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登陆 注册 搜索 自选风格 论坛状态 论坛展区 我能做什么

>> 战争史上的著名将领
战争研究论坛讨论区[将军统帅] → 从战例看战国四名将[原创]

  发表一个新主题  发表一个新投票  回复主题 您是本帖的第 152716 个阅读者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平板显示贴子 浏览下一篇主题
 * 贴子主题: 从战例看战国四名将[原创] 保存该页为文件  报告本帖给版主  显示可打印的版本  把本贴打包邮递  把本贴加入论坛收藏夹  发送本页面给朋友  把本贴加入IE收藏夹 
 dawu3 男,离线
  
  
  头衔:不死鸟
  等级:中士
  文章:70
  金钱:493
  注册:2004-6-28
给dawu3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dawu3加入好友 查看dawu3的个人资料 搜索dawu3在[将军统帅]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dawu3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楼主
从战例看战国四名将[原创]
公元前251年,燕趁赵长平大败元气未复之机,以栗腹、乐乘率东路军攻鄗(河北高邑东);爰秦、乐间(名将乐毅之子)率西路军攻代(河北蔚县东北)。攻克二城后两军会师合攻邯郸,一举灭赵。燕王率中军在后策应,共起兵50万,兵车2000辆。

   面对强敌,廉颇冷静分析:燕军无大战经验(28年没打过仗);燕军兵力为赵军5倍,但平分为两个互不联系的集团,中军又远远在后,便于各个击破;主将栗腹好大喜功又轻视赵军,可以小利诱之。而赵国长平败后,国家蒙羞,人民家破,又突遭燕人乘人之危,这就极大地激起了对入侵者的仇恨,民心可用;赵军主力虽覆于长平,代郡与匈奴作战的边军未受损,其铁骑十分骁勇;秦王刚死,新君未立,短期不会出兵,后顾无忧。因而,向赵王建议征调全国15岁以上壮丁,编成新军。赵王遂在短时间内征新军10万,由廉颇指挥抗燕。

   廉颇接近鄗城附近,派一部兵力攻击围城燕军;于通往邯郸的大路两侧伏兵;自率精锐为预备队。赵军出现后,栗腹命乐乘围城,自率主力南下,迎战赵军。

   两军相遇,赵军一触即退,栗腹视赵军为不堪一击,即追击前进。燕军进入伏击圈后,赵军四起,将燕军切为数段。赵军虽多为十五六岁的娃娃兵,但同仇敌忾,给燕军以歼灭性打击。栗腹失魂落魄,竟不及通知围城军,逃往宋子(河北晋县南)。赵军紧追不舍,将其俘获。廉颇又派人招抚乐乘,乐乘退路被断,只得投降。东路20万大军,全部覆灭。

   燕西路军得知东路军被歼,军心大乱,代郡守将李牧乘机率铁骑突击,斩主将爰秦,副将乐间本是反战派,既恨燕王不纳忠言,又听说族弟乐乘已降,便投降了赵军。西路军也失败了。

   中军见大势已去,只得后撤。赵军乘胜追击。公元前250年,赵军包围了燕都,为免亡国,燕王请和。廉颇深知强秦在后,而自己兵力有限,即使攻下燕都,也难以征服全燕(秦国在攻下燕都后四年才灭燕),一旦秦军入侵,赵国危矣。遂同意议和,但要求以反战派将渠为相,代表燕国前来议和。燕王被迫以将渠为国相,委以和谈使命。燕赵和议迅速成功,赵军凯旋。

   廉颇知己知彼,在战术上抓住燕军分兵的弱点,并用小利使燕军犯下更大的错误,诱敌深入一举围歼,与长平白起用兵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更干净利落;其善用招降,减小双方不必要的伤亡,杀人王白起更不能相比(对白起坑降卒的错误将在续篇中论述)。在战略上远见卓识,当止则止,扶植燕国反战势力以保长久和平(可惜赵王目光短浅,第二年就撕毁和约攻燕,失去了一个可以争取的盟友,而抵制此战的廉颇也因此去职,远走他乡)。


