" 

毫无疑问,报告的这一部分是巴格拉米扬和伊万诺夫在朱可夫本人提供的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而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及它在红军中的运用的"纯理论"部分,很有可能就是两位过去的教员兼现在的总参谋部军官们孜孜不倦的劳动成果。这一部分显得学识很渊博:"从西线的军事行动中可以获得哪些教益? 

1.在空军的紧密配合下,勇敢而果断地运用坦克师和机械化旅向敌人的战役防御深处推进。 

2.在遭遇战中,机械化旅果断出击,力求勇敢独立地在敌人战役集结的后方形成突破口。 

3.大规模地运用空降兵部队和空军师,目的是夺取位于敌人最近和纵深处后方的最重要的目标,同时要经常运用这些部队。 

4.在突破设防御工事区时,德国人特别重视步兵、炮兵、坦克兵、工兵和空军的紧密协同作战。在袭击某个设防御工事区之前,德国人在后方的训练场上和模型里会加紧进行袭击准备工作。总而言之,德军在这方面完全利用了俄国元帅苏沃洛夫强击伊兹梅尔时的经验。" 

朱可夫-巴格拉米扬-伊万诺夫做出结论说,现代化的技术战斗手段使得进攻的一方"不仅可以消灭敌人的战地防御体系,而且像战斗中所证实的那样,可以突破现代化的设防御工事区"。同时引入强有力的流动部队可以"使得敌方的战役预备队遭受决定性的失败,并使战役成功发展为战略胜利"。必须采取强有力的突然袭击使敌方的空军失去战斗力,从而使计划中的进攻向纵深发展,最终保障自己的制空权。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27:12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6

就未来在方面军范围内实施进攻战役,报告者提出了如下的大致计划:"在我们西部作战地区的条件下,我认为,大规模的进攻战役应该在更广的方面军范围中进行,无论如何也应该在400到450公里的范围中进行。第一次攻击的强度应该能够保证消灭敌军总人数的至少1/3~1/2,并且能够使我军向战役纵深处进一步推进,同时在对敌军的余部进行包围时起到实质上的威慑作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如果要在方面军范围内组织进攻战役,这次战役进行主要攻击的区域的总宽度不应该小于100到150公里。" 

"当然,为了进行这样的战役必须集中主要兵力和设施,并且我认为,要在方面军范围内组织这种战役,大致需要85到100个步兵师、4到5个机械化兵团、2到3个骑兵兵团和30到35个航空师。不用说,这么大数量的武装力量应该全面配备相应的设备以增强炮兵的火力,而且,坦克兵要在步兵的协同下进行作战,此外,还应该全面配备工程技术部队及相应的加强设备。" 

"对于包围和击溃敌军主力来说,战役的纵深大小和实行这一战役的速度快慢有着重要意义。连续不断地攻击所取得的纵深大小及进攻推进的速度、尤其是流动部队的战役推进速度应该可以为联合兵种演习提供必要的空间和自由度,以便在敌军主力从所受的打击中恢复过来之前,隔绝它与外界的联系,并把它包围起来。" 

"空军进攻所展开的空间,必须要保证以下目的:在机场所处区域压制敌空军的主力并使它遭受失败;破坏敌军铁路和公路沿线的供给;使它向战役纵深快速推进的整个系统陷入瘫痪状态,空军所进行的进攻还应该束缚敌人后方兵力的战役军事行动,并排除他们机动作战的可能性……显然,方面军进行战役的纵深,平均要达到200到300公里,个别情况下还要更深些。" 

以及一些诸如此类的东西。方面军和集团军进行进攻战役必须考虑速度、时间、部队人数、燃料和弹药的消耗,正如几乎所有与会者所期望的那样,这一切不是在联合兵种演习中完成,而是在即将爆发的、胜利的对德战争中完成。勤奋的总参谋部军官们处心积虑地选了很多战例:第一次世界大战、芬兰战争、西线战役等。最后做出了一个乐观的结论:"红军--不管它的部队现在部署在什么地方,必须做好与狡猾的、用技术装备武装起来的敌人进行战斗的准备。现代化的战斗装备发展到了现在这一步--出现了空军、坦克、摩托化部队、空降兵等等,这为进行进攻战役奠定了深厚基础,也为用更高的速度、更大的纵深进行这场战役提供了可能……" 

"在敌我双方兵力和装备相当的情况下,取得胜利的将是指挥技能比较高超、能够利用这些兵力和装备为出其不意、克敌制胜创造条件的那一方。出其不意是现代战争中取得胜利的一个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在给出其不意赋予特殊意义的同时,所有伪装和欺骗敌人的方法也应该广泛地灌输到红军中去。伪装和欺骗应该像一条红线一样贯穿部队士兵、指挥员及司令部人员的整个训练和教育。" 

"未来的战役中,红军应该从战役和战术两方面显示出高水平的出其不意。" 

"为了成功地进行现代进攻战役,部队、指挥员和司令部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快速发展的现代战役尤其要求协调性、机动性和灵活性。不具备这些能力的军队就不可能指望取得胜利。应该对兵团级别的指挥员和司令部人员提出这些特别高的要求。高级指挥员和兵团级别的司令部人员在近期应该致力于提高并完善组织和进行现代进攻战役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报告给与会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并且作报告的人也给大家印象很好。这样,甚至后来与朱可夫水火不能容的铁木辛哥在会上发言时,也称朱可夫的报告"非常杰出"。与会者几乎没有人怀疑,红军确实有能力不仅在领导部队的方法上,而且在运用出其不意的进攻战术上都能保证对敌优势。而最重要的是,人民委员铁木辛哥和与会的政治局成员,如Г.М.马林科夫、А.А.日丹诺夫等都很喜欢基辅特别军区司令员的发言。他们立刻把《关于现代进攻战役的特点》这份发言报告给了斯大林。 

会议结束后,军队的高层领导被叫去见斯大林。朱可夫这样描述了这次会面: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27:29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7

斯大林接见我们时相当冷淡,只略微点了点头,算是打了招呼,然后就让我们在桌旁坐下。这可不是我从哈拉哈河凯旋归来时见到的斯大林了。除了斯大林外,在场的还有政治局委员们。 

斯大林一开口便说他一夜没合眼,一直在看铁木辛哥在高级指挥干部会议上的总结发言稿,准备给他提出修改意见。可是铁木辛哥却匆匆忙忙地把会议结束了。 

"斯大林同志,"铁木辛哥试图反驳说,"我给您寄出了会议计划和我的发言草稿,以为您知道我要在总结时讲什么。" 

"我没有义务阅读下面送来的一切。"斯大林发火了。 

铁木辛哥不再做声。 

"那么,我们该怎样纠正铁木辛哥的过失呢?"斯大林问政治局委员们。 

"要让铁木辛哥更认真地弄清您对提纲的意见,并且考虑这些意见,过几天向政治局递交一份给部队的指示的草稿,"莫洛托夫说。在座的政治局委员都赞成这个意见。斯大林批评铁木辛哥,是因为后者没有征求他对国防人民委员的闭幕词有什么意见,就让会议闭幕了。 


从斯大林和铁木辛哥的谈话中可以感觉到,铁木辛哥开始用"滥用职权"来激怒领袖--虽然在他自己看来,这不过是独立自主而已。似乎,曼纳林的征服者的著名人物将要开始兴风作浪。这也是朱可夫辉煌时刻即将到来的先决条件,况且朱可夫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为了进攻的演习 

会议结束后不久,1941年1月2日到11日期间举行了两场战役和战略演习。朱可夫只描写了其中的一场,并且严重歪曲了这一过程:第二天一场大规模的战略战役演习就开始了。作为战略情况基础而假设的事件是苏联在遭到德国进攻时西部边界可能发生的情况。 

演习由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和总参谋长梅列茨科夫领导。他们又"代表"西南战略方向。"蓝方"(德军)假设是进攻一方;"红方"(红军)假设是防御一方(第一场朱可夫是"蓝方",而"红方"是西部特别军区司令员Д.Г.帕夫洛夫。--作者按)。 

这一演习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目的--检查战争初期军队的掩护和行动计划中的主要措施是否可行和合适。 

感谢总参谋部的是,他们为演习准备的全部文件资料都反映了法西斯德国最近在欧洲的行动。 

在西部战略方向的演习包括了从东普鲁士到波列西耶一线。双方兵力:西方("蓝方")60多个师,东方("红方")50多个师。地面部队的行动有强大的空军支援。 

演习中充满了对东方来说极其悲惨的情节。而这些情节与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法西斯德国进攻后所发生的情况在许多方面都很相像…… 


演习结束后,国防人民委员命令Д.Г.帕夫洛夫和我进行局部讲评,指出演习参加者行动中的优点和缺点。斯大林建议总讲评在克里姆林宫进行。国防人民委员部和总参谋部的领导人、各军区司令员及参谋长都被邀请到克里姆林宫。除斯大林外,出席讲评的还有政治局其他成员。 

总参谋长梅列茨科夫大将报告演习经过。他在斯大林两三次生硬的插话之后,变得说话重复、前言不搭后语了。梅列茨科夫显然乱了阵脚。在评价各方事态和他们采取的对策时,他已经没有了逻辑。当他谈到双方力量对比的数字和"蓝方"在演习开始阶段的优势,特别是坦克和空军的优势时,斯大林为"红方"的失利恼怒起来,他打断梅列茨科夫的话说:"您这是从何谈起?不要忘记,战争中重要的不仅是数量上的优势,还有指挥员和军队的作战艺术。" 

梅列茨科夫说,这一点他是知道的,但是力量和装备的数量及质量对比在战争中同样也很重要,特别是现代战争中--而且德国已经进行充分准备并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 

斯大林又气呼呼地提了几点意见--对那些话真不想再回忆了。然后他问:"谁还想谈谈?" 

人民委员铁木辛哥发言。他报告了军区司令员和参谋长在战役战术素养方面的提高,说这次高级指挥干部会议和军事战略演习的益处是毫无疑问的。 

铁木辛哥说:"1941年训练年度,军队将有可能进行更有针对性、更有组织性的训练。因为到那时,军队应当已经在新的驻地配置就绪了。" 

然后,白俄罗斯特别军区的司令Д.Г.帕夫洛夫上将发言,他从评价此次会议谈起,可是斯大林没让他说完就问:"'红方'部队行动失利的原因在哪儿呢?"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27:51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8

帕夫洛夫想用一句玩笑话遮掩过去,他说:战争游戏嘛,这是常有的事。斯大林显然很不爱听这句玩笑话。他说:"军区司令员应该掌握军事艺术,应该善于在任何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判断。而您在这次演习中没有做到这一点。" 

然后,看来斯大林已经不再对帕夫洛夫的发言感兴趣,他问道:"谁还想发言?" 

我请求发言。我谈到,这类演习对于提高高级指挥人员的战役战略水平是很有价值的。我建议,尽管演习组织起来很复杂,还是应当常常举行这类演习。为了提高军区和集团军司令员及参谋人员的军事素养,必须在国防人民委员和总参谋部的领导下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带通信器材的首长-司令部人员野战演习。 

然后,我还谈到在白俄罗斯构筑防御工事的问题。"我认为,白俄罗斯的防御工事距离边界太近,而且它们的布局,特别是在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的布局,打起仗来非常不利。敌人可能从布列斯特和苏伐乌基地区突入我们比亚威斯托克地区军队的后方。同时,构筑防御工事的地区纵深很小,不可能坚持很久,因为敌人的炮火可以达到它们的全部纵深。" 

В.М.莫洛托夫问:"那么,您的具体建议是什么?" 

