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登陆 注册 搜索 自选风格 论坛状态 论坛展区 我能做什么

>> 军事无关话题,时事话题一般也在这里,纯净水和敏感话题随时会被删掉
战争研究论坛休闲区[闲聊灌水] → [转帖]世界石油危机: 驱动力、冲击及影响

  发表一个新主题  发表一个新投票  回复主题 您是本帖的第 2067 个阅读者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树形显示贴子 浏览下一篇主题
 * 贴子主题: [转帖]世界石油危机: 驱动力、冲击及影响 保存该页为文件  报告本帖给版主  显示可打印的版本  把本贴打包邮递  把本贴加入论坛收藏夹  发送本页面给朋友  把本贴加入IE收藏夹 
 zzz 女,离线天蝎座1983-10-31
  
  
  等级:中校
  文章:1171
  金钱:5328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4-1-16
给zzz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zzz加入好友 查看zzz的个人资料 搜索zzz在[闲聊灌水]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zzz 访问zzz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楼主
[转帖]世界石油危机: 驱动力、冲击及影响
世界石油危机: 驱动力、冲击及影响 
世界石油峰值
世界石油峰值出现于全球石油产量最高之时,而在峰值之后,石油产量将出现终极下落。这个概念源于对单个油井产率的观察,以及对相关油井所组成的油田的共同产率的观察。单个油田的长期总产产量在达到峰值产率前呈现指数型的增长,之后就会出现下落,有时会是急速的下落,直到油田被开采殆尽为止。石油峰值理论被证实可以被应用于对国家石油总产量的评估中,而与之相类似的,全球石油产量亦可被该理论评估。石油峰值点并非意味着快没油了,而是指巅峰已过,随后一定会出现产量下落。 
 
M. King Hubbert 首创了该理论,并于1956年运用该理论精确的推测出美国的石油产率将于1965至1970年之间达到峰值。他的物流学模型如今被称作Hubbert峰值理论,模型中的变量被证实在预测峰值及油井、油田、地区、国家石油产量下落时具有相当的精确度,并且在其它有限资源生产领域同样有效。 
部分观察家,例如石油产业专家Kenneth S.Deffeyes和[wordpress.com/tag/mattew-simmons/ Mattew Simmons]认为现代工业运输,农业及工业系统对低价并易于获得的的石油具有依赖性,而正是这种依赖性造成了峰值后的产量下降以及极有可能的油价严重上涨,并因此对全球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各类预测对负面影响的影响面有着截然不同的分析。 
 
如果政治和经济变化仅仅是对石油的高价短缺做出反应,而非对峰值威胁做出反应,那么石油进口国的经济受损害程度将很大程度取决于峰值后的石油产量的下降速率。根据出口地模型,石油出口的下降速度会比因国内消耗造成的生产速度高很多。供应紧缺将造成价格的极度膨胀,除非需求方实施有计划的储备措施,并且采用替代品。 
对峰值产量的乐观分析预计全球的产量下落将发生在2020年或者更迟,并且假设对替代品的主要投资发生在石油危机发生之后,而且石油重度消耗国的国民生活方式没有较大变化。这些模型显示了石油价格起先会上升,之后会因为其它能源与燃料被采用而有所回落。 
而对未来石油产量的悲观分析要么建立在已经越过峰值的分析上,或者是世界正处在峰值期,或者峰值将很快来临的判断上,因此将缺乏积极有效的解决措施,由此引发全球性的萧条,甚至会引起全球性的连锁反应,各类全球市场的反馈机制会激发全球工业文明的大崩溃,而又有可能引发人口数目在短期内的大下降。在08年的前两季度,有迹象显示,一系列创记录的油价加重了美国经济的不景气。 
石油需求
 
对峰值石油需求的研究关注的是对石油的长期消耗以及石油需求的增长。世界原油需求在1994至2006年间增长了1.76%,在2003-2004年度达到3.4%的高点。经估计,相对于2006的水平,世界石油需求量将在2030年增长37%(从每天0.86亿桶增长至每天1.18亿桶),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交通运输领域增长的需求。 