伊阙之战:
   公元前293年,韩、魏联军24万,以公孙喜为主帅,驻军伊阙(洛阳龙门)以抗秦军。伊阙有两山对峙,伊水流其中,望之若阙,地势险要,联军据险与秦军相持。秦军兵力只有联军一半,但联军都想保存实力,互相推诿,不肯主动出击。白起侦知敌情后,以疑兵牵制联军主力韩军,自率主力突袭魏军。一举将其歼灭,杀魏将犀武。然后转头攻击韩军,与疑兵前后夹击。韩军翼侧暴露,军心浮动,很快就被击败,秦军乘胜追击,全歼韩军,俘韩将公孙喜,攻占5城。韩、魏精锐丧尽,被迫割地求和,白起升为国尉。
   此战联军兵力、地利占优,却为秦军所歼,皆因不团结而被白起抓住了战机。
鄢郢之战:
   公元前280年,秦、赵渑池会盟后关系缓和,秦王转用主力攻楚。白起率北路军出武关,经叶(河南叶县)、樊(湖北襄樊),攻打鄢(湖北宜城东北)。楚国令尹子兰当政,放逐贤良(屈原),政令不行,对外无防守措施,只集中兵力于都城附近,被动应战。
   鄢是楚的别都、战略要地,秦军猛攻不克,白起遂在城东筑堰拦住汉水,蓄足水后决堰,洪水淹没城池,数十万军民浮尸水面,秦军遂克鄢。
   白起并未直攻鄢南的郢都(湖北江陵西北),而是挥戈西向,占西陵(湖北宜昌西北),断绝东、西楚军联系,然后东指,焚夷陵(宜昌)楚王宗庙(杀人放火全占了),楚王逃走,遂占郢都。 
   郢都地处江汉咽喉,东控吴越,南通湘黔,西依巫巴之险,北靠桐柏山脉,真可谓易守难攻。但楚国对都城直战略地理态势,却一无所知,使秦军越险要如履平地,以至兵临城下。
华阳之战:
   公元前273年,赵、魏联军攻韩,韩国向秦求救,秦担心韩被瓜分,派白起、胡阳援韩。白起率军急行8日,到达华阳(河南新郑北)附近。正在攻打华阳的联军未料秦军来得如此迅速,措手不及,又加久战力疲,伤亡过重,很快魏军被破,秦军斩杀10余万人,残部逃往大梁。赵将贾偃不敢恋战,乃向黄河退走,打算渡河返国,秦军随后掩杀,斩2万余人。白起此战共斩杀联军15万人。
   魏不知“唇亡则齿寒”,给主要敌人秦国以可乘之机,招致惨败。而白起远程奔袭,一举破敌,决心坚定,动作快捷,正合“势如张弩,节如机发”(气势之强如张开的弓弩,节奏快捷如扣发扳机)的妙义。
   综前所述,白起善长野战,重视歼敌有生力量,战必求歼,所有的谋划都是以歼灭战为中心;同时,强调穷追猛打,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但白起过于残暴,所过无不杀人盈城,特别是坑赵降卒40万是最大的错误。歼灭战并非全部消灭敌人的肉体,在交战时消灭敌人,又能将战俘转化为自己的力量,就等于双倍歼灭了敌人;残杀战俘并不能征服敌方,却反而激发了敌方军民同仇敌忾、不惜牺牲、团结御侮的坚强意志。

破匈奴之战

   李牧负责防守代、雁门(山西省东北部),平时加紧练兵,同时又体恤士兵,每天杀牛犒赏;又多派间谍,化装成牧人,深入匈奴腹地,刺探军情;要求小心管理烽火台,一旦发现匈奴来犯就及时报警;严令遇敌入侵,迅速收拢牲畜,进入城塞自保,不准出战。如此相持数年,国土无损,军队也无伤亡。但敌我双方都以为李牧胆怯,赵王因此撤了李牧的职。
   此后1年多,每当匈奴来犯,赵军就出战。但屡屡失利,伤亡很大;由于交战频繁,边防一带也难以进行正常的农牧生产。赵王只得复用李牧。
   李牧一如既往,又相持数年,匈奴一无所获,但始终认为李牧怯战。而赵军待遇优厚,却没有杀敌报效的机会,求战欲望日趋强烈,皆愿与匈奴决一死战。
   公元前245-244年,李牧备好战车1300辆、良马13000匹、射箭能手10万人、勇士5万人,进行实战演习,并宣布功成将有重赏。准备就绪后,就让牧民把大批牲畜赶到原野上放牧。匈奴一见有利可图,就派小股军队作试探性攻击。赵军佯败,匈奴单于遂率大军南侵。李牧以车阵正面迎敌;箭手轮番发射。待敌军攻击受挫后,由骑兵和勇士组成的精锐从两翼投入战场,包围了匈奴军。经激战,除单于等少数人逃走外,10余万敌骑全部被歼。
   李牧坚壁清野,使匈奴骑兵冲击力强、机动性好的优势无从发挥,同时加强自己的力量;时机成熟后,针对匈奴掠夺性的特点,以畜群相诱,当敌人试探时,继续以小利相诱,终将敌主力诱出;作战时战术也十分得当。
                               
