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在鸭绿江的那一边——倪乐雄 从数年前北朝鲜发展核武器、远程导弹搞得东北亚地区剑拔弩张、到今天金正日同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莱特觥筹交错,频频举杯,朝鲜半岛连同东北亚局势发生了戏剧性变化。作为东北亚地区角逐的主要国家、中、美、日等国,被人稀里糊涂拉入这幕外交剧中,于不知不觉中扮演着他人预想中的角色。朝鲜半岛所发生的事件称得上是当代最出色的外交杰作之一,这幕外交戏剧的总导演是北朝鲜的金正日。笔者因本刊之邀,愿对金正日外交思路和朝鲜半岛未来前景作一分析。 一、“金氏外交”的背景分析 历史上,同盟国家的内部结构大致分两种情形,“对等型”与“不对等型”。前者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法国和俄国,实力相当;后者如塞尔维亚与俄国,实力相差悬殊。在“不对等型”同盟结构中,小国或弱国往往依赖强国。如果大国或强国同时又是富国,他们的战斗友谊则因富国的慷慨在战后仍可得到维持和发展。例如美国和英国的关系,战后美国不仅减免英国战时所欠之债务,而且还给以大规模经济援助。如果大国或强国比较贫穷,即一群穷国组成“不对等型”同盟,战后共同的敌人一旦消失,就会产生极大的麻烦。 中国与越南属于“不对等型”同盟结构,当美国完全撤出中南半岛后,中国因自身的经济虚弱,停止了大规模的援助。越南则认为他们不仅仅为自己作战,也在为中国的国家安全作战,中国不仅应该提供战时援助,也应该为越南战后重建提供援助。由于中国事实上无力提供战后援助,无法满足越南的要求,越南利用中苏之间矛盾迅速投向前苏联怀抱,以此换取苏联经济援助,再加上在柬埔寨问题上,越南有扩张的企图,终于导致中越关系的破裂,仇恨的情绪迅速代替了“同志加兄弟”的战斗友谊。 在朝鲜战争中,中国和北朝鲜构成的同盟关系和中越关系一样,属于穷国间的“不对等型”结构,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对朝鲜只能做到在北朝鲜再次遭受入侵的情况下出兵援助,经济方面只能量力而行,并不承担重建的责任,也无力承担这种责任。所以,同中越关系一样,中朝之间也潜伏着破裂的因素,之所以没有爆发,是因为美国没有从朝鲜半岛撤退,没有彻底解除对北朝鲜的直接威胁和对中国的间接威胁。然而,穷国性质的“不对等型”同盟结构中固有的破裂因素始终潜伏着。 在冷战格局中,北朝鲜被迫扮演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一个小角色,即国际政治集团中一个被敌友双方都忽略的附庸角色。随着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本国经济的一团糟。朝鲜越来越不甘心自己在国际社会中无足轻重的地位,力图摆脱传统角色。由于意识形态僵化和中国改革开放早期的曲折,金日成对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突然崩溃反应迟钝,不及作出调整便去世。这样,较为年轻灵活的金正日便有了施展身手的机会。 显然,不管大金还是小金,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对自己的经济援助是非常不满的,尤其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更是不满。因为在北朝鲜看来,这是不考虑自己的盟友利益单独同敌人妥协,并独自享受这种妥协所带来的利益。北朝鲜这种情绪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美国愿意同中国妥协,多少要考虑中国还拥有同盟者这一因素。因此同盟集团内部应该共享同敌人妥协的好处才是合理的。但中国并没有阻止北朝鲜与美国改善关系,也无法阻止,致于北朝鲜行动滞后,中国不负任何责任。然而冥顽不化者往往会痛恨最先与对手妥协的盟友,视之为背叛。 当自己所依赖的盟友已经同敌人妥协,自己仍坚持不妥协,最大的吃亏者是自己。金正日清楚地看到了这点,而且中国现在已转入市场经济,外交上奉行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出手比过去更小,与奉行国际主义时的慷慨大方判若天地。尤其北朝鲜近些年连闹饥荒,金正日对中国的援助极为不满,居然向台湾请求粮食援助,这让中国在世界上十分难堪,同时金正日也认清了一个事实:经济上想指望中国是不现实的。