"不知道,根据某些条件出发,确实应该选择这些区域,但是,我认为,必须在距离国界较为深远的地方构筑防御工事。" 

帕夫洛夫问我:"在乌克兰构筑防御工事合适吗?"很显然,我批评了他的军区,他不满意。 

"在乌克兰选择构筑防御工事的区域的不是我。但是我认为,乌克兰也应在距离边界较远的地方构筑工事。" 


接下来,朱可夫列举了伏罗希洛夫反驳的话,他说,构筑防御工事区是在沙波什尼科夫元帅的领导下进行的,并且也是按照被批准的计划执行的。这之后又援引了П.В.雷恰戈夫和Г.И.库利克的发言。库利克好像是提议把步兵师的编制人数增加到16,000和18,000人,并建议大炮用马匹牵引。同时,他认为坦克部队主要是用来直接支援步兵的。因为这件事,库利克好像受到了坚持组建坦克兵团的铁木辛哥和斯大林的批评。斯大林最后说:"问题是我们没有一个称职的总参谋长。梅列茨科夫必须撤下来。"又补充道:"军人们可以走了。"第二天,斯大林召见朱可夫并且宣布,他被任命为新的总参谋长。 

朱可夫对西蒙诺夫讲述的演习过程要详细一些: 


在这场演习中,我指挥"蓝方",假设是德国人。而帕夫洛夫--他是西部军区的司令,假设是自己人,指挥"红方",也就是我们的西方面军。在西南方面军里施泰尔恩很迎合他。 

在拿到敌人(德国人)真实的原始资料和兵力情报后,指挥"蓝方"的我就开始展开战役,方向正是德国人后来展开战役的方向。主要进行攻击的地方,也正是他们后来进行攻击的地方。部队集结的方式,也大致是他们后来集结的方式。我们边境、地形和环境的配置方式--所有这一切提醒我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是正确的,后来也提醒德国人做出了相同的决定。演习持续了大约8个昼夜。演习的总指挥人为地延缓了"蓝方"的推进速度,使它停滞不前。但是"蓝方"在第8个昼夜还是推进到了巴拉诺维奇地区,而且,我再重复一遍,是在人为地延缓了推进速度的情况下。 

1941年1月,在总军事委员会讲评这次战略演习。在做完要求我做的主要报告后,我决定提出某些肯定会让我们感到不安的问题,首先是新国界沿线的新构筑防御工事区系统的不合理配置问题。国界的配置形式让这种布置显得对我们不利。对我们较为有利的配置形式应该是把它们再向纵深大致推进100公里。我明白,这种观点肯定会引起不满,因为我所批评的构筑防御工事区的配置系统是由劳动委员会和国防委员会批准、最后由斯大林定夺的。但是,既然我已经决定了,就别无选择。必须得谈谈这个问题。 

斯大林仔细地听了报告并向我和其他发言的人提了几个问题。其中他问道,为什么"蓝方"这么厉害,为什么在演习的初始阶段投入这么多的兵力。我给他的回答是,这与德国人会派这么多兵力的可能性是相符合的,我们对敌人为在自己的主要打击方向上取得较大的优势,从而可能向我们调集的全部兵力做了实际统计,它是我们做出决定的基础所在。这也解释了演习中"蓝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原因。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28:24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9

有意思的是,梅列茨科夫是如何回忆这次著名演习的呢?他在回忆录中描述得简洁得多: 


战役演习很有意思,并且也很有教益性。演习结束后,计划对它进行讲评,为此又花了一个昼夜。参加演习的人数不多,突然,大家都被叫到了克里姆林宫。会议在斯大林的办公室里举行。我对12月份的那个高级指挥人员集训班和1月份的战役演习进行了讲评。整个过程只花了15到20分钟。当我谈到演习时,只来得及谈到敌人的军事行动,此后讲评活动实际上已经结束了,因为斯大林打断我的话,并开始提出问题。 

这些问题的实质都归结为一点:就是对侦察到的有关德军的情报进行评价,这些情报是最近几个月里通过对德军在西欧和北欧的战役进行分析后得到的。但是,通过对我军的资料和情报机关提供的情报进行分析后得到的我的意见,没引起什么反响。当时我发言的时间已经过了,并且讲评也中断了。Н.Ф.瓦杜金也想发言。但没让他发言。斯大林转向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也没有支持我。 

与会的军官再也没有谁要求发言。斯大林在办公室里踱了几步,停下来,沉默了一会儿,开口说道:"铁木辛哥同志请求任命朱可夫同志为总参谋长。大家都没意见吧!"(布琼尼也证实,斯大林建议朱可夫为候选人时,没有引用国防人民委员的话。--作者按) 


我发现,与朱可夫和其他许多苏联军人的回忆录相比,梅列茨科夫的回忆录总是让我觉得要真实得多。甚至在描写准备芬兰战争这一引起争议的时刻,他的阐述仍相当客观,只要看看这一点就足够了。其中包括梅列茨科夫承认,苏联从1939年6月起就为了防止芬兰人的"军事挑衅"(根据斯大林的指示,这一挑衅被安排在1939年11月26日的迈尼尔村)而准备对这个国家进行"反击"。梅列茨科夫如果不能写真实的情况,他宁肯什么也不写。比如,由于书刊检查机关的限制,他不可能谈到战争初期随之而来的自己的被俘。因此在他写的《当我为人民服务时》这本书中,我们看到的是:"6月23日我被任命为总指挥部大本营的常务顾问(梅列茨科夫没有提到,一个地窖是新上任顾问的豪宅)。"而接下来很快就谈到了9月份斯大林的召见。只是梅列茨科夫和斯大林间的对话可以让细心的读者警觉起来: 


"您好,梅列茨科夫同志!您身体怎么样啊?""您好,斯大林同志!我身体不错。请让我讲解一下战斗任务吧!" 


为什么斯大林突然无缘无故地担心起将军的身体健康呢?梅列茨科夫是不是生了什么病?但为什么当时梅列茨科夫对生病的事只字不提?只有熟悉情况或非常敏锐的读者直到前不久才悟出其中的缘由:回忆录的作者于1941年6月到9月间--如果借用朱可夫最爱说的一句话,那就是--"正在贝利亚那儿喝咖啡呢!" 

当梅列茨科夫和朱可夫写回忆录时,1941年1月的那场战役和战略演习的所有资料还属于绝密。所以梅列茨科夫根本没有提到与演习双方的任务、条件和进程有关的任何资料。朱可夫比较喜欢不仅在回忆录里,而且尤其是在与西蒙诺夫的交谈中列举一些完全虚幻的资料。按照朱可夫的说法,1941年1月他和同僚们简直就是在扮演着德国人身后的"巴巴罗萨"计划。 

只有到了1993年,当时相应的文件已经最后解禁,在《军事历史杂志》上刊登了一篇П.Н.博贝列夫写的名为《灾难的预演》的相关文章。这时候才弄清楚,在1月2日到6日举行的第一场演习中,朱可夫指挥的确实是"西方"的东北方面军("蓝方"),而"东方"的西北方面军("红方")是由帕夫洛夫指挥。但是,兵力的比例关系和演习的进程与后来朱可夫所描述的几乎是相反的。 

根据第一场演习的规则,"东方"由西北方面军组成,拥有51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4个机械化师和9个坦克师及5个机械化旅和15个坦克旅,部署在从波列西耶到波罗的海以北一带。作为他们"敌人"的"西方"是东北方面军,只拥有41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两个机械化师和3个坦克师,另外再加上6个坦克旅。"东方"拥有8811辆坦克、5652架飞机、6974门炮、3069门反坦克炮和3846门迫击炮。与他们相对比的是,"西方"只有3512辆坦克、3336架飞机、4850门炮、4048门反坦克炮和2214门迫击炮。根据各种指数--除了"西方"的反坦克炮数量稍占优势外,很容易就可以确定,苏联方面("东方")所占的优势是对方的一倍半,而坦克数量方面甚至是两倍半。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28:39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0

实际上,1941年6月22日德国"北方"集团军群总共只有20个步兵师、3个机械化师和3个坦克师。这样,根据兵团的数量(如果假设两个旅相当于1个师)来说,在后来红军的敌人进攻苏联的那一刻,它的真实兵力几乎只相当于1月份第一场演习中假扮敌人的"西方"的兵力的1/2。至于军事装备方面,情况也是如此。从波罗的海到黑海一线的入侵德军拥有不到3582辆坦克和大炮,其中还包括两个后备部队的坦克,而这两个后备部队为了防止英军登陆,直到1941年秋天之前还驻扎在法国和德国领土上。这样,6月22日前德国在整个东线只有不到3300辆坦克。德国空军能够派来援助的也只有大约1830架作战飞机。所以,"北方"和"中央"集团军群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像1月份演习中安排的那样,有3512辆坦克和3336架飞机。 

根据演习规则,参加演习者获得了下列附加情报。1941年7月15日,"西方"从东普鲁士向里加和德文斯克方向,从布列斯特地区和苏伐乌基向巴拉诺维奇方向实施进攻。8月15日前,他们本应该到达指定地界并击溃"东方"的集结。7月25日,"西方"的东北方面军在奥索韦茨-利达-考纳斯-希奥利艾一线遭遇"东方"为数达50个师的反击,于是便撤退到靠近国境线的防御区。"西方"的东方面军也撤退到苏波边境附近。8月1日前,"东方"的西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出兵国境线一带。就从这一刻起,演习才算真正开始。 

西北方面军的任务是粉碎"西方"在东普鲁士的集结,并于9月3日前沿弗沃茨瓦韦克城到维斯瓦河口一线出击。同时西方面军也应该在8月20日之前出击维斯瓦地区。"西方"的任务是,击退敌人的进攻,再和8月10日之后赶到的预备队一起转入反攻并于9月5日之前到达明斯克-德文斯克-里加一线。战役一开始,朱可夫在各个项目上都胜过了帕夫洛夫。布置了少量的兵力和装备,朱可夫想依靠东普鲁士的防御工事和苏伐乌基的突出部击退"东方"的进攻,而西北方面军实施的主要攻击目的是为了击退东普鲁士。当帕夫洛夫的主力在克服长时间构筑的防御工事时,朱可夫以自己集中了主要坦克兵团和机械化兵团的右翼实施了反攻。Д.Г.帕夫洛夫部队的防线被攻破,于是"西方"扩大了在沃姆扎的战果,试图包围并消灭"东方"规模庞大的集群--包括20个步兵师和4个坦克旅。德米特里·格里戈里耶维奇由于对危险的反应滞后,只用极少的兵力去击退"东方"冲破防线的兵团。演习中断的那一刻,朱可夫正准备继续进攻以迎接"西方"东方面军的进攻集群,而帕夫洛夫投入了两个步兵兵团和若干个坦克旅试图在自己的左翼预防灾难的发生。根据П.Н.博贝列夫的评价,演习如果继续进行下去,胜利的所有机会都应该属于"西方"。"东方"被削弱的兵力不可能占领东普鲁士,而他们的马拉机械化部队陷入孤立境况,再也不能在战役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被帕夫洛夫派去增援失守防线的部队也迟到了,因为"西方"首先切断了增援之路。 

第二场演习是1941年1月8日到11日进行的。这次制订好了西南方向上的军事行动可能进行的进程,在这一方向上,"西方"在"西南方"(匈牙利)和"南方"(罗马尼亚)的支持下实施主要进攻。"东方"的西南方面军由朱可夫指挥,"西方"和"西南方"的东南方面军由帕夫洛夫指挥,而"南方"的南方面军由中将Ф.И.库兹涅佐夫指挥--当时他任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司令。这次,兵力和装备的对比关系有利于"东方"。他们拥有81个步兵师、6个骑兵师、4个机化师和10个坦克师及4个机械化旅和12个坦克旅。"西方"、"西南方"和"南方"全部共拥有100个步兵师、4个骑兵师、3个机械化师和5个坦克师及6个机械化旅。按照兵团数量的对比是1.06∶1,有利于与"东方"对峙的同盟。但是,按照坦克和飞机的数量来说,"东方"具有明显优势--分别为对方的2.7倍和1.3倍。他们拥有8841辆坦克和5790架飞机,而对手相应地只有3311辆坦克和4456架飞机。在大炮方面,双方的力量实际上旗鼓相当,而"东方"的迫击炮数量是对方的1.7倍多。并且苏军的情报机关又一次大大地夸大了敌人的兵力。实际上,1941年6月22日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总共拥有26个步兵师、5个坦克师、4个轻型步兵师、两个摩托化师和1个山地师。此外,直接隶属于它的罗马尼亚军队有3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和3个山地旅。其他由两个集团军组成的罗马尼亚军队共计有9个步兵师、1个坦克师、3个骑兵师及两个战斗能力很弱的要塞旅。匈牙利进攻苏联投入的兵力有两个机械化旅和1个骑兵旅,但他们只是7月份才到达前线。甚至再考虑进去德国人于7月份和8月份才赶到的斯洛伐克部队(有两个步兵师和1个摩托化旅)和意大利的军队(有3个步兵师),以及他们部署在西南方向的盟国军队,他们的总数也只有64个师,而不是像苏军总参谋部所估计的那样有115个师。笔者发现,1941年6月,德国三路集团军群在大炮数量和迫击炮数量方面也是比不上苏军的。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28:59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1