肥下之战

   公元前234年,桓齮、杨端和、王翦率15万人攻赵,在平阳歼灭赵军10万,杀赵将扈辄。赵王以李牧为大将军,李牧认为秦军锐气正盛,遂在宜安(河北葶城西南)附近筑垒列阵,仍采用对匈奴的办法,加紧训练,不准出战。桓齮感到李牧在仿效长平战役中廉颇的战术,决定率精锐袭击肥下(河北晋州西),诱赵军来救,以进行决战。
   李牧认为秦军攻肥下,大营必然空虚;且秦军以为赵军不会出战,必然懈怠。当即乘夜攻占了秦军营垒,全获军需辎重。攻肥秦军返回救援,李牧以一部正面迎击,主力两翼钳攻,将10余万秦军全部围歼。
   空国远征,悬军千里,最利速决,最怕持久。面对优势敌人,李牧坚壁不出,训练了一支精兵;而秦军和匈奴军一样,赛不过赵军的韧性和耐力,急于出击,秦军企图围点打援,而李牧则釜底抽薪,然后击其惰归,一举获胜。
    李牧最擅长等待,但并非消极地等,而是在等待中转弱为强。“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善于打仗的人,先要做到不为敌人战胜,然后待机战胜敌人;不会被敌战胜的主动权在自己手中,能否战胜敌人在于是否有机可乘)在等待上,李牧比廉颇幸运,他等到了那稍纵即逝的战机,而廉颇在战机到来之前被剥夺了权力。李牧的不幸在于他背后是一个极端腐朽的统治集团,无论怎样的堵漏,也挽救不了这艘破船。但正因如此,他的胜利更显得可贵。

蕞城之战

     公元前241年,赵将庞暧组成第5次联军,推举楚王为联军统帅——“纵约长”,楚相黄歇 (战国四公子硕果仅存之人)代行指挥。庞暧认为函谷关(河南灵宝北)险要,联军战力已大不如前,只有经蒲阪(山西永济西南)渡河走渭南才有希望取胜。于是赵、燕、韩、魏、楚五国联军经河东由蒲东渡河,直入关中腹地,进抵蕞城(陕西临潼东北)。由于守军顽强抵抗,联军久攻不克,给了秦军调动、整顿的时间。庞暧遂改变战略,攻进关中,咸阳(陕西咸阳东北)形势紧张,秦相吕不韦自任统帅,王翦、李信、桓奇等为将,大军10余万,屯于灞桥(西安东)。
   王翦等将领认为:以五国精锐,攻一城而不克,其无能可知;楚兵久未经战。建议集中兵力攻楚,楚军破,四国必望风崩溃。于是精选5万人,进攻楚军,为出敌不意,决定夜攻。
   由于李信军运粮官,运粮误期,惧罚(秦国法严,失期当斩),叛逃楚军,泄露了进攻计划。这本是千载难逢之机,但黄歇庸愚无能,闻讯后惊慌失措,也不通知友军,只率楚军逃走(战国三公子在地下都将羞愧与其同列)。当秦军攻入楚军大营,才知扑空。王翦当机立断,转攻赵营。庞暧突遭猛袭,一面严令所属,不得妄动,沉着应战;一面亲临营门镇静指挥。秦军攻势虽猛,赵营巍然不动,战至天明,韩、魏、燕军前来救援,秦军才收兵回营。
   四国联军得知楚军不战而走的原因后,深感痛惜,皆认为已无胜望,于是各自收兵回国。
   此战由于吕不韦不懂军事,王翦实际成了秦军参谋长,并在夜袭中担任前敌总指挥。他敏锐地发现了联军的薄弱环节——楚军,制定了先打弱敌的正确战略。可惜一打楚军有人泄密,二打赵军又遇上临危不惊的庞暧,未能歼灭联军有生力量。但已成功破坏了联军团结,达到了击退联军的目的。而联军统帅黄歇,自私且无能,直接导致联军的失败。
   顺便讲一下庞暧:少学纵横之术,精通兵法,但一直怀才不遇。直到廉颇离开赵国,才被提拔为赵相。由于此前默默无名,燕王轻视他,决心攻赵以雪前耻。燕相剧辛也是赵人,曾与庞暧相识,认为庞暧好对付。于是燕派大军攻赵,却中了庞暧的埋伏,剧辛和2万多燕军都送了命。庞暧没有穷追猛打,而是借自己凭此战树立的威望,力促五国合纵,对付最危险的敌人——秦国,可惜功败垂成。战后不久,就因积劳成疾去逝,象一颗划过天空的流星迅速消失了。