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增长处于最高水平,而美国是世界头号石油消耗者。在1995至2005年间,美国的石油消耗量从每天0.177亿桶增长至每天0.207亿桶,净增了300万桶每日。相比较之下,中国在同样的时间段中,石油消耗量从340万桶每日增长至700万每日,增长量为360万桶每日。 
在国家发展的同时,工业,快速的城市化和更高的生活标准会加快能源消耗,而能源消耗中又以石油消耗为主。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繁荣经济体也在快速的成为石油的大消耗者。中国自2002年以来的石油消耗量每年增长8%,而在1996-2002间,石油消耗量翻了一番。2008年中国的汽车销售量会有15-20%的增长,而中国总体经济已经在连续5年中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了。尽管部分预测显示中国经济还会保持迅猛增长,另外一些预测则认为中国的出口主导型经济难以维持如此的增长态势,原因是由于劳动力工资增长,价格上涨以及美国方面需求量的减小。而印度在2020年的石油进口量将达到2005年水平的三倍,达到每天500万桶的需求量。 
另一个影响石油需求量的重要因素是人口增长。人均石油产量在20世纪70年代达到峰值。世界人口数目在2030年会达到1980年人口数量的两倍。Author Matt Savinar预测石油产量会在2030年回落到1980年的水准,与此同时,世界的石油需求量将大大超过石油产量。物理学家Albert Barlett声称,人均石油产量正在下落,而这样的下落却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原因是人口控制可能会被采纳为应对措施,而该措施在政治上是错误的。人均石油产量从1980年的5.26桶每年下降至1993年的每年4.44桶,不过在2005年,人均石油产量又增长至每年4.79。2006年度石油产量由每天84.631百万桶下降至每天84.597百万桶,而人口增长却在持续。这导致了人均石油产量再次降低至每年4.73桶。 
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有一个因素减轻了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影响,即人口在增长的同时,人口增长的速率在此时间段下降——尽管发达国家增长的人均寿命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人口增长速率的下降。在1970年,人口以2.1%的速度增长。而在2007年,人口增长率下降至1.167%,然而,石油产量仍然领先于人口增长以满足需求。世界人口从2000年的60.7亿增长至2005年的64.5亿,增长了6.2%,而根据BP(英国石油)的数据,世界石油产量在2002-2005年间从0.749亿桶增长至0.811亿桶(8.2%的增长率);根据EIA(美国能源部)的数据,石油产量由0.77762亿桶增至0.84631亿桶(增长率为8.8%). 
石油供给
- 石油的发现
在油被泵出之前,首先需要发现石油。世界油田的发现高峰期在1965年,在一年中新发现了550亿桶的石油储量。自此之后,石油发现率开始平稳滑落。在2002-2007年间,每年的石油发现量少于100亿桶。 
- 世界石油储备
传统原油储备包括所有技术上可行的、使用初级、二级、改良法、或者四级方法通过钻井从储油池中产出的原油。储备中不包括矿业中采出的固体或气体物质,包括油砂、油页岩、液化过程和煤的熔化过程。 
石油储备被分为以下几类:探明储量 ;估计储量;真正储量。一般而言,探明储量有90%-95%的概率能够获取所认定的储量。估计储量有50%的概率。而真正储量只有5%或10%的概率。当前的技术水平能够从大多数油井中采取大约40%的石油。有人推测未来的技术能够使更深层的开采成为可能,但是另一部分人的意见则是,未来科技的影响已经被包括在探明储量和估计储量的数目中了。 