像第一场演习中一样,"西方"又是侵略者。根据有关资料显示,1941年8月1日,东南方面军开始向"东方"的利沃夫-捷尔诺波尔集结展开进攻,但是,在利沃夫和科韦利地区遭遇规模很大的反击,于是在损失了将近20个步兵师后,于8月8日晚撤退到事先准备好的边境防御区。与此同时,"东方"的部队已经占领了波兰领土上的卢布林,并派出距离国境线90到180公里的右翼集团军推进到维斯瓦河和杜纳耶夫齐。8月2日,南方面军开始军事行动,冲破了"东方"的防线并于8月8日前到达德涅斯特。其实,在日历上假想中的军事行动被定为1941年8月8日,演习也正是那一天开始的。"东方"西南方面军的任务是,以维斯瓦的军队作掩护,派出主力粉碎在匈牙利和罗马尼亚领土上的敌人,并于9月16日前占领克拉科夫、布达佩斯、蒂米什瓦拉和克拉约瓦等城。南方面军司令Ф.И.库兹涅佐夫决定在文尼察、普罗斯库罗夫、霍京和切尔诺维策继续进攻基什尼奥夫,以便于东南方面军一起包围"东方"在普罗斯库罗夫、和利沃夫的集群。所作决定的不足之处就在于动用整个集团军的兵力来进攻基什尼奥夫。对完成在利沃夫-普罗斯库罗夫方向上的主要任务,在这取得的战果无论如何也起不了什么作用。首先,Д.Г.帕夫洛夫想调动东南方面军从8月13日早晨起向斯特雷、佐洛切夫和卢布林发起进攻,试图击溃敌人在利沃夫和卢布林的集结并于8月19日向德涅斯特河和维普日河进发。同时,他没能够成功地建立方面军的预备队,也没能成功地集中足够多的力量来攻击侧翼的集结。 

朱可夫作为西南方面军的司令,他给自己部队提出的任务是粉碎向普罗斯库罗夫进攻的"南方"集结。同时,方面军应该能够控制克拉科夫地区并着手集中兵力向布达佩斯发动总攻。朱可夫的预备队还剩下1个马拉机械化集团军、1个机械化兵团、两个步兵兵团和1个坦克师。在对"南方"发动总攻的前3天开始向克拉科夫实施进攻,这转移了敌人在南方的注意力--在那里,由于受到两次力量集中的攻击,南方面军的主力已经被包围。他们曾企图冲出包围,结果没有成功。库兹涅佐夫用于击退朱可夫部队进攻的兵力数量实在太少。而帕夫洛夫呢,被"东方"对克拉科夫的进攻搞得心神不定,减少了进攻的规模,现在把包围敌人总共两个兵团当成自己的任务。东南方面军司令拒绝在南方面军的配合下包围"东方" 

的大部分兵力也给朱可夫提供了零星歼敌的可能性。朱可夫还没等把普罗斯库罗夫的集结消灭干净,就开始对布达佩斯实施总攻。8月17日,马拉机械化集团军进行突破。它成功地突围到"西方"的后方穆卡切沃、尼赖吉哈佐和乔普地区,并在那儿与超轻型坦克和轻型炮兵支援下的7000多名事先着陆的伞兵一起会合。由东南方面军组成的两个集结陷入了包围之中。演习结束时,通向布达佩斯的道路已经在朱可夫的部队面前被开辟。 

促使西南方面军取得胜利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在"西方""西南方"和"南方"之间缺少实际上的协调。顺便说一句,这是相当奇怪的现象。要知道,根据游戏的规则,"西方"和它的盟军是侵略者,那么,从逻辑上来说,他们应该事先早已商定好统一的总指挥是谁。最重要的是,演习证明了朱可夫统帅明显比自己的同僚技高一筹。笔者发现,同他一起参加演习的两个对手,在卫国战争的开始阶段对自己的部队指挥得很不成功。 

朱可夫关于对战役和战略演习总结的讨论并没有引起斯大林的信赖。如果总书记这么严厉地批评帕夫洛夫演习时的表现,那么,想问一句,为什么他不仅没有撤掉帕夫洛夫的西部特别军区的司令一职,而且在接下来的那个月里还授予他大将军衔?斯大林如果连这个人的军事能力也怀疑的话,未必会让他去领导一个这么重要的军区的。 

同时,朱可夫大段的高谈阔论里充满了号召大家在远离边境线100公里以外的地方修建防御工事的企图,这多半也是他个人幻想的结果。要知道,无论是同斯大林先前的谈话,还是在此之前就存在的在西线展开战略扩张的计划,或是刚刚举行完毕的演习过程本身,所有这一切都证明:红军准备进行的是进攻,而不是防御。而在自己领土的纵深构筑防御工事区只有那样的军队才需要--那就是不准备首先进攻,而是在敌人已经发动进攻的情况下,计划把自己的主要兵力保存在离国境线有相当一段距离的构筑防御工事区一线。在那儿,可以随着预备队的到来,一起阻击敌人,然后再转身进行反攻。但是,斯大林、铁木辛哥甚至朱可夫本人根本就不打算这么做。正如П.Н.博贝列夫所认为的那样,1月的演习绝不是1941年6月灾难的预演。它们是苏联未来向欧洲入侵的预演。但是,宣传的刻板模式要求,红军总是为了反击"帝国主义的入侵"才发动进攻的。所以呢,就才有了关于"西方"、"西南方"和"南方"进攻苏联的附加情报。只是为了让参加演习的红军指挥员不产生任何怀疑,所谓苏联爱好和平的政策,全都只不过是扩张计划的幌子。虽然,像朱可夫这样的军队高级将领,不可能不知道真相。事实上,两次演习的过程中,都是只制订了苏军向邻国领土入侵的计划。关于构筑防御工事区的发言也是元帅编造出来的,为的是给读者造成一种印象,好像在进行的演习中"东方"(红军)是防御的一方,而"西方"(法西斯德国)是进攻的一方。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29:22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2

苏联各个师("东方")的战斗能力与德军各个师("西方")的力量假设是势均力敌的,但是,卫国战争的经验已经证明,这过于牵强。实际上,法西斯德国各个级别的士兵和指挥人员所做的准备工作都要比红军好得多。演习时,司令员的各项任务都按时完成,并且后方供给方面也没有出现问题,而空降兵也在指定地点准确着陆(战时,这种情况对空降兵来说非常罕见。)。从总体上说,这样的理想化只对进行军事行动较为迅速和积极的司令员有利,也就是说对朱可夫有利。 

大体说来,纸上谈兵要比实际作战容易得多。于是,朱可夫和他的同僚们在关于现代进攻战役的报告中就对实际存在的缺点只字不提,这些缺点是红军所特有的,并表现在控制范围、部队战斗素养以及后方供给等方面。但是,会议上的其他几个发言人员反而谈到了这几个方面。比如,施泰尔恩就提出了"关于我们指挥人员独立性和创造性的问题。在我们从芬兰战争和哈拉哈河的战役中获得了大量而有益的经验后,这个问题显得尤其重要。这一经验表明,我们的人非常喜欢'扎堆儿'(换句话说,就是聚集在一起,只是模仿别人,而不是自己独立思考一下,在特定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去做。--作者按)。朱可夫同志也许还记得,他被迫不止一次地证实,前线占据得不够充分(从上下文中可以理解为,这种情况下是施泰尔恩在向朱可夫证实,第1集团军群的战士们沿前线配置的过分密集。--作者按)。我们的人不是特别喜欢做战斗警戒工作(还是因为它需要独立性的军事作战。--作者按)……我们应该教育和培养出一支不必为后方供应担忧的分队"。 

布琼尼负责管理所有的后勤部门,在会上,他发言指出:"……当德国军队在东边(显然,这里应该是西线。--作者按)作战时,有人说它的后勤运作就像一个走得很准的时钟一样,对此,我表示怀疑。我认为,关于后勤保障我们谈得太多,而现在必须做些什么了。首先,我们需要这样的人,他既对战役十分懂行,又对战役后勤保障也很通晓,可以让这种人在总参谋部的军校里教授一门有关组织相应后勤保障的课程。而现在人们根本不知道,该怎么组织后勤保障。" 

"在白俄罗斯(在1939年9月苏联入侵波兰时。--作者按)……我不得不为空军的5个机械化兵团(当时他叫坦克兵团。--作者按)运送燃料。还好,那儿也没有仗可打。从新格鲁多克到沃尔科维斯克一路上75%的坦克因为缺少燃料停在路边。司令员说,他只能用飞机运送燃料,可是,谁来组织呢?组织后勤保障要求的可是有见识的人。" 

对于这点还可以做一个补充,由于燃料供应不足、不会修理设备和指挥通信手段匮乏等原因,苏联参加波兰行军的两个坦克兵团在行军途中竟然落在了骑兵师的后面。所有这一切都正是那个鸿沟--在纸上谈兵的演习中从来不会涉及的,并且在巴格拉米扬和伊万诺夫所写的报告中也是闭口不谈的。朱可夫似乎不是一点也没想到红军坦克兵团和机械化兵团所特有的缺陷,而是对战时条件下部队后勤保障中将出现的困难估计不足。当卫国战争中不得不真枪实弹地进行战斗时,为所有和平时期的考虑不完善将得付出最昂贵的代价--人的生命。而布琼尼对法西斯德国的后勤保障像钟表一样工作表示怀疑,也是枉费心机。很快,红军将以自己的性命为代价去证实这一公正的评价。 

可以设想,第一场演习中"东方"之所以失利,是因为照搬东普鲁士构筑威力无比的防御工事以及梅列茨科夫制订演习计划时犯了错误。第二场演习中,苏联方面的胜利看起来完全合情合理。它的胜利原因不是由于错误地估计了帕夫洛夫和库兹涅佐夫指挥的"西方"、"西南方"和"南方"的作战兵力,而是因为正确地选择了主攻方向。因此,梅列茨科夫所描述的关于演习讲评的说法看起来更接近实际情况--没有帕夫洛夫、朱可夫、库利克和其他人的发言,只有一个胆子不算大的总参谋部管理局局长瓦杜金试图为自己的上司开脱。至于谈到斯大林马上就宣布了对朱可夫的任命,很显然,他还在与梅列茨科夫和其他军官见面之前就已经做出了这一决定。这儿,朱可夫在战役和战略演习中的表现以及他在会上的发言起了主要作用。巴格拉米扬和伊万诺夫写的报告太好了。斯大林认定,作报告的人完全适合担任总参谋长。谁也没有记起很久以前罗科索夫斯基亲笔写的证明,说是绝对不要推荐朱可夫到司令部工作。实际上,朱可夫最适合当的是梅列茨科夫失而复得的那个职务--负责战斗素养和军事训练的副人民委员。那样,朱可夫就更可以大显身手了。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29:37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3

朱可夫在回忆录中很肯定地说,当时对于新的任命并不感到高兴:"这个决定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沉默了一会儿,我说:'我从来没在司令部工作过,一直在野战部队。总参谋长我干不了。''政治局决定任命你。'斯大林说,他把'决定'二字说得很重。 

我明白了,任何反对都将无济于事,只好表示感谢对我的信任,然后说:'好吧,如果我当不好总参谋长,请还是让我回部队吧。''那好,我们一言为定!明天中央颁布命令。'斯大林说。 

一刻钟以后,我到国防人民委员那里。他笑着对我说:'我知道,你表示不愿担任总参谋长的职务。刚才斯大林同志给我打来了电话。现在你回军区去,尽快到莫斯科来。基尔波诺斯上将受命接替你当军区司令员,但你不必等他,暂时让军区参谋长普尔卡耶夫代理司令员职务好了。'" 

简直是梅列茨科夫身上发生过的事情再次重演。也是被委以重任的候选人请求不要任命自己,而斯大林又一次要求立刻就职,为了以防万一,如果工作干不好的话,还答应替他换一个职务。 

但是,自相矛盾的地方就在这儿,在朱可夫同意斯大林的任命后--恐怕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很可能,就是救了自己的一条命。退一步说,如果朱可夫1941年1月没有当上红军的总参谋长,那么他的仕途完全有可能很快走下坡路。要知道,如果当年哈拉哈河上的英雄继续担任基辅军区司令的话,那么,他很有可能会重蹈基尔波诺斯的覆辙--将军于1941年9月在冲出基辅重围时壮烈牺牲。或者,乐观一点想,也会成为德国人的俘虏。说实话,在战争最初的几个月里,大将也有可能被任命为更高一级的职务,如西南方面军的总司令。但这种任命未必就能预防西南方面军主力在第聂伯河悲剧的发生。斯大林直到最后还试图保住基辅并从未考虑过撤退。当然,也可能把失败的责任归咎到朱可夫身上,也不排除接下来斯大林勉强任命他为方面军的总司令。可是,坐在总参谋长的职位上朱可夫就显得安全多了。斯大林懂得,把战争最初几个月的失败归咎于国防人民委员部中央机关的领导是要冒风险的--在人们的意识里,想到国防人民委员和总参谋长,也就会想到斯大林本人。 