灭楚之战

   公元前225年,秦王决心攻楚。当时楚国有鄂、湘、赣、皖、苏、浙全部和豫西、豫东南、鲁南,仍是大国。秦王问李信(李广的祖先)攻楚所需兵力。李信认为不过20万。又问王翦,则说要60万。秦王以王翦怯,命李信为将,率20万人伐楚,王翦则告老还乡。(其实也难怪秦王和李信轻视楚国,自白起攻陷楚都后,楚军就没打过像样的胜仗,再看看上文楚军的表现,就更不用说了)
   谁知李信打了个大败仗,多亏蒙武掩护,李信才得以突围返秦。秦王亲往频阳请王翦出山,拜为大将,蒙武为副,领兵60万伐楚。秦王亲送王翦至灞水,王翦从袖中取出竹简,上写咸阳的良田美宅,要求赏赐给他,秦王答应了。
   王翦兵到函谷关,又写了书简,派使者向秦王请求再赐几处园林、住宅,前后五次。蒙武笑他太贪心,王翦道:“秦王多疑,今托我倾国之兵,我不多请田宅以示胸无大志,反让大王怀疑我有野心吗?”蒙武叹服。
   公元前224年,秦军屯于天中山(河南境内),与楚军40万对峙。楚将屡次挑战,王翦只是不出,每日让士兵休息,改善伙食(全是李牧那一套),一连数月,将士感恩,每每请战,王翦却不答应。闲着没事,就让将士做投石、跳高的游戏,锻炼体力,并把力大的士兵记录下来。对楚国则故意示弱,不许军士越界打柴,倘有楚兵越界,反以酒肉相待,然后放归(这是他的发明了)。
   两军相持年余,楚人早已麻痹。一日,王翦发令攻楚,把那些记下姓名的壮士编为一军,共有2万人,作冲锋队。楚军仓皇应战,很快溃败。公元前223年,楚国灭亡。"G
   王翦此战同时展开了两条战线:对秦王展开政治战,一个劲地要田宅,显得老态、贪心,没有野心(不过这招因人而异,要是主子是个小气鬼就适得其反);对楚军则养精蓄锐,等待战机,果然一举获胜。
   王翦最大的优点是善于学习。他用李牧的战术打败了楚军;同时又从廉颇去职、李牧被杀、白起自尽的悲剧中吸取了教训,以诈求存。也许王翦在指挥艺术上不如前述三位,但他却是四名将中最有政治头脑的一个。

这是我最早写的一篇帖子,对于战国四名将,一般人比较看不起廉颇,认为他战绩不如其他三位,但这实际上是因为史料不足的原因,让今人对廉颇的战争经历不甚了了,那个时代将四人并列,必有其道理。所以力图从零落的战争记载中对四人作出公正的评价。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4-7-15 10:10:52

本主题贴数69,分页: [1] [2] [3]