在众多主要产油国中,大部分国家给出的储备数目都没有经过外部审核。大多数易采油已经被发现了。最近的价格上升引发了在采油成本高昂地区的石油勘探,例如在极深并且井下温度极低的深井中,以及环境敏感地区或者高技术要求采油区。较低的勘探发现率导致了钻机的短缺,钢材价格的升高,以及由于复杂性而引起的总体成本升高。 
储量实际上在1980年达到顶峰,当时的产量首次超过新发现量。对峰值的估计是建立在利用创造性的模型对储量进行重新计算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峰值的估计很难做到精准。 
- 被高估的石油储量
根据Aramco前任副总裁Sadad I. Al Husseini的说法,“世界石油储量的表述含糊不清,并且实际上在夸大其辞。许多所谓的储备实际上是资源,没有成型,不能获取,也不能产出。” 
根据Al-Husseini的估计,全球已探明储量12000亿桶中的3000亿桶应该被重新划分为潜在资源。 
对峰值石油数据预测的一大难点是关于“探明”储量的不透明特性。许多对“探明储量”枯竭的担忧迹象开始在近年来显现。此状况最好的例证就是2004年的一大丑闻——Shell(壳牌)的储量蒸发了20%。 
大多数情况下,“探明储量”是由石油公司、产油国及耗油国宣布的。这三方都有夸大“探明储量”的理由: 
• 石油公司寻求增大其潜在价值。 
• 产油国寻求更强的国际地位。 
• 消耗国政府为其经济及消费者树立安全稳定的形象。 
EWG(能源观察机构)2007的报告显示,全世界的探明(第95页)及估计(第50页)储量在8.54亿至12.55桶之间,这也就意味着在需求停止增长的情况下能够维持30-40年的供给。OPEC(欧佩克)自己的报告中数目精确度出现了巨大分歧。除去为了政治目的在没有可持续发现的情况下夸大储量的国家,有超过70个国家仍然执行着不把年产量从储备中扣除的政策,因此,12.55亿桶已经是最优情况了。分析人士指出,OPEC(欧佩克)成员国有夸大其储量的经济动机,因为OPEC(欧佩克)的配额系统允许高储量国的高出口。 
另一方面,调查记者Greg Palast辩称,石油公司有让石油看起来更加稀有的动机,并以此为由使高价正常化。别的分析人士在2003年宣称,产油国刻意隐瞒其石油储量以拉高油价。 
- 非常规石油来源
非常规石油来源,例如重原油,油砂以及油页岩并不被计算在石油储量之中。然而,石油公司在开放用于采油的新采矿带或热设施后,可以把它们计作探明储量。 
石油工业中的消息来源,例如Rigzone就指出,非常规石油来源生产效率并不高,而且还需要额外的能源用来提炼,因而会导致较高的生产成本,以及高达三倍多的单桶石油温室气体排放率。能源被使用时,资源就会被需求,并且开采非常规的石油来源所造成的环境影响一直以来都极高,三大非常规石油来源的大规模开采正在接受论证,来源中包括了委内瑞拉的奥里诺科河地带的超重油,加拿大西部的沉积盆地的Athabasca油砂,以及科罗拉多、犹他、怀俄明的绿河地质构造带中的油页岩。 
美国国家地质调查局的Chuck Masters估计“如果算总量的话,西半球的资源量与中东的已探明原油储量相当。”熟悉非常规石油资源的权威部门认定世界的最终非常规油储量是常规油储量的几倍,并且在21世纪,当油价更高时,非常规油对公司来说十分有利可图。 
尽管有大量的非常规油来源存在,Matthew Simmons认为,生产上的局限性使得非传统油难以成为传统油的替代品。Simmons称“这些高能耗项目从来都难以达到高产量”因而难以抵消其它资源的枯竭所带来的影响。另一份研究声称,即使在非常乐观的假设之下,“加拿大的油砂不会阻止峰值油的到来”,尽管加拿大在“强制计划”中所作的努力使2030年的油砂油日产量有望达到500万桶。 
而且,从这些来源采得的油通常含有例如硫、重金属、碳等污染物,需要高耗能手段去提纯消毒。中东的未开采常规油储备也面临同样的问题,重而黏稠的原油在硫和金属的污染下变得不稳定。然而,最近以来的高油价使得这些资源看上去有利可图。一份Wood Mackenzie的研究显示,在15年内,全世界范围内的多余油供给将很有可能来自于非常规来源。 
一份2003年登载于《探索》杂志的文章称,热解聚有可能被应用于从垃圾、污水、及农业废物中制油。文章称,该生产流程的成本是每桶油15美元。而此后在2006年的后续文章中,该流程的成本变为了每桶80美元,原因是由于曾被认为是危险废物的原料现在具有了市场价值。 
- 石油生产
