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海军苏里高海峡撞船事件 日海军苏里高海峡撞船事件——日本海军巡洋舰最上与那智相撞事件 今天小弟要介绍一下一篇文章; 对于喜好战史研究的网友们来说,这篇文章可以提供我们在文献史料的引用上一个有趣的教训。原文作者是Anthony P. Tully, 该文收录在一个专门介绍二次大战日本海军的站台里。什么?这个站的网址?对不起,卖个关子,请先连到Supp老大的站台去,那里找就有了。什么?Supp老大的站台网址?来人啊!拖出去斩了。(http://140.129.20.178/users/Supp/home /links.html) 相信熟悉二战太平洋战史的同好当对苏利哥(Surigao Strait)峡海战一定相当熟悉;而两艘日本重巡那智、最上相撞的事也家喻户晓(前阵子咱海军也见贤思齐)。不过小弟还是先浅介一下环境,请大家把日历翻回1944年10月25日那天。苏利哥湾之战是整个雷伊泰湾海战三重奏里的一部曲。时日本海军为了将云集在雷伊泰湾(Leyte)的美国登陆部队赶走,组成了三支舰队。第一支是由小泽治三郎率领的日军北翼,负责将守护美军登陆部队的第38航舰特遣队向北诱开。另外两支中翼跟南翼则是真正的打击部队。中翼由栗田健男率领,由中部越过西布扬(Sibuyan)海,圣博纳迪诺岬后转向南冲进雷伊泰湾。南翼由西村祥治率领,经苏禄(Sulu)海,由民答那蛾北方水道转向北突破苏利哥峡进入雷伊泰湾。除此之外,还有一支处境乾尬的日本舰队,由志摩清英率领,从澎湖出发到民答那蛾后“跟著”西村祥治的部队行动。这个伟大作战行动的结果大家都已知道啦——我们把焦点放在南路的日军:美军奥登道夫少将把从珍珠港捞起来的战列舰横在苏利哥峡北端“列”成一列等著从南边一排纵路向北行的西村舰队进来投胎。经过史上最后一次的横T阵战之后,西村舰队被杀了个片甲不留……只留下两片:狗屎运逃过一劫的驱逐舰“时雨”和受到重创蹒跚向南逃去的重巡“最上”。 故事从这里开始:天色未明,又有一支日本舰队跟进了腥风血雨的苏利哥峡,这是落在西村舰队后面的志摩清英舰队。志摩舰队的规模很小,主要舰艇是作为志摩旗舰的“那智”和另一艘重巡“足柄”,加上轻巡“阿武隈”。由于志摩和西村两位司令官私交甚恶,这两支舰队间完全没有任合连系协调。因此虽然此时西村早已经在躺在苏利哥峡漆黑的海底喝饱了海水,后进来的志摩却仍对战况一无所知,只能在黑暗中朝北摸索。下面的描述是来自战史权威S·E·Morison所著的History of U.S. Naval Operations in W.W.II, Vol XII的第233页:“突然熊熊燃烧的‘最上’号在前方出现(anTee说明一下,此时‘最上’在北边,舰首朝南。‘那智’等舰在南,舰首朝北)。由于认为‘最上’已经没有动力,‘那智’的舰长Kanooka遂将航向转到110度(东偏南一些)。没想到‘最上’号却仍在缓慢的前进。这两艘船在清晨0430撞在一起,‘那智’舰尾(stern)严重受损,锚链室等多处进水,最高航速降至18节。” Morison教授的这个说法在另一本颇受欢迎的书,Edwin P. Hoyt所著的“LEYTE GULF”(麦田好像有翻这本书)也受到采用,并加以深动的发扬光大:“他们(指‘那智’上的舰员确认那艘燃烧的船是‘最上’。她并不是静止在水中,而是以缓慢的速度南行。先前‘那智’进行鱼雷攻击后志摩下了一个右舵的命令。志摩那时并不知道‘最上’号还在前进。此时‘那智’以26节的速度前进,而‘最上’则以碰撞航路向他们驶来。‘那智’舰长紧急下令“右满舵”(朝南),但是太晚了,‘最上’的舰首以十度的角度撞上了‘那智’的舰尾左侧(port quarter)。‘足柄’比较幸运,她向外侧转闪过了一劫。但‘那智’就狠狠的被撞个正著。‘最上’锐利的船首切开了‘那智’的舰身,导至锚链室进水,接著舵房也开始进水。这时警钟和汽笛声响彻云霄,那智的航速被降至18节。”