一再拖延的"大雷雨"计划 

1941年1月31日,朱可夫完成了在基辅的交接工作来到莫斯科,并于第二天开始走马上任。他的当务之急就是训练红军做好准备,以迎接即将到来的战争。遗憾的是,朱可夫并不是在所有的方面都一帆风顺。 

正好在1941年2月开始组建20个新的机械化兵团,虽然此前第一批组建9个机械化兵团的工作并没有完成--还在1940年夏天就开始了它的组建工作。朱可夫作为总参谋长,无论如何也没有反对这一措施。同时,很显而易见的是,宁肯拥有数量少一点、但配备完整齐全的兵团,也不要那些数量很多、但武器和装备的配备完全跟不上的兵团。但是,脱离实际的追求巨大规模是苏联军事组织和军事计划所特有的。 

新的机械化兵团所拥有的坦克数量是原先的2倍(1031∶560)。通信联系手段的数量没有增加,而个人的素养水平更低了。要管理这样的兵团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卫国战争一开始,它们就变成了包袱。几百辆坏坦克堵在路上,只能影响部队其他坦克的运行,随后就变成了敌人轻而易举获得的战利品。其中一个坦克师的师长С.И.波格丹诺夫--后来当上了装甲坦克部队元帅,在战前就曾十分公正地断言,他的坦克师会变得比坦克旅还要弱,这是因为:"穿甲弹太少了。每组平均有1~2个新战士。在组建师建制时,经验丰富的坦克手都担任了中级指挥人员职务:坦克指挥员成了排长,机械师和驾驶员成了分管技术的副连长。还在两个月以前,团司令部就变成了营司令部……如果一瓶酒里面搀进了三瓶水,那这已经不是酒了……"出现了自相矛盾的情形:红军越是紧张的为战争做准备,它就变得越是没有战斗力;坦克和飞机的数量不断在增加,可是熟练驾驶员的数量在持续下降。燃料继续匮乏,这也不允许用像样的模式培养飞行员和坦克驾驶员。铁木辛哥和朱可夫不能够并且也不想使苏联武装力量发展中的危险趋势发生急剧的改变。 

1941年2月,动员计划被通过,它有一个可怕的名字"大雷雨"(它的最后修正拖延到了战争开始)。对于进入战时准备状态以及按照战时红军大部分兵团的编制进一步展开,它设想了一个完全充满幻想的时间表。比如,在西线的第一梯队,它包括114个师和一线构筑军事防御区,以及防空部队的85%的兵力,所有的空降兵部队,空军超过3/4的部队,及预备役总指挥部的34个炮兵团自动员令发布之日起,应在2~6小时内完成动员。这一命令的完成,要依靠附属部门的号召及利用最近地区的汽车运输工具。第二梯队的58个师应于2~3昼夜完成动员。其他60个师应在4~5昼夜内完全进入战时准备状态,其余71个师在6~10昼夜内完成。空军应在3~4昼夜内完全动员完毕,其他所有直接为他们服务的后勤部门及防空部队的第一梯队自动员令发布之日起,应在2~4小时内进入战时准备状态。所有这些日期在战争刚一开始显得很荒谬,要知道,当时,服兵役的人才从不久前合并的领土上各自回家,有的人甚至迁移到了德国,当地的汽车很不适合使用,而许多飞机还没来得及起飞,就已经坏在飞机场上。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30:03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4

并不能说,关于动员的后勤保障供应不足的问题一点儿也没有向总参谋部反映。比如,1941年1月2日,基辅特别军区司令部--当时还是朱可夫任司令员,就曾向总参谋部报告:"基辅军区的弹药活动备件仓库十分匮乏。它的储备量甚至不能保证军区部队第一阶段战役的需求量……军区根本没有炮兵武器和步兵武器材料的活动备件仓库。没有任何指示要求储存这类物资以保障战争的前几个月所需。"14在其他边境军区情况也并不乐观。比如,在1941年4月1日之前,国防人民委员部仓库里的燃料的润滑油的储量才刚刚是动员要求定额的20%多一点。通信手段的保障方面情况更糟。汽车备件严重不足。隶属全体人员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在1941年6月初,西部军区的几个师甚至没有新兵的花名册,战时动员时,虽然给了他们花名册,但是却不包括动员时应征入伍的战士。但是,军队机关领导-也包括朱可夫在内,根本不重视这样的小事,仍然继续准备进攻德国。 

在《回忆与思考》中有一段朱可夫和斯大林的著名谈话,据考证应该发生在1941年2月,也就是还在德军开始大举进攻苏联之前:"我记得,有一次回答我关于德国人加强了空中和地面侦察的报告时,斯大林说,他们怕我们。告诉你一个秘密,我国大使跟希特勒本人进行过一次严肃的谈话,对方悄悄告诉他:'你们得到我军在波兰集中的消息时,请不要慌张。我军将进行大规模的重新训练,以便在西方完成几项特别重要的任务。'" 

关于德军"重新训练"或者修建掩体以防范英国空军的说法(这种说法是引自于朱可夫与西蒙诺夫谈到希特勒写给斯大林的一封信中的内容。)是很难骗得了斯大林的。他不会相信这些解释的。但是,他也并不怀疑,红军确实比法西斯德国更强大,它拥有更多的坦克、飞机和大炮。所以,斯大林认为,希特勒应该怕他并且在自己东边的边境之所以采取防御措施,是因为怕苏联可能进行进攻。斯大林本人,并不像人们中间流传的误解那样,他是不怕希特勒的。 

德国元首后来又继续跟"总书记"玩那套老把戏。1941年5月5日,德国驻苏联大使冯·舒伦堡与苏联驻德国大使В.Г.杰卡诺佐夫在莫斯科会面。舒伦堡一个星期前刚刚与希特勒见过面,现在正与自己的苏联同行交流元首对于莫斯科和柏林间的关系的看法。其中包括了希特勒感到不满意的是,苏联企图扩大自己对巴尔干的影响,以及甚至在德国准备入侵南斯拉夫的前一天与这个国家签订了条约。正如杰卡诺佐夫在日记中所写的那样:"舒伦堡在与希特勒的谈话中宣称……关于苏联与德国即将发生军事冲突的传言是从今年1月份开始的,也在柏林流传甚广,在德国,甚至每一个从莫斯科来的德国人都在谈论它,当然,这让他,舒伦堡,在莫斯科的工作非常难做……对此,希特勒的回答是,鉴于上述所提到的苏联政府的行为,他不得不考虑在德国东部边境采取预防措施。生活经验已经教会他,希特勒,为人要非常谨慎,而近几年来的事件让他变得更加不敢掉以轻心。"此后,法西斯德国在东线的调兵遣将引起了德苏将很快开战的传言,希特勒假装做出一副样子,最后,决定把自己的军事行动的真实原因和盘托出。重新训练部队并不是为了最近对英国的战役,而是因为害怕苏联凭借雄厚的实力和兵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似乎是,不仅斯大林,而且铁木辛哥和朱可夫几乎到6月22日那天还相信德国在苏联边境所采取的措施是防御性的,并且苏联继续在准备进攻战役。 

比如,1941年6月5日,在西部特别军区司令部的情报部门的汇总报告上就曾标明,德军在边境兵力的人数增加。但是,做出的结论却强调指出,集结增加的"主要是炮兵和空军的部队",同时德国人"加紧修建防御设施以准备防御战场,同时直接在边境线一带设置高射炮和反坦克炮,并在边境线加强野战部队的警戒工作,加强道路和桥梁的维修和扩展,运送弹药和燃料,组织对空防御措施"。还说什么似乎"反战情绪在德国军队中已深入人心"。送到总参谋部的类似这种报告肯定已经让朱可夫深信,法西斯德国是为了防止苏联可能进行的进攻而在进行防御,而苏联本身并不打算在近期发动进攻。而且谁又敢冒险进攻呢,要知道战士们的反战情绪那么高涨。德国人当时的宣传攻势--与德军士兵们的真实心情毫无共同之处,只不过是为它的统治者服务。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30:33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5

1941年3月,通过了关于红军在西线战略展开的新计划。其中借鉴了1月份的演习结果。1940年9月制订的前一份计划,除了指明苏军的主攻方向在西南方向外,还提出--作为备用方案,把主力用于进攻东普鲁士的集结。而现在最终选择西南方向为主攻方向。在3月制订的战略展开计划中着重指出:"在西线的红军主力与进攻东普鲁士的主力集结以及在华沙方向的主力的展开会引起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那就是在这一战线的斗争将转为持久战。"斯大林需要的是闪电战。但是,新的战略展开计划,像先前的那个计划一样,对德军在西面的集结力量估计不足。根据1941年1月的战役和战略演习的规则,"西方"的东方面军(后来的"中央"集团军群)总共有20个由几个坦克兵团和机械化兵团支援的步兵师。并且在3月份的计划中,认为法西斯德国这样的部署方案是最有可能的:西布格河的下游到波罗的海以北的地区(后来的"中央"和"北方"集团军群的战区)部署30到40个步兵师、3到5个坦克师或2到4个摩托化师。 

实际上,6月22日只有一个"中央"集团军群拥有最多几个兵团的兵力:29个步兵师、9个坦克师、6个机械化师和1个骑兵师,另外再加上1个机械化旅。铁木辛哥和朱可夫都深信不疑,法西斯德国的主力肯定集中在布列斯特以南的地区。这一地区德军应该至少部署有110个德国步兵师、14个德国坦克师和10个德国摩托化师,另有增援的30个罗马尼亚步兵师和20个匈牙利的步兵师以及两个匈牙利的摩托化旅。正如我们先前所指出的那样,在步兵人数方面,苏联给德国和它的盟国多算了一倍半,而至于坦克和飞机的数量,比多算的还要多。这样,根据3月份的计划预测,如果德国要进攻苏联,可能会集中大约10,000辆坦克和10,000架飞机,这差不多是法西斯德国全部坦克和飞机数量的2.5倍和3倍。实际上,德国进攻苏联时所用战斗武器的数量比红军总参谋部计算的要少得多,红军计算的坦克数量是德军实际数量的3倍,飞机则是实际数量的5.5倍。 

3月份的红军西线防御计划认为:"德国很有可能把自己的主力部署在谢德尔采到匈牙利靠近东南的地区,其目的是进攻别尔季切夫和基辅,控制乌克兰。"但事实上,无论是朱可夫和铁木辛哥,还是斯大林都不相信德国会很快进攻苏联,虽然在同一份计划中也承认:"关于潜在的敌人战役计划的文件资料--不仅是关于西线的,还有关于东线的,总参谋部手里都没有。"之所以需要提及德国的侵略计划中要控制乌克兰的话,是为了掩盖自己进攻德国的计划以及与此相关的在西南方向建立苏军实力很强的突击军群的计划。但是,这一策划连对军区和集团军的司令一级的人员也保密。斯大林、铁木辛哥、朱可夫,也有可能再加上布琼尼,也许还有(这也只是也许!)个别总参谋部的将军们才知道,事实的真相是什么,到底是谁入侵谁,以及何时入侵的。因为在标注日期为1941年3月11日的战略展开计划中,在给后来的西南方面军提出任务的那一部分上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标记:"进攻在6月12日开始。"15这只能有一种理解:当时向德国的进攻原计划是1941年6月12日开始,并且主攻方向为西南方向,这与1月份的第二次战役演习中的进程和结果完全相符。 

6月12日的计划没能如期完成。苏联西部的铁路运输能力比德国和波兰等靠近苏联边境的国家的能力要少两倍到两倍半。所以,红军进攻德国的计划虽然制订的时间比法西斯德国的"巴巴罗萨"计划早--还在1940年春天,但计划实现的时间要相对长一些。况且苏联的许多兵团不得不从乌拉尔调遣过来。 

5月份的时候已经很清楚,在6月12日前不可能集中所有事先确定的参加进攻的部队,并且也无法保障他们的燃料、弹药和其他补给品的供应。在5月中旬之前,在总参谋部里,制订完战前最后一份苏联武装力量在西线的战略计划。按照发出指令所指出的日期判断,当时苏联红军发动进攻的日期已经不是1941年6月,而是7月。文件的名字是《关于防备德国及其盟国发动战争的苏联兵力战略部署计划的方案》。它是瓦杜金的副手华西列夫斯基起草的,其中有些部分是瓦杜金本人补充的。在正文的最后有铁木辛哥和朱可夫的签名。 