世界石油生产趋势呈典型的Hubbert曲线型,在过去的百年间一路走高,仅有数次小跌。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石油产量达到峰值,而很多人据此质疑世界石油峰值的真实性。在21世纪中叶,世界除沙特阿拉伯以外的主要产油国将达到最高产量,其中多数国家都将已遭遇峰值。而Matthew Simmons等专家甚至开始怀疑包括沙特阿拉伯在内的产油国届时是否还有剩余储量。 
产业观察者指出了21世纪中叶的全球石油生产曲线与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石油生产曲线有相似之处。 
• 自2003年以来石油价格一路走高是由于此前的十年间OPEC(欧佩克)国家为了保持高油价,而不顾石油短缺执行减产。这与得克萨斯的减产类似,其间别的州也维持了油价,尽管在1973年石油危机前曾经历过十年油荒。 
• 世界油品价格在2008年年初创历史新高,然而新油品并未在市场出现,这正符合了供求关系理论的预测。这场关于美国油价上升的甜美回忆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油产量开始滑落之时,而当时油价创下历史新高,石油公司的钻井率也是历史最高。 
• 对于OPEC(欧佩克)国家声称的石油储备存在广泛疑问。这与美国当年的石油储备幻象不谋而合——在1973-1979年石油危机前的十年间,它们声称它们有足够的油储备,而在70年代时,公司难以产出它们曾预计的石油量,而总产量也是不升反降。 
全球油产量达到峰值之时正是峰值油的定义时间。这是因为生产能力是供应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当产量下降之时,产量即成为石油供求方程式的主要瓶颈。 
世界范围内的石油发现量自1980年以来就已经少于年产量了。根据数个消息来源,世界范围内的总产量已经逼近、或已度过巅峰期。 
世界油产量上升趋势在2005年至2008年间维持原地不动。根据2007年国际能源署的报告,全球的生物燃料、非原油来源的油品、以及对石油储备的策略性分配使用,再加上2006年的原油产量平均达到每天8.524亿桶,使得全球石油供应比2005年上升了每天76万桶。而从1987年至2005年,全球石油供应上升了每天120万桶。 
在21大油田中,9座油田的产量已经下降。在2006年四月,一名沙特Aramco的发言人承认,Aramco公司的成型油田产量正在以每年8%的速率下滑,而全国的综合下降率达到了2%。这条信息被用来指证Ghawar——世界最大油田,在过去50年间承担沙特阿拉伯约一半的石油生产任务——已经越过峰值。世界第二大油田,科威特的Burgan油田,在2005年十一月进入下降期。 
根据CERA(剑桥能源研究协会)在2008年早些时候对最大的811座油田进行的调查,油田的平均产量下滑率为每年4.5%。在今后十年间新上马的项目有望抵消大油田的产量下滑。CERA(剑桥能源研究协会)的报告预测了在2017年,全球日产量将达到10亿桶。峰值石油天然气研究协会的Kjell Aleklett同意大油田下滑的说法,不过同时在认为新的油田项目中,30%都遭受了延期,就算加上一些小型油田项目及扩建项目,人们也是过于乐观了。国际能源组织在2008世界能源展望会上的报告指出,全世界最大的800座油田正遭遇更快的年产量下滑,达到了5.1%。 
墨西哥宣布他的巨型油田Cantareall在2006年三月进入枯竭期,原因是以往的过度开采。在2000年,PEMEX(墨西哥石油0建造了世界最大的氮气田,通过向地层注入氮气来保持产量。然而在2006年,Cantarell还是遭遇了年均13%的产量下落。 
OPEC(欧佩克)号召在2000年将产量保持在能维持22-28美元每桶油价的基础上,但是被证实并不可行。在2007年的OPEC年度报告中,OPEC(欧佩克)预测它将能将控制产量,以使油价稳定在每桶50-60美元直至2030年。在2007年十一月18日,当油价涨至98美元每桶以上之时,沙特阿拉伯的阿卜杜拉国王宣布,他的国家将不会提高产量以降低油价。而阿卜杜拉本人恰恰是长期稳定油价的鼓吹者。 
作为世界最大的石油供应方,沙特阿拉伯不能够通过提高产量稳定油价即暗示了没有国家或者组织能够提供多余的生产力以降低油价。由此我们也可以推论得出,世界的主要石油供应方,即使尚未达到峰值,也是处在满负荷的生产之中。 