照Morison和Hoyt的说法,毫无疑问的‘那智’遭到‘最上’从尾部追撞。看来似乎一身是伤慌不择路的‘最上’没头没脑的撞上‘那智’。‘那智’如果这时候叫交通警察来官司一定稳赢。许多后来出版的资料也都采Morison的这种说法。不过作者却找到一本唱反调的书:John Toland所著的RISING SUN,里面有矛盾的记载:“当这两艘船靠近时,志摩惊讶的发现‘最上’的舰首还有前进所激起的浪花。原来‘最上’正在碰撞航路上以八节航速向‘那智’(那智的左舷方向)驶来。志摩急忙下令“右满舵”闪避,可是太晚了,两艘船越靠越近,最后撞在一起……‘那智’的舰首左舷(port side of NACHI’s prow)已经不翼而飞。维修人员报告:‘那智’的最高航速不能超过20节。” Toland的说法中对于‘那智’受损部位的描述明显的和Morison权威性的说法抵触。依照Toland的说法强烈的暗示了‘那智’在“右满舵”后左舷以浅角度撞上南行中的‘最上’,而非如Morison等所述的‘那智’被‘最上’追撞。这下麻烦了,到底事实是那一个?事后两舰皆有不少见证这个事件的生还者回到岸上,历史记录就这样打迷糊仗实在说不过去。 走笔至此,有的网友搞不好要捶我了:“这么个车祸小事也要写这么一大堆害我们看这么久,你是开产物保险公司吗?”。真抱歉,既然看到这里,再忍耐一会儿好了。原文作者更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契而不舍进行超级特搜任务一家伙找到Washington D.C.Navy Yard的Operational Archives of the Naval Historical Center.在这里,有三份美方典藏的日方文献佐证了Toland的说法(其实Toland所引的资料原本就来自日方)。第一份是‘最上’号一位被美军救起的战俘FUKUSHI少尉所作的报告。里面附了简图清楚的表示‘那智’号舰首左舷撞上‘最上’右舷的过程。而‘最上’号的行动报告(Action Report……不知道这样翻对不对)则记载了‘最上’右舷被那智撞击受损的情形(撞击点在一号8寸主炮右舷下方),与FUKUSHI的证词吻合。‘那智’的行动报告虽已佚失,但她十一月一日到五日(苏利哥峡海战后的第五天)的作战日志则提到舰首左舷受到撞击损害严重,锚链室进水等等。由日方的正式文献看来,Toland的说法得到证实;而战史权威Morison的说法不得不受到质疑。 原文作者真是有打破沙锅查到底的决心;他接著开始追查Morison资料来源。Morison教授在文中提到他很重要的一份参考文献是来自WAR COLLEGE ANALYSIS 第五卷雷伊泰湾之役的部份。作者打开这部书,翻到讲述撞船事件那一部份,竟赫然发现问题所在。上面记载著: “……她(指那智)的舰首(stem)受到严重的创伤;锚链室进水;舵房也发现渗水现象……” 比照Morison的文字,原来Morison文里的“那智舰尾(stern)严重受损”乃stem(舰首)与stern(舰尾)之误。rn连在一起跟m实在很像。可能是Morison教授老花眼;也可能是排版时“手民误植”。另一个‘那智’损害“锚链室进水”,很不幸的,日本的重巡都是前后都有锚链室的。在stem变stern的情况下,进水的锚链室自然被解释成后锚链室。另一个有严重误导作用的“舵房渗水”其实只是撞击振动所引起的次要损害。很不幸的带给后人舰尾受损严重的印像。经过想像渲染之后,于是一个小小的失误遂在一层一层参考引用的误差传播下谬误越变越大。 作者这篇文章的用意就是提醒喜欢作史学研究的朋友:除了不断把掩藏的密秘发掘给世人之外,检核现存文献的正确性也是相当重要的工作。当然,当我们引用文献时更要小心追踪它们的来源,从重多来源的文献相互检核来确保资料的正确——而许多古早而原始的档案才是最诚实的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