 *树形目录 顶端 
主题:  从战例看战国四名将[原创](10363字) - dawu3,2004年7月15日
    回复:  公元前251年,燕趁赵长平大败元气未复之机,以栗腹、乐乘率东路军攻鄗(河北高邑东);爰秦、乐间(名..(1554字) - 墨璃,2011年1月25日
    回复:  编造夸张似是而非的个人经历圆谎、急于暗示“我可以提供你想要的东西”、说话之前先排好自谦说辞准备退路..(1134字) - 坦能堡,2010年10月7日
    回复:  对于人口问题,我觉得确实太难了,所以几乎没有关注过,这个嘛,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但是我..(840字) - 白起,2010年10月7日
    回复:  哎,坦嫩堡还真是心直口快~~~关于签名那个,大学的时候还是很愤青的嘛……难道你没有愤青过?最近搞历..(326字) - 白起,2010年10月7日
    回复:  别让他装高深的故意含糊其词忽悠了你:“我[b]个人[/b]虽然[b]现在在[/b]学历史,但是[b..(734字) - 坦能堡,2010年10月7日
    回复:  我是工科的,历史只是爱好。关于人口的推算理论依据就是葛剑雄的人口通史和周振鹤的县的稳定性,那个书本..(324字) - zhangyiyanyu,2010年10月7日
    回复:  zhangyiyanyu 兄弟看起来对历史还是有些了解的,但是似乎应该没有专门学过,当然..(512字) - 白起,2010年10月5日
    回复:  去新战国联盟,那里虽然kuso不少,但古战部分是真正的国内老大。(60字) - trytry,2009年6月2日
        回复:  [quote][b]以下是引用[i]trytry在2009-6-2 23:24:31[/..(286字) - 坦能堡,2009年6月13日
    回复:  确实如此,所以我没有转过去,只转载到了中国拿破仑论坛。不过如今认真点的军事历史类论坛人气都很差,S..(166字) - zhangyiyanyu,2009年5月31日
    回复:  只想找个认真点的地方看有没有人能找出86万的出处,或者提供些类似数据的出处,偶没有白熊new的皮厚..(463字) - 坦能堡,2009年5月31日
        回复:  [quote][b]以下是引用[i]坦能堡在2009-5-31 23:21:46[/i]..(645字) - 正版松鼠妖,2009年6月3日
    回复:  你的那贴一出来,我就将其转到中国拿破仑论坛了。可惜拿破仑论坛里的高人都很少出现了。sonicBBS..(136字) - zhangyiyanyu,2009年5月31日
    回复:  好像没有更多参考意见了,唉,以前一说到秦,立马呼啦啦围上一群人,现在应者寥寥啊那么开工整理>..(97字) - 坦能堡,2009年5月29日
        回复:  [quote][b]以下是引用[i]坦能堡在2009-5-29 18:11:54[/i]..(362字) - 正版松鼠妖,2009年5月31日
            回复:  [quote][b]以下是引用[i]正版松鼠妖在2009-5-31 3:10:56[/i..(385字) - 坦能堡,2009年5月31日
    回复:  如今看来,这样应该比较合理,也就是说跟B2相符,转了一圈又回来了,呵呵!伍长,1级爵,需1头,领5..(322字) - zhangyiyanyu,2009年5月28日
    回复:  是的。不过有军功者应该只是一方面,获得爵位的途径有很多,随着军功爵的衰落,会有大量通过其他途径获得..(346字) - zhangyiyanyu,2009年5月28日
        回复:  [quote][b]以下是引用[i]zhangyiyanyu在2009-5-28 18:..(489字) - wrhunter,2009年5月31日
    回复:  战争烈度增加,士兵平均每年获得的头颅几率就会增加,如果秦军全年给敌军造成的伤亡增加20%(自身兵力..(321字) - 坦能堡,2009年5月28日
    回复:  而且现在秦国的秩级基本上算弄清楚了,中低级的有五百石,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百石,五十石,斗食,..(104字) - zhangyiyanyu,2009年5月28日
    回复:  我又找了些资料。《韩非子》中的记载显然太高了。学术界普遍认为,这是商鞅变法初期所实行的政策。这个时..(695字) - zhangyiyanyu,2009年5月28日