一些评论员指出,新近在2006年九月5日于墨西哥湾投产的Jack 2深水试验井正是全球石油生产的峰值尚不足虑的证据。根据一份估计,该油田能够在未来7年中承担美国11%的石油产量。然而,即使在峰值产量已至后仍能发现新油,新油储备也将难于被找到并开采。就拿Jack 2油田为例,这架深入水下7000尺(2100米)并深入海床之下20000英尺(6100米)的油田需要至少8500米长的管道连接。此外,即使产量达到150亿桶,该最高估计产量也要略微少于美国在如今消耗水平下两年的消耗量。 
增加对难开采石油的投资正显示了石油公司也认为易采石油快要枯竭。另外,尽管广泛认为上升的油价会激发产量上升,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开始相信即使油价继续升高,石油生产也不可能在当今水平之上取得大的上升。造成石油产量在当前水平上停滞不前的原因既有地质学方面的因素,也有“地上”因素。 
因为世界人口增长要快于石油产量增长,在1979年人均油产量达到峰值前世界也经历过1973-1979的石油产量平台期。 
- 对石油供应的控制
企业联合会或者政府组织可以人为地降低国际市场的石油供给量,手段包括通过对石油的国有化以限制供给,削减对石油生产的支持,限制钻井权,赋税,等等。国际制裁,腐败,军事争端也会降低石油供应量。 
石油供给国有化 
另一个影响全球石油供应的因素是产油国对石油储备的国有化。石油国有化发生在国家开始限制石油生产并控制出口之时。Platt能源资讯的中东编辑Kate Dourian指出,尽管对储备的估计各有不同,政治如今已成为了石油供给方程式中的一个因素。“一些国家正日益变得有所保留。在委内瑞拉经营的大石油公司觉得他们处境艰难,因为资源正日益国有化。这些国家越来越不愿意与别国分享他们的储备了。” 
根据咨询公司PFC能源的消息,只有7%的世界石油天然气储备位于允许类似ExxonMobil(埃克森美孚)这样的公司自由掌控生产的国家。65%的储备在国有公司的掌控中,例如沙特 Aramco。而剩下的储备位于俄罗斯或者委内瑞拉这样的国家,在这些国家,西方公司难于获得控制权。PFC的研究显示了政治因素是限制产量在墨西哥、委内瑞拉、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俄罗斯获得增长的主因。沙特阿拉伯也在限制产量增长,不过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该限制源于其自己设定的上限。不能进入这些国家进行勘探的结果是,ExxonMobil(埃克森美孚)对勘探的投资额甚至少于1981年的数额。 
垄断机构和企业联合会对供应的控制 
OPEC(欧佩克)是12个产油国所组成的联盟,该联盟包括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厄瓜多尔、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利比亚、尼日利亚、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以及委内瑞拉,旨在控制石油供给。OPEC OPEC(欧佩克)旨在控制石油供应。OPEC OPEC(欧佩克)的势力在众多国家对石油国有化之后得到强化,并夺回了曾经属于“七姐妹”的决策权——七姐妹即七大石油公司,包括Anglo-Iranian、Socony-Vacuum、Royal Dutch Shell、Gulf、Esso、Texaco以及Socal。OPEC(欧佩克)成员国成立了他们自己的石油公司以控制石油供应。OPEC(欧佩克)试图通过限制产量影响价格。通过分配给其成员国一定数目的产量配额,总产量可以得到控制。所有的12个成员国同意以低产量为代价保持石油高价。由于无法验证成员国是否遵守配额,所以每个OPEC(欧佩克)成员国都拥有相同的“作弊”动机。华盛顿方面保持着石油的流动并且通过武力赢得了有益的OPEC(欧佩克)政策,并且暗中支配沙特政权。根据部分分析人士的分析,第二次伊拉克战争的目的就是打击OPEC(欧佩克)并把油田控制权交还给西方石油公司。 
而另一种观点则由日用品商人、《Over a Barrel:Breaking the Middle East Oil Cartel》的作者Raymond Learsy提出。他声称OPEC(欧佩克)让人们相信石油是一种过于有限的资源。为了支撑他的论断,他以曾经的错误警报以及明显的合谋为例。他同时认为石油峰值的分析是OPEC(欧佩克)的阴谋,石油公司靠“峰值石油的虚假表演”获取上涨的油价及利润。 