像前几份战略部署计划一样,对德国和它的盟国的兵力也大大地高估了。这次与上几次不同的是:朱可夫的部下"奖"给了法西斯德国4个骑兵师以代替德国人实际上手里有的1个,还"奖"给了希特勒整整5个空降兵师,以便让他们来对付苏联。实际上,德军只有1个空降兵师。但是它留在了巴尔干,于是,在进攻苏联方面没起什么作用。只有进攻苏联的坦克师的总数或多或少比较准确。在1941年法西斯德国在东线真的使用了19个坦克师。但是,说实话,其中两个--第2坦克师和第5坦克师,直到秋天还留在德国领土上的预备队里。至于说到德国步兵师的数量--红军领导认为它会部署在布列斯特-杰姆布林以南,实际上与"巴巴罗萨"计划所动用的步兵师总数差不多。此外,在东线除了步兵师外,还有4个轻型步兵师和1个山地步兵师。同样地,法西斯德国在东线可以用的摩托化师的总数,5月的先发制人的计划中估计的也差不多。实际上它们确实是15个。但是,苏联总参谋部错误地以为,德军的摩托化师里有坦克,于是便大大地夸大了敌人坦克的数量。对于德国盟国的兵力也估计过高。至于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部队就不谈了。但是就连对芬兰的估计也不准确。实际上,1941年芬兰派出的进攻苏联的部队总共只有12个师,根本不是估计的20个师。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30:56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6

很难说对侦察机关夸大敌人兵力的情况朱可夫到底知晓与否。也完全有可能,他对此早已心知肚明。要知道,那些将军们,其中包括各军区的司令们,都曾靠夸大敌人集结的兵力和战斗力获益匪浅。敌人越强大,自己手里所能指挥的部队就越多,得到的武器装备就越多,于是将来获得的胜利也就越辉煌。也不排除的是,即使是铁木辛哥和朱可夫本人,先前在基辅军区当司令时,也曾有意无意地夸大过敌军在西南方向的兵力。当西南方面军发动总攻时,基辅特别军区最大限度的夸大敌军兵力将会为他们的司令擢升助上一臂之力。应该指出的是,德国人也得知苏联方面夸大德军在罗马尼亚兵力的假情报。于是,在1941年2月底,德国大使冯·舒伦堡受外长里宾特洛甫之托,在莫斯科散布流言说,好像德军在罗马尼亚的兵力超过了600,000人。实际上,甚至在6月份那里的兵力也还不到这个数字的1/3。但是,这些数字对红军的部署工作没有任何影响。苏军总参谋部像先前一样认为德军的主要集结应部署在波兰南部,而不是在罗马尼亚。我认为,铁木辛哥和朱可夫都对侦察员们和指挥官们喜爱夸大的癖好做了某些修正。但是,有一点他们是深信不疑的,那就是,德军的主力肯定部署在西南方向。希特勒只有在这儿才可能达到他的主要经济目的--占领乌克兰,获得煤炭、金属和粮食,然后得到高加索的石油。 

无论是制订3月计划,还是制订5月计划,朱可夫都起了主要作用。他试图打击法西斯德国最强大的集结,想尽快粉碎它,然后用侧翼进行打击,使敌人的整个战线缩小到波罗的海,并消灭法西斯德国的主要兵力。如果这一计划成功的话,一条通向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和进一步通向巴黎和马德里的道路就被打通了。 

不难发现,5月计划的中心思想与1月的第二次演习中制订的计划相差无几。只是现在的主攻方向更向北移了。西南方面军的部队不是向布达佩斯进军,而是向卡托维兹和克拉科夫进军。显然,斯大林原本指望,如果战争的最初阶段红军的军事行动进展顺利的话,匈牙利可能会保持中立,于是不必急于对付布达佩斯方面。如果红军消灭了法西斯德国的主力,那么,也完全有可能甚至罗马尼亚--那里部署着德军的相当大一部分集结--不再站在德国一方,而是反戈一击对付德国人,就像1944年8月发生过的那样。但是,对于法西斯德国主要集结的配置的错误判断,使朱可夫的计划陷入了不可挽回的失利境地,也使红军遭受到最惨重的失败。要知道,在这个计划中甚至根本没有把发生意外情况考虑在内,如果法西斯德国的主力没有部署在苏军总参谋部所预测的那个地方,而是部署在它们实际在的地方,即在西边,那又怎么办呢? 

让我们来想像一下,如果苏军能够在最初确定的日期前一切准备就绪并且于1941年6月12日开始进攻的话,那将是多么不可思议啊!当时,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他们比准备入侵的德国抢先了10天。但是,苏联的进攻绝不可能是先发制人的,就像"巴巴罗萨"计划的制订并不是先发制人的一样。希特勒没有想到,斯大林在1941年的时候已经准备进攻他。这正像斯大林没有想到,德国还没有结束与英国的战争,竟然就进攻苏联一样。而德英之间的这场战争,据斯大林估计,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1941年年底以前结束。双方都计划着侵略对方,首先,是为了实现个人的侵略目的。斯大林和希特勒的计划只有在最宽泛的意义上才可以被称做是先发制人的计划。两个独裁者都忧心忡忡,生怕将来不定什么时候签署互不侵犯条约的伙伴盘算着撕毁这个条约并成为欧洲惟一的主人,所以都企图利用有利时机,第一个发动攻势。最令人称奇的是,无论是斯大林,还是希特勒,他们谁也没跟谁商量,选择的竟然差不多是同一个日期。希特勒先是准备在1941年5月15日进攻苏联,但因为巴尔干战役才把日期改到了6月22日。斯大林开始打算在1941年6月12日进攻德国,但是,最后由于部队和物资供应的不到位,才把进攻日期改到了7月,于是便迟了一步。如果红军先行一步进攻,那事情的发展可能会呈现出如下局面。 

1941年6月22日,西南方面军在朱可夫的亲自领导下开始进攻。出乎他们意料的是,遭遇的德军兵力相对来说并不算多,而且他们的坦克也很少。问题在于,只是在10天以后,希特勒才开始向东线调集坦克师的主力部队。朱可夫当然不了解这一情况。要知道,1941年5月5日总参谋部侦察机关还报告说,在苏联边境上德军部署有12个坦克师和7个摩托化师,在那里的德国师的总数应该超过103个,并且它们主要部署在东南方向。朱可夫原来以为,在他开始进攻前德军在这一地区的兵力应该还要再增加些,那么红军能够消灭的哪怕没有100个师,至少也应该有50到60个师。(实际上,甚至在6月22日这天"南方"集团军群总共有38个师,其中包括6月10日以后才调集来的5个坦克师。)苏联军队前进的速度比预计的要慢得多,每天只能行军3到5公里,而不是预计的10到15公里。由于坦克和汽车发生故障,常常被迫停下,使行军几乎陷入瘫痪。也没能成功地消灭德军在飞机场上的飞机。苏军飞行员们对付不了敌人的对空防御,把炸弹纷纷投向光秃秃的田野。在战斗的第一天德国空军就已经掌握了控制权,并且用连续不断的轰炸遏止红军前进。西方面军向谢德尔采和杰姆布林的进攻遭受了失败,但是德国人在这里并没有越过边境线,只是限于防御而已。"北方"集团军群开始从波罗的海迫使在立陶宛的西北方面军后退。为了稳定局势,曾经用于西线防御的第二纵队的几个师被调到了波罗的海。6月22日--当西南方面军深入波兰领土将近50公里并且也加入了第二纵队的战斗时,"中央"集团军群向朱可夫军队的侧翼和后方发起猛烈的反击。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31:35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7

Г.古德里安和Г.戈特指挥的德军第2和第3坦克军群切断了西南方面军所属的总共122个师中的80个师的退路,其中包括几乎所有的坦克兵团和机械化兵团。"南方"集团军群里冯·克莱斯特指挥的第1坦克军群迎面向他们发起进攻。苏军的坦克由于没有燃料陷入了包围之中,成为了德国人轻而易举获得的战利品。大约100万红军士兵被俘。西南方面军的主力被消灭后,下一个就轮到了西方面军。Д.Г.帕夫洛夫的主力部队在比亚威斯托克和明斯克之间陷入了包围之中。 

接下来事情的发展状况大致跟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后实际上发生的情况差不多。只是苏联军队在乌克兰的抵抗要弱一些。"南方"集团军群不费吹灰之力就强行渡过了第聂伯河,而在秋天占领了顿巴斯和顿河畔罗斯托夫。从这一刻起,事件的进展就成了卫国战争里所描述的那样--红军在莫斯科城下的胜利、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而最终的结局是--有着镰刀和斧头的红旗在1945年胜利地飘扬在法西斯德国的领土上。只是攻下柏林的军队,已经不是由朱可夫指挥了。他的官运已经走到了尽头,要不然,就是在卢布林或克拉科夫的什么地方已经被俘了。而如果能够成功从德国人那儿逃脱,那么,多半会把失败的主要罪名归到他的头上,然后把他枪毙,就像实际生活中发生在Д.Г.帕夫洛夫身上的事情一样。所以,我的英雄直到临死那一刻也应该感谢希特勒,因为德国元首--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把自己的入侵赶在了早有准备的苏联人前面,才没让可怕的"大雷雨"发威。所以朱可夫在卫国战争中的经历才得以引领他获得元帅的称号,还获得两枚金质红星勋章和两枚胜利勋章,也才没有在战争一开始就死在一个偏僻的地下室的砖墙边。 

也许,读者会觉得我描述得太过分了?也可能,红军首先开始发动进攻,我们的国家很快就赢得了卫国战争,并且人员伤亡也很少呢?但是,难道战争开始时的各种情况还没有让你们相信一个最简单的真理:一个军队,如果它不善于好好地组织防御,那么,在进攻中它同样也不会有胜利的机会。说到底,进攻是一种在很多方面都比防御复杂得多的军事行动。进攻要求战士和指挥员对复杂多变的情况能够反应迅速,要求他们表现出独立自主性,灵活机动地做出决定。而防御总还是被动的军事行动,因为主动权掌握在敌人手里,而且防御行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防御地界的位置预先确定的。难道在1941年的前3个月里只飞了4~15.5小时的苏联飞行员能够更成功地进攻敌人的飞机场,甚至比在6月22日那天保护自己还要容易?只有这么少时间的飞行实践,尤其驾驶的又是新型飞机,飞行员们关心的不是如何给敌人带来损失,他们更担心的是千万不要让飞机坠毁。并且在几个月里这些不足是无法消除的,这点儿时间连让红军全副武装地去迎接法西斯德国也不够。要知道,就是因为不仅燃料缺乏,而且经验也不足,一直到1943年夏天苏联飞行员在战区空中巡逻时还是不用最高速度,而是更愿意采取经济速度。而在战争最后的一年半里,德国空军把东线战场当做了特殊的练兵场。他们把那些没有试射经验的年轻飞行员们派到这儿来,让他们可以在相对较为安静的条件下积累战斗经验,然后才能参加激烈得多的反对英美"飞行堡垒"的战斗。那才被认为是严峻得多的考验。 

或许,也有可能苏军坦克的机械师和驾驶员们参加进攻要比参加防御好一些?他们有着5~10摩托小时的实际驾驶时间,而当时比较熟练驾驶装甲车辆所要求的实际驾驶时间是25摩托小时。而且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1943年。虽然,据布琼尼证实,还在1940年年初时,在总军事委员会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斯大林很有兴趣地问伏罗希洛夫,机械师和驾驶员的训练工作情况怎么样,并且抱怨说,空军和坦克部队的事故率居高不下。有人建议多招一些农村的农机手入伍,他们很容易训练成坦克手。但斯大林禁止出现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没有农机手的局面。还曾经做出决定在军区设置培训机械师和驾驶员的培训班,但是情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好转。于是当苏联坦克集团军进攻时,比如,在库尔斯克战役中,他们在技术装备上的损失大大地超过了德军。问题不在于德国发动突然袭击,也不在于德军的武器装备占有优势。苏联的T-34坦克比德国的主战坦克虎-Ⅲ和虎-Ⅳ还要先进,只是到了1943年夏天,新式的"虎"式和"豹"式坦克才大量在战场上使用。至于谈到大炮,那么苏联的野战炮和反坦克炮的各项战术和技术指标--其中包括射程,都超过了德军的型号装置。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31:56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8