    回复:  嗯嗯,回头我把这些零碎的收集起来再加上参考数据的来源重新凑一篇。记得还有个更老的坟从人口角度分析,..(146字) - 坦能堡,2009年5月28日
    回复:  你解释的记载有问题《韩非子》说的是:1级爵,需1头,给50石;2级爵,需2头,给100石;如果有5..(760字) - 坦能堡,2009年5月28日
    回复:  还有一点就是获得爵位的途径至少有6种。虽然秦国以军功获爵为本,但其他获爵的途径至少仍有5种。而且斩..(122字) - zhangyiyanyu,2009年5月28日
    回复:  我前面已经说了,屯长和百将不可能是5级爵位者,肯定要比五级爵位低的。至于说不够分。你要明白,秦国的..(607字) - zhangyiyanyu,2009年5月28日
    回复:  某堡再找点史料写个专文吧,放在这个帖子后面零碎回帖觉得浪费了这个从基层组织上切入的好思路..(88字) - 阿修比,2009年5月28日
        回复:  [quote][b]以下是引用[i]阿修比在2009-5-28 15:41:28[/i]..(243字) - zhangyiyanyu,2009年5月28日
    回复:  综合上面可以看出,服役年限20年的一支秦军,有17.8%的人是至少获得过一个头的有功者,而50人队..(152字) - 坦能堡,2009年5月28日
    回复:  推算过程写全一点:假定大多数战斗中秦军和对手的兵力相近,秦军给对手造成的伤亡比自身伤亡略高一点点;..(1171字) - 坦能堡,2009年5月28日
    回复:  只获得1个头,升1级爵位就可以指挥50人,这个设定不合理,也跟屯长/百将要5级爵位以上的记载不符如..(321字) - 坦能堡,2009年5月28日
    回复:  这样的话秦军人数将大幅提高。以屯长1首,百将以上至少2头,平均服役年数6.42年,总头数86万,变..(619字) - zhangyiyanyu,2009年5月28日
    回复:  我翻了一下资料,有新发现。《韩非子》中记载:“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437字) - zhangyiyanyu,2009年5月28日
    回复:  按现在对秦法的了解,“伍”这种平战合一的基层单位不可能和受爵者一一对应吧,简单说是这样的:有伍必有..(429字) - ronin21,2009年5月28日
    回复:  问题就在于如果史书中秦军人数的记载不能相信,那么某年秦军斩首的记载也就不能轻信了,而且史书基本也就..(847字) - zhangyiyanyu,2009年5月28日
    回复:  总头数只是用来计算平均每年获得头数,如果这个数据难以确认,还可以用阿修比前面说的办法,找出某几年的..(881字) - 坦能堡,2009年5月28日
    回复:  看到你提到卫队的问题,我再说一下。秦国制度,五百主有短兵(卫队)50人,统帅两个五百主的主将和享受..(448字) - zhangyiyanyu,2009年5月27日
    回复:  恩,你说的很对,我把问题想复杂了,这种计算算得上是对秦军规模的一种推算。以伍长1个首级,什长2头,..(465字) - zhangyiyanyu,2009年5月27日
    回复:  前面已经说了,[B2丁]的情况是以“最小军功”担任伍什长的设定去推算秦军规模上限,即假定毫无军功的..(1003字) - 坦能堡,2009年5月27日
    回复:  哦,不好意思,没有仔细看你的计算,你是只计算低级军官的首级数。不过你那个修正也是有问题的。1、斩首..(938字) - zhangyiyanyu,2009年5月27日
    回复:  这里实际有两个假定,一、每5/10人必有伍/什长阶层担任基层指挥官;二、从未获得军功的士兵无法升为..(450字) - 坦能堡,2009年5月27日
    回复:  你仔细看下,一开始就已经说了升迁分界点以上的军官更可能是靠所指挥部属获得的头数升迁的,所以这个推算..(274字) - 坦能堡,2009年5月27日
    回复:  不管《商君书》有多少是卫鞅遗留下来的,《商君书》成书于战国后期,里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情况是..(531字) - zhangyiyanyu,2009年5月27日
    回复:  假定《商君书》是真的包含了商鞅遗稿,那么按这个算的话,分界点在伍长以上,普通士兵要升迁到伍长一级至..(930字) - 坦能堡,2009年5月27日
    回复:  关于坦能堡兄的这个计算方法,说一下我的看法秦军的斩首是跟军功爵位直接挂钩的,而不是军中的升迁。秦军..(639字) - zhangyiyanyu,2009年5月27日