于是,他要单独行动了,而且玩的是大手笔,玩的就是要让世界心跳。 二、“金氏外交”的思路与实施后的影响 金正日力图摆脱北朝鲜传统角色的努力意味着对敌人(主要是美国)和朋友(主要是中国)的双重挑战。他的目标是摆脱中国的附庸角色,且让美国重视自己,力图在这一过程中尽可能得到最大利益。前几年,人们对北朝鲜这么一个穷得连吃饭都成问题的国家发展核武器和试验远程导弹感到不可思议,不知北朝鲜到底想干什么,美国认为他在胡闹,称之为“无赖国家”,即使有了几枚核弹,几枚导弹,就能同美国对打?其实这正是金正日的高明之处,他深知单凭当时的条件他没有足够的筹码与美国打交道,即使低三下四也得不到多少好处,反倒有失尊严让天下耻笑,与美国打交道的筹码还得靠自己来打造,于是抓住美国害怕核扩散和本土遭受核攻击的心理,大造声势,摆出要制造核武器的架式,同时又试验远程导弹,这一招果然有效,逼着美国不得不屈驾与之坐到一起。金正日跟美国打交道时很会把握“火候”,每当美国要动真格了,他就妥协,1994年的“核查危机”即是一例。为获得足够的身价并使自己筹码加大,金正日不惜冒极大的风险,进行导弹发射试验时,竟然贯穿日本领空,这一惊世之举把东北亚局势连同整个世界搅成一锅粥,世人惊讶地发现,北朝鲜不再是世界棋盘上一颗无足轻重的棋子,而是一张能够牵动全局的多米诺骨牌。 美国在惊慌失措之后,乘势以防止伊拉克、北朝鲜等无赖国家的核攻击为借口,搞起针对俄罗斯和中国的NMD计划,并于1999年10月2日进行了远程导弹拦击试验,继而又试图将台湾纳入TMD计划,中国则对此反应强烈,被迫对未来军事建设作重大调整(当然还包括“科索沃冲突”等其它因素)。另外俄罗斯和中国顿感NMD将打破现有的核均势,俄罗斯以停止核裁军相要挟。而英、法、德等欧洲国家也对美国大为不满,从而造成他们之间的分歧。台湾的独立派别则感到欢心鼓舞,“台独”态度的强硬将引发大陆中国动用武力,而美国则感到有卷入大陆与台湾军事冲突的可能,连忙同日本修改《防卫合作指针》将台湾划入“周边有事”范围,中日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在此紧张局势下,各国纷纷增加军费开支,展开新一轮军备竞赛。这种形势的出现,北朝鲜即使不是唯一的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三,金正日试图成为中美之间的“小渔翁” 当被搅浑的东北亚局势按自身逻辑朝着紧张方向发展的同时,北朝鲜的身价也水涨船高,金正日同美国作交易的筹码已打造完毕,第一幕叫做“准备战斗”戏该收场了。紧接着,不等中、日、美、俄回过神来,还在稀里糊涂地继续扮演着金正日希望他们扮演的角色时,第二幕叫做“化干戈为玉帛”的戏急速开场。金正日突然鸣金收兵,并一百八十度转弯,宣布要同美国、日本、南韩化干戈为玉帛。目前第二幕戏正在上演中,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两金”高峰会晤、日朝邦交会谈、赵明录访美、奥尔布莱特访朝等等,还有许多重要细节,如金正日指着“大浦洞6号”导弹模型对奥尔布莱特说,这是第一次试验,也是最后一次试验。克林顿总统准备访朝,但又像是大姑娘出嫁,拿拿架子。形势转换之快,让人来不及反应。尽管如此令人眼花撩乱,但这一幕的高潮尚未到来,那就是克林顿或另一位美国总统访朝。 当第一幕戏收场时,世人已经充分意识到北朝鲜不是一盏省油的灯,金正日也达到了第一个目标——让世界重新认识北朝鲜的重要性。下一个目标是什么?从目前种种迹象和实际产生的影响来看,金正日很可能想利用中美之间的矛盾充当“渔翁”的角色;历史表明;通常情形下,别人发生冲突时,持中立姿态最有利。以小附庸身份介入冲突最不利,金正日不会不懂这一外交常识。 到目前为止,金正日的“声东击西”产生了何种效果?先说美国,美国人至少没有看清北朝鲜第一幕戏的企图,甚至被引入歧途,比如兰德公司去年针对北朝鲜导弹问题趋势做了四种预测,并准备了四种对策,就是没有发觉这是北朝鲜人虚晃一枪。随着对手态度的急转而下,美国人在惊魄未定中突然看到了极富诱惑力的前景,金正日调动了美国人的想像力,使之看到了投入自己怀抱的可能性,由于美国把中国看成是未来潜在的敌人,这一可能的前景对美国人来说无疑充满着诱惑。更何况国际社会中,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说穿了,对付美国,金正日手中有两张大牌,一张是导弹核武器,引起美国深深的恐惧;一张是美军陈兵鸭绿江的想象图,诱起美国强烈的欲望,这就是金正日对美国的“大棒加胡萝卜”政策。 