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登陆 注册 搜索 自选风格 论坛状态 论坛展区 我能做什么

>> 军事无关话题,时事话题一般也在这里,纯净水和敏感话题随时会被删掉
战争研究论坛休闲区[闲聊灌水] → [转帖]种族歧视

  发表一个新主题  发表一个新投票  回复主题 您是本帖的第 7940 个阅读者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树形显示贴子 浏览下一篇主题
 * 贴子主题: [转帖]种族歧视 保存该页为文件  报告本帖给版主  显示可打印的版本  把本贴打包邮递  把本贴加入论坛收藏夹  发送本页面给朋友  把本贴加入IE收藏夹 
 patrik 女,离线
  
  
  等级:少尉
  文章:226
  金钱:1287
  注册:2012-8-28
给patrik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patrik加入好友 查看patrik的个人资料 搜索patrik在[闲聊灌水]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patrik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楼主
[转帖]种族歧视
新墨西哥州圣达菲研究所的萨姆·鲍尔斯(sam bowles)进行了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早期人类群体之间的基因差异可能非常巨大,群体之间通过殊死的竞争来实现合作的进化。虽然在10,000年到15,000年之前的更新世晚期并没有多少人类存在,数量不多的人类群体彼此隔绝,靠采集野果和狩猎为生,但鲍尔斯认为,当时的气候变迁可能将这些人类群体集中到了一个局限的区域内,使群体之间的频繁相遇成为可能。群体之间的相遇增加了冲突发生的概率。当被敌对群体消灭的威胁足够巨大时,个体为群体做出的牺牲将增加群体及群体中其他合作者存活的可能,从而使个体的牺牲成本得到补偿。 
为了评估拥有合作倾向基因的人是否能在冲突过程中发展繁荣,鲍尔斯找到了古代战争的致死率数据,并将数据输入基本的进化模型。模型在拥有利他主义行为基因的群体与没有这类基因的群体之间做下一个局。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繁殖丧失率为百分之几的自我牺牲基因,会在150代之后基本从群体中消失。但鲍尔斯发现,一旦出现战争,就能村留下多得多的自我牺牲基因。总体看来,许多群体中,在众多合理参数值的指导下,“即使冲突非常少见,也足以实现高成本的利他主义的发展。”由此,他证实了某些看似矛盾的理论:许多人类美德都是在战争的严酷考验中锻造出来的。 

——游牧民族的部落间战争冲突远比农耕民族高,勇武、自我牺牲的美德基因存留率也会相对高。

 

豆瓣kokoni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4-10-7 20:35:45
 patrik 女,离线
  
  
  等级:少尉
  文章:226
  金钱:1287
  注册:2012-8-28
给patrik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patrik加入好友 查看patrik的个人资料 搜索patrik在[闲聊灌水]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patrik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

在A Farewell to Alms一书(中信出版社非常恶劣的将中文版书名定为《应该学点经济史》)中,经济史家格列高利·克拉克(Gregory Clark)通过对保存于教堂的数千份遗嘱的研究,发现中世纪英格兰社会的主要流动方式正是第二种,立遗嘱者的幸存子女数量与遗产数额高度相关,遗产最多的那组的子女数(4个)两倍于遗产最少的两组(1.8个),后者明显低于人口替代水平。 
   
  其他来源的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点,在黑死病前后共四百年历史中,普通男性的平均存活儿子数在替代水平(1.0)附近波动,黑死病期间显著低于替代水平,而国王一级封臣的儿子数平均达1.8个,即便在黑死病高峰期也维持在替代水平之上;从土地拥有状况看,1270年代拥有土地的人,70多年后,其中最富裕者全部有后代继续保有土地,而最贫穷者仍有后代保有土地的比例只有1/3。 
   
  这些数字意味着,中古英格兰社会的流动结构是瀑布式的,贵族子弟一部分(通常是长子)继承了父辈的地位和主要财产,另一部分只继承少量财产和相应较低身份,逐级向下流动,最底层的家系则逐渐消亡,其地位被跌落下来的上层子弟所取代;在克拉克看来,这一模式主导着工业革命前的古代农业国家的社会流动。 
   