油价
以2007的通胀率调整后的实质美元为单位,则油价在2008年六月30日达到峰值——每桶143美元。在这段时间之前,最高的通胀率调整后的实际价格相当于95-100美元,发生于1980年。原油价格在前几年中稳定攀升,从2003年八月的大约每桶25美元升至2008年五月的每桶超过130美元,而最大的价格上涨正是发生在去年。这段时间的价格要比引起1973至1979年间能源危机的油价还要高很多。这也加剧了人们对类似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经济萧条的担心。对油价有可能影响经济的可能性,人们已经得到了一个支持该可能性的指标——在美国,汽油消耗量已经在2008年的头两个月下跌了0.5%,比2007年的总下降率0.4%还多。 
然而部分人的观点是,美元在2007至2008年间对其它货币的贬值是油价从66美元升至130美元的的主因之一。在2007年五月至2008年五月间,美元对欧元贬值了约14%,而油价在此时间段上涨了96%。 
 
涨价的帮凶还有对石油产量已经达到最高值的报告。在2005年六月,OPEC(欧佩克)承认他们“挣扎”于泵出足够的油以面对第四季度的涨价压力。 
除去石油的供求压力,安全因素也常常助长油价上涨,这其中就包括“反恐战争”,北朝鲜导弹危机,以色列与黎巴嫩间的冲突危机,美国与伊朗间的核争端,并且美国能源部与其他部门的报告显示了石油储备在下降。 
另一影响油价的因素是原油开采的成本。当石油开采变得越来越困难时,石油曾经拥有的高能源投资回报率会变得越来越低。攀升的油价使得非常规油来源对开采的补充更加具有吸引力。例如,所谓的“油砂”实际上是沥青储备,一种比原油重,而价值低的油来源。对生产者来说,当油价涨到每桶25美元时,油价就足够支付生产及合成的成本了。 
石油峰值预测
M. King Hubbert最初曾在1974年预测峰值油将在1995年到来——“如果当前的趋势继续下去的话。”然而,在20实际70年代晚期和80年代早期,全球石油消耗由于能源消耗的各类转变应用而下跌——转变包括低耗能汽车、电能及天然气供热、以及其它因素,之后石油消耗又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反弹至低增长的水平。因此,石油产量在1995年并未达到峰值,并且产量攀升至曾经预期中的产量的两倍。这一现象再次强调了,只有当峰值真正发生后对其进行反溯才能真正可靠地确定峰值到来的时间。然而,预测方法也由于近年来新信息越来越易于获取而获得改善,这些新信息中就包括新的储备增长数据。对石油峰值的预测包括峰值已经在最近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峰值将很快发生,又或者石油产量的平台期将持续,并维持多达100年的供应。所有的预测都对石油产量峰值的说法深信不疑,不过对于峰值发生的时间,不同的预测有不同的说法。 
- 不同国家的石油峰值发生时间
石油峰值是一个全球普适的概念,但是该峰值是对各国峰值的总和。在《State of the World 2005》中,世界观察研究所观察到,在世界48大产油国中有33个产油国正经历产量下降。别的国家也已经经历过各自的峰值。 
以下就是主要产油国的列表,以及各国到达石油峰值的年份,按时间顺序排列: 

• 日本: 1932 
• 德国: 1966 
• 利比亚: 1970 
• 委内瑞拉: 1970 
• 美国: 1970 
• 伊朗: 1974 
• 尼日利亚: 1979 
• 多巴哥: 1981 
• 埃及: 1987 
• 澳大利亚: 2004; 2001 
• 法国: 1988 
• 印度尼西亚: 1991 
• 叙利亚: 1996 
• 印度: 1997 
• 新西兰: 1997 
• 英国: 1999 
• 挪威: 2000 
• 阿曼: 2000 
• 墨西哥: 2004 
• 俄罗斯: 人为原因所造成的峰值发生在1987年苏联解体之前,但是之后产量得到恢复,使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根据2008年早些时候的数据,以及官员的说法,可以分析得出俄罗斯石油产量在2006/2007年度达到峰值。Lukoil的副总裁Lenoid Fedun曾说过,如果需要保持现有产量水品,则需要在开发新储备上投资一万亿美元。” 