    回复:  86万这个数字太古怪了,不知道怎么得到的但是这个计算方法倒是有些道理,而且86万这个数字只是用在获..(193字) - 阿修比,2009年5月27日
    回复:  坦能堡兄的这个推算有待商榷。1、秦军确实是按伍/什制编制的,关于战国军队的建制和编制,史书中还是可..(1976字) - zhangyiyanyu,2009年5月27日
    回复:  嗯嗯,终于翻到这个算脑袋的老坟了,当时算的太粗了,修正一下:大约士兵到低级军官的升迁是靠个人斩获,..(4376字) - 坦能堡,2009年5月27日
    回复:  《西方战争艺术》说是12%上下……具体的每个时期有不同,忘记了……要等投笔赶紧扫了好做……我认领o..(106字) - 正版松鼠妖,2004年8月24日
    回复:  冷兵器时代的伤亡比率到底是多少呢?总感觉因为这种战斗是一对一的搏杀,砍到有一方倒下来为止,应该伤亡..(229字) - fallsky,2004年8月20日
    回复:  数字准确与否暂且不提,在当时的后勤水平下,大量的战俘确实养不起——直到解放战争,解放军下决心“把战..(184字) - zzz,2004年8月8日
    回复:  对啊,即使按现代军队的比例,军士+军官与士兵相比,还是很少的一群,在不需要技术军官军士的古代,不知..(572字) - 坦能堡,2004年8月2日
    回复:  秦的爵有20级,对应成军衔的话,最末几等的爵不过相当于下士、中士之类,以此来看一个人头就能封爵,未..(182字) - glight,2004年8月2日
    回复:  一个人头就能封爵,说明人头难得,湖北秦墓里那位被征召3次的小官是爵么?那个家书里的2兄弟是爵么?一..(152字) - 正版松鼠妖,2004年8月2日
    回复:  恩恩,那天看到居然有人写秦军和马其顿军团的YY文~~~看完很是恶心了一阵的说...(71字) - 冰红茶,2004年8月1日
    回复:  看<<复活的军团>>里说秦人有以俘虏的人头作为战功标志的说法!好像是按敌人..(159字) - 临危不惧,2004年7月31日
    回复:  另外我一直怀疑这和秦国的文化是否也有关系,从现有文献和考古来看,秦国的文化演进一直落后于中原地区,..(216字) - ronin21,2004年7月31日
    回复:  是的,很早就有人说过这40万可能有一多半不是赵军,但如果把40万作为实数,实在是太多了……总的说来..(1014字) - 坦能堡,2004年7月31日
    回复:  40万人也不尽是赵军,还有投降赵国的韩军数万,而且还包括为军队提供后勤保障的从上党当地动员的民夫。..(96字) - dawu3,2004年7月30日
    回复:  这个40万的问题,可以说是相当比例的争吵的源头……在这个问题上,个人感觉《剑桥秦汉史》的说法比较有..(466字) - 坦能堡,2004年7月29日
    回复:  那个……把统治者的道德问题作为赵灭亡的“本”似乎理由不够充分,应当更多的考虑地理条件和动员能力上的..(323字) - 坦能堡,2004年7月29日
    回复:  赵的灭亡不是因为被白起杀了40万人,而是因为统治者的昏庸腐败,不要舍本逐末。..(74字) - dawu3,2004年7月29日
        回复:  [quote][b]以下是引用[i]dawu3在2004-7-29 12:05:48[/..(812字) - 冰红茶,2004年7月29日
    回复:  恩恩,虽然楼上的说的不错,不过我还是倾向于认为那只是回光返照~~最后站着的还是秦~~而且倒下的不只..(215字) - 冰红茶,2004年7月29日
    回复:  杀俘后赵国一蹶不振?当年燕王就是您这样想的,所以在廉颇手头栽了大跟斗。李牧歼灭匈奴和两败秦军难道都..(423字) - dawu3,2004年7月28日
    回复:  具体分析这点我同意,不过您怎么不提杀完俘后后赵国一蹶不振呢?我相信作为一代名将,白起的考虑必定是有..(370字) - 冰红茶,2004年7月26日
    回复:  项羽的考虑就和您一样,后果您也知道。您问我会怎么办,那要具体分析,现在并不清楚当时的状况,贸然下判..(204字) - dawu3,2004年7月23日
    回复:  [quote][b]以下是引用[i]dawu3在2004-7-15 10:10:52[/..(705字) - 冰红茶,2004年7月21日

Powered by:Dvbbs Version 6.0.0 (战争研究修改版)
Copyright ©2000 - 2002 AspSky.Net , 页面执行时间:203.125毫秒