谈到飞机的情况也是如此。苏联的老式战斗机在战术和技术性能上只比德军的战斗机M-109稍差一点。但是梅塞施米特的M-109 

在战争初期的东线上只有不超过500架。苏联的新式飞机几乎一点也不比他们的差,而这种飞机仅在西部边境军区就有约1540架。假如苏联的空军里有足够多的熟练飞行员,假使战斗中使用空军的原则在战术上再内行一些,假使空军的汽油供应再充分一点儿,那么,德国空军永远不可能掌握制空权,格林格的尖子飞行员们永远不可能战胜"斯大林的雄鹰"。但是,在战争初期,上述条件没有一条能满足。没有这些条件,就不可能有我们奢望的结果。甚至在战争快结束时,当时汽油已经够用,苏联的飞行员们仍然像先前一样不如德军,而德国空军的指挥员们倒是很内行地利用着剩下的非常有限的兵力。 

甚至在战争的最初期,红军也不是能够经常地进行有效的进攻。1945年4月4日,新上任的乌克兰第4方面军司令叶廖缅科在日记中写道: 


必须迅速行动起来,可是部队对于即将采取的进攻军事行动准备工作做得非常薄弱。乌克兰第4方面军没有及时解决这些决定成败的问题。 

5月的计划中指出,为了保证自己免遭敌人突然袭击,为了让我们部队的集中和部署以及他们转向进攻的准备工作不被敌人发现,必须做到: 

"1.组织严密的防御和边境线附近的掩护工作,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利用边境军区的所有部队和被指定部署在西线的几乎全部空军; 

2.制订国家对空防御的详尽计划,并充分准备对空防御的设施。" 

关于这些问题我已经多次下过命令,所以国境线防御和对空防御的计划制订完全完成应该在1941年6月1日之前…… 

同时,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加速防御区的建设和设施,开始在后方奥斯塔什科夫和波切普地区建设构筑军事防御区,并且规定于1942年在接近匈牙利的边境建设新的构筑军事防御区,同时继续沿原来的国境线建设构筑军事防御区。 


为什么要这样呢?一方面,国防人民委员和总参谋长打算首先进行进攻,以便在战争进行30天后红军战士已经到达纳雷夫河和维斯瓦河,并且牢牢地站在西里西亚和摩尔维亚的中心。另一方面,给各个军区提出的任务是"组织严密的防御和边境线附近的掩护工作",同时要求继续建设构筑军事防御区,其中包括沿着老的国境线,以及应该在1942年起用的那些军事防御区。这里有没有矛盾的地方?事实上,没有。建设构筑军事防御区和其他的防御措施是为了达到那些同样的目的,建设防御设施,集结炮兵及其他一些德国人在波兰北部施行的加强防御的措施,恰巧是在白俄罗斯边境,在那儿计划 

"中央"集团军群的主要进攻。西部军区的侦察机关把这一切都记下来了,而德军指挥部要的就是这个。从苏军方面看,建设构筑军事防御区是为了给潜在的敌人造成一种印象,好像红军准备防御,根本不打算进攻。要知道,建设构筑军事防御区实际上既遮挡不了空军的侦察,也蒙蔽不了谍报机关的侦察,甚至蒙蔽不了边境那边的观看者。当时在哈拉哈河上准备进攻时朱可夫就曾这样做过,他让日本人相信,好像苏联军队还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进行防御。 

5月上旬,总参谋部向所有的军区传达了指令,它要求在当月月末制订好详尽的边境掩护部队计划。1941年6月2日,波罗的海沿岸军区提交了一份这样的计划,比别的军区要晚。所有的军区里都把防御当成大事来抓。只是对基辅军区预先提过:"根据总指挥部的命令,在条件有利的情况下,军区各个集团军的所有防御部队和预备队必须做好准备,准备实施急促打击以粉碎敌人的集结,然后把军事行动转移到对方领土并占领有利的地区。"问题是,军区的部署计划和总参谋部关于做好准备的指令,与先发制人进行进攻的《关于战略部署计划的方案》不同,它有好几份,不仅总参谋部有,而且各军区司令部里也有。可以有更多的人看到它。准备好的《方案》只有一份,直到1948年还保存在斯大林手里,只是在当年才交给了当时的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进攻入侵德国和波兰的打算只有极少数的几个人知道。总参谋部里有瓦杜金、华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国防人民委员部的领导里有铁木辛哥和第一副人民委员布琼尼。顺便说一句,1941年3月15日,布琼尼和朱可夫有权直接参与政府"以便解决国防人民委员部的一些问题"。这使军队机关的管理陷入了混乱状态,也表现出斯大林对铁木辛哥的不信任。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32:16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9

但是,更糟的是,军事计划的高度机密性不允许在实际中把它们变成现实。说实话,德国的情报机关到底也没能确定,红军是否真的准备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1941年6月22日前夕,柏林得到一份情报说,克里姆林宫在讨论先发制人的打击计划,但是被否决了。也许,关于5月计划的传言被德国情报机关的某个间谍搞到了,但是因为有关这个提前动手的计划没有任何资料,于是他认为,实施这种打击的计划没有得到斯大林的同意。但是,能够成功地让敌军的情报机关陷入迷惑并不能弥补由于它的高度机密性而带来的损失。千方百计地想让一切都保密,使得指挥员和司令部不能充分地进行准备,来完成未来战争中的具体任务。 

斯大林打算进攻"朋友希特勒",但是对此守口如瓶,以致将来的计划执行者包括集团军和方面军的司令都只能去猜测可能存在着向西入侵欧洲的计划。当时任海军人民委员的Н.Г.库兹涅佐夫在《严峻的转折点》一书中指出:"现在我可以负责任地断言,很认真地制订的计划在当时(战争前夕。--作者按)是没有的。有几个军队部署计划,但是保密程度非常高,以至于从来没有实现过。"毫无疑问,方案的高度机密性还表现在一个方面,那就是在1月的战役战略演习中,绝大多数的集团军和军区的司令和司令部参谋长所指挥的方面军和集团军并不是那些他们在后来同德国人进行战斗时所必需指挥的部队。 

来不及爆发的"大雷雨" 

法西斯德国在1940年11月底和12月初也举行过类似的演习。但是,在演习中集团军和集团军群的司令指挥的部队正是按照"巴巴罗萨"计划他们应该指挥的部队。德国参加演习的将军们几乎毫不怀疑,在不久的将来必将进攻苏联。苏德间将很快进行武装冲突的传言由此更加厉害,也因此困扰了大使舒伦堡的工作。苏联的将军们呢,只是把自己的演习看做是一场抽象的军事行动,比起实践意义来说,它更多具有的是理论意义。要知道,他们指挥的都是现实中不可能去指挥的那些假想的集团军和方面军。所以关于苏军很快将进攻德国的传言在1月的那次演习后并没有在苏联军人中出现。 

进攻德国的计划被以德国侵略者将进行的"反击"为借口伪装了起来。在1939年要对芬兰进行入侵时,用的也是"反击"这一借口,虽然任何人甚至做梦也不会去想,芬兰人会首先进攻苏联。这就是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元帅临死之前所做的回忆:"……在1941年1月……我由外贝加尔军区调到了北高加索军区任司令……由于这次新的任命,铁木辛哥接见了我,他说,我被派到了位于重要的西部方向的北高加索军区,目前的局势有可能使这一地区成为最重要的打击方向,并且最后说:'我们对您充满了希望。万不得已必须要进行打击的话,您就代表我们指挥部队的打击集结吧!'……这是我第一次把这个事实公之于众……1941年4月底到5月初的时候,军区根据总参谋部的指令,开始号召所属全体人员对各个师进行补足定额,直到达到战时编制。5月份时,我被召到莫斯科,在那里副总参谋长В.Д.索科洛夫斯基交给我一份关于第19集团军部署的指令。在担任北高加索军区司令的同时,我兼任第19集团军司令员,并得到了铁木辛哥的个人指示:在5月底之前,以部队训练的名义,把集团军的战士和指挥部调集到乌克兰的白采尔科维-斯梅拉-切尔卡瑟地区。把由切斯托赫瓦洛夫少将指挥的第25步兵兵团纳入已经在乌克兰的第19集团军的管辖之下。第19集团军的这次调遣要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进行,除了我,其他任何人都不知道这支部队被调集到了什么地方,以及调集的原因。他们到达指定地点后,要集中到帐篷营里。" 

"我再强调一遍:战争开始前的三个星期里,被提前动员并重新组建的第19集团军是根据总参谋部的指令被调集到乌克兰的。他们都很出色,都是哥萨克人,一个优秀的民族,都是些骁勇善战的战士。 

"我还在莫斯科时就接到了铁木辛哥的任务。在指出了第19集团军集中的地区后,他强调指出:'集团军应该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如果西南战区的德国人向基辅发动进攻,集团军应该进行侧翼打击,把德国人赶进普里皮亚季河的沼泽里去。'"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33:21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0

"第19集团军的司令部设在切尔卡瑟。我到那儿的时候已经是6月初,而6月18日我就去了基辅特别军区的司令部,为的是了解当前的局势,并解决集团军材料和技术保障方面的一系列问题。集团军既不属于基辅特别军区管辖,也不归西南方面军指挥。" 

科涅夫并不是一个糊涂人。他可能也注意到了最近一些反常的现象。起初人民委员说,科涅夫指挥的部队对德国人所实施的应该是"打击",而不是什么反击。过了一会儿,铁木辛哥好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更明确地说,第19集团军应该对入侵乌克兰的敌人进行侧翼打击,并把他们赶进普里皮亚季河的沼泽里去。但是,为什么当时把用于防御德国人入侵的集团军如此谨慎、又如此秘密地调遣到边境线上呢?似乎,关于新的增援部队到达的消息只能阻断敌人入侵的企图。甚至在报纸上也谈到了有关新的集团军在乌克兰重新部署的消息。但如果斯大林考虑的是对德国进行突然袭击的话,这完全就是另一回事了。当时部队的调遣必须用某种借口掩盖,而且必须要坚持到最后一刻。法西斯德国根据"巴巴罗萨"计划所进行的兵力集中就是这样。并且红军各个师向西部边境线的调遣也遵循了这一原则。我认为,科涅夫可能已经猜到,自己的集团军将要实施的打击并不在乌克兰的波谢利耶,而是在波兰或斯洛伐克的某个地方。所以才对这件事非常重视。并且,既不打算把第19集团军划归基辅特别军区管辖,也不准备把它让西南方面军指挥,这也是完全可以解释的。科涅夫的集团军应该划归第二战略梯队,而这个梯队有可能被计划合并成一个单独的预备队方面军。应该是在战役开始30天以后才动用这个方面军,并由南向北实施打击以清除在波兰和东普鲁士的德军,同时把他们向波罗的海压迫,然后消灭他们。至于实施打击的方向,铁木辛哥并没有骗科涅夫,只是没有说出来而已,第19集团军发起进攻的战略基地并不是在乌克兰,而是要向西得多。 

在《方案》的结束部分,铁木辛哥和朱可夫请求斯大林:"批准所提交的关于苏联武装力量战略部署的计划及以防与德国发生战争而拟定的有关军事行动的计划;及时解决接下来的、首先是对总指挥部的所有预备役集团军和空军实行的隐蔽动员和隐蔽集中的问题。"所有这些措施于1941年4月起开始实行。正是在那个时候,额外征召了上一年由于某些原因没有征召到的大约400,000人,在5月到6月间又从西部边境军区的后备军里征召了800,000人。由于这个原因,配置在这一地区的170个师的总人数从290万人达到410万人。说实话,从新兵那里获得的好处微乎其微。他们当中许多人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分配到各个部队。从预备役应征入伍的大多数人还是在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在部队服过役,当时红军还不是正规军,而是地方民兵组织,并且当时的应征入伍者都是按规定动作进行训练。他们几乎根本没有现代战争的概念。德国人入侵之后,许多刚刚应征入伍的士兵只会散布惊慌,并且由于他们聚集在道路上从而影响了部队的进度。但是,正式隐蔽征召数量如此众多的新兵使得红军在人数上占有了优势,大大地超过了德军在东线的集结人数:比例为410万人∶330万人。要是我们算一下1941年6月22日之前部署在德国东部的几个师的兵力,他们在战争开始的前些天只有250万人。就这个数字还没有减去实行"巴巴罗萨"计划的前9天里法西斯德国的伤亡人数,这是陆军总参谋长加利捷尔将军在自己的日记中提到的。此外,在苏联几个边境军区的后方还有第二战略梯队的7个集团军,其总人数大约为100万人。 