  然而,那些工业革命以来经历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并实现人口转型(demographic transition)的社会,流动结构已完全颠倒了过来,在当今欧美国家,收入与社会地位越高、受教育越多,生育率越低,而且这一差距近年来仍在迅速扩大,在2000年,美国最高收入组的生育率是最低组的69%,到2010年已降至56%;在不少发达国家,教育程度最高的女性中,一半以上完全不生孩子。 
   
  这样一来,这些社会的上层成了一个人口黑洞,而与此同时,人们努力向上爬的动机并没有削弱,于是社会流动结构变成了汲泵式的,其长期效果是,上层不断将下层中的精英分子筛选泵吸出来,随后又在遗传意义上加以消灭,这样的局面在人类历史乃至整个生物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它完全逆转了对遗传特性的选择压力。 
   
  这样的逆转,对于我们社会的价值取向、文化氛围和制度发展,将意味着什么呢?通过消除原先那个稳定的顶层,它或许会(或者已经?)削弱社会的保守倾向,因为顶层原本只有流出很少流入,起着文化和传统的积淀作用,而逆转之后,积淀将发生在底层,这将导致一个死气沉沉、越来越看不到希望的、其规模却在不断膨胀的底层吗? 
   
  这一逆转,也意味着社会失去了一个财富的自动再分配机制,原先上层的向下流动也伴随着财产的分割,即便长子继承制也不能完全阻止财富向下流动,而逆转之后,上层所积聚的财富不再随继承分割而扩散了,相反,财富会越来越多地堆积到上层,但同时,越来越多的富人不再将全部遗产留给子女,这样,积淀在顶层的财富将越来越多的转移到各种信托基金和法人机构的控制之下。
 

辉格:瀑布与汲泵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4-10-7 20:36:59
 patrik 女,离线
  
  
  等级:少尉
  文章:226
  金钱:1287
  注册:2012-8-28
给patrik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patrik加入好友 查看patrik的个人资料 搜索patrik在[闲聊灌水]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patrik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3

【2014-08-30】 @袁裕来律师 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鲁迅


 @段宇宏:他自己不都躲在租界里吃香喝辣嘛!鲁迅要是穿越到今天上微博,他这个“大公知”每天熬鸡汤段子,绝对天天被舞矛朋友围殴,也会被舟子老师批


 @whigzhou: 鲁迅这个观察是对的,历史上几次统一进程之所以那么迅速,就是因为竞争各方拥强凌弱的博弈策略和成王败寇的预期,之前讨论过 http://t.cn/zj6yO98 


@whigzhou: 假如日本群岛整个向西南方挪动600公里,东亚历史就会完全不同,这样的日本很难被大陆帝国征服并长期留在帝国之内,但又很容易被入侵 @whigzhou: 这样,日本的当权者会执行一种阻止大陆形成统一帝国的政策,而这又会反过来改变大陆各派的博弈策略,让较弱者更加敢于对抗最强者,因为他们有望得到一个难以被征服的岛国的支持,即便输了也有地方逃,不至于被诛灭九族。


 @whigzhou: 这正是发生在英国与欧洲之间的故事 


@DarthIII:这是不可能的,日本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都没有这个实力,到战国时代才一千万人口,战斗力不敌明朝的辽东边军 @whigzhou: 离得近就会有很多移民了,至于战斗力,女真才多少人? 


@段宇宏:鲁迅基于国民和文化“劣根性”发议论,跟你方法不同。拥强凌弱、弱弱联合抗强、多数人最终站在有实力者或胜者一边,人类文明史很普遍现象 @whigzhou: 策略和预期发生得多了持续时间长了,就会变成文化或“国民性”的一部分 @夕阳孤鹜2:你这个“国民性”和鲁迅的国民性还是有很大的差异。鲁迅的国民性有种族论的嫌疑(至少很容易就演化成种族性),它本身是反普世的,所以鲁迅及其支持者往往既刻薄又悲观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4-10-7 20:38:13
 patrik 女,离线
  
  
  等级:少尉
  文章:226
  金钱:1287
  注册:2012-8-28
给patrik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patrik加入好友 查看patrik的个人资料 搜索patrik在[闲聊灌水]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patrik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4

@whigzhou: 哦,是嘛,他有嫌疑,我就不用嫌疑了,我明确认为种族间存在差异,而且我也不是普世主义者 @夕阳孤鹜2 生物学上确实支持一些种族差异,这个不必说。你的意思是中国人“天生”(即基因决定)就不愿当英雄?更准确讲,比其他民族更不愿当英雄?