中国是金正日导演的这幕外交大戏中的利益受损者,中国无法制止北朝鲜发展导弹核武器,由于同盟关系,甚至给外界以暗中怂恿的嫌疑。由此引起的美国NMD计划的实施,造成中国核威慑能力将丧失的危险,而美国的TMD计划直接助长了“台独”气焰,有可能迫使中国冒与美国发生军事冲突的风险对台湾动武。当金正日收起“大棒”,向美国显示“胡萝卜”时,触及到了中国另一条最敏感的神经,美国人想象的陈兵鸭绿江的图景同样在中国人脑海中隐约浮现。北朝鲜拨动中国这根敏感的神经提醒中国,它已非昔日之“吴下阿蒙”。因此可以说,北朝鲜独占了“金氏外交”带来的所有好处,中国则吞下了“金氏外交”的一切苦果。 四、朝鲜半岛可能的趋势 在“化干戈为玉帛”这一幕结束后,金正日要导演的第三幕戏可以称之为“坐收渔利”,或者叫做“结帐”。“结帐”时金正日还能有多大收获?就要看他这个“小渔翁”在中美之间周旋的技巧高低了。从目前迹象来看,北朝鲜在中美之间不会走向任何一个极端,因为选择任何一个极端都是不明智的,甚至是灾难性的。只有在中美之间选择一个恰当的平衡点才是明智的、有利的。 从历史来看,朝鲜半岛上的人们对中国即存有恐惧、又存有依赖两种心理。在没有外来的或共同敌人的情况下,朝鲜半岛对中国始终存在着恐惧心理,历史上,汉、隋、唐都试图征服朝鲜半岛,也曾一度被征服,由于地理因素和朝鲜民族较强的独立意识,这种征服最终还是没有成功。延至清朝,朝鲜同中国定位在藩属国与宗主国的关系上,即是历史上长期征服与反征服之间的一种平衡。金日成在世时,即使在外敌压迫下,仍对国内的“亲中国派”人士进行清洗,可见其对中国的疑惧之深。尽管如此,一旦面临外敌强大的威胁,朝鲜半岛上的人又不得不求助于中国,公元1592年(明朝万历年间)日本的入侵,以及1950年的朝鲜战争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这是历史在朝鲜半岛造就的对中国的传统心理和特殊的“中国情结”。这种传统心理和特殊的“中国情结”无论对现在的北朝鲜还是统一后的整个朝鲜半岛仍然起着支配性作用。 北朝鲜除了深受传统的“中国情结”影响外,另外还有一个感情因素。北朝鲜毕竟在濒于灭亡时,中国拯救了它,虽然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但不到非常时刻也撕不下这个脸,救命之恩多多少少要影响求利之心。除非出现一种超乎寻常的因素将这一感情因素抵消掉,北朝鲜才会对中国采取敌对态度。但中国在防止这种超乎寻常因素出现时,仍有很大的回旋余地。这一感情因素对南韩当然不起作用,但未来统一的联邦政府中,通常情况下,北朝鲜对外交政策仍有一半发言权,这一感情因素将继续存在,不过,影响会减去一半。 越南同中国翻脸对北朝鲜来说是个前车之鉴,越南敢于同中国反目为仇,一个重要的客观条件是中国北面存在一个强大而敌对的苏联。只要未来中苏关系不发生重大变化,北朝鲜也好,统一后的朝鲜半岛也好,都不具有这一客观条件。越南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也没能从前苏联得到多少好处,随着前苏联解体后,越南又不得不主动与中国和好,这是因为越南发现,一个友好的中国比一个敌对的中国对自己有利得多。金正日精明过人,不会不从越南同中国反目的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这种经验和教训不仅对北朝鲜,而且对将来统一后的朝鲜半岛都具有参考价值。 其实,最近发生的某些事件已经为未来北朝鲜和朝鲜半岛的外交趋势提供了一个缩影,一个大致轮廓。金正日一面同美国国务卿频频举杯,握手言欢;一面同中国国防部长高唱中朝战斗友谊的高调,声势浩大。这似乎可以感觉到北朝鲜和统一后的朝鲜半岛将来在中美之间的外交定位。虽然中国有苦难言,但从各自国家利益考虑,金正日的做法无可指责。从外交艺术而论,金正日似乎在模仿18世纪周旋于拿破仑法国和沙皇亚历山大俄国之间的奥地利外交大师梅特涅。如果他真是朝鲜半岛上的梅特涅,笔者以为他决不会让美国陈兵鸭绿江畔成为现实,但却一方面要尽量使美国保持着这种幻想,另一方面要尽量让中国保持着这种担忧。当金正日充分调动起中国的疑惧和美国的欲望时,他才能处于最为有利的地位同中美两国打交道。 统一后的朝鲜半岛可能由南北双方组成一个联邦政府,他们将吸取过去充当大国附庸的惨痛历史教训,既不充当中国的附庸,也不充当美国的附庸。在未来中美可能发生的冲突中,统一的朝鲜内部亲中、亲美两种势力对一边倒选择都会起遏制作用,外交上的基本定位是在中美之间寻找一个恰如其份的平衡点,并根据具体情况和形势变化不断调节这一平衡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