德国空军为了完成"巴巴罗萨"计划动用了1830架飞机,其中2/3处于战备状态。德国空军当时一共有大约3850架飞机。但是,苏联方面的坦克和空军的指挥员和其他全体人员的战斗素养水平较低,这使他们很有威慑力的优势失去意义。但是,无论是斯大林,还是朱可夫和铁木辛哥都没有认清这种形势。1941年1月21日,铁木辛哥还在关于1941年训练年度进行军事和政治训练的命令中明确指出:"在军队教育和训练的问题上,1940年夏季这一阶段是一个转折时期,其新的基础是经过战斗检验的经验。"结论是,芬兰战争中暴露的问题已经基本上得到解决。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33:51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1

6月初,配置在西线的红军主力开始向边境线转移。而从那个月的中旬起,又有边境军区的32个预备役师到达那里。到7月1日时,他们本来应该占据离国境线相距20到80公里处的阵地。如果是等待德国人的进攻,那么把预备役部队开到离国境线如此近的地方,就成了很难做出解释的愚蠢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应该驻扎在距离未来的战线相对远的地方,比如,靠近铁路枢纽处。那样做,不仅可以减少由于敌人的大炮和空军所造成的可能的损失,而且,在确定敌人的主攻方向后,也有可能把预备役师调遣到更能发挥威力的地方。 

但是,如果红军是准备进攻,那么,把预备役部队调遣到边境线就让人完全可以理解了。他们可以被用来快速形成突破并进一步发展战果。7月1日是他们在边境集中的日期,也使得7月6日这个星期天成为可能开始进攻德国的最早的日子。在此之前,所有的师连夜步行,还来得及从集结地直接前进到国境线并开始军事行动。 

但是,不能排除,斯大林想等到第二纵队的7个集团军到达第聂伯河和德维纳河,而这应该在7月3日到10日间完成。也可能让这些集团军晚一些时候再参加战斗,以便进一步发展可以预料的战果。比如,德国为了完成"巴巴罗萨"计划所需的第二纵队的27个师,只是在1941年的7月和8月间才到达前线,而预备役的两个坦克师10月份才到。也完全有可能,斯大林这次记住了6月12日的教训,不再把开始进攻的准确日期记录下来,而是把它与部队的实际集中计划分开来。顺便说一句,在现在所知道的苏联战前文件中,没有一份不包括预定的日期--无论是在迈尼尔的挑拨离间的日期,还是进攻芬兰的时间,都包含在文件中。1939年11月22日,在列宁格勒军区司令部的战前最后一份关于跨越边境线的命令中,给部队提出的任务是占领芬兰领土上的某些具体的地点,但是包含了一个保留条件:关于跨越边境线的日期和时间将另外通知。不能排除,这种命令只是用口头的形式下达,并且永远也不会在纸上记录下来。进攻德国--这是更加微妙的军事行动,并且斯大林也完全可能是因为不想给敌人的情报机关留下线索,或者是不想给子孙后代留下罪证,于是便计划亲自对铁木辛哥和朱可夫宣布开始进攻的准确时间。但是他仍然打算先发动进攻。而一个起决定作用的证据就是波兰师事件。 

1941年6月4日,政治局做出决定在7月1日前组建红军第238步兵师,"其全体人员是波兰民族或懂得波兰语的人,隶属于红军"。还在1940年10月中旬时,斯大林就交给贝利亚一个任务:在幸存的波兰战俘中寻找那些甚至在伦敦的波兰政府没有批准的情况下也准备站在苏联人一边与德国人进行战斗的人。当时他委托贝利亚采取措施在苏联组建一支路德维希·斯沃博达上校指挥的由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组成的师。1940年11月2日,贝利亚已经报告说,成功地筛选出了一组"政治思想正确的"军官,他们认为未来的波兰"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与苏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筛选出来的波兰人"获得机会以秘密的方式与波兰战俘营中的持同一政见者商谈并筛选将来那个师的正规成员"。开始组建这个师是在"苏联东南部的一个国营农场里",在哈萨克斯坦。斯大林需要波兰师只是为了一个目的--进行对德战争。事先组建这种师没有任何意义。它惹的麻烦比红军的普通师要多得多:需要用波兰语写的各种军事条令,还需要波兰军服。至于谈到它的战斗能力,它很可能不如大部分苏联师。在"冷战"前曾经组建过一支红军芬兰兵团,它的战士打起仗来表现很不好,经常逃跑,于是也不敢把它调到先遣部队。 

最主要的是,把组建波兰师的事长期保密也是很困难的。这不仅直接破坏了苏德秘密条约的各项条款--条款反对波兰的复兴。而且,要是希特勒知道在苏联组建了一支波兰师的话,那他立刻就会明白,斯大林准备占领波兰。在1941年5月,德国人自己也曾组建了两支乌克兰侦察和破坏营"罗兰"和"纳赫季加尔"。说实话,希特勒没有赋予这两支部队任何政治色彩,因为乌克兰吸引他的只是对于德国人种来说的"生活空间",而不是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哪怕是在德国影响下的一个独立国家。每个营有350人。德国人把他们只看做是对付战线那边敌人的侦察和破坏的手段,而不是看做未来乌克兰军队的萌芽。根据计划,红军的波兰师共有10,000人。他们被看做是未来波兰军队的中坚,服从于华沙的亲苏政府,而这个政府是苏联红军用刀枪恢复起来的。如果在进攻苏联前夕,希特勒也突然想组建一个隶属于法西斯德国的俄罗斯解放部队,要是斯大林得知了这一情况,难道斯大林对德国必将很快入侵苏联领土还会表示怀疑吗?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34:13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2

为了从路德维希·斯沃博达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的士兵和军官中组织破坏分子,苏联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1941年4月末,一个以上校Г.皮卡为首的捷克斯洛伐克侨民政府代表团抵达莫斯科。正像斯沃博达在回忆录中所叙述的那样,达成了训练空降兵、进行暗中破坏活动和收集侦察信息的约定,并且,"通过祖国的秘密渠道能够保证'运动'进行的那些人,将在希特勒开始入侵苏联之前的5到6天……到达指定的地点"。德国人在开始进行侵略的前几天也采取了同样的方法,他们偷偷向苏联派来了充当破坏分子和侦察分子的当地人。 

只可能在苏联对德国发起进攻的最后一刻才有波兰师的建立。于是,在1941年6月初,斯大林认为它组建的时机终于最后成熟:离苏联开始进攻的日期只剩下大概1个多月的时间。1939年10月26日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当时距在迈尼尔村挑起事端正好还有1个月的时间,做出了组建由苏联的芬兰居民和卡累利阿居民组成的第106特别步兵兵团的决定。说实在的,其中芬兰居民和卡累利阿居民只占少数。占多数的是俄罗斯人,但那里也有一些与芬兰没有任何关系的苏联其他的少数民族的代表,比如,乌兹别克人。1939年11月23日,在给列宁格勒军区的部队布置完战斗任务后的第二天,就组建了这个兵团-第1山地步兵兵团。苏芬战争一打响,它就改名为芬兰人民军第1步兵兵团,名义上隶属于以共产国际书记О.库西年为首的芬兰民主共和国的傀儡政权。我已故的继父奥列格·格奥尔吉维奇有一天夜里看见,几支穿着与红军战士不同军服的芬兰兵团的部队,穿过列宁格勒。但是这些芬兰新兵在骂人的时候没有任何乡音,这暴露出他们是在俄罗斯出生的。 

组建的波兰师主要也是由懂波兰语、甚至是只起了一个波兰人的名字的苏联公民组成。显然,有"正确的政治思想"的波兰人筛选起来并不是很多。就像波兰部队的两个集团军--它们在苏联组建时已经是卫国战争时期,其中的第238波兰师里占多数的也是苏联人,而不是波兰军官。战后,朱可夫的朋友罗科索夫斯基元帅被任命为波兰国防部长,以便确保对波兰军队(而且还有博列斯拉夫·别鲁特共产党政府)的可靠控制。20世纪60年代初,在与伏龙芝军校的学员和教员座谈时,罗科索夫斯基回忆起曾经在附属国的一些遭遇:"在波兰时,军队里常常有人在喊'滚回俄罗斯去!''红军元帅滚回去!'……1950年1月,在出席卢布林召开的炮兵会议时,有人向我开枪,由于射击距离太远,子弹打偏了。杀手也没有找到。过了3个月,在波兹南(那里的很多波兰人是从乌克兰西部和立陶宛被驱逐出来的,非常不喜欢苏联人。--作者按)又有人用自动步枪冲我的车扫射。陪同的军官受了伤,车后窗玻璃被打得粉碎,可是我一点儿事儿没有。这次也没有找到杀手。" 

关于组建起来的波兰师的战斗能力和可靠程度,内务人民委员部和红军的领导们都心中有数。组建它并不是为了战斗,而是为了在从德国人手里解放出来的华沙举行阅兵式。甚至即使波兰师的组建工作耽搁了下来,这对开始进攻的日期也没有丝毫的影响。很可能,此事在7月初准备进攻德国的计划中所占的分量,就相当于1939年11月下旬准备进攻芬兰的计划中的分量。在这一刻,部队本应该接到战斗命令并开始向将要发起进攻的战区隐蔽靠拢。 

在6月22日前的那最后几天,军队的政治工作人员在宣传方针上有了根本的转变。这还是从斯大林于1941年5月5日在为军校毕业生举行的克里姆林宫传统招待会上的发言开始的。朱可夫在回忆录中这样阐述了它的内容: 


斯大林首先祝贺毕业生结束学业,接着谈到军队近年来发生的变化。他说,同志们,你们在三四年前离开部队,现在回去将会认不出来了。红军远不是几年前的那个样子了。我们建成了一支新的军队,为它装备了现代化的军事技术。我们的坦克、飞机和大炮已经完全发生改观了。你们回到部队时,将会看到许多新的东西…… 

你们从首都回到部队,红军指战员会问你们:现在情况怎么样?法国为什么失败?为什么英国打败仗,德国却打胜仗?德国军队真的不可战胜吗? 

德国的军事思想在进步。军队装备了最新的技术兵器,掌握了新的作战方法,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德国有一支技术上、编制上都更具优势的军队,这是事实。但是,德国人认为他们的军队是一支理想化的、不可战胜的军队,这却是毫无根据的。不可战胜的军队是不存在的。德国在进行侵略和掠夺战争的口号下,妄想征服其他国家,妄想奴役其他民族和国家的野心,是不会得逞的。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35:03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3

在谈到德国在欧洲取得军事胜利的原因时,斯大林讲了某些国家在对待军队问题上的态度,那里对军队缺乏应有的关心,对军队缺乏道义上的支持。这样,就出现了一种腐蚀军队的新的坏风气--军人被人瞧不起。而军队是应当受到人民和政府的极大关心和热爱的,这是军队的最大精神力量的源泉。对军队应当爱护备至。 

军事学校只能而且必须广泛运用现代战争的经验,以新式技术来训练指挥干部。斯大林简要地叙述了炮兵、坦克兵、航空兵、骑兵、通信兵和步兵在战争中的任务以后,强调指出,必须对我们的宣传鼓动工作和出版工作进行改革。为了搞好战备,不仅要有一支现代化的军队,还要做好政治方面的准备工作。 


根据档案里所保存的有关斯大林发言的上下文来判断,朱可夫对它的描述大体上是可信的。16但是,由于书刊检查机关的缘由,元帅不得不删去了某些重要的情节,即涉及红军所发动的进攻战的情况和把德国看成苏联潜在的敌人的情况。还在1944年时,就出现了原来的罗马尼亚驻莫斯科公使格里戈尔·哈芬克所写的回忆录。在回忆录中他很肯定地说,斯大林对军校毕业生的发言中,称赞了红军的英雄主义的战斗精神,并强调指出,苏联士兵不应该只局限于防御问题的解决,而应该准备在与那些妄图争夺世界霸权的国家(这里的意思指的是德国)的冲突中显示自己的进攻才能。据当时在场的К.谢苗诺夫提供的资料看,这样的提纲是存在的。 

而根据作家弗谢沃洛德·维什涅夫斯基的记录,斯大林是这样说的:"在反对德国的阵线中,我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1914年到1918年期间,我们的加入注定了德国的失败……苏联正在发展自己的力量……欧洲没有资源,可是美国和苏联有。这些和平的力量就决定了斗争的结果。"与此同时,领袖还直接指出,德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接下来的欢迎宴会上,当坦克部队的一位少将提出为斯大林的和平外交政策干杯时,斯大林很有说服力地反驳道:"请允许我做一下修正。和平外交政策确实保障了我们国家的和平。采取和平政策是一件好事。我们在适当的时候采取防御路线,直到我们用新武器装备了军队,并用现代化的战斗手段武装了军队。而现在,我们已经对军队进行了改造,并提供了现代化的战斗技术装备,我们已经变得强大起来了,现在,应该把我们的军事政治思想转到进攻的军事行动上来。我们必须用进攻的精神来调整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宣传和鼓动工作,以及我们的出版业。红军是一支现代化的军队,而现代化的军队是进攻的军队。" 