 @whigzhou: 我的观点是:1)可以有意义的区分races和ethnic groups,并为每个race或group识别出一组特性,3)至少其中一些特性具有遗传基础 @whigzhou: 说某个群体特性具有遗传基础的意思是,即便控制了所有非遗传因素,这些特性仍可在统计上得以识别,而并不是说这个特性是“基因决定”的,没什么东西可以被基因单独决定,我曾说过:若精确实施一个激素注射计划,你完全可能将一个拥有XY基因型的受精卵培养成具有完美女性生理特征的女人。

 @夕阳孤鹜2:那你所说的这种“特性”是针对研究对象当下的客观描述,是即时的现象,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可以这样理解 @whigzhou: 原因结果都可以是啊,比如东非人的某项生理特性,(可能)既是他们长期以来所采用的畜牧方式的结果,也是他们独霸长跑项目的原因


 @whigzhou: 从一个群体识别出这样一组特性,我称之为文化特性,所谓国民性(我不喜欢用这个词)可以粗略对应于某个ethnic group的文化特性,这样,说某个民族具有某项国民性,意思是成长于该群体的人,比其他人更可能具有这一特性,无论该特性是否具有遗传基础 


@愚行的螺旋:如果那不是基因决定的那就不是具有遗传基础的特征。而且你的定义哪怕是在理想实验中也是不操作的 @whigzhou: 当然是可操作的,比如对时间偏好,已经有了许多跨文化研究,群体间差异十分显著,假如控制了非遗传因素后差异仍然显著,便可断言:某群体具有高时间偏好的文化特性,且该特性有遗传基础

 @whigzhou: 我同意鲁迅的意思是:我相信存在某些可以称为国民性的文化特性,它们对个人在博弈中持有何种信念/预期、采用何种策略——比如面对强者是抵抗还是依附——有重要影响 @夕阳孤鹜2 如果这种种族差异最后体现在否定人性的普适性,即同样的趋利避害,而支持种族的优劣(不深究该词,以普通人标准),那这种结论我强烈质疑,它必须有强硬的论据,右边可有这方面的论著介绍?


 @whigzhou: 特性可以在各种分类层次上识别,因而肯定种族/民族特性并不意味着否定普遍人性

 @whigzhou: 我不赞成谈论种族/民族优劣,我只谈论特性和适应性,所谓优劣只能在给定评价标准下谈论,我相信每个群体的特性都曾是对特定环境的适应,某些不适应现代市场社会的特性,可能适应其他环境和社会形态,称之为“劣”没什么道理。

 @whigzhou: 只有在现实政治/伦理冲突的语境下,当我需要伸张自己的政治立场和伦理主张时,才会用优劣之类的字眼,此时,优劣评判标准当然是我自己的价值标准,那是一种与这一串帖子十分不同的语境


 @whigzhou: 所以我一般要骂也只会骂芝娜蛛,其他民族劣不劣根好像碍不到我什么,优了或许还能靠点福,怕的就是被坏种同胞了,直接影响我幸福


@whigzhou: 关于种族/民族特性,一种常见的认识是:你说汉民族有某某特性,我是汉人,所以按你说法我就自动获得了这些特性,这是我无法摆脱的宿命。正是这样的认知,使得谈论某些群体特性成了对全体的冒犯,这背后其实又是本质主义在作祟,本质主义认为先有类后有对象,对象自动具有类属性作为其“本质”。 


@whigzhou: 不仅如此,本质主义通常还会将类属性视为“存在的意义”,我为人类规定了这组属性,于是拥有这组属性便是我成为人的根本,失去它们我就丧失了存在意义,人就不人了,天就塌了,诸如此类。


 @whigzhou: 而我们非本质主义者不这么看事情,先有对象后有类,类不过是为认识世界方便而作的人为概念区分(当然对象也是,但对象的区分先于类),没错,你可以将我视为汉人,同时指出汉人这个类具有某些劣性,但我不会因此生气或自卑,只要我确信自己并不具有这些劣性 