石油峰值还未来到以下国家(数字根据估计): 
• 伊拉克: 2018 
• 科威特: 2013 
• 沙特阿拉伯: 2014 
此外,最近的国际能源署和美国能源信息署的产量报告显示了在中国和加拿大的石油产量创历史记录并仍在上升中。 
石油峰值: 可能的后果及影响
自工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的广泛应用就成为经济发展与繁荣的一大重要助推剂,化石燃料的应用使得人类以超过能源再生速度的速率消耗能源。一些人认为当石油产量下降之时,人类文化和现代技术社会将被迫发生巨大转变。石油峰值的影响将与产量的下降速率、石油能源替代品的开发及应用紧密相关。如果不能获得替代品,那么产自石油的化肥、洗涤剂、溶剂、粘剂、以及大多数塑料都将成为昂贵的稀缺物品。这样的变化至少会引起生活水准在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普遍下降,而最坏的情况是全球经济崩溃。而争夺日益稀少的石油资源而引起的国际关系紧张会改变政治局面并导致国家地区间的不平等更加严重。 
- 赫斯基报告: 结论与境况
2005年,美国能源部发布了题为“世界石油产量峰值:影响,对策及风险管理”的报告。这份被人们称之为赫斯基报告的报告中指出“世界石油产量峰值带给了美国和世界前所未见的风险管理问题。当峰值到来时,液体燃料价格及价格波动性将急剧升高,并且,如果没有及时的对策来应对,那么经济、社会、政治上的代价都将是前所未见的。不同的对策存在于石油的供求两端,但是这些对策必须在峰值来临前十年就被执行以获得持续性的效果。" 

报告的结论: 
• 世界石油峰值会发生,并且将是场革命性的突变。 
• 石油峰值将对全球经济,尤其是那些对石油高度依赖的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 石油峰值带给人们一场特殊的挑战——因为“峰值的到来是一场革命性的突变”。 
• 问题的主体是需求增长主要来自交通运输的液体燃料。 
• 对策的执行需要提前足够长的时间。 
• 20年是平稳过渡的必需时间。 
• 在政府、产业界以及消费者格外努力的情况下,10的过渡期可能将只会带来少许转型阵痛。 
• 如果对策实施太迟,后果将很严重。 
• 石油供求两方面都需要格外关注。 
• 风险管理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对策必须在石油峰值来临前实施。 
• 政府干预是必要的。 
• 经济大地震很难免——“在提前时间足够的情况下,现在的技术能够解决问题。” 
• 需要更多信息以精准地确定峰值石油的时间框架。 
可能出现的境况: 
• 等到石油产量峰值到来才展开强制性项目会让世界陷入20年代液体燃料短缺期。 
• 在峰值来领前十年执行强制性的对策会减轻影响但仍然会让世界陷入峰值后10年的液体燃料荒。 
• 在峰值来临前20年开始执行强制计划有可能完全避免未来液体燃料短缺的情况出现。 
- 世界经济衰退
在相对保守的世界石油峰值境况预测中,较低的石油消耗率以及成功过渡至替代能源仍然会引起经济问题,例如衰退或者萧条——原因是较高的能源价格。历史上,油价暴涨和经济下落关联密切。世界经济也许不像早先的石油危机中对石油那样依赖了。相反的,20世纪70年代与80年代早期的经济衰退都与相对较短时间内的能源短缺相关;未来油价有可能会涨得更高,持续上涨时间也会更长。 
- 世界崩溃
自工业革命以来的经济繁荣发展都极大的归功于对化石燃料中高密度能源的高效利用。使用化石燃料使得人类消耗能源的速度超过了其更新速度。一部分人相信,降低的石油产量有可能会造成对人类文化和现代技术社会巨大的影响,因为当今世界对作为燃料和化学原料的石油依赖极大。举个例子,超过90%的美国运输依赖石油。 
有人认为当石油生产越来越低效之时,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会成为现实;也有人把在成型油池中所学来的操作过程应用于正在生产中的油池,以维持油池的生产速度。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农业的生产效率已得到极大提高,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农药、化肥以及更多机械的使用。这个生产效率提高的过程被称作绿色革命。食品产量上的提高使得世界人口在过去50年间得到了极大的增长。石油是农药的主要成分之一,而化肥需要天然气。农业机械也是需要用油的。 