军队宣传工作的改革表现在《关于近期政治宣传工作的任务》这一指令的草案中。1941年6月4日,总军事委员会对它进行了讨论,而6月20日,确定以它为蓝本,对它进行修正后发往各部队。在这份指令中,明确指出:"战争直逼我国边境。每时每刻帝国主义都有可能向苏联发起进攻,我们应该做好准备,用自己的进攻军事行动(暗指先发制人进攻的5月计划。--作者按)去制止敌人的进攻……军事行动的经验告诉我们,防御战略在摩托化部队占优势的情况下收效甚微,并且终将以失败而告终。所以,对付德国必须采取这种有强大的技术装备支援的进攻战略。红军全体指挥人员的任务就是,研究现代战争的经验,并把它运用到我们战士的训练中去。红军各兵种的整个训练过程要牢牢贯穿进攻精神这条主线。" 

"德国军队还没有遇到与它实力相当的对手,实力相当不仅指部队的人数,还包括他们的技术装备和战斗能力。但是,这种会面已经为时不远了。" 

在德军中类似的宣传方针也传达到了每一个战士,时间是6月21日晚上,正是入侵苏联的前夜。比如,德军第102步兵师的列兵К.弗兰克在1941年7月10日写给家里的信中叙述道:"……6月4日我们团开始行军。我们不知道,我们是去哪儿。开始,告诉我们说是去波兰,然后又说是去东普鲁士。但是,6月19日我们到了苏联边境。我们每个人都开始问,我们到这儿来干什么?开始回答我们说,我们在苏联上车,然后去伊拉克,为的是和苏联人一起打败英国人……6月21日晚上大约8点钟,组织全连政治学习。我们的连长谈到了对英战争的进程和国际局势,然后开始说起我们在苏联边境的任务。学习快结束时,我们的大尉才开始讲起了正题。他说:'同志们!苏联计划在7月18日进攻我们的祖国。因为我们的元首以及元首所采取的英明而又有远见卓识的政策,所以,我们不准备等到敌人发起进攻,我们要先向他们发起进攻……'"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35:20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4

康斯坦丁·西蒙诺夫在日记中写道:"6月21日(1941年。--作者按),我被叫到无线电广播委员会,并且让我写两首反法西斯的歌曲。于是我感到,实际上我们大家都在等待着的那场战争,离我们已经很近了。"战后,他这样解释这段话:"在那天晚上,诗人们都被召集到无线电广播委员会写反法西斯的歌曲,发生了一件很特别的事,有一个投诚者阿尔弗雷德·利斯科夫越过西南边境向我们报告了德国人进攻的时间。接着,又发生了一些最平常不过的事--收到了几个边境军区司令部的例行侦察报告。"根据西蒙诺夫的说法我们可以知道,斯大林和铁木辛哥直到6月21日晚上--尽管从边境传来令人不安的报告,他们还是没有决定向部队下达做好战斗准备的命令,而且关心的是如何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反法西斯作品的创作。难道,康斯坦丁·西蒙诺夫和他的同志们被召集到无线电广播委员会,这也属于这一天之前很早就制订好的进攻德国计划中的一部分吗?这一计划需要相应的宣传保障,是不是也包括这些歌曲?这个假设是不是也太没有逻辑了? 

斯大林清楚地知道,红军在部队总人数上较法西斯德国有优势,苏联的坦克和飞机也要比敌人多得多,所以,他们便在数量上占了优势。从未在部队服过役(如果不算革命前在预备役团里短暂地待过一阵儿)的"克里姆林宫的山民"便深信不疑,红军指战员们在战斗能力上也一定不比德军官兵差。而这正是一个致命的误解。海军上将Н.Г.库兹涅佐夫在1966年出版的第1版回忆录《前夜》中写道:"斯大林把我们武装力量的战斗准备工作估计得过高。在完全准确地了解了最新式飞机的数量后--根据他的指示全部部署在边境军区的飞机场上,他以为,只要战斗一打响,这些飞机随时可以起飞并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当他得知,我们的飞机还没有来得及起飞,就直接被消灭在飞机场上时,简直目瞪口呆。"在这本书后来的版本中,这段话不见了。也许,新闻检查员突然醒悟,机敏的读者可能会从这得出一个反动的结论:既然斯大林可以夸大红军的备战能力,那么,他完全可能在考虑进攻德国的问题上也这样做。 

而朱可夫怎么想的呢?也许,他当时对于红军的战斗能力和备战能力是持另一种意见?要不他怎么是后来的最高总司令呢!遗憾的是,情况并非如此。只要看一下朱可夫于1941年12月在高级指挥人员的会议上的发言就足够证明这一点。他在会议上说:"……芬兰战争的重大意义是什么呢?它的重大意义就是:位于卡累利阿地峡上的方面军的司令部在现代军事史上第一次展示出对坚固的防御工事区进行突破的艺术,为了突破这种一流的防御工事区,他们使用了我们国家和社会主义工业给予我们的最有威力的现代技术装备。红军部队的军事进攻行动在第一阶段的特点就是,完全不规范的进攻战役的训练,其后果是第一阶段的战役被迫中断。同芬兰人进行战争的条件……是非常艰苦的,尤其是不熟悉地形,路况不好,再加上积雪和严寒。所以,这些条件再加上已经知道的失误和在其他方向上的不规范的军事行动,就导致了不如人意的后果。" 

朱可夫把"冷战"中的失败只归结为第一阶段的战斗军事行动,并牵强地解释为与其说是苏联战士的准备工作不充分导致失败,还不如说失败的一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天气条件和地形特点所致。朱可夫把最后向曼纳林的进攻差点儿要称为军事艺术的杰作,这也证明,红军对现代战争是有准备的。 

如果朱可夫不能肯定,红军在任何方面也不比法西斯德国差,难道他还会制订进攻德国的计划?要知道,万一失败可是要掉脑袋的。难道他还会在6月22日--战争爆发第一天,签署指令让3个苏联方面军进行反击,并部署在24日前控制卢布林的任务?如果朱可夫对红军没有进行战备深信不疑,那么,他应该把这一情况不仅向人民委员铁木辛哥报告,而且应该向斯大林本人直接汇报。他应该警告他们,在1941年夏天准备进攻德国是很危险的,应该继续采取防御性的军事行动,把部队调离边境,在离它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安营扎寨,以便部队免受来自敌人领土上的炮火之苦。并且,如果他的建议不被采纳的话,就要求退役。但是,在1941年的5月到6月间,类似的事情朱可夫一件也没有做。相反,当被德国占领的那些国家的外交官们离开莫斯科时,苏联政府断绝了与这些国家的外交关系。据Г.哈芬克证实,朱可夫在与南斯拉夫的武官波波维奇上校告别时,曾神秘地说,南斯拉夫很快就会理解苏联对它的真正感情。这里暗示的是,苏德战争爆发后,南斯拉夫在伦敦的侨民政府又会成为莫斯科的盟国。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35:36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5

实际上,对于与法西斯德国相比较而言力量处于弱势的红军来说,最适宜的军事行动方式是防御,而不是进攻。Л.Д.托洛茨基还在20世纪20年代就曾很有远见地警告,在战争开始的最初阶段,红军应该做的事不是进攻,而是防御,甚至要退到领土的纵深,以便赢得时间动员一切兵力和资源。只有在这之后,"我们身后拥有了空间和兵力,我们可以镇静而自信地拟定出一个地区,在那里被我们的弹性防御所保障的动员才可以训练出足够数量的兵力集结,以便我们转入进攻"。 

但是,自从托洛茨基被撤掉所有的职务,并被驱逐出苏联以后,防御原则就被看成了军事行动的次要形式。无论是斯大林,还是朱可夫考虑的都是闪电战, 

考虑的都是如何快速取得胜利。其实,在战争的最初阶段,最好的方式是把目标定在进行持久战上,与英国和美国一起打消耗战,没有这两个国家的军事、经济援助苏联是不可能坚持得住这场战争的。 

红军更适宜进行形式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军事行动,像在事先准备好的阵地上进行阵地防御。并且苏联方面的坦克最好是用于直接支持集结人数不算太多的步兵,而不适合用在大规模的机械化兵团中。并且更多的情况应该是用马拉,因为就我们的路况来说,汽车和牵引机很容易出问题,而且很快就不能再使用了。就连德国人在入侵苏联后,也很快不得不使用马匹来运送技术装备和货物,这比他们预料中的使用频率要高很多。曾经写过德国陆军史的德国将军米勒·吉列勃兰特曾经说过:"1941年11月中旬,出现了必须节约汽车使用的情况,比如,采取用马匹代替汽车的方法来节约,因为位于东线的陆军总共有数量为500,000辆的汽车,但到了这一年的年底,已经坏了有106,000辆。"看来,布琼尼和库利克也不是没有道理:他们尽力保障牵引火炮用的大部分马匹,直到有了足够数量的、非常适用的汽车和牵引车,并且建好适于它们行驶的道路这种局面才能结束。只是当苏联有了美国的"斯蒂倍克"牌卡车后,这一难题才最终得到解决。自然,在战争爆发之前谁也不打算把它们提供给苏联政府。 

与法西斯德国武装力量或者美军和英军相比,红军是上一个世纪的军队,他们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所要求的技术装备水平,不仅与红军大部分指战员的实际教育水平,而且与苏联广大民众的心理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苏联的制度与纳粹的制度不仅抹杀了人的个性,剥夺了被征服者渴望独立自主和表现创造性的愿望,而取而代之的是让人们养成了统一的刻板模式。 

苏德战争开始前,布尔什维克在苏联当政已经24年,而纳粹在德国统治只有8年,只是前者的1/3。并且德国把个性和国家政权并不混为一谈的传统比苏联要古老而持久得多。 

法西斯德军大尉维利弗里德·施德里克·施德里克费尔德曾经是一名联络官,并且曾经当过亲德俄罗斯解放部队的前苏联将军弗拉索夫的翻译,他证实说:"纳粹制度追求的是极权主义的、贯通一切的政权,但是,它还没有达到斯大林主义那种惊人的登峰造极的程度。在第三帝国里,总算还保留着那么一点儿老的国家组织和社会结构的基础,并且也还没有把个人的独创性和私人所有制完全扼杀,也还有可能不依赖于国家进行工作和生活。德国人还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使它与官方的教条不相一致,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虽然,也感觉得到党的压力在不断地加大……但是,德国的这种不自由的形式,却被大多数的苏联公民以斯大林的强权制度为尺度进行衡量后所称道,最后竟然把它理解为也算是一种自由。这也就是我们两国之间的巨大差别之所在。" 

他还在专门为陆军最高指挥部所写的名为《俄罗斯人》的报告中指出:"对俄罗斯战俘中的知识分子进行的测试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结果。像对大多数人进行的测试一样,他们的结果也差不多,即50%属于中等水平,25%属于中等偏下的水平,还有25%属于高水平。虽然,中等和中等偏下水平的人与德国的水平相比要差很多,但是,25%属于高水平的人显露出超过西欧水平的卓越知识和杰出天赋。" 

朱可夫,像许多苏联将军一样,当然其中也包括背叛者弗拉索夫,按照自己的智力能力来说,毫无疑问,是属于"高水平的25%"里面的。但是,他不得不指挥的却主要是无论从智力来说,还是从教育来说都比德国人差得很远的那"水平较低的75%"。此外,在斯大林的行政命令制度下,还必须对甚至身为高级指挥人员的独创性进行严格限制。在1941年进行的战役和战略演习中,朱可夫在作出决定时比在卫国战争的实战中要指挥自如得多,而在卫国战争中部队每进行一次原则上的转移,必须得到最高总司令的批准。我们要考虑到朱可夫身上的明显不足,不仅是整个教育的缺陷,而且也是军事教育的不足。与对手德军军官相比而言,所有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朱可夫作为一位苏军统帅的潜力发挥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36:22

本主题贴数79,分页: [1] [2] [3] [4]

管理选项锁定 | 解锁 | 提升 | 删除 | 移动 | 固顶 | 总固顶 | 奖励 | 惩罚 | 发布公告

Powered by:Dvbbs Version 6.0.0 (战争研究修改版)
Copyright ©2000 - 2002 AspSky.Net , 页面执行时间:560.54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