@whigzhou: 这是因为,用于归类的特性集,不会与归类之后识别出的特征集完全一致(这样的归类是无意义的),比如基于一组特征DNA标志,我被归为汉族,而统计发现汉族比其他民族更猥琐(假设该特性已有了可操作定义),但我作为个体未必很猥琐,因为猥琐并不是用于认定汉族归属的必备特征。

 @whigzhou: 甚至,即便存在某个可能让人变得更猥琐的基因等位体,而我继承了该等位体,但由于我的独特个人生活史,我并未变得猥琐


 @whigzhou: 有关动物分类,有个重要的事实:姐妹物种之间、种内各亚种之间的差异,通常远小于群体内的个体间差异,因而类别特性的现实意义更多表现在群体/社会层次上,在推测个体特性上的作用反而较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0-7 20:42:03编辑过]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4-10-7 20:39:16
 patrik 女,离线
  
  
  等级:少尉
  文章:226
  金钱:1287
  注册:2012-8-28
给patrik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patrik加入好友 查看patrik的个人资料 搜索patrik在[闲聊灌水]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patrik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5

【2014-09-23】

@段宇宏 《从FBI与马丁·路德·金的点滴说起》:上篇——马丁·路德·金与FBI恩怨;中篇——美帝图森破图样;下篇——有幸福也有悲剧的结局。不是介绍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史,而是围绕金与FBI的话题澄清诸多庞杂的背景:FBI为个么调查金、金的私德丑闻如何看待、FBI局长胡佛为什么忧虑、金的事业哪些值得肯定和否定

@whigzhou: 好文,不过依我看民权运动无论从哪方面看都算不上什么进步,它就像泼进法律系统的一瓶硫酸,其腐蚀作用至今仍在继续

@阿卜杜拉法耶 辉格老师能把这个观点说的详细一些么

@whigzhou: 1)民权运动向法律体系塞进了一条无法自洽的原则,造成连绵不绝的混乱,2)它对人性提出了不可能满足的高要求,从而腐蚀了正义感

@whigzhou: 在第一点上,民权法很像反垄断法,造成一种“你怎么做都可能错”的局面,第二点则像灵魂审判,提出了一个既不现实也不合理的道德标准,文化/族群歧视是人类在复杂社会中得以存身处事的基本手段,根本不可能消除,也没有理由要求人们消除。

@whigzhou: 宣称自己不歧视的人,要么没有认真反思过这个问题,仍处于懵懂状态,要么不诚实

@whigzhou: 当然,表现得好像不歧视,则是另一码事,那可能处于交往礼节的考虑,避免冒犯和冲突,这当然是值得赞赏的,但民权法恰恰是要在这一点上鼓励各方撕破脸皮

@whigzhou: “不歧视”这句话反过来说就是“毫无偏爱”,你不歧视任何文化的意思就是你不偏爱任何文化,也不对任何族群(比其他族群)有更多好感

@whigzhou: 你不能既认为“法语最最好听”,同时又否认“德语比法语难听”,当然你可以避免把后一句话说出口,只是出于礼貌

@图卢兹伯爵陈毓秀:辉总,我兹词歧视,但从定义上讲歧视的反面或许不应该是无所偏爱,因为在日常语境里歧视有很明显的贬义色彩,而偏爱既可以用于褒义,也可以是贬义,乃至中立。

@whigzhou: 我不太关心一个词是褒义还是贬义,只要指称对象差不多,换用无妨,我看不出歧视和偏爱所指称的行为集有什么差别

@whigzhou: 同一类行为,不应该因为被两个褒贬色彩不同的词所指称,而得到不同的道德评价,对吧?