有论点认为:每人吃下的1焦耳热量需要消耗5-15焦耳的热量在制造与传送上。基于该论点,一些人认定石油供应下降将导致现代农业的崩溃,从而引发粮食大减产,食品短缺以及可能会发生的大饥荒。然而,大多数用在农业上的化石燃料都可以被替代品取代。例如,如今化石燃料在农业上最大的投入是作为氢来源的天然气使用——氢被用在Haber-Bosch(哈柏法)化肥生产过程中。天然气被使用知识因为它是眼下可得的最廉价氢来源;如果情况有变,那么其他来源,例如太阳能供能的电解也可以被用来提供制造化肥所需的氢,而不需要依赖化石燃料。 
石油短缺会迫使农业向低投入的“有机农业”转型,这种农业需要的劳动力更加密集,因此要求城市人口向农业地区转移,即工业化社会占主导的城市化过程的逆行;然而,一些使用有机种植法的“有机农”报告了有机农业的产出甚至要高于常规种植法,而这样的种植还不需要施用高化石燃料密度的化肥与农药。 
另一个石油峰值可能带来的效应会发生于美国的运输与住房设施。大多数美国人住在郊区,这是一种低密度的居住方式,人们脑中有着根深蒂固的机动车概念。当前的混合燃料技术可以正常维持这样的居住安排至下一个千年;然而某些评论员,例如James Howard Kunstler声称,由于郊区对机动车的依赖性,郊区并非可持续性的居住安排;石油峰值会让更多美国人付不起的他们的汽车油钱,并迫使他们搬去更高密度,更利于步行的地区。实际上,以后的郊区会包括“未来贫民窟”。旨在处理该问题的名为“新城市主义”的运动将寻求将郊区发展为高密度社区的发展途径,并采用高密度,混合使用模式的建造项目。 
- 其它世界石油峰值带来的后果
石油产量峰值可能会导致全世界范围内的石油短缺,而由于上涨油价压低了需求,人们也可能会忽略这个短缺。当因供应不足引起短缺之时,穿过Hubbert峰值也就意味着石油产量将继续下降,而对石油产品的需求也会降低,以与石油供应量相符合。这种类型的短缺造成的影响取决于有效替代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如果找不到合适替代品,那么很多石油制品将变得稀缺,从而至少会引起生活水准在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普遍下降,而最坏的情况则是全球国际银行系统因难以维持自身发展而崩溃。政治局面也将发生大变化,对稀缺能源供应的争夺助长了战争的可能性。同时,国际间地区间的不平等也将进一步加大。 
- 石油峰值有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有人认为石油峰值应该被视作正面事件。这些人认为,当油价上涨到足够高之时,用来替代石油的清洁燃料有助于控制化石燃料使用带来的污染,同时缓解全球变暖。 



象老虎一样威武,象狐狸一样狡猾,象狗一样忠诚,象猫一样谄媚。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9-9-15 23:01:58

本主题贴数1,分页: [1]
 *快速回复:[转帖]世界石油危机: 驱动力、冲击及影响
你的用户名:    还没注册?    密码:    忘记密码?
  • [ 还没注册 ]
  • [ 忘记密码 ]
  • [加入心情图标]
  • 将放在帖子的前面
  •                           
                              
    内容
  • HTML标签: 不可用
  • UBB标签: 可用
  • 贴图标签: 可用
  • 多媒体标签:不可用
  • 表情字符转换:可用
  • 上传图片:不可用
  • 最多128KB
  • 邮件回复 显示签名   [Ctrl+Enter直接提交贴子]

    管理选项锁定 | 解锁 | 提升 | 删除 | 移动 | 固顶 | 总固顶 | 奖励 | 惩罚 | 发布公告

    Powered by:Dvbbs Version 6.0.0 (战争研究修改版)
    Copyright ©2000 - 2002 AspSky.Net , 页面执行时间:109.37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