@whigzhou: 当然,可以想象,有人会认为“歧视”和“偏爱”所指称的行为集不同,比如歧视是蕴含了负面评价的,而偏爱则可以不涉及任何负面评价,但平权法中“歧视”一词显然不必蕴含负面评价,比如雇主在其他信息相同时,总是不雇佣黑人而雇佣白人,并不能由此推定其对黑人有负面评价。

@whigzhou: 他完全可能只是认为:其他信息相同时,我选择雇佣白人,得到一个好雇员的机会更大,这并不排除同时他相信,这些黑人应聘者也很优秀,相信A比B更优秀,并不排除同时相信B也很优秀

@whigzhou: 就是说,在平权法中,只要你在实际选择中表现出了对某群体的偏爱,你就被认为歧视了其他群体,符合我对歧视一词的解读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4-10-7 20:42:27
 patrik 女,离线
  
  
  等级:少尉
  文章:226
  金钱:1287
  注册:2012-8-28
给patrik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patrik加入好友 查看patrik的个人资料 搜索patrik在[闲聊灌水]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patrik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6


人类学家和经济学家干起来了!!! 

2013-01-29 19:03:12 

本消息最初从人人网上看到,我重新整理了一下链接,供大家关注。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下个月即将发表的最新一期的leading article题为 the "out of africa" hypothesis, human genetic diversity, and comparative economic development(链接:http://www.aeaweb.org/articles.php?doi=10.1257/aer.103.1.1),说今日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格局,实际上在人类出走非洲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非洲的地理决定了当时智人的迁徙路径,而迁徙路径又 决定了基因多样性的程度,从而影响后面一系列的世界经济发展。

紧接着,哈佛大学来自人文社会科学的17个作者联名联手炮制了一篇文章批判经济学家在胡说八道:
http://www.jstor.org/stable/10.1086/669034
 
随后,原文的这两个作者马上有了回应:
http://www.econ.brown.edu/fac/oded_galor/ashraf-galor response.pdf

看这架势,争吵相当激烈啊,说不定又要演变成一场关于方法论和认识论的跨学科大混战啊!有待持续关注中……

(第一篇论文还没有正式出刊,所以登陆了也没有显示,但是这篇文章之前已经在好几个地方有working paper了,感兴趣的可以点击下面这个链接:http://www.nber.org/papers/w17216;另外最新的那篇回复的链接已经修改,谢谢楼下的提醒)

感谢网友补充,再加上统计学家的讨论:http://andrewgelman.com/2013/01/that-controversial-claim-that-high-genetic-diversity-or-low-genetic-diversity-is-bad-for-the-economy/

豆瓣网友的讨论:为什么1492年是欧洲入侵了美洲,而非相反?

请问:“基因库过于单调和过于复杂都会阻碍发展”这个论证是怎么得来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0-7 20:46:04编辑过]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4-10-7 20:44:20
 graydove 男,离线
  
  
  等级:二等兵
  文章:9
  金钱:153
  注册:2005-12-28
给graydov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graydove加入好友 查看graydove的个人资料 搜索graydove在[闲聊灌水]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graydov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7

什么时候能有中文摘要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4-10-8 15:16:23
 patrik 女,离线
  
  
  等级:少尉
  文章:226
  金钱:1287
  注册:2012-8-28
给patrik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patrik加入好友 查看patrik的个人资料 搜索patrik在[闲聊灌水]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patrik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8

https://www.academia.edu/24380907/Eurasia_Advantage_not_Genetic_Diversity_Against_Ashraf_and_Galor_s_Genetic_Diversity_Hypothesis-appendix

潇湘剑客唐世平的反驳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7-9-10 14:50:12

本主题贴数8,分页: [1]
 *快速回复:[转帖]种族歧视
你的用户名:    还没注册?    密码:    忘记密码?
  • [ 还没注册 ]
  • [ 忘记密码 ]
  • [加入心情图标]
  • 将放在帖子的前面
  •                           
                              
    内容
  • HTML标签: 不可用
  • UBB标签: 可用
  • 贴图标签: 可用
  • 多媒体标签:不可用
  • 表情字符转换:可用
  • 上传图片:不可用
  • 最多128KB
  • 邮件回复 显示签名   [Ctrl+Enter直接提交贴子]

    管理选项锁定 | 解锁 | 提升 | 删除 | 移动 | 固顶 | 总固顶 | 奖励 | 惩罚 | 发布公告

    Powered by:Dvbbs Version 6.0.0 (战争研究修改版)
    Copyright ©2000 - 2002 AspSky.Net , 页面执行时间:156.25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